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是衡量大学生创业实践及创业文化建设的道德尺度和评价标准,是唤起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根本动力,是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根据我国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剖析大学生创业伦理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路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分析论文 篇1: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摘要〕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因此,高校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拓宽责任意识教育渠道、完善责任意识教育机制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中,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引导作用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肩负起对国家、社会的使命和责任。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第一,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强、坚韧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激励着人们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高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领悟传统文化中的自强意识,使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1 〕。第二,高校要开展以“诚实守信、仁爱友善”为主题的传统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而且要提升他们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三,高校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忧患意识,而且要培养他们主动履行国家义务、甘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典型人物自强不息的模范事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他们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从而真正有效地督促自己掌握好所学技能,胸怀大志,为国家效力。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人有责的价值理念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与融合,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及责任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2 〕。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深刻认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诚信、友善、感恩等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其关心、爱护他人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从而不仅将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动态分析。高校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还要通过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冲击下明确自己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我为人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三)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知国情、懂时事”的责任意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要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策扶持项目,培养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意识。高校教师首先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如要选取当前政府与社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事例进行讲授。其次要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不能仅仅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还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权利,从而不仅提升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而且强化其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增强他们“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并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责任意识教育氛围,进而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并自觉地把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要利用报纸、宣传公告、电视台、广播站以及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意识教育,如通过报纸、校园广播等讲述身边的感人事迹,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利用教师的话语点评以及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周末开展以责任意识培养为主题的点评交流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承担责任等。另外,高校教师要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时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进一步优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环境 〔3 〕。

(二)大胆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生普遍知道“责任是什么”“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但一些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有时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处于一种“知而不为”的状态,没有达到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作为层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责任意识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理论化。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不能只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还必须使课堂内容生动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是要开展启迪情感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选取某个专题,鼓励学生利用历史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情景表演,或者拍摄有关责任意识教育专题的微电影,并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点评。以上这种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4 〕。二是要开展提升认知能力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是否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开展辩论赛,要求学生自由抢答、总结陈述,通过其对论点的思考、辩论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也使他们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要使责任意识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践效果。高校一些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只注重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 〕。同时,高校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实践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进而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一是要开展与爱国、敬业、诚信等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道德教育为重点,把主题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开展公益性实践活动。高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尊老爱幼、义务支教、捐款救助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求回报、踏实干事,不仅培养其乐于助人、勤于奉献、勇于担当、踏实做人的道德品质,而且增强他们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相关机制

(一)完善激励机制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管理是国家和社会有效运转的关键,而激励机制则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的强化功能,进一步完善责任意识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一是要通过思想引导、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觉履行自我、他人及社会责任的学生给予奖助学金、推荐就业等奖励,以使他们获得喜悦感和满足感,进而深化其内心的责任意识。二是要通过扣除学分、行为纠正等反向激励措施规范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责任意识教育、规范责任行为。三是要强化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在权利和责任的辩证关系中激励他们的责任意识,即权利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利的保障。

(二)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教师一是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出台的法律政策,努力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要完善责任意识教育中相关的规章制度。高校要通过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奖助学金评比等规章制度告诉大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承担怎样的后果,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责任行为。三是要通过多种网络媒介宣传爱国家、爱社会主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品质以及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和事;通过学校的电台、广播等批判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对社会、对他人及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四是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建立校园“微时代”交流群,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时进行责任监督。

(三)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一是要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高校要建立科学、明确、系统化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老师和学生责任行为的标尺,以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明确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确保评价机制公平、公正。高校要明确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要求他们每一学期对自己、对他人的尽责与失责行为进行评价,不仅激发他们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其对自己所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并督促他人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高校教师要通过学习成绩、学分以及荣誉评选等方式对责任意识教育进行评价,同时要把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结合,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四是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将之作为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控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地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时时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责任理念,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参 考 文 献〕

〔1〕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理论月刊,2011(2):180-182.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3〕范洁波.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J〕.高教探索,2013(3):151-152.

〔4〕陆士桢.“中国梦”与社会责任感教育〔J〕.中国德育,2013(16):15-20.

〔5〕刘 峰,宋 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36-139.

责任编辑 芳 晔

作者:郭正红 段亚云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分析论文 篇2:

关于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路径的初探

摘要: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是衡量大学生创业实践及创业文化建设的道德尺度和评价标准,是唤起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根本动力,是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根据我国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剖析大学生创业伦理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路径

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就其大体而言,是指在校大学生创业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包含创业精神、创业价值观和创业人格,其中,创业精神是其基础和起点,创业价值观是其重点,创业价人格是其指归,大学生创业伦理正是这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大学生创业伦理的现状

1.创业精神是创业主体创业的起点,并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据2011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有强烈创业意识或对创业有兴趣的大学生占81.5%,但真正将创业意识转变为创业实践的比率却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只有1%左右,相对西方发达国家23%的大学生创业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还有待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实现了创新,才真正发挥了创业精神,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活动仍以生存型为主导,商业创新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极度匮乏,96%的创业项目属于生存性创业,不到4%的创业项目属于机会型创业,创新性创业项目更是凤毛麟角,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还存在有创业无创造、有创造无创新,普遍缺乏创新精神。

2.社会责任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缺失。社会责任是创业主体的创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创业主体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服务社会的创业责任感、真诚合作的创业品质、严谨诚实的创业道德,即对合作者、员工、客户、社会的诚信和责任度。在创业活动中奉行个人主义优先,对合作者不诚实、不守信,对员工缺乏关怀,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创业价值观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校园创业活动大多属于无照经营,缺乏商业、税务等部门的有效监管,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随意性强,甚至出售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完全忽视了诚信、质量的商业道德。

3.创业人格在大学生创业行为中的缺失。大学生创业人格在创业过程总的缺失,直接影响其创业行为,从大学生创业现实情况看,部分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创业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创业者在创业准备阶段创业信念空虚。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看不到创业前途,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创业持续力方面创业意志薄弱。依赖感强自信心弱,只想依赖国家、学校和家庭为自己解决创业中的难题,稍有不顺便抱怨其他,缺乏对创业的执著和热情;在创业过程中团队精神涣散。部分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行为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个人主义盛行,不善于交际(创业大学生认为最难或最需要的是人际沟通占62.4%),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主动融入他人和社会,合作意识缺乏,甚至形成异常人格。

二、大学生创业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文化失范,影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养。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西方经济观念和文化势力大量东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不断地泛滥和传播;同时,我们原来信奉无疑的思想观念遇到了强烈的挑战,却未能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强有力的能凝聚人心的价值观念,加上认识上的失误,注重了物质财富的生产,而忽视了文化力量的作用,因而导致了缺乏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来支撑和培养国民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导致市场上出现了某些非理性行为过热化现象,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致使商业伦理的虚无,这对于即将迈入社会、思想活跃但价值观尚在培养中的创业大学生,无疑有着重大的反面影响。

2.创业教育失序,缺乏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唤起。创业教育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在就业的忧患意识中增长独立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报告》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业者特质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等三个维度的内容,创业教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创业伦理教育的内容,虽然各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涉及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但存在着重技能轻伦理、重生活道德轻伦理道德、重典型树立轻普遍教育、重课堂传授轻实践操作,认为大学生创业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就学,对于那些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但需要较长时间的就不重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出现了本末倒置、保叶舍根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唤起。

3.家庭教育失真,影响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育。基础决定高度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和终生老师,家庭教育对创业人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大多数家庭教育有悖于创业人格的健全发展,存在着教育目标失真、教育方法失真、教育内容失真和评价失真,即在教育目标方面还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导致子女缺乏坚定的拼搏信念;在教育方法上少民主多专制,没有平等对话,使得子女胆小怕事、缺乏信心;在教育内容上重求知轻做人,注重的是知识与分数,却忽视了心理和品格的养成;在评价方面注重文凭而忽略水平,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存在创业人格上的缺陷除了环境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失真所造成的。

4.个人心理失衡,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行为。外界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当代大多数大学生重视客观存在的影响,而忽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部分大学生在创业行为中,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追求自我和个人主义,团队精神涣散,从而导致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失衡;患得患失不想有所付出,不愿承担风险和承受挫折,依赖心理过剩,面对困难只是消极等待,不愿主动独立地思考和应对,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创业;急于求成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渴望拥有丰厚的回报,非理性主义滋长,情绪主义盛行,不愿从基层和最艰苦的事情做起,只想投机取巧获取短期利益,对创业缺乏长期规划。所有这些心理上的失衡,影响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行为。

三、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路径的构建

1.政府推动与社会关怀相结合,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大环境。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大环境,就是要培育一套全社会能够认同和接受的创业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准则。创新创业的文化大环境的培育需要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的关怀,政府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与创业有关的法制体系努力克服制约创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谋划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才能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而支持和保护好创业者的创业实践和创业成果,促进创业文化的发展。在全社会倡导和培育“创业有功,合法致富光荣”的文化理念,形成全社会关心创业、关注创业、鼓励创业的社会风气,不断提升创业者的社会责任,促进创业的个人价值实现同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使社会全体成员在创业时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生活,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构建有利于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文化大环境,全面推动社会创新创业进程。

2.校园文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打造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大系统。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大系统就是在不断充实创业伦理教育的基础上,将创业伦理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渗透和传授创业精神。若要打造创业伦理教育的大系统,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宜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系统。深深植根于大学校园的大学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必须将创业文化融进大学文化中去,通过有关模拟创业、创业基地以及建立创业学院等形式,让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有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中,通过耳闻目染、文化熏陶,培养其创业意识、鼓励其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素质、提高其创业本领。其次,开设创业伦理教育专业课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要考虑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活动和经验融合起来。再次,要将创业伦理教育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强调不同类型知识的整合,强调基础课、专业课、人文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协调,将创业伦理教育融入其中,不断渗透和唤起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3.家庭教育与个人提升相结合,积极培育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大人格”。大学生“大人格”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和个人的积极提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家庭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格本位,要正确处理知识、文凭与形成良好人格的关系,正确理解评价人才的真正含义,运用正确的教育形式,促进和引导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大学生创业的主体永远是自己,需要自身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学会自立,注意训练自己,自觉地强化自己,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在心理提升方面,要善于自控,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消除紧张、畏惧、焦虑等消极心理;在意志信念方面,要及时自省,消除自我中心思想和求稳心态,树立良好的创业信念,主动培养健全的创业人格,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就会逐渐形成健全的创业人格。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基于情绪智力视角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号:D/2011/01/019)]

[尹志国:江苏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创业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沈辉:江苏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主要从事创业管理、管理伦理研究。陈权:江苏大学发展与对外合作办公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尹志国 沈辉 陈权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分析论文 篇3: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的重要性、现状及培养方法

摘要: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然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滞后于国家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最新要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的重要性、现状及培养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国家安全意识 重要性 现状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安全环境向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关注,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的重要性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周边的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日、美等国家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东北亚地区正在出现新的军备竞赛,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不小的威胁。从国内形势看,由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社会问题,是影响我国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得到逐步解决。

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全局高度筹划和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大力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

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然而,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弱化的现象,他们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重自我、轻集体,不关心国防建设,削弱了报效祖国的动力。此外,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陈旧,停留在课堂灌输、军事训练层面。这种现象长此下,令人担忧。

大学生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网络渗透战略的重点目标,所以必须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高校办学方向的战略高度,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运用新技术、新方式,将课堂教学与正规军事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国防教育水平,把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到战略高度上。

国防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

1.开展大学生国防安全意识教育

与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相比,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国防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健全独立的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和教学机构,国防教育内容过于单薄等。因此,高校必须转变国防教育理念,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防意识。此外,高校也要优化师资力量,整合教育资源,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国防教育有效开展。

2.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长期以来,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阶段性和连续性,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其实,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第二课堂国家安全教育专题活动。诸如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板报宣传等,帮助大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全局观念,以世界眼光、大局眼光来看待和分析国家安全问题。此外,高校教学部门应与学生处、校团委、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指导安全教育的实施,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和规范化。

3.指导大学生体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场所

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家安全的大局,认清世界形势仍是和平与发展。战争遗迹、现代战场、战争博物馆、兵营、英雄纪念碑等地方都是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好场所。通过考察、参观了解国家历史发展的过程,了解国家生死存亡和盛衰兴废的历史原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认知的教育模式,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四、结语

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国家建设者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国家保卫者的重任。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要始终围绕这一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周雪玉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博弈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学核心内容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