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生产效益稳定提升的必要前提,做好安全管控过程管理,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是提升实际安全管理的重要路径。但是在天然气生产中,客观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导致安全管控的能力不佳,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在天然气生产中应重视各种优化路径的实施,提升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1:

浅析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摘要:安全管理模式是石油天然气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构成,能够切实保证天然气生产的安全可靠,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立足石油天然气企业生产需求,简要分析了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及其意义,提出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建议,以期能够为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安全稳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愈发复杂,如何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构建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建议分别从制度、技术、应急与现代化角度入手,以完善制度体系奠定安全管理框架、以应急机制切实保证生产安全与稳定、以技术与规划推进安全生产的有序落实、以信息化管理发挥模式效用,从而增强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实效性。

一、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及其意义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能源资源主要构成之一,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若缺乏管理与控制,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不仅无法达成预期生产目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更会对地区范围内的人员、设施造成安全威胁,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近十年期间,我国致力于加强各地区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安全管理与控制,逐步加强生产控制力度,将安全生产作为石油天然气企业的主要要求。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严格遵循有关规章制度、政策要求,按照特定标准完成生产任务,最大程度上保证石油天然气生产安全与质量,实现石油天然气的安全生产与应用[1]。

作为十分重要的清洁能源,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过程具有较强危险性,其本身也具有易燃易爆、易泄露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完善石油天然气的安全生产标准、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保证有关人员、地区范围内人员的安全。由此可见,生产安全管理不仅对生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地区社会建设、经济发展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设策略

(一)搭建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基础

要想搭建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建议要从制度入手,先建设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形成制度框架,之后再逐项添加模式内容。可以说,管理制度是管理模式形成的基础,要想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模式效用,就需要保证制度符合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生产模式、生产特点,保证制度内容详细清晰,促使工作人员可以遵循制度展开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根据现存法律法规要求,提出合法合规的生产安全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生产标准等,提出安全生产的全面规定。要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落实各项制度,将制度作为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2]。另一方面,要建立安全生产的监督制度,提出针对安全生产活动各环节的监督制度要求,包括:材料质量监督、生产流程监督、生产管理监督、设备维护监督、一线作业监督等。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督促企业生产有关人员规范作业、严格遵循制度要求。此外,还需要提出责任制度,明确界定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促使各岗位人员均正确看待生产安全管理,主动配合生产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兼顾安全技术与规划,确保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

在完善制度体系基础上,建议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要加强对生产安全技术的应用,科学开展生產安全规划,保证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生产安全无法脱离安全技术,工作人员要始终以安全技术为工具,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生产环境特点、生产工艺合理选择安全技术,提升生产安全控制水平。要做好安全规划工作,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安全生产任务、目标与要求,科学规划安全技术的应用、生产活动的开展。在天然气的生产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立足石油天然气的生产特点进行安全分析,评估当下石油天然气的生产技术优势与不足,分析生产线中各环节的衔接情况,及时发现生产流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优化方法,从而确保这一阶段生产的安全与可靠[3]。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产安全管理模式效用,推进安全技术应用与安全规划,建议要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生产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分别在人员进入岗位之前、实习期、日常工作中开展安全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通过培训,促使其了解企业生产安全规划的目的与作用,掌握安全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应对生产中的突发状况。

(三)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丰富安全管理模式

应急机制是安全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安全隐患处理经验,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在制定应急机制环节,要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类型、发生事故的几率、事故影响,制定相对应的应急救援、事故控制计划。根据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提出可行应急预案,同时以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将应急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促使各部门协调作业,最大程度发挥合力优势,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减少损失[4]。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出详细、具体的应急管理条款,分别提出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应急责任与安全控制权限;提出各岗位的协作要求,促使各岗位人员能够遵循条款依据有序参与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此外,建议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习活动,根据日常预案排演流程,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在演习中,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实验演示,构建真实事故情境,锻炼各部门人员的应急协作能力。

(四)开展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安全管理模式效用

为了更好地构建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议灵活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平台。根据“十四五”规划文件要求,要提升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安全生产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强安全生产的规律性、关联性分析,提升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5]。实际过程中,搭建内部生产安全管理平台,搭建集生产检测、安全标准、数据分析、安全联动、应急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人员准备设备,各岗位人员可以借助设备实时更新生产信息,观察安全生产情况、共享生产数据等。此外,可以将信息化平台与岗位人员、生产设备、作业过程进行联系,开展天然气生产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与管理,实时评估生产的安全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发出预警,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模式运行实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涉及因素较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确保企业生产的高效、安全与稳定。今后的石油天然气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中,需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安全管理模式,保证制度具体精细、流程科学合理、技术符合要求,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理念,全方位提升每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水平,为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正荣,覃莉,陈露.石油天然气企业安全应急管理和建设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2):9-10.

[2]刘现立.石油天然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化工管理,2021(15):23-24.

[3]邹建辉.应急管理理念下的石油天然气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1(02):139-140.

[4]高怡然.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中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0(33):78-79.

[5]龙坤.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3):82-83.

作者:彭骏骏

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摘要: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生产效益稳定提升的必要前提,做好安全管控过程管理,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是提升实际安全管理的重要路径。但是在天然气生产中,客观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安全隐患,导致安全管控的能力不佳,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在天然气生产中应重视各种优化路径的实施,提升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优化路径

引言

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要能做到在安全管理方面具备较高的优化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实际的安全管理价值,确保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因此,要根据天然气生产的基本安全管理需求,做到在安全管控过程中,制定更加切合性、完善性的安全管控模式,达到不断提升安全管控效果。

一、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目前最重要的能源,天然氣具有易燃易爆和易泄漏的特性,开采和生产单位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安全开采、存储和运输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建立健全天然气安全生产机制,是落实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防范,对控制事故发生和改进安全管理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对天然气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人员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同时,还能提升天然气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保障制度措施不健全

天然气生产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要做到在安全制度建设方面具备较高的安全管控优势;在安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较高的制度措施管控指导优势。若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不能具备完善、全面的制度优势,可能在实际的生产现场不能有效规避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的现场可能处于不科学甚至是混乱的状态,当出现部分安全问题时,因为不能具备可靠制度流程的有效指导,导致很多的安全管控措施不能及时科学的落实,导致安全问题不断加剧,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扩大的威胁。

(二)设备、技术的管理不到位

天然气生产中,存在较多的大型设备使用,同时要能做到在技术层面上具备较高的管理优势,要能做到在管理上有效的发挥出较高的管理价值,全面提升实际的安全管理效果。如在设备和技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一方面会导致天然气生产中很多安全风险不能有效的规避落实,导致生产中很多的危险因素不能通过技术深入管控和设备的科学使用规避风险,导致天然气生产本身的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会存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因为采取了不安全的行为导致很多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导致实际的安全管控优势不能发挥。

(三)人员安全文化建设不足

安全技术管理机制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安全防控要求的执行落实不到位,这是因为安全意识的不足导致,企业因为不重视长期性的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员工的基本安全素养不能得到较高的提升,作业人员不主动服从企业的安全要求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不佳。

(四)安全责任机制不健全

安全责任机制是提升有关人员安全作业程度,有效保障各项安全要求可靠执行提升安全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因为安全责任机制的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安全责任机制的落实程度不高,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不能更加到位的履行自身的安全职责,导致很多安全隐患不断加剧。

三、强化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安全问题要能被彻底的管控,就要做到在安全层面上具备较高的安全管控优势,能实现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发挥出良好的制度指导作用,安全管理流程能实现在工作开展中,以科学安全的作业方式,全面发挥出较高的安全作业效果,极大的消除了不良安全问题的影响。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要充分根据天然气生产的基本技术和管理需求落实,在各个生产管控的环节,能积极的落实各种科学化的管控机制,做到在生产中规范、科学,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二)加强对设备和技术的管理

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应能重视对设备的管理能力,在设备使用和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发挥出较高的管控能力,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能更加科学可靠的使用设备,避免因为不良的设备操作,杜绝安全意外问题的发生。技术管理主要是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有效的落实,加强技术的学习和提升,落实各技术人员的管控能力,做到在技术层面上发挥出较高的技术管控能力。企业应能在技术发展上不断探索安全、高效的技术方式,一方面要能做到在技术管理中,能具备较高的生产效果保障优势,同时能做到在不断发展探索安全技术上,逐步提升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得到管控力,以更高、更科学的技术优势,提升实际的生产效益水平。

(三)提升安全文化的建设水平

在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是提升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能充分做到具备较高安全文化建设效果,主要是能实现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能建立持续化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长期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形成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要能创新各种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提升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性,同时能提升安全文化的互动性,能使人员在深入建设发展中,全面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文化建设的形式要能以提升实际的人员安全意识为导向,尤其是提升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认知,以多媒体案例影像教育的方式、事故现场的分析、安全分析大会、安全总结大会等科学有效的形式实现在安全文化建设上,获得人员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

(四)落实安全责任机制

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若未明确各层级安全责任,可能导致在实际的安全管控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落实安全责任要求。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应能做到在安全责任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具备较高的责任指导优势。首先,应能做到在安全责任的落实之前,将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安全责任管控项目科学、清晰的划分,能具备可靠执行的优势。其次,要能确定安全管控的责任主体,包括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检查监督人员在内,都要在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履行必要的安全要求落实职责。最后,应能在安全责任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在安全责任机制的划分过程中,发挥出较高的执行效果反馈机制,安全防控责任机制的执行效果有效评价,主要是从人员积极性、实际安全管控结构、个人评价等方面中,获得可靠的安全责任实施评价优势,全面保障能获得较高的安全责任机制优势。

结语

天然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能首先明确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在安全建设层面上,具备较高的现场安全生产管控能力,能全面实现在安全管控中,发挥出较高的制度指导能力,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必要的安全责任机制,以构建天然气生产中可靠的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浩.石油天然气生产中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

[2]于鹏涛.关于推进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23:200.

[3]郭兴元.石油天然气生产储运中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02:176.

作者单位: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作者:刘熙成

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篇3:

构建油气生产节能评价体系 提高企业综合水平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等诸多环节还存在着问题。节能评价的展开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节能水平和今后的工作重点,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节能水平。

一、节能评价体系构建的做法

1.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目标。油气生产企业开发的区域属于典型的“三低”油气田,地面条件复杂,集输管线长,加热点多,自用油耗量大,耗电量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生产基础的限制,单位产品耗能相对较高,节能降耗的空间相对较小。国家“十二五”节能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油气生产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研究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油气生产企业的视角出发,从节能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管理为着手点,为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评价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从而使石油生产企业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生产利用效率提高,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典范。

2.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的关键问题。一是由于油气生产企业之间的环境、特点极为不同,能耗差距较大,如何解决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用性、公平性、客观性。二是各油气生产企业在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员工意识上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化管理的普及和操作水平上也有很大差异,如何在不同的生产组织管理状态下,切实做到节能路径的统一。三是油气生产企业在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上起步较晚,可以借鉴的案例很少,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具体困难及测试过程中误差的控制。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以全面改善取代局面的改善,以持久的改善取代临时的改善,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与习惯,继而形成持久的企业文化。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能源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3.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将上一年度的企业综合能耗进行整合分析,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将这个数据在考虑现实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條件下对于同类能耗指标进行预测。可以用同比分析、定比分析、环比分析等方法,形成项目柱型图、折线图形成趋势变化来分析节能管理工作需要的各项指标。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在油气生产企业中,水、电、天然气、原油的消耗情况是有每月分析的,通过这些实际数据来分析预测油田生产中短期能耗。因果分析法,是把影响能耗需求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找出其因果关系,并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来分析能耗。这类方法包括部门分类法、技术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等。想定法,根据以往数据整理分析,对未来油气生产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提出若干不同估计和要求,然后对各种不同设想方案进行内部能源消耗需求的计算机仿真,以获得相应的能源消耗需求估计值。

4.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可获得性。指标的对比既要看能效水平,又要看成本和效益,以确保在节能方案的挖掘中获得最佳投入效果比。要使能效对标活动中提出的改进方案既能够与国际接轨、体现企业的一流水平,又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要求。

①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根据油气生产地面工艺服从地下,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阶段的用能单位之间开展能效对标缺乏可比性的特点,企业应立足于以过程指标管理为主,以终端指标管理为辅的原则。过程指标,即根据各工艺、工序、工段的情况,设计出产品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和设备指标体系框架。油田生产企业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可直接针对采油井站、油田水回注站、联合站等用能单元;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可直接针对采气站、脱水站、集输气站、增压站、配气站、气田水回注、CNG站、天然气净化厂等用能单元。且指标体系内容可包括人均综合能耗、产品综合能耗、产品各能种单耗、工序能源利用效率、设备效率等指标。终端指标 考虑产值与能耗的关联度、产量与能耗的关联度、产量与主要能耗(电耗)的关联度,由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单位油气综合能耗、单位油(气)综合电耗三个指标构成。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统计报告期内每产生一万元的产值所消耗能源数量。它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耗能水平指标,是计算企业节能量的基础。计量单位统一使用“吨标煤/万元”。单位油气综合能耗:指油田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每生产一千克油气当量消耗各种能源能量总和的平均水平。计量单位统一使用“千克标煤/吨”。单位油(气)综合电耗:指油田企业生产一吨油气当量消耗的电量。计量单位:千瓦时/吨。

②能耗结构。从系统学的角度建立一套能源使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每个指标的分析、计算,获得整个能源系统的评估结果,以此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同时,根据国内外的指标对比,可以发现一些指标的不足,寻找解决的对策。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利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构造节能的可持续利用系统结构模型,包括对能耗进行分类,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构建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

③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生产系统能耗指标,油气生产企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几种设备与系统中。主要能耗设备是泵类(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和锅炉(工业锅炉),主要的能耗系统有通风机系统、集输系统、注水系统和采油系统。节能技术指标,节能技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拥有技术本身,二是节能技术已取得的效果及收益。可以从资源利用水平、节能技术应用两方面构建节能技术指标。

5.节能评价体系的管理。①内容:节能管理评价制度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应用节能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在节能对标方面的更好发展。节能管理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管理评价,是对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燃料管理和计量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的评价;设备评价,是对油气田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能耗设备进行装备水平和性能的评价;指标评价,是对企业生产综合能耗指标和生产系统主要耗能设备能耗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

②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企业自查和专家查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价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按照查评、整改、复查、提高的方式开展工作。企业自查工作应成立企业自查小组,根据查评标准定期进行。自查完成后编写企业自查报告,明确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复查是对初查存在问题整改进度及结果的查评。复查由基层企业自行组织开展。

③绩效考核管理原则:实行节能对标绩效考核制度与日常考核制度相衔接的原则,将节能对标绩效考核制度纳入公司考核体系,其考核指标、考核周期、挂钩奖金等与考核体系相衔接;实行分层分类原则,按照考核对象的不同将节能对标绩效考核制度分为不同层次,即集团公司、厂矿、井站等;按照考核的内容不同,每个层次的考核又可以分为工作考核和结果考核两类。

二、建立节能评价体系的作用

1.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加强节能减排。在安全生产方面,企业应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活动,保证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故,减少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改善能耗和环境控制指标,达到安全环保形势良好的局面。提高了总体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安全文化的理念、工具和方法的普及运用,在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严格贯彻本质安全理念。企业推进属地管理层,逐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例如从原油的输入、加工直至产品的输出,所有可燃物料始终密闭在各类设备和管道中,提高各个连接处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保证设备和管道的安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2.助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石油开发投资大、石油事故影响大等特点,石油开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石油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保护,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安全、环境和职工健康是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持续发展应该是石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节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管理和质量、環境等管理体系高度兼容。建立起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评价、分析和管理系统,为组织节能管理提供保障。

3.在安全、节能的双重前提下,保质保量。

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石油生产企业作为耗能大户对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借助“两型社会”的建设大背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通过对油气生产企业能源消耗的各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能源消耗评价体系,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找出节能减排路径的办法,进而实现油气生产企业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作者:王林平 朱建雄 刘卓玉

上一篇:物流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论文下一篇:高职金融服务投资与理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