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微信正在成为大多数人手机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软件。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言行,教师可以借此时机,科学合理地运用该软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这新的管理模式将会拓宽现有的教学方式,本文简要叙述现阶段微信在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论文 篇1:

试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创新

摘 要: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内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大学生在学习中夯实专业根基,加强自身修养,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本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究思政教育管理创新现状,提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教育管理

在素质教育下,高校教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与思路,彰显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新创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特征,新时期,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學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积累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以培养,让大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思政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现阶段,大学生普遍为“00后”,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成长的一代,能够很快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大学生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尽管对事物有独特的看法和认识,仍然比较片面,难以从更多的角度分析和认识事物,甄别能力还不强。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越来越广,很多不良信息并没有被筛选,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从多个角度和领域看待事物,坚定理想信念,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通过思政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思路和形式,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交流与协作,提高思政教育效率。高校创新思政教育,紧密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主义,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感,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行动,进而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力量。通过思政教育的创新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增进价值观念等,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状况

(一)思政教育方式单一。

虽然在素质教育下高校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思路,逐渐完善了教学体系,提高了思政教学效率和水平,但是从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教学思路与模式方面来讲,由于一些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升学率和就业率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及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性不高,通常采用通识课的方式展开思政课程。加上高校招生人数逐渐增多,思政教学班级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动态等方面不够了解,难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枯燥的教学灌输下,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影响思政教育效率。此外,部分学生对思政学习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在大学期间提高专业技能就能够找到好工作,思政学习作用不大,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阻碍了思政课程的创新与提升。

(二)教学实践比较少。

一些教师依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和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比较少,学生难以将思政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现阶段,思政教学大多以固定的理论学习和枯燥的说教方式开展,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不高,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文件的学习、影视观看、心得报告等方面,同时教育内容停留在课本中,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难以发挥,从而影响整个思政教育效率。此外,部分思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对微课、慕课及新媒体等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当代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影响思政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新时期,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积极性,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认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思政知识探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加以创新,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思路,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要认识到思政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思政教学的班级人数,让思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全面性,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端正态度,提升职业素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进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为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在思政教学创新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有效应用微课、多媒体等平台,为学生拓展教学范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展开思政学习,有助于思政教学的常态化发展。思政教育创新应该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依据专业设置开展分类指导,比如:对于理工类专业而言,需要融入人文性,如借助团队合作、项目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对于人文学科而言,需要有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鼓励学生积极传播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政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必须展现出教学的丰富性,不仅要让学生作为思政教学的主人,还要将思政教育贯穿高校教学的始终,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思政教学的效率。

(二)开展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并感知党的理论知识,掌握党的发展历史,并对党的思想、精神、文件及政策等有全面的学习,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习近平青年思想的内容,紧密依照党中央的精神指导和政策指示等,通过引进社会热点案例,思政教学的素材等,鼓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分析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坚定方向,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应该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全面的了解,及时和学生互动,从学生的思想认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发,设置出适宜的思政教育活动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思政教育活动中,并有效应用思政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强化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认知能力。比如:通过举办以“诚信”“友善”“互助”“感恩”等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或者在重要的节日带领学生為烈士献花,缅怀烈士,并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了解文物的知识和根据地建立的意义等,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此外,在国家宪法日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宣传宪法知识,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的内容,在普法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做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周末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或者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参与献爱心活动,为老人清洗衣物、打扫卫生;为儿童讲故事,表演才艺、做游戏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质。

(三)创新教学渠道。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政教育中,能够创新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尤其在新媒体、自媒体等发展的过程中,更多教学App已经上线,如:雨课堂、腾讯会议、微课、慕课等,能够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在线讨论、课后练习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衔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在线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架构得以延伸。比如:教师可以将思政教学内容制作成十分钟左右的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中,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下载和学习,极大地突破传统思政教学中固定课堂和固定时间的限制,使思政学习更加灵活与多样。

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学生可以及时将学习中的困惑反馈给教师,更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强国”App进行学习打卡、学习积分、学习签到等,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强国”App涵盖了党的理论知识、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拓展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

(四)完善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评,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高校思政教学创新需要转变以往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方式,融合更多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为学生设置多元化及全面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思政教学评价中,教师要结合思政教育的特色及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具体情况,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等进行全面评价。其次,教师应该将日常的教学评价、在线教学评价及期末评价等整合起来,搭建出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于一体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思政学习中的不足,加以纠正和弥补。

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宣传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例,树立典型形象,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每学期组织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对思想先进、积极进取的大学生给予奖励,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实现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赢。在思政教学创新过程中,高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加广泛的进修机会,比如:组织思政教师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及研讨会等,充分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借鉴思政教学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思路。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采用教学新思路和新模式,提高思政教学效率,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探究与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展示出思政教育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出系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鼓励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秀秀.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困境与优化路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91-95.

[2]张正华.“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7-8.

[3]马存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向[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3):72-75.

[4]阎彩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9):180-181.

课题来源: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改进的策略研究》(GH1801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莱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论文 篇2:

以微信为平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

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微信正在成为大多数人手机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软件。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言行,教师可以借此时机,科学合理地运用该软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这新的管理模式将会拓宽现有的教学方式,本文简要叙述现阶段微信在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一款软件的出现,均需要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发现问题。微信平台虽然为思政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育人途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一)管理方式效率低

作为信息化功能强大的软件,在各高校众多的老师和学生使用这一背景之下,关于信息化建设,没有及时的做好升级工作。与此同时,不少高校的相关教师仍未能将公众平台建设成为可以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教师在思想上需要提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以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

此外,在与平台建设相关的人员,资金投入等方面较为匮乏,多采用每个老师轮流负责的模式,部分老师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无法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不能将各项功能淋漓尽致的应用于实际。长此以往,各项问题将被逐步显示出来。

(二)内容缺乏创新

当前,众多高校其公众平台运营的主要侧重点被放在了学校管理方面,忽视了思政内容的传播。此外,平台所发送的内容多数为文字,在撰写、排版等方面严重缺乏创新性,这既不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也严重地阻碍着同学在思维上的发散和创新。

(三)缺乏互动性

作为一个双向传播信息的平台,部分学校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下发文件,下达通知等,同学通过平台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双方没有密切的互动,校方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来自学生的内容反馈情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作用逐渐被弱化。

二、加强通过微信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专业化的微信管理队伍

专业的运营团队正在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团队成员需要包含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老师、技术人员、对外宣传人员以及内容编辑人员,在做好技术支持的同时扩大宣传的力度。此外,要任用部分擅长此方面运营、品学兼优的学生管理日常内容的发送、信息收集等。要确保团队的整体性以及活力性,切实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在微信平台上的现有困境。

(二)宣传方式及内容需多样化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年龄段,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普遍较快,既是因为大家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心理,也是因为谈论的话题新颖。在此情况下,如果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微信上做的如书本般死板无聊,将会打消大家进行阅读的兴趣,微信将不能真正的起到其在思政教育方面原本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推文内容应当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有着紧密的关联,结合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做好理论推广,力争将枯燥的知识在传播过程中新颖化,让每一名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感受。

在宣传方式上,不应仅仅以为文字方式进行,可适当增加音频、视频、图片,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让内容更加生动、丰富,以平台为基础,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一根本的目的。

(三)做好及时的交流和互动

没有广大学生参与到其中的公众平台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反馈是评判教育实施效果好坏的重要參考因素,正确的反馈既能够让运营人员做好接下来的改进工作,也可使同学参与其中。单项的内容传播不能让运营人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无法提高工作的质量。所以,加强互动交流,为工作的更好进行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信平台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应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行为上勇于创新,以微信为基础,做好思政教育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胡笑非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永远保持本色的精神基因,文化影响他们的思维、政治信仰。多元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带来的诸多挑战,重视多元文化冲击高校主流教育思想、主阵地、主渠道的冲击,深入研究新时期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视域下有效策略,构建更加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保障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策略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民族进步的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新时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前提。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保障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

(一)多元文化冲击高校主流教育思想

高校师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为活跃的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成为文化最为活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猎奇心理,他们希望感知不同文化的形态,了解不同民族的思想。高校推行开门办学,高校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紧密,市场经济的思想和社会人际关系文化在高校不断传播。许多高校大学生出于好奇,又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本质认识,没有必备的鉴别能力,加之主流文化教育越来越缺失,很多大学生对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信仰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开始蔓延开来,腐朽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思想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甚至动摇共产主义信念,投入到了西方制度文化的怀抱,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驱使者。不仅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周边的很多同学,给很大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使得我国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传统的主流思想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

(二)多元文化蚕食高校思想政治的主阵地

高校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更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能够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更多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牢牢抓住高校这一主阵地,就能牢牢把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但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尤其是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化在高校泛滥开来,这些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激烈的碰撞和交融,使得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受到了各种思想的侵蚀,一些大学生投入到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怀抱。我国高校交流日益频繁高效,教师出国交流的机会非常多,也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我国大力推动人才引进,更多出国有着留学经历的人回国任教,他们接触了较长时间的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不可能不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教师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必然会影响他们对中国主流政治文化教育的认识,弱化或者忽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低,缺乏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被蚕食越来越严重。

(三)多元文化挤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我国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经济开放,还有文化开放。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发展态势,多元文化并存局面带来了我国文化的大繁荣,这是有利的条件。但也应充分认识西方文化传入过程中,西方意识形态和思想随之而入。网络化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获取信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广泛,各种文化在网络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国外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更加便捷,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容易,他们也更希望通过这一快捷方式,影响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这些思想意识心态伴随着文化产品的输入向高校渗透,在多元文化和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中,大量反映西方思想的东西进入高校,无疑会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带来极大的威胁,消解大学生的政治理念。如何更好的保持文化开放的态势而又不是主阵地?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防止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分析

(一)做到统一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多元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多元化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更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实际,立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教育思想的唯一性。无论多元文化如何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一元性,永远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绝对不允许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思想,也是新形势下我国民族文化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唯一指导思想。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自己首先学习并且能够深入领会马列主义思想的精髓,自觉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和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在保持自身思想一致的同时,对多元文化进行更好的审视和批判,在不全盘否定的前提下,做好甄别和辩证分析,让学生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坚持马列主义为唯一的指导思想;在文化方面可以兼收并蓄,对于西方的先进文化可以更好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反动思想意识必须加以摒弃,自觉抵制反动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的高校大学生自身的腐蚀。

(二)坚持更加开放的教育心态,正确区分西方先进文化和腐朽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让学生保持思想的统一性,坚持一元思想政治教育,又要让学生具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具开放性的眼光,学习和借鉴更为先进的世界文化。充分认识到先进文化没有国界,多元文化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形态,才能真正的推动世界科技发展进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保持意识形态的统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让每一个学生从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且文化上兼容并包,更好的学习和交流,既要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要不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多元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多元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辩证看待,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让更多的西方先进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比如西方百年来的先进科技成果,西方的理性意识,西方的法律公正思想,以及西方文化的公民道德等等,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以此来更好的完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同时,在正确看待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鼓吹西方文化,既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对民族文化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以一颗更加宽容、兼容并蓄的心态去拥抱中西文化,真正实现思想文化的开放。

(三)构建更具开放性的教育策略体系,实现教育策略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开放性,做到策略上的多元化与开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坚持学科和管理的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向不同学科学习教育和管理的经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体系的完善。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强化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唯一正确制度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历史和社会发展决定的,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共产党的伟大选择,是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为可靠的道路。高校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每一个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认识和实践,实现教育管理策略的多元化。同时,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认识到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研究他们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渗透和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做到防止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抵制他们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控制,同时借鉴他们的有效方法,以此来更好的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为我所用。

(四)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教育管理队伍,保障教育管理实效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思想认识和实践改变过程,需要更多的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管理,集思广益,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结构和综合能力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也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关乎我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培养,也关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问题。一定要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先进性。首先,严格选拔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确保每个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过硬。作为教育者必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他们首先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热爱,对共产主义理想充满信心,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重视。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真正的从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充分考虑,充分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本着对大学生、高校、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教育和管理。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针对学生的思想基础,尤其是能够针对他们的多元文化思想,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态势,围绕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和指导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管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更应该从生活实践中进行引导,让他们从实践中感悟充实,更好的指导他们的实践。服务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三是更具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不仅要做好一般性工作,还应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多元化发展背景,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以更新的内容、更新的思想、更加有效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的应对网络化和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冲击,守住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和管理,以此来适应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管理的实效性。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永远保持本色的精神基因,熔铸在民族的血脉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成员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文化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都是其文化特性的基本体现。文化影响他们的思维,决定他们的价值判断,关于其政治信仰,更影响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对社会和人民的态度。多元文化视域下,构建更加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服务学生生活和学习,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唐山清,廖继超.论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重定位[J].法制博览,2015(28).

[2]布赫.如何运用微信有效开展高校思政教育[J].新闻战线,2017(18).

[3]陈慧中.基于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性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06).

作者:洪宇

上一篇:中层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科学探索肿瘤临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