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飞速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使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总量都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入手,通过深入了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形成原因及运行规律,利用其性质来指导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最小化其不利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篇1:

浅析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

摘 要: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从虚拟资本的产生、界定及形态和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虚拟资本出现许多新形式,但是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不会过时的,我们应该辩证的把握、利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虚拟资本;虚拟化;市场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快,市场经济的虚拟化也不断加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1],所以我们需要科学的掌握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更好的引导虚拟资本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做贡献。

一、虚拟资本的产生

我们要想了解虚拟资本的产生,就必须从最基本的价值符号——货币,开始研究。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银行券发行的演进历程,实际上就是货币逐渐虚拟化的进程。“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商品价格的实现和商品的交换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进行。这时的货币已经只是在观念上执行支付功能了,货币的虚拟化由此开始。货币虚拟化促进了虚拟资本的产生。

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家在“G-W-G’”的资本循环运动里,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全部劳动所生产的价值,因此,资本家可以获得剩余价值,“G’>G”也就是增值了的资本。在这个公式中,货币转换为资本,货币是不能增值的,只有当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时候,才能增值。整个商品流通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资本一直在变化不同的形态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的运动过程。当然,也同时可以看成是价值的运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资本的虚拟化。商品流通过程中,资本的转换,可以看成是单纯的价值的转换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货币资本的需求增加。于是银行把社会上闲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借贷给职能资本家,这时“资本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通过特殊形式转让, 并获得利息, 使自己增殖, 因此成为生息资本。”[3]在信用制度不断的发展、普遍化后,生息资本会社会化,以此实现收入资本化。收入资本化为虚拟资本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生息资本是商品的一种特殊形式,货币所有者通过把货币的使用权和特殊的使用价值——作为资本运动,可使价值增值,转交给资本家,以此获取一定的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商品或货币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由信用制度的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借贷活动中,借贷的是一种所有权,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现实资本的借贷。当代表这种所有权的“纸质副本”脱离于实体资本独立运动时,虚拟资本就产生了。

马克思通过分析生息资本的运行,说明虚拟资本的来源。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生息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虚拟资本的界定及形态

(一)虚拟资本的界定

虚拟资本,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与实体资本不同的,“幻想的”资本。马克思是最早提出虚拟理论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他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章中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虚拟资本,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深化了虚拟资本这一概念,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一定有规则的收入,并且以有价证劵的形式表现出来。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生息资本的必然结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没有对虚拟资本进行了明确的概念性描述,而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论述了虚拟资本。从狭义的方面看,虚拟资本就包括国债和股票;从广义的方面看,虚拟资本除了国债和股票,还应该包括了汇票、期票、存款货币等。

(二)虚拟资本的形态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有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基于实体资本产生的,由有价证券代表的,如国债、股票。国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资金而面向社会发放的一种公共债券。马克思指出,“国家对借入资本每年要付给自己的债权人以一定量的利息。在这个场合,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解除契约,而只能卖掉他的债权,即他的所有权证书。资本本身已经由国家花掉了,耗费了。它已不再存在。”国债是一种虚拟资本,首先,国债资本不会被用作资本而会被消耗掉;其次,国债是投入资本的书面凭证,是可以获取有规则收入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制有限公司为了融资而发行一种所有权凭证。与国债不同,股票是代表着一定的现实资本的“纸质副本”。但是,现实的资本是不能双重存在的,股票不可以既代表现实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又代表着对于现实资本的所有权。所以,股票也是一种虚拟资本。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的第二种形态是基于信用产生的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汇票有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两种形式。商业汇票是在商品流通中由于商品或资本的所有权的转让而产生的债务关系。商业汇票在进行贴现后,才会变成虚拟资本。贴现后的商业汇票,会有在不同债权人手中流通,可以在没有货币参与的条件下,完成债务的清算。“这样,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制造出虚拟资本。”[4]银行汇票是银行信用的产物,它相较于商业汇票,有可靠度高和易于流通的优点。银行会因为银行汇票的多次交易而增加货币资本,但是其实根本没有现实资本的增加,银行通过自己的信用创造了虚拟资本。无黄金作准备金的银行券,也是虚拟资本的一种。

三、虚拟资本的特征

(一)虚拟资本的虚拟性

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是主要是虚拟资本是没有价值的。它的虚拟程度主要是来根据与现实资本的密切程度来换分的,距离现实资本越远,虚拟程度越高。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相比,从质方面来说,虚拟资本没有实实在在地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而且没有价值,只不过是所有权证书;从量方面看,虚拟资本的量时常远远大于现实资本,而且其价格的变动,是与实体资本无关的。

(二)虚拟资本的价格回归性

虚拟资本特征还表现在其价格回归性。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表现一种价格的回复性,就是当虚拟资本的价格远远高出自然价格后,必然会出现价格的回落,或者是在价格暴跌之后回复自然价格。当虚拟资本的价格远远超出自然价格时,出现价格泡沫,由于价格回归性,泡沫破裂,这是很可能出现经济危机。也就是说,虚拟资本的价格涨跌是一种价格回归的运动。

(三)虚拟资本的风险性

虚拟资本的收益回报,是未来的收入流,是不确定的,于是具有风险性的。虚拟资本的风险性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为虚拟资本的收益是未来的收入流,是与投资对象的经营效益有关的,而且还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体现了虚拟资本的客观风险性;风险的主观性体现在人们对未来收益的主观估计的误差。

以上是从虚拟资本的产生、界定及形态和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科学的揭示了虚拟资本的运动规律。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该辩证的掌握和利用虚拟资本理论,更好的引导虚拟经济服务人民。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圣明,高文书.论虚拟资本[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1期,总151期.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3.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8.

[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1.

作者:覃阿驰

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篇2:

浅谈信用制度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飞速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使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总量都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入手,通过深入了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形成原因及运行规律,利用其性质来指导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最小化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信用制度;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产生与发展

在资本论中的论述中,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有两重含义:狭义的虚拟资本和广义的虚拟资本。前者主要指以股票、债券和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并被反复交易而形成的虚拟资本。后者则包括所有信用形式上的资本和收入资本化形式的资本,包括银行期票汇票、银行券、存款货币和名义存款准备金、各种有价证券和抵押贷款的总和。虚拟资本不参与实体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自然也不会产生价值。它只是作为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资本所有权,能给持有人带来定期的收益。

虚拟资本是在信用制度的高度发展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信用制度出现了。从最初普通商品资本的借贷——商业信用,到后来由于商品生产流通规模近一步扩大形成的银行信用,完善的信用制度有了建立的基础。信用体系和银行体系的逐渐成熟使企业不必再单纯依靠有限的自有货币资金来扩大生产获取利润。银行信用通过汇集经济体中的闲置资金和食利资本等给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实体提供巨额资本支持,加速了经济发展并更加高效地配置了社会资源。经济生活中同一笔现实资本可以生出多种多样的所有权形式(如公债和股票、公司债券等)。这些所有权形式本身没有价值,只是“现实资本的纸质副本”,只能反映出资人凭借资本所有权取得资本化收入的权利并部分反映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的运动状况。现代市场经济中,期货期权、股指期货、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则是在虚拟资本的交易过程中的衍生品。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的飞速发展使虚拟资本如虎添翼,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早在2000年末,全球的虚拟经济总量已达160万亿美元,是当时全球实体经济总量的5倍之多。

二、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虚拟资本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实体资本的存在和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发展为前提的,没有实体资本作为物质载体和价值基础,虚拟资本的产生就无从谈起。二者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不相同却又紧密联系。虚拟资本最初是基于实体资本的需求而生成的,但虚拟资本体系形成之后,却成为了与实体资本体系在概念范畴上和运动规律上都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资本。马克思认为,现实资本的职能是投入生产过程并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虚拟资本独立于现实资本之外,但其交易所获得的利益源泉仍然是现实资本所创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虚拟资本对于生产资本家的意义是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融资手段来帮助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对于出资人的意义则是凭借出让资本的使用权与资本家共同分享现实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二者的运作原理不同导致二者的价值表现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对于现实资本来说,其价值与价格虽然受价值规律的影响不总是统一的,但价格一般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极少出现严重偏离的极端情况。如厂房机器等实际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现实资本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的复杂性以及价格的波动和调整时滞使得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很少有完全相等的时候,但就整个商品市场看来,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额与价格总额是相等的。而虚拟资本是没有价值的,作为一纸所有权凭证,既不能投入生产过程创造利润,也不能用来消费,甚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凭证也逐渐消失,转而以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形式存在。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但虚拟资本作为一种可以定期获取收益的权利,却内在地要求价值表现。这时虚拟资本的价格出现了,但不是依附于本身价值,而是源于资本所有权在未来获取收益的期望。虚拟资本的价格部分地与人们对有价证券的预期收益相关。预期收益高,人们会争相购置某种虚拟资产,受供不应求的影响资产价格自然就会走高,反之亦然。这一过程是在资本市场上完成的,是同实体经济的运转完全剥离的。短期内,即使实体资本规模不出现任何变动,虚拟资本的价格仍然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波动。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利好政策的出台或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属于两个体系,虚拟资本的价格不随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而变动。正如马克思所言,“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像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取决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

三、虚拟资本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虚拟经济在产生之初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信用制度之上的虚拟经济使资金融通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以往企业由于资本额度限制所造成的成长缓慢在虚拟经济出现后不复存在,资本市场调剂资金余缺的巨大功能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支有效的强心剂。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近几十年来虚拟资本总量和交易额度都急剧膨胀,虚拟资本及其衍生品种也越来越复杂。虚拟资本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功能被弱化了,更多地成为投资者投机获利的第一选择。在经济总量足够大,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的总量相匹配时,适当的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投机者的出现,可以帮助市场转移风险并使资本市场上的资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活跃与发展。然而目前虚拟资本的总量已然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和承受能力,一旦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将会危及整个实体经济的安全。

由于虚拟资本双面效应的存在,讨论如何既发挥虚拟资本有利影响的一面,又能够同时避免其消极影响,就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议题。应当认识到,虚拟资本风险来源于虚拟资本不能代表现实资本的真实价值。具体情况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虚拟资本发展程度与现实资本相当,但市场容量与发展程度不匹配。我国资本市场起步大大晚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亟待完善。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虚拟资本的数量相对于有投资需求的资金来说比例偏小。由于国内资金的投资渠道较少,不可避免会出现投资人过度买卖虚拟资产,导致其价格严重偏离其所代表的实体资本价值的情况。适度的投机行为有助于保持虚拟资本在交易过程中有充足的流动性作保证,但是过度的投机行为则会导致虚拟经济出现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另一类是虚拟资本市场本身发育过度,金融产品层层衍生,同时虚拟资产本身的质量良莠不齐但同时在金融市场上参与交易。考虑到生成风险的两种情况,就能够明确应当如何防范虚拟资本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我们应当充分体察民间资金的投资需求,适时创新并推出适合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金融新产品为实体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成长力量,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功能和配套的法律建设。其次,我们应当加强建设虚拟资本的风险管理体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未来唯有保证一套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才有可能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使其在虚拟资本的带领和帮助下健康发展。对于虚拟资本种类规模来讲,金融监管当局应当充分考虑实体经济的容量和承受能力,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导致的金融市场虚假繁荣的情况出现,并严禁高风险的金融资产进入市场交易;提高虚拟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并加强投资教育,从投资者源头降低交易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数量规模来讲,监管当局应当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允许进入市场的虚拟资本数量的大致范围,在宏观上保证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规模相当和数量平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王春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

[3]徐充,张志元.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逻辑蕴涵与当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0(5).

[4]郑千千,朱炳元.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2010(4).

[5]杨慧华.试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J].经济师,2009(3).

作者简介:敬雅(1988.9- ),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型)

作者:敬雅

市场经济与虚拟资本研究论文 篇3:

马克思虚拟资本探略

【摘要】 对于虚拟资本这一概念,马克思抛砖引玉,先是论述了生息资本的内涵以及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从而对虚拟资本做了全面及深入的分析,研究虚拟资本理论,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当代虚拟经济而且对我们有效地预防经济危机发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高速发展及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科学和有效地把握马克思虚拟资本的理论内涵,可以对现代金融的虚拟化趋势以及对当代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科学地认识当代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的发展,及妥善的应用,从而使其有效地为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且有效避免虚拟经济带来的经济隐患,防止金融危机。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方略意义重大。

【关键词】 虚拟资本;当代价值

虚拟资本的产生,是由于上世纪资本主义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其资本能够最大化的增值,导致的信用膨胀。对此马克思曾说:“诱人的高额利润,使人们远远超出拥有的流动资金所许可的范围来进行过度的扩充活动。”[1]因而虚拟资本应运而生。在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第三卷当中(尤其在第25-36章)对虚拟资本进行了科学、系统、深刻的阐述,笔者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认为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的使用权两者间的相互分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实质;虚拟资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现实资本的存在,并且虚拟资本本身又与现实资本相分离、其本身虽然并没有实际价值但却能够使其拥有者获得利息。虚拟资本通常以货币、票据、股票、债券等等形式存在,本身只是一种资本的虚拟凭证;而这种虚构出来的资本的凭证,却能给它的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投机性、虚拟性、寄生性、高风险性是虚拟资本的几个主要特点。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笔者认为虚拟资本用来以金融体系为依托,并且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循环运动,通常被叫作虚拟经济。虚拟资本的过度使用致膨胀,金融衍生品被使用致泛滥成灾,这些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虚拟资本进行了阐述;第一,虚拟资本一定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率虚构出来的资本。对此马克思曾以一年的平均利息率是5%为例,把500镑的金额作为生息资本,认为一年就有25镑的利息。继而,马克思认为,每一笔500英镑所固定的25镑,作为额外收入的利息,我们都可以看作500镑资本所提供的虚拟资本的量。第二,由股票的虚幻价值构成虚拟资本。这只是因为股票本身实际并没有价值,它仅仅只是用来证明现实资本为谁所有的一种凭证。对此马克思说:“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2]。第三,银行信用也构成虚拟资本。对此马克思曾表述:银行平时的准备金,是代表银行所贮藏的货币的平均量,而这种被银行作为贮藏的准备金的一部分,实际上却是本身没有实际价值的证券,只是对银行所贮藏的准备金的一种支取凭证。所以才会说:“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3]。如此看来,银行家们的确不用真实的拥有现实资本,就可以拥有取得其收益的权力。第四,商业信用也促成虚拟资本。最早英国的银行家威 · 里瑟姆在他撰写的《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就曾用到‘虚拟资本’一词,他认为空头汇票,就是指一张流通的汇票,人们通常在它到期前,又开出了另一张汇票来代替先前的那张汇票,从而制造出了早期的虚拟资本。并且他认为这种开空头支票的办法,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非常流行。对此马克思引用了《曼彻斯特卫报》的记载,说伦敦的甲托乙向曼彻斯特的丙购买了一批货物,准备把这批货物运往东印度的丁那里去卖,结果是丙向乙、乙向甲、甲向丙;他们分别开出了三张汇票。由此汇票通过商业信用做依托,就制造出了早期的虚拟资本。这种依靠商业信用制度来进行扩大和使之普遍化的对象,就形成了真正的商业货币暨虚拟资本。第五,虚拟资本的早期的创造与使用,其本身是受运输时间的制约的,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补充。在恩格斯看来,本来传统航海运输在来往印度的商品,都必须绕过好望角海峡,并且依旧使用传统的帆船来运送,但是自从商品的运输改变为汽船,并较快的通过苏伊士运河进行运送以来,这种制造空头支票的办法就丧失了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早期的虚拟资本其创造和使用都是需要漫长的商品运输时间的。

虛拟资本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虚拟资本的普遍持有和交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及其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规模和速度急剧加快,使其成了一种国际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推进了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该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目光看待虚拟资本,有利也有弊。首先,虚拟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的转化机制,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虚拟资本调节着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另一方面,虚拟资本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延缓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危机”[4]其次,虚拟资本因其特性,因而大大缩短了流通的时间。对此马克思指出:“流通时间表现为起限制作用的、消极的原则。因此,资本的必然趋势是没有流通时间的流通,而这种趋势又是资本的信用和信用业务的基本规定。”[5]再次,虚拟资本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的过程中,依托实体经济为支撑,致使其加速资本的循环,从而扩大资本的规模,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当然,也要看到虚拟资本带来的隐患:由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虚拟资本使用的日益频繁,致使虚拟经济呈现出一时的虚假繁荣,反而使实体经济自身的逐渐萎缩,与虚拟经济自身的无限膨胀这对矛盾,愈发不可调和,这大大提高了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正如马克思所言:“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在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的魔鬼了。”[6]这里不难看出,若归咎经济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显然是因为虚拟资本被使用导致经济膨胀从而产生泡沫经济,以及各类金融行业的衍生品种类不断增多,而其自身又被使用直至泛滥。更进一步地说,是因为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资本,都是对彼此的商业信用为连接点,因而,如果假设某天双方信用突然破碎,那么直接会导致在特殊时期内使现金支付成为最为可靠的有效支付方式,这样一来危机的发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虽然表面看似,整个危急的产生完全只是因为商业信用产生的单方面的危机,抑或者是表现为货币危机;可事实上,问题仅仅只是:常用的商业形式的汇票是否能顺利被兑换成为货币而已。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不断推进,我们既要在坚持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发展,贴合实际,为行动做指导,以便科学的应对挑战与机遇。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和完善有关经营管理的规章及制度,达到有效防御经济负效应出现的目的。由于虚拟资本的自身特性带来的巨额收益,容易使投资者忽视高额收益背后的风险,使其产生盲目及狂热的投机心理,所以除了要增强从事金融行业者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风险意识教育之外,更要加强市场监管监督体系,从法律和制度上筑起防火墙。二是,要协调好虚拟资本及其发展的产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虚拟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导致,同时实体经济又是虚拟经济发展和扩张的基础保障;适当规模的虚拟经济的有效经营,能够大量节省实体经济的流通成本,从而加快资本流通循环,其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相反如果一味过度的使用最终导致膨胀的虚拟经济,则一定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反作用,产生负效益产生泡沫经济,甚至经济危机。所以要合理控制并有效管理虚拟经济的规模,保证二者协调发展。我们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刻围绕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并谨防金融风险的发生,力求创新和完善市场金融调控并驾齐驱,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的正循环。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至今都不过时,只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概念的本质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才能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科学内涵,这为我们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9.

[2]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29.

[3]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2.

[4]郑千千.《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0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7.

作者简介:

热亚提 · 吐拉甫,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热亚提 · 吐拉甫

上一篇:中外合作办学产业经济学论文下一篇:体验式创新教学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