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能力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艺术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在职前阶段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对于提升高校人才综合培养质量、有效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并尝试提出了相关培养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实践能力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践能力艺术教育论文 篇1: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摘 要:实践能力是体现音乐表演、创作等人才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在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本文对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论述了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对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有更为清晰的定位。

关键词:艺术硕士 专业学位 音乐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是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一直备受教育界瞩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自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至今仅有十年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学位来说,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位领域。在实际培养中,全国各培养单位的状况各异,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定位还存在争议,认识不够清晰,对此类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没有达成一致认识,导致从招生、培养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一、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理论内涵

“实践”一词源于希腊文“Praxis”,最早由苏格拉底提出。关于它的含义,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加以阐释。在哲学史上,将“实践”一词真正引入哲学领域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实践”只适用于人类,是人的三项基本活动(理论活动、制造活动和实用活动)中的实用活动,反映到学科知识上是指实用知识。弗朗西斯·培根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能在实践中收效的知识。?譹?訛康德进一步对实践的哲学意义进行了阐释,他认为:(1)实践是对理论的运用,即“运用于经验中所碰到的情况”;(2)实践是人在伦理上相应的行为。?譺?訛进而将哲学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批判的继承,“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譻?訛而“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外化表现”,?譼?訛需要依托现实活动和行为得以显现,主要指“人的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譽?訛

教育学意义上的实践和实践能力与其哲学意义存在密切联系,但又有其特殊之处,这主要体现在:(1)“实践”的主体是学生;(2)实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3)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和判断需以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包含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指专业技能)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能力的层次来分类,专业领域内的实践能力可分为核心实践能力和一般实践能力。核心实践能力是符合本专业特性与学生专业实践直接相关的能力,而一般实践能力则是对专业实践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的能力。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备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因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学的视角以及音乐学科教育理念、基本规律,结合实践能力的一般内涵以及其在音乐学科中的特殊性,认为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音乐学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音乐相关理论和较高音乐技能水平的支撑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道德水平、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进而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各种音乐艺术实践及相关职业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包含了为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准备并与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直接相关的核心实践能力和有利于促进专业实践顺利进行的一般实践能力。

二、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目前,关于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本文结合艺教指委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能力结构和各专业类型基本能力的具体要求、音乐家的能力结构以及用人單位的反馈信息,按照“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一般实践能力为辅”的原则,认为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两类,即与专业实践直接相关的核心实践能力和有利于促进专业实践顺利进行的一般实践能力。

1.核心实践能力

核心实践能力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与专业实践直接相关,完成艺术实践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及发现、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包含了音乐创作、表演、教育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因此每个方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下是选择并综合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各专业方向研究生所应具备的核心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归纳、总结。

(1)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和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一样,都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是人类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譾?訛鉴赏者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理解作品内涵的同时开拓音乐视野,提升音乐审美判断力、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音乐鉴赏能力是提升音乐者综合音乐素质的关键。同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是高水准音乐鉴赏能力的保障。因此,音乐鉴赏能力是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必备的实践能力之一。

(2)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既是音响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由于音乐所用的材料与结构具有非语义性,是人对外部世界主观感受的心灵折光”,?譿?訛因此只有“通过演唱、演奏等二度创作”的形式才能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显现出来。离开了表演,音乐就失去了显现它的本质、特色和可观可感的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音乐表演能力即是指音乐诠释演绎能力。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是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尤其是各表演方向)研究生的重要能力要求,在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音乐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而“创作或表演主旨的意义价值,创作或表演过程的技艺含量以及创作或表演成果的审美功效”?讀?訛是衡量音乐表演者表演能力的重要标准。

(3)音乐创编能力

如果说音乐学学术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音乐理论研究领域的话,那么,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是作曲方向)的创新则主要体现在音乐创编,即对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上。音乐作品的创作不仅体现了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学生创作意识与创作精神的体现。此外,无论是从事音乐创作、表演还是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对作品的创编。掌握一定的音乐创编技巧,将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深度解析,从而进行更为准确、精彩的诠释。

(4)音乐教学能力

音乐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它不隶属于理论学科,而是属于艺术实践活动为主的技能性学科”。?讁?訛而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多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得以形成,因此这也应成为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实践能力之一。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音乐领域内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即将或已经从事音乐艺术的人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从而使越来越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补充到音乐工作者的队伍中去。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音乐教育,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设置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不同的方向。由于各专业方向特点不同,对教学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相比音乐创作、表演及其他方向的研究生,对音乐教学专业的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音乐教学能力是需重点培养的实践能力。具体包含了音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掌握以上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和锤炼。

(5)发现与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发现与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是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发现与解决专业实践问题是一个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而问题的种类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非常规的。因此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的同时,还要具有在真实或高仿真情境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

(6)理论研究的能力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音乐艺术专门人才。如果说音乐鉴赏、表演、编创等能力是为了体现其应用性的话,那么较强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够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研究能力就是其高层次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区别于高等职业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方面。此外,这里的理论研究能力主要指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的科研能力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研究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专业实践的各个方面,例如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技法的运用及艺术处理、音乐理论领域内新的体会和发现等。

2.一般实践能力

一般实践能力是辅助专业实践顺利进行所需的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实践特点,选取了一般实践能力中的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加以论述。

(1)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实践活动,而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仅凭一己之力往往无法完成,因此这就要求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于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说,由于学科特性,各项集体性的实践活动往往更多,因此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于专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良好的交流表达,不仅可以清晰的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能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交流表达又可细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輥?輮?訛同时,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形成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的基础。

藝术专业实践活动多为团队活动,良好的团队协作不仅可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同时亦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达到共赢的目的。理想的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各尽其职,互相尊重,坦诚以待,遇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协同合作,朝向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輥?輯?訛

(2)活动组织与领导的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因此在这个团队中就需要有优秀的活动组织者、领导者。近年来,面对艺术领域内应用型人才的匮乏,有出现从事音乐管理的不懂音乐,而音乐工作者又不懂音乐管理的现象。我国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接轨的音乐创作、表演等领域的终极学位,所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也将成为未来音乐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因此,具备一定的活动组织技巧和领导能力对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此外,目前少部分院校的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开设了音乐管理专业,加快培养音乐管理人才的同时,也为广大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学习平台。

三、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彰显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性和实践性是艺术学科的两大重要品性,但由于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差异,其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音乐学学术学位型硕士在教育培养中兼顾实践性之余,更多体现出艺术学科的文化性、学术性,对此类人才的评判也多以文字性的学术成果为标准。而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则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音乐表演、创作人才,“创作、表演艺术的呈现方式是创作、表演艺术本身,而不是其它”。?輥?輰?訛相比音乐学学术学位型硕士,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教育更为突出艺术学科的重要属性---实践性,对此类研究生的评价也多以具体的音乐作品或表演为载体。因此,实践能力是彰显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

2.体现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质量的重要载体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设立至今已将近十个年头,但相比音乐学学术学位型硕士,它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位类别。虽然近年来不断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优秀音乐人才,但培养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从整体来看,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质量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该类型研究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而实践能力既是彰显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此类研究生能力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提高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保障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质量的提高是以个体质量的提高为基础的,只有各专业领域内研究生的个体质量不断完善,进而才能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将其整合,逐渐壮大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队伍,使其产生质的飞跃,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3.提升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音乐的功能不再只限于对大众进行审美教育,其娱乐、保健、商业等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这一方面为音乐人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的同时,也标志着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纯粹的艺术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向多元的人才类型转变。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设立的。实践能力是这类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但是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认为这类研究生中仍然普遍存在艺术实践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工作要求的问题。因此,在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更为注重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其整体就业力。

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练”出来,而不能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教”出来。因此除了在观念上对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有清晰认识之外,还要在招生录取、培养过程、考核评价以及质量保障等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考察和培养。

注释:

?譹?訛?譺?訛【英】博托莫尔(Bottomore,Tom)著,陈叔平等译.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譻?訛沈湘平,韩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譼?訛?譽?訛刘三朵.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譾?訛赵鸿光. 音乐鉴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譿?訛曹理.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讀?訛贾达群. 音乐创作表演学科的学术性认知——兼谈我国音乐学学科设置与学位体系构想[J]. 人民音乐,2010(6).

?讁?訛曹理.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輥?輮?訛刘三朵.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輥?輯?訛王斌.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輥?輰?訛贾达群.音乐创作表演学科的学术性认知:兼谈我国音乐学学科设置与学位体系构想[J].人民音乐,2010(6).

作者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刘欣 陈明霞 杨海贤

实践能力艺术教育论文 篇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摘 要:艺术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在职前阶段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对于提升高校人才综合培养质量、有效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并尝试提出了相关培养策略。

关键词:艺术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职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是凸显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艺术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同时强调幼儿教师培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以能力为重,可见,艺术实践能力是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化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前阶段所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1.提升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学前教育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对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发展与反思”七个方面。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也体现在教育环境创设、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教育活动实践的方方面面。同时艺术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人文素质修养、陶冶情操,乃至树立良好的职业情感和信念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2.有效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儿童艺术领域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方面。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作技能。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一方面要夯实自身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表现技能基础,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开展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实践,尝试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转化为艺术教育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

3.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实践能力是新教师适应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素质。然而,受到传统高校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前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对于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关注更为欠缺,很多学生都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重新摸索学习。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用人单位在进行新教师招聘时非常重视对教育实践能力的考核。从学生自身来讲,在职前教育阶段掌握良好的艺术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同时也能够在入职后更快地融入工作角色,为今后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指综合运用艺术理论知识、艺术表现技能以及艺术教育方法,开展幼儿园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熟悉艺术欣赏与表现的基本知识

一切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体包括:

(1)艺术发展历史。包括世界音乐、世界美术、世界舞蹈发展史。

(2)艺术基础常识。包括基本曲调、乐理、试唱知识;基本造型、构图、色彩知识;基本舞蹈类型、特点、表现知识。

(3)艺术欣赏理论。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欣赏的内涵、价值和方法。

2.掌握艺术表达与创造的基本技能

艺术的表现性特征决定着艺术领域的学习离不开对各种表现技能的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掌握的艺术表达与创造基本技能具体包括:

(1)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曲演唱、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儿童音乐创编。

(2)美术基本技能。包括素描、速写、色彩、简笔画、儿童画、手工、儿童美术创作。

(3)舞蹈基本技能。包括形体训练、民族舞、儿童舞、儿童舞蹈创编。

3.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能简单等同于对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因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具体包括: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发展历史、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幼儿园音乐和舞蹈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包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内涵、发展历史、教育理论;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4.具备综合运用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决定了对幼儿开展的艺术教育应当综合渗透于一日生活、环境创设以及家园互动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

(1)一日生活中的艺术教育实践。包括晨间和离园活动中的韵律体操、简单的歌唱活动等;运用简单的乐器组织幼儿进行过渡环节和盥洗、午睡等生活活动。

(2)环境创设中的艺术教育实践。包括在幼儿园室内外墙面、游戏区域环境创中,结合幼儿园主题教育内容,综合运用造型、构图、色彩、手工等多方面技能,为幼儿创造富有美感和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

(3)家园互动中的艺术教育实践。包括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艺术能力表现;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艺术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家长有效开展园外艺术教育活动。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获得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首先应当借助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既包括传统性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也包括现代化的艺术发展和艺术欣赏信息,积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既包括专业性的艺术技能技巧知识,也包括系统化的儿童发展与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将艺术技能知识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既包括全面性的教材内容,也包括具体化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案例,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组织开展各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讨论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开拓思维、相互学习。通过模拟试教、微格训练的方式,进行部分或完整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针对学生模拟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还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儿童行为观察和教育活动观摩,或者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现场试教,请幼儿园老师共同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将所学的艺术理论和技能,尝试运用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去,真正实现边学边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过程。第三,增加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在艺术类课程的考核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查各占一半。此外,还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书面考查方式,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面试环节可以尝试直接在幼儿园进行,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幼儿教育情景,另一方面也可以请资深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考核,增加考核过程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2.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双导师”专业指导

集中时间进行全天候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机。幼儿园教育工作琐碎而细致,学生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配备高校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同时,聘请幼儿园教师参与见习、实习的全过程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即通过“双导师”实践指导模式。可以由高校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为学生拟定实践目标、制定实践计划、安排实践任务;由高校教师结合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总体性指导,由幼儿园教师结合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真实情景进行具体性指导;实践活动结束后,由高校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依托学校社团和社会教育机构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各类学生社团和兼职工作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学生社团活动,如幼学社、民乐团、舞蹈团、书画社等。自由选择的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灵活的社团活动形式和轻松的社团活动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艺术实践能力、与同伴相互学习提高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兼职活动,如早教中心、亲子活动中心、儿童艺术培训中心等,真实的社会兼职工作环境,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多样化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现状,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4.通过多种活动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竞赛是展示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最佳途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从具备基本能力提升到了学有所长、学有所精。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专业特色,为学生组织多种展示和竞赛活动,如:开展综合性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各类小型儿童故事表演、儿童画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展览、儿童舞蹈创编展演、儿童歌曲创编比赛、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积极参与,提高自身艺术实践能力的专业化和特色化。

5.定期考核评估促进和巩固实践能力

考核与评估也是敦促学生不断巩固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阶段艺术实践能力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会唱、会弹、会画、会做、会舞。由于艺术实践能力提升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和不可间断性,对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考核不能仅仅通过一次完成。高校应当分阶段、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艺术实践能力考核,以便及时反馈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成绩和水平,敦促学生加强对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王练.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幼儿教育,2011(33):38-41.

[2]国家教育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6127/201112/127838,html,2011-12-12.

[3]赵红霞.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5):130-131.

[4]张建波.幼儿教师实践知识习得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3).

基金项目:本文为常州工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幼儿教师职前教育阶段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N1241);常州工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双导师教育实践指导体系构建”(项目编号:A3-4400-15-076);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A-3004-13-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杨晓岚

实践能力艺术教育论文 篇3:

运用CDIO模式提升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影视专业教育逐渐蓬勃崛起,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培养人才目标千篇一律、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高校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亟待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何运用CDIO模式提升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CDIO模式;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

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分别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的缩写,其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引导和培育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的职业素养[1]。CDIO模式中的“做中学”“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论恰好和我国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需求一致,为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提供了一定借鉴与参考,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我国高校在多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对CDIO教育模式进行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CDIO工程教育模式由四个环节构成,分别是:构思环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环节,在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所发现问题时,将知识与技能充分融合,旨在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环节中的想法渗透在产品设计中,并创作出实物;运作环节,通过具体运作、实践观察,对于设计进行观察改进[2]。

CDIO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具备两大特征:第一,大工程平台。CDIO模式在解读工程时往往会选取一个较为广泛的角度,除了以技术为重之外,还涉及社会发展、管理手段、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市场特点等多个方面,由此构成大工程平台[3]。基于该平台对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既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又能够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第二,全面系统性。该教育模式侧重学生多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知识技能、交际协作、操作管理等,又对这些能力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共73种技能,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高效的培养方法使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4]。

(二)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高校作为影视人才培养的主载体,培养目标包括学生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等专业知识;提升政治水平、理论修养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文化部的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撰稿、编剧、制作、社教节目主持人等工作[5]。

面对影视产业发展新的要求和需求,高校为适应这一变化,应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应用”一词是核心,主要是指可以将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在真实项目中,需要高校应用CDIO模式构建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优秀的人才资源是影视业升级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影视产业的升级发展,社会对影视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应用型人才所侧重的实践能力日益凸显。以往影视专业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高校不及时转变培养模式,将会滞后于影视产业发展需要,最终将对我国影视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影视专业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应用型人才。

二、CDIO模式应用于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一)与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一致

影视专业本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调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等多途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在培养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时的方向与理念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贴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的理念,比如在应用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学习的社会性、在实践项目中提取方法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

(二)与影视作品创作流程相符

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CDIO模式更开放,也更灵活变通。将CDIO模式应用于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在教授学生影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其影视创作能力。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在创作影视作品时的步骤与CDIO模式中的四个环节不谋而合,因此,在培养学生影视创作能力时,完全可以将CDIO模式的四个环节作为项目运行的基本流程,集课堂教学和项目开展于一体,培养出真正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帮助

当前高校影视专业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输送高能力、高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势必会面临学生就业、教学水平提升的压力。高校要想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构建集研究、教育与实践为一体的影视专业课程体系。CDIO模式对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很大幫助,运用CDIO模式构建出的影视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内容创新,而且包容性也较强。比如基于CDIO模式的影视专业课程体系,可及时掌握了解该专业的新动态,从而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善优化。高校还可以吸收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人才培养经验,对我国高校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三、运用CDIO模式提升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一)明确基于CDIO理念的影视专业培养目标

运用CDIO模式提升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将CDIO理念作为指导,明确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应当具备如下知识与能力: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在企业中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根据此目标规划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目标体系,该体系强调学生应当为今后步入社会培养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2]。高校特别要利用构思、设计、开发以及运行项目,增强影视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知识、能力与素质兼具的应用型人才。

(二)开展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CDIO教学目标以及影视相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建科学健全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影视专业来说,体系共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高校应通过系统的培养课程设置安排,提升影视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 实施“N+2”考核模式

在过去,课程考核往往是以期末成绩为主,以日常表现为次,太过注重结果,忽视过程,这不仅会影响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对学生发挥展示自身特长产生阻碍。高校可运用CDIO理念构建的课程体系,采取“N+2”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将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这样得到的考核结果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N”即在课程开展时需要考核的内容,影视专业考核内容有课堂小组讨论、随堂测试、课堂活动参与、课题训练、实践操作、调研报告以及论文撰写等,教师可从中随意选择3项;“2”则是指期末考核和课堂笔记,通过综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测评。这种考核模式对课程教学和培养目标具有反作用,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落实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做中学”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的核心理念,其主张利用工程教育手段和方法,给予学生内容深入、结构科学、梯度进阶的案例与指导,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实操能力。影视专业项目系统可划分为三个阶级,由简至难依次递进,先个体CDIO项目后整体CDIO项目,根据学年顺序逐个实施,按照学生年级设置不同的侧重点,根本原则是要加强,职业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培养,分别是:1. 初级项目,强调影视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影视专业重点课程对能力的要求;2. 中级项目,以影视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建设,使学生通过参加该项目训练提升自身能力;3. 高级项目,主要是影视专业基础课程与通识教育方面的项目,分别由影视相关课程的单元联系与课程设计构成,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三种不同阶级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养成“做中学”的习惯,积累操作经验,并使其转化成应用能力[6]。

(四)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使高校影视专业教育与影视企业需求做到完美对接。首先,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影视专业应定期派遣教师前往企业学习,定期开展实践教学培训活动,借此提升影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其次,邀请影视产业或者一线工作人员来学校兼职授课,第一时间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判断市场需求与课程设计是否相符,以此对教学项目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同。再次,建立影视专业的相关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实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借助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创作课题项目。在课题从开启到完成的整个阶段,高校应让学生和企业面对面沟通,使学生对相关工作岗位的情况予以详细了解,从而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制定新的学习目标[7]。

(五)创新实践体系,转变教学观念

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以“三板块”模式为核心开展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谓“三板块”,即学习型实践教学板块、实习型实践教学板块、研究型实践教学板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明确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的区别,并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CDIO理念可以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及时摒弃落后教学观念,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过去重理论知识讲解、轻实践教学的模式转变为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影视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和该课程相关学科的新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影视专业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案,围绕影视课程建立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全面、实用的教材,创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8]。

(六)增强对有创新意识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作为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影视理论知识,还应当在影视公司、传媒机构等领域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或者取得良好实践成果,只有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才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为其提供实践指导,根据自身经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则需给予影视专业教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比如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和校外企业合作办学、引进影视制作项目、落实导师制、成立工作室、顶岗实习、大力扶持青年教师开展实践创作等,如此方可让教师时刻走在影视专业的前沿,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七)对教学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CDIO教育理念强调一体化教学,要求应当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教师在实施方案时,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在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在设计教学方案还是课堂教学,教师都要将其当作要点。因此,在评价课程时,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拒绝片面的评价。影视专业的课程在期末考试时一般都是笔试,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很容易给学生创作、学习的积极性带来打击。笔试虽然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但是难以满足能力方面的评价。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学习成果相配合,才是最有效的考核方式。多元化评价模式既能够增强考核的可靠性和公信度,也可以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因此,影视专业课程的考核应选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评价小组项目时,高校应当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负责引导、答疑解惑,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教师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学生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对今后的教学方案予以调整。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知晓课后具体的努力方向;通过小组间相互评价,能够让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评价内容要详细多元。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应改变过去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忽略能力提升情况的模式,可以将基础知识、课堂表现、实践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丰富评价手段。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知识获得情况,除了采用传统笔试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创作情况、考勤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借此更深入透彻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帮助其实现学习目标。

四、结语

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对我国影视产业与影视艺术的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影视专业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将该模式中的“做中学”理念融入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凤英,闫晓艳,李为民.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CDIO模式和翻轉课堂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8):69-72.

[2] 聂春雨,郎亚军,殷亚杰,等. 基于CDIO模式的微生物工程课程改革探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74-276.

[3] 周曙. 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院团协同·剧目驱动·学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例[J]. 戏剧之家,2021(30):48-49.

[4] 王恩东. 高职影视专业课程中审美与专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探究[J]. 教育观察,2021,10(38):119-121.

[5] 武艺,陈琳. 艺术教育实践型人才培养之毕设改革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影视艺术类专业为例[J]. 戏剧之家,2021(14):197-198.

[6] 黄晓强. 浅谈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评《影视文化与新媒体艺术》[J]. 林产工业,2021,58(04):132.

[7] 王帅. 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例[J]. 艺术家,2021(04):84-85.

[8] 张华. 高校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评《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3):115-116.

(荐稿人:王稼之,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张聪

上一篇:构成教学服装设计论文下一篇:动画人物形象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