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30

摘要:审美能力不仅是一种艺术素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幼儿如同一张白纸,在正确的引导下生成各种智慧,培养综合能力。戏剧活动是一种多艺术形式的表现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对学前戏剧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发挥出戏剧活动的教学价值,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篇1:

陶艺活动中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策略初探

摘 要:幼儿阶段是审美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来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幼儿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幼儿欣赏艺术而不是引导幼儿创造艺术,幼儿只有在理解美的前提下才能创造美,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陶艺活动无疑是最好的载体,由于陶艺活动不需要幼儿具有深厚的美学基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美的理解进行发现,因此受到了多数幼儿的喜欢。本文就针对陶艺活动中幼儿审美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享研究结果。

关键词:陶艺活动;幼儿;审美素养;初探

一、 前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人们要想高效地完成任务,眼、脑、手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最基本的条件。现阶段,很多幼儿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引导幼儿学习陶艺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当成了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能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动手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使幼儿能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这是普通艺术教育所无法达到的目标。本次研究中,文章主要针对陶艺活动在幼儿审美敏感能力、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审美表现力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二、 陶艺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敏感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研究显示,2岁到6岁是幼儿审美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正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审美敏感期,他们在欣赏一件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最大限度地追求完美。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冬季天气较冷,女孩都会穿着厚重的冬衣来保暖,但是,很多女孩都会在冬衣内穿着漂亮的公主纱裙,很多幼儿教师会误认为这是小女孩任性的结果,其实,这是女孩在审美敏感期作用下的自然现象。这一阶段,幼儿对于周边美的事物往往会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幼儿阶段也是他们审美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例如:在以“白雪公主”为主题的陶艺活动中,很多女孩都会选择为小矮人、白雪公主穿上漂亮的衣服,而小矮人、白雪公主的衣服又会以粉蓝、粉红、亮黄等暖色调为主,而在给皇后制作衣服的时候,多数女孩都会选择冷色调,包括黑色、灰色等。其实,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色彩本身并没有美与丑之间的差别,但是,幼儿在生活中会赋予这些颜色深厚的感情色彩,他们认为暖色调的颜色即是美的颜色,由此可见,参与陶艺活动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幼儿创造美、体验美、感知美的过程。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幼儿虽然在生活中接触的人群十分有限,但是也不例外,可以说幼儿的生活环境将会直接决定他们的审美敏感能力,多数幼儿都会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美、寻找美。通常情况下,幼儿对于氛围中的美以及环境中的美都十分敏感,因此,在实际参加陶艺活动的过程中,干净整洁的操作环境往往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摆放整齐的陶泥分类盒、合理摆放的陶艺工具、墙上布置的陶艺作品、陈列柜中家长制作的陶艺作品和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等都对幼儿审美敏感能力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去街边参观面人摊、博物馆、陶艺工艺品店等,当幼儿对陶艺作品发生了兴趣,他们的喜爱之情往往溢于言表,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虽然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十分有限,但是,这样的方式往往能使他们对艺术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消除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陌生感,使幼儿对艺术作品中的美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除此之外,要想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敏感能力,还可以将陶艺活动与文学活动、音乐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幼儿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 陶艺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心理结构方面的积极作用

审美、道德、认知是人格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美的人多包含这三方面的特质。而在开展陶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教师在引导幼儿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想法的表达很少受到外界的限制,因此,幼儿更容易在参与陶艺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当幼儿完成陶艺作品之后,在欣赏观察自己和同伴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幼儿都会对自己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会针对陶艺作品的色彩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会针对陶艺作品的外形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都是幼儿审美能力形成的重要契机,当这些审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幼儿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实际参与陶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引导他们去思考、发现、观察、尝试,促使他们能够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新,挑战自己的审美。在开展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经过细致的思考,幼儿独特的审美心理也会逐渐形成。而在点评幼儿陶艺作品的环节,教师需多给予幼儿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对幼儿正向的审美观进行强化,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深化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学会发现残缺美,要让幼儿知道完美不是美的唯一表现形式,残缺是美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幼儿能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四、 陶艺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方面的积极作用

审美情趣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历、性别、民族、年龄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认同幼儿的审美情趣,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很多幼儿都喜欢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用童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认为美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对待幼儿陶艺作品的过程中,不能用单纯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幼儿进行评价,也不能过分强调陶艺作品的制作技巧,而需要尝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此基础上,真正达到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教育目标。例如:在陶艺壁画的制作过程中,很多幼儿都会尝试将童话的元素融入其中,但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表现方式多显幼稚,因此,教师就要处理好幼儿视角与成人视角之间的关系,在尊重幼儿视角的基础上,就自己的想法适当与幼儿沟通,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幼儿的审美情趣能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陶艺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夠得到充分发挥。

五、 陶艺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表现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幼儿的审美素养不仅包含审美情趣、审美敏感能力、审美心理结构三方面的内容,幼儿的审美表现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鼓励幼儿在创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大胆想象,深化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最重要的手段。幼儿在实际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审美素养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多种教学方法来发掘幼儿的审美潜能,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以“太阳”为主题的陶艺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是,有幼儿将太阳想象成了长胡子的老公公,有幼儿将太阳想象成了妈妈的脸,有幼儿将太阳想象成了漂亮的阿姨,还有幼儿为太阳制作出了有趣的表情:生气的、开心的、正在做鬼脸的、惊讶的等。在太阳光线的制作方面,有幼儿选用波纹线,也有幼儿选择直线,还有幼儿选择曲线,当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幼儿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促使幼儿能够大胆创作,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素养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陶艺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将辅助材料加入其中,在此基础上,促使幼儿的审美素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幼儿园小班的陶艺教学中,有教师组织了小动物主题的陶艺制作活动,具体包括刺猬、毛毛虫、蜗牛等,很多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都应用到了辅助材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小班阶段的幼儿精细动作发育还不完全,因此,要求他们制作细小的物品难度较大,但是,对于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针对幼儿能力与愿望之间强烈的矛盾,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幼儿的创作积极性就会大受影响,进而影响幼儿审美素养的提升。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有教师在班级中设置了“百宝园”,“百宝园”内摆放的都是教师平时收集的、经过消毒处理的废旧物品,幼儿在制作毛毛虫的触角和眼睛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到百宝园中寻找合适的制作材料,于是,毛毛棒就成了毛毛虫的触角,豆子就变成了毛毛虫的眼睛。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后续小刺猬和小蜗牛的制作中,依然有幼儿选择毛毛棒作为蜗牛的触角,而在小刺猬刺的制作过程中,幼儿的选择则相对多样化,有用人选择火柴杆,有幼儿选择牙签,也有幼儿选择小棒,制作结果都十分成功。以往,对于一些精细的物品幼儿往往没有能力制作,但是通过辅助材料的使用,很多幼兒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有人也在活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辅助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简化陶艺活动的流程,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择范围,使陶艺活动能够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素养也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审美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对美最敏感的阶段,因此,在开展陶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鼓励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使幼儿的审美情操能够得到陶冶,在与周围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深化幼儿对美的理解,进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谭芳.民间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70-171.

[2]周妍.儿童美育,不是“教”而是“浸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91+93.

[3]吴玲君.丰富幼儿陶艺欣赏材料,提升幼儿审美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93.

作者简介:

吴皓月,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江都区育才幼儿园。

作者:吴皓月

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篇2:

利用学前戏剧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摘  要:审美能力不仅是一种艺术素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幼儿如同一张白纸,在正确的引导下生成各种智慧,培养综合能力。戏剧活动是一种多艺术形式的表现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对学前戏剧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发挥出戏剧活动的教学价值,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戏剧活动;审美能力

就目前学前教育中戏剧活动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忽视了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强调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老师自身在戏剧教学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上还有待提升等等。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很有必要对学前戏剧活动展开探究。

一、老师要端正对戏剧活动的认知

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行为,因此老师自身要树立起正确的戏剧教育理念,重视在戏剧活动当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学前戏剧活动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更好地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无论幼儿是否参与其中,戏剧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一个有趣且充满魅力的艺术旅程。学前戏剧活动表现出了艺术之美,演绎之美,生活之美,能够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予以艺术熏陶。戏剧活动中丰富的艺术展现形式,能够充分激活幼儿的审美意识,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将自己代入其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老师应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戏剧活动,减少功利性的教学,用戏剧活动来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想要通过戏剧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老师自身要能够学会欣赏戏剧,体会戏剧,只有老师自己有美的享受,才能够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够渐入佳境,体会戏剧当中的魅力,发挥出戏剧教学的独特价值。老师要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充分的學习自由,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老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戏剧的素材、内容、创作形式等等,幼儿只有自己去感知、体会和理解,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戏剧当中获得全新的感受。老师要减少对幼儿的束缚,尽量避免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影响幼儿,给予幼儿合理的引导,不过分追求表演的完美性,而是更加看重幼儿在此次戏剧活动当中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幼儿在戏剧活动当中的主体意识,形成更加个性化的审美认知。

二、提高老师的戏剧审美素养

良好的戏剧审美能力教学,需要老师有扎实的戏剧知识,审美知识以及良好的戏剧审美能力,因此学校和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去提高戏剧审美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炼,保证自身具备过硬的审美素养。想要通过学前戏剧活动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老师自身就要有着良好的戏剧审美素养,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老师都是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所以在师范院校里应该要设置有关于戏剧相关的课程,从而帮助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理论支持,做好教学的准备。除了在戏剧上的课程之外,还应该要开设其他相关的艺术课程,比如美术、文学等等,用这种方式让老师接收到更为系统化的艺术教学,提高老师的艺术修养,从而助力其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幼儿园也要重视对老师的培训,为老师提供提升的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幼儿园可以积极地邀请相关的专家到园开展讲座或者培训,老师能够和专家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专家学习和探讨有关戏剧方面的知识,学习最新的理论,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幼儿园要减少对老师的限制,给于老师教学的自由,让老师能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更加合理化的戏剧教学。老师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公开课、教学展示等方式来促进老师之间的学习,汲取他人的教学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老师自身也要通过不断反思和学习来提升戏剧审美素养,老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丰富学习渠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戏剧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在实践的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放下身段,多和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获得幼儿的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在学前戏剧活动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来设定出明确的戏剧活动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去感受戏剧的魅力,获得丰富的情感认知。所以在戏剧活动当中,不仅要为幼儿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重视对幼儿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让幼儿能够拥有良好的审美理解能力。幼儿自身的审美理解,常常是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相挂钩的,所以这种理解也是有个人倾向的一种主观理解,老师要从幼儿的体验和情感出发,来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能力,幼儿只有真正地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够顺利表达出来。所以审美体验也是整个戏剧活动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入到戏剧的世界当中,去感受戏剧角色中的环境,去体会戏剧当中的感情,产生对戏剧独特的见解,良好的情感能够让幼儿产生更加积极的审美态度,从而更好地提升其审美理解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当幼儿对戏剧有了一定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后,就能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生成一种全新的创造,也就是审美创造力。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将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老师在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时,不要过于苛刻幼儿创造出的结果,而是要注重让幼儿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表达出来,所以老师要将幼儿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中,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想象,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戏剧的理解和感知,来完成对戏剧世界的创造,同时在想象的带动下,幼儿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以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通过审美表达,能够让幼儿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表示出来,从而实现审美创造。所以老师可以通过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能够放松自己的身心,肆意的展开想象,体会到戏剧的乐趣,宣泄出自己饱满的情感,体会戏剧当中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说明原因,用这种方式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结合自己的想象去编写一个故事,完成创造性的表达。学前戏剧活动并不是通过教学,让幼儿去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戏剧作品,而是通过戏剧活动来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让幼儿通过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去完成创造性的表演,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依据幼儿审美趣味选择活动内容

只有当幼儿对戏剧产生兴趣才能够对其进行审美,所以老师所选择的戏剧活动内容要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够让幼儿主动地去进行赏析和解读。首先,戏剧本身在语言上就比较简单明了,而学前戏剧的语言则要更加偏向于幼儿的语言习惯,所以老师在选择戏剧内容时,要确保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节奏感,比较易于上口,用朗朗上口的戏剧语言来提高幼儿模仿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带动幼儿进行戏剧审美,第二,戏剧本身的节奏比较紧凑,情节也会更加的跌宕起伏,学前戏剧在此基础上会更有趣味性,同时也没有太多复杂的情节,因此老师要选择与幼儿心理比较贴合的内容,来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提升幼儿欣赏的热情。比如在《大灰狼》的戏剧当中,其中大灰狼与三姐妹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了大灰狼的丑以及三姐妹的美,虽然人物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是仍然极具戏剧张力,能够将幼儿很好地带入到戏剧当中去体会和感受,在不知不觉当中产生审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戏剧活動内容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尽量选择内容简单,语言浅显,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内容,中班幼儿可以选择情节稍微复杂,有一定故事性的内容,大班幼儿可以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内容。用不同的内容来满足幼儿的戏剧审美需求,提高幼儿对戏剧的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戏剧审美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开展戏剧游戏活动

戏剧游戏活动多用于戏剧的引入环节以及戏剧后的拓展环节,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幼儿的学习主体性,让幼儿拥有更多的学习自由,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充分体现出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区中的素材来完成自己的审美表达。但是幼儿本身年龄比较小,在审美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所以如果脱离了老师的指导,那么戏剧游戏活动常常是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所以老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老师要加强对幼儿戏剧游戏活动的观察,发挥出戏剧游戏活动的作用,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一般戏剧游戏活动都是在区域当中开展,结合区域当中的材料来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果区域活动当中所投放的材料并不丰富,将会影响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因此老师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出独具审美特质的活动环境,同时尽量提供种类丰富品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能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解和认知,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为幼儿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此外,老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去探讨戏剧活动中的内容,包括其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定位以及情节的走向等等,通过共同讨论来提高整个戏剧活动的趣味性。老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当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能够适时适度地予以引导,老师切忌用封闭式的评价方式,来单方面评价幼儿在活动当中表现是好还是不好,只要幼儿愿意去展示就要肯定其态度,注重的是在活动当中让幼儿有良好的审美体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表达欲望,帮助幼儿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去轻松地表达自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完成个性化的审美。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戏剧活动中,老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戏剧教育观,提高自身的戏剧审美素养,对幼儿进行专业的戏剧教育,明确戏剧活动的目标,选择符合幼儿审美趣味的戏剧活动内容,在戏剧游戏活动当中提高幼儿的戏剧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庞贝贝.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陈蕴婷

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篇3:

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幼儿园美术研究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尝试性地从幼儿美术活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开展和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三方面,探索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实践的影响,旨在艺术领域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初步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给予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有益支持。

【关键词】:美术活动;创新能力;实践研究

引言

艺术领域美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在美术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会感受与发现美,用幼儿自己的方式表现与创造美,达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活动效果。[1]

一、幼儿美术活动指导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与创造性的活动,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如在情景化和游戏化幼儿美术活动形式的支持下,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通过协商确定艺术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艺术主题展开想象,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活动效果。

(一)情景化

情与景的有机融合,即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与美术活动内容相应的情景,在为幼儿美术活动创设适宜氛围的同时,开启幼儿创新性思维活动,落实在美术活动中支持幼儿感知与体验美的活动目的。以“一家亲”美术活动为例,教师依托幼儿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使幼儿有想动手表达活跃思维活动的效果,具体到幼儿想通过画笔表达心中对爸妈的认识与情感,达到情景化的美术活动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成效,助力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二)游戏化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并有想进一步感受和表现的欲望。如在中班和大班的橡皮泥美工作品的制作中,教师依托肢体表演,为幼儿直观地呈现形态各异的肢体动作,在激活幼儿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给予幼儿自主思考与想象力的有力支持。

二、幼儿美术活动开展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其在大胆表现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与培养起来的。教师应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与表现美的欲望,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协调多元化的活动资源给予幼儿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快乐感。[2]

(一)美术活动材料

幼儿美术活动材料既要与幼儿心智发展的阶段性相关联,又要起到服务幼儿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但要为幼儿准备其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材料,而且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为幼儿动态化地呈现活动材料。例如在小班幼儿“树叶”主题活动中,教师既为幼儿准备了不同树种、不同形状、颜色的树叶,如枫叶、杏树叶、松树叶、柳树叶等,鼓励小班幼儿在摸、看与说的过程中认识不同树叶的轮廓,给予幼儿创造自己树叶的线条与色彩的有益支持,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动态化直观地呈现叶脉的纹理,进一步引导幼儿对树叶细节元素的观察,满足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性活动的生成。

(二)挖掘活动资源

幼儿园美术活动既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又需要教师挖掘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多元化资源。例如大班幼儿已习得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并且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园所各种各样建筑所呈现的图形,如三角形的屋顶、长方形的小窗户、正方形的摆件、圆形的装饰物等,给予幼儿利用美术活动材料,想象与创造自己喜欢的建筑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持,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资源。

三、幼儿美术活动评价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体现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将评价的内容关注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和倾向性,体现出评价对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状況的评估。[3]

(一)全面性评价

艺术是教师实施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发挥艺术所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同时,达到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活动效果。[4]教师向幼儿实施全面性的美术活动评价,既可以使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幼儿的美术表现,而且重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二)个性化评价

针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形式,使评价更针对幼儿个体,凸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发展倾向性。个性化的评价既支持教师对幼儿独特的美术表现与审美感给予接纳和肯定,如教师在肯定幼儿美术作品优点的同时,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你做的盒子能放很多东西,要是外边加些装饰应该会更漂亮”,又服务幼儿分享创新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感。同时,个性化的评价可以起到丰富教师美术活动评价形式的效果。

结语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既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幼儿美术教学理念,彰显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又需要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发挥幼儿园美术活动实践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建构新型幼儿美术活动模式,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2).

[2]孙润江.幼儿园中班创意美术教学的行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08).

[3]沈焱.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

[4]黄衍.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创意美术融入区域游戏的实践与思考——以大班“‘咔嚓·小时光’里的小拍客”游戏为例[J].早期教育,2021(26).

作者:袁瑞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陕北秧歌兄妹开荒艺术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