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机制研究

摘要:经济学中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就是金融危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世界工业革命之后,金融危机如同“病魔”一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历程。历史上发生的金融危机每一次都给经济学家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机制。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展开了极具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目前,学术界对美国金融危机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及影响的探讨上,缺乏从经济发展及其新变化这一视角进行的系统分析。怎样解释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当然不应也不能割断历史。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普遍性生产过剩危机以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消除的阴影。考察经济危机的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经济危机确实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以不同的形式爆发,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二战结束以来,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全球经济已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危机虽然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发生,但发生的频率、强度、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20世纪以前经济危机多以生产过剩的形式出现,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则表现为“滞胀”,20世纪末期又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为主要特征,2008年则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进而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那么,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危机之间存在何种内在联系?是否具有共同的矛盾根源?危机形态演变的逻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无疑是经济学领域中常议常新的话题,也是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必须肯定的是,学术界给出的各种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解释,确实揭示出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诱因,但在各种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解释中,不能不提出的质疑是:美国次级贷款及其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到底与什么因素相关?世界经济失衡与美国国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如果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追问的话,那么,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就不是简单地直接列举美国经济存在的那些显性或隐性的结构性问题所能说明的了。 现代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相应具有其独特性。从世界金融危机的历史来考察,不同的国际货币本位制下的金融危机传染确实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国金融危机在国际间传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通货紧缩。而在美元具有国际货币地位的条件下,由于汇率浮动已成为一种长期化趋势、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美元霸权的存在,金融危机发生、传递的速度日趋加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并且,随着美元本位制事实上的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呈现出明显的大规模扩散效应。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凭借自身经济实力,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主要通过贸易、金融、季风效应以及心理预期等方式向世界转嫁金融危机。 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本文主要针对当代经济虚拟化的背景,探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机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作为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机制研究的理论起点,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虚拟经济发展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这两大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为研究主线,立足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应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职能转换和经济虚拟化的加速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变化的分析比较,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已由最初的消极和被动的过程转变为自觉、主动和积极的调节过程,宏观调控的长期化必然导致其经济运行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特征就是消费社会、债务国家的形成和虚拟经济的膨胀。而虚拟经济膨胀和金融创新必然导致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使原有的经济危机被金融危机所取代。这里研究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机制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阐述虚拟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趋势,其后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趋势、现代金融危机的特征、表现和现代金融危机机制,最后对中国金融如何才能保证安全作简要分析。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明确研究的背景、对象、研究方法与思路。通过对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确定本文的突破点,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底有哪些改变?为什么有这些改变?这些改变对当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第二章对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虚拟化趋势进行分析,这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虚拟经济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内在演进机制、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复杂性、预期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分析虚拟经济的起源和快速增长、虚拟经济发展并成为实体经济引导者的原因及其演变的历史进程,为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章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趋势,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虚拟经济发展的实质从经济发展过程的意义上看,意味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虚拟经济运行的独立化过程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引导作用的变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是必然趋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必然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发展的极态就是金融危机 第四章对现代金融危机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对以往金融危机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本质,是从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历史地存在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出发,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认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原因的经济现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理论逻辑可概括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其生产最终受到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限制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有支能力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度。由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经常地处于经济危机当中。西方早期金融危机理论对金融危机的解释普遍缺乏微观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于准心理学的推断,因此只能称其为假说。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虚拟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在分析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论证了虚拟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日益以金融危机形式显现出来的内在机理。 第五章探讨现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现代虚拟经济的高度发展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现代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实体经济危机,进而阐述了现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并将金融危机的逻辑概括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导致两极分化——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呈现生产过剩——政府调控有效需求膨胀——债务违约率上升——金融危机爆发。现代金融危机的传染是各种传导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季风效应和预期效应。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预期传染效应是现代金融危机传导最为突出的特征。 第六章对现代金融危机的生成与传导进行实证。本章的重点在于以前几章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解释框架,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生成机制和国际传导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发生、演变及国际传导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亚洲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是亚洲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泡沫化;金融市场开放过快,金融监管不力;汇率制度缺乏弹性。结果经济内在缺陷导致投机攻击有机可乘引爆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间接融资消费信用,即美国次级房屋按揭贷款贷放失控;放大于直接融资CDO(抵押债务证券)和MBS(债务支持证券)债券信用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泛滥膨胀(虚拟经济膨胀泛滥)。循着这一线索,阐述了美国经济增长特征、政府宏观调方式、经济结构失衡、美元本位制与金融危机间的关系,从而对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框架。 第七章分析的重点在于对中国经济开放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不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进行阐释,目的在于从世界虚拟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背景出发,期望从中总结出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虚拟经济实践的原则和政策。最后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中如何通过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重构、如何在金融开放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事务来保证中国金融安全。 作者试图努力在四个方面有所创新:(1)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收入两极分化。基本的结论是:金融危机的直接根源在于债务违约率的持续大规模上升;而债务违约的原因在于社会公众未来预期遭到了沉重打击;未来预期的悲观在于居民和政府“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透支消费的起因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生产过剩起因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这样,现代金融危机的逻辑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贫富差距扩大——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持续大规摸扩大需求——债务违约率上升——金融危机。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来看,资本主义经济以生产相对过剩为特征的古典危机与现代金融危机并无本质不同,其实质都是生产过剩危机。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在古典危机中,生产相对过剩是以有效需求不足直接表现出来,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而在现代金融危机中,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膨胀引发的债务违约大规模持续上升,由此引发金融动荡。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把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爆发从生产领域推到了金融领域。(2)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由有效需求不足转变为有效需求膨胀。虽然从1930年代起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开始用宏观调控和建立消费社会来克服经济危机,用远远脱离实际需求的消费欲望来拉动有效需求,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导致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但正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无止境的增长成为维系经济正常运行的既定条件,只要生产不再能够扩大,往往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逻辑来看,现代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古典危机都是生产过剩危机。在现代金融危机中,由于宏观调控和建立消费社会克服经济危机这两种“扩大需求”措施的形成,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的膨胀。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把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爆发从现时推到了未来。(3)概括了现代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和传染机制:金融危机发生的潜伏期较长,对政府影响巨大;金融危机具有主导性和超前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传染呈全球化趋势;金融危机更容易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区域性特征。现代金融危机传导是一系列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总括而论,现代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包括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季风效应和预期效应。从一定意义上说,预期传染效应是现代金融危机传导最突出的特征。(4)系统梳理了金融风险的聚集过程,并将金融危机形成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从整个产业周期来看,金融风险的形成与自我膨胀机制可概括如下:第一阶段,经济持续繁荣,形成投资将会持续扩张的现象。第二阶段,金融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形成泡沫经济现象。第三阶段,因投资及投机使市场流动性减少,资金需求显著增大,利率上升。’第四阶段,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和实体经济的困境迫使政府采取措施以稳定经济,但如果政府的措施无法提振市场信心,则市场上持续抛售金融资产的行为不会停止,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从而陷入金融危机的深渊。简言之,从产业周期来看,金融危机的形成表现为下列典型的过程:经济繁荣——贷款扩张——金融资产交易持续扩大、资产价格暴涨——利率上升、回收资金和贷款——资产价格暴跌——金融危机。 由于能力和资料的原因,加之虚拟经济领域比较广泛,作者对虚拟经济分析对象的概括可能存在遗漏,这会使结论的说服力受到影响:由于是对虚拟经济这一客观现象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描述和分析,因而在论文中仍有一些观点被重复讲了多次,连自己都觉得有点“唠唠叨叨”;论文的结构和文字也存在诸多可商榷的余地。这些都是今后将进一步努力完善的方向。至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是否确当,自己无法断言,只有留给世人去评说了。作者贯穿论文始终的,是希望不断地探索、认识和领悟现代虚拟经济良序运行的基本规律,致力于建设明天更美好的新中国。

关键词: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制度与结构;现代金融危机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经济虚拟化的现实与趋势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3 研究主题、思路、方法与结构

1.3.1 研究主题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2.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

2.1 虚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2.1.1 虚拟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2.1.2 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虚拟经济的内生演进机制:产业结构视角

2.2.1 虚拟经济演进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2.2.2 当代经济虚拟化的集中表现——资产证券化

2.2.3 虚拟经济演进的制度及技术条件分析

2.2.4 虚拟经济的发展趋势

2.3 虚拟经济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2.3.1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分析

2.3.2 虚拟经济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特征分析

2.4 预期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

2.4.1 预期的内涵及决定因素

2.4.2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预期的实现过程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趋势

3.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状态及动因

3.1.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及内在动因

3.1.2 虚拟经济持续背离实体经济的条件分析

3.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经济风险

3.2.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背离:泡沫经济

3.2.2 虚拟经济演化为泡沫经济的原因

3.3 虚拟经济演化的极态——金融危机

3.3.1 虚拟经济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一般性条件

3.3.2 现代金融危机的的含义及特征

4. 金融危机理论与经济虚拟化

4.1 金融危机理论回顾

4.1.1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分析

4.1.2 西方早期金融危机理论评述

4.1.3 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评述

4.2 金融危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困境

4.2.1 金融危机理论的“虚拟化”趋势

4.2.2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综合化趋势

4.3 金融危机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4.3.1 实体经济领域引发的金融危机

4.3.2 虚拟经济部门引发的金融危机

5. 金融危机的形成和传导机制

5.1 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解释

5.1.1 现代金融危机的实质:实体经济危机

5.1.2 现代金融危机的温床:虚拟经济

5.2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

5.2.1 经济泡沫:金融危机的聚集过程

5.2.2 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5.2.3 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危机的切入点

5.3 现代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5.3.1 实体经济传染机制:贸易溢出效应

5.3.2 金融体系传染机制:金融溢出效应

5.3.3 经济全球化:季风效应

5.3.4 预期效应

6.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

6.1 亚洲金融危机

6.1.1 构建预防投机攻击机制——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6.1.2 经济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型——预防金融危机的基础

6.1.3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虚拟化——多重传染效应并发

6.2 美国金融危机

6.2.1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

6.2.2 美元霸权是金融危机的动力

6.2.3 美国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特点——快速扩散及迭加效应

6.2.4 美国模式不是市场经济的最佳选择

7. 中国金融安全与现代金融危机

7.1 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程度

7.1.1 国家金融安全的基本涵义

7.1.2 中国避免金融危机深度冲击的现象解释——中国金融安全度分析

7.2 中国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

7.2.1 现代金融危机诱发——金融开放因素

7.2.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7.3 构建金融危机的防波堤

7.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3.2 构建防范虚拟经济演变为泡沫经济的有效机制

7.3.3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更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国音乐论文提纲下一篇:缺陷产品召回策略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