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论文

2022-04-28

摘要: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学校教育是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探索有效的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论文 篇1:

高职传媒艺术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摘 要: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根本,根据传媒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结合在我院开展教学实际,就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做出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核心能力;方法;途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学院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类似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传媒艺术类学生来说,社会对于他们的核心能力要求更高。

目前我院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等6个专业均属于传媒艺术类专业,这类专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是社会急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针对这些专业学生的特点,在进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上采取了以下方法与途径。

一、课程体系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规律,采用真实工作项目进行教学,体现核心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因此在传媒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是依据学生特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企业调研,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到难进行设置,注重课程的前后衔接,比如,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课程体系中的综合项目有《手绘POP》《海报设计项目》《标志设计项目》等,完全根据岗位需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由简到难的原则进行设置。而在每一个项目中也都采用了真实的工作情景、工作项目进行教学,如,在《海报设计项目》中,让学生给公司进行系列海报设计,项目的开展在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让学生了解印前及印刷技术,让学生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场所不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

根据传媒类专业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育人。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应做过多的抽象的说教,而是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启发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正确引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争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教学场地设置不受空间约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不同安排,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外,可以把教学场所转移到学院操场、花园、工作室、实训基地等。比如,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的“摄像技术”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场所安排在学院礼堂,让学生完成迎新生晚会活动的摄像工作,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摄像的相关技能,除了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团队合作力等。

三、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比如,在《海报设计项目》中,我们将实践教学设置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邀请信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我们的教师一同进行项目指导,而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模拟客户,分工协作完成项目,最后通过现场汇报的形式由公司人员进行指导、评价。在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作为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针对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我们也建立了一套考核机制,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特色考核。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在实践考核过程中可以采用限时技能考核,比如,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师采用限时完成指定数量的图像处理操作;也可以进行大作业形式的考核,比如,在“摄像技术”课程中,教师给定主题,让学生策划、拍摄短片、剪辑短片、上交成片。特色考核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环节的设定,比如,在《海报设计项目》课程中,最后的考核形式就是现场汇报,在《影视特效制作》课程中,最后的考核形式就是现场展示,通过考试形式的多样使学生不局限于被动考核,而是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考核。同时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让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准确把握课程的节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结论

本文通过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多个方面结合我院教学实际,对传媒艺术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操层面提出了可以实施的方法与途径,课题组成员在今后将继续对如传媒艺术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也希望对以后相似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注: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Q147016)的研究成果。

?誗编辑 谢尾合

作者:吴慧 赵亚伟 武伟冉 张涛

艺术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论文 篇2:

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和途径探索

摘要: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学校教育是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探索有效的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与个人特质、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其中学校教育对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起主导作用。“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创造力。

一、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1.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技术的创新,决定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技术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人的创造力,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人的创造力。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社会紧缺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特别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更需要大量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作支撑。因此,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是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2.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创造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特有的综合性本领,是人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全面发展”是指学生个体身心全方位地发展,不仅包括学生个体的生理成长和发展,同时还包括学生个体心理成熟和发展,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更高效、更高水平、更复杂的行为,而其创造力的发展就是核心。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变化多端的未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的关键就取决于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已成为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生存能力”,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最高表现。因此,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实现个体价值的需要。

3.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培养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设备的综合性技术、自动化程度、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因而对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那种只是被动接受任务、机械操作的技术工人将不能再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是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通过调查发现,创造型应用人才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创造力”是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必须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摆在首位,体现其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创造力是高职教育培养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的需要,是高职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二、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和途径

1.理念转变为先,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理念转变为先,正确定位高职教育,更新高职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上对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认识不足。“唯学为仕”、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以“标准答案”为教学工作中心、视学生为“标准件”制造等等,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和个性发展是一种禁锢,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思维,容易形成一种只记不思、只学不创、不敢标新立异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服务于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职业人,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生产实际。高职工科类学生不仅要具备与高等教育相匹配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掌握高端技能,具备解决各种现场生产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更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因此,高职院校应站在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思想教育观念,为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确定理念方向,突出技术技能创造性应用特色。

2.主体精神为源,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创造依靠于每个人的主体精神,一个没有个性和主见、没有主体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主体精神是进行创造的源头,是创造的前提条件。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判断、作为,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创造。主体精神强的人其创造力就强。要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就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突出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充分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启发、引导、对话的方式,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说、积极主动地做、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

3.问题意识为导,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创造从质疑开始,问题意识是创造思维启动的内在源泉,是创造的动力。创造千千万,起点在于“问”。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创造。要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就必须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正确地质疑、释疑、解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开启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

4.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主,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工科类毕业生面向于企业生产第一线,强调技术技能实践应用的创造性。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避免“重理论,轻技能”误区,又要摆脱“重技能,轻应用”倾向;要依托行业企业,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应用的创造性,把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最受企业欢迎和重视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创造思维教育和學习方法教育,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灵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2)优化课程体系。针对高职工科类学生的特点,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创造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企业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①减少纯理论课程,增加实训、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创造力;②减少知识面过窄的知识型课程,拓宽基础知识范围,增加跨系选修科目,增加文理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让高职工科类学生不仅懂理工科,还要懂人文,知识面越宽,思维的跨度也越宽,学生创造力发展也就越大;③增开创新教育课程、思维方法课程,训练创造性思维,让高职工科类学生掌握创造精神的理念,懂得与创造有关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勇气,加强学生知识融通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一通则百通,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④增开各类丰富多样的艺术类选修课程,通过艺术教育增加高职工科类学生的艺术美学素养,促进学生右脑发展,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⑤举办各类以发挥创造力为主的技能竞赛,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竞赛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完成一个创造作品的完整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实践创造的热情,提高学生创造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实践技能,强化创造能力;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社会调查、劳动实践、智力扶贫、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学生在面对社会实际问题处理过程中,明辨是非,灵活处理,开拓思维,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发展创造才能。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关键所在,也是最重要的环节。①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传递—接受”模式向“引导—发现”模式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创造环境和氛围,强化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创造思维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方方面面,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创造”熏陶;②革新单一的、灌输讲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互动教学,注重多角度啟发学生思考,创设融思想、知识、启迪于一体的教学情景,通过引导、研讨等方式,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③改进“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字、语言、声音、图形、动画、视频融合为一体,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在主动感知、摄取、理解、分析、归纳、运用信息过程中,提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4)改革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工科类学生是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强调技术技能创造性应用性。因此,要针对高职工科类学生的特点,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把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评价考核的核心指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创造热情,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5.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要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具有高水平、创造性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造就者,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创造力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如果教师都不具有创造意识,要让学生具有创造意识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教师都不具有创造精神,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也是不太现实的。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才能称为创造性的教师。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着眼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善于鼓励和激发有创造力的学生;减少“灌输性”理论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热情,促进学生思考、实践、应用、创造与创造力的发展。

6.校园文化环境为辅,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

个体的创造需要一定的创造环境,富有创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对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借助于课外的各种机会加以丰富和深化。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鼓励创造、激励创造的有效机制,营造全方位有益于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氛围、环境以及文化载体,于无形中熏陶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如定期举办“技能节”“创新创业大赛”“设计竞赛”“科技成果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展示创造成果的舞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形成“爱创造、比创造、争创造”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增加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的机会,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创造力空间,为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  语

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是突出高职特色,确保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培养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主渠道,但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复合型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的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师、社会、家庭方方面面,怎样找到行之有效、可操作的培养对策和途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蔡春驰.高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路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0-32.

[2] 赵建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对高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教育心理,2013,(3):227-228.

[3] 杨文娇,罗婷.问题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3,(4):142.

[4] 徐华平,陈小娟.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0,(4):28+40.

[5] 李艺潇.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欧阳建友.高职工科类学生创造力内涵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6,(9):16-18.

[7] 靖德云.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高永新.浅谈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3.

作者:欧阳建友

艺术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论文 篇3:

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摘 要:现阶段,艺术类高职毕业学生的就业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而且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此也缺乏一个系统性认知。文章首先介绍了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基于当前的教育现状,重点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教育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注:本文系教育部職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智能移动终端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2018LXA0045);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8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校级项目“徐代珍工作室——新高考背景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职业生涯规划所指代的是对于职业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奋斗的主要目标,职业规划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因此,学生必须要客观地认知自我,准确地分析当下的发展环境。本文就从当前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艺术类高职院校中170名艺术生进行了分析。

一、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社会、行业对高职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这实际上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违背的。相关调查表明:艺术类高职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开始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当他们在进入校园以后,普遍呈现出一种基础知识薄弱,纪律不严谨的特点,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认知不全面。面对这类没有任何经验的高职生,如何积极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当下艺术类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高职生对于规划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错误

随机选择一、二、三年级中的艺术生,共170名,发送状况调查表,年龄在17-21岁,调查的内容包含了专业兴趣、自我规划等最后的调查结果表示,高职生对于规划教育认知不够全面。高职艺术类的专业过于单一,这实际上也表明了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会存在着诸多的局限,同其他专业相比,经过三年的学习,最终却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时候再去转行,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二)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往往将重点放置在教研和教学等方面,将就业指导划分到入学的思政教育中。同时,美术专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有部分艺术类院校已经开设了培训课程,但是从最后的实践效果来看,课程大多选择在最后半学期,然后采用讲座、就业咨询等过于单一化的方法,没有涉及到任何的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不够。而且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也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安排,认为职业生涯就应该同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这显然是对课程的认知不足,自然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三)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科学且合理的规划教育,必须要贯穿于高职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阶段。但是,部分艺术类院校对于学生的规划介入时间过晚,尤其是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在规划指导上,不会做过于详细的介绍。同时,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按照他们的喜好、特长因材施教,而是统一开设课程,这种粗放式的就业指导不适合纳入到职业教育规范的范畴内。

(四)师资力量薄弱

艺术类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指导工作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薄弱的阶段,部分院校拥有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这部分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在思想认识上仍旧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即便招生就业部门在毕业之前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招聘信息,却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技能仍旧无法应用到实践中。

三、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措施

(一)引导高职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在新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校就应该构建一个就业指导中心,让学生对于职业规划教育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尽早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以“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当地的针织服装厂去实训两周。让学生从基层开始做起,了解到工厂的生产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可以单独完成从设计到成品整个过程的工作,真正体会到“工艺美术”的职业意义。社会实践是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一种有效途径,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为日后的就业奠定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可以降低就业的层次,选择那些相邻的新型领域,然后在其他领域去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去拓宽与加深对这一专业的整体认知,明确所学专业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那些刚刚入校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刚刚进校的时候,就应该加强思政教育,向他们详细阐述职业教育的本质,明确各个专业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相关要求,用于强化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确保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

(二)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机构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高职生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能只是将其纳入到思政教育中,还应该成立专业的咨询中心、指导教研室等,用于负责学生的职业规划。工艺美术课程中,包含了绘画基础、文学史、美术史、民族学和管理学等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大多是理论方面的。对此,高职院校就应该成立一些“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小组”,让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成立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设置指导室,让高职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或者是个人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室尽量将教育、管理和服务结合在一起,解答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问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将作为一项必修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然后在教师的辅导下,让学生进入到创业基地去进行相应的活动,用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艺术类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内涵和创新理念,领导也应该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局面。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规划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整体的专业素养。三年级的就要开设一些专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式和相关政策,明确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如何保障自身的基本权益,尽早帮助艺术类学生实现就业,并打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之路。

(三)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整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中的师资力量,提高培训教师的整体水平,重视一些全程化的教育队伍,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們初步地去了解职业,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应该了解他们对于未来的需求,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教育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心理上开始接受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高职院校也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大力建设一些就业基地,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功能定位,及时了解到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就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援助,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些竞赛、宣讲等活动,努力培养高职生的创业意识。注重将理论同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到知行统一,实践教学中教师也要选择和设计一些选题,然后指导学生来实践。实践项目中包含了人物访谈、模拟招聘等,要让艺术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校园+校外”的方式,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融入这一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块,方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该专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学生在其中要扮演一个岗位角色,既是学习者,又要承担设计者的角色,让他们在不断交流和沟通中,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学校也应该基于当下的发展状况,构建一支高素质且技能过关、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团队,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积极引进一些艺术类的专业人员,确保这些人员在数量上能够适应教学目标。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端人才到学校去担任兼职教师,例如美术设计师、优秀员工等,真正深入到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总体认知。专职和兼职教师也应该一同配合,定期去开展一些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全国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也要一同配合,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效的科研活动。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大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力度,提高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的总体素养和专业能力,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例如,某高职院校为了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历层次,实行岗位培训,每周的培训时间不要少于48小时,实践类课程不应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尽量加大对体育、音乐和美术等专业教师或者是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四、结语

艺术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大众化教育在转变的同时,艺术类学生职业教育的开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群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哲,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82-84.

[2]李成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1):82-84.

[3]李慧.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15):247-248.

[4]王小伟.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J].新西部,2014(17):137.

[5]谢霖.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4-78.

[6]李成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1):82-84.

[7]秦瑛.浅析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4(1):64.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者:徐代珍

上一篇:室内设计教学中色彩设计论文下一篇:现代电视专题片包装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