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论文

2022-04-18

摘要:虚拟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权利的转移,它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具体生产过程,利用人们心理预期变化所造成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来赚取价差收益。在虚拟经济交易过程中,价值权利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物量和用途并未发生变化。也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而只是实现了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论文 篇1: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我国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比例。研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比例是动态的变化,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于较正常的波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经济演化趋势,协调发展比例能对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起到一定预警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比例与协调发展比例的关系制定有效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Logistic模型

作者:刘思峰 袁潮清 王业栋等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论文 篇2:

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影响实体经济的机理

摘要:虚拟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权利的转移,它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具体生产过程,利用人们心理预期变化所造成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来赚取价差收益。在虚拟经济交易过程中,价值权利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物量和用途并未发生变化。也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而只是实现了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是虚拟经济的市场流动性,只有保持虚拟经济的适度流动性,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功能,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传导机理;市场流动性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世界虚拟经济总量正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虚拟经济的迅猛发展既为实体经济带来了繁荣,也创造出了大量的泡沫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使人们对于虚拟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受至深,而中国实体经济所遭受的影响也正日益凸显。金融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对外放开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一个有着民族经济安全需求的独立主权国家,中国如何实现自身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稳定发展:是一个亟待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明确虚拟经济活动载体—一虚拟资产及虚拟经济交易人手界定虚拟经济本质,并立足于市场流动性角度分析了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理,以期为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提供一些思路。

二、相关文献综述

虚拟经济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经济学词汇,对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在国内外理论学术界并不一致。大部分西方经济学者都认为虚拟经济就是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虚幻经济(visual Economy)。而国内对于虚拟经济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概念,将虚拟经济界定为一种以虚拟资本交易为载体,脱离实体经济具体生产过程,以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为收益来源的经济活动。

关于虚拟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这样阐述的:“公用事业、铁路、矿山等等的所有权证书。固然是现实资本的证书,但是这个资本是不能提取的,只是在法律上有权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也提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所有作者都把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相对照,后者通常指生产资料”,“哈耶克就认为虚拟资本是导致资本市场扭曲的银行信用增加的产物。这里的虚拟资本含有贬义”。在这些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第一,虚拟资本代表着对现实资本的权利价值,但其价格波动与所代表的现实资本价值变动没有直接关系。第二,虚拟资本价格变动会造成价差收益(或者说盈亏),但只是收入再分配,而并未创造出新增财富。

国外学者对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的论述是:“有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够。前者因可生产价值,可称为生产性劳动,后者可称为非生产性劳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则把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英美等国迅猛发展的虚拟经济称之为符号经济,并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己从传统的产品和服务的贸易转为资本的流动。德鲁克将整个经济分为两个部分:实体经济和符号经济,提出“符号经济(资本的流动、汇率和信贷的流动)代替了实物经济(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成为世界经济的飞轮,而且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于后者的”。他认为实体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的流通,而符号经济是指资本的运动、汇率和信用流通。

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从事虚拟经济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于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成思危是这样定义虚拟经济的:“虚拟经济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月他指出:虚拟经济比金融包括的内容要广,例如知识资本就是一种虚拟资本,但不包括在金融的范畴内,而金融中有一些内容又不属于虚拟经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则认为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格系统,它的运行特征是具有内在的波动性。还有一些学者则立足于资本的角度,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国刚就认为虚拟经济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还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涵盖金融业的概念。清华大学宋逢明提出:虚拟资本指的就是金融经济中的资本资产,更为严格地说,虚拟资本应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发生关系的金融资产。他认为金融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本市场才是虚拟经济核心的部分。

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和实体经济相对而言的,实体经济的定价方式是以成本价格体系为主,而虚拟经济则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他们主张以定价方式来区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王爱俭将虚拟经济表述为预期未来价格体系在现时的镜像,认为心理预期在虚拟经济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虚拟经济的一切运行归根到底都是预期的变化,这是虚拟经济区别于实体经济的关键。刘骏民则认为虚拟经济揭示的是资产价格体系的运行规律,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行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其运行特征相对于实体经济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是以观念支撑的定价方式,而非成本和技术支撑的定价方式。他还提出:虚拟经济并不是虚假经济,虚拟经济也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吴秋璟则将虚拟经济的特征概括为:“和人类心理作用有关的实体经济的价值方面经过预期收入资本化定价后进人市场交易;其作用的工具有其物质的存在形式(如纸币、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材质本身或符号),但与其所代表的价值相背离;是不经过具体的客观物质产品或劳务,只通过价值符号的转移而创造新价值的人类经济活动”。

本文基本赞同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即虚拟经济是以虚拟资本交易为载体,利用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为收益来源的经济活动,它以预期收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脱离了实体经济具体生产过程。但是对于刘骏民、吴秋璟等学者提出的虚拟经济能够创造新价值之观点,本文则认为值得商榷,因为虚拟经济交易具有明显的投机属性,它并没有创造出实际新增价值,而只是对交易各方进行了货币收人再分配。

三、虚拟经济本质的界定

对虚拟经济本质进行界定是研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前提。本文认为界定虚拟经济应该从明确虚拟经济的载体—一虚拟资产和虚拟经济交易两者着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具体地界定什么是虚拟经济。

“在会计学中,资本与资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内涵,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资产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虚拟资产就是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虚拟经济的交易对象”,因而要界定虚拟经济就首先必须确定其载体一虚拟资产。虚拟资产的本质是一种代表着实物价值的权利,可以通过交易而获得收益,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就是资产虚拟化的过程。虚拟资产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虚拟资产是一种价值权利,但它代表着具有一定价值的有形实物资产(或者是购买某种实物资产的权利);第二,虚拟资产的转移并不改变它所代表的实物资产的价值或者用途;第三,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化并不主要取决于它所代表实物资产的价值变化,而主要取决于交易方对该资产未来所能取得收益的心理预期。在虚拟资产中,大部分是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并不一定全是虚拟资产,比如美国银行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就属于金融资产,而不是虚拟资产,只有当它们被信用评级后打包成次级债券流入债券市场进行交易时,才衍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虚拟资产。本文结合虚拟资产的特点将虚拟资产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型:(1)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2)金融衍生产品;(3)房地产。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与社会再生产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所以通常也把经济活动称为经济交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一般来说都是以交易作为表现形式,因此,界定虚拟经济交易的具体范畴是界定虚拟经济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刘骏民以及吴秋璟等学者都认为虚拟经济交易可以创造新价值,而袁国敏则举例说明,“如证券公司自营收入、炒股的手续费以及债券交易等等的手续费、经营债券的收入、一些地产交易的收入等,都被计入GDP,可见经济越是虚拟化,虚拟经济就越是可以直接创造GDP”。

他们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承认虚拟资产并不虚幻,它代表着一定价值的社会实物财富,但从整体经济来看,虚拟经济交易并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而是通过价值权利转移实现了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潘妍妍就指出:对于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无论其财富形式数额有多么庞大,,也不会给其经济带来实质上的财富增加。以股票二级市场交易①为例:在股票二级市场交易中,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使得交易中有人赚就有人赔,它造成的盈亏是对买卖方货币收入的再分配,而股票所代表的实物资本也并没有因为股票易手而产生物量及用途上的改变。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而即便是由于实体经济增长,或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断攀升的缘故使得股票价格只涨不跌,股票二级市场交易创造出来的所谓“新增价值”也只不过是对实体经济创造新增价值的瓜分,或是由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虚幻利润”而已,这些虚拟经济交易实际上并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正如弗朗索瓦·沙奈说的:虚拟经济的利润不过是一种分配性的转移行为,是对实物经济领域中收入和利润的掠夺和转移。至于在交易过程中,证券机构因提供中介服务而收取手续费其实是一种实体经济活动而并不属于虚拟经济活动范畴。政府收取印花税则是对交易买卖双方的强制性转移(不论买卖方是盈还是亏),由于政府提供了管理服务,这类交易也属于实体经济范畴。

认清了虚拟经济交易所具有的投机属性,则可以界定虚拟经济交易活动的具体范畴。虚拟经济交易主要包括三类:(1)股票以及其他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交易;(2)金融衍生工具交易;(3)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袁国敏把所有房地产交易一概纳入了虚拟经济交易范畴,而没有区分一手房交易和二手房交易。这是不妥的,因为一手房交易并非属于虚拟经济交易范畴。人们购买一手房可以用于自住消费或出租(这属于实体经济范畴),当然也可以将其所购一手房作为一种虚拟资产,利用短期市场价格波动、通过交易来赚取价差收益,但是如果仅有一手房交易是无法实现人们这一意图的,必须通过二手房交易才能实现。因此,只有通过二手房交易才能真正体现出房地产作为虚拟资产的属性,也只有二手房交易才具有虚拟经济交易的性质。如果把一手房交易也纳入到虚拟经济交易中进行统计,必将夸大虚拟经济交易总量,而减少实体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在明确虚拟资产和虚拟经济交易之后,本文对虚拟经济作出如下界定:(1)虚拟经济是通过虚拟资产的市场交易,利用人们心理预期变化所造成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赚取价差收益的经济活动,它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具体生产过程。(2)虚拟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权利的转移,但权利所代表的实物资产的物量和用途并未因价值权利的转移而发生变化。(3)虚拟经济交易中尽管有价差收益的产生,但它并未创造出实际新增价值,只是对交易各方的货币收入再分配。

四、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机理分析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现实资本的流动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交易费用的需要所出现的一种制度安排。信用货币制度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土壤,当货币经营资本刚刚出现时,它只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解决资本的流动性问题。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的呼声在英美国家日益高涨,保守主义革命浪潮波及全球,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融资的原生功能逐渐被淡化,许多金融机构更热衷于各种有形资产证券化后定价转让所带来的价差收益,希望能在短期资本市场利用价格波动来获取巨额利润。金融全球化则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它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以虚拟财富积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全球范围内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发展竟然可以衍生出令人惊叹的数十倍乃至于百倍于原实物资本价值的信用时,虚拟经济带给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不再仅仅是资源流动和配置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研究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机理对于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时,许多学者都提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双面影响。有利的方面包括:虚拟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条件,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等等。而不利的方面则有:虚拟经济可能产生泡沫经济,甚至引发经济危机;会对实体经济需求产生剧烈震荡、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等等。付强则认为:除了上述影响之外,虚拟经济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还会加剧国民收入中的不平等现象,拉大贫富差距,而且虚拟资本价格的变化也将间接影响人们的投

资和消费,形成信用效应和心理效应,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与衰退造成影响。当然也有人提出,虚拟经济实际上只是实体经济的“泄洪口”,当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产出能力时,就会产生超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投资的过多储蓄资本,这些储蓄资本一旦进入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领域就会形成通货膨胀,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些储蓄资本的投资(或者投机)需求,从而充当了实体经济的“缓冲器”。

我们认为,决定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实质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虚拟经济的市场流动性。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及解决资本流动性问题,通过价值权利的转移从而间接优化改善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因此,任何抛开市场流动性来谈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都将是舍本而逐末。就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言,虚拟经济可分为三种类型:市场流动性适度的虚拟经济、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虚拟经济和缺乏市场流动性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较为匹配的是流动性适度的虚拟经济,此时,虚拟资产的供给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虚拟资产价格变化幅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相关的就业,还可以间接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比如,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稳定不仅可以直接增加证券中介机构的就业,还可以促进股票一级市场的发展,间接改善了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又如,房地产二级市场的适度流动性使房地产价格变化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幅度内,不仅可以促进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就业,还能间接带动上游产业的相应发展,优化资源配詈和产业结构。

为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是市场流动性过剩和缺乏市场流动性的虚拟经济。实质上,流动性过剩和缺乏流动性只是虚拟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流动性过剩的虚拟经济必然会导致其流动性缺乏,这两者对实体经济的最终影响都是造成大量失业,经济陷入衰退。在流动性过剩的虚拟经济中,虚拟资产供不应求、价格超常速上涨,价格泡沫就此形成。而大量投机机会的存在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蜂拥而至,这势必影响实体经济正常运转,而实体经济运行的波动则会通过虚拟经济的乘数效应得到放大,并由虚拟资产的价格剧烈波动所显现出来。虚拟资产的价格泡沫一旦破灭,市场便会陷入流动性缺乏的窘境,持有大量虚拟资产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濒临破产,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很多相关联的金融机构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如果市场流动性持续缺乏,实体经济就将受到冲击,企业无法进行正常融资来维持日常运营,工人也因此而失业,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经济危机。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虚拟经济体系中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的。美国虚拟经济体系中长期持续的流动性过剩造成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而反过来,房地产价格更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原因而不断上涨,房地产市场大量存在的投机机会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不断涌入,价格泡沫风险不断堆积形成。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衰退迹象,并通过虚拟经济的杠杆效应造成房地产价格波动,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使得大量投机资本(热钱)迅速撤离房地产市场,从而直接导致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缺乏。借款人无法偿还住房贷款,贷款银行拍卖抵押房屋又无人问津,这样不仅贷款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则使得那些大量持有次级贷款债券的金融机构也无法幸免于难。次贷危机已经导致了一些重量级国际金融机构破产,大规模的金融海啸在世界范围内爆发,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显现,不仅美国实体经济受损严重,包括欧洲、中国在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而言之,虚拟经济之于实体经济就如同一柄双刃剑。市场流动性与实体经济发展匹配的虚拟经济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优化,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缺乏控制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或是缺乏流动性的虚拟经济则会将实体经济推入大量失业和长期衰退的深渊。

五、结论

虚拟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价值权利的转移,它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具体生产过程,利用人们心理预期变化所造成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来赚取价差收益。在虚拟经济交易过程中,价值权利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物量和用途并未发生变化,交易也没有创造出新增价值。而只是实现了交易各方的收入再分配。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是虚拟经济的市场流动性,市场流动性过剩或者缺乏市场流动性的虚拟经济都会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只有保持虚拟经济的适度流动性,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功能,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责任编校 王展祥

作者:罗良清 龚颖安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论文 篇3: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黄金比例

摘要:文章在分析虚拟经济总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计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黄金比例,并且以滤波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为标准,分析哪些虚拟经济体对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影响最大。研究显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黄金比例为16.7;自2009年开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已经不在合理区间,可能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诱发系统性风险。研究还显示,当前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短期波动,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期发展,而期货市场、商品房市场、债券市场的长期波动对实体经济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黄金比例;滤波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

一、 引言

近期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重申支持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使虚拟经济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目前,经济领域学者对虚拟经济在合理范围内能够较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而过度膨胀则会危害到实体经济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标准(Standards)和警戒线(Boundaries)。

二、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概况

1. 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划分理论,并考虑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分类等因素,文章将虚拟经济范畴界定为以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为主的经济总量,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和商品房销售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时将工业增加值规模界定为实体经济方面。

从规模上看,2006年之前,虚拟经济总量与GDP、工业增加值呈相对协调发展,而2007年后,虚拟经济总量开始加速上涨,远超工业增加值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

2.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在比率关系。金融相关比率FIR (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在比率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是指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在总量上的关系,即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的比率。金融增长快于实物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上升,但上升不是无限制的。文章将M2/GDP作为金融相关比率,虽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相关比率(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国民财富之比)存在差异,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我国1999年以来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看,2009年之前,金融相关比率保持相对稳定,与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2010年之后,金融相关比率攀升而工业增加值增速不断下行,形成“剪刀差”。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虚拟资本一开始是从实体经济中产生的剩余资本里转化而来,因此,实物资本或实体经济是虚拟资本存在的依托,同时,实体经济是虚拟资本的利润源泉;第二,虛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第三,虚拟经济中的长期资本又会以某种方式与产业资本融合,以实体经济的形式存在。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提供较大便利,利于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升级;但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容易造成泡沫经济,使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加大。

实际上,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时,虚拟经济的发展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一国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实体经济时,便会产生金融抑制现象,导致资金的低效运用和市场分割,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时,则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

三、 全要素生产率

1. 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生产率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生产率与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均会促进经济增长。从效率角度来看,生产率等于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总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以索洛(1957)等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增加要素的投入,另一种是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但长期来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仅仅依靠增加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是无法持续的。因此,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是依靠提高技术水平以推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在衡量技术水平时,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比单要素生产率更优越,更合适。全要素生产率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可以看成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剩余值”。

2.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假设中国经济的生产函数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分别代表资本k和劳动l的产出弹性;当规模报酬不变时, 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模型1:

采用1991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亿元)做为衡量国民经济整体产出的指标;历年社会劳动者人数数据(万人)做为历年劳动投入量指标;资本存量数据(亿元)(该数据是根据历年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额测算,按照10年期平均折旧,残值为0计算得到)做为资本投入量;但是模型1结果显示自变量间存在共线性,系数因偏小而不尽合理,于是采用哑变量代替模型1中的时间变量t,进而模型1变为:

根据1991年~2015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情况,假设当处于2000年~2008年期间,哑变量取值为1。模型2结果如表1,从模型2结果也可看出,哑变量的取值是符合中国实际经济情况:即在2000年~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较明显。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总的来说,中国经济TFP是先升后降的,TFP在2003年之前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从2004年开始至今基本处于下降趋势,只是在2007年稍有反弹后继续下降。而TFP增长率在2003年前虽下降但也是正增长,而从2004年开始变为负增长。

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资本投入的报酬率高于劳动投入的报酬率,一定程度说明劳动力未能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发挥充分作用。第二,从2004年起TFP下降且TFP增长率由正转负,反映了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逐渐降低,说明此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大量依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是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效率。第三,1978年起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1984年进行了以价格双轨制为特点的工业改革;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住房改革;2011年加入WTO,而这些改革措施带来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使得红利在2000年~2008年期间才陆续释放,导致这时期国民经济整体产出明显增加。第四,2008年之后,随着改革红利效应趋减、大规模经济刺激导致产能过剩行业重复建设,对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

由此可见,中国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低下,生产能力利用水平偏低,设法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

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黄金比例及结论。文章以虚拟经济总量代表虚拟经济发展规模,以工业增加值代表实体经济发展规模,研究虚拟经济总量与工业增加值之比对上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這里xt表示虚拟经济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规模。对上述式子求导,得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对全要素生产率起促进作用的黄金比例为:X=16.7。也就是说,当虚拟经济发展规模是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规模的16.7倍时,两者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这时对全要素生产率起着促进作用的正效应,虚拟经济的发展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图2趋势表明:在2008年该比例达到15.2,2009年~2014年该比例远大于上述黄金比率16.7,在2010年达到顶峰31.3。这充分说明自2009年开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已经不在合理区间,也就是说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可能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诱发系统性风险。

三、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滤波分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既有短期波动因素也有长期的趋势性因素。从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情况看,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比如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加值等都会围绕着它们自身的确定性趋势发生周期性波动;同时,在微观虚拟经济体层面,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其交易规模的变化虽然呈一定的波动,但也并不总是随机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尤其对于虚拟经济体而言,趋势成分更能表明市场的机制建设和发展规模的趋势性特征,而波动成分更多的表明了短期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所以,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考察宏观经济的波动,还是在微观层面分析虚拟经济体的交易变化情况,既需要了解变量的趋势成分,又需要了解周期波动成分,这就需要时间序列的HP滤波法。

经过HP分解后,可以得到每一个变量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其中:变量工业增加值经过HP分解后的趋势成分可以看作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反应实体经济在较长时期内的增长潜能与变化的方向,所以其变化方向的调整也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大周期的体现;而周期波动成分反应的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额,即所谓的短期波动,反应的是由于宏观经济内在或者外部环境变化的各种冲击带来的实体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具有反映的及时性特征,其变化方向的调整可以看作是实体经济小周期的调整。相应地,对虚拟经济、工业增加值、股票交易等指标经过HP滤波分解,可以得到其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分别代表虚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各虚拟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内的波动幅度。

2.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长期趋势、短期波动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由于样本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且要以动态时间序列模型作为分析基础,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模型分析之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拟或是同阶单整的。因此,先检测单位根以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再对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分别进行协整分析。然后分别进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长期趋势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短期波动的GRANGER因果检验。

从上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得出:长期趋势上,实体经济与各虚拟经济体之间存在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虚拟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虚拟经济各主体市场的发展。从短期波动的关系上看,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短期波动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期发展,因此对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不仅需要重视长期的制度性、趋势性分析和风险管控,也需要重视短期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期货市场、商品房市场、债券市场的短期波动对实体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较小,因此需要长期持续的制度性、规律性和趋势性的规范管理。

四、 总结与建议

自2009年开始,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可能会引发过度投机和金融泡沫,诱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1. 增加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在重视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要制定相关奖励措施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与约束。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构已经严重偏离最优比例,出现金融资产、不动产价格脱离真实价格水平的虚涨现象。为了保障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必须监督和控制各种促进泡沫增长的投机活动以约束泡沫经济的发展。

3. 提高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步伐协调,要精准、高效地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领域,避免过多滞留在虚拟经济领域。一要提高金融机构设立条件和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规范金融市场发展秩序,强化准入标准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资本约束、从业经验和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必要时可以采用牌照监管方式提高准入条件;二是深刻认识金融创新的实质,要以是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金融和系统性风险为出发点,回归金融创新的本质要求,对P2P、众筹等所谓的通道型、复制型金融创新要及时稳妥治理和规范;三是对于银行业等风险管理较为规范机构,要由业务监管向资本监管转变,进一步强化资本监管,在资本约束下,倒逼和鼓励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助推银行机构向低资本消耗的模式转型。

4. 深化市场经济建设,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双向促进机制。虚拟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虚拟经济各主体市場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及经济转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该多沟通、多协调以确保各市场政策目标一致。

参考文献:

[1]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51-61.

[2] 刘迎秋.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J].经济研究,2001,(8):3-14.

[3] 曹源芳.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基于1998-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57-62.

[4] 杨万东.虚拟经济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5):77-80.

[5]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2):17-24.

[6] 刘沁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性的统计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4):120-124.

[7] 曾虹.虚拟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探索[J].统计与决策,2012,(32):6-7.

[8] 马守荣,许涤龙,李正辉.金融相关比率的统计界定与分析[J].中国统计,2015,(5):24-26.

作者简介:秦权利(1986-),女,汉族,山西省阳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博士生,中级经济师,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持证人,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

收稿日期:2017-05-14。

作者:秦权利

上一篇:材料成型控制工程论文下一篇:生态民间文化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