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问题探讨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值得探讨。解决好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机遇。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带来的困境,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要全面提升其社会公平性,进一步维护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问题探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问题探讨论文 篇1:

金融危机下扩大城市农民工就业渠道对策探讨

摘要: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越来越严峻,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通过对农民工失业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包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增加劳动力需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培训机制、重点扶持自主创业五个对策;对农民工就业进行思考,为政府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民工;就业;培训;自主创业

从2008年到2009年,因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影响几乎涉及到全球所有行业,中国企业自然在所难免。中国国务院参事陈全生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1]。这一严峻的形势使得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通过对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和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这个问题,一方面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为政府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参考。

一、金融危机和农民工基本概念解析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一般认为所谓金融危机,总体上是指一个经济体出现了货币供给数量剧烈波动,金融机构大规模倒闭,本国货币对外币汇率发生大幅度波动,进而引起资本市场震荡,以致实体经济受损的情况[2]。

(二)农民工的含义。农民工就其身份而言是农民,不是拥有城镇非农业户籍的城镇居民;农民工的职业是非农产业的工人(从业人员);农民工可分为两大群体:一是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二是遍布各行各业的城市(含县级城关镇)农民工[3]。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就业和失业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3亿农民工,其中外出人员约有1.3亿。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200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对四川、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五个劳动力大省进行了快速调查,得出的数据是提前回流的农民工占整个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7%。农业部根据固定观察点对10个省市的数据调查,得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5%。因此,如果以6%的回流量估计,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经有780万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提前返乡[4]。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和失业方面出现了以下特点。

(一)随着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许多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使局部地区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中小企业通常是指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的企业。我国每年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5]。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出口企业、中小企业因为销售额滑坡、信贷不利等原因,走向了破产。而这些企业的破产倒闭直接导致了以农民工为主的中低端劳动者失业。在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这种因失业而被迫返乡的农民工人数骤增。

(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失业者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技能水平较低的普工,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也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高达83%,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占72%)[6],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代工企业(比如广东东莞樟木头镇宝山工业区的合俊玩具厂)破产倒闭,还有一些大型企业开始裁员,而在这些失业和被裁员的员工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技能水平较低的普工,尤其是农民工。

(三)由于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农民工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失业后,只能选择返乡。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是失业的高发人群。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有过失业的经历[7];从失业的时间来看,“在有过失业经历的农民中将近30%的外来农民曾遇到过长达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失业。而用人单位为农民工购买失业保险的仅有9.6%,大部分人在失业后不享有任何的保障,在他们失业时有77.2%的人采取依靠平时节省的积蓄或投亲靠友生活,有14.6%的人离开城市,重新回到农村”[8]。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失业返乡的原因分析

(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减速,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因停工、倒闭而出现用工需求有所减少的现象;同时,进入市场求职的失业人员却有所增多。这无疑给技能水平普遍比较低下的农民工的再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我国农民工的就业模式大部分是非正规就业,使得农民工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契约关系松散,增加了农民工失业的可能性。非正规就业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包括非正规部门里的各种就业门类、正规部门里的短期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業等[9]。作为临时工的农民工与雇主之间是一种十分松散的劳动契约关系,使得雇主随意解聘农民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民工的就业十分不稳定,再加上上面所分析的原因,导致农民工处于失业的状态。

(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收入低下、社会保障不平等等状况,增加了失业后的农民工的就业难度。

(四)农民工的素质不高、技能水平较低、危机意识缺乏,再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是农民工失业后难以再就业的又一原因。

四、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的思路与对策

(一)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的思路,在乡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即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增加劳动力需求;但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即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运用的产业)过渡。从根本上来说,就业岗位要靠经济发展来创造。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要解决就业压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在我国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只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有效地引导,逐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意识,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如果对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操之过急的话,不仅会将农民排挤出劳动需求之外,不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且也会导致资源利用浪费。

(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体系,形成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机制。目前,我国是一种二元隔离市场:一元是城镇劳动力市场,劳力供给的来源是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一元是农村劳力市场,劳力供给来源于农村的农民。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是隔离市场,缺乏流动[9]。而这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缺乏流动。只有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合理的劳动力流动体系,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扩大农民工就业的空间,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三)响应国家城乡统筹的号召,积极稳妥地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解除农民工就业的后顾之忧。在我国户籍制度的背后是一系列不同的城乡差别。随着大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但是,因为农民工的户口留在了农村,所以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方面的一系列福利待遇。这样,会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造成阻碍,不利于农民工的个人发展和人才的合理流动。我国政府应建立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使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合理有序地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四)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完善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为再就业作好准备。就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太小。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而且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缓解资金和资源方面的供求矛盾——即是说,在同样的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第三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我国要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首先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为失业的农民工再就业作好准备。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鼓励失业的农民工返乡再就业或创业。

2.政府提供资金、场地和人员,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

3.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阵地。并且,可以将这些学校与相关企业结合起来,让接受培训后的农民工能马上解决就业问题。

(五)重点扶持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的当地政府可以积极引导、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创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也难以完全不受影响,而其中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更是尤其突出。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民工的就业准备条件、提供舞台,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从而更好地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参事:中国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数字[EB/OL].路透中文网,2008-12-21.

[2]应惟伟.阿根廷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J].国际论坛,2002,(3):65-70.

[3]陳建华.中国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视野[D].北京:清华大学,2005:111.

[4]王红茹.农民工失业问题凸显[N].中国经济周刊,2009-01-05.

[5]穆瑞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应对[J].领导之友,2009,(1):9.

[6]李晓.论如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扩大就业面,减少失业率[J].湖南有色金属,2008,24(2):67.

[7]胡艳.浅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50.

[8]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8.

[9]张琦.当前我国农民就业面临的困境与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3,(2):57.

作者:刘娅茜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问题探讨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及解决路径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值得探讨。解决好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机遇。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带来的困境,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要全面提升其社会公平性,进一步维护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本文紧紧围绕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的影响,分析和探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 农民工 就业 社会保障 权益维护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大军,农民工也将外出务工视为经常性的就业模式,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中去。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遭遇就业冲击,农民工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之一。解决好金融危机下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既是对现行制度的挑战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机遇。

1 金融危机和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工就业、收入、社会保险方面的影响

1.1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收入的影响首先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开工严重不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而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也在日益加大,保障就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保障政策,但在市场环境整体欠佳的背景下,政策实施效果距预期目标仍将有一段差距,失业率将会提高。由于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以简单劳动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低端服务业等领域,可替代性较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力度更大。目前在务工城市游离待业和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数量呈上升趋势,农民工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其次是农民工就业年龄构成基本完成向第二代农民工转型,主张利益诉求的愿望较为强烈。根据河南省总工会、信阳市总工会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影响的调研报告的一些数据显示:30周岁以下的农民工占调查总人数的50.8%,在农民工队伍中首次出现过半。这一转型,意味着农民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将与第一代农民工有更大的区别,主张利益诉求的愿望较第一代更为强烈。因此,关注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十分重要。

再次是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或生活水平下降。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下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甚至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金融危机和物价、房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实际支出较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考虑到间断性失业,一些农民工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由于农业生产的收入水平相对低,多数农民工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的务工去向亦将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若不能保障农民工较好就业的话,农村发生返贫现象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1.2金融危机使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难度更加凸显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处于过渡之中的“边缘人”,他们进城务工往往有几大忧虑:工伤、生病、就业、生活、居住、子女教育、今后的养老等,其社会保障权益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农民工参保难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金融危机加剧了这一难度。

首先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金融危机加剧了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和参保难,高流动性也导致了单位和本人都缺乏参保积极性。其次是農民工对现行制度缺乏了解和信任,心存担心。现行制度门槛高、转移难,不适合农民工。再次是社会保险缴费过高而增加了人工成本。雇主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减少人工成本而不愿为农民工参保。

1.3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影响由于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失衡,企业为维持发展和谋求利益最大化,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农民工,使部分农民工被迫轮岗、下岗或处于半失业状态。劳动关系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无视法律法规,许多农民工得不到《劳动合同法》的有效保护。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权益、休假权益落实的情况更差,尤其是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缺失,养老保险参保率低,保险关系接续不畅,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待遇落实也存在较多问题。权益维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大,企业行政无暇顾及员工的维权事宜;政府有关部门精力多在“救市”、“救企”,一般只有大规模经济性裁员或恶性侵权事件才能引起监督检查部门的重视;一些地区工会建会覆盖面低,并且,工会组织既受制于行政,对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监督力度不够,处理效果不理想,同时,工会受制于法律没有赋予相应的职权,想为而不能为。

2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应对危机的挑战

2.1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首先,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当前应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从而更多吸纳就业。返乡农民工是创业的主力,建议相关优惠政策的重心应以他们为主,充分考虑到其群体特征和实际需要,尤其要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可考虑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担保基金,前者直接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资助,后者为创业者申请贷款提供担保,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机制和引导作用。应积极探索形成政府、银行、协会“三位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模式和新型的信贷模式。

其次,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农民工返乡潮,国务院办公厅以及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返乡农民工中已经有了重要的生产要素积累,创业愿望强烈,具有投资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其返乡创业,将可能培养出大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为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增加就业开辟新的途径。

再次,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专项基金,强化培训,引导就业。各地结合本地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实际,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组织保障、行政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体系。

最后,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优化有利于创业的服务环境,打造回乡创业的发展平台,扶持创业。加强宣传,完善政策操作办法,不断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政策全面落实。在稳定就业和调控失业上下功夫,帮助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并完善就业服务。

2.2调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

2.2.1农民工社会保险模式选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其参保率长期在低位徘徊,与参保后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有一定关系。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必须适应农民工高流动性的特点,通过保障当期待遇和增强待遇的可携带性,使其社会保障权益不受侵害。农民工应与城镇职工享同等养老保险权益,但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实现全国

统筹,用一种制度将农民工全部囊括是不合适的,因此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可以单列,养老保险先建立农民工专门的过渡性个人账户制度,并预留接口,以后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对接。而医疗保险则先建社会统筹,不建个人账户,实行低门槛、保大病、管当期。

2.2.2应坚持低标准准入。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缴费、尤其是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偏高,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应考虑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与现实能力,实行低费率、低基数,扩大覆盖面。切实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大病或住院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临时或应急性的社会救助。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和能衔接的要求,制定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单位缴费比例为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由所在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并全部计入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原来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可按本办法调整缴费标准。

2.2.3搞好制度接轨与关系转移。农民工离开就业地时,原则上不“退保”,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为其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农民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并继续参保的,向新就业地社保机构出示参保缴费凭证,由两地社保机构负责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其养老保险权益累计计算:未能继续参保的,由原就业地社保机构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暂时封存其权益记录和个人账户,封存期间其个人账户继续按国家规定计息。对在城镇稳定就业5年以上的农民工,从农民工过渡性社会保险制度逐渐转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达到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者,按城保计发办法获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就业频繁流动者,在多个新就业地继续参保缴费,达到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时,分段计发待遇。对那些返乡而又达不到最低缴费年限者,其达到退休年龄时转移账户与农保衔接,按农保计发办法享受待遇。目前,加大各地社会保险信息服务设施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和网络化管理迫在眉睫。为了有利于养老保险费的迁转,最好与各地社会保险的开户行建立网络关系,对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卡,卡随人,账户金额随卡,动态迁转,可减少程序,节约资金、时间和人力成本。为此,国家应该出台一个关于社会保险管理的统一政策和办法,应积极筹划建立健全全国社保信息查询系统。

2.2.4关于待遇的计发。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15年以上,符合待遇领取条件后,社保机构按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核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达到待遇领取年龄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由社保机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权益记录和资金转入户籍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证其享受相关待遇。对于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比照城镇同类人员,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办法要更加个性化,可以采取月发、季发、年发和一次发放等多样化支付方式。

3 结语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恰逢我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最快的增长时期。在经济处于下滑区间的时候,农民工又是最先遭到冲击的群体,就业损失最为严重。国务院办公室最近发出通知,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其与农民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同时要求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享受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举办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要贯彻和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的相关政策,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形成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农民工权益、对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探索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办法,以“春风行动”为品牌,推广培训、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做到农民工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权益有保障。社会保障中的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或行为主体,应当在构建、管理、实施和监督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等。各级工会要以劳动合同、工资、社会保險、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并充分发挥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监督检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总工会.信阳市总工会: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和收入影响的调研报告中国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运研究所主办工运研究(4)2009.2.25

[2]魏里程.农民工返乡——阵痛与希望并存.云南政协报2009 2.8第6版

[3]刘洪清.农民工就业,路在脚下,中国社会保障.2009.4

[4]曾煜.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作者:张绍平  曾 煜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问题探讨论文 篇3:

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

[摘要] 2008年,以起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为导火索,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民工返乡给就业形势原本就十分严峻的农村带来新的压力。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技能,对于实现返乡农民工就业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文章以农民工返乡为背景,结合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现状,探讨如何加强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教育培训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和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 HB09BLJ007)相关成果。

一、引 言

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让使得外部需求的显著减少,中国的外贸企业的订单也随之大幅度缩减。为数庞大的农民工是中国出口企业人力资源的支撑力量,也是此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受害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的现象。[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十省份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外向型加工企业的停产和倒闭,引发了失业民工向农村回流。大量农民工返乡无疑给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了新的压力,并带来一些相应的社会问题。一是将使部分家庭生活困难。对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农民工来说,一旦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的压力就接踵而至。更有绝大部分农民工在打工时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一旦失业将迅速退到生存线以下,使得家庭生活也变得无以为继,可能重新变为赤贫。二是使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农村社会稳定已进入矛盾“高发期”,不可粗心大意。据某地调查,伴随着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群体性纠纷、劳资纠纷、治安刑事发案率呈现上升势头 。三是使土地流转纠纷增多。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一种代耕制度,其流转的程序和合同极不规范,城市经济环境好时,打工者的土地交给别人代耕,表面看来不易发生纠纷,但当城市经济增长出现危机时,民工失业返乡,流转风险就开始显现,直接威胁农村基层的稳定。四是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农民工子女大量返乡就读,使得学校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紧张,尤其在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如住宿、教室一下子突显紧张。五是使本地就业压力加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就业几率小。但目前农民工大量返乡,将冲击当地本已脆弱的就业体系的平衡。

众所周知,2004年后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许多省份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还存在所谓“民工荒”问题,一些企业常常为找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发愁。但是,一场肇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在短短几个月内,使中国由“民工荒”转变为“农民工失业潮”。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为了稳定就业,有关部门也紧急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配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农民工返乡问题也成为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客观地讲,政府部门以及学界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理论对于我国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在蔓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会更加显现。这些紧急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或能起到稳定当前农民工就业之效,但长远观之,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因为大量农民工返乡是一个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还缺乏必要的准备,许多举措是临时性的。而且在思想认识上,很多人把农民工返乡看作是一种就业压力并被动得来处置。实际上,农民工返乡带来的压力确实很大,但不一定就是坏事,农民工返乡创业也许是调整农村经济布局的一个时机。如果处理得当,农民工返乡创业无疑会成为城市资金、人才、技术向农村流动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把此次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作为调整城乡发展布局的契机,完善并建立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正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的实践以及现有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现状,本文以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为题。从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如何认识和解决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问题,从理论和政策层面分析如何通过强化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其技能并投入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创举中,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发展压力。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与新农村建设互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为亿万农民谋福祉,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而在这其中,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也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我国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不仅直接关系着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关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为了谋生就业,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务工,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目前,我国已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业部门和城镇就业,其中约有1.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客观地讲,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异地流动,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从农村的实际来看,谁来建设新设新农村、带头人怎样培养是新农村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的经营要靠农民,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农民。因此,塑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素质整体比较低,不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城市就业,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既面临各种生活困难,也难以担负起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落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却留不下来,难以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等等。这已成为制约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美国的金融危机为直接导火索,全球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减少,导致东南沿海一些出口生产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关闭状态,农民工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2008年底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象。大量农民工返乡,无疑给各地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了新的压力。面对农民工返乡问题,能不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契机呢?答案是肯定的,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和商机又比较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协调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面对农民工返乡,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机遇,而不仅仅是压力和负担。

总之,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的旧格局,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吸纳当地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当地“输出富余劳动力—打工积累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安置富余劳动力”的良性发展。其次,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当地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工返乡后,有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的兴办二、三产业,有的担任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还有的担任村干部,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打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观念、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通道,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工作的经历使得其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许多返乡农民工在劳动技能、观念、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但客观地分析,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其技术技能、市场意识等和自主创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为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部门对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返乡农民,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知识、技能、资金等方面难题,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返乡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

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许多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因经费短缺而难以进行。从目前来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还没有形成对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稳定投入机制。政府财政紧张导致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对于农民工来说,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限,且对培训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自费接受培训也存在一定难度。

2.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还很薄弱[2]

面对农民工返乡,一些地方也加大了创业培训教育工作。但组织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往往是农业、教育、劳动、乡镇等部门各自一条线展开,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建立起集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各自规划、自成体系缺乏协调问题比较突出。

3.培训时间较短,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短期的培训层面。由于培训的时间比较短,这种培训更加适合劳动技能含量较低的工作。而自主创业,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以外,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

4.培训资源欠缺,培训方法缺少创新

目前开展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主要还是依托现有的一些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而完全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基地比较少。不少培训场所基础设施不齐全,缺少必要的师资力量。同时由于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时间还不长,缺乏教学培训经验和成熟的培训教材。

5.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内容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的关键所在。当前针对农民工创业开展的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目标单一、专业设置老化、课程设置狭窄、教育内容陈旧,脱离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创业实际需要的状况。而且,目前农民工创业培训中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偏难,许多学员很难掌握其中的内容并在实际中应用。

6.缺少后续跟踪服务

有关部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评价结果显示,开展创业跟踪服务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方向选择、资金筹集、具体实施的经济链,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初次创业的农民而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创业的稳定性很低。而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帮助工作都做的比较少。

四、积极推动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

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人数还不算多,但这些人能量大、创新精神强,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并日益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农民工返乡,各级政府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既定政策过程中,在工商登记、资金、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的同时,也应当梳理返乡农民工状况,分门别类进行引导。加强对有经营头脑、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积极推动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从这一角度考虑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一些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思路,以期有益于解决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1.作好滞留农村的农民工数量的统计

在2009年农民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为此,首先要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人数、回乡后的就业状况。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培训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农民工创业培训

尽管各地普遍加强了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但许多地方缺乏针对农民工创业而制定的针对性对策,没有制定长远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的重要性,将促进本地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广泛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要不断的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功率,提升农民工创业人员的市场参与意识和市场竞争、生存能力。

3.重视社会环境的作用

社会环境对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分析社会这个大环境,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也不例外。只有把采取的措施置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去考虑、去实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广大返乡农民工而言,普遍存在一种追求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的问题。所以,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等形式,让返乡农民工逐渐意识到接受教育培训对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状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建立农民工创业培训专项经费[3]

针对农民工创业培训经费短缺的问题,需要完善法规和政策,使农民工培训投入规范化并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从土地出让金、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和扶贫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教育部门也适当的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计划的开展实施,同时加强对培训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5.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整合和调动分布在农村和县城的各类教育资源参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教育培训。为了方便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不仅可以集中在县(市、区)职业学校学习,而且可以依托有条件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等场所组织教学。同时,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逐步建立一批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带动效应和培训主力军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评估体系[4]

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督导、评估、考核和表彰制度。确保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检查,奖优罚劣。加强督导监督、把农民工创业培训作为考核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培训绩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检查评估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的顺利实施。

总之,如何充分调动返乡农民工的力量,使之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因素,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抓住农民工返乡这一时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 新.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8:89-92.

[2]胡 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8,(4):1919-192.

[3]康宝利.对农民教育培训应如何展开[J].理论见地,2008,(12):9-10.

[4]刘建峰.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61-163.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Zhang Jun,An Yuex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071000,China)

Key words: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责任编辑:张改兰)

作者:张 军 安月兴

上一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