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15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的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将其作为安邦立国之本。中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的重要行为准则。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子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基本素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技校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技校礼仪教育论文 篇1:

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的实践研究

一、困惑与思考

广州“南方窗”杂志报导,2010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旅客输出国。但欧洲酒店业2011年6月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中国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第三。

这报道距离2001年10月中央颁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十年,这期间,各大、中、小学也根据文件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仪教育,但实效性却令人深思,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更甚。

2010年12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并指出:“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增强实效性的紧迫性。

二、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通过实地的考察、访谈和对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汇总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现有教育模式下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估。主要原因有如下:

1 礼仪教育“网络”缺失

通过礼仪教育实效性的调查分析,我发现学生在学校表现、在家庭中的表现、在社区中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就礼仪教育方面是脱节的,没有形成有机的“网络”统一体。

2 “知”“行”链条断裂

良好礼仪行为的产生必须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内在因素是“情”和“意”。而目前农村小学进行的礼仪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那只是在做部分“知”的工作,而没有做全面的“知”、深层面的“知”,也没有很好做“情”和“意”的工作,出现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接受礼仪行为的教条,产生了思想上抵触情绪,影响了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

(1)对“知”理解的片面性

在礼仪教育中,很多学校对“知”单纯理解为“礼仪规范”,认为学生礼仪表现不好是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礼仪规范教育所致,因而向学生灌输了那不合实际的中规中矩的“成人性的礼仪动作”。如:向老师打招呼时要一鞠躬二问好,鞠躬要90度角。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实际,学生也不可能做到这种超越了学生行动限度的动作,学生在情绪上当然有抵触了。

(2)教师“意”参与的缺乏

在对班主任、德育干部进行访谈时,当问到“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什么?”。老师们各抒己见,其中教师“意”参与的缺乏,也是大家认同的原因之一。

如:礼仪教育活动都是学校德育处安排的,从内容、方式到时间,班主任是比较被动地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某周有主题班会,该主题班会的主题也由德育处明确,是否完成任务,德育处还要检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只是“任务型”并没有主观能动的“意”的参与。

(3)学生“情”的“淡薄”

知、情、意、行是思想工作的法宝,只有在知的情况下,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个人修养,才能产生情,才会有意志品质,才会有行的结果。从调查可知,学校在进行礼仪教育时都在做“知”表面化、规范化的工作,在做“行”的“中规中矩”工作,没有能“以情动人,将心换心,平等互相”,学生当然也就变成了接受的机器,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没有“被感动”。

3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从调查中得知,心理健康教育还需引起我们农村小学关注,在进行礼仪教育中还没有能很好地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做好“交心”思想工作。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贯以“思想品德”问题而没有从心理问题加以疏导。

4 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

社会是个大课堂,小学生的思想每天都受到大课堂的熏陶,而这个大课堂有积极面之外,还有负面效应,成为了小学生两难的德育界面。特别是个人修养问题无时无刻地冲击着中国人的良知:问题鸡蛋、问题奶粉、问题香肠、问题大米、问题食用油、问题猪肉、问题食盐、闯红灯等。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种的社会现象对我们农村小学进行礼仪教育成效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学生礼仪行动也处于“两难”境地。

5 科学评价机制的缺失

在老师问卷中我设计了第8小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是如何就礼仪教育实效性开展评价?”以此调查研究各校就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评价开展情况。从调查中得知,学校更注重学科成绩的评价,对学校开展礼仪教育评价是无章可循的。可见,科学评价体系到科学操作体系的缺失,是造成学校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三、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

课题组成员经过了三年的努力,通过研究、实践、修正、完善、再实践、再完善,揭示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有如下三个大方面。

1 提升“礼仪修养”的教育

礼仪修养是礼仪教育成败的根本,“本”指本源之意,即“知、识、明、意”内化成为个人思想、行为的境界。“知”指识道、知明之意。知的重要,早已经被孔夫子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知者不惑”;荀子也有论述“识道”地能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只有“知明”才能保证“行无过”。“意”指意志、意愿之意。意之重要,孔子也有精辟论述,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人的意志力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力量。

(1)增加学生“礼仪修养”的厚度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可见中国有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

首先是礼仪知识认知。这是我们农村小学老师所缺乏的,俗语道“要使学生掌握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礼仪知识、礼仪文化、礼仪修养,同时老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礼仪知识学习任务要求也必须十分清楚明了。并要求教师要在各科教育教学中、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把各有关内容的实施操作细化指导、有机渗透。

其次是对国外及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礼仪历史的认知。在提升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的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利用电视、报纸、书本、网络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收集各民族节日的风俗习惯、世界各国的风土人事,出版学校礼仪报刊、礼仪演讲、礼仪故事会等让学生深入认知中国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礼仪文化及世界礼仪文化,更从中认知现代礼仪文化的演变及应用,以提高对礼仪文化价值的认识及趋同。

再次,在增加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中,还应“固本清源”中,回归其深层次的“源”,那就是禮仪价值观。如“勤奋”“节俭”“平等”“宽容”“仁爱”“责任”“尊重”等内容。

(2)拓展学生“礼仪修养”的广度

首先是“四大校园”打造,拓展“礼仪修养”广度。中国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如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学校着力于“四大校园”的打造,几年的努力,学生修身励志行为及表现在我校成为了现实:

一是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校师生读书长效机制,营造“教与书相伴,行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促进“学习型”校园建设。

二是打造“雅韵校园”。建立多种学生艺术社团,大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多形式开展题材广泛新颖、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学生情趣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着力打造“雅韵校园”。

三是做好“动”字文章,打造“活力校园”。

四是打造“科技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校内科技节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次走出书本、课堂,强化实践,拓展“礼仪修养”广度。进行实践场景的参观、体验、感悟或模拟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感知力。如参观工厂、参观会展、模拟家庭场景、模拟某商场场景、模拟法庭场景等。

再次利用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拓展“礼仪修养”广度。学校依据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充分挖掘民族精神,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主题明确的、观点鲜明的礼仪文化教育活动。

2 促进“礼仪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情感又是情感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根据社会道德育规范对自己或对别人进行评价时产生情感体验,是激发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重要的内驱力。《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述,道德情感有三方面作用,一是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的激发力量与驱动力量,二是道德情感的认识对道德行为的调控作用,三是移情或能情是自我与道德行为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首先,新型师生观的建立。俗话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农村小学教师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总还在影响着老师课堂教学观、学生思想工作育人观。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点是平等、民主、尊重、共同发展。

其次,健康心理情感养成。一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室基地作用,引进专业心理学教师,加强老师B证、C证培训力度,提升老师心理辅导能力与水平,通过辅导,转变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冷漠、孤独心理、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等,培养健康向上、和谐、包容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二是要利用多渠道进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情感熏陶。如亲子活动、有创意的学生参与的主题班会、学生喜爱的外出参观活动等鲜活的实践情感体验。三是进行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亲人等系列“爱的教育实践研究”。“爱”是情感教育、情感养成的核心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再次,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产生的价值情感体验。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课题组从“礼仪规范行为”“感恩”“责任”等价值观入手,创立了“禮仪教育规范篇”“感恩教育篇”“责任教育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年,在教育活动年中又细分为主题教育活动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成效。

3 创新“礼仪评价”模式

“评价”能有效促进礼仪教育效果螺旋上升,是提升礼仪教育实效性的助推器。

“评价”是对礼仪教育实效性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对学生个体来讲,是学生对自己礼仪行为对与否的判断,也可以说是价值的判断过程。

首先,评价要求多方参与。社区、学校、老师、学生等都是评价的主体,形成“网络”的评价,产生多维评价效果。

其次,把握礼仪教育评价的内容。

教育部在2010年12月30日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纲要》中对小学学生礼仪教育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可以是我们评价主要参照系。

再次,礼仪教育评价的方法与途径。

内部评价:对学生、老师、家庭都可以由评价个体对照相关评价体系进行内部的评价,内部自省,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制定措施,自己整改。

外部评价:定时评价,不定时的评价相结合。如对学生评价,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日常礼仪规范表现入手,由学生礼仪岗、由校值日老师、学校老师、由学校关工委成员、由家长义工队成员、由家庭成员进行定时与不定时评价,做到全过程的评价、全员评价。

四、实践成果

从上面的研究前后成效对比中可见学生行为的可喜变化,学生素质的可喜变化,这说明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科学的,研究成果是喜人的。

打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的急功近利的德育模式,而是以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学生的“礼仪情感”、创新“礼仪评价”三方面入手,深刻地诠释了德育的“知、情、意、行”原则,为提升学生修养、全民修养提供了很好理论及实践操作模式。

(责任编校:扬子)

作者:吴发志

技校礼仪教育论文 篇2:

不学礼,无以立

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的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将其作为安邦立国之本。中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的重要行为准则。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子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基本素养。技校学生在经济浪潮中面临着激烈竞争和巨大的挑战,学生有强烈的走向社会的愿望,但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等。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白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培养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他们就能凭借礼仪,顺利地开启各种社交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礼仪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技校在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同时,必须注重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风度美等的培养和塑造。技校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进入劳动就业市场,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确定就业去向。毕业生在了解、认识对方的同时,也要让用人单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选择自己,这就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正确宣传、展示和推销自己。而学生的礼仪美将有助于他们第一时间取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得到社会的承认。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礼仪教育重在从细微处指导学生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讲究仪表美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能使人不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这样久而久之,自卑心和羞怯心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会不断增强。礼仪教育还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有利于减少校园犯罪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学校里频频发生学生吵架、斗殴、流血伤亡等暴力现象,让美丽、祥和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当追查原因时,真相却令人吃惊:某同学无意间撞到人,因没有及时诚恳地道歉,被误解为恶意,被撞者报复性地将其推下楼,摔成了脑震荡;某男生平日对一位同班同学在言行上极不尊重,一日两人又起了冲突,同学忍无可忍用刀狠狠地刺向他,男生最终身中七刀,倒在血泊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些惨剧,让我们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礼待人,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交往原则,这些流血伤亡的事件还会发生吗?因此,必须通过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让他们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校园遍地开放,让社会充满和谐与温馨。

三、礼仪教育的培养途径

1.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现代公民礼仪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学生的国旗下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讲话主题。

2.狠抓养成教育

坚持举行主题班会,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表彰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持之以恒。

3.抓好校园建设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引导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创业;建设美化的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4.教师为学生做出榜样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我们应提倡教师对学生: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出榜样。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黄俏琳

技校礼仪教育论文 篇3:

情景模拟法在技校礼仪课中的运用

摘 要:礼仪教育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受关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对情景模拟法在技校礼仪课中的运用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抓好课堂的细节管理,注重养成教育,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注意角色分配,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需要具有连贯的过程。

关键词:情景;技校;礼仪;角色;过程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该教学法把模拟职场训练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学生中通过模拟人在职场等多个环节来达到训练的目的。礼仪教育在社会生活中一直是非常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各种职场情景,把技校课堂与实际的工作联系起来,使就业后即将面临的情景提前到技校期间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形式活跃、内容新颖,既锻炼了能力,又学到了理论知识。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走上社会会面对怎样的职场挑战;另一方面,将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考评提前在技校期间进行训练,使他们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他们能力的差距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下面我简单地就自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情景模拟法在技校礼仪课中的运用情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初步的体会。

一、抓好课堂的细节管理,注重养成教育,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

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学生良好礼仪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教师应该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着手抓文明行为的养成,要让学生知道社会对我们有哪些行为规范,从习惯入手抓养成教育,制订学生的一日常规,某个时段着重解决某个问题,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这样方能使养成教育工作系列化、阶段化。

文明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明礼仪渗透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教学常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方法。如,新的一学期开始,首先对学生宣布课堂常规,上好第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形成氛围。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从细节做起: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课前或者课后都要收拾好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坐姿站势、说话有礼貌等,可使学生逐步形成热爱集体和遵守规章制度等良好的文明素养。

二、注意角色分配,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

在课堂的情景创设中使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合作共事意识,也是为未来生存打基础、做准备。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某些礼仪场景,从而增进对礼仪的自我认识,形成情感体验,不仅表演者有了内心的体验,观看者也会自我反思。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会主动要求角色,有些学生属于外向型性格,自己会主动要求一些角色。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变换每个人的角色位置,使每个学生既要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也要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这样,以后走向社会要使自己生存的好,就必须适应社会,就要有比较宽的适应面。这种角色表演的方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内化为礼仪行为,这比空泛地讲授礼仪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在不脱离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讲一些经典故事,创设一些故事情景,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所学知识。学生苦于学习枯燥理论,用小故事来讲述礼仪的大道理,以轻松、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

三、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需要具有连贯的过程

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全局,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必然授人以笑柄,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班级内部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自觉按学校文明的要求,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在礼仪课堂上经过一定的科学训练,课堂情景模拟需要具有一连串的过程。

贯彻和渗透情景模拟法的实际操作环节需要具有连贯的过程,我认为必须重点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1)推选一名组长来负责组织整个情景模拟的过程,让小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小组的积极性。(2)要严格按照事先设计的剧本完成每一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对每一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业务背景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小组全体成员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3)要求学生做好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的关键在于真实形象,而这主要决定于学生的角色扮演是否真实生动,教师在情景模拟中也应该考虑选择适合的学生给其安排合适的角色。

总之,模拟情景教学法打破了旧有的教学观念,情景模拟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在情景创设教学中,其目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因此,创设良好的情景学习气氛尤为重要,也是情景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注重教师是否用巧妙的引导、新颖的构思在实际与理论中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教育探索,2008(7).

[2]陈丽.模拟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作者简介:安建勤(1961—)女,广西南宁人,大学,经济师,广西商贸技工学校,市场营销方向。

(作者单位 广西南宁商贸技工学校)

作者:安建勤

上一篇:高职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乡土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