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管理论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提升策略。

第一篇:高校课堂管理论文

基于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高校课堂管理

[摘 要] 课堂管理不仅是高校课堂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性环节,更是促进教育教学不断生长的动力。然而,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校课堂管理中“无人”现象普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将学生视为发挥教师权威的“工具”,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不足,其发展的个性、兴趣与需要得不到满足,最终导致各种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基于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高校课堂管理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的特点,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强调一种“生本性”,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且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即时的课堂评价。

[关键词] 人本主义;高校;大学生;课堂管理

[作者简介] 靳于谦(1984—),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西安工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培养研究。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了许多年,但是部分高校课堂仍然只将“管住学生”放在课堂管理的第一位,这种刚性管理模式很难缓解并减轻学生内心的压力和过重的学习负担,只会把学生变成死读书的“单质群体”[1]。基于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高校课堂管理要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生本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采用交互式的课堂管理方式与人性化的交往和沟通策略,开展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激励学生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各种有效的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通过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2]。20世纪80年代,首批学者如陈时见、刘家访等以提高课堂管理为目的,主要从课堂管理的机制与课堂管理行为等角度揭示了课堂管理对于学校教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埃默认为:“课堂管理是指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与活动的教师行为,具体包括维持课堂秩序、创设课堂物理环境、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和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活动。”[2]田慧生指出:“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一节课中所有的因素,以达到既定教学任务的过程。”[3]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为中心,通过一套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程序来协调课堂内部多种关系,进而促进课堂中各种关系的生成并不断生长。

(二)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人本主义课堂管理理论以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为其基本的前提与假设,将人本主义理论引入课堂管理,要求教育者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设立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之间通过双向互动来交流与合作,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主要作用在于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探究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以激活学生在课堂上“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自觉性。

二、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人的完整性、自主性及尊重人的个性,主张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潜能。长久以来受分数至上、片面理解尊师重道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不足,课堂管理中“无人”现象普遍,部分教师在行为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不恰当的管理方式,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高校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管理两极化明显。大学生相对而言学业自主性较强,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然而有不少教师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自我负责意识,学生只要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便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制定班级处罚制度与行为规范来管理课堂,認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遵守纪律。显然,这种两极化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合对当代大学生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的课堂管理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然而一些教师认为,大学生属于成年人,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约束,忽视了制定课堂行为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个重要的环节。

3.课堂管理环境缺乏民主。一些高校教师将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当成建立高效课堂的“法宝”,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来管理。诚然,纪律和师威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但是大学生毕竟是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成年人,如果长期处于被控制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和交往等方面会逐步机械化,导致大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的情绪,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师生关系不和谐。高校以教师为主体的专制型课堂管理使得课堂教学普遍呈现冷冰冰的知识传授状态,教师准时上课、下课,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管理主要靠学生自觉,教师只需要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师生之间缺乏尊重和信任,会导致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师生关系陷入不和谐的状态。

(二)高校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在课堂管理观念上,受传统工具理性的影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针对人的理性提出的重要概念:“人的各种行动,都是根据自身内在动机的功利性需要发出的,并借助于理性来实现其预期的某种目的,而行动者完全是从利益与效果最大化的视角来考虑,忽视了人自身的情感需要和精神价值体现。”[4]早期的班级授课制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应试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课堂管理下的生成物,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一种传统工具理性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将大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成会考试的机器,在这样一种工具理性的压迫下,课堂管理矛盾日益凸显。

2.在课堂管理制度上,受科层制组织理论的影响。我国高校的组织体系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特征,即从上到下有若干部门和层级的划分,并且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规范,具有很强的有序性、层级性、控制性与稳定性。但是,这种以“命令—服从”关系为主导的科层制带有统治意味和奴役性[5],将这种组织管理理论引入到高校课堂管理中,会造成课堂刻板、机械化的局面,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和参与的权利被逐渐剥夺。

3.在课堂管理行为上,高校课堂问题行为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课堂问题行为呈现多样化特征。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事实证明高水平的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相对较高,课堂问题行为相对较少,反之,若教学水平较低,则诱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几率就相对较高。

三、基于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高校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管理不能仅限于约束、控制学生的行为,更应着眼于在管理中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在管理目标上,主张课堂管理人性化

1.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本主义课堂管理理念主张管理应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和需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情感,采用人本化、个性化、民主化的方式管理学生,进而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感与主动性,提高自我素养的积极性,让课堂管理充满和谐与爱,促进大学生在参与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全面健康的发展。

2.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大学生主动求知。课堂氛围是一种课堂环境因素,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是感染力、影响力、控制力三者的结合体,包括教师信念、精神体验、情感表现、教与学的态度等[6]。人本主义课堂管理理论主张把学生从拘谨与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与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参与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更要善于利用课堂活动来创造机会激励大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自觉学习、主动发展。

3.加强课堂沟通,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基于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课堂管理主张建立一种以情感关系为导向的课堂管理方式,即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来挖掘积极的情感教育来构建心理相容的课堂环境,通过课堂管理任务及课堂行为问题等的深入了解,来增进学生对课堂管理目标的达成,进而缓和师生之间课堂的矛盾与冲突,使得高校课堂在融洽的气氛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在高校课堂管理原则上,参与管理的多元化

课堂管理是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多元主体充分参与合作的过程。因此,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之下的高校课堂管理关注各个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激发主体的能动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构建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高校一种特殊的文化建设,是能够指导和引领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价值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建设和谐、宽松、积极的组织文化是促进学校管理必不可少的要素。

2.完善课堂管理观念。管理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师的管理方式,当代人本主义课堂管理理念认为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尊师重道”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以其威信影响着学生,学生单方面的尊重老师,在学生实际需求和个性与差异性方面,教师给予的关注还远远不足。

3.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人本主义课堂管理理论将学生置于管理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性与自觉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自觉意识,以使得在学生的管理方式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三)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上,重視分层管理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想真正做到人本管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即情感沟通管理、学生参与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

1.情感沟通管理。处在情感沟通管理层面的课堂管理者和建设者主要以教师为主,这个阶段适用于引入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模式之前,是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指导下,由教师权威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走向引导学生参与的民主型课堂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阶段。

2.学生参与管理。学生参与管理处于授权型参与管理阶段,即“决策沟通管理阶段”在授权型参与管理阶段中,师生之间不再是教师的权威单向管理,学生作为这个阶段的课堂参与者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需要课堂管理方式,自觉协助教师管理自我与他人,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

3.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型参与管理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实现自主管理。人本化的高校课堂管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内部建立若干能够互相监督、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自我意识的提高与学生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来实现知行统一。

(四)在课堂管理的实践上,发挥各个主体的重要作用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摒弃单向的知识灌输观念,革除将“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尝试采用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师生双方进行的双向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2.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学校与教师时,应将关注点由侧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转向注重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注重评价的动态化与多元化,提高发展性评价所占的比重。

3.深化管理改革,健全三级课堂管理体制。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采用三级课堂管理体制,需要合理运用分层管理法。所谓分层管理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力求缩小差距,最终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并增強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学习的信心。分层管理法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强调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重点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实现进步与发展。

4.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管理的效果。由于课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成过程,课堂管理也需要师生随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学生自主管理并不等于不需要教师参与的放任自流的学生管理,而是指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主管理相协调、相统一的师生协商共治的管理方式。教师的“管控”需要以学生的个性与需求为基础,在对学生“放权”的同时也能及时收权,积极引导和帮助,做到因材施教、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黄盈.浅析人本主义理念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借鉴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4):22-25.

[2]Emmer E T. The Administration of Classroom[M]. In M. J.Dunkin(Ed),1987:79.

[3]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7.

[4]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88.

[5]马克思·韦伯.韦伯作品集3——支配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肖川.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5.

College Classroom Management Based on Humanism Management Theory

JIN Yu-qiana,b

(a. School of Marxism, b. Teachers Development Center,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2, China)

Key words: humanis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classroom management

作者:靳于谦

第二篇: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摘 要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提升策略。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教师素质

1 前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础性的实践,是师生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课堂管理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成为教育者的研究课题。

2 课堂管理的意义

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沟通,推进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课堂管理。如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只是单向传输教学内容,学生没有参与,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尽量投入课堂学习中,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正常完成教学过程,这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完成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他律到自律的改变 对学生而言,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课堂中学习的质量对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工作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应在智性知识传递的同时,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

3 常见问题

教师方面

1)缺乏明确的课堂教学管理目标,课堂管理随意化。一部分教师围绕知识的传递展开课堂教学,仍然秉持以前“满堂灌”的教学理念,以自我为中心,忽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另外,很多学校采用大班制组织教学,课堂约束环境较差,有些教师对此不干预不管理。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一项针对高校课堂有效性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教师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调查发现,15.4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合作方面较无效或无效。

2)班级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有的教师有课堂管理的意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方法单一,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管理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和情感沟通法却较少使用。

3)师生情感关系淡漠。师生关系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资源,在学生道德养成、心理适应及价值判断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真挚的师生感情,教学的民主平等,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人格;相反,教师居高临下,师生间封闭割裂,师生关系疏远冷漠,学生有可能把对教师的偏见迁移到学习上,学习动力下降。

学生方面 在一项针对高校课堂有效性的现状调查报告中,被调查的学生和教师群体一致认为学生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占3.43分(3分为重要,4分为很重要),高于教师因素的3.29分、学校因素的3.02分。学生因素中较突出也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1)考勤问题。一些学生刚进入大学,以为高考的压力解除了,不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重视学习,具体的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个别学生甚至逃课。这几乎是每个大学校园都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

2)电子产品依赖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更新,电子产品具有了更多的功能,通信、娱乐无所不能,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尤其是面对枯燥的专业课、不喜欢的教师时,很多学生选择玩电脑、玩手机,虽然人在课堂上,心却不在学习上。

3)学习动力低、没兴趣。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有一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把听课当成任务,消极被动,不愿参与课堂学习。

4 增强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策略

根据前面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课堂教学管理效果有重要影响,所以本文着重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探索增强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策略。

师生共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课堂管理规则,加强对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 清晰的学习目标可以幫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学习活动上来。一些学生在其他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一份目标,共同的任务帮助教师和学生觉察他们想要实现的内容、打算实现的方法以及他们要投入的时间和计划。在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会明确自己的行为,获得一种掌控感和方向感。在每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后,学生会获得成就感。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

1)增加操作实践环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忽视操作实践这个环节。只有经过体验、思考,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内化,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2)讨论式学习方法和辩论式学习方法。设置情境,赋予学生角色,在讨论和辩论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质疑、表达,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扩展、加深,再加上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自己核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后半段是学生容易疲劳和倦怠的时刻,也是课堂违纪行为的多发时段。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步调,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动机继续参与课堂学习。在认识、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思维水平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需要得到满足。

提高教师素质,学习多元化的管理艺术和沟通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术的顶峰是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由此可见,高效而和谐的沟通对师生关系、教育教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教师有必要积极充电,参加相关的沟通技巧和管理艺术类培训,并努力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与学生沟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积极、耐心倾听,不以自己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并且对所有的学生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学生宽容,能够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2)理解学生。教师和学生由于在年龄、阅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沟通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代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3)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同时还要积极倾听与反馈、换位思考、善用表扬和批评等,保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育教学才能良性发展。

更新教学管理思路,建立严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当前,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教学的管理和疏导,教和管相结合,做到管中有教、教中有管,教学和学生管理两手抓。课堂教学监管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有效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十分必要。课堂教学质量应该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态度,应该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评价,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怎么样,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建立学校和院系的二级教学督导制度,构建以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巡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等制度,经常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巡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一些技能比赛课、实践课程及专题讲座等,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采用层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思维水平不同,因此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层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难易适宜、突出重点,又要具有层次性,同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教师渊博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同时寓教于乐,开展竞赛性的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做到“以賽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5 结束语

我国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要对课堂管理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使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守旗,丁勇,俞润生.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吕玉芳,杨勤学.班集体建设三部曲[J].班主任之友,2001(10).

作者:白利霞

第三篇: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影响高校教育质量最为基本和关键的是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必须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教师管理意识淡薄,大学生迟到、旷课等各种问题,本文从学生、教师、高校等方面剖析原因,提出加强高校课堂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大学课堂教学是引领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完善自我个性的主要方式,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管理则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大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管理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1.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从小学还是到中学,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都对课程教学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却不是这样,部分老师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加强管理,对这方面的要求好像降低了。高校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高校大学生逃课和迟到现象普遍。曾经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受访者表明当前大学生逃课问题突出,更有“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样的说法在学校里流传。与此同时,高校里还有一些代课QQ群,微信群等有偿代课的途径,除了代课,有部分同学会在老师要课堂点名的时候收到同学的信息,然后迅速出现在教室门口,用各种借口来变“逃课”为“迟到”。诸如此类,学生能为了不上课,采取各种办法来应付学校的考勤制度。(2)高校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较多。在高校课堂上,学生按时来上课,但是并不是认真听老师讲知识,而是干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心安理得地无视课堂纪律和老师的存在。具体不良行为有:一学生随意嬉笑打闹,通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出一片;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呆甚至公然睡觉;三学生手机上网看视频听音乐聊天等;更有甚者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自行离开教室或者答完到就开溜。(3)高校大学生课堂讲课成果不佳。高校课堂上还存在着老师在上面不停讲,学生在下面不停抄的现象,这种现象看似学生很努力用功,实则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无用功。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各讲各的各写各的毫无脑力互动,往往结果就是老师一发问满堂便鸦雀无声的冷场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记笔记只是为了应付课程的期末考试,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真正的课堂应该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宰课堂,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4)高校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不和谐不是起因于高校教师的攻击性或者独断言行而导致的师生关系紧张问题,常见的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冷漠”关系。即老师上课不管,学生上课不听,而学生越不听,老师就越不想讲的现象。在大学生经常抱怨授课老师时,而授课教师却一样经常抱怨学生不听讲。

2.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因素。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文化中,将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定位在“教”的一方。以“教”为中心,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自然就是一種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可以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是这种教学文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已经形成依赖教师思维,延伸到大学课堂,至此在高校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即便教师设置专门提问或互动的环节来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仍然只愿意当一个“看客”。此外,时代的变迁,大数据的发展在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引发教育的系列变革。当代大学生相比过去的学生见多识广、眼界开阔,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通过MOOC、在线课堂、沉浸式远程网络互动等多种自学途径取代现实的课堂学习。(2)教师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的思想观念、素质高低是能否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①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管理意识。有些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功能认识不够到位,放任学生的上课及听课状态。教师没有建立管理学生的意识,同时也缺乏管理学生的方法。②某些教师业务素质偏低。出于各种形势所迫,有些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业务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能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很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现象,也就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教师驾驭课堂环境的能力不高。当前实行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的制度,所以很多老师觉得如果对学生太过严格要求,可能会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给老师打低分。还有些教师觉得对自己来说只教学变够了,只要把知识讲清楚,传授给学生知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课堂教学管理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至此忽略了作为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的育人责任。(3)学校因素。首先来说,高校本是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人才的基地,但就目前情况来讲,很多高校培育出来的仍是大规模成批的“标准人才”,高校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并没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导致高校教育走向了形式教育的误区。其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高校的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影响着课堂教学管理,但是在一些高校管理者看来,只要教师按时上课,维持好课堂的纪律,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这就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最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宽松,只把握大局,不计较一些细节,因此高校的课堂考勤制度并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

3.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对策

高校想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拥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学校方面。首先,应该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体制,注重与时俱进,开展教育活动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和互动化发展,建立全面综合、灵活的考评标准与考评方法。其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 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紧密联系, 取其精华,构建一种新型的、双主体互动式的、沟通交流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 要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统一思想和认识,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生逃课这件事从制度上落到实处。(2)教师方面。首先,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应该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本课程领域内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知识,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 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形式;能恰当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班集体成员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其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首先要把课堂秩序和课堂环境搞好,才能为传授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师生关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课堂教学更顺利的开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3)学生方面。首先来说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至关重要,学校应该针对课堂教育的情况定期在学生中做一些课堂调查,以此来改进课堂教学水平,一定程度上控制逃课现象的进一步蔓延。其次应该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针对学生在就业上的盲目性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对其就业成才的推动力,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大学课堂上。再者学生应当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从道德感、纪律、价值观方面反思自己,加强自律自立精神的培养。

4.结语

总之,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很复杂,高校想要成功实现教学目标的话,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孔兵兵,赵永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75-77.

[2]段享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J].西藏教育,2012(4) : 27 - 28

[3]王巧焕,何春锋,于荣.翻转课堂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冲 击与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2018,22(1):102-106.

[4]白利霞.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提升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17,(12):83-84.

[5]弓雅琼.课堂教学管理因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7,4(43):162-163.

作者简介:何会林(1995-),女,河南安阳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作者:何会林

上一篇:混合学习理论论文下一篇:测量实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