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鉴高校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区域均衡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国际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聚焦于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要靠教育来实现,高等教育更是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由此可见,关注高等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加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实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并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普及化阶段,但高等教育领域仍存在着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引致了资源配置的需求,也引发了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效率与充足的探讨。时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表现出显著不均衡的特征,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不均衡、校际不均衡、学科不均衡等,其中尤以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影响最为广泛、研究最为深刻。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不仅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更是阻碍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既是历史演进的选择,也符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从我国创立大学伊始,高等教育资源就均衡分布于南北方地区,北方有位于天津的“北洋公学”和位于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南方有位于上海的“南洋公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的展开,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如交通大学的西迁,南开大学物理系与兰州大学的合并等;时至今日,“一省一校”和“部省合建”14所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布局理念,无不体现着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间的均衡配置。此外,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包括高等教育资源在内的各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间的均衡分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间人才分布的均衡,从而促进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财政支出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资源方面的投入主要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主。2013-2017年间,我国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且总体数额和占比都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以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探究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逻辑可行且确有必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公平和效率,更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需要靠充足的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来实现。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充足就是为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同质教育水平所必须的高等教育标准财政资源投入,教育充足实际上是将公平和效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更高阶段的公平形式。因此,以高等教育财政充足为目标,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解决“如何优化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主要围绕“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现状:区域差距与收敛-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预算指导下的高等教育财政充足”的思路展开研究,全文共有8章内容,其中4-6章为重点。第1章导论。该部分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做出简单的介绍,并指出文章可能的创新之所在。第2章文献综述。这部分梳理了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研究、内涵与影响因素和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研究趋势的相关研究与成果。第3章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差距及其收敛逻辑(收敛性理论);政府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正当性(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模式对配置效率的影响(财政分权理论);怎样实现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优化(教育财政充足理论)等,为下文的研究铺就理论基础。第4章到第6章分别从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与收敛、配置效率和财政充足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第4章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与收敛。在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先运用Dagum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估计了2007-2018年间全国及各地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基尼系数,后又分别估计这期间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σ收敛和β收敛,从而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现状与收敛性趋势。第5章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估计。本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估计了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间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分析影响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为进一步提出促进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政策提供参考。第6章以预算为指导的高等教育财政充足。这一章从教育充足的角度,通过构建预算指导下的标准财政支出计算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高等教育标准财政支出数额,并通过与实际支出额的对比,得到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充足率,说明各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差额,以便有针对性地优化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第7章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国际经验。本章选取了部分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做法进行研究和借鉴,以提供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相关经验和参考。第8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内容的研究结果,本章凝练了相关的研究结论,提出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并简单阐述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与期待。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专业书籍、国家政策文件、报纸、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对当前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及收敛、效率和充足性的概念、研究现状和方法等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2)规范分析法是以主观价值判断为指导,建立价值判断标准,以期探寻事物的本质。本文就是通过对收敛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和教育财政充足理论的研究,构建了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体系与优化逻辑。(3)实证分析以经济现象中归纳出来的理论前提和假定为出发点,客观的分析各种经济现象的关系。本文利用Dagum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收敛性检验、三阶段DEA模型和教育财政充足性测算等一系列统计和计量方法,对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现状和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后,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首先,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举办主体的现实来看,财政性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的主体,全国公立普通高等学校在2018年共有1854所,远高于民办等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798所,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次,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上来看,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是单纯的追求公平或是效率,而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兼顾公平与效率的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必须依赖于配置主体的公平性偏好,即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最后,根据“预算-愿景-规划”的三层体系,政府应通过预算指导下高等教育财政充足的测算,来实现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均衡配置。(2)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存在着区域间分布不均、差距较大、部分地区收敛趋势不明显等特征。总体上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表现出明显“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基尼系数的分解结果来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区域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不大,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差距最大,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间的差距最小,所有区域间的差距在2007-2018年间都有缩小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地区差距在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区域间差距仍较明显。全国范围内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无法计算得出条件β收敛的速度和时间,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支出虽然具有收敛的趋势,但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收敛路径。分区域来看,除东部地区外,各地区都不具有σ收敛的趋势;只有中部地区在所有时间段内都具表现出较显著的绝对β收敛;所有地区都有条件β收敛趋势,但尚未形成适合自身的收敛路径。(3)支出规模不合理是影响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进行估计后发现,在剔除等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因素的影响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仍不理想,且2014-2018年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的全国平均综合效率变化不大,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损失大多来自于内部管理无效。进一步将综合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损失都是由规模效率较低导致的,且除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等少数省(市)为规模报酬递减外,大部分省(市)有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在各地区间的支出规模不合理,较多地区尚存在扩大财政资源配置的空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还需进行优化配置。(4)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尚存在充足率不高,财政支出缺口较大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占全国GDP的比重较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略低,但近年来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全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充足率仅为0.79,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缺口达1395.5亿元;2017年,全国仅有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四省(市)的高等教育实际财政支出达到财政支出标准值,高等教育财政充足率超过1;全国大部分省(市)高等教育财政充足率不足,且以中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为严重。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同时结合国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经验,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间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1)保障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稳步增长。实现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的稳步增长,需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增长机制,以上一年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额为基础有所提高,统筹高等教育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需严格教育经费支出的落实,可将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的使用效率。(2)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均衡配置。一方面,加大中央对地方高等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的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财政资金的分配与管理,提高“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落实对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倾斜政策,促进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各区域间的均衡配置。(3)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筹资体系。首先,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变。通过立法引导、财政拨款和政策规范等方式,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是多元化高等教育筹资体系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借鉴日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调动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鼓励高校采用对外研究合作、提供研究服务等途径,创造经济收益,同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最后,还要加强高等教育领域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避免产生资源投入的无序和浪费等现象。(4)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一是通过设立政府认证的第三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定期进行区域整体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为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将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资源分配相结合,既能激发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高校应注重对自身综合质量的评估与管理,从教学、科研、设施设备等多方面评价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运用收敛性概念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收敛趋势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探究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地区差异及收敛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传统的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时点状况进行了分析,还首次将收敛性测算用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领域,以揭示连续时段内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地区差异的变化状态与可持续性,更加全面的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的现状。(2)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DEA模型作为测度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现已有较多研究采用该方法作为高等教育效率评价的方法,但较少有学者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评价存在偏差。本文尝试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包括各省人均GDP、高校集群环境、政府分权程度的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得出了由内部管理引起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无效率,认为支出规模不合理是影响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3)开拓性的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充足性进行了测算。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财政充足性的测算,不仅量化的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缺口较大问题,更是明确指出了各地区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差额,为均衡地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提供了具体的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均衡;收敛性;财政支出效率;教育财政充足

学科专业:财政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亟需高等教育助力

1.1.2 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历史选择

1.1.3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新发展理念的矛盾

1.1.4 财政支出是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均衡配置的重要力量

1.2 核心概念

1.2.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1.2.2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区域均衡

1.2.3 高等教育财政充足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2.1.1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趋势

2.1.2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博弈:政府、市场、学校

2.2 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2.2.1 内涵辨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效率与均衡的关系

2.2.2 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因素

2.3 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研究趋势

2.3.1 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差异及收敛

2.3.2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探析

2.3.3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合理规模:财政充足

第3章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

3.1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均衡化趋势:经济收敛理论

3.1.1 经济收敛的事实

3.1.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收敛逻辑

3.1.3 经济收敛的分类

3.2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公共产品与财政分权

3.2.1 政府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正当性:公共产品理论

3.2.2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

3.3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选择:教育财政充足

3.3.1 高等教育财政充足的理解:公共价值的充分表达

3.3.2 预算指导下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充足的实现

第4章 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与收敛

4.1 研究方法

4.1.1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4.1.2 收敛性检验模型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4.3 研究结果分析

4.3.1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地区差距分析

4.3.2 σ收敛结果

4.3.3 β收敛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估计

5.1 效率测算的研究方法

5.1.1 方法的选择

5.1.2 三阶段DEA模型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5.2.1 数据的选择与来源

5.2.2 样本数据分析

5.3 研究结果分析

5.3.1 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结果分析

5.3.2 第二阶段相似SFA回归结果分析

5.3.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预算为指导的高等教育财政充足

6.1 教育财政充足的研究方法

6.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6.1.2 预算指导下的充足性测算方法

6.2 研究结果分析

6.2.1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充足的现状

6.2.2 高等教育财政充足性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国际经验

7.1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7.1.1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展趋势

7.1.2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7.1.3 政府、市场与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张力平衡

7.2 英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7.2.1 英国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发展历程

7.2.2 英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特征

7.3 日本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7.3.1 日本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7.3.2 日本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特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作用

8.1.2 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8.1.3 支出规模不合理是影响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原因

8.1.4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充足率较低

8.2 政策建议

8.2.1 保障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稳步增长

8.2.2 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均衡配置

8.2.3 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筹资体系

8.2.4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并购企业财务风险论文提纲下一篇:教学技能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