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已成为一种低机会成本、易得的途径。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业技能为代表的综合技能还有欠缺,将电子商务模块多层次与计算机专业嫁接,是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创业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就业导向视阈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新思考

【摘要】就业导向视阈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应找准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定位,确立以基层岗位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打造符合市场定位的专业品牌特色,并根据区域发展情况拓宽毕业生工作岗位的适应面。

【关键词】中职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改革

新思考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人才培养过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计算机专业岗位的技术性比较强,分工明确,各类教育都有其对应的岗位层次。但人们往往有“学计算机就要学得精深”的错误认识,这也导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尴尬现状。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并以此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

一、找准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定位

教师必须与行业企业接触,提高对市场形势的认识,在教学中明晰培养目标,对教学的设计要有明确的市场针对性。而中职毕业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热情的持续时间不长,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他们的学力层次。

中职计算机专业要有准确的培养定位,要把职业岗位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考虑,重点培养中职生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能力,这样教学改革有才方向可循。因此,针对中职生的能力基础和市场需求,在教学培养目标上不应以理论上的高深为准,而应该强调动手能力,要培养他们熟练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学内容的涉及面要广,在实际操作中强调技能的熟练度。

中职毕业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胜任行业中的最基层岗位。如准确开、关机操作,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硬件的使用,熟练掌握某种输入法,office工具的使用,网络浏览、信息下载、收发文件等办公操作。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普通大众并不拥有但在实际中运用频率较高的技能,如防止常见的病毒破坏,系统的重新安装,电脑运行情况的测试,检查硬件的故障等。在日常工作中,这些技能对多数办公的人来说都比较困难,他们的电脑遇到故障时往往需要有此专业技能的人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很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完全是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他们应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从而开发出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技能熟练度有很高的要求:能够安装和维护各种计算机的硬件;熟练使用各种软件。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一定要是技术界的能手,也不一定要是懂得计算机和编程原理的高端人才,但必须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自学,可持续地逐步更新技能。

二、确立以基层岗位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将自己定位于企业内的基层人员。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企业的基层人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校是以培养企业基层计算机专业人员为主,他们今后的求职方向也该以此为准则。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以毕业生的就业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中职生的学习基础为根基,让学生清楚自己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在训练中体现技术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技能的条件,要考虑到有一部分学生的天赋和志向,他们清楚自己的就业目标,懂得为之奋斗和更进一步所要做的努力,自己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到达什么样的层次,还有什么是自己应该并且能够提高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适当设置选修课,安排出专门的师资力量,为这部分学生服务,打造专业品牌。

就业目标定位准确后,教师还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他们在面对求职压力的时候,勤奋刻苦,求实创新,要正确对待自身的能力,在训练和学习中提高自我,力求实际能力逐步符合工作岗位目标的要求。学校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工作中能吃苦、虚心向他人学习学习,在工作过程中能良好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素质,即对新技术有较强的理解力,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快速掌握新技术,接受能力强,能够对企业的现有技术情况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有效的训练。

三、打造符合市场定位的专业品牌特色

中职学校应致力于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品牌,以在就业市场上形成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引领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中职学校应针对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合理设置培养目标,将人才定位在基层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设置目标明确的专业课程,以利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应分散在各个专业方向上,同时在每个方向上要精心打造,使毕业生在软件、硬件等某一方面有自身的特长。

(一)培养硬件维护人才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还是工作在基层,在行业企业中主要承担为单位提供计算机硬件维修和保障,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维修是最经常遇到的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在日常的维护中保证计算机的普遍故障得到及时解决,对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使用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应该熟悉如何整合整个单位的网络资源,合理配置各项参数,以保证单位网络总体运行状况的平稳,当硬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维修或更换,真正做到在实际操作中保障企业电脑资源的顺利运行。

因此,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软件的设计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而是要让他们积累足够的实战经验,在面对计算机硬件的常见问题时能够从容解决,应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投入时间到动手实践中,多设置与日常应用相关的实践课程。这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硬件设备和训练资源,制定更为贴近企业需求的教学计划,暂时缺乏硬件资源的学校,可以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或与行业企业合作解决。

(二)培养软件使用人才

目前电脑在大多数行业企业已经是日常办公的工具,办公室员工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已经不低,但遇到需要比较深入学习才能掌握的软件,他们还是无能为力,能全面熟练使用各种软件的企业人员还不是很多。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满足企业各种需要的软件专家,这类人才能在自身能力的帮助下,快速熟练操作各种企业的内部软件,他们对专业应用软件不必要非常精通,但要有一定的了解,在企业内部软件出现问题时,知道如何查找原因及拥有相应的解决方法,维护好企业的软件系统稳定。

在对软件使用的要求上,不是要学生掌握软件的制作和调试,而是要他们掌握目前企业中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及时更新软件的版本,保证企业的电脑配置处于最优的状态。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人员,其岗位定位包括:安装最新软件以供办公人员使用;指导相关人员使用软件,并解答关于软件使用的问题;对数据和文档进行保管、备份;软件的试用和测试;企业网络的配置和维护,确保企业网络的安全和可靠;企业网站的日常更新和维护等。

四、根据区域发展情况拓宽毕业生工作岗位的适应面

学校应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区域产业特点的计算机课程。例如,在广西就可以根据农村特点,针对当地城镇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模式,开设中职计算机的面向农村地区的课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正大量需要此类计算机的基层技术人才。当前的农村信息化进程正逐步加快,改变了农村过去信息封闭的状态,城乡信息化的差别正在快速缩小。这正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而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外来企业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这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在广西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很多人对电脑尤其是网络的熟练程度还不高,而随着农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农民对产业信息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他们需要通过网络查找政府部门公布的最新信息,查找资料,发布产品信息,甚至还能通过电子商务丰富产品销售渠道,而这些都需要有计算机的专业人才,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安装、维护,能熟练使用大多数软件的技术人员。这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发展方向无疑是高度吻合的。

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面向农村信息化的需求,这无疑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极好途径。中职学校要对此多做调研,明确城镇化进程中各地的经济形势变化和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或教材编排中要与之相协调,以利于培养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合格计算机基层技术人才。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兰兵

实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综合技能视阈下的电子商务模块嫁接探析

摘 要:在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已成为一种低机会成本、易得的途径。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业技能为代表的综合技能还有欠缺,将电子商务模块多层次与计算机专业嫁接,是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创业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创业能力 专业嫁接

一、专业嫁接的背景

1.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及渠道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广泛覆盖和普及应用,使电子商务在信息社会中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由于其具备的宽口径、高平台的运营优势,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电子商务作为获取创业“第一桶金”的渠道。

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且主要需要多样化、综合性的人才。电子商务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大后方”,计算机专业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专业之一,应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繁荣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地理区位与人才需求的双重优势

浙江省是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杭州市是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地处义乌,比邻浙江杭州,既有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地理区位优势,又与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大量人才需求契合。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渴望通过“触网”实现创业、走向就业,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层面,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重要举措。

3.专业嫁接势在必行

当下的电子商务,其行业格局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存关系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企业网络的规划与组建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再到网站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相关岗位,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直接参与。而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参与方——买家、卖家、物流、金融等全部用网络连接在一起,其交易过程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其网络信息安全和维护成为该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两个专业的相互关联性,促进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模块的融合。

然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定位的局限性,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宽度。而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的趋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既能发挥本专业特长,又能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创造价值、体现优势,因此积极利用信息化经济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在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让学生具备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势在必行。

二、专业嫁接的途径

1.重构专业定位

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大,这无疑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存在知识盲区,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创业产生了一道知识的屏障。因此,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构计算机专业定位。

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以是否具备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的知识和体系,具体而言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网店管理人员、网站维护员和网上业务员,二是注重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的专门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网站制作、网页制作和各种广告文案的策划执行等。为此,应该科学细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领域,按照培养一般网店工作人员和专门技术人才的两个方向,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专业细分定位。

2.嫁接课程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重视专业化的技术培养。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扩大专业建设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实行专业课程嫁接。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多样化课程模式构建。一方面,在继续教授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同时,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调整,按照“学生需求本位”,设置计算机与电子商务融合的方向、网络开发的技术性方向等;另一方面,延展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面,有选择地挑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递进规律,将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内容合理安排进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其次,课程内容以电子商务岗位和电子商务创业的具体需求为导向,配置针对性和综合性强的内容。在调研学生利用其平台创业最需要的综合技能后,有针对性地将该行业所需的技能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呈现,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能同时跟进,学习与创业最相关的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等电子商务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两种专业知识碰撞的过程中,学会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再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为主,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必然涉及不同专业教学方法的应用。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具体特点实行“混合式教学法”,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拓展实践模块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学会的综合技能,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模块的内化,更重要的还有创业必需的其他一些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将理论活用为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锻炼只有在实习阶段才能由理论变成现实,良性、完善的实习过程才能使学生零距离过渡到创业阶段,尽最大限度降低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初期的沉没成本、机会成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因此,首先,应扩大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将“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变成“理论内化为能力,以实践检验能力”的过程。在电子商务行业内进行网络运营、网站安全维护、网站广告设计等实际步骤,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还可养成以创业能力为诉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次应拓宽学生的专业实习渠道,注重实践中创业能力的塑造和强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能够塑造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的愿望和创新的思维变成实际行动,在前期获得实战的成就感。在校内实训中,通过给学生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实践环境,以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外实习中,需满足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训练的目标,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实习,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弄清知识在应用中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真正的“理实并重”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阶段,尤其应重视从范围和层次上做出改进:在范围上,突破原有的技能型企业和岗位的“圈子”,将学生能够实习的范围扩大到电子商务行业,保证学生学到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有一个实际的“练兵场”;在层次上,将实习过程阶段化,涵盖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层级,重在层层递进。

4.创新培养模式

将“供给为主要导向”变成“构建供给与需求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市场的供给,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市场供给方面,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的行业,网络与计算机技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可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网络安全、网站维护等岗位技术支撑需求的学生,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不仅要求多样化就业,而且有创业诉求。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最需要能力的锻炼,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到核心能力逐级养成:基本能力是针对某一行业一线工作的通用知识技能,专业能力是能满足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代表性知识和能力,核心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特定岗位所必需的专有能力和技术。通过逐步培养,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领域实现理论与能力的有效对接。

三、小结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过程中,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培养综合性实践型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不仅意识到计算机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而且以实际行动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前面。学校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在学生心中树立“人人可创业”的意识;在日常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又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多样化技能锻炼平台,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练能力、长本领;并且通过专业课程建设革新、师资融通等方式,积极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要素相结合,使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得以优化,打好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基础;还通过“集约式”培养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无形能力和综合专业知识融合的有形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扫清障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一个新台阶,使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前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实例相继涌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法)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2]高魏,孙秀玲.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J].才智,2012(6).

[3]黄韬.通过网店创业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J].科教文汇,2012(36).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作者:曹小其

实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中高职衔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最后提出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能为各兄弟院校在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中高职衔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5.143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1 中高职衔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重复严重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于高中生(提前单招、填报志愿、注册入学)和中职职高(对口单招、注册入学、预科生)等。如果针对生源迥异的学生仍采用同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管有些院校将三校生和高中生进行分班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校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会重复学习一些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重复学习率高达70%。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高中生源和中职生源进行分开编制行政班,采用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中高职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加上中高职院校各自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导致了较多会计专业课程在中职学校学习,到了高职院校还要重复学习的现象。

1.2 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直接就业,是能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的目的是能让学生不仅能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工作,还能进行简单的管理和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此,中职教育中的重点就在技术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而进入高职后,与其高中生源的学生相比,其文化基础课程就显得很薄弱,使其对专业性强的课程学习理解就远远不如高中生源的学生。

1.3 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很多都有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这些学生厌学,出现迟到、旷课和早退等出勤问题,即使在各种制度、家长和学校的各种压力之下到班上课的学生,也会因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出现在教室玩手机和睡觉等不良现象。

同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有课程的重复学习,很多学生觉得课程都学过,尽管以前学得不是很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热情不高,继而影响的是任课老师的授课激情,有些任课老师就觉得学生素质差、质量差等。

上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的,很难单独解决某个问题。通过对几所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的调研发现,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

2 基于中高职衔接视角探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熟练的职业技术,具有扎实的、较系统的会计专业应用知识的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领域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能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借助于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任课老师可依据具体的目标来选用适用的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中小公司的收银员、出纳员、基层会计核算员等,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相应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基础实务操作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工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的出纳、一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有了一定经验后可能成为企业的会计主管。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处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等。

不同层次、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来源是初中生,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来源是高中生和三校生。高中生大多都参加过高考,学习过数、理、化等理科课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

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三校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欠缺,自学能力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弱。

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认真地分析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科学地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4)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使用所有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法。

(5)根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受到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功效。

2.2 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多用“提问式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多提问、多设定情境,把很多知识点通过提问的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强化模拟实验训练,多用“分组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赋予一定的角色,如四人一组,角色分别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分组完成会计模拟实验。在整个实验中,四个人之间处于一种互相配合状态,有分工、有协作。各组之间有竞争和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仿真的实战中获取知识。

(3)开展校企合作,多组织课外教学。按照教学安排,学生在最后一学期要进行社会实践,该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校和教师要经常走访学生的实习单位,关心学生的实践工作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去参观、认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去动手实践,从而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使其了解和认知学习的目标。

(4)教学方法改革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目前,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进入教学岗位的,从学校到学校,只不过是角色的转变,由学生变成了教师。而这些教师非常匮乏专业实践知识,在教学中也就是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师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储备资源。

3 结 论

总而言之,在会计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单独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对应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会计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伍鹏.中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比较探讨[J].内江科技,2012(4).

[2]李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3]赵宪敏.会计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思考[J].才智,2013(9).

[4]曾军.浅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现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5]罗辉.中高职衔接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例[J].学园,2015(12).

[6]杨春旺,林露娜.对高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J].商业经济,2007(4).

作者:王娟

上一篇:浮油收集器与污水处理论文下一篇: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