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现代高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必须要渗透人文关怀理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1: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析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针对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管理机制僵化、权力化管理倾向严重、管理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死板、学生学习主体性受限等现象,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个性差异为前提;以“人文关怀”为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文环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做好新时期下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工作。

关键词:人文关怀;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现代高校管理制度

時代在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是当前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面对国家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在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创新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一、人文关怀对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是高校正确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改革。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具体而言,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在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基础上,以维护人的根本利益、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人的精神生活为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核心所在

“大学的使命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文关怀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核心所在,它要求高校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多种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各国的大学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宗教、政治还是经济都曾围绕着人这一教育核心发挥着影响,使大学教育一直在人性养成与非人性塑造的两端徘徊。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近百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先是历经了封建化与殖民化的冲突,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大学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现了民族化与政治化的鲜明特征,让原本源于西方的大学制度在我国生根发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与高等教育的逐年普及,我国的大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何在高校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又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点。

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人文关怀,从关注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理顺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尊重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势不可挡、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下,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既符合时代发展对高校的新要求,又尊重了人的主体发展,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的核心所在[1]。

(二)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所依

人文关怀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所依。所谓现代化管理,就要打破原有限制人的发展、规范人的行为、控制人的思想的传统管理制度,建立解放人的思想、发展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全方位多角度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共治善治”构建高效管理制度。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有机结合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使其共生、共融,共建,才能使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高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人文关怀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革新,而是起步于制度建设,提升于人文关怀。这是因为学校在发展初期必须侧重制度管理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才能保证建校初期学校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建立起来,高校已经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后,管理者再运用人文关怀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主要是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情感共鸣,激发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这样的共鸣与认同的效果是巨大的,是人文关怀之所以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机制,也是现代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所依。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一个通过情感共鸣产生自律效果,一个通过制度约束产生他律效果。高校既不能完全依靠制度约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也不能完全仰仗情感自律,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

(三)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精神所在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创新任务十分艰巨,以人文关怀的视角指导现代高校的教育管理创新还存在着诸多阻碍,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中,管理是第一位的甚至是唯一的。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定,无一不是用强制性、监督性、惩罚性的手段以儆效尤。在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充满人性化的激励手段也不是充满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感觉不到学生的需求与渴求,体会不到学生的感受与发展,没有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来尊重,只通过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将大学变成流水线,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生产出整齐划一缺乏个性的产品。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缺乏个性的高校毕业生已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人文关怀诉求是时代前行的方向,是二十一世纪我国各大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改革之所以强调人文关怀,是因为“大学的使命不在于制器而在于育人”,大学的校园不是培养一个个如同模具铸造版整齐划一的产品,也不是培养只会服从命令毫无创新精神的人。大学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转变“千人一面”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个性特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人文关怀是一所现代化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精神所在。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1. 管理机制僵化。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高校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管理理念均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僵化,计划经济体制残留痕迹较重,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缺乏协调性与组织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与人性化管理,僵化的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各大高校现代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瓶颈。

2. 权力化管理倾向严重。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较为陈旧,虽然一直在提倡改革创新,却没有从根本上革新理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管理者没有站在被管理者——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解決问题,而是单纯的依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权力化管理倾向严重。然而若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味强调“强制性”,会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损伤教师、学生的主体性。

3. 管理方法单一。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单一,层层递进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强调的是执行力与原则性——下级对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既没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教学管理,也没有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偏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等工作全部压在辅导员身上,然而当前的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往往超过200人,每日疲于应付各种行政要求,无法面面俱佳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4. 考核方式死板。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考核方式死板,理论考核为主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样严重漠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说教轻实践、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1. 学生专业选择受限。当前,虽然各大高校推行了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公共选修课。但在专业课程方面学生并没有太多自由,更勿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转换专业。虽然各大高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却没有真正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以转专业为例,各地高校在学生转专业上设置了各种门槛,有的学校原则上不同意学生转换专业;有的学校规定只有成绩排名位于前5%的学生才能转专业;有的学校虽然不限制转专业,却要学生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缴纳一笔不菲的专业建设费。这样或者那样的专业转换限制,虽然方便了高校的教学管理,维护高校的教学秩序,却背离了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学生的教育需求,不能体现高校的人文关怀。

2. 忽视学生利益,不宽容学生犯错。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无论思想上、行为上都具有不成熟的表现,而大学应该是一个给学生提供了试错机会的场所,帮助他们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成功。然而当前中国的各大高校容错率极低,对学生的行为约束极其严格,虽然各大高校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却屡屡出现忽视学生主体需求的行为。例如,不少高校均规定在校期间若学生未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书;若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排名位于最后5%者,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书;若学生未通过大学计算机一级考试,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书等等。种种规章制度只从制度约束的角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忽视了学生的根本利益[3]。

三、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融入人文关怀的紧迫性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五通发展”让国与国之间不光在经济上的交流越来与频繁,在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将有着更为深入的合作交流,社会价值观与社会文化将会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趋势。当前,蔓延我国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非意识形态思潮对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冲击,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不坚定,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模糊等,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面临挑战[2]。

(二)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全球化犹如一扇打开的大门,让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变得畅通无阻。时代的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教育方式带来的巨大的挑战,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法,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固守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强制性、填鸭式的空洞说教,沿用同一套教材、同一种授课形式、同一种考核方式的共性教育方法,忽略对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这样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课堂教学法,已然不能适应当前这个多元的文化环境。

(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优渥,父母的精心呵护让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进入大学后面对人际交往困扰、学习困扰、生活适应困扰等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若高校教育工作者还沿袭传统的单调说教亦或是用采用“制度管理为主,惩罚手段为辅”的剛性学生管理方法管理学生,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反弹。同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在毕业时也容易感到迷惘,不能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的评价,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另外,不少困难家庭的孩子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也容易产生自我封闭与自卑的心理。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亟待高校教育管理者从人文关怀入手,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四、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现代高校化教育管理中必须秉持的理念,加强人文关怀绝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需要将人文关怀深入到高校的各个角落,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高校教师的队伍,改进高校教育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教育点,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文环境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人性的管理制度,营造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氛围,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人文关怀教育,以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为根本,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导学生,摒弃传统高校教育中的灌输说教,多种教育方式并进,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

面对开放的社会对高校学生带来的价值观冲突,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做好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工作。高校在做好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用无产阶级理念武装其头脑,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教学实践,增强大学生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祖国的信心,才能保证共产主义信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高校教师队伍,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教育责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用做好人文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摒弃传统思政工作中说教为主,制度约束与惩罚为辅的工作方式,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减少枯燥说教,运用人文关怀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政工作发挥引领学生思想前行的巨大威力。

(四)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新方式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方式,改革传统的重说教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小班式教学法,结合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形式,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育管理者还应抓做微媒体时代特点,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兴媒介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思考利用微课打破传统课堂时间空间限制;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学生与管理者无缝沟通的平台;开创以微媒体为平台的“微”班级建设管理工作等等[4]。

参考文献:

[1]秦小云.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4-87.

[2]倪志梅.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67-69.

[3]卢丽明.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6:167-168.

[4]苏初盛.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15,2:224-225.

作者:赵显宁 祁宏玲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2: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摘  要:现代高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必须要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我国的高校教育虽然已经进行了人文关怀理念的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高校的人文关怀理念依然缺失,这需要高校加大人文关怀理念的推行力度,运用新颖的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接受,并且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本文以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切入点,探索人文关怀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以便于更好的满足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推进学生素质发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的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虽然能够给工作带来很多便利,节省时间,但是,这种管理制度太过于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很难将个性发挥出来。现代教育管理工作倡导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高校管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人文关怀加入其中,学校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管理,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1.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文关怀虽然受到了重视,并且得到了大力推广,如高校推行学分制、选修科目等措施,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学校教育管理不够完善。造成高校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很多。

1.1重“专业技能”,轻“人文关怀”

高校教育是为了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视,要求也很高,学校对于专业设定课程相对较多。对于人文关怀教育力度不够,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学校对于人文关怀教育不够重视。这样重“专业技能”,轻“人文关怀”的现象就导致两个极端,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过硬,而人文关怀素养偏弱。这样重“专业技能”,轻“人文关怀”的现象,在高校很普遍。

1.2重“管理”,轻“服务”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往往重视管理,对于人性化服务不太重视,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将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完善,没有考虑到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必要性。这样重“管理”,轻“服务”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完美人格,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虽然高校已经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室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摆正在自己课堂中的位置,做一个合格的课堂参与者和指导者。但是,很多高校还是延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到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比较制度化,虽然这种制度可以让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但是,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管理制度就会凸显出制度管理的劣势,这样的管理模式更加程序化,在管理工作中体现不出人性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还存在着某些缺点。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入人文关怀元素,这样可以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变多了,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出发点,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高校的稳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建立和谐的氛围,有效提升学校的发展。

3.人文关怀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探索

高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实现人性化教育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高校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并大力推广,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

3.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高校在培养专业型技术优秀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不能只重视技能,不重视人文关怀。加大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强化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不光学习到专业技术和能力,还要在人文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品行,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文关怀教育都要关注,既要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型技术人才,又要让学生感受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教育。将人文关怀加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中,实行学校人性化教育管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2转换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中,教师是指导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师管理,学士被管理,这样教育管理模式只注重工作效率,不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高校要转换管理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主动性,让管理者适当转化,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建立检查机制,推动学生严格管理、规则管理,学校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让党员带头管理,推动管理机制的转化,让又以前的老师管理,学生被管理改成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工作量,又能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增进感情,让人性化教育落到在学校基层管理扎根。

比如在高校的检查卫生和检查课间操,学校招募学生会成员进行检查,教师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成立专业社团,把学习和实践活動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培养自我处理能力,一方面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对管理工作的方案进行补充或者给出相应的建议,教师认真思考,与学生沟通探讨教育管理工作建议的合理性,有效的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稳步提升。

3.3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投入更多感情

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举措。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人文关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感情,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于鼓励,让他们自信起来,独自完成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3.4重视高校教师对人文关怀的需求

高校教育管理教育工作,学生需要人文关怀教育,教师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中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情感和需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需求,让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获得归属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教师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学习。

满足教师的人文关怀需求,让师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让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稳定。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才会越来越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争取成为新时代模范高校。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显宁,祁宏玲.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析[J].高教学刊,2017,204:165-167.

[2]龙丹艳.“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3):123-125.

[3]梅丽斯.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04):51-52.

[4]尚玲玲.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3(08):102-103.

[5]陈健.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03):60-61.

[6]余望成.试论以人为本与我国现代高校管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5.

[7]李楠.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7,No.321(11):19-20.

[8]洪元琪.非理性管理: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视点[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

[9]韩雨辰.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旬刊,2013.

[10]丁涵.浅谈法治思维与现代高校管理的现状[J].新智慧,2018,000(005):P.31-32.

[11]陈力全,王淮庆,姚颖君.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理论与指导实务[M].中國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12]苏志武,吴远香.论现代高等学校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张笑笑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关于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高校的教育模式也应当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而改变。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与此同时,在人文关怀视角下进行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满足个人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激发人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推动个人全面发展。本文就人文关怀视角下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 现代高校 教育管理 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个行业各个岗位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高校进行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人文关怀,充分了解教职工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育管理创新。在尊重教职工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教职工资源,不断推动现代高校创新发展。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并没有充分体现改革的根本性。一些领导者仅仅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来考虑学校的发展需求,这种管理方式降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此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缺乏沟通,并没有设定统一的目标,这也是制约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1]。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育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教育管理方法十分传统,这也导致现代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不到位,效率低下。很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充分考虑当下学生的具体需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现代高效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很多体制没有建立或是不健全,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人文关怀理念融入不足,也会影响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最终效果。

二、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一)提高管理人员人文素养

人文关怀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核心。首先,作为现代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于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通过了解现阶段职工人员的具体需求,从而使得人文关怀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作为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了解教育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结合心理学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扩大教育管理创新范围。除此之外,应当将教育管理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始终坚持勇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原则。管理人员作为校内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应当加强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确保学生以及教职工应有的权利。学校也应当定期宣扬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选择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工作人员,使其作为高校管理人员的共同榜样,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正确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责任心以及热情[2]。

(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和健全与之相对应的人力管理制度,通过加强与工作人员的沟通力度,确保教职工的主人公地位,使得教职工能够共同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并为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条例提供自身的意见。通过结合教职工的想法与各大专家的相关建议,最终确立与现代高校管理创新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随着当下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现代高校应当通过多种交流形式收集教职工的意见,针对当下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及时予以回复,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重视教师们的建议。在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民主监督这一原则[3]。这也体现了当下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确保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之下,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权力。

(三)完善岗位聘任制度

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完善与之相对应的岗位聘任制度,在此过程之中,也应当体现高校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确保教职工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原则和制度,确保岗位不空缺,明确每一岗位的具体职责,重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各个方面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得任职者能够符合该岗位的上岗条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职工根据自身的综合素养,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并为自身设置为之奋斗的目标[4]。

(四)促进激励机制发展

在现代高校进行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推动激励机制的发展。在关注教师需求的前提下,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与其他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职工更加注重社会认可和价值实现,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够在自己的行业做出优秀的成果,培养更多的人才。作为现代高校,应当确保教师在进行精神追求的过程中不会被生活问题所困扰,能够持续性的专注于学术研究中,通过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为教师提供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展开更加专业的考评制度,通过了解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性以及规范性,结合同事和学生的意见,最终进行综合评定,并得出相对公平的考核结果。

结束语:

在进行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紧密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同时创新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良好发展。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妥善处理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与人文关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执行力度,并充分意识到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薛峰峰.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0-21.

[2]张春平,丁明玥.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8):7-8.

[3]岳烽.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5):1-2.

[4]谢荣华.基于人文关怀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25.

作者简介:

吴杰楠(1986―),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國际标榜职业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吴杰楠

上一篇:电力客服系统功能论文下一篇: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