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公共管理论文

2022-04-19

本文通过调查当前广西各大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方案,阐述了当前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提高广西高校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保证高校学生及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管理公共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管理公共管理论文 篇1: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预防机制建设初探

摘要:面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高影响范围性、集中性,高校管理者面临了巨大压力。结合现今实际情况,以H市某高教园区为研究蓝本,通过对广大大学师生以及高校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借鉴国内外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启示,提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预防机制建设,以期不断提升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应急水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预防机制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过去二十年的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中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预防为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能力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队伍,应对各类严重突发事件[2]。近十年来,我国整体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跃升到更广阔的世界,位于世界前列[1]。

据统计,H市某高教园区共有14所高校,师生30多万人,其高校的人口密度达到27498人/km?,2020年H的人口密度为624人/ km?。校园内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偶有发生,但对这些危机的应急响应并不完善,高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面临重大挑战[2]。公共卫生事件是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公共卫生危机是高校管理部门的任务,保护师生安全,保障校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是高校管理机构应具备的义务。

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以及时、合理进行方案的执行,做好应急管理,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本文结合H市某高教园区工作实际,分析了高校应对公共事件,特别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情况,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加强高校应急工作。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根據H市某高教园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某高教园区高校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初为研究时段,对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能力进行评价,使得我们对怎样提高H市高教园区高校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有了全面的认识。并的出加强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最后从应急管理预防机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事后总结以防再犯等三个方面对应对方案作了较为详尽、清晰的陈述。

三、H市某高教园区高校应对疫情事件的效果

自2020年以来,高教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园区经济社会秩序恢复,H市政府的应急管理实践,进一步提升了该园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得到控制

2020年1月22日,市政府成立市级防控应急指挥部,由市长任总指挥,开展防控和应急管理工作。面对严峻形势,高教园区积极组织各单位干部参与各高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高教园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高校建立与医院发热门诊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发热病人管理,对于病因不明的、疑似的患者,一律住院隔离治疗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并在该市率先采取120专车接送收治疑似症状患者,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在自行前往医院途中发生交叉感染。

2.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持续加强

在疫情发生后,高教园区进一步加强了对舆情的引导和管控。通过新闻媒体加强了对舆情的监测和管理。通过监控网络舆情,对可能存在舆情危机等关键点进行了排查,并主动通过官方媒体辟谣了一批虚假信息和谣言,主动仔细排查谣言来源,积极占领思想阵地,主动引导舆论方向。市卫健委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通报,提高了政府对公众舆情的正向引导能力,提升了地域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疫情应急管理取得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舆论氛围。

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预防机制建设

1. 构建应急管理常设中枢机构

必须设置高度的中央组织领导部门,以管理突发事件,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措施的组织和管理,高校应设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全面协调管理,制定公共卫生应急措施,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确保正常的急救工作。明确各级主要负责人的职责。由校长担任总指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学校党委书记负责应急工作的协调和监督;负责运营的副校长应负责组织和执行中心的应急工作,以确保应急工作的正常进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作为其主要成员。在其领导下,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指挥人力和财力支持,学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技术应用等方面。主管卫生的副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通过学校招聘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各分公司担任成员,下属部门,负责办公室的专项工作,并根据高校的规模,确立物资,负责常态化行政的应急管理,并开展相关工作。

对于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依据“平战结合”的方法,进行协调指挥,统筹规划工作,日常管理由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当突发公共卫生发生时,明确其应急等级,当达到相应等级时,应及时启动应急计划,并通过校长进行统筹处理,协调所有学校应急管理资源,规定各机构的责任,设立完善的保健部门,建设和完善卫生设施,建立预防性卫生机构和人员,确保预防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高校卫生管理应密切关注日常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日常卫生管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成立日常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对“事件”负责,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以确保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大学的有着正常的秩序,及正常的运作。将负责后勤副总裁、党政办、后勤服务部、校园建设部、医疗维护部、学习部、国防部等部门的日常管理人员,引入公共卫生管理团队中担任组内成员,由医务所预防部门、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职位是公共卫生安全检查员,其任务包括以下方面:按照市卫生部门和大学的指示进行日常健康检查和流行病预防;负责各院系各类健康报告的统计和登记;协调分支机构和部门的相关职业安全措施,及时识别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照规定,积极进行管理。

(2)增大其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参考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体系,加强防控,建立公共卫生责任体系,应建立高校公共安全长效机制和公共卫生责任机制,实行职责到人。对在公共卫生领域工作无效的人,应当依法查处,并追究其责任。

(3)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以预防为主,全面加强爱国主义健康教育,定期检查高校教学,及居住区卫生基础设施管理情况,及时维护更新;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实行定期体检制度,及时检查传染病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除不确定因素;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等纪念日为契机,在学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爱国健康运动,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确保爱国健康教育的效果。

3.加强事件预防检测管理

高校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监测机制;设立制度,以监控大学和大学相关管理人员的存在,收集缺勤情况及其原因。确保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进行良好互动,加强区域及周边地区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关注事件发展变化,及时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有序建立,自下而上、责任到人的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识别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健康风险和紧急情况。在紧急情况下,高校应聘请相关管理人员,开通疫情监测电话,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状态报告,首次向学校各职能部门提供信息,确保应急措施实施的及时性。严格执行学校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报告制度和程序。必须对与学校有关的流行病实行每日和每月报告制度。主管职能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确保信息交流不受限制。在公共卫生管理的管理中,学校诊所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部门应及时报告与健康事件相关的事件;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情况,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以便提交状态报告。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其中情况,同时建立以广大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应急报告制度,学生与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向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相关部门或个人未能履行其应急管理任务的情况,审查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大学公共卫生监测目标和任务的设定,对高校的发展、高校执行应急预案有着重要作用,对高校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主要传染病种: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发生罕见或已消失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多例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藥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医源性感染暴发;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及饮用水中毒事件、全周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食物中毒、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严重威胁或危害公共健康的水、环境、仪器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露事件。

五、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优化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价机制。第一,指标选择可以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为了提高评估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应通过与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专家和科学家进行全面协商,进一步扩大评估指标体系的范围。第二,考察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时,运用深度访谈、小组访谈等方式,不再局限于获取表层信息,而获取深层信息,从而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保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规划思考——应对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 城市规划, 2020.

[2]郭勇, 张海涛. 新冠疫情与情报智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评价[J]. 情报科学, 2020(3).

作者:潘乐芸

高校管理公共管理论文 篇2: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本文通过调查当前广西各大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方案,阐述了当前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提高广西高校的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保证高校学生及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较多,包括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而高校属于科研与较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严重危害在校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而且容易引起群体慌乱,导致教学秩序难以管理,甚至影响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状况。我国广西省有关部门对此相当重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广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现状

(一)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广西高校的应急管理质量较低,主要是由于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规范。当突发事故时,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仅仅采取临时解决措施,效果不大,导致灾害扩大,局面难以控制。

(二) 应急管理机构不齐全

广西高校当前的应急管理机构不齐全,并未设置应急管理部门,缺乏固定的突发事故处理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在突发事故时,情况紧急,高校难以及时安排好相关事故处理部门及负责人,不能迅速监测、管理事故的发展情况,使得事故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效果不佳。

广西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一)应急预测机制

广西高校应当通过建立高效的应急预测管理机制,及时监控,通过有效、适当的监控与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

(二)建立高效的预警制度

通过建立高效的预警制度,可以有效的防范与解决由于突发性事件所产生消极影响,并及时处理该突发公共事件,将伤害与影响最小化。各大高校应该通过开展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排查,通过分析,并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具体处理方案。广西高校应当加强学校的日常预警管理,尤其应当加强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力度,全面、有效的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与应急能力。

(三)建立应急管理方案

广西各大高校应当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案,未雨绸缪,在发生公共事故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越的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战略规划,编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方案,可以在公共事件突发时,以最快速、最适宜的方案进行应急管理,预防灾害扩大。

其次,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急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可以由各个部门编制相关应急方案,通过高校的最高决策机构进行审核、确定,由校领导最终将已确定的应急管理方案发布。应急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决策部门、组织部门、应急信息发布、预防措施、救治措施、安全策略、评估恢复等,确保在高校突发公共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健康,避免伤害扩大化。

(四)建立应急管理监测体系

由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较大,后果较为严重,高校应当建立应急管理监测系统,采用有效的应急预测技术与体系对有可能发生的公共事故进行预测,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采取预防措施。应急管理监测系统指的是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可以有效感应突发公共事件的信号监测与报告体系,由系统所发出的的信号与公共事件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可以有效帮助高校采取高效、全面的措施,尽快处理事故。

其中,应急管理监测体系必须通过收集相关重要情报信息,以统计方式与影响评估体系进行整理,并定期监控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监控、管理,结合相对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与方案,进行应急处理。

另外,应急管理监测体系主要分为:事故信息发布部门、组织部门、保障恢复组,对高校的公共事件做好监测与预防,由事故信息发布部门收集、整理情报信息,充分调配教师及学生力量,切实做到快速、全面、有效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避免引起学生与教师的恐慌情绪。。

二、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

高校必须通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情报网络资源,包括院系到专业、具体班级的情报信息。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置站哨点对事故进行检测,收集事故信息,对搜集到的具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完善,将具体信息上传到高校情报信息网络资源,确保高校的突发事件情报信息可以为检测公共事故的发生概率与发生情况提供作用,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及伤害率。

(一)应急沟通机制

1、应急沟通的主体

(1)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学生家长。

由高校的应急预警体系可以预测可能会发生公共事件,预测管理与监控小组应当及时通知学校内的教职工及学生、学生家长有关事故的具体情况,预防措施等,避免导致学校混乱。预测管理与监测小组在进行信息发布时,应当尤其加强注意学生与教职工的心情,引导教职工与学生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降低事故的上海率。

(2)高校的上级部门。

由于公共事故不仅危害性大,而且危害蔓延速度较快,高校必须与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报告,请求适当的支援。高校应当确保事故的发展得到控制,避免出现大量伤亡的情况。

(3)新闻媒体。

当公共事故发生之后,高校必须成立专门的沟通小组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小组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尤其要注意回答媒体的措辞及解决措施,从容不迫的应对新闻媒体,高校应当为外界树立运筹帷幄的形象,避免产生恐慌,引起不必要的扰乱。

(二)应急沟通方式

在面对突发的公共事故时,高校必须保持信息渠道畅通,选择适宜的方案进行应急处理。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之前,学校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控制、管理现场,经过详细的调查与了解,将事故的具体起因及发展现状,引发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等内容,向高校内部的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沟通的渠道方式主要包括:以校园网通知的发布形式、以高校论坛、BBS平台、以网络博客、学生及教师的邮件通知方式等,及时发布最新信息与事故情况。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教职工在网站上互动讨论的方式,由学校学生会等社团管理委员会人员进行管理,尽量发布正面消息,及时辟谣,防止图谋不轨的人散播谣言,引起高校校园内恐慌,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率及影响率。

另外,除了发布事故的具体实际情况发展状态之外,高校还应当抚慰学生与教职工的心理,避免引发恐慌,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及时公开事故的进展情况及处理、解决方式,避免教职工与学生的大量猜疑,使得后果更为严重。

(三)应急决策与处理机制

1、建立健全的应急决策体系

由于高校的突发事件情况紧急,除了提前制定较为完善、系统化的应急管理、处置方案之外,广西省高校还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决策管理、处理部门,及时进行决策管理探讨。

高校发生事故之后,如何处理事故成为整个事态发展的关键之处。高校必须确保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防治、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突发事故之后,高校应当通过商讨,及时作出决策,以最合理、最适当的措施、方案进行处理,控制突发事故的局势及发展状态,降低事故的灾害性及发生范围,保护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健康。

2、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体系

高校定了主要的决策思路之后,应当着手进行事故处理,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体系,在事故发生后全面、有效、快速的抑制住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发展速度。根据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及时向教职工、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工作,并将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稍微调整,及时落实到预防工作之中。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学校进行卫生管理、控制工作,确保学校内的卫生环境,尤其是食堂、教学楼等场地的卫生达标。高校还应当加强对后勤的管理,健全医疗保障措施,包括医疗药物、医护人员的配备,确保各个环节都准备充分,责权分明,稳定校园局面,及时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素质,从而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当发生流行病毒时,通过提高学生与教职工的身心免疫能力,提高学生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

(四)应急保障与恢复机制

1、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高校必须事先做好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的应急保障,确保突发公共事故时可以有充足的应急资源供给,保障高校的应急物资、设备的可使用性,确保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各类情况。

2、高校在事故发生之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应急部门,包括主要负责人员、医护人员、执行人员及义务学生,确保在事故发生之后,采取适宜的方针措施,或将事先准备的应急方案投入实施,防止事故灾害继续扩大化。

(五)建立应急恢复机制

1、广西高校应当及时组织事故过后的恢复、重整工作。

当事故过后,高校应当适时对事故所产生的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制定后期恢复、重整的工作计划,结合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管理中发生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日后的应急管理工作。另外,高校还应当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高校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2、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突发事故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伤亡或财产损失,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及失落感、落寞感,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心理辅导工作。高校可以通过团体或针对单独个体的方式,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辅导,与其沟通,帮助学生与教职工早日恢复心理状况,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秩序。

结语

由于高校突发事故的紧急性与难以避免性,广西高校应当加强对事故的预防及事故发生的应急方案制定,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有效、及时进行应对与处理,使得突发事故发生率及发生后的灾害率最小化。通过建立完善、可行的高校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保障学校内教职工与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度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研究专项课题(桂教安稳[2011] 26号) 阶段性成果 。

(作者单位:1.广西财经学院 2.广西大学)

作者:丛?林?胡寿鹏

高校管理公共管理论文 篇3: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对经济发展、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影响。高校对此建立了一定的应急管理机制。但由于应急管理不成熟,仍然存在着应急管理组织松散、应急预案不足、健康教育缺失等问题。本文在查阅了众多文献资料后提出了关于树立安全卫生意识、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一、高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类型

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国务院在下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明确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其中特殊的一种,是指突然发生在学校的一些群体性不明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具有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等可能给学校师生带来人身健康严重威胁的公共卫生事件。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群体性、社会危害性、传播广泛性。突发性体现在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和难以及时防范。群体性和传播广泛性可以一起理解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中于大学生这一团体,学生之间接触频繁,造成事态的迅速扩散。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会造成经济的损失,并给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都带来不良影响。

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主要有传染病流行事件、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实验室安全事件。其中传染病流行事件占的比重最大,它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一些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猩红热、白喉、肺结核等等,也是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一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主要以食物中毒为主的事件,一些高校食堂不注重卫生,导致学生服用变质食品或者使用不洁餐具,造成了急性胃肠道疾病。而实验室安全事件虽然没有前两种卫生事件的传播范围广,但它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由于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以及做动物解剖实验时动物遗体带来的病菌感染等等。

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引发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极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其次,加重了家庭负担,造成学校、社会经济的损失。某些高校的声誉可能从此会受到影响。但同样的,高校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促使政府尽快出台有关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引发人们对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现状的思考,提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二、高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应急管理机制松散。目前高校大多没有形成教务处、保卫处、医务室、食堂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联合管理机制,各部门应急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观念滞后、责任意识淡薄,面对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指责的现象。其次,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应急综合管理小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决策能力弱、缺乏统一指挥,各部门成了无头苍蝇。并且许多高校的医务室配备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没有形成专业的医疗队伍,校医院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药物种类、储备量有限。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医务室的责任非同小可,必須尽快引起重视,增加卫生费用投入,加快形成专业队伍的步伐。

2.应急预案存在不足。许多高校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大多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并且预案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内容不全面、原则缺失等缺陷。大多高校都忽略了前期预警机制的制定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的构建,导致灾害发生时领导和各部门信息滞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错过了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黄金时间。而许多管理者对此也不够重视,根据惯性思维认为应急预案只是拿来应急所用,忽视了日常管理工作,比如没有对保卫处人员、医疗卫生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和应急操作演练,使得他们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没有及时检查应急资源是否合理配备,在事件发生时才手忙脚乱地去筹集资源。除此之外,高校大都忽略了信息反馈评价机制,应急预案一成不变,导致下次再发生危机事件时,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不是有了应急预案就能高枕无忧,必须要将书面上的条条框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3.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安全卫生意识,但不少学生都存在着侥幸心理,防范意识不深刻,并且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都有所欠缺。在急救技能这一方面,多数学生也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没有做过实操演练。对于急救方法也只能讲出个大概,没有很清晰的条理。而学校,也没有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安排的相关知识宣传、急救课程、应急演练等等。学校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大学生需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安全卫生观念。

三、对改进应急管理现状提出的对策

1.成立应急管理小组。高校应当尽快成立应急综合管理小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起到带头指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统一协调,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各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在事件发生时,以大局为重,共同应对灾害。比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堂管理人员应立即停止一切食物供应,寻找致病源头。保卫处人员应维护好校园秩序,防止因学生恐慌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医务处人员应迅速就位,调动一切资源,救治身体不适的学生。而这一切的协调指挥,都由应急综合管理小组来执行。只有各部门责任意识强大、工作协调有序,才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而无论何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室的作用都十分重大。高校应当增加医疗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保障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从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高校应急预案应考虑到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发生的可能性,针对不同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质,制定一套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预案。树立科学的应急管理理念,将“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融入到应急预案中去。考虑实际执行情况,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高校预警机制,做好监测预防工作,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构建信息快速通道,将事件发生的缘由、过程第一时间呈报给上级领导,上级也应迅速做出指示。管理者应提高重视度,将一切的应急预案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比如加强对保卫处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医务室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他们的安全卫生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他们熟悉应急的流程和方法,在应对危机时做到有条不紊、冷静对待;检查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充足等等。同时,建立信息反馈评价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补充应急预案中的漏洞以及改进预案的不足之处。

3.加强健康教育。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向学生的心理素质发起挑战。高校应当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设有关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课程、开展专家讲座和相关知识竞赛等等,做好心理知识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摒除侥幸心理。定期举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警惕,加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得在事件发生时,能做到冷静、科学地对待。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学校应及时报道真实疫情,澄清不实消息,减少可能引发恐慌的报道,避免舆论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安抚受害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注重膳食平衡,改正不良习惯,重视个人卫生,这是从根本上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春晖 陈雅婷

上一篇: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论文下一篇:风险管理银行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