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行政处罚论文

2022-04-2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步伐加快,对人民银行履行金融服务职责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基层央行履行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法律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详细分析了其若干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层央行行政处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层央行行政处罚论文 篇1:

基层央行实施行政处罚切不可违法违规

施行政处罚是一种典型的剥夺行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处罚法定”原则。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实施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处罚程序违法。在处罚程序方面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密切相关的是告知制度和听证制度。如果程序违法就是处罚违法,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就不再对事实是否违法进行审理,而直接撤销行政处罚行为。

处罚主体不合法。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具备行政处罚主体资格,但某些内设机构作为处罚主体并不合法。如职能处(科)室等在检查过程中以处(科)室的名义向被检查单位发送行政处罚意见书,或援引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处罚依据都是无效的。

选择的法律依据不适用。凡是法律、法规、规章无明文规定的,就不设定行政处罚。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在“法律责任”中对违法行为处罚作了相应调整,但和原有不少金融行政规章衔接不够,甚至有相互冲突之处,因此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可能出现上位法和下位法、前法和后法、法不溯及既往等问题上的矛盾和适用误区,必须慎之又慎。

处罚形式不合规。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形式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或停办某项业务、吊销许可证等,但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却常有把通报批评或取消高管人员资格作为“行政处罚”形式的情况,属于处罚形式不合法。

随着金融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依法行政中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切实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确保行政处罚有效合法。

一、确保处罚程序合法化。应特别重视落实的环节是: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填写立案审批表,予以立案;在向行政相对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前,向其送达告知书,告知拟处罚的有关理由和依据;下达处罚决定时,保障行政相对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诉讼权。

二、确保处罚主体合法化。作为行政处罚主体即实施机关,应具备三个要件:享有行政处罚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罚活动,能承担处罚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设机构对检查对象的处罚意见书,必须一律以分支机构行政文件的形式公布。

三、确保选择的法律依据适用。实施行政处罚选择适用法律依据的原则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即法律规定高于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法规高于规章规定;后法优于前法原则,即依照前法依据与后法依据相抵触,以后法为依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指法律法规不适用于其制定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

四、确保处罚形式合法化。在实行行政处罚时,必须准确把握行政处罚的概念、性质、文体,以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表述处罚形式,使用的法律文书应当采取规章附件所规定的格式,杜绝处罚形式违法现象,增强行政处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作者为人行海南省文昌市支行行长)

作者:符浩勇

基层央行行政处罚论文 篇2:

基层央行履行金融服务职责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步伐加快,对人民银行履行金融服务职责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基层央行履行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法律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详细分析了其若干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法律风险

金融服务作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包括外汇、征信、国库、反洗钱、调查统计、支付结算、货币金银等业务。人民银行履行金融服务职责有别于其他行政部门,即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随着依法行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增多。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是当前基层央行应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指的是基层央行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过程中潜在的、因为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金融服务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可能对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法律风险因素的集合。根据风险程度轻重和所依据的不同法律、法规以及对执法所产生不良后果的处理手段,笔者将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划分为三大类,即管理类风险、行政类风险和司法类风险。

(一)管理类风险

是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行政许可法》等各类法律、文件规定,基层央行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过程中由于解释或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内的管理事务而形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法律风险。如基层央行对人民币停止流通文件宣传不到位导致公众不能及时了解兑换政策而造成损失等。

(二)行政类风险

是指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各类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基层央行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中因不当执法而引起的行政复议撤消、行政诉讼败诉、行政赔偿等不良后果和影响的法律风险。如基层央行未按规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引起行政诉讼并败诉等。

(三)司法类风险

是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50条、51条等金融法律法规规定,基层央行工作人员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执法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而客观上侵犯国家、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益,导致财产等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国家法律并负刑事责任的风险。如基层央行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中因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导致渎职犯罪等。

二、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若干表现形式

(一)法律制度层面

1.部分金融服务行政管理事项无法可依。如人民银行有关征信业的监督管理、征信业务活动规则以及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披露、使用和保护等基本事项无法可依,对商业银行违反信贷登记咨询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不足,影响了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职能的履行。又如《黄金交易管理条例》还未颁布实施,对黄金交易违法行为难以进行合法有效的行政监管。

2.部分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法律依据滞后于业务发展。如《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滞后于金融服务行政管理实践,严格执行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又如人民银行许可类规章对行政许可决定的公开范围、限制申请人重新申请许可的条件等规定不够明确,基层央行无法确定能否公开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决定、能否对部分提供虚假资料骗取开户许可的企事业单位限制其再次提出许可申请等,影响了账户管理的效果。

(二)管理操作层面

1.超越职权。超越职权是指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范围,或实施了根本无权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结合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实际,超越职权主要表现为主体越权、管辖越权、职能越位、无委托执法等。如县级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反洗钱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就属主体越权。

2.程序违法。所谓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的总和。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程序违法主要表现为:一是省略步骤。即将必须的法定步骤予以省略。二是颠倒顺序。虽然工作人员履行了全部的执法步骤,但不按各步骤先后顺序履行则构成颠倒顺序的程序违法。三是改变方式。如对违法情节较重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必须经过一般程序而适用了简易程序,就构成了改变方式的程序违法。四是超过时限。即未按法定的时限行使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

3.依据错误。一是违背合法行政原则要求,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执法中,不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只依据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由于规范性文件对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导致基层央行在行政诉讼中存在败诉的风险。二是法律适用错误。本应引用A法的有关规定,但却错误地引用了B法的有关规定。三是条款引用“张冠李戴”。部分基层央行工作人员,不懂得如何正确识别法律的条、款、项,导致具体法律条文引用错误。本应属于“项”的规定,却错误地作为“款”予以引用。四是忽视法律的立、改、废。在金融服务管理行政执法中,引用了过时的、已被废止、撤销或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而未引用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五是违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作出不利于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处理、处罚决定。

4.证据收集不充分、不合法。行政执法证据指的是行政执法主体在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措施和手段时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执法中,证据收集风险主要有:一是不收集证据,凭经验执法。二是证据收集不充分或违背证据的“关联性”要求,所收集的证据与处理、处罚决定中阐述的违法事实不存在因果关系。三是证据收集方式不合法。四是先处理,后取证。在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后才补充收集证据。五是证据制作不规范,未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有关证据收集、制作的规范化要求。

5.自由裁量权滥用。现行金融法律、法规、规章赋予了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较为宽泛的自由裁量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执法人员千差万别,个人素质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会导致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偏差,从而产生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法律风险。错误行使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为:一是违反比例法则。即行政处理手段与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性不成比例,在行政处罚上体现为违反“过罚相当”原则。二是当有多种行政手段能达到行政目的时,采取了损害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的方式。三是考虑了错误的和不相干的因素。如执法人员因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陈述申辩而错误地认为其态度不好,从而实施了加重处罚。四是背离既定的惯例。五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未说明理由。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作出处罚决定没有详细陈述理由,即没有对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方法和手段、社会危害程度、主观恶性和陈述申辩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行政处罚决定难以让人信服。

(三)人员素质层面

目前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主要以从事监管或基础业务工作的同志为主,其法律理论功底相对不扎实,掌握新法律法规知识能力有限,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往往不能正确应用法律法规。在行政管理实践中,部分基层央行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监管方法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仍习惯于以看报表、翻传票、手工做执法检查记录等老方法、老模式开展检查,不会采集电子数据,不会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归并和分析,影响了执法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快立法进度,完善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应加快金融立法尤其是有关金融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的步伐,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为基层央行依法开展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提供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人民银行总行应尽快推动制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配套法规规章,增强法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对金融法律中的有关处罚性条款,要充分考虑我国金融服务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作出规定,确保基层央行依法行政有法可依。人民银行总行应结合职能调整和金融发展实际,全面清理与《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法律冲突或不协调的金融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的职责权限,理顺金融法律、法规、规章的层次和效力,增强金融法规、规章的可操作性。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黄金交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消除金融服务业务新领域中的法律空白。

(二)规范工作程序,消除金融服务行政管理法律隐患

一要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各执法部门和法律、人事、内审、监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梳理执法依据,依法界定执法职责,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实行执法评议考核制,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二要建立健全非现场监管工作机制。有效整合部门资源,构建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信息系统、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完善行政许可管理制度,努力实现非现场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三要规范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行为。将现场检查的立项、取证等行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查处分离等现场执法制度,防止重复检查、查而不罚等违法行政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不良倾向。

(三)建立识别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行政管理风险防范

在现行体制下,任何一个行政部门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均存在风险。按照风险管理理论,任何风险均可以控制并预防,经过控制的风险可以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此,当前基层央行在金融服务行政管理中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其手段主要有:一是法律识别。即利用立法的手段,将零散的执法职能和风险融为一体,使广大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明确应作何为、应不作何为。二是政策识别。即利用政策性的规定对基层央行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规定和具体风险规定,便于掌握和防范风险。三是工作识别。根据不同业务工作和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确定具体的风险点。四是案例识别。建立全国或一定区域内基层央行金融服务行政管理风险案例库,方便基层央行工作人员直观防范风险。

(四)强化监督力度,增强金融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效能

一是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法律咨询论证、社会公示、跟踪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项决策监督制度,落实决策责任。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防止出台违反上位法规定、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相互冲突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充分发挥各级行政处罚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督作用,依法及时受理、审理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案件,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活动规范化。四是按照有关规定对金融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开展常规检查、专项检查,推动层级监督机制的创新。此外,基层央行还要自觉接受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方式、新闻媒体通过新闻舆论方式、人民群众通过信访举报方式进行的外部监督。

(五)推进队伍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要减少金融服务履责法律风险,基层央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能够正确开展金融服务行政管理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端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业务素质、必要的法律知识等。为此,基层央行要加强金融服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将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执法第一线。要建立执法人才库,注重收集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并能够独立开展多项检查业务的执法人员信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统一调配使用执法人员。加强对金融服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其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改进完善行政执法方式,善于借助电子化软件、工具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责任编辑王若平)

作者:齐培红

基层央行行政处罚论文 篇3:

基层中央银行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行政执法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对维护金融稳定及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基层央行在履行金融行政执法职责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基层人民/银行金融/行政执法

一、基层央行行政执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央行部分执法者对依法行政存在思想上、认识上的误区。在金融行政执法实践过程中,部分基层央行执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对依法行政进行注解。他们将依法行政简单地理解为行政执法者运用法律法规对相对人进行管理和监督,片面地将依法行政的重心理解为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单纯地定义为强化监督权、保障监督权、扩大监督权,而不愿解释为规范监督权、管控监督权、限制监督权。

(二)基层央行行政执法法律依据不足。《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基层央行的行政执法检查缺乏明确的法律授权,且存在实际操作困难的情形。虽然各业务口径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此进行了补充,但限于效力较弱,加之立法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律授权不明的问题,为基层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另外,部分法规制度长期得不到修订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基层央行队伍建设现状不适应当前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1、基层央行法制工作队伍以及法制工作机构建设的不相适应。当前,基层央行的人员重点确保业务一线,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和专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欠缺,没有实现查审分离,这使得基层央行行政执法活动缺少必要的内部监督和管控。2、基层央行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不相适应。虽然说近年来基层央行的行政执法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充实和加强,但是既熟悉金融理论和实践知识,又有扎实金融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还是比较少,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

(四)基层央行综合执法与专项执法存在重复,提高了行政成本。虽然近年来基层央行深入推进了“两综合、两管理”工作,特别是通过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工作,在整合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基层央行执法检查实践看,在部分上级安排的单项业务检查或临时的业务执法检查中,执法的对象、程序、内容、方式都与综合执法检查不乏相似重复之处,执法工作体系和检查手段的不完善导致了监督检查权行使的力度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央行行政执法成本。

(五)基层央行执法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在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实践中,就曾经出现过个别基层央行的内设职能部门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查处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并对金融机构进行所谓的“处罚”。由于基层央行内设执法职能科室、股室不具备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其对外实施的所谓“处罚”在本质上为违法行政行为。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以基层央行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使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针对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增强依法行政理念,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这对基层央行依法行政也提出了现实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执法者的素质对法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一部法律再好、任何一项制度再完善也需要人去贯彻执行、需要人去监督乃至发展。因此,基层央行应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金融法律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包括各级行领导在内的全体干部职工“权力法定”、“程序法定”、“执法者也要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培养守法、敬法的精神和“依法行政”、“法律至上”的理念。

(二)推进中央银行行政法律体系完善进程。作为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体系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法》应首先得到完善,明确基层央行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监督的职责。随后,逐步启动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主要对其与现实需要不相符合的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把增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法制工作的重点,为基层央行开展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同时,要从金融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强对金融行政执法的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对执法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三)培养锻炼综合型执法人才队伍。紧密结合履职需要,以执法职能部门为重点,筛选出具有业务专长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执法人才进行多个业务岗位的实践锻炼,以老带新,开展岗位练兵,并在评先评优和职称晋升予以激励,不断激发执法人员荣誉感和内在驱动力。同时通过开展专业系统的行政执法实务培训,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考核机制,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结合年度考核对执法队伍进行调整充实,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全面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实际执法能力,逐步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知法、懂法的高素质执法队伍。

(四)增强综合执法与专项执法的统一性。坚持把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起来,进行统一部署、统筹规划,避免一定时期内对被查单位的重复检查。对于在综合执法检查中发现存在违规问题较多、性质严重的金融业务,适度加大专项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切实达到既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又能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健康运行的“双赢”目的。

(五)不断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首先,各级基层央行应单设独立法律事务办公室并配备相应的受过专业培训的法律事务工作者。由于法律事务办公室肩负有对执法职能部门处罚意见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的职能,一定程度上具有对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法律审查和再监管的角色,与其他执法职能部门存在相互制衡的关系;其次,应加大监察部门对行政执法的同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第三,建立行政执法回避制度。基层央行的行长应异地任职,具体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和主查人员不得担任有利益关系金融机构的主查人员和检查组负责人,初步的处罚结果研究,必须与可能的利益关系人相分离,尽量克服人情因素对依法行政影响,达到羁束裁量严格遵守,自由裁量依法实行。

参考文献:

[1]申锦莲,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110-111

[2]施杏兰,基层人民银行行政执法权力运行相关问题研究,武汉金融,2012,10

作者:龙衡新

上一篇:金融监管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营销创新电视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