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25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五个阶段: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和物流盈亏分析。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篇1:

谈作业成本法下的物流成本优化管理

摘要: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增强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然而,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采用传统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数据失真,从而降低了优势地位。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核算较为科学的方法,恰恰能弥补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管理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物流服务产业不断升级,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等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被誉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已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然而,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采用传统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数据失真,从而降低了优势地位。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核算较为科学的方法,能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 传统成本核算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物流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革,高度自动化和新技术改变服务产品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服务产品的成本结构,而传统成本制度无法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进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采用传统成本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无法适应产业环境的重大改变

物流企业为比竞争对手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提升客户的服务水平,通过采取先进技术设备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正因为采用了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后,使企业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企业间接成本也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通过传统成本法核算成本,单一化地分摊成本费用,会使得企业服务成本被扭曲的可能性加大,导致成本失真恶化严重。其理由为许多成本费用是随产品多样化与复杂性而变化并非随数量、直接人工小时、材料金额与机器小时而变化。

1.2 无法计算正确产品成本

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仅以服务数量为分摊基础,传统成本制度仅考虑单一服务,并未考虑服务产品多样化的情况下,将导致成本扭曲,而服务产品成本亦应包括长期变动成本如营销成本等。如果因为服务产品的规格或数量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其核算方法可能对成本产生扭曲。传统成本制度因制造成本被分摊而非追溯到产品上或当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越大时,成本扭曲情况更加严重等原因而产生扭曲现象。

1.3 无法适应企业不同的目的

在提倡降本增效的作业流程中,传统成本法在服务成本计量、物流作业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弱势。有些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如稳健原则,其基于稳健保守原则所决定的成本信息,将无法满足管理者预测与规划的目的。基于传统成本制度的缺失,企业若使用作业成本法,其精神和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成本会计制度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2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准备工作

传统成本制度拘泥于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分摊的基础,未能完全反应目前先进作业环境下的正确成本,因此已不足以协助管理人员面对目前的竞争环境。应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达到物流成本优化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1 成立实施领导小组

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来负责作业成本法具体的执行情况。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领导小组需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将具体工作和任务安排落实到位,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采用逐层推进,分级管理的原则,每一级负责人需对其上级领导负责,核算物流成本信息的岗位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以此成立由公司总经理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经理各司其职的领导小组。在这样的管理组织结构下,公司的资源将得到有效配置,并且可以在作业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2 组织员工培训

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如果公司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缺乏了解,不能明确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的,对作业成本法涉及的作业流程不熟悉等一系列问题,将阻碍作业成本法在公司中的有效实施。公司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因员工的无知或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公司在关键时刻作出错误决策,将不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因此,公司在应用作业成本法之前,需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有所掌握,明确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的,熟悉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程序以及作业流程,具备制表能力和计算能力,并且了解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能认真对待岗位工作,明确自身的职责。

2.3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实施作业成本法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公司各部门的有关资料,包括公司组织结构图、成本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的记录表格、工作说明书、作业流程等等。另外还需要准备计算工具和工作图表,其主要包括作业词典、作业清单、动因清单、作业量清单、现场调查和访谈记录、消耗关系图、分配率确定表、成本计算表等,在收集、整理、设计这些工作图表时,要详细周到的反映出公司的物流作业,并且需要考虑工作图表的填制容易操作。以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作业成本法的有序开展将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2.4 作业成本制下会计科目的设置

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都是基于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基础之上的,而作业成本制与传统成本会计制度不同,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对公司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作业成本制下会计科目的设置需要划分到更细的科目,有时可依据客户单位来进行设置或者分解到公司内部各部门单位进行分类等等。作业成本制下,公司总分类账是作为成本分配的起点,但在实施作业成本制时,在成本分配前需要将总分类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一方面可以将成本分解到公司各部门层次,这将有利于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另一方面在成本分配中可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成本项目作适当调整。

2.5 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会计科目的设置等准备工作做好后,可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作业与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对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选择可以从问卷调查、记录、访谈、观察、抽查等方法入手。如哪些作业是重要作业,哪些是次要作业,哪些作业消耗哪些资源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通过访谈的方法。对存货盘点作业所涉及的成本动因,可以通过记录盘点耗用的时间来表示,也可以通过抽查的方法来衡量存货盘点作业所耗用的时间。对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对信息精确度的要求越高,其所花的时间和成本就越高,所以物流公司可根据自身要求对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作适当的选择。

3 实施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优化管理中的建议

实施作业成本法能达到物流成本优化的目的,对企业而言如何一如既往的将这种成本优化的理念贯彻下去,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加强物流成本优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合理确定物流作业

基于作业成本法来优化物流成本,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对物流作业的合理确定和正确划分,物流成本如何归属,累计费用如何核算,都要始终围绕着物流活动作业中心,将物流活动作业中的成本合理分摊到各成本核算对象,时刻关注物流作业与其对应的成本动因之间的密切度和关联性。

3.2 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物流成本优化管理意识

实施作业成本法所取得的成效与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物流成本的优化设计上,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可能会导致有些员工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使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会出现懈怠状态,导致作业数据的失真。数据搜集及数据分析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而言是不同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成功必须掌握正确的数据资料。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员工物流成本优化管理意识,这对企业今后物流成本优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至关重要。

3.3 不断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水平

物流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竞争优势的大小。物流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物流服务成本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公司利润的多少,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如何控制好物流服务成本,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水平,是企业当前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在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方面需要重点对物流作业中的进货入库作业、储存作业、存货盘点、拣货配送作业等几个关键性作业进行有效管理,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进一步达到提升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水平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物流企业的成本优化与控制研究也处在不断探索与创新阶段,作业成本法作为物流成本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所关注,但在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应用的还不够普遍,这充分说明实施作业成本法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存在,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还不能充分地建立有效对接。如何使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上真正脱离企业过去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使得采用作业成本法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是作业成本法在未来运用并实施于企业物流成本优化过程中需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此外,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在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上需要得到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参与,以此来优化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需要做好信息对接工作,使其间的信息更具透明性,物流企业可以参与生产企业物流规划的制定,通过掌握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做好物流配送工作,这就需要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共同制定物流成本优化方案,从而进一步优化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建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09(22).

[2]庞彩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08(02).

[3]秦明森,言木著.物流决策分析技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4]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5]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

[6]申风平,黄玉华,刘玉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7]唐丽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物流科技,2008(6).

作者:陆勇

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篇2:

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五个阶段: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和物流盈亏分析。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第一阶段——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第二阶段——物流成本核算,但其核算水平很低。因而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落后于生产管理。

一、加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许多人一提到“物流成本管理”就认为是“管理物流成本”,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计算物流成本,其实计算物流成本并非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为什么计算”。只有赋予物流成本管理“管理”的目的,企业才算掌握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真谛。具体来说,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把握物流成本的总额,并根据企业物流成本历年数据资料,认识到企业物流成本的发展趋势。若有行业物流成本统一核算标准,还可以与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差距。

二是借助于以上数据和比较结果,评估企业物流经营的绩效,从供应链全过程对物流作业进行整合、管理,甚至剥离。

三是正确评估企业物流部门或者其他物流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贡献,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我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更缺乏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虽然有不少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第三利润源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年以来形成的固定思维,加上缺少先例的示范作用,许多制造企业不愿创新,不敢改变现有的落后物流管理模式,加之进行现代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企业宁愿把资金投入到销售、生产等主打领域也不愿把资金投入物流成本管理上。

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健全。在我国,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制造企业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清楚的划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对物流成本没有分类记账,一般采取的是将企业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制造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所以决策者很难获得准确的企业物流成本数据,因为物流成本包括显性的和隐形的成本。物流显性成本包括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和流通加工费用等,物流隐形成本是指那些不是企业实际发生的,而是物流管理决策中应该考虑的机会成本,如库存资金占压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退货损失费用和异地调货费用等。

3.物流模式选择决策失当。所谓物流模式,即企业将自身物流业务将由谁来经营。通常企业的物流模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自营物流,即企业自己出资建仓库,配备运输车辆,拥有专职物流人员经营内部物流业务;第二类是企业物流外包,即企业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营物流,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第三类是企业共同经营物流,即企业联合同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物流设施,共同使用这些设施开展物流业务。国内许多制造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物流模式。而是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物流活动,物流供应仅满足本团体的利益,商品生产过程从原料生产、半生品生产、零件加工、成品组装、标识、包装到发运销售,一揽子承包下来,造成大量生产设备闲置,且维护费用很高。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更愿用自己的车队,但货物空载率达37%以上,对第三方物流的方便快捷性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都采用自营物流模式,不仅导致车辆空载率提高,物流管理费用也居高不下。

4.物流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当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对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的体制,物流系统的各个方面分别由若干部门独立完成,缺乏有效沟通,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而且,分散的物流管理体制,造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往往会产生重复的和隐形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难以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现状。物流的利润源就掩藏在“冰山”之下,使得企业无法明确目标,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

5.对物流成本控制力度不够。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报道,我国自1992年以来,中国企业产品的周转周期为35天~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人民币。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没有意识到存货周转率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导致我国制造企业的存储费用居高不下。加之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往往忽视物流成本自身的效益背反等规律。一味追求物流成本的降低而忽视了在产品包装、运输等方面的服务质量,从而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的上升。

三、加强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

1.强化物流成本管理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制造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源泉,转向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源泉,即通过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利润。要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树立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各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使企业物流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改进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所以必须改进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过细的会计科目设置会给企业会计工作增加很多负担。因此,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是制造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合理选择。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由物流成本员进行物流成本的内部管理核算。制造企业应在含有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下设“供应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等二级科目,在各二级账户下按流通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给、装卸费等三级明细科目,并按费用的支付形态(如人工费、材料费)设置专栏,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这种核算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核算方式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进而有效管控物流成本。

3.选择恰当的物流模式。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物流模式。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决定选择自营物流、物流联盟还是第三方物流。当前,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可以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减少在途资金积压。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全部外包或部分外包,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4.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但是,如果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必然会违背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导致总成本上升。全面成本管理战略强调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要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着眼流通全过程,降低物流成本。综合利用系统观点、现代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策略,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克服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现象。为此,企业应加大全面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决策层的物流成本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积极参与成本管理。

5.采用多种方法控制企业物流成本。(1)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有助于采购方及供货方迅速地了解相应采购及供货信息,及时地做出相应计划准备,可以使各项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迅速、准确,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营运管理系统,大大方便了供应链信息的沟通传递,提高了物流成本控制的效率。(2)提高存货周转率,严控存储费用。物流成本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成本(运输费、包装费、保管费)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根据这两种成本的特点,可以采取加快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的原理和方法,降低物流成本。从物流速度与流动资金需要量的关系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速度越快,则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越少,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减少利息支出,使物流成本得到降低。企业应注重对现有的资源和流程进行不断的改造和优化,以提高作业效率。(3)物流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控制相结合。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期收益的重要手段,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正因为物流成本具有效益背反规律,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搞好服务质量控制与物流成本控制的关系才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又以处理好包装、运输两方面的服务与成本关系最为重要。

(基金项目:乐山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SKL201029)资助。)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乐山军分区)

作者:易英霞 严 徐

国内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篇3:

物流成本的意义和发展

物流是“计划、执行与控制”。特别重要的是这个“与”字,它指出物流应该包括所有这三方面——计划、执行与控制——而不仅仅是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既是物流管理的手段,又是衡量物流运作绩效的工具。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而降低物流成本,则是加强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体现出物流管理的成效,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通过物流成本的降低,可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顾客,所以,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将降低物流成本作为重点,通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由于不同国家物流发展程度不同,对物流的研究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国家有美国和日本,而我国的物流发展也逐渐起步。

欧美国家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物流成本认识阶段。

(2)物流项目成本管理阶段。

(3)引入物流预算管理制度的阶段。

(4)物流预算管理制度确立阶段。

(5)物流绩效评估制度确立阶段。日本的成本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目前日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处在第三阶段。

(1)明确物流成本,从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比率的角度进行管理的阶段,即主要是定量地掌握物流成本的阶段。

(2)采用物流预算制度,可以对物流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的阶段。

(3)正式确定物流成本的基准值或标准值,使物流预算的提出或物流的管理有一个客观的、恰当的标准。

(4)建立物流管理会计制度的阶段,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系起来,这说明已到了容易进行成本模拟的阶段。

我国物流起步较晚,自从物流的概念从日本被介绍到国内后,一开始人们对物流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物资系统,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认识的层次上。进入21世纪,我国的物流产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开始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还很贫乏。

(1)从企业微观物流成本的角度来看,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不清。这使得许多企业仅将向外部的运输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和向外部仓库支付的仓储费用作为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计算方法使得大量的物流成本,如企业内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等不为人所知。企业连自己的物流总成本都无法说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从社会宏观物流成本的角度来看,在2004年10月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的通知实施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一直没有统一、权威的数据来源。国内外一些学者和机构运用不同方法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得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但是,除了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定期公布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状况之外,各行业和各地区的社会物流成本统计核算工作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

从微观上看,物流成本统计数据的缺乏会给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带来困难。同时,由于计算口径不同,相同行业或类型相似的企业之间的物流服务成本水平无法比较,这也会造成区域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建设的盲目性。此外,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建立后能否有效的提高物流效率也不得而知。

作者:戴安琪

上一篇: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三峡工程导流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