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是确保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实现向高职英语学习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础,这对于提高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高职英语课程有效衔接的制约因素做出论述的基础上的,对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 篇1:

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摘    要: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等相关问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育    困境    解决途径

针对高职英语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问题展开研究,对促进高职英语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

一、高职英语教学定位及其作用分析

在《国际教育标准的分类》中,联合国的相关部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的内容要以应用作为教育内容实施的方向。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划分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在职业实践中所应用的职业技能。在我国教育部所颁发的相关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目标,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各个专业教育实施的方向都要以实践与应用作为根本教育实施的出发点。具体落实到高职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则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英语教学实施的根本基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职业技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开展好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英语教育实施的特殊性

高职英语教育的实施与普通英语教育的实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高职英语教育实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1]。分析其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的目标比较特殊。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与普通高校存在着很大不同,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指向复合型人才、实用型人才、专门型的人才。要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期间掌握多种专门技能,通过这些专门技能的培养,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应该看到高职英语教育,对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法和单词,而是通过高职英语教育的实施提升学生英语应用的水平,提升学生英语实践的技能。(2)高职英语的课时设置比较少。我们应该看到,现阶段高职英语课时设置的比较少,一般一周的英语课大多是2到4节课,学生在一周中与英语教师见不到几次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很少有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一些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决起来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学来解决。(3)高职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也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生源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有些学生来自其他类别的学校,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三、现阶段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的困境

1.教材内容专业特色不明显。

通过数年的教材改革,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内容与以往相比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学的内容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的内容刻板,与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的培养方向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社会对于通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英语技能是一项重要的实用技能,对于外语人才的需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因此,改革现有的教材内容,突出专业特色,让教材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

应该看到,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却显得不足,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明显。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院校英语教育的高效实施。由于上述的原因,在高职院校任教的年轻教师,在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就投入到顶岗教学的工作中,由于这部分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英语教学的经验相对缺乏,再加上缺少必要的岗位培训,难以适应紧张的英语教学活动,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对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高职院校采用外聘英语教师的方法予以解决,但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外聘教师大多都是普通院校的英语教师,有的已经退休,甚至还有的外聘教师还是研究生在读,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特点和英语技能的培养目标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难以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效果。另外,外聘教师往往不够稳定,经常在教学中出现调课和停课的现象,这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非常不利。

3.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以往的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在教学中成为配角,教师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真正主人,学生对于这样的高职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学中,许多教师自导自演,一支粉笔,一张嘴,喋喋不休地讲解,有的学生在听,有的学生不听,教师往往无动于衷。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部分高职学生逐渐对高职英语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期待,英语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改变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单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四、高职英语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1.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对于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压抑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2]。因此,创设良好的高职英语的学习环境是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要构建高职英语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重视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要重视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让同学们由此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好地营造一种充满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中要善于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对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非常有利。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增加更多英语方面的藏书,也可以创设英语角,还可以举办英语演讲活动,开展英语沙龙,等等,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推进高职英语教育更好地实施。

2.要加强英语的实践教学。

应该看到,以往的高职英语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是不够的,更多地关注的是英语知识的传授,在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实施中,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都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要提升高职英语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就要重视英语的实践教学。教师应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的实施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让同学们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以此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促进高职英语教育的更好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英语应用要与本专业紧密结合,让英语的实践应用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运用得更加广泛,与此同时,要重视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应用与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岗位实践中,学会应用英语。

3.要善于优化教与学的关系。

高职英语教学,教师往往对于教与学的关系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是教学实施的核心。英语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是脱节的。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于单词的学习比较重视,将主要的精力用到背记单词上。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更多的单词,就能够学好英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过多重视单词的学习而忽略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很难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要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重视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要优化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的方式,优化教学的环节,让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口语练习内容。在练习中,让同学们不仅学会听英语,还要在专业学习的内容中学会说英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英语写作,让同学们在教师有效的英语教学中,学会培养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高职教学的实施中,重视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是推进高职英语教育实效发挥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开展高职英语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研究对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邱势.高职英语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之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魏英玲.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作者:蒲丽娟

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 篇2:

论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

[摘 要]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是确保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实现向高职英语学习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础,这对于提高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高职英语课程有效衔接的制约因素做出论述的基础上的,对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高职;英语课程;制约因素;衔接策略

[OI]10.13939/j.cnki.zgsc.2015.44.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而如何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则成为了中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共同课程。对这一课题做出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中高职学生英语素养、推动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中高职英语教师有必要从制约中高职英语课程有效衔接的因素入手,对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做出深入探索。

1 中高职英语课程有效衔接的制约因素

由于中高职英语课程涉及范围较广,且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中高职英语课程之间不能进行有效衔接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来自于中职教育终结式教育的影响,这使得中职英语教育在对教学计划实施、制定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而将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训练放在一旁,这与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同等看待、均衡发展的教育策略是相违背的;二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对职校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存在误区,认为英语课程在职校当中是可以被忽略的,因此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缺乏足够的热情;三是职校生源情况较为复杂,既有来自中职的毕业生又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这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选取、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方面都为中高职英语课程之间的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四是学生对英语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这一方面是由于其以往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中高职英语较为简单使其感觉学不到东西而造成的。

2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 对中高职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体现中高职英语衔接要求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与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相比,在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了中职生与高中生所具有的整体英语水平产生了差距,继而导致了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源在英语水平方面具有过大差异,这是阻碍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中职院校在英语教学大纲方面有必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推动中职生英语学习成效的提升,并促使中高职英语能够实现良好的过渡。这要求中职院校应当以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参考,并结合中职教育的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英语教学标准。这些标准应当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实现在强调基础英语教育的基础上重视行业英语教育的开展;二是英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相适应;三是各个专业应当结合总体的英语教学大纲来制定符合本专业要求的英语教学大纲,从而实现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另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也有必要针对生源的不同而做出调整,从而体现出兼顾原则,在英语教学大纲的改革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应当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考虑到高中生生源与中职生生源的差异,通过采用分级教学来体现出以生为本的原则;二是对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做出考察,结合二者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来合理确定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难度;三是明确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结合行业特征对个别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做出特殊性对待。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制定之后,都应当强化执行力度,确保教学大纲的落实,从而为中职英语课程与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保障。

2.2 对中高职英语教材做出改革,推动课程内容衔接

英语教材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英语衔接的前提,因此,对中高职英语教材做出改革,合理设置中高职英语教材难度,对于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中高职英语教学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中高职英语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并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中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改革需要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依据。这也决定了中高职英语教材必须要实现应用英语教育与基础英语教育的结合,同时中职院校教材与高职院校教材之间要体现出递增关系,避免出现脱节与重复。在中高职英语教材改革工作中,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地区和行业的差异,构建中职英语教材与高职英语教材编写与评审委员会,从而确保中高职英语教材的制定能够得到统一的指导;二是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必要实现统一,这两个层面的教育都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服务的,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基础英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保障,而专业英语教育则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要求;三是在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对中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需求等作出考虑,以便确保教材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四是教材的编写需要对中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作出考虑,从而确保中高职英语教育的平稳过渡,并避免中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出现脱节现象;五是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出开放性与灵活性,以便不同专业、不同院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英语教学内容作出有针对性的取舍,从而使英语教学内容与英语教学目标相适应。

2.3 中高职共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

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产生着指导作用,中高职英语教学中评价体系的衔接,对于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中高职英语课程评价需要遵循面向社会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应当在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中体现出差异。在传统的评价中,以试卷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优势等作出全面反映,并且,这种评价方式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中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有必要体现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具体而言,中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共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主体多元化的英语评价模式。在英语评价中,教师、学生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并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同学互相评价来让评价过程变为一个发现问题、取长补短的过程,这对于教学信息的有效反馈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构建内容多元化的英语评价方式,即中高职英语评价不仅要重视实用性英语评价和行业性英语评价,同时要重视人文知识评价与同步教育评价,只有如此,中高职英语教育才能够体现出对学生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的重视,也才能够引导学生重视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 结 语

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是一项负责且系统的工程,为了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中高职院校要深入对教学大纲、英语教材以及教学一线的研究,同时中高职院校要做到携手努力,对英语课程做出共创共建,通过实现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学内容以及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来推动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

参考文献:

[1]任东梅.基于中高职教育结构一体化的英语课程分析与研究[J]. 科技信息,201234).

[2]姜大源.海河园區商国是 仲夏时节谋新篇——“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扫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2).

[3]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4]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 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作者:裴蓓

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 篇3: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

摘要:在学分制和公共课选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当前国家英语课程的不足,凸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教师发展,增强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校本课程;教育职业;学分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的几乎都是统一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这与多样化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所脱节,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之不足,就成为凸显高职院校特色和师生个性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实施现状

现行高职英语课程多是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基础上设置的国家课程,其时代感强,教学环节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提供了单项训练,而且课后习题对本单元的知识点也起到了巩固和加强的目的,进而提高了高职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1]这种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降低了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价等的成本,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1.课时分配失衡:基础英语课时较多,专业英语课时较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基础英语也备受青睐,而对于体现高职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专业英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院校缺乏专业英语师资,专业英语课程仅仅是一门指定选修课,而且课时少(44~52学时) ,或者干脆不开设。[2]基础英语占用了大部分英语课时,对于与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休戚相关的专业英语,却因时间太短,不能深入学习,这与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极不相称。

2.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和考核标准不能兼顾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

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英语水平的良莠不齐。通常教师的讲课标准是适合中游水平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结果表明,成绩处于上游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教师的重复讲解感到厌烦,而成绩处于下游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则出现了“跟不上,听不懂”的现象。[3]这就是说,如果一味迁就下游的学生,就会拖延教学进度,耽误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反之,如果一味迁就上游的学生,那么中游以下的学生难以跟进,这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水平相脱离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妨碍了其个体的发展,也消减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类型而存在的特色。

3.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教材和师资是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存在衔接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

(1)现行高职英语教材不能“紧扣专业知识要点又能对应高职专科学生英语水平的专业英语”,[4]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过渡课程没有处理好,学生的认知会产生中间断层,给专业英语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2)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师资衔接问题,主要是指师资匮乏,教学效率极低。其主要表现是各高职院校中现任的专职英语老师大都毕业于普通英语专业,学语言文学出身,对各类专业课知识了解甚少,其在讲解专业英语课程时,事先要阅读一些有关专业的书籍,同时再借助专业词典,甚至有时还要请教多位专业课教师才行。所以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老师备课花费的时间较多,心理压力也更大。[5]或者说,普通英语教师大多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老师往往又缺乏足够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教学经验。[6]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一统的国家课程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各地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研究形势,制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校本英语课程。

二、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创建原则

创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因此,突出职业性,利用差异化,是创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的核心原则。具体有下面几个细则:

1.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快速进步

所谓英语“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如,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且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困难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满足了“优等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7]学生在入学阶段即可进行分层识别,达到相应的英语水平后即可进入专业英语教学。这样处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形成上进的梯次,降低了各个层级的学生之间相互牵制的可能性。层级就是前进的目标,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和快速进步。

2.针对不同教育职业群,设置差异化的校本英语课程

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的是不同的社会职业,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应该是差异化的,考核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那么,实施校本英语课程差异化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社会职业归并后的“教育职业”。这就要求根据社会职业进行职业归并,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职业,然后针对不同的教育职业设置不同的英语课程或者课程群。这项工程,从国家层面来看工作量的确巨大,很难短时间内形成这种国家课程,时滞效应太大,实施不够灵活;但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研制校本课程是比较可行的手段,而且还有很多优点:①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竞争力,促进内涵式发展;②可提高课程与职业的吻合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③课程的差异化,能降低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学生之间的同一性,扩大人才之间的差异化,使学生在人才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压力相对减小。差异化的人才符合产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便于招聘单位对人才进行权衡和比较,避免了残酷的人才之间的竞争,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

3.针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立差异化的课程标准

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考核要求要有差别,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还要根据不同的职业方向确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在国家层面,不能够用雅思、托福、托业或者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方式来评价高职英语课程,而应根据不同的教育职业确定不同的考试或者认证方式,用国家层面的考试认证的杠杆来引导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对于“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也要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岗位群或教育职业对英语的水平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职业都需要五项全能的英语水平。比如,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专业,可能更需要读写译的能力,而机械产品销售可能更需要听说的能力。因此,国家应该在标准的制定上下功夫,如课程标准、评价标准,而不是在具体的课程载体——教材的制定上。

4.动态更新校本课程,关注未来职业发展

校本课程关注的是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也就是将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需要。由于教育职业群是社会职业的归并,社会职业的变动必然引起教育职业的变动,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并非一劳永逸地编订典籍,而是需要学校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在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指导下,及时更新教材,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办学特色,甚至可以适当超越国家和地方标准。因此,校本英语课程的编制具有动态性的原则。

三、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

1.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体系

以职业为导向建设一纲多本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体系,就是指:①在国家层面主要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开设的比例,然后按课时比例组织编写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材,并要求按规定完成两种教材的教学内容。[8]建立权威和公认的英语课程评价标准才能够对建设校本英语课程起到导向作用,这也是建设校本英语课程的根据;②地方层面主要是对本地区的行业、产业、高职院校的教育职业进行统一调研和规划,为学校制定教育职业规划指南和课程设置指南,避免重复的教育职业建设和课程建设;③学校层面,要根据国家、地方的课程标准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来设置校本课程,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2.建设校本英语课程开发团队,构建分工协作的教学共同体

既然高职院校英语师资存在问题,那么就要通过开发校本英语课程的方式,将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的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分工协作并相互学习的课程开发团队,相互促进对方向双师型的素质进行转化。通过课程开发任务驱动英语教师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促使专业英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能力[9],同时也促使基础英语教师进一步了解各类教育职业的发展状况和专业术语。双方可以按照教学业务和专业特长形成的优势互补的协作型教学团体,在此称之为高职校本英语课程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共同体这个称谓取自于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缩写为EEC)。

3.学分制和选课制是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

首先,学分制是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总学分内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完成学业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制度。[10]学分制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层次、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为了适应高职学生实习的要求,对校本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是灵活便捷的,如时间、地点、人数等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而定,因此,高职院校还需要公共课程的选修制度,这也是学分制改革的基础。另外,针对确实难以通过英语水平测试的学生,经过认定后,可以采取折中的方式,比如选修别的课程来增加学分,这样就可以如期准予毕业。

参考文献:

[1][4][8] 贾琳琳.谈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与校本课程的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6):58-59.

[2] 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84-185.

[3] 冯彩燕.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J].文教资料,2006(10上旬刊):135.

[5][6] 杜庆雯.高职院校普通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104-105.

[7] 王玉.基于实用性的高职英语教材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31-32.

[9] 杨丽华.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9):29-30.

[10] 张红云.职业教育对专业英语教师的能力要求[J].教书育人,2003(22):12-13.

作者:钟 黎

上一篇:规范管理发展教育事业论文下一篇: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