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对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国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不断提高考核水平。实践教学考核是最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的重要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良好的补充与完善,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考核体系构建和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以改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考核体系;实践教学;构建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教学的实践性,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放在培养体系的首位。实践教学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最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衡量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1]。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对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体系的建设[2]。客观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反馈学生实践效果,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潜力的发挥。

我们依据实践教学考核原则来构建一套能够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客观评价学生实践成果的体系,以便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3]。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学实践考核体系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建立高职院校毕业实践考核体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使学生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便于有效检测和反馈学生教学实践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目标。

(二)精准性原则

教学实践考核体系的建立是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的能力、态度等方面进行精准评价,以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精准定位学生目前实践能力,保障高职院校有效完成教学实践任务。

(三)规范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考核中,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客观性与准确性相结合,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让实践任务完成时能够有法可依,使评价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教学实践工作能够有规律地进行,提高教学实践质量。

(四)发展性原则

在客观评价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相应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切实保障实践教育的质量。

(五)可操作性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理论建设是较为容易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和遇到一些相应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解决,因而一定要在教学实践考核体系建设中考虑到可操作性。

二、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客观精准地反映了高职院校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在实践教学中取得收获和认可。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考核主体、考核对象、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内容四个方面。从考核实施方法出发,考核主体一般由教务主任以及督导部门承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客观考核标准来准确、认真地对每一位高校学生的情况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实践考核内容则要根据不同学院和各个不同教学环节来确定,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和学生达到的具体程度来进行考核。四个考核方面也是相互补充,互为影响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此考核体系可以看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的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有机构成一个整体的考核标准,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一)实训课程教学考核

高职院校学生所进行实训教学是依靠理论知识的积累,针对某些开放性课程的实训教学考核,确保能够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本质的不同,整个考核的重点都放在了实训研究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训效果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教学考核

学生实习环节是构成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态度和社会实践效果为主进行考核。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指导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是否符合要求,实习评价的合理性和客观性都是实习过程需要作出的教学评价。

(三)课程考核

高职院校中的一些艺术类或者实验类课程,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形成自身独有的设计风格并不断改进和提高,能够在设计模型中有一定的价值。毕业环节考查毕业生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是否能够真正应用于社会实践和设计模型中。

(四)论文考核

论文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都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此类任务可以对学生多年的学习生涯和学习成果作出一定的检验,也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得到一定的体现。论文考核中的格式是否标准,内容是否明确,论文体系是否健全等,以及论文开题、答辩和最终审核过程中都要依据一定标准来进行合理考核。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用

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用于我国某高职院校毕业审查环节,进行探讨研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了对比分析。

笔者制订了一份高职院校毕业生对毕业审查环节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将问卷分发到广东某高职院校中,共分发200份,回收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通过对以上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考核体系应用在高职院校中的毕业实践各个环节后,学生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条件、实施过程和评价效果满意度都明显上升,大部分学生对此考核体系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也对此体系应用效果充满期待。

四、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及改进策略

以廣东某高职院校为例,介绍在此高校中相关学科和院系的体系研究成果。通过调研,我们选择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作为研究案例,院系在学科内容上面具有交叉性,专业偏重计算机技术,又涉及信息管理范畴,即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类信息管理和传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人才提出更多的需求,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毕业实践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举措。2017年3月到6月期间,我们将毕业实践教育评价体系在广东某高职院校应用后,得到了较为客观的反馈,受到了很多师生的欢迎。通过对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毕业實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基本的方法可以参考。

尽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有很多优势,但是该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改革。首先,经费不足的情况,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总体而言仍然存在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有可能对某些想要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创业的学生产生阻碍,而创业过程中需要大量经费支持,因而学生的实践经费来源和经费支持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这部分学生创业的结果。

其次,在教师队伍上,仍然有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水平有限,实践意识不强,造成很多学生在实践中不敢创新,不敢突破自我。因而也需要提高这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再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环节上过于粗糙,行动目标不明确,行为方式不够合理的现象,环节上缺乏指导甚至缺少必要的技术与设备支持。过程设置也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人员配置不够,技术人员配合度不够等。

最后,在整体的评价环节,依然有部分学生觉得考核效果不理想,无法真正做到客观真实。这说明实践教学考核中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有部分学生对此考核结果仍然抱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现状,在正确认识实践教学考核的意义、目的和性质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结合中国国情,参考、借鉴国内外改革经验。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育脱节的问题,对此,在现有课程体系外,另创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所学进行实践,并顺利通过实际考核。课堂学习也是毕业实践环节的重要基地,可以吸引更多学生通过将实践活动完善和巩固课堂知识点,是一个相互补充的互逆的过程。为此我们可以:(1)以创造性的方式将实践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如开展创新型学习项目等;(2)在课堂上多展现具体的真实性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进行学习和研究;(3)将实践活动与各种理论课程活动相联系,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寻求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使两种课程的内容互相补充,互相融合。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在不断增加教学实践机会,提供更好教学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毕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将此类考核体系应用于某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考核环节中,并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有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此体系,创造出更好更客观的方式来对毕业生的教学考核作出探究。

参考文献:

[1]韩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232-234.

[2]王斌.高职院校“123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5(16):115-117.

[3]张秋燕.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三全”考评体系建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170-172.

作者:曾光辉,陈志杰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全面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对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毛乐琦(1981-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黄梅(1970- ),女,重庆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四川乐山61400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需求的扩大,特别是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构想的不断实现,社会对各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更大的缺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面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越来越大众化,应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专业是“知本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专业,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对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职业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计算机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常用信息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实现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现代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拐杖”。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越发显著。加强和创新计算机职业教育,可以使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需求,优化学生职业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不但需要大量从事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人才,更需要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技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与素质,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有利于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要在大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激增的激烈竞争下脱颖而出,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一靠持续扩大的生源,二靠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前者是后者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就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口碑,从而形成良性传播效应,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现状

(一)生源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2013年,随着国家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 “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实施,全国各重点高校扩大了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中西部学生的招生规模,增幅在20万人以上。以四川省为例,中等职业学校(含部分高职院校)在四川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院校共有48所,招生范围面向四川全省,招生总规模达15490名。近几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在不断增长。2008年四川高考人数有51.76万人;2009年51.13万人;2010年51.15万人,2011年51.43万人,2012年增长到53.83万人(如图所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类高校的规模、人员数量等都呈几何数增加。相对而言,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专业生源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生源存在地域性差异,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计算机基础相对较为牢固。而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接受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更多,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更好一些。

(二)部分地区教学资源匮乏

随着各级部门对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教育各项投入的不断加大,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由于高职院校隶属关系各不相同,受各地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导致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教育投入存在不平衡性。对于沿海发达地区,一方面,对计算机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当地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各级财政可以安排充裕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发展投入不够,导致一些计算机应用课程无法正常开设,教学实验、实践等环节开展难度也较大,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技术手段、教材等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多数高职院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升格”形成的,在人才培育、学生管理、教学创新等方面往往沿袭传统模式,缺乏具有各自院校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优势。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又往往借鉴高等院校的经验,偏重于理论性、专业性,而针对学生未来岗位需要的课程设置较少。根据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分析,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有七成以上毕业后从事相关的计算机信息产业的销售、维护以及办公文员等工作,而很少有毕业生涉足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与高校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明显的职业优势。在内容设置上,突出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但由于受课时限制,只能采取略讲的方式,各种知识点一笔带过,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吸收。同时,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比例失衡,仍然没有摆脱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偏重于理论,而安排学生上机实践较少,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三、加强和创新大学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以创新的思想,立足实际,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破传统计算机职业教育困局,推动计算机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无论是课程设置、内容选择,还是教学的组织,都要突出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学习、自觉实践,真正娴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要加强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动态分析,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考察调研,全面掌握社会需求,掌握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动向,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规划,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为核心,以优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加大对课程与教学内容设置的改革。结合未来毕业生岗位需要进行取舍,敢于摒弃落后的课程,缩短学生与岗位需求间的差距,突出实践特色,尽可能安排更多的时间、配备较为完备的上机实践设备用于实践教学,建设计算机应用知识数据库、网站,供学生学习使用。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加强校企联合办学的力度,提高校企融合度,有效缩短校企间的鸿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学生就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计算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突出计算机教育的拓展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教育培养必须要突出知识的多元化、未来岗位的多样化,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知识内容深奥难懂,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搞好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电子信息类学生,要注重增加难度,开设软件开发等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对于管理类学生开设相关数据库管理、文秘处理等课程;对于艺术类学生开设动画制作和网页设计类课程,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学到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增强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针对性。要加强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前首先明确学生本课时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任务为牵引,驱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检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对竞赛性活动的兴趣和争强好胜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契机,例如对于文字排版练习一节,可以设置一页报纸进行编辑的竞赛活动,通过比赛考查学生对文字编辑软件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考核学生汉字录入的速度等,既营造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坚强意志和冒险挑战精神的培养。另外,可以设置专题讨论环节,课堂上通过科学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重视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具有实践特色明显,工程性、技术性特征突出等特点,计算机职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要通过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要立足于高职院校实际,采取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开发、设置综合性、设计性特征突出的实验环节,比如采取设置专题性实验,对学有专长的学生和一些有特别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吸纳学生主动参与,在研究过程中为其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查资料,解决问题,扩充知识面。同时,要积极构建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特点的开放性实验室,设置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类似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时安排上,要保证上机实习与讲课有合适的比例。教师应直接参与上机指导,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最好检验与锻炼,因此,要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艳芳.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3(7).

[2]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3]吴付平.2013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540243人[EB/OL].http://gaokao.eol.cn/sichuandt_9761/20130530/t20130530_950257.shtml,2013-05-30.

作者:毛乐琦 黄梅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宁夏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重视程度的提高,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到来,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而我国艺术类高职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大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也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办学质量上。研究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语文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就具有非凡的研究价值。试图结合教学实践,对宁夏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关

词] 高等教育;艺术类;语文素养

[文献标志码] A

在我所任教的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面向音乐、美术、舞蹈、学前教育、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文化管理等各专业学生。我院语文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讲读方法为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都有赖于课内对文本的阅读与研究,提问、讨论、讲评、堂上作文等方法穿插于其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随着我院搬迁新址,新校区多媒体配置到位,我院教师能够积极利用录音、投影等各种影音设备授课,既节省了时间,又多方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能够基本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程建设上是很多艺术类专业院校不能忽视的弊端,我院对语文教育的关注也同样少一些。高职语文课程设置没能最好地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教学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所学的专业考虑不够;教学评价仍以考试为主。这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但与高职院校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而且导致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高职语文课教学质量低下,严重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力。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教学,甚至使语文部分课堂走入了“死胡同”,也影响了学院的整体提升。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改变现状,进行教学改革。探究制约高职语文教学发展的原因,寻找新的语文教学发展对策,对实施具有特色的语文教学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意义重大,这也是一线语文教师的迫切心愿。因此,我院语文教师积极研究探寻教学中存在的利弊,并结合学生情况和自身实践,努力探索更加适合的课内语文教学之路,进而提出一些课外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课内改革策略

(一)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新改革,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尽量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尽量减少课堂的教师讲解分析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引导启迪、情境创设、小组交流与教师的重难点释义相結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愉快地进行语文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职艺术生本身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就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演讲朗诵辩论、排演情景剧、歌舞展示、绘画展示等教学形式与方法,充分开展师生互动,在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与审美能力,通过语文课堂人文特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艺术创造兴趣。

2.开发新型授课模式,突破室内教学,走出教室与专业课合作教学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室内教学,从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角度考量,应突出语文课堂的外置环节,即,与其他专业课相结合,开展跨学科多层面的教学模式,便于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3.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以我院为例,由于专业院系区分愈来愈细,各个专业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语文课程多为合班授课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同在一间教室上课,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取舍变得更加复杂,想要选择适合一个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天,却必须考虑到混杂在其中的其他专业学生的学情。不同专业的学生入校成绩不同,语文学习层次也有差别,专业特性不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平衡这些差异,也很难兼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语文教学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要求。比如,我院高职专业有舞蹈表演专业、绘画专业、器乐演奏专业、声乐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等,其中器乐表演、声乐专业和美术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较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较高,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则相对较弱,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实行合班授课,给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此,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尽量取消合班授课制度,安排同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公共文化课。专业性质差别较大的学生,院校也可以为其安排小班教学,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课内的其他改革策略的实施。

(二)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科学的适应高职艺术生学习与发展的考核评价模式,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避免学生把对传统闭卷考核模式的厌烦迁移到语文学习上的好方法。目前,普通高职院校在考核方法上已经有了探索的成果,学分制评价模式已经在各类高职院校中推广实施。而艺术类高职院校有着自身的特点,要想充分发挥出考核的作用,就不能对普通高校语文学分测试模式进行照搬照抄。在这里,除了巩固学分制评价模式以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新,开辟除传统考试笔答试卷模式以外的其他评价模式。

比如,将评价模式开拓为将毕业设计环节和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情况纳入总学分体系,实现传统测试与学分模式相结合的评价构想。将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纳入学分体系,可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探究,自觉地将语文的撰写能力、编辑表达能力、架构知识体系能力运用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在答辩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综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辩论赛、征文、诗歌朗诵和参与课题研究小组等活动,也可以帮助其赚得学分,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在这种不机械、不枯燥的评价体系之下,学生既参加了课内课外的活动,又锻炼了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对文字的感知力、语言运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诸多语文能力。

二、课外培养策略

高职学生一般处在17~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对新颖时髦的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现尤为明显,他们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极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模仿意愿。仅仅通过课内的教学改革来把握学社的这种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课外的环节继续延伸,将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艺术性融入语文教育的课外培养环节之中。

(一)结合社团活动,充分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

在学生的有限的学习经历中,艺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往往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間,学生也往往在专业课学习中投入大部分的心力和体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再留给公共基础课程的时间就很有限。尤其是舞蹈专业的学生反映,在一上午大运动量的专业课消耗下,身体已经进入疲劳期,却又要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学院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每个社团也有专门的活动时间,这些都是将语文教学延伸拓展的好时机。

比如,一些文学社、影视戏剧社、影评协会、播音主持社,都是可以将语文学习融会贯通其中的典型社团。以我院为例,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由教师指导成立了影视戏剧社,在每周三下午按时组织社团活动。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经典的课文内容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剧本的改编撰写,再将它搬上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语文的好感,感受到了语文综合知识能力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可以组织课外小课堂,选择专业课学习优秀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也可以利用周末、长假制定必读或者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选择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书籍(也可以是简短的文章)。通过课外阅读,帮助他们体会形态各异的内心世界和情绪风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更好地作用于表现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文相长的作用力。

(三)充分发挥信息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营造学习环境

除课外阅读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发达的信息媒体环境,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个课外拓展当然可以是阅读一本书,也可以是观看一部电影;可以是创作一首简诗,也可以有感情地录播一段音频文字;可以借助微信、QQ等交流平台发表见解,交流看法,也可以结合各种移动新闻媒体平台进行时事点评。比如,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多多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推荐经典的演讲稿,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秀。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或者配合课堂辩论会共同进行。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养要求颇高,能够制定适合不同专业要求的课外拓展延伸方案。要做到以上的几点,语文老师就要了解、热爱艺术专业,产生与学生的共鸣。

(四)疏通与各专业沟通交流的渠道,建立灵活开放的言论环境

首先,疏通与专业老师的沟通交流渠道。艺术高职院校的语文老师有天然的学习平台——天天与艺术相处。相信在这样的相处过程中,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优势,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去专业课学习、观摩,了解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也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与专业老师保持紧密沟通,交流心得,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的今天,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掌握艺术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培养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其次,疏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处于高职学习阶段的学生,会本能地接触新鲜时髦的事物,尤其是喜欢艺术的孩子,更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和特别的看法,经常与学生交流,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运用学生喜欢的媒体社交平台来进行辅助教学,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从谈话中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考察其思考、表达能力。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我和我系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以本院高职艺术生为实践对象,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将所探讨的改革策略部分地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在课堂选用教材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发达的信息媒体环境,尝试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在课外,积极走进学生社团进行指导,有计划地多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以周为单位,制定课下与学生交流的方案,拟定讨论话题,利用微信交流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着改革策略投入实践的细微变化,感受着改变探索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对艺术类高职语文教学课内研究和课外的思考探究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来检验,也请每一位勤于探索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瑞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4(2):15.

[2]李邵姝.对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9).◎编辑 陈鲜艳

作者:李苗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