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安全论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安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船舶生产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生产周期长,工艺要求高,工序较为复杂、作业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因而船舶生产企业被公认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业之一。因此需要对船舶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常抓不懈。关键词:船舶生产;生产安全;强化;制度有危险就有安全与之对应。

第一篇:企业生产安全论文

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分级管理、分级管控与齐抓共管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安全贯穿于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生产经营全流程,任何一个专业、岗位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概述

人员、技术、设备和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最重要四个组成部分,也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一)执行层保证系统

执行层包括运行、检修一线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关系公司层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的到位落实。班组是执行层的最基本单元,必须着力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健全班组安全机制。一是要规范班组安全管理,提高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特别要抓好各项规程、反措、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等的刚性执行。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杜绝朝令夕改、越权指挥、頤指气使等干扰因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性。三是要切实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特别防止无知性违章、强令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技术措施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软件保障。先进、适用的技术管理可以减少设备异常、低水平操作、突发事件等导致的安全事故。一是要应用新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装备,加强技术监督,做好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前消除事故隐患。二是要认真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完善设备和人员防护措施。三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编制应急预案特别是现场处置方案,并确保一线生产人员真正掌握。

(三)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健康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硬件保障。高可靠性的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次数。加强设备管理,一是要实施设备点检、定检相结合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持续提高设备可靠性;二是要强化主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隐”字抓好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三是要科学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四)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规章制度保证体系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一环。减少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制度管总,坚持有章可循,坚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生产操作和日常管理。

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概述

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监督体系人员是运用行政上赋予的职权,代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即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监督,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重点是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安全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职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抓重点。安全监督部门应以安全管理为主、现场监督为辅,不定期抽查为其主要监督方式;车间安全员重点是围绕车间工作抓安全管理,重点监督复杂作业、交叉作业、临时作业等较大安全隐患作业;班组安全员主要侧重于现场违章监督。二是要坚持“四个凡是”(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坚持指导与服务、管理与协调、监督与考核、教育与奖惩相结合。

三、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一)两者的作用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安全生产的两块基石,从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因素来看,保证体系起到内因的作用,监督体系起到外因的作用。通过两个体系的各自发力,将人的能动性、设备的可靠性、制度的约束性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既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又互相监督、相互促进,以监督促保证,形成合力,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两者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者有各自的明确职责,分工不同。

保证体系重点是保证安全、可靠的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要明确实际工作中,谁对哪些工作承担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促使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时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

监督体系重点是监督、检查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严格遵守规程、制度、技术措施等规定,是否对发现重点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三)两者的联系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监督体系是制约者,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和作用发挥。

四、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管理工作

1.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以责论处”。一是要理清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关系。保证体系承担安全管理职能,是安全生产的主角,保证体系不发挥作用或者作用弱化,靠监督体系是不可能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承担安全履职的监督职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失去了监督的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局面就处于失控状态。二是要理清领导人员、安全监督部门、生产部门的职责,推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每项工作都只能有一个归口部门、一个归口岗位、一个主管领导,要注意防范领导人员一不满意就直接伸手管理一线安全工作,或者片面认为安全就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情。

2.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人资部门、党群部门和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在保证体系中也应承担重要职责。“齐抓共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不喧宾夺主、影响一线正常秩序,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人资部门要发挥人力资源调配和人才开发、技术培训作用,合理配置安监人员,提高职工安全素养。党群部门要善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在职工维权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文章。

(二)安全监督工作

1.安监人员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电力生产涉及运行、检维、继保、热控、自动化等多工种多专业,高度集成,生产安全问题复杂多样。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操作、一个指令错误,都可能导致人身、设备事故,甚至威胁电网安全稳定。所以,安监人员必须从生产一线择优选拔。

2.安监人员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安监部门是代表企业在履行安全监督职责,要注重从大量的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和研究安全表象问题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研究体制机制的完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中具有规律性、科学性的东西,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认识、规章制度。

3.安全监督检查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一般性违章、操作水平低导致事故要以说服教育、提高技能、提高责任心为主,对严重性违章、屡教不改的违章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二是安全监督检查要规范化、制度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倒逼安监人员主动提高监督检查水平。

4.安监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相结合。安全监督工作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制定长期管理规划和目标。特别是涉及安全设施标准化、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职工安全培训等工作,还要配套具体实施方案,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基础,向实现企业本质安全靠近。

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安全生产需要分级管理、分级管控,安全基础工作至关重要,最需要求真务实,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李永超

第二篇:船舶生产企业生产安全问题与对策

摘 要:船舶生产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生产周期长,工艺要求高,工序较为复杂、作业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因而船舶生产企业被公认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企业之一。因此需要对船舶生产企业的生产安全常抓不懈。

关键词:船舶生产;生产安全;强化;制度

有危险就有安全与之对应。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发展,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消除危险,保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1 当前船舶生产安全现状

船舶修造业作为多工种、多设备交叉作业的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缺乏相对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大部分造船企业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且密集作业,缺乏成熟规范的生产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有的企业安全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配备不足,致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总的安全现状有:

①员工安全教育未到位。大多数员工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上岗作业,三级安全教育缺乏,员工缺乏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②无证上岗现象突出。很多外来焊割工、电工作业人员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企业注册安全资格证书》或《企业安全员资格证书》;有的企业负责人未经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③发包或出租不符合相关规定。一些船舶修造企业将项目、生产经营场所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与承租单位没有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缺乏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④现场管理混乱。员工未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较多,高空作业缺乏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电器设置不规范;电线乱拉、乱接、铜丝代保险丝,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氧气瓶和煤气瓶混放等。

以上状况突显船舶生产企业对生产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生产安全问题在企业生产管理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2 重视船舶生产安全的必要性

具备船舶生产安全条件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法定条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对船舶生产企业安全条件作了明确规定。什么是安全生产条件?在船舶生产过程中,避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也就是说,船舶企业必须要具备生产安全条件才能允许进入生产市场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生产安全。

2.1 要树立人的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共同愿望。因此,企业在生产安全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强化安全工作领导,成立专门安全工作小组。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和实施安全工作各个步骤目标。

②强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制订各生产车间,班组及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减少或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③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班,车间班组长安全技能培训班以及电焊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培训班。多层次多途径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规范安全操作行为。

④加强船台检查与除患排查治理。对“危险源”采取人盯人战术,实行分级管理风险控制计划,落实安全责任人和治理措施。

⑤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企业成立生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订立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效果评价,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2 树立安全是船舶生产质量保证的理念

有人认为船舶质量的高低靠的是生产材料的好坏,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优劣,与安全无关。

其实不然,从大量的安全事故分析,许多安全事故多发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导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不安全的条件下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艺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员工本身的熟练程度,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强度,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使操作者的心情紧张,心理压力加重,进而引起员工心理的疲惫。而疲劳会使人的惰性增强,警觉能力下降,在工作中会由于心理紧张度过低,产生厌倦情绪,心不在焉,从而影响其操作的规范性,危及产品质量。

2.3 树立安全是降低船舶生产成本的理念

从财务上看,船舶生产成本就是材料费、人工费、电费、水费、税金等总和。这些是硬成本,而生产安全是软成本,是一种会变化的成本。

硬成本看得见,摸得着,软成本却是雾里看花。软成本被监管严的时候,它不显山露水,成本为零;一不小心让它冒出地面,成本为中;对它漠不关心,放任自由,它甚至会大闹天宫,使人们感到既尴尬又害怕,难以收拾局面,此时的软成本会无限放大。如:重视生产安全,一切按标准化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船舶就能够按部就班高质量地建成,这时候不给船舶生产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安全成本为零;如果对安全稍一放松,作业不带安全帽或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有可能会遭到抛物伤及头部或从高空中摔下造成骨折,使人体受到伤害。增加了医疗费,从而增加了船舶生产成本,这时的生产安全软成本为中等;如果麻痹大意,密仓内涂装不通风,在装满油料的舱内不测爆动火焊接,就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中毒身亡或酿成船舶火灾,造成灾难性后果,给船舶生产带来无限大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控制软成本,排除船舶生产中存在的每一个生产安全问题。

3 生产安全主要问题

船舶修造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使用电气设备多以及易爆、易燃、有害气体,各种作业相互交叉,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因而决定了生产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仅就我区造船业而言,生产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无序。一些龙头骨干企业生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船舶检验严格,生产安全管理规范化。而一些设备落后,技术差、管理不严的企业却经常出现生产安全事故。为了与骨干企业抢订单、争生意,不惜采用非船用钢板作为造船材料,搅乱了市场,还影响了骨干企业的声誉。

②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及专业安管人员的素质与要求尚有距离。安全管理的理念、规范、技术、方式方法未能及时跟进、转变和提高,高学力的安技人才更为缺少,导致监管力量薄弱,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③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与承包单位、车间、班组没有签订生产安全协议,忽视安全管理,一旦出了安全问题相互推诿。解决的办法还是要大力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管理精神,改变目前大部分企业与船东的生产模式,由船东与船舶生产企业签订生产船舶合同,使真正有条件有资质的生产企业履行其名符其实的职责,彻底排除各种非安全因素,落实主体责任。

④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和投资人重效益轻安全思想根深蒂固,在安全投入上能减则减,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很多企业没有提取安全生产保证金,使得安全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性能和抗灾能力达不到安全要求。劳护用品配备、使用不足不全。如:有些企业缺乏起重设备,笨重的钢板还要靠人力搬运,容易使人受伤;怕花钱舍不得更换上船作业竹梯,使工人时刻有摔死摔伤危险。

⑤企业现场规范管理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作业现场无专职安全员监管。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戴不齐,特别是高空作业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缺少或过期现象较为严重。电器设备直接裸露在场地上,电线乱拉乱接,线路老化和破损、无漏电保护装置和开关箱,船舱油污不清洗,未测爆就动火的现象还存在,作业人员“三违”现象比较普遍。

⑥培训教育制度不落实。一些企业未全面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外来务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作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低,特别是些外来承包队伍中的电焊工、冷作工、吊车工、铲车工,电工等人员无证上岗现象比较突出。

4 应对与解决策略

船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修造过程既复杂又多变。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针对企业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①强化政策引导。依照市场经济法则,规范市场准入,实行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撑,避免不良竞争,使造船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逐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②强化资质审查。针对目前我国船舶修造企业准入门槛低,很多船舶修造项目采用挂靠或使用外包的实际状况,按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对外包企业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资格和资质审查,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管理和监控。

③强化安全资金投入。要按照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提取足额安全费用,保障重大设备、设施、人员培训、隐患整改资金到位。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手段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④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为主体以及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禁“三违”行为(工班长为安全直接负责人,3人生产小组相互监督)。

⑤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特别对新工人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减少违章作业,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⑥强化外包队伍的管理。外包工程作业队伍的管理时船舶修造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筛选和严格考核,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外包队伍坚决不用。

综上所述,把握好船舶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定位与分析,破解生产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保证船舶生产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坚决落实政府生产安全的各项政策与措施,把船舶企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 CB/T3000-2007,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S].

作者:吴金德 卢卓文

第三篇: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摘要: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文章分析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并提出了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途径和措施,旨在建设和完善安全文化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保障安全生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在各级政府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来应对安全生产的问题。但是,当前企业中的重大事故仍然频繁发生,其原因主要是大众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价值观念差、安全素质较低,企业没有安全文化支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实现安全发展、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必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而安全文化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就企业安全文化而言,它包括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安全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族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盛。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增强安全管理功能的重要的无形资产,一种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将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举手投足。不难想象,一个没有安全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安全文化的国度,将如何实现生产安全、生活安康、社会安定,将如何建成祥和安乐的和谐社会。因此,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整治并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追究是必要的。安全文化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为职工营造生命安全的平台。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反映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第一”是安全文化的出发点,也是安全文化的归宿。

三、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生产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人的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受安全意识的调节,受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支配;态度、意识、知识决定人的安全文化水平。所以,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尤其是安全文化素质,就一定要抓好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第一,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在全公司范围内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案例等的学习,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要求。加强定期安全技术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强化广大员工安全技能,不断提高对事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利用板报、标语、条幅、宣传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通过班前、班后会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还可以调动广大员工家属一同参与宣传安全活动,有效的发挥员工家属的督促作用。

第三,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进而达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硬约束,它要求员工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健全和完善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摒弃不合时宜的制度条款,充实适合形势和发展需要的新制度和新规定,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岗位员工人身安全的需要。

第一,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将安全指标纳入干部业绩考核、资产经营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效益年活动和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把员工的经济收入与安全生产直接挂钩。做到责任与激励对等,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与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落到实处。管理是双向的,是互动的,但在实际工作执行中,对第一责任者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的第一责任者并没有承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安全生产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责任重大,一旦出了问题就应当严肃处理。只靠觉悟的高低来体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科学的管理,只有靠制度的刚性落实,才能真正起到对第一责任者的监督约束作用。

第三,完善安全监督体系,确保各类规章制度及安全行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并使其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层面,确保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按法律、标准、规范来进行。政企分开,依法设立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评估等的中介机构,使职能部门、中介机构和生产企业之间互相监督,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总之,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管理,贴近实际,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健全安全监督体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才有保证。

(三)做好安全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工作

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政府部门应组织力量,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等联合起来。对安全基础学科与安全技术进行专门的研究,为安全管理和生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科学技术支持。例如:研究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原理、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防护科学、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经济等的理论;逐步建立防灾减灾学科、灾害预测学科、事故预防控制学科、专业防火防爆学科和特种专业安全学科,培养安全专业科技人才。

第二,企业应加大安全科研和安全生产的投入,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确保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质量标准化水平工作不断加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成果,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并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转化率。例如:开展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的研究、各种新工艺的研究;安全防护设备、防暴设备。同时必须做到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结束语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参与,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才能实现。总之,只有切实把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安全生产计划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进一步明确构建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使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特色,取得实效。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梅,李惠男.建设安全文化体系营造生命安全平台[J].煤炭技术,2007(4).

2、王正根.对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J].江西煤炭科技,2007(2).

3、李淮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07(2).

4、吴宝华.如何构建企业安全文化[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5、魏福成.浅谈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新疆有色金属,2007(1).

6、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黄冬梅,秦忠诚,常西坤.煤矿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的渗透探讨[J].煤炭工程,2007(4).

(作者单位:李俊鸿,河北纵横工程有限公司;孙忠强,河北科技大学环工学院安全工程系;孟令刚,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设计院)

作者:李俊鸿 孙忠强 孟令刚

上一篇:大专文学毕业论文下一篇:反腐倡廉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