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论文

2022-07-03

信息在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和变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条有利信息,可能会迅速地带动股价的大幅度上扬;反之,一条不利信息可能带动股价大幅度下跌。资本市场的运行过程,伴随着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处理、运用和反馈的过程。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1:

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摘要: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如何设计出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如何建立能满足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需求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

关键词:会计信息;资本市场;有效性;会计信息质量

2006—2007年度的中国股票市场令国内外投资者欢欣不已,A股上证指数从2005年12月30日的1 161.06点上升到2007年5月14日的4 081.43点,涨幅超过250%。如此巨大的涨幅,引起人们对资本市场的热切关注。同时,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发育成熟。

一、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弱有效性的现状

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资本交易和资本融通的重要市场。

目前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半弱式效率阶段,尚未达到次强效率阶段。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不成熟,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严重,不重视会计信息。中国资本市场从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仅仅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市场机制尚待完备,占绝对比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投资者准入制度存在限制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以及作为会计信息最大的主动需求者——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较低。同时,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知识和精力限制,其投资目的一般仅在于赚取短期价差,天然具有投机性的特点。

二、会计信息与有效资本市场的关系

资本市场是信息市场。“资本市场的运行过程,就是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处理、运用和反馈的过程。”资本市场中流动的信息,不仅包括有关已经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还包括有关未来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收益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如董事会成员的变化等。

根据中国《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规定,证券发行和交易应披露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其中所披露的主要是会计信息,或者与会计信息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信息。会计的目标就是要提供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是资本市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本动因。会计信息是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评价金融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自然离不开这种信息;而由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又提高了可靠性,因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决策有用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根据“利益相关性”原则确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政府部门、职工、其他利益关联者。在明确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后,就应确保不同使用者获得其各自所需的信息。各种投资者只有通过对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分析,才能依据当前资本市场的“风险—回报”偏好,权衡价格找到一种合理的投资组合;上市公司也只有向市场披露了真实有用的信息,才可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筹集到必要的资本。

2.充分性特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从数量上看,会计信息应是充分的。不充分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的需求,他们就会转向其他途径寻求信息,这无疑加大了交易成本并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降低。充分的会计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以便正确估计所发行的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而信息的充分披露还有助于减少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当存在内幕信息时,价格不能反映未予公开的信息,因而会削弱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3.可靠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反映的真实性、可复核性和中立性。虚假的、错误的和有所偏袒的财务信息也能反映在市价中,但信息虚假必然导致金融产品的定价偏离其真正价值,如果虚假财务信息不能被“看穿”则会出现“功能锁定”现象,资本市场不可能是强有效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参与者必然会利用其所掌握的真实信息谋取私利,从而会使大部分处于信息劣势的参与者损失惨重。而虚假信息一旦暴露,便会引起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贡献自然会降低。

4.相关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与决策相关,有助于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信息是否真实客观,还要看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为了使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市场有用,有助于形成有效市场,其前提是这些信息必须能使投资者产生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从而对其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5.及时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并能及时提供。信息提供得越及时,则越能较快地影响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测和决策,进而迅速地对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信息提供的滞后,则会导致内幕信息的产生,损害了市场的有效性。

6.可理解性特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会计信息能为大多数投资者或投资代理人所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会计信息晦涩难懂,或过分注重细节而使得会计报告冗长无比,则不利于为“足够多”的人所理解和吸收。有效资本市场并不排斥对会计信息“无知”的投资者的存在,但如果大多数投资者均是“无知”者,那么,会计信息的作用便很难发挥。

四、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虚假陈述情况严重。虚假陈述违背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原则,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是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有的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解救被套的“庄家”,对客观事实加以放大或缩小,编造失实的业绩,散布能够影响股价的虚假消息,误导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有的上市公司对完全不存在的事实进行无中生有的捏造,通过虚报资产及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手段,抬高二级市场股价,达到取得配股资格或提高配股价格的目的;还有的公司在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时,表述明显失实,极大地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如会计报表尤其是利润表过于简化,附注中的信息也较少,等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决策将更多地依赖于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他们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求也越来越多。理论上,上市公司应披露所有可能引起证券价格变动的信息资料,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报喜不报忧,甚至隐瞒部分事实,虚假披露信息,误导投资者。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状况信息披露不充分,最普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口“商业秘密”不便公开对存货的结构比例及变现能力、大额债务的账龄及金额等予以隐瞒,从而严重威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二是选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披露不充分;其结果不仅使同一上市公司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使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借此手段来调节利润。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能使报表使用者及时快速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掌握公司的最新财务动态,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地披露与报表使用者决策有用、相关的会计信息。但从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看,许多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对过去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总结,而对当期重要会计信息,特别是不利信息则故意延期披露。从中国证监会统计的情况看,延期披露的背后一般存在着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的行为。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不规范。近年来,虽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对加强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不规范的现象仍屡见不鲜,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关联方关系披露不全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如果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财务报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披露与合并范围外各关联方的关系及其交易。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公司只披露其母公司或子公司,而对其他关联方关系不作披露;也有些公司甚至在中报和年报中明明编有合并报表,但却声明无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或根本未作任何声明和披露,令人费解。

(2)交易内容披露不完整。关联交易是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关联交易有11种类型,分别为: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赁、代理、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支付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但是,目前的披露内容主要集中在购销商品或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上,其他类型的关联交易涉及较少。不可否认,购销业务是关联交易的主要形式,但是购销业务之间提供的担保,以及支付关键管理人员报酬也不少见。这种只披露关联交易的某一方面内容,而缺乏关联交易完整信息的财务报表,势必会引起报表使用者的错误理解。

(3)交易要素披露含糊不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交易的金额;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定价政策等。其中,定价政策是关联交易的关键,因为关联交易之所以令人敏感,是由于它与公平交易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交易价格上。不公平的交易价格,或者说不同于其他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不仅预示着企业纳税时要做相应调整,而且会令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表示担忧,失去信心。从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的中报或年报来看,定价政策经常使用“基本市价、合同价、协议价”等含糊的表述,让人不禁对其价格的公平性表示怀疑。

五、完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规范公司会计行为。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体制是建立在规范的公司会计行为基础之上的。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进而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从而使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更加可靠。

2.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以国家法规和制度为保证,用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独立的核算形式,能够渗透于企业各个方位的管理控制工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国上市公司大都是过去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而成,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为了达到各种目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公司在对外提供的账目上做手脚,制造虚假赢利。完善公司治理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途径。

3.大力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完善市场机制。只有规范有序的市场才要求规范、有序的信息披露,并鼓励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4.加强证券中介服务机构的审计监督。中介服务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的第一看门人,地位非常重要。没有好的中介机构,就没有好的监管者,就不能很好地做到事前预防。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一是明确财政部、证监会、中介机构、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等机构之间的关系,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并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将使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做到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二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接受业务委托的方式及报酬支付方式,以此解决上市公司的双重身份问题。三是加大审计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力度,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为审计行业选拔优秀人才,鼓励非执业会员从事审计工作。同时,对执业者进行有效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5.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法规,加强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力度。当前,上市公司发布会计信息所依据的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各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制度等,这些法规的内容尚有待修订和完善。在中国,法规的出台较为频繁,需要加强法规的普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会计领域也存在,法规的执法力度需要加强。

6.加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力度。近年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处罚的力度与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力度,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因此,证券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处罚力度。对造假行为的指使者和操纵者应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对参与造假的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加大民事赔偿的处罚力度,并辅以吊销其执业资格,情节恶劣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追究事务所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7.培育理性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和素质,减少投机因素。理性投资者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前提条件,投资者缺乏理性,则不会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金融产品的价格也不能得到合理定位。中国投资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投资者盲从现象较严重,投机性强,加大了投资风险。加强全民教育,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普及会计知识,是今后要注意抓好的工作。鼓励机构投资者的加入,鼓励委托理财,也有利于克服人员素质低、投机性强的问题。

总之,一个完善而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建立高效资本市场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需要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以及上市公司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并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300.

[2]马广奇.资本市场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00.

[3]马广奇.资本市场上的信息非对称及其效应[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2):62-65.

[4]陈信元.中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8):8-16.

[5]孙铮,等.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 提交论文,1999.

[6]吴昆.迈克尔·斯彭斯及其信号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二[J].经济学动态,2001,(10):18-25.

[责任编辑陈丽敏]

作者:周 瑞 马广奇

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2: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信息在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和变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条有利信息,可能会迅速地带动股价的大幅度上扬;反之,一条不利信息可能带动股价大幅度下跌。资本市场的运行过程,伴随着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处理、运用和反馈的过程。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若金融产品的市价越能快速地、全面地和无偏地反映各种相关信息,则其价格越趋向于真正的价值,资本市场显然就越有效。而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主要信息来源。全面、可靠、准确和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及传递效率对资本市场的有效与否十分关键和重要。

资本市场有效性被经济学家区分为三类:弱式、中强式和强式有效性。弱式有效性指市价能充分反映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但是投资者不能期望从对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的分析中获利。次强式有效性指金融产品的市价能正确地反映所有与被投资公司有关的公开信息,但是只有那些拥有内幕信息的人才能获取超常利益。强式有效性则指市价能反映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即使拥有特权信息的投资者也不能经常用它来保证获得超常利益。在强有效性的假说下,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和未公开信息,该价格是一个均衡价格,代表了金融产品的真正价值。

披露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筹资的必要条件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是资本市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本动因。为了保护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的利益,许多国家实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从而使得公开报告和披露会计信息成为在资本市场筹资的必要条件。会计信息是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评价金融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自然离不开这种信息;而由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提高了可靠性,因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会计信息对证券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在于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实体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做出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因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通过证券的价格反映出来。会计信息对价格产生影响的程度,即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贡献程度与会计信息数量和质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两点:

会计信息数量越多、越充分,资本市场越有效

不充分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他们就会转向其他途径寻求信息,这无疑加大了交易成本并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降低。充分的会计信息能够使投资者正确估计所发行的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此外,信息的充分披露还有助于减少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当存在内幕信息时,价格不能反映未予公开的信息,因而会削弱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资本市场越有效

会计信息质量可表现为其可靠性、相关性和可理解性。可靠性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反映的真实性、可复核性和中立性。虚假的、错误的和有所偏袒的财务信息也能反映在市价中,但信息虚假必然导致金融产品的定价偏离其真正价值,如果虚假财务信息不能被“看穿”,则会出现“功能锁定”现象,资本市场不可能是强有效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参与者必然会利用其所掌握的真实信息谋取私利,从而会使大部分处于信息劣势的参与者损失惨重。而虚假信息一旦暴露,便会引起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进而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贡献自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并能及时提供。信息提供得越及时,则越能较快地影响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测和决策,进而迅速地对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信息滞后,则会导致内幕信息的产生,损害市场的有效性。此外,会计信息需要被大多数投资者或投资代理人所理解,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会计信息晦涩难懂,或过分注重细节而使得会计报告冗长繁琐,则不利于为 “足够多”的人所理解和吸收。当然,有效资本市场并不排斥对会计信息 “无知”的投资者的存在,但如果大多数投资者均被会计信息质量所惑,成为“无知”者,那么,会计信息的作用便很难发挥。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现状分析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国内不同学者由于采取的方法各异,研究结论也存在着较大区别,但我国研究的重点基本上集中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弱型有效性和中强型有效性,而对强型有效性研究的比较少,这里只对前两者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综述。

我国资本市场弱型有效性假设检验

对弱型效率的检验,我国学者主要借助一系列可获得的会计信息,采用“随机游走检验”。比如,施农屋(1993)运用序列相关性检验模型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测试每种股票前后期之间,以及每种股票价格与深圳证券价格指数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其结论是深圳市场未能通过弱型有效检验。俞乔(1994)采用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等三种方法分析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变动趋势表明两市均不具有弱型效率。其他学者十几年来通过多种分析论证,深入讨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弱态有效性问题,得出中国证券股票市场还没有达到弱态有效性的结论。

我国资本市场中强型有效假设检验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中强型效率的检验较多,并主要集中在关于过度反应的检验上。运用这种方法,杨朝军等(1997)通过分析股价对公司分红方案和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反应速度,认为沪市已经能够较快速地反映送配股信息。张人骥等(1998)以沪市48家上市公司722个交易日数据,检验了上海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检验结果表示拒绝接受沪市存在过度反应的假设,但没有为是否存在过度投机作出结论,也没有明确说明沪市是否达到了中强型有效。大多数经验检验结果倾向于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中强效率,但对于是否达到弱型效率,则存在较大分歧,未能达到共识。

会计信息效用严重缺失

无论关于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程度的研究有无定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会计信息的积极作用远远未能发挥出来,存在较严重的效用缺失问题,这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者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基于所发布的会计信息之上,会计信息对价格的影响较弱,而小道消息和国家政策的价格效应明显,我国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会计信息含量不高;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质量堪忧,虚假信息充斥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价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较低。而后者往往显得更为严重。我国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效用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我国资本市场自身不够完善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不成熟,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较严重,重视会计信息不够。我国资本市场从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仅仅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市场机制尚待完备,如占绝对比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投资者准入制度存在限制等问题等。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作为会计信息最大的主动需求者——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较低。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知识和精力限制,投资目的一般仅在于赚取短期价差,天然具有投机性的特点。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发布会计信息不够充分,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方面有待改进。首先,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我国在充分披露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充分披露那些有可能影响决策的信息。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流于形式,避重就轻,对于有利公司的信息过量披露,对不利公司的信息减量披露。其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和披露时机的选择上很随便,有些上市公司相关的重要信息(如业绩、分配方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等)尚未公开披露,市场上一部分人却已了如指掌,从而作出早于其他投资者的决策,严重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再次,信息披露不真实。有的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误导性财务报告,粉饰经营业绩。最后,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较差,广大个体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又没有兴趣去学习和钻研,会计信息对他们而言,意义削弱。

基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基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对策:

切实加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首先,要大力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完善市场机制。只有规范有序的市场才要求规范、有序的信息披露,并鼓励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其次,培育理性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和素质,减少投机因素。理性投资者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前提条件,投资者缺乏理性,则不会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金融产品的价格也不能得到合理定位。

努力营造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法规,加强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力度。当前,上市公司发布会计信息所依据的法规主要有会计法、各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制度等,这些法规的内容尚有待修订和完善。在我国,法规的出台较为频繁,而会计准则又不易为中国会计从业人员所理解和接受,需要加强法规的普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会计领域也存在,法规的执法力度需要加强。其次,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按《会计法》要求建立“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单位为主体的内部监督,这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保证。

健全公司自身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披露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之间的责、权、利,使之形成紧密相连的委托代理关系链,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程序。而信息披露不完善的问题大多源于公司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如: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无法真正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为了达到各种目的,处于信息优势的公司在对外提供的账目上做手脚,制造虚假盈利等。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途径。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可以尝试采用物质精神激励相结合方法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厦门星鲨怀德居医药有限公司)

作者:陈 臻

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3:

基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随机选取沪深A股4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PSS11.5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会计信息披露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指标的披露对股票价格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资本市场有效性 信息披露 实证研究

一、引言

信息是现代资本市场最核心的要素,信息的有效性构成了资本市场效率评价的基础,而资本市场信息的产生、发布和传递依赖于其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有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在这里,会计报告就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是资本市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本动因。为了保护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的利益,许多国家都实行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使得公开报告和披露会计信息成为资本市场筹资的基本条件。因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学术界有关会计信息和股票价格行为的文献很多。借鉴前人的研究,本文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指标群(本文主要是会计报表上的信息)的回归模型,分析各会计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程度,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

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随机选取了沪深股市40只非亏损且上市时间至少3年以上的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样本包括白云机场、武钢股份、东风汽车、中国国贸、首创股份、上海机场、上海电力、山东钢铁、中海发展、华电国际、中国石化、南方航空、凤凰光学、上海梅林、宋都股份、澄星股份、同方股份、明星电力、青山纸业、上汽集团、永鼎股份、重庆路桥、美尔雅、创兴资源、中牧股份、复星医药、伊力特、大唐电信、金种子酒、江苏吴中、金宇集团、现代投资、华北高速、七匹狼、南京港、国际实业、美的电器、广宇发展、新大洲A。由于ST公司的会计信息不能有效影响公司股价,因此在选取样本时回避选择ST公司。

(二)变量的选择和样本数据的准备

1.解释变量。为使评价指标具有好的统计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所选取的会计指标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本文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资产负债比率X1、净利润现金含量X2、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销售毛利率X5、主营业务利润率X6、净资产收益率X7、每股收益X8、每股净资产X9、存货周转率X10、应收账款周转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税后利润增长率X13等。

2.被解释变量。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股票价格(Y)作为被解释变量。

(三)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结果

三、实证分析结论与主要局限

(一)根据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

1.在使用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股票价格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现金含量和每股净资产3个财务指标最为相关,而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反映投资收益指标的每股净资产对股价是正相关的显著影响,净利润现金含量对股价却是负相关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市场是有效的。

2.在之后进行的回归分析中,将以上3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考察自变量指标和股票价格这个因变量指标的关系,得出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是影响股价的最直接因素,每股净资产的影响作用强于净资产收益率。

(二)本文实证分析存在的局限

1.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未经证明。本文在参考众多文献资料后,综合选取了13 个常用的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但这13个指标能否全面真实有效地反映公司的会计信息,是否被股票投资者认可,未经证明。

2.样本容量有限。样本量的大小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本文利用软件随机抽取了上市公司沪深两市40家非亏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3.静态评价方法。本文就会计信息披露对股价影响的探究,仅从某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没有从不同时间、时间长短等分季度、年度、行业等进行分析比较。因此,在同一时点对会计信息与股价作回归分析,能够剔除其他非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但纵向分析的缺失使得无法认识到会计信息与股价关系的长期趋势。

(注:本文系广东白云学院2011年度院级教科研项目;项目编号:BYKY201101)

参考文献:

1.钱红光,陶雨萍.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相关性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26):84-87.

2.周瑞,马广奇.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9,(07):83-85.

3.戴彦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商业,2009,(14):245-246.

4.王福胜,周文娟.会计信息影响股票价格的简化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7,(4):74-78.

5.戴丽萍.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定位:一种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8):66-70.

作者:何邓娇

上一篇: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论文下一篇:银行异质性货币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