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主体应发挥文艺载体情感性、互动性、生动性等优势,用文艺“播种”思想,增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运用文艺载体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艺形式,整合多种载体形式,创新改革文艺形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论文 篇1:

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    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或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教师。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和评价,并没有考虑课程思政这一背景。若不能准确度量和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关教师的发展路径,就不明晰。未来研究,可以结合教学能力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能力测量量表,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教学能力    发展路径

一、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是依据上海高等学校推出的全课程育人框架提出的融入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潮,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立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真正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全面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效果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徐国庆(2015)认为阻碍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高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缺失问题。黄秀霞(2011)指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完善,对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如何满足“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除了思政老师的努力外,还需要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作为保证。因此,研究“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的理念保证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实现,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了“课程思政”下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问题。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的融合。郦丽华(2018)研究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实施思政教育的困难,实现了高职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吕玉龙,屠君(2017)探讨了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途径。张芳(2016)构建现代学徒制下思政课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反思与改进,以提升现代学徒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周一峰(2017)认为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才能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在每一堂课,真正起到“协同效应”,促进高职护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研究了专业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周建良(2018)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五个方面设计了课程思政内容,并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赵文明(2017)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企融合”模式的实施经验,开展“专企融合”模式下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叶陈勇(2017)针对“汽车车身结构”课程如何与课程思政结合提供了方案。魏懿(2018)提供了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及实施途径。王春红(2018)针对传统手工艺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与课程思政结合,推动学校的思政教育,实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倪成伟,吴庆念(2017)结合“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知识和能力点,提供了将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的品德、为人处世、团队合作、创新等内容有效融入教学的方案。王立新,王英兰(2018)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对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实现会计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鲁晨琪(2018)针对“网络营销与创业”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目标。鞠晓红,张晓宇(2018)提出了“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刘桂萍(2018)探讨了社交礼仪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将教学目标中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学方法中融入法、渗透法及指导法相交叉,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励继红(2018)开展了“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研究,构建具有职业艺术能力、适应于“课程思政”的艺术教学新模式。

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或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研究从人才培养整体或具体课程上与“课程思政”结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三、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在课堂中的真正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李国娟(2017)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专业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满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泰格拉尔等认为,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的个人特征,是支持在各种教学情境中满足有效教学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Margaret C.Wang认为,教学能力指教师能够诊断和课程主题相关的学习前提条件,并根据持续的诊断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能够联系学习目标进行课程决策;能够进行学习安排,根据对学习前提条件、个性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的分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为教学和学习的顺利进行而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和评价主要是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或数字时代教学能力的研究,缺乏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和评价。陶宇,任聪敏(2015)依据教学工作过程按照宏观、中观、微观可以分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四个部分,并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构建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教学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构成因素。梁云真,蒋玲,赵呈领等(2016)研究认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注重虚拟仿真实训的应用,但缺乏原创资源;信息化教学大赛参与度及获奖率较低;不同性别、年龄与教龄群体的教师部分测量指标有显著性差异。韩锡斌,葛文双(2018)则指出高职院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意识和项目化教学方面表现更优。葛文双,韩锡斌(2017)从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等四个方面开发了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测量问卷;基于试测和样本数据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构建了“意识—素养—能力—研究”四维度因子模型,检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葛文双,韩锡斌(2017)认为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应聚焦于教师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意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术研究三个核心维度。冯立国,刘颖(2017)认为开放大学教师应具备道德与价值观、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含通用能力和远程教学能力)三个维度的47项能力。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课程思政下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还没引起关注,却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得以贯彻的关键要素。曾青兰(2017)通过分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遵循科学性、目标性、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为提高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上述研究虽然关注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和评价,但是并没有建立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量表和评价标准,不能准确度量和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四、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发展相关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没有关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赵雪梅,高克智(2013)指出高职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提高高职教师教学水平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观念需要不断地创新。提出了培养“多能合一”型高职教师发展路径。王满亭(2010)研究了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发展,认为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唐燕雯(2018)提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七项行之有效的对策——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和企业挂职实践锻炼、承担课题研究等,形成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式的培养模式。戴华兵(2018)研究了“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认为高职院校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育的新特性,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将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融合创新,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戴晓莉(2018)研究了高职工程管理教育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出从教师和学校两方面入手,提高高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为高职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打下坚實的基础。赵合胜(2018)研究认为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信息化进程乃至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教师要提高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领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强化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与实践,打造信息化教学教研团队。袁年英(2018)从“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着手,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路径,保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上述关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信息化角度、专业教学角度或双创角度提出的,没有考虑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要求。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能力,并据此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结论及展望

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或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整体上或具体课程上与“课程思政”结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第二,已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和评价,但是没有建立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量表和评价标准,不能准确度量和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第三,已有主要是从信息化的角度、专业教学的角度或双创角度提出的,没有考虑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要求。

未来需要结合教学能力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能力测量量表,利用量表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研究内容:

第一,开发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测量量表。

第二,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第三,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2]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04):99-103.

[3]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6]王石,田洪芳.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5-18.

[7]廖东华.“课程思政”思路下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8(5):22-23.

[8]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9]郦丽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智才班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24.

[10]吕玉龙,屠君.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0):91-93.

[11]张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讨——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5):139-141.

[12]周一峰.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以急救护理与技术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23):61-62.

[13]赵文明.“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科技视界,2017(27):47-48.

[14]周建良.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8(05):76-77.

[15]叶陈勇.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高职院校汽车车身结构课程为例[J].教师,2017(34):79.

[16]魏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04):58-61.

[17]王春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非遗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25-28.

[18]倪成伟,吴庆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36):17-21.

[19]王立新,王英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21-24.

[20]鲁晨琪.《网络营销与创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经贸,2018(03):100-102.

[21]刘勇.“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2):88-91.

[22]鞠晓红,张晓宇.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改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3):93-94.

[23]刘桂萍.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定位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33-36.

[24]励继红.“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8(01):116-117.

[25]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26]陶宇,任聪敏.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50-54.

[27]梁云真,蒋玲,赵呈领,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W市5所职业院校为样本[J].电化教育研究,2016(04):107-113.

[28]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7):53-59.

[29]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测量问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6):123-128.

[30]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1):59-67.

[31]冯立国,刘颖.开放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06):64-72.

[32]曾青兰.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91-93.

[33]赵雪梅,高克智.“多能合一”型高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24-126.

[34]王满亭.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J].辽宁高职学报,2010(08):80-82.

[35]唐燕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8(01):30-32.

[36]戴华兵.“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职业,2018(32):68-69.

[37]戴晓莉.高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8(32):97.

[38]赵合胜.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J].教育观察,2018(20):118-120.

[39]袁年英.“双创”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析[J].职业,2018(32):74-75.

作者:罗涛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论文 篇2:

文艺载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索

摘 要:文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主体应发挥文艺载体情感性、互动性、生动性等优势,用文艺“播种”思想,增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运用文艺载体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文艺形式,整合多种载体形式,创新改革文艺形式。作为教师要提高对文艺载体的运用能力,积极利用文艺载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同时正确处理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文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当前,高职学生逐渐显现出个性化和主体化的特征,他們的思想活动日趋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被他们接受,难以真正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文艺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形式,它源自生活,能够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广泛的影响力和充分的灵活性。随着文艺的繁荣发展,文艺活动逐渐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也不断凸显,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文艺载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文艺可以被理解为文学和艺术的总称。参考彭吉象《艺术学概论》中的第六种艺术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文艺载体分为实用艺术类载体(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造型艺术类载体(雕塑、绘画等)、表情艺术类载体(音乐、舞蹈等)、语言艺术类载体(文学)、综合艺术类载体(电影、戏剧等)。文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以情感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以生动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以互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

1.以情感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高职学生的学业具有职业定向性,他们毕业之后基本上会直接从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职业,没有升学压力,他们往往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来的就业关系不大,因此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应该想方设法“打动”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情感性是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打动人心,触及人的灵魂,使人印象深刻,引发理性思考。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文艺载体的“情感性”,以情感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避免说教式教育。

2.以生动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

高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有所欠缺,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偏理论性和抽象化,对他们来说往往难以理解,无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导致政治鉴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文艺载体生动性的特征,为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生动形象的解释语言,使其更加具体化、立体化,让学生不再机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真正内化于心。

3.以互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

高职学生大多数经过高考或中考的失利,内心挫折感较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较为叛逆,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逃避上课。互动性是文艺载体的一个明显优势,高职院校通过一些文艺类活动,能够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身份模糊化,让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平等互动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高职院校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

1.选择合适的文艺形式

文艺载体种类颇多,每种文艺形式都具有优势和劣势。高职院校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文艺形式进行具体选择。首先,结合高职学生特点。高职学生个体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教师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新潮、活泼的语言艺术,让自己的语言为学生所接受,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其次,结合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特点。高职院校的育人机制具有“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特点,“技能”和“素养”两手抓,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合适的文艺载体。例如,在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机械工程学院可以指导学生手工打造“嘉兴红船”船模,旅游学院可以组织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红色旅游纪念品,这样能够激活青春动能,让学生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整合多种载体形式

文艺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这些文艺载体优化组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立体感和整体性。例如,在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古代诗词以体现其历史底蕴,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其内容,组织学生通过“情景短剧”分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演出来,指导学生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主题的公益海报等。高职学生普遍喜欢使用“抖音”“快手”等网络APP,其中的短视频承载的内容比较丰富,它的场景化特点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有利条件。高职院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用到的电影素材、图片素材、幽默故事等制作成“抖音”形式的短视频,贯穿于课堂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3.创新改革文艺形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艺载体的创新运用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尝试对文艺形式进行创新运用。一方面,是对传统文艺形式的创新运用。形式多样的传统文艺经过时代的洗礼,历久弥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不断创新传统文艺的表现形式,将想要传达的优秀行为品质、红色精神等融入丰富的传统文艺形式之中。例如,在进行党史教育时,可以指导学生用相声、快板的形式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这样学生在记诵台词的同时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另一方面,是对外来文艺形式的创新运用。例如,“快闪活动”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行为艺术,是指一群人事先约定在特定位置和时间内,出人意料地同时做一系列指定的行为,然后迅速离开。这一活动的特点是可以短时间内吸引大家参与,并了解活动的宣传内容。高职院校也可以将这一行为艺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高活动的新颖性与吸引力。例如,在建党纪念日,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手拿国旗,在各专业实训室或文化广场拍摄快闪视频,以同唱同一首歌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爱党爱国,且拍摄过程中要求学生身着专业制服,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职学生同样可以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三、高职院校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高职院校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点要求:提高教师对文艺载体的运用能力,积极利用文艺载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正确处理好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提高教师对文艺载体的运用能力

教师运用文艺载体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文艺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功能的发挥,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文艺修养,多了解一些经典的为高职学生所熟知的文艺载体,并且主动发掘新的优秀文艺作品,让自己的课堂具有艺术感染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内心。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文化需求过度娱乐化,甚至有部分不正当、不合理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提升自身对文艺作品的辨别能力,分清文艺作品中的精华和糟粕,绝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选取不恰当的文艺作品。所选用的文艺作品内容必须要围绕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通过发挥文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积极利用文艺载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些特定的场所,即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这些阵地中,教育对象能够与文艺载体相接触,从而接纳文艺载体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依靠思政课堂,还需要积极构建新的阵地。首先,校园景观设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往往会将重心放在建设实训室、工作室,容易忽略校园景观的设计。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创造人。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融入校园艺术景观设计之中,让学生置身于此氛围,能够起到“以文化人”的效果,这也是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借助校园亭台楼阁打造“职教园林”,在文化连廊景观上介绍学校杰出校友、工匠大师的事迹以及重大校史事件,在草坪上放置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历史人物雕塑,让学生在观景的同时感受榜样力量,学习工匠精神。高职学生往往在学业上受挫,自信心不足,学校将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以艺术景观的形式委婉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能够无形之中增强他们对未来学业的自信心。其次,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和艺术社团的作用。高职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只有在参与公共艺术课和艺术社团活动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文艺活动之中。虽然大部分艺术教师能够意识到艺术课程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但仍有少部分艺术教师认为艺术课程就是独立的审美活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因此,学校应指导艺术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艺术社团活动时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艺术教研室和政治教研室的教师可以集体备课,共同交流,充分挖掘艺术活动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可以结合红色歌曲和美术作品鉴赏,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学生艺术社团汇报演出设计成一场音乐思政课等,让学生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正确处理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文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为了某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生硬地使用文艺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在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总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实现文艺载体艺术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的统一。教师所选取的文艺载体应当在思想政治上是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常常见到的是,一些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这些文艺载体在运用过程中失去文艺自身所应当具备的艺术性。例如,某职业院校组织学生以绘制手抄报的形式庆祝国庆节,这是运用文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常见方法,但该校要求每个学生都上交一件手抄报作品,没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觉得很为难。这不仅会让处于叛逆期的高职学生反感,而且由于学生上交的作品往往是为了应付任务,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实质上降低了文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二是要实现文艺载体的娱乐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统一。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它的职责是用其娱乐性点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那么生硬、死板,而不是纯粹为了娱乐他人。高职学生普遍有爱玩心理和猎奇心理,他們乐于接受文艺载体是因为文艺载体能让他们感到愉悦和欢乐,而往往不是因为文艺载体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警惕纯粹娱乐化的文艺活动出现。例如,在校园义卖活动中,学生可以以cosplay(角色扮演)的艺术形式和捐款者拍照打卡、筹集善款,但应杜绝某些学生的“娘炮”行为,更不允许学生利用校园文艺活动应援“流量明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掌好舵,让文艺载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让其娱乐性为教育性服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3]姚迎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艺载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吴学琴,等.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张景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究——以无锡旅游商贸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0(31).

[6]庄智群,苏汉美,范声斌.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实践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4).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ry Carrie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 Xuan

(Wux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 Commerce,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College, Wuxi 214064, China)

Key words: literature and art carri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作者:纪璇

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论文 篇3:

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摘要]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架体系保证了教学运行,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创新有待提升。然后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是落实好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关键;完善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层教学组织 基层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孔德兰(1972- ),女,贵州遵义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周建松(1962- ),男,浙江海宁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早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之初,教育部就提出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提高质量是永恒主题。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宏观的教育教学决策固然重要,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也必不可少。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办好高职院校、提升高职教育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一、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998年,国家做出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决策,并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战略,同时也下放了院校设置和审批权限,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走上了快速规模发展的轨道。高职院校坚持规模扩张与内涵质量一起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育教学运行管理,保证了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架体系保证了教学运行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升格而来,部分为社会力量新办。无论哪种情形,高职院校都按照办学升格、管理升级的要求,迅速建立了“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架体系。一般而言,系部按专业群设置,专业教研室按专业设置,公共课教研室按课程类别设置,同时,相应配备了“院—系—教研室”三层次负责人,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观念比较牢固,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比较突出,教务处为“天下第一处”的理念也相对明确。在不少学校,实训、实验室建设管理,乃至图书馆和教学信息化的工作都归口在教务处。在教学评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及省级(行业)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也把评估办、示范办等挂在教务处或与教务处合署办公。与此同时,按照一个专业设置一个教研室的体制,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还是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二)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创新有待提升

1.在组织功能上,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由于受整体院系二级管理层次的影响,系部一级相对独立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组织教育教学的职责未能较好履行,因而作为三级属性的教研室其相对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可能性就更小。这在高职发展初期,学校办学规模较小的时候尚可以应付,而到了学校发展为千亩校园、万名学子的内涵发展阶段就难以适应了,必然会出现管理上的疏漏。

2.在岗位职责上,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业建设与行政事务的矛盾。从岗位职责来看,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最好由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学界影响力的教师担任,通常由教授担任为宜。而专业教研室主任要承担較多的事务性工作,许多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往往觉得勉为其难,特别是当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被提拔为院系负责人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后,专业建设与行政事务的矛盾会更加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发挥。

3.在组织管理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的矛盾。在我国,学校是按照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双阶梯晋升,即高职院校教师既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也有行政职务晋升的可能。高职院校在组织管理上,不论是专业技术职务还是行政职务都有明确的岗位要求、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而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又区别于一般的行政机构,学术优先成为事实。因此,不少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行政职务的积极性不高。正因为这样,在管理上的照顾乃至迁就现象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从而降低了基层教学管理效能。

除此之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变化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是落实好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关键

从广义上说,专业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基点和创新的基石。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从招生工作开始,招生的直接对接点就是专业,专业也是社会对学生评价的基本参照。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是连接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专业结构彰显学校特点和特征,专业建设代表学校办学水平、实力和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重视提升专业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重视专业在学界的席位、地位和排名。具体举措包括:

1.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考核办法。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层力量,是对接行业企业、强化教学组织、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担专业建设的设计、组织和协调等各项工作。在切实强化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职责的同时,应赋予专业带头人崇高的地位,专业带头人应是学校政治上最受重视、师生中最受尊重、经济待遇上最为丰厚的教师干部。在各类评先和表彰奖励中,专业带头人应有更多的机会。学校应设立专业带头人工作量补贴奖励、岗位津贴和考核奖励机制,以激励优秀教师从事专业建设和专业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应根据每个专业的不同规模和不同品质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2.坚持按专业设立教研室的制度,把专业建设和教研室建设从建制上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在系部(或二级学院)设置专业教研室时,应严格按照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专业教研室,这样便于把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专业日常教学管理等有机协调统一。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在岗位设置上使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研室主任相一致,把双重职责合二为一。在进行专业教研室负责人配备时,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规定,要求专业教研室主任由专业带头人兼任。

3.坚持把支部建在专业上,充分发挥专业的育人功能。按照立德树人和德才兼备的要求,把专业党支部和团支部建在专业上,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并尽可能地在每个专业党支部中,选择一名党员的专业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把学生党建团建与专业建设相统一。

4.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建立专业建设工作规范、专业带头人工作职责和专业教研室工作职责,以及课程建设与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教学研究与管理、技能竞赛与管理等制度;建立专任教师参加企业社会实践以及社会调研制度、专业教师承担班主任或联系班级学生寝室等制度。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系统性的制度来规范日常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5.确保教研室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科研、师资建设、育人等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实行走班制,学校应专门出台教研活动指导意见来规范教研活动。教研室应保证每周一次专业全体教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从而确保学校各项管理信息传达到位,确保专业师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到实处。

(二)完善公共課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

有的高职院校把公共课程组建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部),如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体育军事部;有的高职院校把公共课程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之中,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归入信息技术系、公共外语归入国际商务系等,这就形成了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具体举措包括:

1.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应根据课程进行设置。一般而言,公共课程应按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单位,甚至可以是一门课程设置一个对应的教研室,这与专业教研室是由多门课程组成一个教研室不同。不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公共课程教研室。例如,为了强化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以按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等;为了强化军事体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设置公共体育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公共外语教研室、公共艺术教研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室等;为了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可以设置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职业礼仪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创新创业教研室、就业指导教研室等。

2.培养和选择好公共课程教学组织的带头人。公共课程教学组织是由任教同一门课程或同类几门课程的一批教师所组成,公共课程教学组织的带头人就是相应的公共课程教研室负责人。这就要求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在做好教学服务和教学管理的同时,必须对整体课程的内容、层次和水平有较好把握,能够引导和组织集体备课,能够给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进行示范授课和指导。因此,公共课程教研室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能够大胆管理、开拓创新,善于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公共课程教学组织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对公共课程的教学管理,我们一定要增强政策性,减少随意性,并注重公共课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与融合。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为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以信息化带动智慧教学管理,用大数据分析评价公共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条件。

(三)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保障

教学工作一直以来就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全面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任务。具体措施包括:

1.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管理水平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创新的相对稳定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这既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保证,也是新时期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统筹兼顾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与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对教学管理岗位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使他们能够兢兢业业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2.系统设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工作岗位既有高职教育的研究性,也有管理岗位的事务性。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通常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较强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提升意愿。因此,可从政府主管部门层面或者学校层面,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基层教学管理队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政策,包括教学管理岗位准入制度、培养与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激励考核制度等。

3.强化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必须切实重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将教学管理人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专项培养计划。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学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熟练地开展和组织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常规工作,准确地把握和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建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

[3]王德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

[4]温婷.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26).

[5]步社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6]汪泳.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思考——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7]杨菊仙.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价值取向与途径策略[J].江苏高教,2011(6).

[8]陈晓琳,江珩.新时期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8).

作者:孔德兰 周建松

上一篇:实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HFC光端机有线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