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广东省根据其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手法来展现新的形态,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都广泛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而作为我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也已加入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管理和维护好计算机机房,以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现状,分析了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维护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这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计算机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工作也因为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在促进计算机信息化与教育管理的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信息化与高职院校教育的结合,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等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便利。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目前已经融入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有了计算机技术的参与,比如管理信息系统、艺术设计广告软件、会计财务软件等,各行各业都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各种软件程序代码的编辑上,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步深入学习各种程序软件实际应用。20世纪末期,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到我国,虽然信息化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多久,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正好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加入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并且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还会给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优势。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将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起非常重要的提质作用。高职院校设置的计算机机房是学生对计算机编程及实践应用操作的重要场所。并且,计算机机房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也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计算机机房管理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实践操作的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信息化程度。计算机机房损坏的因素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在某一时段进行集中教学,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时,超负荷地运行,机房使用的人数比较多,使用频率过于频繁,安装的专业软件过多等,都是造成计算机损坏的因素。除此以外,高校的计算机房有时还会用来进行各种考试、培训等,工作量较大。因此,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2 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规范欠缺合理性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相关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及使用上,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能够把眼光放在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上。因此,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过程欠缺规范的计算机设备管理体系,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良性发展,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没有将计算机设备管理与使用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制度与条例的完善规划,导致相關使用者只凭着自己的感觉使用,高职院校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依据。

(2)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设备上投入的维护与保养的精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这一层面的管理局限于经验层面,或仅按照说明书上指出的内容对计算机设备进行呆板的维护与管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上缺乏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及系统化的维修制度体系。

(3)管理人员的欠缺。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方面欠缺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把目光放在计算机机房的使用上,并没有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工作投入太多的精力。设备的管理使用人员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在维修和管理方面欠缺专业人员。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相关设备的管理效率低下,一旦在使用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出现故障,那么将导致整台计算机设备不能使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教学进度。

2.2 高职院校机房设备的配置欠缺合理性

对计算机机房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能够使计算机设备投入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而且可以使高职院校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化的效果。但是,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为了降低计算机机房的投资成本,不断降低计算机设备的配置成本,导致一些已经老化的计算机设备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及更换。这些看似比较省钱的方式,实际上不仅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使用造成影响,还会浪费高职院校的资源,最终导致院校计算机的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

3 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3.1 通过制度规范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完善、健全的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并且按照制度体系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走向经济高效化的运行之路。计算机设备进行规范的制度化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进行科学管理运作的指南,也是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修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及经济条件等建立一套适合自己院校发展的计算机机房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并根据条件建立相关的保障部门,确保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

(2)健全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的相关档案。做好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设备相关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日常维护工作是计算机机房科学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维修管理及生产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3.2 加强机房教学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定期对计算机机房设备进行维修,保障设备的完好程度,做好相应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定期对机房教学使用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升教学使用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做到真正地掌握原理、掌握构造、掌握技术、掌握性能。

3.3 合理且有效地选择和利用计算机机房设备

合理且有效地选择和利用计算机机房设备,不仅可以使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得到改善,而且还可以使高职院校计算机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得到解决。除此之外,还要强调计算机机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做到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成本比较高及结构较为复杂化的计算机设备,应交由专门的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处理,而对于一些对设备造成影响不大并且又有备用设备的,高职院校可以自行维修,从而节省维修成本。

4 结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是一项烦琐、复杂又极其重要的工作。对计算机机房的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及管理,对于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保障机房的使用寿命。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的策略包括制度的完善、使用过程的维护及定期的维修管理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机房的运行效率。

参 考 文 献

[1]胡超宇.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才智,2019(6):90,92.

[2]张会.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在低碳环境下的管理维护——以長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机房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17):170-171.

[3]曹俊.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的对策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9):13-14.

[4]张飞雁.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14):81-82,91.

[5]杜成龙.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软硬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8):169-170.

作者:李纯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篇2:

探究当前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

摘 要:广东省根据其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手法来展现新的形态,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须要进行不断地教学改革,以保持艺术设计教学的活力,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本文立足广东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分析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探究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及对策,以推动广东省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对策

[课题: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课题编号为:GDJY-2015-B-B157]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的生活品质,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艺术设计专业在高校中迅速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已经有一千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高职院校也大力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寻求艺术设计教育的新途径。

由于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每个省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也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广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开放较早的省份,其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因此,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东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情况简述

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广东省积极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打造出了良好的基础。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广东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 “十二五” 期间重点加强一些社会急需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并通过直接认定和参与遴选两种方式确定重点专业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成为第二批通过遴选而确定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并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大了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狠抓实践教学[2],努力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等方面,推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使全省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教学现状

广东省根据其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虽然广东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在课程设计上大致相似,但是,其具体的教学框架也不尽相同,广东的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基础性的课堂理论教学、绘画基础的教学实践、课外写生、手绘实践、电脑实践技术操作等等方式,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能力。然而,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下,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是随着新理念、新思维、新科技的不断发展而应用和更新的,具体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3]。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新的数字媒体与科技发展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当前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在新形势下产生了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现状。

(一)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艺术品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艺术设计理念被打破,因此,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应该吸取新的思维和新的观念。然而在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并不能完全做到积极地采用新思维、新观念来指导和实践教学,具体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依然承袭着传统的理念,在培养大量理论型人才的要求下,不能看到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二)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形式和方法也应当随之而改变,适应当代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具体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教学这是必须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广东高职院校基础性的教学设施表现出普遍性不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外在硬件设施严重缺乏,虽然对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但是具体用于基础性教学设施建设上的相比较少,导致教学设施的匮乏,无法更好地开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三)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求合格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然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使得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依然将专业理论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有的课程都过于重视知识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作为唯一的考核对象,从而轻视和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重要性,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对于社会来说很难得不到市场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对于学生来说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在社会职场中自如应用,一展宏图。所以,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时间与普通高校教学时间在设计上应该有所区别。教学模式的应用更要适应要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具体的模式内容陈旧,不能进行多元化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这也是阻碍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目前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的课程教学主要为课堂的理论性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其创造力。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导致当下社会就业压力巨大。这种在艺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一直存在,在不同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改进,却仍然无法完全克服。

面对当下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这些问题的现状,整个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三、改革当前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方法及对策

根据当前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一)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数字媒体的发展环境中,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创新教学模式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开始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艺术设计教学要用到的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清晰,方法合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有效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对以往教学内容的回顾来确定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各种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进行渗透[4],有机联系,设计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后,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专业的考核通过课堂考核与期末实践综合能力考核两种方式来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掌握全面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另外,对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力也要进行考核,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也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下,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教学,保持艺术设计专业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新媒体占据社会重要地位的环境下,艺术设计与数字化新媒体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必须巧用数字化的技术特点,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提高其教学效率[5]。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积极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在基本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具体的教学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一定的理论学习后,要安排必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再一次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地的教学基地,一些课堂教学可以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具体部门,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受到社会的关注。除了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改革外,相关的高等教育部门要积极监督,评估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促进其在专业化教学中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面对当前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及对策,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勇健.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5):151-152.

[2]王凤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13-15.

[3]丁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07-208.

[4]尹亮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4,(03):179.

[5]卢卓,欧阳育良,王华.广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81-86+91.

作者简介:

杜兆勇,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助教。

作者:杜兆勇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篇3:

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还需应对来自多方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依循新形势,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创新创业课程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加以反思,并构建起完善、高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便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并将互联网产业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为适应“互联网+”这一全新的发展形势,应对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开始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高职院校应加快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若干问题

(一)课程设置混乱,优质教育资源分享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托创新创业课程这一有效的载体,如此方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虽然,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开始逐步推行创客培训,但仍有很多院校还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无论在课程安排、讲授方式,还是实践模式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量过低,且多数为选修类课程。就培养方式而言,部分高职院校是针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知识教育,有些仅就创业指导课程中涉及创业的知识加以讲解,无论是课程系统性还是科学性都十分欠缺。不仅如此,虽然教育部一再呼吁数字校园、微课、慕课等的建设,但在高职院校实际授课中,罕见有将网络资源充分用于授课过程中去,这无益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

(二)通识教育滞后,课程内容实践性不强

“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素养的支持,如网上开店离不开网站推广等技能的支持。但就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而言,仍多以办公软件操作、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通识教育严重滞后,导致学生创业者缺乏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技能条件。不仅如此,创新创业课程还需大量的实践活动作为支撑,这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区别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仍以“创业基础”普适性课程为主,内容多为理论性、导论性知识,看似丰富,实则同质化、碎片化问题严重,无益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養。还有些院校将创新实践、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统一“装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之中,但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行为,会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目标界限模糊,不利于课程内容的建设与完善。由于缺乏科学的课程目标引导,很多教师在讲授中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概念、轻案例等情况,即使存在少量创业实践活动,也多集中在创客培训、创业竞赛活动等方面,单一化、同质化的课程内容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而言如同“鸡肋”一般,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甚理想。

(三)专业融合度差,难以适应当地创业环境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具有科研、知识结构层面上的显著优势。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在创新创业中显露出强大的科研潜力,若其科研成果可以顺利转化并进入市场,则将有效阻断潜在模仿者,提升其创业的成功率。这表明,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存在较高的相关度。但反观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以讲授基础知识、提升企业成立数量为课程效果评价指标,对于创业的专业关联性并不十分关注,这导致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无法与专业课程实现深度融合,致使学生四年习得的专业知识毫无用武之地。不仅如此,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前,未充分考虑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资源数量获取情况、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办学层次与理念等诸多因素,导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难以适应当地创业大环境,更别提响应国家号召探索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发展之路了。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优化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调整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全局来看,高职院校应构建起“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项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通识课程。对于通识类课程而言,一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思维与方法等必修课程;另一方面,应面向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设置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税收等选修课程。通过必修、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由专业导师负责每一位学生的指导,帮助其完成创新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项目,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2.专业课程。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要求每个专业均开设一门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如电子信息专业可开设“嵌入式智能车型机器人课程;而数字媒体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可开设“设计工作室的创立与运行”等课程,就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可开设“基于android的人机交互项目开发”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可在专业考核中增加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实现一举两得。

3.网络课程。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将网络课程纳入其中。借助大数据技术,高职院校教师可对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需求与自身学习规律进行深度分析,开设分层、分类的网络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具体而言,高职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包括三大类:能力教育、意识教育与实践指导课程,为了确保网络教育课程内容的实践维度与理论深度,在能力教育课程中应涉及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的培养;而意识教育课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内容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实践指导课程中,前期以讲授知识点为主,随着学生层次的逐步提高,可逐步弱化知识点讲授比例,以实践指导为主。

4.实践项目。就实践项目而言,高职院校应设置包括专业学期项目、创业模拟实训、科技创新大赛、毕业设计、“互联网+”创业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实战演练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就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依托创新创业工作室、实训基地、工程中心等平台,由导师带领其开展产品设计、制作、调试等创新活动,鼓励其参与校级、市级及以上的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参加毕业设计评优等活动,与导师联合申报项目、专利,发表论文,还可依托创新选修课,构建“复特班”,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教学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突破了组织、领域间的层层壁垒,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利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云计算等“互联网+”平台,为教师、学生构建起高质量的教与学的平台,将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全面迁移到“云”平台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途径。

1.构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依循高职学生的特点与创新创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构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构建起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同时,还可将教学环境部署在云平台上,模拟创新创业环境,解决实验资源缺乏等问题,还可构建多个院校互联互通的创业孵化园,实现创业资源的共享与创业经验的分享,形成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2.搭建教学服务综合平台。“互联网+”为高职院校教学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途径,也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注入了无限活力,使探究式、协同式教学模式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搭建创新创业教学服务综合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关政策解讀、项目推介与展示、问题咨询、经验交流、实战演练、合伙人寻找、基地展示等多项服务。还可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企业投资人等走进课堂,提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以“慕课”为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慕课”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统计与评价,并依托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数据隐含的价值,并记录其签到、视频观看、论坛讨论、互动分享、作业完成等各环节,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评价,也实现了基于反馈数据的评教目的,为日后课程改进提供了参考。

3.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互联网+”理念为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也为其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向,高职院校可通过打造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前沿阵地。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安排专职教师深入企业观察、了解和学习实践产业模式,确保教学实效性的稳步提升,达到促教促学之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可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与实践,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理念,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推进高职院校“教、产、学、研”一体化改革进程。依循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打造“互联网 +”产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面助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成果的形成与转化。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类诸如“网络学院”“慕课”等新鲜名词、新型授课模式、全新教育方式纷纷应运而生。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为求发展,还需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契机,正面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探索与改革,充分发掘地方资源与特色,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孟晋, 张红飞, 汪晓旺. “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 (4) :107 - 111.

[2] 闫凤霞, 贾玉洁, 蔺建军. 互联网+ 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J].知识经济,2018,(16): 163 + 166.

[3] 李丹丹,李永霞,刘志华. “互联网+” 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 (5) : 27 - 29.

[4] 辛明远,王永. “互联网+” 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 33 (3) : 49 - 54.

作者:余建华

上一篇:医院药库管理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平面设计借鉴传统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