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企业税务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关于企业税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一些企业对纳税义务和享有的税收优惠权利了解不深,导致企业存在潜在的税务风险。因此不得不加深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并且提出一些管理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家企业税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家企业税务管理论文 篇1:

大企业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

【摘 要】 大企业税务案件的不断出现,暴露了其税务风险管理上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特征出发,对大企业当前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据此提出了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大企业; 税务风险特征; 税务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大企业的税收检查力度,很多知名大企业因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身陷“税务门”丑闻。企业、税务机关、社会公众以及理论界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企业税务风险特征和管理现状,就其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特征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大企业由于在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及管理理念上与中小企业存在显著差异,其税务风险与中小企业有着根本区别。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呈现以下特征:

(一)经济业务复杂、税务管理难度大

大企业往往组织结构庞大,生产经营复杂,多元化企业集团更是跨区域、跨行业经营,涉税事项繁多、重大且复杂,税务管理难度大。某些业务,中小企业也许永远涉及不到,而对于大企业来说却是平常之事。比如,常发生于大企业的并购重组、境外投资、境外付汇、关联交易等业务,涉及资产及股权置换、非货币性交易、非居民企业税收、境外税收抵免、特别纳税调整等复杂的会计和税收问题。上述业务通常存在多种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或税收优惠选择,不同的处理会导致很大的税收成本(或收益)差异,企业重组等事项还会对后续经营期内的税收负担产生持续影响。上述业务构成了税收的高风险领域。

(二)税收监管力度强、逃避处罚机会小

大企业是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无疑也是各国税务机关监管的重点。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大企业的检查力度,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定期轮查。2009年至2010年,税务机关通过对大企业进行自查、检查、稽查,实现了查补税收收入入库率和入库金额大幅增长。同时,各大稽查案件不断被媒体曝光。在当前这种日趋严厉的税收监管环境下,大企业税务违规几乎没有逃避检查处罚的机会。

(三)税收违规成本大

大企业由于业务总量大,一旦税务上出现违法,所涉及的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都是巨大的。更为重要的是,税务上的违法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声誉损失,并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大企业的上述风险特征,决定了大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的税法遵从意愿比中小企业强,一般较少存在偷逃税的故意行为。但是近几年的税收检查结果显示,大企业的税务问题还是层出不穷,经自查、检查、稽查缴纳的税款和滞纳金金额巨大。这说明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税务风险意识弱

长期以来,大企业董事会等决策层将精力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研发,而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管控。他们简单地认为,税务是企业财务核算与申报层面的事,只要不做假账,不虚假申报就不存在税务风险,没必要纳入企业战略层面去考虑。受此观念的影响,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中,较少考虑税务风险因素并建立系统的税务控制制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远远比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大企业税务检查力度加强,企业税务风险暴露后,部分大企业才逐步意识到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关注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简单、管理环节滞后

据了解,目前很多大企业虽建立了税务部门或岗位,但更多的是执行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处理与税务部门的关系、解决税务过程中的争议等职能。大部分企业内部税务机构既不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也不参与企业重要经营活动,不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税务管理缺乏系统化、制度化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应急的和临时的。许多企业基本上是以“亡羊补牢”的方式对付层出不穷的税务风险。

(三)税务风险管理力量薄弱、管理资源缺乏

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普遍层次低、人员少、素质不高,自主处理复杂税务问题能力弱。有些大企业集团,业务范围非常广,业务量巨大,分支机构众多,财务核算分工很细,税务人员不熟悉本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面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也缺少充分了解。此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缺乏税务管理功能,不能对相关信息在税务层面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评价、预警生产经营和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税务人员疲于应付税款申报、缴纳环节的事务性工作,对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法规信息缺少研究,对税收政策不能全面、准确把握,在税务处理上过分依赖于外部税务顾问和中介机构。

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实现自我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当前税务机关新型管理模式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以及2011年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确立了对大企业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大企业是否建立和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税务机关的风险评价,进而影响下一步管理措施的确定。没有全面建立和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很可能被税务机关判定为高风险纳税人,从而被施以税务检查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

《指引》为大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框架。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涉及观念改变、制度调整、流程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现有制度基础、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合理取舍,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一步到位全面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按照《指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有重点地实施。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层面,从防风险为主向创效益为主转变

笔者认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应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税法遵从层面,即确保在既定的税收法规体系和本企业现有业务条件下,正确计算、及时申报和缴纳各项税款,从而规避因未纳税、少纳税所面临的补税、罚款、滞纳金和声誉损失等风险。

第二个层面为纳税筹划层面。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手段,每个税种都会有所鼓励有所限制,因而都有优惠领域。纳税筹划不仅包括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用足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选择最优的税务处理方式以降低税务成本,也包括对尚未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合理的事前规划,创造条件利用税收优惠。后者可以筹划的空间更大,比如企业重组业务,重组前,就要根据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要求(包括股权或资产收购比例,非股权支付比例等),在不影响商业实质的前提下事先考虑和设计这些条件,以实现重组环节税款的递延。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在充分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本企业相关税种的各项优惠,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对经济行为进行事前规划,选择最优的税务方案。

第三个层面为政策参与或推动层面。税收法规是根据经济社会一定阶段的一般情况而制定的,这决定了其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当税收法规没有规范或没有具体规范的特殊经济行为或新的经济业务出现时,需要对原来税收法规进行解释、补充和修改,甚至颁布专项规定、制定新的法规。随着我国税收管理模式的发展,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税法制定中的参与程度已大大提高。2008年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成立,各级税务机关也相应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面向大企业开展涉税诉求的研究分析、专题调研、税收政策评估,定期收集企业的意见,为完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大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大与同行业及主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积极推动国家出台有利于本行业或本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下是近几年的一些成功案例:1.2008年经济危机时,国际油价成本飙升,国内航空企业成本高企,国家允许航空公司加收燃油附加费,但仍应交营业税。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内争取最大收益,经中国国航等三大航空企业的积极推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08]178号),规定燃油附加费免交三年营业税,这项政策使每家大型航空企业节约税金达数亿元之巨。2.近年来,随着销售手段不断创新,电信行业出现销售附带赠送服务(如赠送有价卡预存款等)或实物(如赠送手机或有价物品等)的业务,这些赠送行为是否视同销售征税,各地执行不一,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税务风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根据税法原则和合理性,相继向国家税务总局进行沟通和申请,得到了税务总局的认可,并相继取得了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批复。

税务管理的上述三个层面中,第一个层面是基础,以防范税务风险为主,而第二、第三个层面则可创造税收收益,大企业往往忽略后面两个层面的管理。在第一个层面的基础上,逐步加强第二、第三个层面的管理,应是目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努力的方向。

(四)建立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保障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业务和管理流程复杂,与此相关的税收法规及政策繁多,且复杂多变,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很难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相关的税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和更新,企业业务信息的取得、分析都需要借助于信息系统,而且信息系统还是实施风险评价、监控的有效手段。因此信息化是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与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EB/OL]. http://www.chinatax.gov.cn/n8136-506/n8136593/

n8137537/n8138502/9076046.html.2009.

[2] 凌辉贤.企业如何做好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1(2):54-56.

[3] 华艳.浅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 注册税务师,2011(3):44-46.

[4] 陆易.大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J].注册税务师,2011(10):48-50.

作者:段新怡

国家企业税务管理论文 篇2:

论企业税务风险与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关于企业税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一些企业对纳税义务和享有的税收优惠权利了解不深,导致企业存在潜在的税务风险。因此不得不加深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并且提出一些管理策略。文章首先阐述了税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然后分别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家宏观政策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止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 管理策略 税务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交易模式和交易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国家相应的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完善。随着税收制度的完善和企业纳税义务的重要性加强,税务机关的征管力度和征管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对税收政策和税务风险认识不够彻底,导致一些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损害了企业利益,同时还给税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并且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一)涵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没有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法行为,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标准进行纳税,出现少纳税、应该纳税而没有纳税的现象,因而面临罚款、补交税款、加收滞纳金、声誉受损以及受到惩罚等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采用适当的税种,没有享受到应该享有的相关优惠政策,导致企业多纳税,承担了根本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二)特征

1.必然性

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業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净利润是用企业总利润减去企业应交所得税后得到的最终收入。因此要想实现企业净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尽量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企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与税收的强制性相矛盾,导致国家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国家税法政策不断完善,加强对税收征收工作的监管力度,而企业财务工作者、管理者对税收的强制性和逃税避税惩罚制度认识不够深,更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必要性。

2.主观性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税务业务的不同理解,直接导致了税务风险的产生。与此同时,由于不同的税务机构对税收制度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使税务征收和缴纳双方存在沟通上的困难,这也会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

3.预见性

企业在财务核算和日常经营活动时,税务风险已经存在于企业缴纳的各项税费之前的日常行为中。也就是说,在企业履行税务责任之前,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已经存在于无形之中。知道企业税务风险的预见性,有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时掌握与税收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做到有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税务风险

造成一个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发展战略、企业管理者税务规划和面对税务风险的态度、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与防范机制的编制与执行、各个部门之间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企业信息的规范管理情况、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监督机制等。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的纳税意识不够深、财务工作者知识水平较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税务代理服务,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企业偷税漏税现象较普遍。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者对税务风险了解不够深,以及对企业纳税义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企业涉税行为不符合国家规定;而一些懂税法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企业净利润最大化,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完全忽视了自己应该尽的纳税义务,导致许多企业存在税务风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是企业的涉税资料科学、合法、真实性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有效措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税务风险的高低。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或者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与此同时,还可能会造成企业的非故意税收违规行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税务代理机构,也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的税务代理机构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税务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较低,只能代理一些简单的业务,比如:发票领购、纳税申报、建账和记账等,而对于一些复杂的代理业务比如税收咨询和企业税收筹划等业务则比较少涉及。

(二)企业所处宏观条件下存在的税务风险

造成企业外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国家有关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等。近年来,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等一直处在不断的调整和更新阶段,并且在以后足够长的时间内,都会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优化和完善。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对税收的调整和修改了解不及时,也容易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管理策略

(一)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1.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企业应该设置负责税务处理的专门机构,争取把税务风险降到最小。在大企业或内部机构设置比较完备的企业中,税务专门机构应该与审计部门共同组成企业风险控制部门,并对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对于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的中小企业,可以把该机构归属于财务部门。

2.完善涉税工作流程

第一步,应该定期编制真实合理的税务工作报告。企业财务报告主要有:税务工作相关计划报告、税务预测报告、企业每年实际纳税总结。税务工作相关计划报告是指企业对以往税务工作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最后得出做好企业下一年税务管理工作的计划。税务预测报告是指在税务管理措施和税收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企业以往经济业务的发展和每年总利润,先预测出企业下一年的总利润,最后根据总利润预测出应纳税款。企业每年实际纳税总结是对企业上一年的纳税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企业在缴税、报税、计税、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点。

第二步,编制税务工作月度、季度、年度进度表。应该在每月终结时编制月度工作进度表,季度和年度终结时编制季度和年度税务工作总结。并对于上月出现的税务工作问题,在下一月进行纠正。

第三步。加强税务工作的执行力度。在完成税务工作的相关计划报告之后,必须严格执行计划的工作内容。不然,税务工作计划报告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

3.倡导企业自觉纳税,强化企业对税务知识的了解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作为税收征收对象的主体,应该自觉纳税,并且要按照企业的实际利润来纳税。严禁企业为了一己私利而忽视国家利益,坚决杜绝企业出现偷税、漏税、逃税现象。因此企业必须养成自觉纳税、合法纳税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的税务风险。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专门的税务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税务知识的了解,以免出现由于税务知识欠缺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情况。

(二)完善税收管理相关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为了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不仅要求企业自身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政府能够完善税收管理相关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国家这个大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因此国家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企业税务行为的权利和义务。企业不仅拥有纳税的义务,同行还应该享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让每一个企业都能熟悉自己的纳税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养成自觉纳税的优良习惯,减少企业税务风险。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企业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税务行为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朱永祥,胡茜茜.谈外向型合资企业税务风险的类型、表现与管理策略[J].商业时代,2012(5):91-92.

[2] 王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5):188-190.

[3] 韩霖,高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管理策略:专访跨国税收管理专家詹清荣博士[J].涉外税务,2008,248(12):18-24.

[4] 陈锦华,曹晓丽,陈海声,等.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3):34-36.

[5] 刘珍.企业税务风险绩效评估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6):77.

[6] 孙启宁.外经贸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财经界,2011(18):266-266,268.

作者簡介:范辉(1977-),男,山东友谊出版社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范辉

国家企业税务管理论文 篇3:

“大企业”税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来,企业税务案件的不断出现,说明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上存在问题。本文以大企业为对象,以风险为视角,探讨了大企业税收征管模式发生变化之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企业 税务风险 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以来,平安集团、四川长虹、国美电器等多家公司相继出现税务风波,对公司的运营和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企业税务风险的大量暴露与我国企业集团化发展、税收政策不断调整,以及税收征管模式的日趋成熟密切相关。首先,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企业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盈利模式呈现出了规模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企业财务和税务管理也日趋复杂。其次,我国经济转型加快,每年都有大量的税收新政出台,加大了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和执行的难度。第三,我国逐步形成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重点稽查”强调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由于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上述企业原来被隐藏的税务风险被大量地暴露了出来。

普华永道2006年公布的亚太区的税务管理及规划中的数据显示: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税务工作日趋复杂,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另外,2007年1月17日“德勤中国税务大会”组织的一项由超过800名来自中国香港及内地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高级财务、税务人员参与的投票统计结果显示:未来年度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难题包括充分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税务合规要求的日益复杂性,税务监管尺度的收紧,以及税务风险管理。受访者还表示,中国实行了一套比较复杂的流转税制,转让定价的税务处理、关税、消费税及预提所得税均属于高风险的税务处理。以上数据和调查结论说明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税收管理实践看,税收意义上的“大企业”不仅仅指企业经营规模大,而且指的是要有国际背景、进行多元化经营、组织结构复杂、会计核算相对规范的一种企业类型,其在税收管理上具有特殊性,有必要采取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税收管理方法,即对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因此,在探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之前,有必要先分析大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

(一)经营范围多元化,系统性风险比较大

由于大企业经营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经营领域常常跨越多个地区和多个行业,涉税事项特殊,税务管理难度大。例如,大企业常常会发生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特殊业务,内部关联交易比较频繁,涉及跨国纳税和避税等复杂的会计和税收问题,这些特殊的业务决定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要高于一般企业。

(二)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风险具有连锁性

大企业为了进行多元化跨国经营,通常会采取集团化经营模式,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以产权为纽带的。如果一个企业出现税务问题,往往会发生连锁反应,使公司个别风险演化为整个集团的系统性风险。例如,某一成员企业因关联交易不公平受到税务机关调查,由于关联交易发生于集团内部,因此另一成员企业也势必会受到关联交易调查。不仅如此,企业的某一种税务风险可能会诱发其他类型的税务风险,例如由于大多数税种与企业所得税之间存在关联性,这些税种中所产生的风险往往会诱发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再如,由企业税务风险所引发的罚款、缴纳滞纳金等经济风险对于企业的声誉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对企业正常的商业活动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风险都会沿着产权关系的链条,由一个企业传导给整个集团,从而对整个集团造成不利影响。

(三)采取分类监管模式,风险暴露概率高

近几年,我国大量推行集团化发展战略,一大批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税收的集中度因而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占全国不到2%左右的纳税人支撑着全国90%以上的税收收入;2009年,全国3 680户大企业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收入。鉴于此,国家对大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例如,从2009年至2010年,国家税务机关组织地方各级税收机关对重点大型企业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税收联合大检查,查处了一大批涉税案件。

由于大企业的特殊性及其在税收收入中的重要性,世界上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美、英、法、日、俄等国在内,大都设立了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我国国家税务总局也于2008年设置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正式启动了大企业税收管理。2009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确定了45户定点联系企业,包括中国烟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等,几乎涵盖了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行业中的所有龙头企业,并向他们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其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提高税收遵从度。

(四)重经营管理,疏于风险管理

我国大企业或者本身就属于国有企业,或者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长期的国有身份,限制了企业风险意识,特别是税务风险意识的形成。因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与国家税收目标高度契合,没有足够的动机偷逃税款。因而大企业的决策者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而疏于税务风险管理,认为只要不做假账、不虚开发票、不虚假申报就不会出现税务风险,因而没有把税务风险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当中,从而为税务风险留下了比较大的风险敞口。

(五)管理资源分散,容易顾此失彼

大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复杂,增加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难度。例如有些大企业采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直线型的专业管理。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各部门职能分割,各自为政,横向协调极为困难。税务风险本来是系统性的,应当对其进行集中管理,但是却常常被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很容易顾此失彼。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一)从战略层面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层次

税务风险的大量暴露,说明税收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境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税务风险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分析企业性质、税收政策等内部和外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相对而言,内部环境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融资环境、法律监管、行业惯例等,属于系统性风险,企业难以控制。因此,企业必须把税务管理提到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风险管理,促使企业不断提高对税收政策的遵从度。

(二)从治理层面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

税收风险管理依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而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也是适应税务管理模式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及2011年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确立了对大企业采取以风险为导向的税收管理模式。大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税务机关的风险评价,进而影响下一步的监管措施。因此,企业要着重加强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从而赢得税务机关的信任。

(三)从业务层面进行风险防控

企业恢复生产所有的业务活动都与税收相关,都可能产生税务风险。因此,企业要梳理流程,将内部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从而将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化和制度化。反过来讲,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企业日常涉税业务处理的有序进行。为此,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需要在战略制定和经营决策中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思维,企业税务人员应深度参与企业经营和财务决策,包括重大的对外投资、重大并购与重组、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从而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税务风险。

(四)从财务层面进行纳税筹划

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手段,每个税种都存在优惠政策,为企业进行节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首先要熟悉本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适合于本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然后通过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财务决策,选择最优的税务方案。之所以强调企业要开展税务筹划,是因为税收筹划也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手段之一,因为税务筹划以税收政策的研究和经营活动规划为前提,也就是说,通过税务筹划可以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能力,并发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五)从组织层面创新风险管理方法

为了适应税务风险集中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对企业的组织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将大企业原有的直线制组织结构改组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建立“集团——事业部——业务单位”三级税务风险管理体制。集团总部作为决策层,重点是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顶层设计,行使风险监控职能;事业部作为中间管理层,重点是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税务风险进行流程化的集中管理;业务单位则着重于具体的税务风险点的管理。

(六)对税务风险进行模型化评估

税务风险是由企业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内外部因素可以概括为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税务环境、社会关系、管理流程、风险应对、档案管理等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可以泛指为风险评估模型,它可以为企业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提供基本的向导。税务风险评估模型各要素含义如下:(1)经营理念,指企业领导人要有法律意识,并遵守法律;要有风险观念,并以此构建经营风格,并将其体现到内部控制制度当中。(2)人员素质,财务业务大多是涉税的,财务处理不当,很容易埋下税务风险;税务筹划能力不足,失去应得的利益。(3)税务环境,企业要关注经营地和所在行业税收政策及变化频率,征收征管水平,以及企业自身形象。(4)社会关系,税务风险很多来自于供应商、客户的举报,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降低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善待员工,巩固客户关系、建立供应商联盟,建立亲和的税企关系,同时还要避免与同行之间开展不正当竞争。(5)管理流程,控制好业务到财务以及财务到税务的流程;纳税申报前作纳税调整、并由主管人员对纳税资料进行审核,按时申报及按时纳税。(6)税务稽查的应对能力,税务稽查会干扰企业的正常业务,还会产生连锁的稽查,带出其他风险,为此企业要在税务稽查前进行严肃的税务自查,并注意掌握与税务机关沟通的策略。(7)档案管理,经济合同、商业票据、会计资料、税务申请书,税务批复、纳税资料等要妥善保证。

(七)从政策层面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设置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标志着我国对大企业税征管模式发生了转变,大企业参与税收政策制定的意识开始出现。例如,2008年10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在成立伊始,便组织了由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工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建集团、摩托罗拉、北京现代等8家大型企业的代表参加的税企座谈会,目的是深入了解大企业的税收诉求。部分企业利用这一平台,争取到了税收优惠政策。又如,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国家允许航空公司加收燃油附加费,但却需要缴纳营业税。为此,经中国国航等三大航空公司的积极争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08]178号),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对航空公司经批准收取的燃油附加费免征营业税。X

参考文献:

1.郑海霞.小议税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月刊,2013,(02).

2.段新怡.大企业如何加强税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12,(05).

作者:张建军

上一篇:独立审计质量因素论文下一篇: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