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与资本市场互动论文

2022-04-27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转型期,迫切需要金融提供大力支持,而金融业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此,简单介绍了金融和经济两者的关系,并介绍了金融和经济实现良性互动的条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金融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可行性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险业与资本市场互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保险业与资本市场互动论文 篇1:

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摘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是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总体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性服务业还不能满足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大力发展五类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长沙 生产性服务业 工程机械产业 互动

近10年以来,长沙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集中了国内众多的知名企业,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仅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3家公司的市值就超过了全国工程机械上市企业市值的2/3。2009年,长沙工程机械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当前,长沙生产性服务业无法满足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将二者进行互动,实现融合发展。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的互动关系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的关系

作为制造业重要门类之一,工程机械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遵循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一般规律。目前,理论界的观点主要有四种:(1)需求遵从论。该理论认为,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地位,即其通过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制造业扩张所引致的生产性服务需求来产生影响,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附属于制造业发展。(2)供给主导论。该理论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企业。(3)互动论。该理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企业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已经卷入它们高度相关和补充的阶段,彼此依赖的程度加深。(4)融合论。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观点。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融合趋势。

本文认为,对于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的关系而言,“需求遵从论”和“供给主导论”都过于片面,“融合论”反映的是未来的演变趋势,因此,“互动论”最为切合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的实际关系。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的互动机制

按照产业组织学的观点,可以从分工角度阐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思路。奥地利学派的生产迂回学说(Roundabout of Production)认为,除了资本密集度(人均装备的资本量)提高能提升生产力外,生产过程的重组和迂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因为更加迂回的生产过程不仅需要使用更为专业的劳动力与更多的资本,而且生产步骤的增多也增加了中间投入的数目。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是在充当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器,最终将这两种能大大提高最终产出增加值的资本导入生产过程之中。生产性服务的提供者可以看作一个专家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提供知识及技术,使生产迂回度增加,生产更加专业化、资本更为深化,并提高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力。

二、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的现状

(一)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支出较少

当前,外购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缩减成本的主要手段。在国外的制造企业,金融服务支出占全部外购服务比重达11%,人力资源服务支出占16%,市场销售服务支出占14%,外购信息技术服务支出占30%。与其相比,长沙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支出总体上较少,2005年和2006年生产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平均为4.74%和4.58%。在生产性服务项目中,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支出比重较大(如仓储运输、产品广告、工程技术服务、邮电信息传输等),而金融服务支出、市场销售服务支出、人力资源服务支出、外购信息技术服务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企业外包项目也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由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中间投入中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加之制造业内部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生产过程提供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建设和规模化发展。

(二)长沙生产性服务业无法满足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需求

1.物流成本过高成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中间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二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尽管长沙具有良好的交通枢纽设施,已基本形成水、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但由于相对东部和沿海城市来说运输线过长,流通成本更大。长沙物流业发展的困境,更表现在缺乏有效的现代物流技术,物流技术装备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術和软硬平台的集成化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2.金融服务业对长沙工程机械企业成长的支持力度偏弱

调查报告显示,长沙多数工程机械企业资金偏紧、融资途径单一、获得银行贷款困难、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已成为企业金融需求的主要障碍。有72.6%的工程机械企业近三年存在资金缺口;45.1%的企业融资途径主要为金融机构贷款;49.1%的企业认为获得银行贷款困难或比较困难;大部分工程机械企业认为金融法律法规条文笼统,操作性和约束力不强,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工程机械产业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不尽人意

长沙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在18个省会城市中居第12位,处于中下游。在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上,用于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较多,而用于生产制造管理、电子商务和商务智能的企业相对较少。在企业上网的主要活动中,用于收发电子邮件、获取有关管理部门信息、获取商品服务信息的企业较多,而用于研究活动、向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事项和网上销售产品的企业相对较少。

4.服务机构不能满足工程机械产业的需要

长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工程机械企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程度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研发、销售、法律等自成体系,基本满足自身需求,后勤综合服务、经营性租赁等则多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方式相对外化。比如审计鉴证多选择异地机构:三一的审计机构是北京利安达信隆;北京中喜为中联提供审计及咨询服务,而关联交易定价基础的评估选择了长沙本土的湖南湘资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山河选择的天职国际在长沙设有湖南分所,但签署审计报告的仍是北京总部。

整体来看,长沙本土工程机械企业与配套的外部生产性服务供方市场尚未形成有效互动,这给双方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的重点任务

(一)努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建设全国性工程机械研发设计中心。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工程机械企业创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培养一批高素质研究开发团队,使之成为工程机械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支撑工程机械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促使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技术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建设全国性工程机械技术交易中心。依托湖南各类科技市场或有关科研院所,积极探索技术交易的对外合作模式,大力拓展技术交易合作的范围,建设辐射国内外的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使长沙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工程机械行业技术交易中心。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长沙在长株潭一体化中的核心作用,培育和引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大力培育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岳麓医药物流园、一力钢材物流园、星沙物流园四大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现代物流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相结合的专业化网络化物流体系,完善与港口、机场、车站等相关联的综合联运系统,形成集运输、包装、仓储、乃至覆盖上下游的专业物流解决方案多功能、一体化的社会性专业化服务市场,力争把长沙市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使长沙工程机械企业获得便捷、低廉的物流服务。

(三)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

实施工程机械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在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方面,继续抓三维CAD的同时,要加大对PDM、CAPP,CAM的支持。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继续抓ERP的同时,要加大对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在集成制造方面,要加快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ASP服务平台。在过程自动化方面,要结合典型企业进一步做好MES的研发和产业化,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良性互动。

(四)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

切实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步伐,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进驻,做大长沙银行等地方性银行,适时组建湖南招商银行,为工程机械产业的生产融资和销售贷款提供资金支撑。

构筑和完善工程机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积极发展保险业,加快保险新产品的开发引进步伐。开发针对工程机械产业的保险品种,以分期付款、按揭销售、以租代售及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大宗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和出口担保。

切实抓好工程机械产业拟上市公司培育,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壮大風险投资规模,拓展融资渠道。

(五)大力拓展商务服务业

发展技术中介、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服务、会计、律师、广告、会展等服务业。按照专业分工和国际标准,打破政府的行政性垄断,加快构建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专业服务体系,提高商务服务水平。建立起独立、自律的专业性认证机构,自行处置商务服务业的从业标准、资格认证与定价,并提高对境外进入者的开放度,满足工程机械产业的商务服务需求。会展业应创立国内工程机械展会品牌,建立涵盖宣传、咨询、跟踪、评估等展前、展中、展后一条龙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工程机械专业会展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四、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主动面向工程机械产业

做好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行业互动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在工程机械企业聚集地合理布局相关服务企业。引导金融、商贸与物流、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加强对工程机械行业需求的研究,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建设面向工程机械行业的,针对性强、更高效的专项服务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加大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力度,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引导工程机械产业的改造重组,实行“主辅分离”,推进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企业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通过服务外包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以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的互动投资主体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由政府组建担保公司,为民营工程机械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利用服务业引导资金的贴息或补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向符合贷款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发放贷款,支持具备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

大力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面提升与外商投资的合资合作水平,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引进、管理创新。积极有序引入战略投资者,对目前仍带有垄断性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改革重组,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扶持出口型企业研发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支持,推动省内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壮大高端服务,形成有竞争力的外包产业基地。

(五)鼓励生产性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人才是关键因素。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培养一批通晓国际惯例、熟悉贸易规则、擅长国际经贸的优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队伍。创新人才吸引机制,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创新人才配置机制,逐步建立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资源配置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机构建设。

注:本文是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YBB054)的阶段性题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2007.3.19

[2]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湘发(2007)9号],2007.4.26

[3]顾乃华等.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6,(09)

[4]陈宪等.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4(10)

保险业与资本市场互动论文 篇2:

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转型期,迫切需要金融提供大力支持,而金融业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此,简单介绍了金融和经济两者的关系,并介绍了金融和经济实现良性互动的条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金融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金融;经济;良性互动

一、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行为。经济指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不仅是一种财富,还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行为。从经济学这一角度来说,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精神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不仅包含物质生产领域,也包含服务业。金融起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它也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金融的特殊性,它也可能自我循环而演化为虚拟经济,这一特点使得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在金融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着金融和经济两者关系的研究,新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促使这个问题的讨论达到新的高潮。理论研究与各国实践表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分析说明,金融抑制与金融过度和金融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导致金融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甚至发生扭曲有很大关系。金融和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若想实現金融和经济的良性互动,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金融和经济不仅不能良性互动,还可能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一直以来,怎样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是我国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课题。

二、金融与经济实现良性互动的条件

(一)外部环境条件

1.健全司法执法体系,构建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当下我国与金融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如《破产法》中涉及抵押、质押债权在清算中的顺序、破产条件、金融机构破产等条款;《刑法》里涉及金融诈骗犯罪的评判标准等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及明确。此外,我国司法及执法体系是否完善也和金融生态关系密切。法院、检察院在司法执行中的司法解释、司法审判、司法判决及其执行制度的完善,公安、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机关的执法效率与执法公正程度对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也至关重要。

2.健全中介机构职能,构建齐备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要构建齐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应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既要提升金融企业的服务效率及水平,又要使金融企业大大节省成本。齐备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极大地提升金融机构提选客户的速度及准确率,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不良事宜,这同样是构建外部环境中最关键的要求之一。

3.加强市场约束机制,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采用市场纪律手段改进并完善金融机构的运行环境。此处所说的市场约束,即金融市场中的客户凭借取得、评判与传播金融机构的经营及信用信息来控制市场占有率,促使金融机构提升资产质量,保持平稳的经营状态。在市场约束的前提下,运营制度佳、服务质量好、信用程度高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开辟市场,从而得到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利益;相反,运营情况相对较差的、信用程度不高的金融机构,其开辟市场能力有限就难以成功,严重者还会降低本身的市场占有率。然而,要构建完备的市场约束机制,需确保信息传递机制的畅通,最为关键的是确保上市金融机构能够最大化地完成信息披露,构建起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与公示制度。

(二)内部环境条件

1.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务必正确履行其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三个职责。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合理、缜密的金融监督管理架构,为金融的创新发展制造条件。

2.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要完善产权制度,改进并完善内部治理环境,将利益作为出发点,提升经营能力,成为市场化的经济主体。在此,以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分析:一是不仅要在负债业务层面构建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尤其是存款成本控制体系,还要在资产业务层面依从市场需要采用合理的信贷程序,提升审批效率,增加信贷收入比例;二是不仅要积极开辟信贷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还要努力开拓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利润;三是不仅要符合银行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还要跟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三、实现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及发展的政策建议

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若干政策建议,必须把疏通经济运行自身梗阻与充分发挥金融的能动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加快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1.树立大金融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变革。(1)支持各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创新与转换机制。(2)城市商业银行要尽力吸引战略投资公司的目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地方中、小企业与城市居民服务。(3)农村信用社把握住变革的关键时期,妥善利用政府的改革配套政策,争取成为更好的、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4)城市信用社依据公司制度加快变革进程。(5)加快证券、保险业的变革进程,培养并进一步打造资本市场,鼓励民间资本的涉入,正确指引社会投资。

2.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信贷政策,重视利率风险定价事宜。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早已明示,商业银行要果断把握住这个绝佳机会,重视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风险定价事宜。

(二)加强金融生态工程建设

1.各级政府要积极履行监管职能,向社会各界做好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为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助力金融机构抛开历史的枷锁,提升管理水平并勇往直前;助力中、小金融机构加强增资扩股,大幅提升资金实力,提升市场开拓能力与抵抗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抵押能力与社会担保能力,妥善处置企业土地、房产两证不全问题,规范登记、评估收费事宜,使担保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构建有助于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外部环境。

2.营造良好的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的信用环境。加强征信体系建立,积极制定配套措施,进一步促成信用中介组织的创建,为金融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保障。遵循金融运行市场规律,积极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支持金融机构采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手段,维护金融债权工作,接受金融资源经由市场合理配置。鼓励各个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举措,促進中、小微企业信用“信贷通、商圈贷、助保贷”等互助信贷产品。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推动企业、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探索政府、园区、企业、社区、农村、公民“六位一体”的信用建设模式,有力推动信用环境的提档升级。

3.沿袭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水平稳定上升,为金融的发展提供动力。改善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办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考核干部机制,促进地方政府把除GDP以外的如经济增长方式与质量、公共服务与环境、市场秩序与制度建设等社会均衡发展方式纳入考核范围中,降低对金融资源的非市场控制力度,提升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4.大力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对接平台。研究制定金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一些金融支持、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重大项目以及脱贫攻坚建设等一系列指导措施。(1)通过金融专家园区行、金融形势分析会以及信贷专项调度等方略,促进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紧密对接。(2)通过创办金融论坛、金融博览会等方式,发展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后台和金融交易,构建功能齐备、门类齐全、体系健全的要素市场体系;(3)通过聚集更多金融机构,建设金融机构中心、市场交易中心和后台服务中心,增强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和结算中心的创投融资以及新兴金融等核心功能;(4)通过创建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功能,提升直接融资水平。

(三)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1.注重对金融的监督管理,预防金融风险。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强化对金融运行的监控及分析,时刻监控并实时预告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改变与金融风险,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发挥有效作用。政府要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管理,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依法打击非法集资。

2.加强金融体系整体建设,规范金融秩序。进一步维护政治金融秩序,依据各项政策与法律判定、强化、指引并监督管理民间资金流向,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金融机构自身也要加强完善内部体系建设,力求对风险的防范做到持续有效。金融机构务必要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3.加强金融监督与管理,规范信息传递机制。加快经济与金融的发展速度,为监督管理部门之间构建畅达的信息沟通机制与良好的备案认可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效率,为银行减负;颁布和执行资本充足率监督管理等政策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尽量不影响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并完善银行和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各级政府与政府相关部门要搭建并完善银行与政府两者间的信息交流体制,积极对金融机构公开地区的前景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结构变动规划等规划,积极探索金融方针政策的变动,协助金融机构处理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遭遇的矛盾和挫折;在地域招商引资过程中,需主动邀请银行到会,认真听取银行的建议和意见,指引银行先期介入,排除服务壁垒,为银行跟进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各金融机构要踊跃参与各级政府与政府相关部门主办的各种信息发布与项目推荐活动,加强对该行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授信政策、信用借贷政策等相关政策与金融产品的宣传,积极配合贷款的营销、宣传工作,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做好沟通工作,在确保经营状况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达成有效信贷资金要求,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金融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金融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全面了解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所需的条件并集思广益,才有助于真正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达到两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4(15).

[2]董晓红,王沫,王春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任晓怡,汤子隆,祝佳.广州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J].肇庆学院学报,2014(4).

作者:周小凤

保险业与资本市场互动论文 篇3:

江西金融发展三十年:成果、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30年来,江西在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总体来看,目前江西金融运行平稳,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金融结构有所改善;从主要金融子行业或市场即银行业及信贷市场、证券业及资本市场、保险业及保险市场三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业务增长较快,存贷款余额大幅增加,股票交易活跃,直接融资比重有不同程度提高,保险中介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江西金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保险中介;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在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整体布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懈的扎实工作与开拓进取,在金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纵观30年江西金融资产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而这种巨变的最大受益者当属江西居民,其拥有了庞大的银行存款,及相当规模的股票、债券、基金、信托及保险等金融资产。这既充分反映和证明了江西金融发展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实现了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良好局面。本文主要通过银行业及货币市场、证券业及资本市场、保险业及保险市场三个方面来反映江西30年金融发展的成果,同时指出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江西金融的发展成果

1、江西银行业及信贷市场的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业逐渐培养了一支相当规模的金融职工队伍。截至1983年底,江西省金融机构达4101个,形成了一支拥有32678人的金融队伍。全省平均每一万人具有1.2个金融机构,每1035人中有一名金融人员。从图1可见,江西金融业从业人数从1981年的3.17万人,增长至1998年的8.14万人,之后逐年下降,尤其是2001年之后下降更为明显,但到2004年之后基本稳定,至2006年为7.33万人。

江西金融业从业人数的变化主要是受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影响。1998年以来,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的指示精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机构改革和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用工管理为契机,结合体制改革、网点撤并、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的原则,通过人员调整计划、科技创新以及对接收新职员、复转军人实行严格控制等措施,优化劳动组合,开展了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工作,尤其是2000年以来减员分流的力度较大,有效控制了人员规模。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30年不懈努力,江西信贷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5900.1亿元,比1977年的18.7亿元增长了315倍,年均增幅达21%;2007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026.7亿元,比1977年的33.9亿元增长了118倍,年均增幅达17%。江西信贷市场的长足发展为江西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金融资源保障。从图2的柱状图来看,1999年以前存款余额小于贷款余额,而1999年以后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并且存贷款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到了2007年,存款余额多于贷款余额的比例高达46.5%,这说明江西还有较大的金融资源可供利用。

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达1542.3亿元,比1977年的7,22亿元增长了213倍,年均增幅达20%;而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更是达到令人吃惊的高增长,2007年金融机构储蓄存款3360.8亿元,比1977年的3.54亿元增长了948倍,年均增幅高达26%。1983年以前储蓄存款余额小于企业存款,之后储蓄存款余额大于企业存款,两者差距也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到了2007年,储蓄存款竟比企业存款多出一倍有余。这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每年都获得了较大的增加,政府“藏富于民”的政策效应是显著的。

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达1879.8亿元,比1993年的427.86亿元增长了3.4倍(由于1993年的统计口径是贷款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及商业贷款等,所以此处仅作1993-2007年的短期贷款比较),年均增幅达9.1%;而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达到较快增长,2007年中长期贷款为1975.1亿元,比1993年的118.37亿元增长了15.7倍,年平均增幅达21.7%。从1993年到2006年短期贷款一直高于中长期贷款,两者差距从1993年到1999年呈现扩大的趋势,到了1999年差距达到最大,为927.3亿元,之后差距逐渐缩小,到了2007年差距第一次变为-95.3亿元,即中长期贷款首次超过短期贷款。这说明江西的中长期项目增多,中长期资本逐渐沉淀在江西有利于江西经济的长远发展。

2、江西证券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

开业于1991年3月20日的江西省证券公司,是全国首批设立的专业证券机构之一。但是,在2001年江西证券被重组为世纪证券,并迁址深圳,成为异地证券公司。好在随后的2002年,江西新成立了两家综合类券商——江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7年末,全省证券公司共两家,证券公司营业网点122家。

江西在证券营业网点、证券交易额、直接融资额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江西的上市公司从1993年开始,从无到有。截至2007年末,全省证券交易额达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增幅高达455%。全省境内上市公司27家,比上年增加2家;境外上市公司4家;全年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78亿元。江西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江西提供了银行之外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力地推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

从江西A股筹资额的实际情况来看(见图3),1990-1992、1994、1995、2005年这些年份江西都没有实现融资,A股筹资额在整个时间序列上以2000年为分水岭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这是由于中国的“股权分置”导致股市丧失融资能力。随着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A股市场逐步恢复融资功能,在2006及2007年A股筹资额同比出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而且江西不仅抓紧在境内筹资,还积极拓展海外直接融资业务。2007年两家公司实现了境外上市融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新瑞丰生物有限公司,其中江西赛维融资额为4.69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的最大IPO。

3、江西保险业及保险市场发展的成果

1998年以前,中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垄断了中国全境的保险业务,自然在江西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西省分公司垄断了江西全省的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西省分公司在1949年12月正式建立,1958年11月被撤消,保险业务停止。改革开放以后的1979年10月恢复了省保

险公司。截至1984年6月,全省建立各级保险机构91个,其中省分公司1个,地市支公司11个,县(市)支公司79个。

2005年江西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截至2005年末,共有省级保险分公司13家,同比增加2家,中心支公司90家,支公司214家,营业部6家,营销服务部1151家;各级保险机构1475家,同比增加105家;另有政策性保险公司营业管理部1家。专业中介机构从无到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48家,截至2005年底新增设保险专业中介公司33家,中介分支机构15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38家,保险公估机构2家,保险经纪机构8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000家,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商业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13家。兼业代理异军突起,代理保费收入达到15.38亿元;保险从业人员4.2万人,同比下降5%,但比“九五”末期翻了一番多。产业组织结构有所优化,初步形成了多家并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市场体系。2006年,江西省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保险分支机构快速延伸,省级保险机构共14家,保险分支机构及其网点增速达8.3%(见表1)。

目前,省级保险机构共14家,全省拥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52家,比2002年增加50家,年均新增近10家;全省拥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615家,比2002年增加5倍,形成了以银行、邮政为主体,车行、修理厂、汽运公司等为补充的兼业代理市场体系;全省拥有保险营销员4.4万人,比2002年翻了一番。这些保险中介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了保险的覆盖面,促进了保险业发展。随着保险中介专业公司、兼业机构的增加,全省保险机构主体多元化、业务经营规模化的格局正在形成。

2007年末全省保费收入114.1亿元,比1985年的0.62亿元增长了183倍,年均增幅高达27%,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险业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稳步提高,成为全省保费收入的主渠道。2007年,全省各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96.15亿元,占全省总保费收入的84.3%,比2002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保险中介市场的形成还促进了员工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保险中介职业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步显现。而且,江西保险产品创新领域不断拓展,产品功能不断增加,产品结构有所优化,责任险、养老险、健康险得到发展,产品日趋差异化和个性化。

二、江西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江西金融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与全国水平相比较,江西金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江西仍处于欠发达状态。2006年江西省人均储蓄额0.8万元,全国平均是1.5万元;每一元GDP对应的信贷资产江西不足1元,全国接近2元;金融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江西不到8%,全国为15%左右。

1、江西银行业处于“中部塌陷”境地

截至2006年末,东部拥有全国GDP的50%以上,占有60%以上的银行业金融资产,中部只占14%的银行业金融资产,而江西在中部的排名又是最低的。2006年,东部占全国61%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中部占比为15%,江西在中部最低;中部存款余额增速约17%,低于西部增速(约18%),而江西存款余额增速处于中部平均水平;中部贷款余额增速约13.8%,低于西部增速(约15.2%)及东部增速(约15.9%)而江西贷款余额增速为12.9%,低于中部平均水平。-因此,一方面从金融资产存量上看,身处中部的江西不如东部省区,另一方面从金融资产增速上看,江西不如西部省区,则江西的“塌陷”是不无道理的,而且“金融塌陷”比“经济塌陷”更严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江西经济发展的落后是缘于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

江西银行业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不良贷款下降主要源于政策性剥离和核销,不良贷款反弹压力犹在;贷款投向控制不严,宏观调控效果不佳,对成长性产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者等的支持不够;信贷期限结构尚待优化,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江西资本市场的规模偏小,股票融资比重很小

目前,全国有104家证券公司,而江西只有两家券商——江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占比仅为1.9%;2006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25家,而全国有1434家,江西占比为1.7%;江西上市公司2006年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35亿元,而全国直接融资5594.29亿元,江西占比只为0.1%。可见,中国的证券机构、上市公司、市场筹资等资本市场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而身处中部的江西所拥有的资本市场的规模明显偏小,江西在中国证券业的比重很小。而且,今后上市名额将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化,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江西企业要想在沪深市场上市,会比现在更加困难,江西与东部省区的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2006年,江西贷款融资比重为93%,远高于北京、上海的约70%,也高于同处中部的湖北、湖南的约80%,说明江西经济发展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很少,其中债券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为5.7%。股票融资占比仅为1.3%,处于中部的下游。

3、江西保险业务规模偏小,市场不规范

200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保费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7.6%、17.2%、16.3%和8.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16.2%、20.7%和14.2%,西部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2006年和2007年江西的保费收入分别仅占全国的1.74%和1.62%,可见江西保险业务规模偏小,即使江西保费收入2007年同比增加16%,但其全国占比却出现下降。因此,江西保险业与银行业同处一样的“塌陷”境地,即一方面从保费收入上看,身处中部的江西不如东部省区,另一方面从保费收入增速上看,江西不如西部省区。此外,江西的保险市场行为仍不规范,消费误导、违规竞争、同业诋毁、借助行政力量不当干预保险等行为仍未完全杜绝。这些不规范行为导致保险的社会公信度较低,公众保险意识不强;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非寿险发展相对滞后,产险公司保费占总保费比重低;市场集中度过高,各地区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

三、促进江西金融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江西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想有效地加以解决,必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尽快促使江西金融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1、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在国有银行方面: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完善资产保全管理体系;规范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加强人力资源改革,探索机构扁平化管理,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与高校联合研发;完善银行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完善绩效考评及激励

约束机制。

在中小金融机构方面:通过收购、兼并、参股、资产置换等手段进行资本重组、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上市;引入外部金融主体,如商业银行、保险资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在农村信用社方面:为了服务三农,继续推进改革,通过扶持政策,提高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资金规模;在制度上借鉴股份制;建立合作金融监督机制,防范经营风险。

对于小额贷款组织,可以创新试点,如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以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组织;适时推出农村的民营银行,既满足农村资金需求,又减少城市资金的流动性泛滥,抑制高房价、高股价。

2、大力培育地区资本市场

大力培育江西地区资本市场:(1)江西等中部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在将沪、深证券交易所作为全国一级市场继续发展的同时,可在南昌等中部省会城市建立第二层次的证券交易所,各省会城市建立场外交易市场;(2)对江西等中部地区企业申请发行A股股票或海外上市时应适当放宽条件,在次序上优先安排,使更多中部企业上市。

要严格按照《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的要求,发展统一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杜绝产权场外交易。探索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托管和股份转让制度,不断扩大产权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

3、协调区域金融发展

完善金融区域结构,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和二元金融结构(即城市与农村金融差距)问题;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及企业的发展规律,调整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如在贷款投向上,根据区域产业政策的要求,确定贷款的投放顺序、规模及结构,大力支持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等江西支柱产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小,其应定位于“中小企业服务”,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4、加快金融生态建设

一是完善金融制度,出台金融生态建设法规;规范信用行为,加快法制建设。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是把信用建立在现代契约观念之上,并通过法律手段来增强与维护信用制度稳定性的过程。二是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社区(社区是重要的微观基础),在社区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三是将金融生态建设与专业镇、产业园区发展结合,如已实行的“打捆”贷款模式;将金融生态建设与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相结合。四是加强资信体系建设,改善司法环境,提高金融案件执行结案率。

5、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安全区

制定和完善金融监管的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形成完整统一的监管法规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非现场检查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健全风险监控手段,逐步完善动态监控系统和金融业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对偿付能力不足和监管指标超标的金融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透明度,加快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建立金融新闻发布和公告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规范和完善监管部门的各项工作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加强对监管部门及监管人员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监管部门及人民银行在金融综合经营条件下的监管协作,促进货币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将江西省建立成为金融安全区。

责任编校:王展祥

作者:陈雁云

上一篇:县级退耕还林工作步骤论文下一篇:我国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