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7

内容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是国家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问题。我国教育部针对此现象提出上好“陪伴”这一课,点明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与陪伴。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篇1: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四项秘诀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秘诀

近几年,家庭教育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在书中,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谈到,好家长对孩子的终生影响远胜于好老师对孩子的教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最终的成熟、成才更多要靠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仅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感受爱,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基于此,中学生的家长们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们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下,一步步走向成熟。

一、家长要变命令的口吻为商量的口吻,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身高上已慢慢接近父母。他们看待父母,不再仰视,而是平视。在心理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他们希望和父母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希望父母能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多一些,和颜悦色、以理服人,而非声色俱厉、武断粗暴。因此,这一阶段,家庭教育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变命令为商量的口吻,体谅孩子的自尊心。

要做到这些,家长就应多和孩子换位思考,既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征求孩子的意见。例如:快期末考试了,这次考试必须考多少名,这是命令口吻。家长可以这样说:期末考试快来了,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爸妈相信你会尽最大努力。家长把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孩子就行了。又如:家长要求孩子晚上必须几点钟到家,这是命令的口吻。家长应该这样说:晚上最好几点钟回来,否则爸妈会非常担心你的。

以商量的口吻教育孩子,孩子觉得受到父母尊重,内心更容易被打动,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诲。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强,强迫、命令只能适得其反。何况硬性要求很容易激化矛盾,导致孩子逆反心理进一步增强。成功的家庭教育大都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效果也不在于音调的高低,而在于有无道理和受教育者能否接受。

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普遍较强,他们不希望别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总是指责、否定自己,而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与孩子商量则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当然在与孩子商量时,家长要注重内心真实感受的传递,加强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要多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让孩子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在心灵上给予充足的爱和温暖

中学生身高的增长是一种表面现象,与之对应的生理根源是性的发育和成熟,女生开始来月经,男生出现遗精现象。无论男生女生都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希望和异性在一起。面对这一问题,中学生如何处理呢?很多中学生会找一些与性有关的书籍或者光盘、网络视频来看,对性的变化予以关注,并表现出较强的兴趣。这是中学生性心理、性意识的觉醒。性意识的觉醒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引发早恋。中学生谈恋爱,把握不好,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对此,家长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认知和情感关爱。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就无法和孩子沟通交流,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实施家庭教育。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导致心灵空虚,孤独无助。再加上中学阶段课业负担加重,学习压力较大,师生间缺少支持和鼓励,为了弥补这种心灵上的空虚和爱的缺失,他们非常容易陷入早恋的漩涡,找一个人来爱自己,关心自己。所以,中学生早恋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了解,未能给孩子充足的精神抚慰和心灵关爱所造成的。

家长应明白,对孩子的关爱应注重情感富裕而非物质优越。有些家长一提关爱孩子,就想到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给孩子零花钱等,这不是高水平的爱,是溺爱,层次比较低。情感关爱是从语言上、行动上、细节上让孩子在心里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如:遇到挫折,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获得成功,有父母的肯定和赞美;出现错误,有父母的宽慰和谅解;多日不见,有父母的惦念和问候;回到家里,有父母的拥抱和关怀;离开家时,有父母的送别和祝福……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因性别差异,爸爸要给女儿多一些关爱,妈妈要给儿子多一些关爱。孩子心里得到满满的爱,他们就会对家充满眷恋,这样早恋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易早恋,很大的原因是缺少父母关爱和家庭温暖。

三、家长要引领孩子初步规划未来的人生,而非包办代替一切

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这与教育现状、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都有一定关系,但家长也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学校里,有的学生说,爸爸把我的未来都安排好了,还学什么呢,混几年就行了;有的学生说,我爸妈就我这么一个宝贝孩子,他们挣了那么多的钱,我还操什么心呀!曾听一个家长说,我将来要让孩子考医科大学,现在医生的待遇不错,再说等自己老了,健康的维护也有保障……家长的出发点大多都是为了孩子好,可如此包办代替,却剥夺了孩子努力上进的思想,压抑了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磨灭了孩子自己的志向和梦想,让这些孩子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读书,而非成就自己的未来。

家长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高中毕业以后,孩子要么参加工作,要么考进大学继续读书深造,但最终走向自理、自立是必然的选择。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尝试思考:自己有何能力?有何兴趣和爱好?将来打算从事怎样的职业?发展方向如何?启迪孩子思考未来的人生,做好生涯规划,将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白学习对于未来的意义。在生涯规划中,家长万万不可打击孩子,而是要鼓励他们努力去探索,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即使他们的想法暂时不现实也没关系,家长可以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议甚至给予一定的帮助。孩子只有在尝试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真正的成长。

四、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和谐、温暖、安全、幸福的家庭环境

作为中学心理教师,笔者曾在多个班级做过一项匿名调查,中学生最郁闷的三件事,结果让人很惊讶。在中学生最郁闷的三件事中,除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愉快”较多外,很多同学提到了父母关系不和谐,如父母吵架、闹离婚、外遇等;还有父母存在不良生活行为,如说脏话、打麻将、抽烟、酗酒等,这些问题让他们很头疼。尤其是父母关系不和,家庭充满矛盾,气氛紧张,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很不安全、很不温暖、很不幸福。

家庭关系不和谐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家庭关系和谐了,家庭成员才能幸福,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家长要想孩子有健康乐观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家庭成员间一定要相互尊重,夫妻间一定要相亲相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安全、幸福的家庭环境。

中学阶段的家庭教育相对于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家庭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若各位中学生家长能从以上四个方面身体力行,相信孩子的成长将会更加健康和快乐。

(作者单位:新疆奇台一中,奇台,831800)

编辑 / 于 洪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作者:李波 刘凤

中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篇2:

试析中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是国家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质量问题。我国教育部针对此现象提出上好“陪伴”这一课, 点明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与陪伴。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制定家庭教育法律。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  中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

我国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父母不断的给孩子布置任务,施加压力导致孩子在紧张的学习安排中,无暇体悟生活、观察世界。而父母却以为孩子在书本、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学到生活中的经验知识,以获得分数和情商的双赢。家庭教育值期望过高与家庭教育值实现过低存在着尖锐矛盾。初中生的身体、心理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心理的塑造及人格的养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所暴露出的心理、生理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联。

1  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1.1  在家庭教育指导孩子的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

目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更多的是灌输知识以及强调死记硬背的就是好的,记住了就代表学好了,丝毫不去考虑孩子是否是机械学习,又或是是否真正理解这个知识。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但不懂得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有部分原因是来自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如何成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并且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的关键点放在学习教师的身上,觉得教育是老师的事,自己只需要提供经济支持。

1.2  在家庭教育指导孩子的内容上:重智育、轻德育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被彼此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目前家长对于教育孩子方面,更多是关注这个东西对孩子是否有利益,比如父母认为成绩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于是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让孩子死读书。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应该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隐患。导致这个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者忽视了家庭教育最基本的问题:父母对孩子应当履行哪些职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这些问题甚至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盲点。造成许多父母自身角色错位,在履行自身职责、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自目性。

1.3  在家庭教育指导孩子的理念上:重塑造、轻培养

孩子是成长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作为教育者应该要培养孩子,多激发孩子的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家庭教育者的主要理念是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可以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于是家长把孩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用培养成人的意志模式去控制孩子,左右孩子,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淡化,导致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1.4  在家庭教育指导孩子的过程上:重结果、轻过程

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心理变化,成长经历,让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孤岛,当孩子遇到难题只能自己闷在心里,无法解决,致使自己产生心理问题,影响情绪以及学习效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成长,没有经常与孩子沟通,没有体谅孩子,只会一味地指责孩子,没有顺应孩子的阶段性发展,其中,代沟的存在也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1.5  在家庭教育指导孩子的生理变化上:重孩子、轻父母

父母作为成年人,在心智和思维的成长上已经达到了稳定的状态,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生理变化上,一直存在威严式的管理,即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是个听话的孩子,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也一直停留在孩子0到10岁的状态中,而中学生作为青春期的孩子,身体的迅速发展,心理的急速变化,导致心理的变化跟不上身体的变化,自我意识不够成熟,中学生会处于自我怀疑,迷茫期,混乱自我角色的状态,而父母此时却依然用以前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很显然是与孩子的生理变化是背道而驰的,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没有关注到孩子青春期的特殊变化,并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

2  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应该要正确看待“应试”教育。“应试”只是孩子通过竞争而公平公正地实现理想的一个方法和途径,这并不代表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因此,学校要严格遵循国家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为根本导向,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其次,应该要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必要的生活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应对新事物的抗压心理素质,和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思路。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以培养子女的综合能力为方向,把引导孩子掌握生活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孩子实践技能,培养孩子思维辩证能力,把学习成绩看作检验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其中一个标准,而不是评价孩子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最后,要注重家庭德育。面对当前一些不好社会风气,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做出自己该做事,这样做对于孩子早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对于一些观念还没有完全成型,父母此时的教育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积极的意义。

2.2  选择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家的成功育儿经验父母只能借鉴,不能完全照搬,父母应该针对自家孩子的特点,进行独特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不能棍棒教育,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心理阴影,父母也不能对孩子任其发展,这会使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在家庭模式中,“权威一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最适合我国当前发展现状的,值得家长进行尝试和实践。

2.3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长要重视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除了基础学科外,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父母如果具备广阔的知识积淀,再加之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将使家庭教育水到渠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父母进行引导而最终得以解决,一旦某一方面的问题未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反映出的不仅是父母综合能力的不足,而且也将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阻滞作用。

(作者系江西省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在读学生)

【参考文献】

[1]赵璐玫.上好“陪伴”这一课[N]. 人民日报,2020-03-23(11).

[2]关颖.家庭教育指导的倾向性问题和着力点[J].当代青年研究,2011,02:32-36.

[3]李晓军.我国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向现代[J].赤子,2014,03:183.

[4]林慧超.鄉镇中学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以福建省德化第八中学为案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8.

[5]何东亮.关于中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报告[J].吴中学刊,1996,02:87-90.

作者:叶晨豪

中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篇3:

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心理学运用

摘要: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个体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运用心理学对中学生进行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本文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将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心理学;运用

前言

在家庭教育中,心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在家庭教育中也有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需求,埃里克森认为:中学教育的使命就是获得自己的身份。自我身份是指在初中生的成长时期,他们的任务发生了迅速地改变,这使得他们更加注重自身,从而使他们把当前的素质和能力与未来的角色联系起来。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以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格发展心理学和人际交往心理学为主要的心理学依据。

一、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把法律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父母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在教学内容上应侧重于人际交往、性知识、学习方法、正确认识与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并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男生的性格好动,个性强,想法多,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在此基础上,父母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这种“叛逆”的心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是一种生命现象以及生命规律,但需要想办法超越这一生命的局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学会做决定、容许失误、要注重培养孩子在人际关系、情感、学习等方面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发展。

二、重视中学生思想状况

在中学生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层面上关心他们的个性、思想的发展,注意与他们的交往。比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采取民主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是民主家庭教育的精髓。在这样的民主家庭教育下,父母可以將子女视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使其在家庭中能感受到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这在其健全的个性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

要使学生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并感到快乐与幸福,那么父母应该首先用正面的情感去接纳自己,从而对其产生正面的影响。相反,家长们却整天埋怨着生气和其他消极的情感。怎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个性?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家长怎样能够正面地接纳自己?首先,父母要先爱自己,只有自己爱自己,别人才会更喜欢自己,那么你所付出的爱就是两倍,那就是“正能量”的爱。其次,父母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增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常规的运动来改善他们的体质,以及通过终生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个人发展。家长能够主动地改变自己,并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积极地接受和提高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家里的成长,这是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

四、家长以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

父母应该学习用正面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用暴力的语言,甚至是严厉的处罚,这样可以让孩子暂时的顺从,但是,这只能“赢了”孩子,而非“赢得”孩子。例如,一些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在学校惹出事情,回家后非打即骂,根本不问缘由,初中时期本就是叛逆期与青春期的结合,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研究显示,在家庭教育中,教养的方式应该注重,但是,“关系更优于一切。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好的家庭关系?”首先,面对任何问题,父母不能只想着表面的事情,而要认同他们的感受去了解他们。其次,弄清楚孩子为何会这样,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做到理解孩子才是真正地爱孩子。最后,家长应该启发孩子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全盘否定,因为遇到问题最终目的是要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这样才能“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家长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优点。通过每次沟通,孩子们都能提高自己的自信,从而得到更多的快乐和价值。

五、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鼓励

从心理学角度讲,给小孩自信与鼓励能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由感觉而生的思想、情感和理性的意识,往往被认为是一个灵性的特征点。但是,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质层面,而忽略了他们的生理以及他们的内在需要。在中学生的家庭生活中,父母要鼓励他们,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信和激励,激发他们的斗志。同时,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情,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也不要将工作的情绪带到家里来。下班回家之前,父母首先整理好自己:我的努力与辛苦,都是为这个家庭的快乐而奋斗。

六、父母的倾听和交流能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初中生大多是青少年,大多数时候都不太想和家长沟通。有些中学生甚至认为跟父母简直无法交流。同样,家长们也是整天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子女的耐心,也没有听取他们的心声。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尽到自己的职责。要想让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必须要与他们心连心地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信心,足够的鼓励,及时地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快乐、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学生父母在给予孩子爱与信心的同时,要学会对孩子说谢谢。初中生的心灵是复杂的、敏感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肯定。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主动调节中学生的心态,了解交流并非指令,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平等的沟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使他们的情绪得到改善,让孩子感受到阳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结语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引导型的家庭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品格、学业、积极心理品质、品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梅.积极家庭教育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 探[J].现代交际,2018(15):125-126.

[2]冯莉萍.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研 究[J].学周刊,2017(18):83-84.

作者:郝永武

上一篇:中职会计电算化论文下一篇:单位会计电算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