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我国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终身体育因其重要性而逐渐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体育拥有与时俱进的深远意义。关键词终身体育教育意义现状结合终身教育观念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源泉,它强调个体文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促进个人全面的身心发展当成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及农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体育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状况,阐明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对农业高校的体育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献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 以人为本

一、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论文发表情况

科技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科技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某一领域科技论文发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为客观评价学科发展提供依据。高校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研究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可以了解高校体育教育宏观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1.检索策略。选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该数据库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信息较为全面。检索策略为主题检索(检索字段为题名或关键词),时间范围为2000年至2006年初,采用的检索词为:高校体育教育,得到检索结果论文397篇,去除数据库重复收录的4篇,一共获得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393篇。

2.文献分析。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论文作者分析。在检中的393篇文献中,以第一作者统计,共有360人。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者非常分散,缺少从事深入研究的专家,写过3篇以上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的只有6人,其中苏静一人写了5篇,史国生和黄爱锋都写了4篇,另有桂源海、屈东华、虞荣娟写了3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者大部分为高校体育教师,他们平时课时量非常多,尤其是扩招后,学生人数剧增,而体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师资力量与招生人数的增长不成比例,体育教师普遍缺乏,各个教师工作量大,另外还要组织各项比赛活动,一天下来,身心疲劳,没有精力从事理论研究。另外从作者的所在机构看,绝大部分作者都是高校教职工,除作者机构不祥的有3人外,其它的作者机构都是高等院校。

论文登载期刊分析。登载了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论文的期刊有179种,根据期刊类型可划分为高校学报和非高校学报两大类型。在非高校学报中,非体育类期刊有22种,体育类期刊22种,各占一半,但是载文数却不同,非体育类期刊仅有29篇,而体育类期刊有101篇。对于高校学报,由于近期高校合并,有许多非体育名称的院校,也有体育专业,其论文数量统计不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关注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期刊数偏少,而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篇)、《辽宁体育科技》(16篇)、《四川体育科学》(16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3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3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1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0篇)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主题的论文数超过了两位,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与刊物长期关注高校体育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分不开的。

论文发表时间分析。从论文发表时间上,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规模与进展,当然这些数字一定程度上也受数据库收录范围所限,尤其是2005年由于数据库更新的原因,数量偏少。但是从检索命中的文献基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处于发展态势,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深入。

论文内容分析。经过阅读文献目录,关于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393篇论文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综合部分: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研究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划、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这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以及大学生,分别为教育的承担者与接受者。具体论文情况见表4。

分析结果。关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较多,达94篇,它们从宏观角度把握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尤其是结合不同的新形势,如加入WTO、市场经济、扩招等新形势,研究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问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也较多,达26篇。还有终身体育的观念,现在也逐渐渗入高校体育教育中,研究论文14篇。

二、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今后发展的方向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社会应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也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继续积极探索高校体育教育的新模式,尽快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由技能型向知识型、学者型方向发展,并推动高校体育科研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1.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与反思。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必将成为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颁布的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这就表明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使其全面发展。高校体育工作始终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育人是其根本目的。引导人、锻炼人、培养人、发展人,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体育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

2.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就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言,全面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就是把中央的精神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应对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体育发展的规律,为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

3.强调“终身体育”的理念。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了解必备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实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对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求高校体育在进一步提高近期效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所谓高校体育的长远效益,主要是指学生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科学地从事独立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生的效益。充分利用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接受身体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他们终身体育的基础,指导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高校体育向生活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使体育的后效在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得以延伸。

高校体育教育应树立以终身体育为最高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为基本任务,全面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则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加强。

4.强调“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于在竞争和对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良好品质。高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新审视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及工作重心。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等内容,其中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的重心。事实上,一周两学时的体育课,远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是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因此,必须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由体育教学转向课外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学为课外体育活动服务。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场地器械的安排、体育工作的评价以及组织管理等多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运动和健康的需求。

三、农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1.针对不同生源,加强教学针对性。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都从事过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身体机能较好,而且目前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水平也较好,这一切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不佳,为了应付高考的文化考试,对体育教育有所忽略,师资不佳,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造成他们体育方面的基本技能不强,动作变形或者不到位。为此,要在教育中加强针对性,根据这一特点制定有别于其它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

2.与时俱进,加强教学的创新性。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也不断提高,体育理论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为此,农业高校的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学的创新性研究,以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不能把体育仅局限于“体力劳动”式的锻炼,而要将此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

3.以迎接教育评估为契机,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教育部开始正式实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此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评估指标中,体育方面占了较多比重。对于农业高校来说,经费都较紧张,而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但体育设施增加不多,体育基础设施不全,难以满足体育教学与师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而要通过评估检查,体育设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此,农业高校体育部门要以评估为契机,趁机向学校提出建议,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没有好的教师,不可能培育出好的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尤其是扩招后,体育课程增多,而教师人数有限,为此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每天疲于上课,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与提高。为此,学校要通过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优化职称结构来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协作攻关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密切高校体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而且对于完善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巩固其在现代化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

5.注重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教育。高校文化对增进学生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雅文化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所受到的熏陶对他的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高校学生来自农村,对于高雅文化接触较少,对体育文化更是了解不多。为此,在平时教育中,要增加体育文化的内容,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积极调动大学生自觉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陶冶情操和塑造气质,利用书本、电教、竞赛、讲座和休闲等,科学地拓宽大学生自主和自由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卓有成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不仅能够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多、空间大、活动内容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等特点于一体,而且顺应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高校体育教育的时代特征,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竞赛和活动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EB/OL].http://www.zhupao.com/content/338/347/2710.htm,2006-05-01.

2.王波,银小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造力[J].中国科学教育,2005,(12).

3.袁晓阳.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教育艺术,2005,(8):44-45.

4.庞标琛.从素质教育审视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教论坛,2005,(1):73-76.

5.朱雪宇.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教育导刊,2005,(3):87-89.

6.麻春雁,崔建强.论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 钟海连

作者:薛 华 王小雄

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篇2: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摘 要 在我国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终身体育因其重要性而逐渐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体育拥有与时俱进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终身体育教育 意义 现状 结合

终身教育观念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源泉,它强调个体文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促进个人全面的身心发展当成目标。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因而,高校体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高校提倡终身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同时,还具有减缓压力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单向教学关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动作的示范,而学生则单纯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出来,最终导致处于低位徘徊的教学成效长期存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缘于教学定位的错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学目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和机会。

而终身体育可以解决以上矛盾。终身体育把体育教学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个阶段,是以人的受教育环境和生长顺序为依据,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能动性。虽然社会体育是其中最长的过程,但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却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因此,学校体育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在终身教育中不能被忽视,而应得到高校更多的重视。

二、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无论是在目标确定、教材选择,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管理方面,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都还无法与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意识上看,终身体育意识相对淡漠。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对终身体育的全面认识,而在这种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学校却没有增强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最终造成终身体育发展不理想的局面。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长期依赖普遍重视身体方面的短期效益,而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长期性,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原则,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其体育意识、锻炼能力。这种短期的教学行为,造成一些学生无法对体育深入认识,阻碍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其次,从体育教育内容上看,单调的内容与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无法适应。目前,休闲、娱乐、健身、探险等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但我国高校体育主要的教学内容依然是竞技体育项目,这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使体育教学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最后,体育场馆没有足够的设施投入。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师生的运动场地就是高校体育场馆,利用体育馆的设施锻炼和训练。调查显示,先进的运动器材可以吸引更多的师生,师生们都愿意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场馆中锻炼,但是,许多高校都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因資金不足而造成的体育设施长期失修、体育馆环境脏乱等问题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体育活动开展,也无法使良好的体育氛围建立起来。

三、将终身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

(一)体育学习观念不断更新

要想让体育教育跟上时代节奏,与时俱进,就应该不断更新体育学习观念,也就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转变长期以来以学习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现状,避免忽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发展、锻炼习惯的培养和教育。由于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都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提升总体素质及其观念是必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拴羊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要想把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重视学生主体性才是必走之路。而且,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差异性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找到合适学习方法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差异性的特点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

(二)拓展学生参与空间

首先是搭建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常规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组建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并对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者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专门的训练活动指导,以这样的课外互动方式,帮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使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延伸与深化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竞赛形式中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是激发学生上进心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在重点项目训练完成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目的,在体质能力相似的学生之间开展竞赛游戏,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参与性和教学实效性上得到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想使利用好学校的体育教育,就应该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运动兴趣,并以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如团体越野,它可以把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总之高校要把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结合起来,加强对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锻炼身体的过程,鼓励学生掌握锻炼身体正确方法和知识,使其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得以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使学校逐渐成为实践场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其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不断养成。

参考文献:

[1] 苗鹏.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2] 卢学佳.谈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才智.2012.16.

作者:曹国强

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篇3: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的路径探究

摘  要:高等院校作为素质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教育教学工作。高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校在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研究当前管理服务的现状,探讨体育教育和高校教育在管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相关问题,研究发现,改革创新体育教育管理具有必要性,应从体系、队伍、经费、教学重心等方面加以优化。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管理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正全面开展“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的体育教育改革。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在规范性、创新性和科学性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体育能力和体育教学成绩纳入毕业考查标准中。因此,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现状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扩招,如今,高校入学率已经达到40% [1],其中,有超过百万的体育专业在读学生,体育教学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身体健康情况和体育素养在人才素质鉴定标准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体育教育不再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专利,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的体育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体育教育教学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人才的培养进度。新时期,高校应以高水平的体育教育管理服务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助力国家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与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关系

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改革进程。高等教育其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具有服务产业的基本特征。我国多数高校均属于公立单位,资金源于国家财政,教育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而体育教育管理服务又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改革时要明确其中的关系,发挥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对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提高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的路径探究

体育教育管理服务作为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一环,提高其质量需要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质量,完善相关模式,并在体育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做出有針对性的改革计划。

(一)构建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的质量要从管理服务的整体入手,高校应构建包含组织机构系统、教学质量文件系统和管理制度系统在内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1. 组织机构系统

组织机构系统的建立需要高校自上而下地重视体育教育管理服务。第一,学校董事会要从整体上把握体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目标和方针,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第二,高校教务处要积极响应学校董事会的方针政策,落实各院校的体育教学服务质量管理方案,做好教学质量监督工作,尽好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和调度的基本职能,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帮助学校董事会制定体育教学发展方针;第三,各院级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教学质量引导工作,坚决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第四,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学校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拟订细致的教学服务质量提高计划,在日常教学中认真执行计划中的各项教学内容,并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发挥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第五,学生应以班级为单位学习领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学生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仔细记录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班级内同学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映。

2. 教学质量文件系统

教学质量文件系统包含教学质量手册、工作文件、程序文件和教学质量记录。教学质量手册明确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政策制度,由各级领导部门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工作文件和程序文件确定了各部门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对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和规范;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体育素质情况由教学质量记录体现,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分析教学质量记录文件明确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提高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3. 管理制度系统

管理制度系统包含教师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学生学习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可以细分为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可以细分为导师制度、激励制度和预警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作系统化的记录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高校可以从教师的引进工作做起,在报刊、网站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网罗体育人才。在招聘过程中,高校要注意教师引进计划的科学性;应对体育教师的资格认定严格审查;做好聘后管理工作,引进符合高校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合理的教师考评制度和教师激励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服务的积极性。其中,教师考评制度要明确教师的责任,将教师教学服务中的各项工作内容展开量化考核,适当增加关键业绩指标的权重,使教师清楚自身的职责要求;教师激励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其提高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水平的动机,使其为给学生提供更高的教学服务而不断努力学习、持续努力工作 [2]。

(三)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包含教育经费筹措和资金使用两个方面,高校应扩充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合理使用教育资金,使有限的教育资金在体育教育服务管理质量提高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高校应扩充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政府方面应适当增加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帮助高校购买体育教学设备,建设体育教学环境。此外,政府还要引导社会各界为体育教育管理服务的进步展开捐赠,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高校也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各类体育企业合作,接受企业在体育教育建设方面提供的帮助,并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或提供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增加资金收入渠道,如为体育赛事提供场地,向活动举办方收取租金等 [3]。

高校应合理使用教育资金。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工作,做到资金流向公开透明,确定各资金需求项目的优先程度,尽量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为体育教育服务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严格监控办学盈余流向,财务部门应编制具体明确的资产表和收支计算表,确保资金链的健康运转,使高校在提高体育教育管理服务时有更加充足的经费。

(四)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应优化教育氛围。针对体育学科开展教育管理,高校应明确在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改善教育氛围。在教育管理服务优化中,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视角,重新认识体育教与学的相对关系,重视师生互动,端正教学态度,将体育活动氛围营造与维护视为体育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教师应将服务精神融入教学中,重视学生体验,积极获取学生反馈,开展服务式体育教学,使体育教育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而非“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4]。

高校应加强理实结合。在体育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应融合进行,同步推进,不可顾此失彼,更应避免侧重理论、轻忽实践。教师应在实践中融合理论,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提升綜合素养,也应利用实践验证理论,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相关数据显示,理实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更受高校学生欢迎,对体育管理质控也更具实效性影响。高校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对汲取知识更具主动性,对体育教育有自主性见解,理实结合方式开展体育教育,可提升教育评价 [5]。在教育管理服务中,可借鉴成熟的满意度调查模式,通过问卷结合测评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教育满意度,定位服务缺陷,优化教育服务,适应学生需求。

高校应强调个性化教育。现代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度更高,相关文献表明,个性化人才更具创造力,对新事物的热情和接受度更高,与社会发展需求间的适配度更高。为此,高校应实施多样化教育,从学生特点出发,开展多元教育,强化个体优势,促进人才培养。

四、结语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才能保证高校培养出高素质且身心健康的人才。在改革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构建精细的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明确各职级人员的管理职责和管理任务;其次,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服务水平;最后,还要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确保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红梅.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18,31(01):119-121.

[2] 刘金富,陈浩,王训令.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7(02):151-156.

[3] 单涛,王妮. 高校体育教育系统目标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04):71-72.

[4] 杨秀英.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133+135.

[5] 李丹梅.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服务质量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13(06):347-348.

(荐稿人:唐阿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郑天飞

上一篇:农村精神文化论文下一篇:列车通信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