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情况的调查和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高校体育场馆应根据其功能定位,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发挥受托方的管理优势,解决校内校外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繁荣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 篇1:

对江西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研究

[摘要] 江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较为优越,开放率很高,有偿开放能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与场馆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以及思想意识、管理水平有关;资源开发的赢利效果受场馆条件和经营思想两方面的影响。对江西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配置情况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探寻江西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江西高校体育场馆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需要,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

[关键词] 江西高校 体育场馆 经营管理

江西高校体育场馆占据了江西体育场馆总数的三分之二,而规格齐全、设备完善档次较高的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各高等院校。高校体育场馆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的,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束缚,难以成为大众体育健身的场所。但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就不能维持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而应通过经营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因此,向社会开放高校体育场馆,尽可能提高其社会效益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高校体育场馆开展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

体育产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已为有识之士所认同,体育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并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这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基础。

2.健康做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

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从当前实际看,现有场馆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这为高校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利之机,使其开展经营完全成为可能。

3.高校是先进文化传播基地

高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与优良的人文环境吸引着全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其丰富的体育资源与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吸引着人民群众这一庞大的群体。

二、高校体育场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1.经费投入普遍匮乏

社会体育发展面临的是利益问题,同样体育场馆遇到相同的问题,目前高校投入资金很难满足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高校体育场馆经费的缺乏,场馆不配套,房屋得不到修缮等问题,使相当多的场馆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2.新旧管理体制并存

以前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及传统思想的束缚,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停滞在福利型层次上,场馆经营效益长期没有得到提高,行政干预,经费匮乏,管理水平低下,收费偏低或极高。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场馆经营所有权归国家,体育部门只拥有使用权,经营者享有经营权 ,诸多问题的交叉、相互包含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因而过去的场馆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时的要求,但新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尚不成熟,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尤为突出,这就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因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

3.体育场馆的服务有待提高

(1)体育场馆收费高

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发应以丰富校园文化 ,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但绝大多数学校校内外价格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场馆内游泳、健身、网球的消费价格一般学生是望尘莫及的。

(2)服务的单一性

据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场馆服务单一,场馆利用率极低。首先,只有少量的篮球、体操、乒乓球等消费服务 ,而没有多元化的健身俱乐部,没有为参与者提供社交环境服务;其次 ,没有体育用品服务 例如:体育服装和运动鞋 ;再次,没有各种保护用品、运动饮料、运动器材等服务。工作人员只管开票收钱,训练与健身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不能使消费者的精神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得到释放。这就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热情,没有消费者,就谈不上体育场馆的发展。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内容

1.体育服务类

首先,要结合本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建立多元化的健康体育俱乐部,以一些收费较低 ,较为大众化的服务项目为主导产品。如篮球、乒乓球、轮滑、游泳等。其次,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计划处方服务,包括测试计划、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等。

2.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

大学生是体育用品市场的主力军,大学又是群众性体育竞赛最活跃的区域,这一市场极其巨大,经营者要利用其附属设施与相关体育用品厂商直销其产品。

3.开发体育无形资产 ,吸引社会赞助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了赞助体育的营销策略。1984年美国人尤伯罗斯以完全商业化的方式举办了第23届奥运会,奇迹般地使奥运会首次赢利2125亿美元。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推向了一个商业王国。“没有赞助,体育不活”,现代商业充斥着现代体育,现代体育离不开现代商业,体育与商业真正实现了双赢的完美结合。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应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主动寻找赞助企业、开发其无形资产。首先,寻找冠名企业;其次,获取场地租金;第三,出售广告牌位,为各商家进行广告宣传,以双赢为目的,尽可能使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断升高。

四、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涉及到观念问题、制度问题,以及方方面面的权力与利益问题 ,开展经营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促进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是其最终目的。这需要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曹谛训李成:体育场馆经营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岩张尚权曹谛训:体育经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王 格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 篇2:

高校体育场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情况的调查和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高校体育场馆应根据其功能定位,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发挥受托方的管理优势,解决校内校外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高校 体育场馆 委托经营 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通过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等工作,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学生课外锻炼,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2017年2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是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既要保证高校体育工作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满足社会人群的健身需求的关键问题。

1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

高校体育场馆的定位于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课余体育活动服务,其主要功能在于为校内师生提供优良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的场所。在保证主要功能实现的条件下,高校体育场馆还具有向社会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附属功能。

2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信息反馈

2.1学生信息反馈

中国青年报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协助下,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仅占19.2%,有91%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的体育场地正在对外开放,61.6%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已经影响本校学生的使用。学校体育场地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是篮球馆、羽毛球馆和游泳馆等室内体育馆,69.2%的学生认为这些场馆远远不够用。54.7%的学生表示,在遇到体育场地被占用或人太多的情况下,自己会放弃参加体育运动。

2.2学校信息反馈

根据北京高校体育场地协会对北京19所高校的调查,大多数学校在开放体育场地方面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校方对锻炼者的人身伤害和校园安全问题有顾虑,以及体育场地在难以全面满足本校学生使用的情况下,一旦对外开放,学生的意见会很大。另外,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时,经营模式也比较落后,经营成本较高导致收益很低,这也让高校失去了开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连满足本校学生的使用需求都很困难,停止对外开放或高价对外开放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从以上信息反馈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因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已影响到自身的体育活动,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怨言颇多。大部分高校出于安全问题和难以满足校内需求考虑,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存在较大的顾虑。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事实上,一些地区和学校也曾做出开放场馆的尝试,但一到实际操作中,许多问题就涌现出来。比如,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安全怎样保障,运动时出了问题谁来负责,额外增加的管理费用谁来买单,等等。種种现实因素之下,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也就成了纸上谈兵,往往无法落到实处。

3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3.1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国家体育总局从运营主体的视角划分把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分为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委托运营三种模式。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拥有的1093座大型体育场馆中,984座为自主运营,占比达90.0%;合作经营的大型体育场馆有42座,占3.8%;委托经营有67座,占6.1%。

3.2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3.2.1运营管理模式的现状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在全国的体育场馆中,学校体育场馆占比达66%。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时,很少有独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从对北京19所高校的调查看,80%的高校是由学校体育教学、后勤等部门对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进行管理,“这些部门并没有独立的账号,从法律上来说,经营模式实际上是很不规范的。”也就是说,自主运营模式在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中占较大的比重。据前述,现有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存在怨言,大部分高校存在顾虑,可以说,高校体育场馆的自主运营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绝大多数高校校园并非完全封闭式管理,除校内师生员工外,校外社会人员也自由可出入校园,一些校内体育场地不仅是师生的课余锻炼场地,也成为附近社会人群的健身活动场所。规范、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使高校体育场馆既能满足校内需求,又能满足社会需求,合理调配学校体育场馆的资源,体育场馆资源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而不当的管理方式,会造成校内需求和社会需求失衡,产生矛盾。

2017年9月,媒体报导海南某高校发生了广场舞群众抢占校园内篮球场事件,广场舞群众为方便跳舞,阻止学生们在校园内的篮球场打篮球,在学生们不情愿地离开后,群众们在篮球场列开队形开始跳舞。报导称此状况已持续近两个月之久。对于如何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效能,既能保证本校师生的正常使用,又能兼顾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克服高校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顾虑,采用适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3.2.2高校体育场馆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依据

2017年2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学校要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开放的运营方式,建立适合当地需要的运营模式。鼓励学校开展以校管理为主的运营模式,探索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专业组织运营的模式。”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越来越重视来自社会领域和社会力量对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按照政府报告的精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也应该引入社会力量来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

《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方向,即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包含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委托经营三种模式。《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场馆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免费、优惠或有偿开放方式,有偿开放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无论是承包经营还是租赁经营,承包者和租赁者对高校体育场馆均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其具有强烈的趋利性,趋利避害会诱使一部分人为攫取私利而走向利己主义,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过程中,承包者和租赁者有可能为赚取利润,采取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出现单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理念相背离的情况,对于高校体育发展潜在的负面影响巨大,有悖于《意见》的指导精神。委托经营的委托方是高校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主体,即学校,受托方是具备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能力的经营权主体,即运营管理公司,由学校购买委托管理服务,向受托方支付委托运营费用。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和附属功能决定了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应重在管理,合理规划解决校内校外对高校体育场馆的供需矛盾。

3.2.3高校体育场馆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

3.2.3.1专业优势

委托经营管理模式不应改变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满足校内师生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锻炼为主,社会大众健身为辅的服务性质,通过变换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主体,把经营管理权转移给具有法人资格、专业性强的管理公司,把成熟的管理理念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之中,既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服務质量。

3.2.3.2控制安全风险优势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在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学校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安全问题。通过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作为委托方的学校,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业务委托给具有更高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的受托方进行管理,作为受托方,由于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管理方式,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保证体育场馆的安全运营。

3.3高校体育场馆采用委托经营管理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3.3.1受托方资质调查

作为委托方的高校,应对受托方资质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法人资格、工商税务许可等经营资质和行业协会、专业机构评定的等级资质,从而优选出可以委托经营管理的公司。

3.3.2体育场馆开放条件评估

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源,是落实和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物质保障,同时,《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要求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与社会共享体育场馆资源。因此,高校与管理公司应对校内体育场馆的安全风险、体育活动安排、日常师生体育活动人员数量、体育场馆承接能力、学校资金投入能力、社会周边健身活跃人群等进行评估和调研,根据高校内需与社会外需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程度。

3.3.3管理理念应统一

根据《意见》指示精神:“坚持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有偿开放不能以营利为目的。”高校和受托方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上应坚持公益性服务理念,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效能。

3.3.4加强监督与约束

委托经营管理模式下,高校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受托方自主经营管理。由于“经济人”理性假设的客观存在,运营方在运营行为和决策中首先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于是就产生了掠夺性经营的风险。因此,学校必须制度化的监督和约束受托方的经营行为,避免受托方为达利益,超出委托经营管理合同所约定的经营范围和有偿标准。

参考文献:

[1]慈鑫.高校体育场馆开不开放都成难题[N].中国青年报,2014-7-20(04).

[2]丁雅诵.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当循序渐进(行与思).人民日报,2017-3-16(17).

[3]体育BANK.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深度报告[EB/OL].2017-06-15.

[4]冰启.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别成为“纸上谈兵”[EB/OL].2017-04-07.

[5]俞潇阳.基于博弈模型的大型工程合作对策研究[D].南京大学,2009.

作者:郭宇杰 孙建华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论文 篇3:

高校体育场馆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实施要点浅议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间断的快速以及深化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现实呈现了日渐多元化的发展特征,高校体育场馆正在向着市场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日渐呈现出了不断复杂的趋势,伴随着体育馆使用功能的复杂化,其实际运营与管理工作中的费用支出以及相关的经济性资源消耗也不断增加,本文围绕高校体育场馆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实施要点展开简要的研究与说明,仅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以及读者朋友实践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馆 精细化管理 实施要点

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事业正在朝着多元化的客观趋势不断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都相继开展了规模、形态各异的校园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工程,高校体育运动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开展的基本性服务场所,也是高等学校体育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当代中国全民健身理念的出现以及不间断的发展深化,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也逐渐性地向着社会开放以及商业运作的趋势发展,高校体育场馆将会在今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断向着为社会服务的趋势发展。

一、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大都是自筹资金建造的,其主要的功用就是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及训练工作服务,为学校的大型服务提供场地支持服务。而且在其实施商业性运作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对相关场馆的日常运作工作过程提供相对充分的运营成本资金支持,但是在现有的发展环境条件之下,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往往具有限定时段开放的特征,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体育馆处于对外封闭、对内使用的状态。在现有的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运动场馆的配备过程中,依然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对国家性的财政资金支持力量的依赖,其商业运作过程中所取得的资金收入依然处于辅助支持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我国高等院校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中,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在改善国民生活质量、丰富基层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强身健体需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二、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未来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特点

未来的一个时期之内,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之间实际面对的竞争态势将会更加激烈,伴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深化,国际国内环境教育事业开展环境以及市场化运作竞争环境的客观变化,“声誉”已经成为了高等院校管理者深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伴随着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开展环境的不断变化,高等院校的实际社会声誉将会成为攸关高校生死存亡的重要描述指征。高等院校想要实现良好的声誉建设目标,就要扎实提升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并且提升高等院校的实际就业水平,进而为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增加助力条件。高等院校的体育活动场馆的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水平也可以视为高校综合声誉的一个描述性特征,所以,在今后的一个历史发展时期内,我国当代体育馆的建设工作将会向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在未来的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之内,国人工作以及生活的开展方式现实性地展现出了灵活性以及技术性的发展特征,人机对话的实践机会将会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国人将继续拥有较为深刻的社会交往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国人日常健身活动的开展场所现实性地具备了极其充分的社会性交往功能。不难理解,在今后的一个历史发展时期内,开放性的商业运作体育馆将会在保留其健身活动支持空间的前在性社会功能条件下,发挥社会交往行为支持场所的功能。

(三)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多样化

伴随着我国基层群众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事业的社会运作将会不断地取得极为深化的效果。在竞技体育事业市场运作模式不断改良以及经济收益不断拓展的现实条件下,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运动实践场馆的运作方式将会不断地向着多样化的方式形态实施转化,接下来,笔者将在下文中围绕相关话题展开相对详尽的论述。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运营模式

笔者根据对上文中相关内容的论述,在这里提出今后我国高校体育运动场馆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商业运作模式,并描述其基本性的实践要点。

(一)校外承包模式

在这种运营模式之下,校外独立人员或者是单位对高等院校的部分体育活动开展场地实施承包行为,比如游泳池、健身房以及台球室等。这种模式在开展前需要签订对应的承包合同,而体育工作管理部门并不实际参与管理工作,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减少高等院校的体育馆运行过程中的人力性资源的支出,缺点则是承包商往往对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而相应地做出一些不择手段的经营性实践手段。而且,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之下,高校对体育馆外包活动空间的管理工作过程将会面临监管不力的状况。

(二)校内承包模式

校内承包模式就是由校内教工对本校中的部分体育场馆设施实施承包行为。这种运作实践模式的优点是责任到人,比较有利于调动高效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体育运动设施的充分利用目标。如果是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实施承包行为,而且结合自身客观具备的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实施运动技能的指导,可以扎扎实实地提升高校体育场馆日常运作过程的开展质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客观缺点,具体表现为:因为过分强调经济性社会利益而出现收费过高的客观趋势,以及技术性运动设施使用不当等行为。

(三)轮流值班模式

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高等院校中的体育管理职能部门直接实施体育场馆的管理运作实践过程,指令高校在职教师轮流值班开展高校体育运动场馆的商业化作实践过程。在我国现有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作实践的过程中,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最为广泛性的应用工作空间。而且,我们也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运作模式将会在今后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继续保持良好而且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

(四)责任制管理运作模式

在这种实践模式之下,我们要在高等院校的体育管理部门之中设置出一个专门性的管理工作实施机构,专门负责指引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在这个部门中,所有的管理人员可以指令本校中的体育教师兼职担任,也可以从社会中招聘专门性的管理性工作人员担任。教师兼职参与管理工作实践过程的优点就是分工详尽,责任清晰。他们对高校體育运动场馆的已有设施的建制状况具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有利于相关体育运动设施的有效利用与保养,同时也利于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在教师兼职过多的客观条件下,其工作精力会被较为严重地分散,对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化实践知识的学习、提升以及精进工作过程造成较为明显的阻碍。

四、结束语

本文围绕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精细化经营管理的实施要点展开了相关性的讨论,文中涉及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运作模式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向,最后围绕现有以及将来可行的一些商业化运作模式展开了相关的探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宏伟.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精细化经营与管理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6.

[2] 吴畏.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5.

[3] 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4.

[4] 孙二娟.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基于学生满意的视角[D].北京体育大学.2013.5.

[5] 吴俊领.我国体育院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构想[D].首都体育学院.2013.5.

[6] 朱立新.结构功能理论视野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兼论高校参与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12.6.

作者:舒新华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