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异同出发,结合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对如何做好当前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做了论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建立心理激励机制,增强技校学生学习意识

摘 要: 心理激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技校学生如何通过心理激励方式增强学习意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和实践思路,包括:合理运用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课堂环境,培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运用目标激励,调动护生实现自我的工作热情;践行人本理念,分层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关键词: 技校学生 学习意识 心理激励机制 设计及实践思路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技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9年,我国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连年增长,由234.4万人增加到414.3万人,增长了80%;毕业生人数由53.5万人增加到115.2万人,增长了1.2倍。但从目前技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混学历”的情况大有人在。学习意识是真理和知识的探测器。有学习意识的人时刻都保持着一种对周团事物探本究源的最敏锐的神经,一旦得到学习的信号,内心对知识的求知激情便燃烧起来,追寻那最终的最根本的自然奥妙。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可以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增强学习意识,已经成为提高技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运用心理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在目前的教育界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心理激励机制增强技校学生的学习意识,为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技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增强学习意识下技校学生心理激励机制的策略

2.1合理运用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2]。所以说,心理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人具有加强、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竞争意识是指学生个人力求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成就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努力争取成功的积极进取的价值意识、思想类型和心理、生活态度的一种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要体现在战胜对手,取得成功,获得别人的认可。在这种潜在追求的激励下,学生可以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和学习意識。因此说,合理运用竞争意识和成就意识,对于激发学生高亢的学习热情有重要意义。比如,对于汽修专业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分小组开展汽车维修“打擂”。针对同一故障,看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维修好。以此运用竞争意识和小组内的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2创新课堂环境,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生中伟大的感情,他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类,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的确“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是一切师德最集中的体现,是教育中一切人文精神理念最集中的体现,“教师的爱不仅独特,而是魔力般的神奇。无爱的教育是虚伪的教育,它是脆弱的,经不起任何考验的”[3]。而有爱的教育,却可以使学生产生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动力,并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挖掘。这里的爱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每个环节中融入进去,或者可以说,通过在教育中融入爱,融入对学生的爱和关怀,并以此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完全可以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比如在文秘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尤其是一些学生害怕写应用文。每每写到应用文,都不知道如何下手,感觉语言衔接不够紧密。再比如,在经贸专业中,一些学生需要用到很多利率计算、数据分析等,但是由于数学运算和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学习相关知识总是进展缓慢。为此,教师需要分层分类地开展教学,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因生制宜地开展教育。这样一来,学生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的学习意识才会随着教师的不断关心而得到有效增强。

2.3运用目标激励,调动护生实现自我的工作热情。

有了目标,每个人的奋斗都会更加具有目的性,也更加有动力。在技校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也不例外,通过为学生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让学生的奋斗变得有目标性,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因为目标的设立而开始找到奋斗的方向。尤其是在技校学生到高年级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为学生确立合理的人生导向,并通过导向把一个个目标串联起来,让学生知道怎样奋斗。比如,在技校的机电专业中,在学生实习的中后期,带教老师这时可将实习生通过实习必须掌握的一些技能或机械维修难点设置为一个具体的目标或任务,启发式地交给护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通过这样的目标激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因顺利实现工作目标而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现[4]。当然,这种目标的设定需要教师经过充分的调查了解,能切实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要将目标设定得有艺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热情。

2.4践行人本理念,分层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技校学生心理激励增强学生学习意识的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来说,每个学生的客观心理需求是不同的,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都是“一刀切”的,这种“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一个群体中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当然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形成强劲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管理中真正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不同学生的客观需求,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管理方法。比如说,一些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教师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是开大会,还是点名批评?这其中就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对脾气急、脾气倔的人应采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性格耿直、豪放的人应以“诚恳直言”的方式;对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人应以“单独沟通”的方式……另外,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也要有区分,对于学生干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学习能力差的,要采取适合实际能力的方式,适当降低要求,却要更有针对性,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5]。

3.结语

技校作为新时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大。而这其中,不断增强技校学生的学习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对技校学生提出的首要任务,也是增强技校学生就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心理激励方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激励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调动个体行为的积极性,对人的潜在能力进行开发[6]。结合心理激励模式的重要作用,将其融入到技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提高技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技校学生的教学管理中,教师需要着力推进对心理激励的运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水平,完善其应用思路,使其可以在技校学生的培养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永亮.中职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8).

[2]刘小秋.加入WTO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4).

[3]冯敏,张传葆.谈班级管理的情感教育[J].林区教学,2009(2).

[4]浅谈心理激励机制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0,10(3).

[5]葛聪忠.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新西部,2011(15).

[6]罗明.情感激励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右江医学,2003,31(2).

作者:颜雪丽

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 篇2:

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

【摘  要】本文从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异同出发,结合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对如何做好当前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做了论述。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学生工作

我国的成人教育经历了扫盲教育、文化补习、技术培训、学历补偿等阶段,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也给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门槛较低,竞争激烈,教育质量下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的《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的讲话中就着重提出,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不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2014年黑龙江、吉林的自考、成人高考舞弊先后被曝光,河南省的社会办学机构思远技校与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违规联合办学事件也被媒体披露。这些事件加重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声誉不高的负面影响,也引起成人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改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思考。

一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异同

1.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显著的不同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有各自的经历,都有自己工作的环境与场所,有各自的人际关系。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更加广泛,私企的劳动者、个体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更多地参与到成人高等教育学习中。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复杂性,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比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更为功利,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多渠道性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不同。2008年起国家停止成人高等教育脱产生招生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函授教育和业余教育。学生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成人高考入学,被学校录取后,要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要么定期到学校参加面授,一般是一学期面授一次,要么是在夜晚或周末到校学习。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后,由办学高校发给国家承认的学历毕业证书。随着网络远程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的发展,学生只要在某一所能够开办网络教育的学校注册,准备一台电脑,并能够上网,就可以参加学习。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还具有来源分散性的特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遍布各个省市,不像普通高等教育学生那样容易集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到课率和考试参加率较低。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思想基本成型,受社会影响较大,通过教育教学改变较难。

2.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共性

首先是学生的求知欲都较强,不管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愿望。不管什么原因,他们能够走到学校,一定会接受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难或易。因此,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育者必须学会利用他们的这个共性,抓住学生工作的重点。其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毕业后都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他们有共同的追求目标,想要有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也是我们学生工作者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侧重的原则,开展工作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二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工作者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高校教育者忽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这些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大多数人认为成人高等院校只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授课方,只要把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全部完成,就是尽到了学校的责任。学生都是成年人,如何学、学多少、学得怎么样,全靠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还有人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学校的学生工作没有多大作用,没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做这些徒劳的工作。也有人认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领到毕业证书,办学者就是尽职尽责了,根本没有必要去管别的事情。

2.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尽管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也要看到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的经济意识、实惠意识越来越强,更有部分学生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才是最现实的。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原则、金钱至上原则,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甚至租人上课、小恩小惠,把社会上的势利手段也用到辅导员的身上。

三 当前形势下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措施

1.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办学者必须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有热情、有抱负、有愿望的工作者,必须建立一支懂业务、素质高、有理想、有抱负、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来管理,要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纳入制度和规范的轨道,发挥制度和规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2.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形势,从解决工学矛盾入手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工作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常态。(1)学生数量基本稳定,近五年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年毕业生数量一直在190万~200万。(2)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步稳定,2009年以后,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函授和业余,教学手段也从面授转向网络教学。(3)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目前,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提倡以素质教育为主,普通高招录取线逐年降低,随之而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录取线大幅下降。(4)现代职业教育逐年兴起,工学结合需求较高。

学生的工学矛盾是个突出问题。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时间、学习能力等的差异,传统的集中统一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加剧了学生的工学矛盾。高校应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成人教育的信息化,采取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普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专业人才培训平台的优秀课件为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提供了较多的资源和平台。成人高等学校应积极联合起来,按照学科优势和特点,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成人教育网络化的进程,同时在面授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更加贴近生产一线,促进学生以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以工作改进学习效果。此外,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工作者要积极运用QQ、博客和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来搭建好平台,开展学生工作,根据学生需求实际,开展如专家讲堂、学术论坛、心理辅导等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就业和身心健康的活动,从各个方面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发展。

综上,只要我们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工作者积极研究当前形势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新特点和新情况,运用新思维,学习新手段,就一定能够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泽碧.对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刘晓军.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前沿,2013(3)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孙培鑫

技校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教学论文 篇3:

浅谈淡化考试

【摘 要】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大中专及技校毕业生包分配,学生要通过各种考试关,才能最终获得工作。以考试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因此而成型并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毕业生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实施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既然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提供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就要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就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学校教育与市场经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以中学教育为重点,论述考试必须淡化。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市场经济;考试;弊端;淡化

在传统观念中,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的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经济利益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客观上已发生了为教育界主观意识所不可回避的深刻变化。人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已经不是“德、智、体、美、劳”这五个字所能概括,中、小学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内容,也不应再受这五个字的局限,而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求作出与时俱进的延伸和拓展,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期盼。正是为了使教育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党和国家多年前就指出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正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实质上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项号令。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有识之士作出响应外,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情况看,这一号令没有得到落实。落实不了的主要因素,不在社会,不在家长,而在学校。因为,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直到今天仍在或明或暗地实施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严重缺陷在于只面向少数学生的提高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的特征是:教育追随教学,教学追随考试,考试追求考分,分数主宰教育,形成了一个以考试为锁链的怪圈。这个怪圈不仅扭曲了传统的教育方针,而且使素质教育没有容身之地,从而造成素质教育至今得不到真正落实的不良局面。中、小学教育要破除这个怪圈,必须打开怪圈的锁链。打开锁链,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淡化考试。只有淡化考试,让考试回归本义,使考试不成为铁链,怪圈才会破碎,素质教育才能进入中、小学校园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一、考试偏离本义的历史渊源

学校教育包含教学与培育。检查教学成效有多种方式,考试只是检查方式之一。考试的本义,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成效,结合试卷分析,对教、学双方作出阶段性评估,进而完善教育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全校各年级、班的学生能够同步前进。中、小学的学年考试与升学考试,其含义有所扩展,但含义的扩展仅限于敦促學生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考试的本义决定了考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工作由国家分配。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升入中专、技校,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能不能升级要考试,能不能毕业要考试,能不能升学要考试。升学―毕业―分配成为教育的轨迹,考试不由自主地成了铺就这条轨迹的铁链。考试的地位与作用在偏离考试本义中得到了升华,应试教育逐年成型,应时顺势地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这是一个令多达570万、在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时期内失去学习机会的青、中年学生欢欣鼓舞的年份。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考试”这两个字不但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而且其关注的炽热度一年甚于一年。从编印大批复习资料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复读班、家教、电教、升学指导、摸底考试、模拟考试充塞了整个中、小学教育空间。最初几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逐渐被“一心一意要过考试关”的行为所取代。

按理说,如果对考试的关注仅限于高考,确也无可非议。因为,高校培养高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终端环节,高校招生数虽然每年有增无减,但终究名额有限,对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通过考试进行必要的选择,应该被认为是一项理所当然的举措。关键是对高考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其特殊在于他的功能和目的是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中、小学教育,不论属于义务制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一切教育举措、教学手段都要对全体学生有利,为全体学生服务。如果中、小学的各种考试也以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作为考试的功能和目的,考试显然偏离了考试的本义,教育、教学也因此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偏离本义的考试使考试堆成了一座金字塔,应试教育是塔基中、小学各类考试是塔身,高考是塔尖。考试的金字塔,象征了应试教育以不断发展壮大,达到根深叶茂。

二、教育对市场经济是否研究,是学校能否摆脱应试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需要招募大量人才,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活力与春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不包分配,实施适应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的一方是毕业生,毕业生的素质代表了学校教育的成效;双向选择的另一方是企事业用人单位,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选择代表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双向选择是一项政策性举措,实施这项举措,意味着国家从政策上主导教育要与市场经济互相面对。教育要面对市场经济,就要研究市场经济。企事业单位要面对教育,就要介入教育。企事业单位介入教育,不是要企事业单位去主管教育,更不是要企事业单位去收购学校,而是要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对学校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但迄今为止,企事业单位因为忙碌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在学校教育方面,只能停留在对毕业生进行选择这一层面,无暇去考察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没精力现身说法地去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要研究市场经济,不是要学校考虑如何去赚钱,更不是要教育实行产业化,而是要学校教育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等方方面面,如何去适应、满足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素养的各种要求。这种研究,在高校已经开展。高校教育从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出发,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扩展课程内容、增加兼修科目、强化能力训练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因此,高校不存在应试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事业单位有先天性的缘分,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命中注定”要研究和适应市场经济,而且还要开设不少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课程。一些办得好的职业技术院校,在教育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侧重素质教育;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并举,突出技能教学。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高度欢迎。显然,职业技术院校不需要应试教育。中、小学教育是高校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方面理应与高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一线相连,在研究市场经济方面理应与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一脉相承。但是,中小学教育没有意识到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造成了对自身教育职责认定的片面性,片面认为中小学教育的职责就是使学生升学,因而基本上不研究市场经济。不研究市场经济,就感触不到当今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迫切性,也就不可能形成为学生具备高素质打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更需要加深素质教育的理念,只可能我行我素,沉湎于应试教育。也正因为中、小学教育不研究市场经济,造成了对市场经济竞争性在认识上的片面性,片面认为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就表现在学生与学生的竞争、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应试教育恰恰与这种片面认识相呼应,其误导性就蜕变成了实用性。应试教育不仅不可能被摆脱,而且在越演越烈。学生的境遇,从应试教育成型初期被自然淘汰,演变成今天在竞争中被人为遗弃。

三、应试教育的弊端表明考试必须淡化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使在校学生两极分化。能应付考试并获得高分的少数学生成为一极,不能应付考试只能获得低分的多数学生成为另一极。两极不仅人数多少悬殊,而且成绩差距悬殊。由于应试教育注重分数,学生经常需要强记硬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能承受过重负担的学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由厌学而导致破罐破摔,不求进取。多数学生这一极,基本上就处于这种状态。不可讳言,在少数几所学校中,能应付考试并获得高分的学生占了多数,升学率很高。但要知道,这是教育资源被人为集中的结果。也是眾多学生受素质教育的权利被人为剥夺的结果。从学校说,富了一家,穷了百家。从学生说,得了高分,失了素养。这不是应试教育的荣耀,而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当前,大多数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仍然停留在“考试成绩好、学校名气响、教师地位高”的水准上。小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全面发展,但经常会把一些中学生才能解答的问题变个花样作为作业题让小学生做。采用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显然是在单纯为迎考作准备。事实上,这类题目小学生是解答不出的,绝大多数都由学生家长作解答,助长了弄虚作假坏风气。在中学,应试教育名亡实存,考试依然是教育的一条铁链。以考试成绩为准绳,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划分重点、非重点,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确定骨干、非骨干,在学生中实施编班和排名。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虽然不会被学校公开除名,但实际处于被遗弃、放任自流的地位。这样的学生,在非重点学校和重点学校非重点班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在成绩较好的学生中,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素质教育,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不少人表现出政治思想觉悟很低,行为举止不能自律,心理心态孤僻闭塞,继续学习没有后劲,适应不了高校教育的各项要求。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起,就开始了混日子的生涯。大部分初、高中学生毕业后进入了职业技术院校。不论是进入了中专、技校,还是进入了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课程方面大部分学生尚能跟进,在理论课程方面至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不是一片空白,就是模糊不清,似乎未曾进过中学。没有理想信念、缺乏意志毅力者,比比皆是。上课打瞌睡、下课玩游戏机、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交白卷或在试卷上胡乱写几笔的现象层出不穷。众多院校为此采取了各种措施,全体教师为此在课内外作出了成倍努力,以此来弥补中学教育的不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不免深切感到教育的失落。学生的这种心态和状态,不是先天具有,而是后天造就。在中、小学,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学生缺少素质训练并为考试成绩所排斥,必然会导致这种结果!因此,只有打开考试铁锁链,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才能最终消除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必须淡化考试。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品德品格、智力智能、体质体能、审美观念、劳务技能、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不仅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和发展性。开展素质教育,要从小学起步,中学强化,在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深造。综观近二十年教育,考试主宰中、小学教育是中、小学教育自身的误导。淡化考试,首先要从观念上淡化,进而在行动上淡化。观念上不淡化,行动上不可能淡。淡化考试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只有两句话:1.教育要为市场经济服务,就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提供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需要学校通过素质教育去培养;2.素质教育不依托考试,应试教育依托于考试。淡化考试,让考试回归本义,应试教育就失去依托,素质教育就能真正落实。

作者:林路

上一篇:川藏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