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高校教育实效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发展实践中,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提升。结合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基于人才培育的具体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再造,同时对管理的流程、方法等进行优化,这样,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会显著提升。目前,有部分高校积极落实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理论,不过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现状与措施

摘要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所教育的人才在未来面向国家发展建设时能够发挥出的最大价值。本文首先将介绍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所需要面临的挑战变化,然后对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分析,为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启示,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价值,为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教育管理 挑战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s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EN Zili

(Changting Workstation of Fuji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6300)

1新形勢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当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大多是00后,对这批新年轻一代进行教育培养,必须结合时代发展步伐,构建起符合我国教育特色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这其中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既要秉承我国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也要实现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新需求、新变化,真正适应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首先,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所提出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建设。应该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运行基础和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实现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法治化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制度建设都需要按照严格的规范内容来进行开展。与此同时,也应该结合教育部的规章制度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坚持以规范化和法治化的管理为切入点,加强对于高校公共权力的管理限制,提高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要求,并对高校学生权利与义务进行有效的保护,促进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构建的转型升级。[1]

其次,通过实现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主体权利对等,确保学生能够在高校所营造的教育环境和管理环境下,实现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互监督,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有效的运行机制在构建上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依法治校的建设,将学校的育人工作与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衔接,努力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而这也将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服务性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2]

最后,在新形势背景下,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在过去,由于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往往会拥有更大范围的自主权力,而且权力应用上也较为绝对,进而就会导致学生能够拥有的权利会受到高校不同管理力度的影响。有些高校虽然明确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可以具备一定的权利,但是由于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建设上并不完善,所以并不能完全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权力的使用。这对这一问题,在对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就必须重新审视高校的权力使用范围,对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具体事务进行重新界定,并结合可能导致的教育管理后果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的权利运用和义务履行既从属于高校管理范围,也应该从属于社会法制范围,基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复杂性,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明确高校的责任和法律的责任,才能够使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复杂之中也能呈现出清晰的条理性,对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践行提供有力的保障。[3]

2新形势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挑战变化

当代高校学生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这就意味着这一代高校学生会更容易受到各类信息技术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与往届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进而就会造成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然会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冲击。但是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会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便捷途径和技术手段,帮助高校可以利用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围绕学生的各类情况进行科学化数据分析。如何正确对待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4]

其一,现代信息技术会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思想发生转变。将重点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服务性管理上,需要增添用户思维,强调将学生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体制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开展一切活动的主体。由于,高校学生既是管理活动的体验者,也是管理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所以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不断升级,呈现出更有内涵、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更具有科学意义的管理体制,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管理机制构建特色。[5]

其二,现代信息技术会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组织结构发生转变。将更加突出对于高校学生的体验和信任挖掘,利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将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将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之下,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将打破传统高校教育管理组织框架,完善以高校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坚持满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服务建设。与此同时,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建设时,也需要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将不同于企业管理,应该以保障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对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转型升级。[6]

最后,现代信息技术会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封闭性管理体系被打破。凭借着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校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将会使过去封闭性的管理体系逐渐被淘汰,管理部门将不再以职能来进行划分,而是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诉求来进行建设。部门之间的边界将逐渐模糊,职能壁垒也将逐渐被打破。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会实现学生权益的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学生也会在这一环境下获得综合性的权益保障。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内会呈现出网络性的跨界连接,按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部门之间、高校之间,甚至是学校与社会之间都将形成信息共享,进而为学生发展的权益提供更多的保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7]

3新形势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措施研究

3.1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在新形势背景下,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机制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通过不断的调整与改革,逐渐摆脱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计划经济所造成的约束,要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升级。对于学生而言,高校需要对盲目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之中,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高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使其保持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自我管理效率。通过建立起互动性强的交流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迎合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同时也要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社会就业变化、学生成长需要、学校建设规划等内容,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不仅能够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先进、更加科学,也能够全面提高管理的效率,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改革和创新。[8]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比如,在午休时间,有些学生可能由于体育活动而影响到其他学生午休的情况,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委员会的成员与学生进行主动联系,加强交流,向喜欢运动的学生解释说明午休时间体育运动可能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影响,可以建议这些学生在傍晚或其他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强制性的对学生体育运动行为进行限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更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配合度,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3.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机制改革

在进行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构建过程中,高校必须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效果,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上来,实现自我管理。这既能够满足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构建的要求,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促进。高校在进行在学生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组织构架建设之后,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有效确保管理机制能够得到准确落实,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全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利用新的管理手段,更新落后传统教育管理思维;另一方面,高校必须积极迎合新时代发展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客观、民主、公正的服务管理,融入互联网思维,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空间和途径,共同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的建设。[9]

3.3基于新形势背景的影响,挖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在新形势下,进行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的构建,应该积极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对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能够促进健康成长的各类资源并结合这些数据资源来进行科学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所产生出的各类单一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表面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更为具体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并能够实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服务,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各类数据资源的浪费,也能够为高校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制定出更为明确的方向,实现精准化定位服务。在进行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时,有许多值得深入发挥和利用的数据资源,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使这些数据资源真正发挥出以人为本的價值,促进管理服务决策的升级。凭借着现代信息技术所制定出的管理决策将更为客观和公正,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能够凭借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参与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上来,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共享化以及专业化,使高校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也能够使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更有方向,更有针对性,使数据资源发挥出支持决策制定的积极作用。[10]

3.4实现高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教育管理结构优化

新时期进行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确保能够在发展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利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其他业务工作的进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性价值,引导学生可以在积极向上的教育管理氛围内提高學习能力,加强自身素养,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而这也将帮助高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力,全面提高高校教学水平。高校必须拓展思路,建立起灵活性的发展机制,加强与学生之间、其他高校之间、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沟通,全面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高质量运行。高校可以基于已有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各方资源的联动能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权力进行有效的捍卫,使学生能够在高校教学环境下,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实践机会,也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落实教育责任和教学目标,全面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能力,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校也需要坚持以学生与高校良性互动为前提,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过程中,能够有充分的表达自我、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和渠道捍卫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权利,进而实现学生健康发展,而这也将帮助高校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工作,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进步。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正在逐渐完善,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调整,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也将实现高校管理机制的创新,帮助广大高校更好的迎合时代发展需要,迎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实现高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冷艳,李斌,杜勇.浅谈高校教育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42.

[2]贾璐菡.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农家参谋, 2020(13).

[3]蔚莹.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山西青年, 2019,000(010):229.

[4]古秋香.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4):74-74.

[5]刘丹.探讨大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途径[J].读天下(综合), 2020,000(008):1-1.

[6]冯靖舒.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35):262-263.

[7]蒋钦.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优化方法[J].青春岁月,2019,000(026):92-93.

[8]乔森.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浅析[J].新丝路:中旬,2019,000(004):1-2.

[9]新形势下大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经营管理者,2020, No.559(05):82-83.

[10]何天香,杨惠良,范新亚,等.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的初步探索[J].福建茶叶,2020,042(003):161.

作者:陈自礼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2:

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方法的思考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高校教育实效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发展实践中,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提升。结合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基于人才培育的具体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再造,同时对管理的流程、方法等进行优化,这样,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会显著提升。目前,有部分高校积极落实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理论,不过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基于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讨论有效的方法,目的是要指导当前的实践工作。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教育管理 流程再造

Reflections on the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XIAO Zhenxiang

(Changting Workstation of Fuji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6300)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才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价值,是所有企业以及单位实现长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高校中,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并围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开展工作,高校的教育价值体现才会更加突出。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大学生数量实现了有效的增长,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师生比例不协调,也难以充分满足社会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地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通过教育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来使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服务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各个方面需求。

1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客观要求

流程再造理论的提出是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理论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管理过程当中体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综合教学质量。实际上,高校教育管理的流程再造和优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这也是能够充分满足高校内部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创新的客观条件。

1.1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现代市场的发展,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平、自主的特点。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市场的引导以及供求关系和资源优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合理的市场资源分配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就对高校教育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教育的发展结合市场机制的具体特征,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来实现对教育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教育模式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使其能够和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相匹配,进而能够有效地管理信息平台和运行机制,建立更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1.2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符合高校长期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体系也已经实现了长期和稳定的发展,逐渐从原本的精英教育阶段转化为大众教育阶段,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而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社会大众对其产生了充分的关注。具体来说,在大环境下,高等院校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学生的数量会导致学校的辦学负担加重以及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同时,财政对于高校支持的不均衡性也影响到了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而对学生在将来毕业后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难以实现教育体系的实际目标。同时,市场竞争中对于人才的竞争也相对比较激烈,优胜劣汰的形势十分明显。如果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没有进行流程再造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流程,就会导致高校自身发展受到影响而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需要符合高校长期发展的需求。

1.3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迅速,手机,电脑,多媒体等网络教学方式逐渐走进课堂,信息化建设已经融入了社会发展过程中,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方式有效的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使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各高校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流程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模式,使其能够运用更加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建设中的内容,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在信息化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效果,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使相关的教育管理理念能够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点。[1]

2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改善传统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实现了一定水平的发展,并改善了一些教育管理的模式。但在实际中,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需要解决。

2.1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相对比较陈旧,缺乏科学性的管理

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教育管理的具体模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大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和明确教育管理的具体目标,并确保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和专业,充分符合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具体需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体现出了一些官本位思想。也就是说,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政府的管理模式体现出了一些相似的地方。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地位相对比较突出,存在很大的等级制度体系,行政干部会享受行政级别的待遇,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的行政干部出现了终身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导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十分突出,高校不同的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灵活性不强。因此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化的管理的模式产生的。

2.2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单一

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都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并组织教学,来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再到具体实施的整个工作流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所制定出的具体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等方面都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也无法按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仅仅能在严格的规定中进行落实,难以体现出科学化的、动态化的管理模式,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高校管理者没有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系,仍然沿用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来解决具体问题,甚至一些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模仿其他高校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在高校的管理体系中没有结合本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缺少责任心,自由散漫,不愿意去结合自身特点去分析,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进而思考出更加多样化,更加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这就很难实现教育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

2.3高校管理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培养专业性的人才,使学生在今后的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在高校中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需要进行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高校管理者与学生方面应当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学习,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没有体现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位置,这就导致学生在受教学过程中缺乏活力与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中没有形成更加科学的沟通模式,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学生成绩、考虑问题不成熟、想法片面等情况,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比较落后,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这就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重要性,难以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2]

2.4教育管理者素质水平不足

在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養需要更加专业的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存在不足,这就导致高校管理人员对高校教育管理业务不熟练,无法理解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管理过程中过分依赖相对应的规章制度,没有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无法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实际效果。[3]

3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的具体方法

3.1建立网状高校管理流程体系,使教育管理流程更加科学

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理论中要求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构建网状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管理者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总结自身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状管理流程体系。这就要求高校能够从自身的教育管理流程模式进行分析,把原本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进行弱化,改善一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管理模式,把对阻碍教育管理模式体系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正和补充。除此之外,还需要管理者能够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创新,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有效地处理好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另外,高校还需要采取院、校、系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实现各级部门的责任,并能够在高校教育管理再造过程中形成更加专业性、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的管理员队伍,再配合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使高校教育管理流程能够更加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4]

3.2优化教学资源,重视人才培养流程的有效管理

高校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公平竞争和开放化的管理特点,使自身的资源配置体系更加完善。高校需要从相关的教育观念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积极创新,使教育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明确自身教育机构的职责,当发现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时,就要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解决。在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过程当中就需要重视专业领域的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以此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使教学管理模式更加专业,从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选拔人才,重视人才培养的有效管理。还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体系。[5]

3.3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高校教育管理也是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那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员要满足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客观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人的重要价值,并有效地发挥出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确保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从自然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管理。对高校教育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来说,需要重视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要求以及学生差异性的特点,将学生放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部分,重视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问题,积极思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能够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实现有效的管理价值。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相比较,流程再造后的教育管理模式能更深地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诉求和差异性能力。在学生的精神管理方面,要求学生具有鲜活的人格,从而能够充分地满足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的客观要求。[6]

4結语

有效的教学管理流程和模式是能够保障高校教育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针对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思考有效的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模式,以求能够在高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实现教育的具体目标,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刘君.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质量管理流程再造[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2:130-132,145.

[2]陈吉平.高校教育管理的流程再造与优化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7,14:43-45.

[3]胡佳楠,王丹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机制的能力向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107-109.

[4]王昱.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9,04:23-25.

[5]李寿.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13:96.

[6]陈丹妮.教育管理权与隐私权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冲突及协调探微[J].法制与社会,2019,32:159-160.

作者:肖贞祥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3:

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研究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形势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需要切实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可以显著改善教育管理效率。文章主要介绍当前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指出应用心理学实施在教学管理中的效应、意义,总结应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校稳步前进。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理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受到就业压力、多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疏导和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承担着重要职责,需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优势,严格落实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增强高校的教育管理效率,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高校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当代大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应用心理学理论,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予学生合理、及时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是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影响着学生三观的树立、良好习惯的养成,鉴于学生心智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都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就当前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来看,包括人际关系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以及学业压力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迷茫等心理问题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就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介绍如下。

(一)学业压力

学生在高校求学期间,可能会遇到学业压力增大的状况,不仅需要完成本专业学习,同时还要参加选修课程。因为当前高校采用的是学分制,设置的学科数量较多,教育改革的深化也使学科难度有所增大,学生为了达到学分标准,必须要在学业上投入较大的精力;此外,高校学生还承受著来自家庭、父母的重大压力,父母寄予的厚望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参加CET、不同证书以及考研等考试。

(二)就业压力

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高校学生也会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从校园到社会生活环境转变的过程中,在经历面试和实习之后,很多学生会意识到自身能力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会产生焦虑和惶恐等不良情绪。很多学生认为自身虽然完成了专业学习任务,但是也会由于缺少专业技能及较高学历水平而为就业问题担忧,认为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从而在沮丧和焦躁的状态下出现心理障碍[2]。

(三)自控力差

因为高校学生普遍阅历较少,缺少自主判断、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如果缺少自制力,就极易出现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等状况,感染社会不良风气。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周围人际关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因为不够冷静,主观做出错误判断,产生冲动的极端行为,这也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当前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才,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所以高校必须要承担起培育下一代优秀人才的艰巨责任,将应用心理学理论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应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日益完善,主要是针对日常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和疏导心理不良情绪。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即为,确保管理工作者能够高效完成管理任务,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心理学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在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也日益增强,然而在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来实践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调整[3]。当前国内众多高校均已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应用心理學理论,但是仅停留在表层理论的层面,未深入地探究学生的心理状况,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方式

首先,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运用。当前众多高校将应用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改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校在对专业课程进行开设时,借助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广大学生搜集意见和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归纳和整理最终调查结果,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结果及应用心理学知识,确保专业科目教学设置的科学性。高校有时也会不定期或定期来调查学生关于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整理学生相关的建议,借助应用心理学方式,例如,样本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等,由教育管理工作者整体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听取学生关于专业课程教学的看法,不断健全学科教学模式,将优质的课程教学管理服务提供给学生。

其次,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一些高校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会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思想动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疏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4]。此外,后勤管理人员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更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给学生。高校也会要求院系开展心理测试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管理和服务工作明确目标,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三、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基于应用心理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借助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心理效应,包括:罗森塔尔效应、晕轮效应以及首因效应等,借助教师的积极影响作用,包括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或鼓励和肯定学生,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充分利用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以在保证威严形象的同时,有效改善管理工作水平。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一)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为特殊的学科,应用心理学主要是分析各类情况下人的心理状态,理论性较强,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运用特征。应用心理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人们摆脱不良的心理情绪,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学生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就迫切地需要将应用心理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避免学生因为学业或就业压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的人才[5]。所以,高校在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结合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疏导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教育管理人员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管理目标;保证学生在掌握良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疏导服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结合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爱好和需求,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要,让学生获得个性、健康的发展。

(二)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意义

当前应用心理学在不同管理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高校来说,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效地融入应用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化的应用阶段,大大改善了教育管理效率。通过将应用心理学理论运用到高校各方面教育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大大健全了教育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还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怎样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来高效地开展管理活动,实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应用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融合,顺利处理教育管理工作中难点,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下,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健全和优化。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化的任务,改革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体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包括科学设定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目标、有效处理教师及学生的关系以及明确院系与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等。在高校落实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作用,能够基于心理测量分析理论或心理学基础理论等,明确高校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要素,从而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处理对策[6]。由此就能够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改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提供智力支持。要想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必须要依靠可靠的教育管理人员。尤其在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时,为了兼顾各方面的要素,必须要做好不同利益关系的处理工作。一些高校在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也就不能很好地转变教育管理模式。然而,充分运用应用心理学知识,高校教育管理者就能够透彻分析问题,明确原因,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正因为有应用心理学的支撑,教育管理人员才可以更好地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路径,有效达成教育管理目标。

最后,便于更好地解决和处理在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实际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教学管理关系错位、不同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相脱节等,一方面降低了教师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及质量。而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应用心理学理论之后,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教职工人员的各方面需要及心理特征,从而有效科学地对教学管理工作主体间的联系和职责进行明确,有助于明显改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大大促进高校的发展。

四、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当下高校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对应用心理学管理的重视程度,适当加强在应用心理学理论及运用方面的研究力度,鼓励参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职工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学习先进的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拥有良好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高校可以构建专业的应用心理学研究队伍,了解掌握学生群体的具体状况,从而研制出与高校实际发展状况相符的教育管理体系。高校要给予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教育管理人员积极地参加心理学咨询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活动,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价值体现与应用心理学掌握能力联系起来,逐步增强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还应对全新教学管理理念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并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有效融入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基于传统教育管理机制,在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要充分体现出应用心理学理论的管理作用,帮助学生端正自身价值观念,积极配合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强教育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管理者要合理调节自我状态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学生群体,鉴于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做好自我情绪的调整,从而为更好地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必须要保持心态的冷静、平和,基于整体角度来分析教育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因素,保持逻辑清晰,合理处理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教育管理人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了解和掌握学生观点和想法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7]。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差异化的个体,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教育管理方案。由于教育管理工作相对繁琐,所以要求管理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耐心,合理看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避免采用强制化的方式来管理学生,确保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来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疏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高校在改革教育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作用,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心理学理论发展及应用水平,有效改革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了解掌握应用心理学理论,不能只是浅层次地运用應用心理学知识,而是要将教育管理工作同应用心理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助应用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来辅助解决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应用心理学理论的运用能力。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来转变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还要保障选取应用方式的科学性。教育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拥有扎实的应用心理学理论基础,能够结合高校的实际状况,针对教育管理实际问题,找到多样化改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路径,发挥应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高校要面向教育管理工作者,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有目的地增强管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运用能力,并依据应用心理学理论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决策,结合科学测评结果,确保管理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逐步增强自身的应用心理学理论运用能力,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当前,高校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包括感情问题、学业问题及就业问题等,极易导致学生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其中以感情问题为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此感到非常棘手,心理疏导难度较大。因为高校学生在遇到感情问题之后,不知道如何排解,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而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借助科学、合理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体谅学生情绪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针对性地疏导,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树立科学的感情观,拥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处理学生感情问题时,高校教育管理者基于应用心理学视角来处理和应对,能够准确发现学生在感情中所存在的错误观点,便于借助疏导、沟通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能够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管理人员要针对学生,应用科学的情感治疗方式,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情绪,改善教育管理质量。

(四)科学掌握心理教育功能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科学掌握心理教育功能也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在平时应科学运用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将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提供给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悟性,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包括:提高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及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等,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高校在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时,将应用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在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领域中,应用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对全新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途径来促进高校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也越发凸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处在现代化社会中,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运用应用心理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势在必行。结合当前应用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可以采取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教育管理者合理调节自我状态、借助应用心理学理论疏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科学掌握心理教育功能等方式,依靠应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媛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3(7):56.

[2]易桂姣,荆玉梅.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77-79.

[3]刘翔.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34):86+91.

[4]趙洁.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20-121.

[5]李晓兵.心理学知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9):244-246.

[6]温舒艺.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长江丛刊,2016(18):124-125.

[7]李云飞,闫雯,胡莎莎.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才智,2010(32):230-23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2016SJD710218)

作者简介:陈英华(198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作者:陈英华

上一篇:水产动物营养论文下一篇:国内传统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