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逊指出: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勤奋进取与自卑自贬是其成长中必经的发展矛盾。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

第一篇: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探究

摘 要: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结合可以激发学生会的学习兴趣,只有接受学校教育会缺乏对家庭亲人的关注,只接受家庭教育又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小学生家庭教育为载体,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探究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探讨和说明。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问题 策略研究

家庭教育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从不亚于学校教育,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

目前,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还有一定的缺陷,家长的学历不同、阅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对于知识的讲解能力有差异,对于学生的生活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家长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孩子的性情秉性都会因家庭教育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具体,笔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述:

(1)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首先,家长的文化水平是不同的,不同的教育水平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育体验,有的学生的家长是本科,有的是硕士,有的是博士,而有的是高职、中专甚至更低,有的学生家长的工作是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大学老师,而有的学生家长可能是从事商业,有的家长可能仍然是农民,学生家长学历水平参差不齐,这不能一定决定孩子的学习能力,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同的文化、不一样的知识储备会形成不一样的价值观,这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

(2)家长教育方法有待提升

“教无定法”,和教师教学一样,家长的教育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长是严格的家长,会为孩子制定好学习计划。生活规划,每一步都依据家长的想法来,有的家长是“散养式”,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不会进行太多的舒束缚,给学生的自由度非常高,当然,也有一部分会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对学生的爱更没有原则,这样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他们有不同发价值观,一些教育方法是需要不断改进的。

2.提升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于目前学生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不断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1)注重亲情教育,要有感恩之心

亲情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将家长与学校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学生懂得感恩有利于他们提高品德修养,我国古代讲究“忠孝仁义”,讲求礼义廉耻,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弟子规》就是讲解德育最好的著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德育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的形式向学生传播感恩教育,父母首先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德育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身边人的感恩教育,感恩思想将为他们提供新的价值目标,从满足自己的追求向回报他人与社会的价值转换,从而提升他们的价值和品味,开拓他们的人生境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2)注重挫折教育,要有坚强性格

挫折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培养起远大的理想,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都是正常的,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抗挫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为学生渗透挫折教育。社会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父母坚持“成绩高于一切。”家长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有时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而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以理想来指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将生活很好的融入进理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拥有良好的应对方法,拥有自信的心态,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和惧怕,德育主任可以为学生进行榜样性的示范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名人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在班级树立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优秀榜样,以激励全班的学生。

(3)注重自我提升,要有榜样意识

作为德育主任,教师一定要有树立榜样的意识,小学生善于模仿,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一定会更加喜欢上课,更加喜欢老师,同样,在家庭的教育中,教师也要指导家长会学生树立好模范带头作用,家长在家应该更喜欢读书,更关注自身素养的提升这样学生也会向家长模仿。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德育主任一定要与孩子的家长加强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德育主任一定要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比重,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邹吉娟.让感恩教育闪亮小学校园[J].吉林教育,2018,(Z2):56

[2]赵轶竹.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61-62

作者:薛颖

第二篇:小学生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的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逊指出: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勤奋进取与自卑自贬是其成长中必经的发展矛盾。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灿烂的进步。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孩子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智商正常,智力无任何障碍,但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没有认可学习是自己成长的必需,学习是重要的,缺乏进取心。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惧怕学习。

第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将“学”与“玩”合理分配。

第三,个性特点上任性、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的干涉,家长的建议很难听得进去;另一方面又依赖家长的“脑子”,以此来完成作业任务。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现象,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孩子存在的现象没及时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安排好“学”与“玩”的时间,让孩子感性上认识“学”与“玩”是矛盾统一的:“学”得快,则额外时间多,“玩”得也痛快;“学”得不好,“玩”得也不好,甚至还要从睡觉吃饭中扣时间补偿;另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

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的“学习负担”造成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并非学习内容本身,而是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使得孩子失去学习动机,丧失了主动进取的能力,也就必然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对少年儿童个性的培养,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采取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担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标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作者单位:饶阳县大官亭镇孟岗学校

作者:张玉娥

第三篇: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

【摘 要】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但在现实中仍然有部分家长存在教育方法不当、缺乏陪伴沟通和言行不一致的家庭教育误区,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此,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充实教育理论,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并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对策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通过日常生活对孩子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实践活动。家庭教育是个人教育的起点,也贯穿着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也是终身教育。除此之外,家庭教育还是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基础。孩子在小学阶段身心快速发展,可塑性也很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教育方法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不同于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而是维系在亲子关系上的具有丰富情感的一种联系。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能被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取代的,孩子的思维模式、生存能力和人际关系都要依靠家庭教育去养成。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塑造小学生的人格和品德,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教导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常识。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也深刻地影响着小学生的在校学习。在小学阶段,如果家庭教育做得好,家长有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能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孩子的在校学习;如果父母只顾自己轻松或忙于其他事情,忽视了家庭教育,孩子缺少管理教育,容易导致错过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将教育定义为传授、唤起或获得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敏感性和一切经验的深思熟虑的、有系统的、持久的努力的话,家庭教育的功能将被有效扩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预先拟定计划,在成都市成华区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家长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设计了四大类问题,共计18道题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3份,有效回收173份。通过收集、整理调查结果,发现了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教育方法不当

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74.57%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辅导时缺乏耐心;28.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所以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34.6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这一部分家长大体上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也能体会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缺乏耐心,在孩子需要指导时不能耐心地提供解释和解决方法;还有部分家长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他们无法选择合适的高效的教育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且面对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也不能做出解答。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高达80%的家长习惯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对比。这其实是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得当,因为这种攀比行为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信心,同时可能导致孩子形成爱攀比、争强好胜的不良习惯。除此之外,家长的攀比心理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心理状态,使其无法冷静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缺乏陪伴與沟通

调查结果显示,21.97%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36.42%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2小时到4小时之间,20.23%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4小时到6小时之间,21.39%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6小时以上,可见有超过一半的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4小时。这部分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较少,导致孩子养成沉默寡言、沉迷手机及网络游戏、易与父母争吵等不良习惯。家长常常忙于工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忽视了亲子沟通的必要性,不重视家庭教育,甚至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或课外辅导机构。家长忽视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要的陪伴教育,不仅容易导致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容易加深亲子间的隔阂,最关键的是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言行不一致

对于问卷调查中“您会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吗?”这一问题,39.88%的家长能够为孩子树立榜样,有59.54%的家长表示有这种意识但做的不好,有0.58%的家长从来没有过。可见,接近半数的家长在树立榜样这方面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情况。这部分家长,虽然在思想上有榜样意识,也认识到了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付出具体的实际行动。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说得多,做得少的情况。有些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乱扔垃圾、随意破坏路边的花木、随地吐痰等等。家长的这些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让孩子模仿家长的不正确做法。然而,具有一定公共道德意识的孩子会对家长的不当行为产生质疑,这损害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改善家庭教育方法

第一,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同时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而这会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不正确的攀比行为。针对以上的问题,家长不能一味地重智轻德,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只是培养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就,还要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所以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时,应避免让孩子变得千篇一律,避免攀比。除此之外,部分家长还存在着将孩子的教育完全归于学校和老师的错误思想。虽然学校教育占据教育的主体,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依旧是不可忽视的。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它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努力。相较于老师,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更强,因此孩子在家长面前更能表现出他们真实的个性,往往也更能暴露出自身的毛病,家长也比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家长需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能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对于已有的家庭教育意识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二,加强家校合作,充实教育理论。家长和学校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到学生的总体情况。学校和老师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学校加强联系,不断充实自身的教育理论。家长会是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家长在参加家长会时,能认识到孩子在学校的整体情况,还能和其他孩子家长分享教育经验,更能从在校教师中获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实现家校合作。当学校开展与小学生有关的教育专题讲座时,家长应积极参与,并认真学习。虽然在调查中许多家长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水平,但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教育专题讲座往往是由具有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的专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开展的,分析小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提出建议,普及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能够减少由于专业知识缺乏而导致的教育问题。

(二)加强亲子陪伴,增进亲情沟通

第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社会学认为:家庭环境是指家庭成员在经常状态下占优势的、一般的态度和感受,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非自然的主观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最大化地表现出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亲子之间应注重交流,家长在交流过程中要向孩子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等生活常识,促进孩子明辨是非。除此之外,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还需要家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不会完全听从家长的安排。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不管对错直接否决,对于正确的要加以鼓励,对于不正确的要帮助其改正。家长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亮点,多称赞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家长还要关心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洞察孩子的心灵,帮助其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耐心,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有充足的耐心,不能动不动就打骂,对待孩子要宽容。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良师,更要成为孩子的益友,从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出发,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

第二,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如今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孩子,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亲子间出现隔膜。针对这一情况,亲子活动也日益被大众所倡导。亲子活动不仅能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因此,父母应该多参加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亲子活动,比如小学经常举办的运动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比赛,和孩子一起在赛场上拼搏,让孩子能够切身体会到陪伴所带来的幸福感。同时,家长还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孩子的身上,利用周末或者空闲时间多陪伴孩子,可以带孩子去一些景点游玩,欣赏自然风光,陶冶情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观科技馆、美术馆,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可以在玩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解知识,寓教于乐,这样孩子不仅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身体,还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还应该多和孩子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如做家务、做手工等。在这些过程中,家长还可以直接观察到孩子的具体表现和行为,及时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进行纠正,引导孩子形成恰当的行为举止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提高个人素养,做到言行一致

第一,以身作则,注重言行举止。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学习的一个阶段,在无意识中会喜欢模仿学习成人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具有权威的教师和家长,这就要求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模范和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尤其要做到言行一致,当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要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孩子尊敬学习的对象,这样孩子才会发自内心的表示出敬佩和尊重,同时心甘情愿地听从家长的教育指导。比如当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也可以做家务、完成工作中未完成的事情等,而不是进行看电视、聊天等休闲娱乐活动。当家长忙于自己该做的事情时,会给正在学习的孩子营造一种“大家都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事情”的感觉,进而积极地、专心地完成自己理应做的事情;当家长沉迷放松,制造的声音极有可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侧面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孩子产生“爸爸妈妈都在玩,而我还要写作业”的负面情绪。当遇到事情时,家长应积极思考、积极探索,通过自身的正面示范,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做到言而有信,树立正确的榜样。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或孩子达到家长预定目标后想要的奖励,家长首先要斟酌该要求或奖励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家长应及时指出并向孩子说明拒绝的原因。对于合理的要求或奖励,家长在同意后一定要实现它,不能让自己的话成为“空头支票”。这不仅能够显示出家长遵守诺言的优秀品质,也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家长高大的形象,还能使孩子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做到诚实守信。

第二,提升文化修养。家长要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始终保持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大多数家长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学、心理學的学习,在教育小学阶段的孩子时会采取不适合该阶段的孩子或打骂等极端的教育方式。家长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学习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家长还可以从经典的家庭教育案例中发现适合自己孩子教育的方法,取长补短。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在注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到自身发展。要保证家庭教育的高效性,家长的个人素养不仅要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要处于一种不断进步、不断改善的发展状态。

总之,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状况,还影响着孩子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密切与学校教育的联系,积极参与亲子活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爱娟.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学校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孙磊.寄宿制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周旭.上海市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毛志远.试论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5]马国才.发挥家庭教育影响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J].青海教育,2007(08).

[6]翁红梅.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0(26).

[7]黄晓琼,邹玉华.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规避之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8]邓美辰.浅谈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

[9]司永红.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10]钟巧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作者:左肖肖 文惠芝 陈泓红

上一篇: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下一篇:消费税纳税筹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