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

2022-09-11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教育部于201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是以培养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依类型划分, 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构成专门人才。再进一步划分, 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又构成应用型人才。显而易见,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但又与普通工科高校所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同, 他们是应用型人才中颇具技术倾向性的技能人才, 亦即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因而其应用性特征更加突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培养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 还须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1.过于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学还沿袭着前苏联美术教育模式, 普遍存在过于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的问题, 重视对客观对象结构关系的视察力和表现力训练而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也脱离了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的设计师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倾向于对艺术设计课程中所要求的绘画技术和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临摹和写生, 缺乏对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 容易养成学生肤浅的形式主义观念和漠视设计艺术性的匠人品味, 对学生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

在基础课教学中很少联系到设计, 也就是上基础课程在以后的学习中该起到什么作用?怎样衔接后面的课程?教师没有去充分思考,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认为画得像就是好。脱离了后续设计设计课程特殊性, 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 造成学生思维禁锢, 审美僵化, 使之较难与后续课程链接。众所周知“艺术视觉思维的训练”“艺术表现语言的审美体验”恰恰是设计专业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作为基础课教学老师首先要明白这些是基础课课程教学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 而不是设计专业课程的任务或者设计课程教学老师的事。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不断启发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为了消除学生单纯为了作业去画画的不利心态, 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从而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做好铺垫。

二、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服务专业课程的几点思考

1.在基础课程实训练习中让学生明白练习背后的意义, 比如:素描中的透视、光影、空间层次、构图等知识点在之后的设计中可能的展现方式或关联性;色彩实训作业中色相环的绘制这一内容, 怎样在设计作业色彩搭配中发挥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 基础课作业都是与设计相联系的一个部分。

2.在基础课的实训作业中融入设计构成的元素, 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有利的做法。比如速写课程, 就可以减少人物、风景这些传统的题材, 转而穿插进一些设计草图、插画、创艺手绘、图形创意的内容。另外, 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 对于同样课程的实训作业布置, 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切入点, 要在教学中主动学习, 做到时时更新教学内容, 丰富个人教学方式。

3.除了要求学生对于绘画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更多的注重于学生能力的自由发挥, 不给学生过多的设限, 绘画对象的选择更加的多样化, “我们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学生从高考美术进入到现阶段的学习,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 学会在表现的过程中考虑设计的因素。

4.用设计的理念来上基础课, 基础绘画是对技能和审美的提高, 现阶段对色彩、构图、造型的练习都是为后续设计课程所做的准备。在授课的过程中, 讲解绘画与设计二者的差异与联系, 将知识进行融合,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效率。

5.打破材料边界, 打破主题边界, 在设计基础课上, 她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 不同的表现方法、绘画材料, 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实训作业中, 要学会用不同的素材进行创作而不是照抄静物。通过这些尝试,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为后续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 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解决学生的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满足今后设计专业课程的造型和色彩要求, 使学生从传统的观察、表现方法练习, 转变到设计思维训练和设计形式表现训练上来, 逐步建立基础与专业之间的课程融合, 解决课程相关性较弱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不是画家而是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精英。

摘要: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素描, 色彩以及构成的教学过程中,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沿袭着前苏联美术教育模式, 过于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基础课教学重视对客观对象结构关系的视察力和表现力训练而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也脱离了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的设计师这一目标。忽视了基础课程教学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小林.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时代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J].艺术与设计, 2007年第4期.

[2]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 2007.

[3] 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 2003 (9) .

上一篇:高校园区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下一篇: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调研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