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3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也面临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但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导致此种现象发生的核心因素为创新力不强,其实质在于人才力量薄弱。对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根据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专业转化、专业认可5方面设定共20项指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形成结合产教融合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层次分析法(AHP);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农林类、建筑类、艺术类院校争相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教育教学水平高低不齐,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学评价是对专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最直接的反馈,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产教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各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科学评价方法及改进方向,以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产教融合对教学质量的新要求

和校企合作不同,产教融合要求高职学校对接产业办学、教学,为产业培养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包括但不限于校企合作,但以往教学质量检验往往只考核了校企合作成果。同时随着高职教育定位的发展和扩招政策的推进,高职也需要承担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社会人士的职业技能教育,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是从产业中来要到产业中去,更需要高职专业教育密切集合产业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个方向,专业的产教融合形式可选择性较多,可以与装饰相关产业和园林景观相关产业等建设类产业进行产教融合,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又为艺术类考生,很多同学毕业后选择从事艺术类相关的设计及文创工作,因此专业还可以与设计产业和文创产业相融合。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产教融合不仅考核专业校企合作内容、深度、次数等,还需要考核专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知识、技术、科研、科普性贡献等方面,同时考核教学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的效果。

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方面,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导。近年来,科学、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大多为无法量化的、描述性的指标,所以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法来确立评价指标[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指标过于统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学质量评价过于形式化,难以凸显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来定量化评价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优劣。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方法与目的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专业教学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评判的过程,评价指标具有多层次、多准则的特征,评价过程中需兼顾教育规律的客观性和教育认知的主观性特征,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的特点,分析归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构建层次结构模型[2]。

(二)准则层的选取

综合评价专业的多项影响因素后,选取培养定位、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专业转化、专业认可5大方面构建准测层,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培养定位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考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設置等方面考核教学方向的准确度,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定位应准确区分于本科教育,使高职学生可以在就业领域具有竞争力。教学实施是一个学校开展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教学方法等方面考核专业教育的开展科学度,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施不应只考核教学实施中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应注重评价教学是否能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和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度,同时应考查专业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兼顾性。教学考核是考核专业教学成果自我诊断的合理性,以往教学考核简单的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一份设计任务或者一份试卷就是一门课的教学考核。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产教融合的要求,应该对教学考核的考核结构和方法进行改革,考核不应只是考核已学知识,而应该考核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专业转化是考核专业教学的效益化程度,高职教育应该具有教育效益和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知识可以转化为社会服务并产生价值的教育,需要考核专业教学的专业转化度也就是效益度,使学校教学不再是自给自足的“象牙塔”,而是具有效益和价值的可以服务地方的产学结合体。专业认可是考核专业教学的发展潜力性,如果一个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高,就业率就会比较高,社会影响力相对比较大,招生形势则会比较好,专业的认可度就高,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专业就能长期存在并发展良好,否则专业可能会面临停招撤销的风险,因此,专业认可评价可以评估专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大小。

(三)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准则层选取的五个方面,对每个方面的下层指标进行了筛选,最终选定了20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层。选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4个指标作为培养定位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课程设置是否兼顾理论和实践、课时是否饱满科学、课程类别是否符合产业人才需要、课程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和产业技术要求相结合、教学大纲是否具有可实践性且与课程内容要求和产业需求一致;选取师资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5个指标作为教学实施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师资结构配比是否合理且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教学资源如设备、场地、资源库是否丰富并及时根据产业发展进行更新调整,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思政是否融入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达成度;选取考核结构、考核方法2个指标作为教学考核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考核结构合理性和考核方法的科学性;选取职业资格、教师实践、社会服务、产教融合4个指标作为专业转化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取得职业资格或者“1+X”证书的比例,教师产业实践的情况,师生社会服务的情况,专业产教融合的情况;选取专业招生、学生就业、行业认可、他行影响、社会影响5个方面作为专业认可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专业报考情况,学生就业率和就业产业关联性,学生就业后在产业行业的认可度及专业教师在产业行业的认可度,其他行业对专业的知晓程度和评价,社会普通民众对专业的知晓程度和评价。

(四)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选取的准则层5个评价方面和指标层20个指标,构建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级结构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层级结构模型确定后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其进行指标重要性分析,确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子,然后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可以进行多目标质量评价结果排序,最后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验证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后,可以对同一学校不同届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排序,评价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是否在逐年提高,也可以对不同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排序,分析学校专业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纵向和横向比较后可对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向。

未来需构建政行校企及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数据平台来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高效便捷,同时评价结果和数据应该开放共享,以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科学、合理和可信度。

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ZJB20248)。

参考文献:

[1]胡红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8.

[2]赵洁,白尚斌,冯磊,张毅川.城市广场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新乡市新建城市广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05):255-258.

[3]冯磊,赵洁.基于AHP-TOPSIS组合模型的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05):777-781.

作者:刘草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摘 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也面临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但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导致此种现象发生的核心因素为创新力不强,其实质在于人才力量薄弱。对此,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基于此,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与要求进行分析,并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加以阐述。

[关 键 词] “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

国务院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制造行业能够获得“质”的飞跃,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一、“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积极迎合“中国制造2025”中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紧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学科领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多个领域不但对复合型人才的数量提出了要求,还在人才规格上提出新的规定,要求此类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绿色能力以及应用转换能力。

(一)创新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要素

对于复合型人才来说,创新能力是复合能力构成的关键要素,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发明与创造出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大力推进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为经济提供新的突破点与增长点,而这些重点领域中大部分为高精尖技术与新型信息技术,因此对复合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有着迫切需求。另外,“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要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智能创造速度,加快研制新材料、新技术,力求在2020年成立15家制造创新中心,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制与推广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创新资本作为支持[1]。

(二)绿色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能力主要是指支持并促进环境友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术、价值与态度。首先,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了较大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了后续经济发展的健康和谐,需要大量拥有绿色能力的人才,通过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式,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缓解,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从而真正实现绿色和谐发展。其次,“中国制造2025”中提倡通过开展绿色制造工程,到2020年建成上千家绿色示范工厂,使制造业主要排污强度降低到20%,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少不了复合型人才的参与与规划。另外,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建立绿色制造体系等,都需要依靠复合型人才的绿色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三)应用转化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体现

该项能力主要是指将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想法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的转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军民技术的双向转变,对此,需要大量复合人才利用自身的應用转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产品的转化,实现科技产品与技术的更新换代。其次,加强制造业重点核心知识产权的储备,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能力。另外,其他国家也十分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应用转化能力培养,要求高校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学科类型、层次等,实现相关学科的交叉教育,使复合人才的应用转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有机融合的基础上,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提供大量人才支持。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绿色能力、应用转化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视程度,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涉及教学理念、方式、目标、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这一改革的实施充分符合了经济提质增效的需求,使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得到妥善落实。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同样应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人才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具体措施为:

1.指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高职院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并且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具有较强的预见性、系统性、特色性与创造性,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在教育过程中,将智能家居、装配式家居、模块化应用等新知识引入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钻研,当遇到问题时,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开拓思维、主动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本专业前沿技术学习的任务,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融入创意想法,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校庆等举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大赛、环艺技能大赛等,以此来考评学生的创新能力,看其是否能够符合当前社会所需。另外,全国示范职业院校还应起带头作用,不但积极参与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还应与实力较强的院校联手举办跨校创意竞赛,在各大院校激烈比拼的同时,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使复合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3]。

(二)完善环艺课程体系,提高人才绿色能力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应通过完善环艺课程体系的方式提高人才绿色能力,为绿色景观、环境友好型城市、海绵城市的构建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同时还能够促进新材料、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实现我国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的顺利转型,这同时也是环艺专业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对此,高职院校主要的实施措施为:

1.将绿色知识与原有知识完美结合,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材料的讲授融入其中,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设计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绿色观念、绿色能力与绿色态度。同时,原有知识体系在注入新知识、新技术以后,有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知识,使教学活动适应时代發展潮流,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学生绿色实践能力,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对环保型、可循环的新材料有足够的认识,并展开相关的设计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应用转换能力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行之有效措施,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使人才的应用转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应用转换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1.强化现代学徒建设。校企双方应分别派遣代表建立现代学徒机制,由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一同对环艺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实践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2.提高教师的应用转换能力。首先,教师应积极参加前沿设计比赛、论坛等,了解和掌握目前最新前沿讯息,充实自身知识结构,使核心知识理论向着“高、精、尖”靠拢;其次,教师应提高教研成果转换能力,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推出精品化课程,开展精品化办学,使院校与企业深入融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转化能力[4]。

3.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对于复合型人才来说,理论知识是提高人才应用转换能力的基础,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应对此方面加强重视,强化环艺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校企互动模式。校企互动模式的适用范围较为广阔,对与企业间联系较为密切的高职院校来说,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优秀管理者与高技术人员到学校中担任授课教师,学校教师也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与理论基础,促进校企双方的互聘。在校企互动模式中,可以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材料与设备等,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中,通过“订单”式合作方式,使学生在校企业便是企业员工,毕业后便是上岗员工,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这种校企双方互动模式,不但使学生的应用转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实训中材料、场地短缺等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所需,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真正做到互利双赢,共同培养更多的新时期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式负有重要责任,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在创新能力、绿色能力、应用转换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锻炼。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和完善环艺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来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婵.“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视角[J].大东方,2016(5):22-23.

[2]李敏,钱峰,夏跃武,等.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3):22-25.

[3]浦毅.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38-42.

[4]张拓,李丹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6):70-72.

编辑 武慧慧

作者:杜欣欣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设计专业类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针对设计专业类企业的日渐增多,以企业特征为背景,从设计专业角度出发,其独特性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设计类企业该如何去最大限度地做好与市场、目标受众、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使设计师在一种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更加富含感情的作品。如何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管理不是一个全新的学科,而对于现在面临全新形势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界及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设计专业类企业管理特点的研究

1. 设计类企业的管理构架

就图示内容确定在设计类公司整体的企业管理是分层阶梯式管理,各部门负责所属部门及人员的管理,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过程成本就会相对降低,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点所在。

2.设计类企业管理的分类

设计类企业它所需求的人才及它的整体企业内容:

(1)业务部

业务经理:对外,与客户进行谈判、联络、提案、收款等;对内,制定策略、协调资源、分派工作、监督进程等。及下属的业务助理。

(2)项目部

项目经理:以责任制为核心,对项目实行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责任保证体系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设立的重要管理岗位。包括设计部、软装部、产品部,设计部又分为:

设计师: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工作,从事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

助理设计师:配合设计师完成设计材料和设备筛选,根据市场销售、设计、组合流行元素开发研究新的内容,协助制定策略、协调资源、分派工作、监督进程。

渲染师:用高科技手段、程序和方法从事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具有特定艺术效果的数码影像的专业人员。

(3)培训部

负责培训管理的部门经理及培训所需求的专业授课教师。

(4)合作部门

工程部门:专门负责项目工程的施工任务,包括工程队的人员及施工安排管理。

网络管理: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

3. 设计类企业管理的创新

对设计类企业管理构架结构的分析,企业管理的创新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系统性管理 (2)全员性管理 (3)变革性管理

总之,根据设计类企业的构架得到在企业中,整体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团队的作用基础上对现实管理层级的分析进行研究,设计类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是众多的,但针对于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只有业务部及项目部是专属培养目标,所以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管理特点上应该就此做具体探索及研究。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特点的研究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社会发展要求及自身条件,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从社会需要出发,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针对性开展教学改革,按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能力素质要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教学标准,强化学生职业岗位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以下几大教学模块:

1. 绘画基础理论课程模块 2. 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模块

3. 设计理论课程模块 4. 平面基础课程模块

5. 考察调研课程模块 6. 谈判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7. 家装设计课程培养模块 8. 公装设计课程培养模块

9. 公司实习鉴定模块

本着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设计类专业企业管理特点与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企业中工作任务是由团队协作来完成,在团队的作用基础上进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上的提升,应着重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类企业中所需求的人才是众多的,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管理特点上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教学体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做应有的贡献。

作者:石少平 刘猛

上一篇:听译教育石油科技英语论文下一篇:智能建筑节能经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