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西部企业营销论文

2022-04-22

策划:本刊编辑部友情协力:高铁传媒占我国国土面积87%、人口59%的中西部地区正日益焕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巨大的营销潜力。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一连串数据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显示,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金融危机下西部企业营销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危机下西部企业营销论文 篇1:

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固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原因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对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加大产业布局统筹安排等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5项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工业园区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一定影响的西部发展问题。同时又是当前深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1.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虽在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一定影响,但我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必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坚持进一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发展。

进一步加快西部发展必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影响西部地区与东部差距继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小,产业配套能力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原料型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粗放型经济特征明显,比较优势没有在国内外市场得到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必须从产业布局上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必须结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加快西部发展必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影响西部地区与东部差距继续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乏力,并且目前西部地区资源产品就地加工的产业链条较短,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流通等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优势产业亟待培育。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必须进一步结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大对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要继续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必然要在西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

第一,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既是西部地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发展的载体,又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对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西部地区融入国际分工合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进一步完善各类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创新体制,提高各类工业园区发展高科技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国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努力使西部各地的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

第二,国家在产业布局上还要在西部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上,加大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在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大力支持西部地区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实施城市群和产业集群战略,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产业的规模经济,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水平;国家应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打造精品投资环境,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2.努力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见显著成效,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西部来说能是严峻挑战,也有一定发展机遇。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阶段性规律和趋势。可以预见,此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势必再次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外和东部的产业资本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助于拓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推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内地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发展。

与此同时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努力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己见显著成效,这也是有利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大环境条件。

3.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较好态势,也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协调发展,即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推进我国全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而作出的全局性、历史性的伟大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努力,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对内对外开放力度,西部地区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牧、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市场上已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并开始发挥效益,基础设施明显增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得到了更有力保护。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沼气到户,以及人畜饮水、生态移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改

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实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较好态势,又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条和物质技术基础等有利条件,因而,也就必然进一步为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及对策

1.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对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加大产业布局统筹安排。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比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以西部最大的省份四川省为例,2008年四川省完成工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工业园区完成产业增加值2,153.2亿元,占全省的37.1%;到2010年四川规划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财政收入750亿元,2008年工业园区完成财政收入264亿元,己占全省的35%。到2010年,仅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即规划完成511亿,将占全省1/3。软件产业规划完成800亿,将占全省80%。

可见,无论从短期还是从中长期看,都应把西部地区工业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因此,我们应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出发,在产业布局统筹安排中,突出西部地区各工业园区的重要地位和产业特点优势,重点抓好其重点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其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国际一流和国家级一流产业基地。一是要加大力度着力支持西部地区建设全国一批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二是要把西部地区各地重点园区建成新的特色优势产业承接转移基地(试点园区)。

2.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国外和东部发达地区大批产业已开始梯度转移,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其转移的目的地。西部各地应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努力杷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重点基地和龙头基地。

一是要认真选择转移对象。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应认真考察研究转移企业的技术水平、环境治理、就业容量、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附加值、税收等。

要明确承接转移的目的,正确认识到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转移方、承接方的双赢。各地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能片面强调引进来,没有技术、环境、经济、就业等要求。不能被动接受产业转移。不能别人转移什么我们就承接什么,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去选择承接的产业。

二是应适当规划承接产业转移的门坎。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提出资源消耗、技术含量以及生态环境标准,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循环经济首先应该体现为减少使用资源。其次是资源的再生使用率。第三是必须节约用地。规定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标准和单位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指标。

三是要注意保护职工利益。承接产业转移中,有的可能以现有企业改制形式出现。改制中要明确建立企业员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注意保护职工利益。

四是应努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应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交通等物流成本;应有针对性地培训人力资源,准备承接什么产业,就应该提前为承接的产业培训、准备人力资源;应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工业产业关联度,努力促进产业链形成;应改善产业发展软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化、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要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基地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四是要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的体制。

4.进一步促进各地工业园区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各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正在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转化。但对产业集群化发展也需要进一步搞好科学的规划引导,进一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由于过去西部各地大量工业园区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招商引资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项目的大小和多少上,实行的是追求“大项目”带动战略,相对较少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从区域的比较优势出发,从产业联系和投入产出的关系角度考虑如何有计划、有选择的招商引资,通过逐步引导形成区域的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基础。

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科学规划和引导,需要结合本区的社会及经济环境,通过比较分析,提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规划。

目前,推动西部地区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式可以采取: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园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实现由企业聚集向产业集群化过渡;二是从区域优势和区位优势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园区重点特色产业,由政府有意识加以引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引导关联产业或同类型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集群发展基地(载体)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是流动的。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民间和外来投资,除了资源区位和优惠政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产业环境和条件。因此,目前,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消除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和完善鼓励产业群发展的配套措施至关重要。

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指导目录,配套措施等手段,创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产业环境。形成企业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技术集聚、市场集聚的良好氛围。同时,不仅要把引导集群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上,更要关注产业关联度的提高,并且还要致力于提高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和产业工人乃至劳动力后备军的素质,引导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的持久竞争力。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条件需要构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体系。

一是要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把组建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使行业协会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中介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传递、技术咨询、创业指导等服

务,开展各类特色商品展览活动,打造区域性品牌,营造竞争优势,协调企业共同行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

二是要建立集群创新支持系统。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改造。

三是要建立集群发展服务系统。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速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条件还需要实施重点扶持战略,形成示范效益。在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中,重点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龙头企业的配套和衍生功能,对集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集聚情况,要发挥重点区域与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对具有产业集群雏形的产业集群加大扶持力度,集中精力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发挥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往往是新技术的示范者、新产品的研制者、营销渠道的先行者,只有把有限资源的配置向它们倾斜,能产生更多的配套需求,强化产业链延伸和相关行业配套的拉力,从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5.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目前,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在环境和条件方面仍受到种种制约,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第一,加大发展空间政策支持。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园区用地加大发展空间,适度扩区应超前规划。西部地区工业园区每亩土地平均投资强度与上海、广东、山东等地比较仍有较大差距。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首先要要求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其管委会和企业努力集约用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开发区的土地不能搞房地产和修建工住宅。

同时,需要西部各地政府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和目前发展良好势头,把工业园区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列为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省政府的重要支持事项,实施重点区域重点突破。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新格局,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工业园区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产业优势,发挥工业园区在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省、市融入国际分工合作等方面具有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强力推动省市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应在调整西部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切实保证工业园区用地需求,优先安排并预留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以满足今后发展需求;二是应把西部各地省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作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产业承接的重点,其引进的项目统筹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三是应尽快启动和完善重大产业化项目用地报征审批的“绿色通道”机制,力争在报征材料完备的前提下在规定日内完成相关手续,缩短项目用地报征审批时间,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第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目前,对工业园区主要实行的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贴息等扶持政策,缺乏竞争的比较优势。同时,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省市工业园区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尤其是省市工业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个严重问题。特别需要中央财政和西部各地省、市财政加大对工业园区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是西部地区应向中央争取对进入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享受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工业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落实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比照中央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贴息政策,增加贷款贴息的范围、规模,延长年限;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补贴。

二是对在工业园区内新办企业的税收省市财政分成部分,应加大比例或全部留给工业园区,并实行属地化征管,以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三是要应在省级科技三项费、技改专项费、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等相关资金计划中单列切块,支持工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发展。

四是应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西部各地工业园区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创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鼓励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领导协调机制,成立相应机构,发改委、经委、证监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关注并继续深入研究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环节及问题,加大力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区域开展上市融资的相关工作。帮助解决工业园区的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和在创业板或主板市场上市。

第三,加大体制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电力、天燃气等资源、动能和交通运输保障、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地区级管理权限的划分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对建成区如何实施城市化管理的问题、开发区管委会与行政区划管理部门工作如何协调等问题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关系密切,都是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也需要加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需要加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方面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二是需要对各工业园区自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进、创新和完善方面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不适应新形势下开发区发展的需要,及需改进、创新和完善。

一是应建立以省市委、省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共建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加强省市共建协调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工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土地、电力、天燃气、交通运输等公共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保障和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省市共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应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责权统一的审批机制,赋于工业园区相应的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支持工业园区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三是应通过试点、通过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及时、合理解决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所在地区级管理权限的划分问题、园区管委会对建成区如何实施城市化管理的问题、园区管委会与行政区划管理部门工作如何协调问题。

责任编辑:尚可

作者:纪尽善

金融危机下西部企业营销论文 篇2:

营销西移

策划:本刊编辑部

友情协力:高铁传媒

占我国国土面积87%、人口59%的中西部地区正日益焕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巨大的营销潜力。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一连串数据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显示,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明显高于东部地区。金融危机让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大外贸地区中,广东、浙江,上海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8%、3.4%和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反,中西部省份一季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让人耳目一新,内蒙、贵州、安徽、湖北同比增长在10%以上,其余中西部省份也大多在8%以上,即便是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的四川、重庆,也分别完成了10.8%、9%以上的增速。

让我们将视线从宏观层面转移到汽车这个具体行业。从年初开始,国内汽车消费转暖回升的同时,其区域格局也在发生微妙改变。2009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上牌218万辆,同比增长20.6%,其中同比增速超过40%以上的省份都在中西部地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汽车消费几近饱和的情况下,重庆、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和陕西等接过了汽车消费的接力棒,成为拉动汽车产销的第二极。

让我们再将视线拉近到比亚迪这家自主品牌企业。它是国内汽车2009年一季度的销量冠军,四川、湖南、重庆、内蒙等中西部省市市场对这家企业的销量贡献十分明显。不仅仅是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自主汽车品牌企业也在长期中西部市场的耕耘中尝到了甜头。

国家区域经济和企业区域市场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中西部省份的经济总量仍不过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但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和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东部沿海市场表现的好坏或许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左右一家企业实力的排名,但中西部市场表现的优劣将直接决定一家企业的未来。

由此,合乎逻辑的推论应该是:企业的营销资源将由东往西,逐渐西移。营销投资势必随后跟进。那些盯着企业营销预算的智业公司和媒体,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金融危机下西部企业营销论文 篇3:

经济危机下西部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摘 要]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西部中小企业应该沉着冷静,认真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加强内部管理和企业产品技术升级,以走出这场经济危机。中小企业应降低成本,剥离“坏账”,以应对困难。此外,还要通过产品开发、价格调整、渠道创新等措施来抵御通货膨胀,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增加资本盈利能力。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应对措施

一、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困难

经济危机已经对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受到致命冲突,许多的企业防备不足,经受不住其冲击,纷纷倒闭。我们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更是唇亡齿寒,美元的贬值,出口进一步受限;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居民的消费信心受挫,产品的消费进一步困难;国家银根的收紧,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困难。企业站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二、 企业的应对措施

危中有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大企业受到的冲击同样比较大,一般难以快速恢复,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因为船小好掉头。冬天确实到来了,但是寒冷的冬天之后紧跟的就是明媚的春天。尽量设法熬过吧,可以在如下方面努力:

1.寻求支持,练好内功图谋更大发展。国家出台大量的政策以拉动国内投资建设和需求。这对西部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眼下全球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想办法拯救市场,投入已经超出了历史上历次危机的规模。避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政府支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中小企业大多是资源型、内向型企业,政府的政策也是切合西部地区的实际而制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应按政府支持的方向发展,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练好“内功”。但也不要简单找政府,而是自己立足于市场,去迎接这个竞争。

2.改善管理,改变生产方式。许多中小企业以前的起家是以一时的机会和资源型的企业,真正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其软肋,在经济比较景气的环境下,压力感还不是很足,改进的动力也就不强。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之道,首先是‘活’下去,其次是趁低换盘、换资产。找准定位,寻找机会。中小企业需要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式的转变,要高效率、高产出、高效益、强创新。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下功夫,而最重要的是以核心价值和品牌理念为灵魂,铸造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进行由粗放式向集约式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发现并实施新的商业模式。

3.加强品牌建设,保持企业营销通畅。品牌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软件资源中的重要一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品牌美誉度与知名度等相应提升,消费群体就会减淡了对企业背后硬件资源的深入考虑和探究,而是关注企业与消费者内心的沟通。危机的情况下,更应该在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情况下,加强品牌基础建设和品牌推广,增强品牌的凝聚力和对产品销售的拉力。

4.加强渠道管理。应对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应加强渠道管理,保障渠道通畅。目前渠道中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本身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不足,能否过冬还是个问题。市场无疑提供了最佳的机会。建设渠道,固然依赖渠道将产品卖出去,这只是利益层面的交换,不是一流厂商的做法。有更高利益时,这种简单的关系链条便不存在了。学习一流廠商的做法则是提倡共赢。在这个时候,要做是中小企业,供应商和通路商一道面对危机,度过难关,赢得市场,也赢得长久的支持和信任。危机的今天,中小企业目前亦在逐步融进互联网中,依然绕不开渠道建设这个核心。由于网络的发展,渠道建设的情况越发复杂,过去讲竞争,现在是讲竞合。但无论哪种情况,渠道都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中国国内市场而言,众多出口企业贸易额受到严重影响,无疑会将方向掉转,开发内需。在此情况下,国内市场的渠道之战只会更加激烈。中小企业在保持原有市场的份额的同时下一步多针对国内市场特别是尚未到达的市场进行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的开发才是我们西部中小企业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

5.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人才战略。合理调整企业人才结构,节约用工成本,加大人才储备,节减非关键岗位人员需求,加大和力保核心人才的人心稳定,并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培训。企业要走出危机,获得生存,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那些核心人才,更应该保留,甚至可以在市场上去网络和优选高级人才。阿里巴巴的马云说:“在平时在忙的时候不注重团队建设,文化建设,而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候”。加强内部管理,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承载不了用工成本之重,裁员,将使公司更具反应能力、更加敏捷,给公司一个新的机会,对增长领域进行再投资。

6.财务融资渠道多样化。外部融资渠道尽量的丰富,竟可能的利用企业的政策优惠,争取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自己。内部的融资亦是相当重要。当没有现金的时候,可以利用股权融资,让新的股东进来分担一部分风险和未来的争取把企业做大做强。其次,民间金融的市场化一定要推进,这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要被放开,更意味着政府应将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以合理引导,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当然,这种做法会遇到商业银行等利益集团的阻力。

7.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规划的能力。合理预测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顾客和生产规以及中间竞争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和需求的情况,做到生产适应消费需求。强调产业的集中化,应对经济危机不是单兵作战,只有西部的地区企业联手,降低相互的交易成本,提高其信息化和交互沟通,由竞争变成竟合,把饼做大,棉衣做厚。21世纪,供应链管理是热点,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利润源泉,与其在目前这片模式的红海下,不如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开辟一片红海,以度危机。

史玉柱认为,在当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行业,最熟悉的产品,然后再带领团队全力以赴。这个时候你自己的行业是你最了解的,你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容易形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候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坚守自己的行业。在危机的情况下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田 野:实体经济过冬:企业家冷静赶考.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1月

作者:马国力 薛廷怡 马杰慧

上一篇:外国经济法理论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基于CDIO的机械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