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个案分析发现,当前应用型大学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四大现实困境,包括认知困境、规划困境、保障困境和管理困境。需要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重视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优化实践教学以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教育效能和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课程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学论文 篇1:

构建法律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之研究

摘要:“三·三”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严密严谨的制度等做保障,具体从四个方面保障:一是实践教学文件及管理,二是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三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四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关键词:教学体系;保障;教学文件;教学团队;教学基地

“三·三”实践教学体系,是三个环节、三个模块的简称。一是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块,如案例研习、观摩庭审、观看视频资料的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二是仿真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块,如模拟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模拟非诉讼法律服务、模拟准司法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三是全真实践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如法律诊所、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岗位实习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动态的,教学模块是静态的,三个教学环节、教学模块动静结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高职法律教学实践体系。

“三·三”实践教学体系不是空中楼阁,必须以严密严谨的制度等做保障,保障该体系的顺畅运行。这也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重心。该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做到的是:

一、实践教学文件及管理

(一)人才培养计划的管理

实践教学文件及管理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具体表现为:

1.制定、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统领性教学文件,是规范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计划应当详实,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修订。高职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包含实践教学模块及学时分配、毕业要求等内容。该人才培养计划应对课内实践教学、仿真实践教学、全真实践教学的教学环节、教学模块作出明确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仿真实践成绩较为突出,被更多的院校所重视,但对全真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与经验明显欠缺。法律的教育是实践的教育,高职法律实践教学可借助法律诊所教育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率先在全真实践教学中寻找新路径、新突破。

2.学生在实训基地的活动安排。校内外基地的活动应当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加以落实。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示三个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并明确实训地点及时间安排;落实实训基地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实训、仿真实训、全真实训的实训场所、实训进程、实训内容、实训效果评价等内容。

3.实训时间的安排。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附件明确提出:“三年制这样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要严格按照该意见安排实训时间。

(二)其他教学文件的管理

针对实训计划编写实训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编写系列辅助教学资料(案例卷宗、多媒体视听资料等),以确保实训教学质量。这些实训文件应该囊括三个教学模块和环节,使实践教学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

二、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实训教师的具体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完成实训项目,或在学生自主进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提出和指出有关实训存在的问题,引导受训学生在实训中获得更多知识,增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二是管理学生的实训过程,维持实训基地的秩序。实训教师在上岗前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应该建立实训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训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纳入人事考核之中。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高职法律院系的教师应该包括:

(一)“双师素质”优良的专任教师

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尤其是指导学生进行仿真和全真实训的教师要求必要具有“双师素质”,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并有法律实践工作经验,或是有在法律实务一线工作一年以上的资历。

1.专任教师的素质要求。法律高职教育要求专任教师既具有较为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也有非常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或为律师,承担刑事辩护、民事代理、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工作,或为仲裁员、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审理、裁决法律纠纷。

2.专任教师素质的培育。培育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共享。让年轻教师去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兼课等;二是鼓励现有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向“双师素质”方向转变;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科研工作,申报横向课题、深入行业展开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鼓励教师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彻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人才。

(二)不可或缺的兼任教师

法律实践教学要求必须有来自法律实务工作一线的人员兼课或兼职,他们具备职业伦理与技能、能力。兼任教师来自于司法机关、法律服务部门和相关岗位,有着极为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与水平,又热心于法律教育教学,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教学,亲自指导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他们崇高的职业伦理素养、对法律的感悟、对法律的适用、解决法律纠纷的能力与技巧,对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极大的影响。

对于兼课与兼职的外聘教师,学院要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相当的待遇,定期培训考核,并与他们的本职单位协商,把兼课、兼职的考核作为对其本职工作考核的一部分。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指针对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能力而设立的仿真的与全真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能力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实现高职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互动的需要。高职法律的实践教学要求必须有规范化、体系化、规模化的实训基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搭建平台。

(一)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协调机构

实训基地由谁来建设?学校(院)作为一级管理部门,显然不能微观到设立某个具体的实训基地,教务处作为学校(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能也不适合、也不能够具体设置各有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者由具体专业、系部建设更为妥当,学校(院)经由教务处进行制度规范、宏观管理更为得当。为此,由系部建立类似于法律实训中心的机构是一个新的、可被推广的新路径。该中心统领的校外内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集合,也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中心,负责协调实践教学基地的所有工作。

(二)规范化、体系化、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1.规范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一是基地建设宜专人专责。没有人负责的事业不称其为事业;多人负责一项具体事项,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无人负责的局面;二是出台、推行一系列实训基地建设、使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范的管理是有效的管理,无规范的管理是一团乱麻、是无序、是低效或无效。三要绘制仿真和全真实训流程,使各种各类实训都有基本框架,并有章可循。

2.体系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开展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块的活动,开展仿真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块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开展以法律诊所教育为代表的部分全真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块的教学活动。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是一盘散沙,而应当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校内实训基地的体系化体现为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协同发展、突出特色。

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建设融全真实训、仿真实训为一体,相互衔接、互为支撑。如建立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代表全真实训基地,开展法律诊所教育;建立以模拟法庭、仲裁庭等仿真实训基地,配备法律实务工作中全套仿真设施。通常开展模拟开庭等仿真实训后,才能开展真实案件办理等全真实训,仿真实训与全真实践循序渐进。同时,在模拟法庭、仲裁庭等仿真实训基地也可以开展法律咨询等全真实践教学,全真实训基地与仿真实训基地的使用互为支撑。

3.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式的教育;法律的教育重在法律的适用,空中楼阁的法律教育应当被摒弃。高职法律实训基地应当是开放的,对社会开放,特别是对行业开放。利用模拟法庭、仲裁庭等资源优势,邀请法院、仲裁机构等单位在校内现场开庭;利用法律援助中心的资源优势,推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等活动。实现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等走进来,学生走出去、服务社会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三)规模化、适用性和有效性的校外实训基地

1.规模化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应具规模,遍布一定区域,呈网状分布,方便学生就近实习。目前,高职法律学生的实习不同于一些工科学生的实习,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可同时大批量接受实习的学生。不管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还是公司企业的法务工作岗位,仅能接受有限的学生实习,建立规模化的实习基地就成为必然。为此,可根据生源来源,联系实习单位,以利学生就近实习。

2.具有有效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不应仅仅是个摆设,而应被充分利用于实践教学。学生可利用寒暑假、集中实训等时间,由教师带领或指导,到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实习;针对学生不同个性、教学阶段的不同需求,或到社区站点、或到残联县市站点、或到检察院、法院与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机构,短期、长期实训或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为综合实训教学和学生实习提供了场所保障和师资保障,也锻炼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校外实训基地的实际利用率及利用效果是高职院校需要深思与反思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环节,既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并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评定,把实践教学环节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又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为最终目标。该体系应当包括对规范、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的评价、对实践教学情况的综合考察指标、对实践管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和学生对实践教学收获的评价。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重点是实践教学评估标准,对于包括课内实训、仿真实训、全真实训各种形式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估标准。评估成员可由法律实训中心负责组织,包括学院的领导、教学督导组、教务处、法律院系的领导、教师、学生参加。评估的主要内容为:

(一)实践教学文件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四个方面,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法律专门人才培养的定位。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包括下设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实践基地使用情况、实践基地类别情况的评价,主要考察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是否充足,学生人数与基地数比例是否适当,实践基地年均接受学生实习实践的人数,实践基地所需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实践基地类别是否多样,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法律服务机关等实践基地比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估标准稍微低一些,主要评估其能否提供与真实的司法条件相类似的司法环境,以及训练和检测受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法律基本职业技能、能力的运用程度。因校外的实训基地主要是挂靠真正的司法部门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部门,不可能改变实训基地的环境和条件,评估内容主要是该基地是否适合作为实训基地,与实训要求和受训学生的水准不相符合的地方应该如何调试等。

(三)实践内容与实施情况

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法律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法律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

(四)实践管理状态

包括实践教学管理与效果、实践时间。主要考察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纪律要求,是否有专门的管理教师,制度和纪律要求的执行情况,学生有无违纪和事故发生、实际实践学时数与计划实践学时数的比例等。

(五)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作用和影响必须考虑,并将之纳入质量评价体系中。应注重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内容信息量等的考评,反映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为构成要件形成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估。着重看教师是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第二课堂等形式教授学生通过实践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反思。

(六)学生对实践学习收获的评价

主要考察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知识巩固、实践技能与能力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收获和感悟的总体评价。

(七)实践单位对于学生的满意度

对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活动来说,其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实践单位(用人单位)对学生总体实践情况的反馈和意见,而这种反馈恰恰反映了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同程度,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考评体系中,建议设计三项二级指标,具体包括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满意度、专业实践能力满意度和一般职业能力满意度,以此来全面评价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并将之作为确定课程设置、专业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三·三”实践教学体统的保障机制包括制度规范、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与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实践教学文件及管理是基础,教学团队和实践教学基地是核心,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保障。只有这几个方面全部到位,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有保障,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王金兰,张东华,李 墨

课程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学论文 篇2:

应用型大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个案分析发现,当前应用型大学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四大现实困境,包括认知困境、规划困境、保障困境和管理困境。需要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重视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优化实践教学以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教育效能和水平。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专业教育;行政管理;实践教学

在大学专业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1],前者注重理论知识导向,后者则强调应用能力导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专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在高校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更是至关重要。

一、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及其实践教学概况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位处江苏省苏北地区,是一所于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校本科层次独立学院。自建校以来,该校始终坚持“创建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先后获“全国先进独立学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荣誉称号。行政管理专业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31个本科专业之一,有近200名学生。从专业发展看,我国本科行政管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末方才兴起,专业起步较晚。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根据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从专业开设伊始就明确了培养目标,即立足于地方,面向党政基层组织、对口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培养既具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实践教学在该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地位由此愈发凸显。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加强专业实验课教学。学校通过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情景模拟、数据分析、集体讨论交流。可开展的实验课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管理学拓展训练、行政管理角色扮演、公务员模拟面试、模拟听证、管理心理学心理测评、公共关系CIS设计、法庭旁听(行政法)、管理信息系统上机操作、电子政务实践、社会调查分析等。其二,建立校社合作基地,推进校社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目前,该专业与社会相关单位相继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每年定期派遣毕业生前往实习。

二、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四大现实困境

(一)认知困境:实践教学认识不够

开展实践教学涉及到认知问题,而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与部分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有关。一方面,一些专业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这导致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一直偏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同构关系,即“在共时性表现为‘互释’和‘互融’,在历时性表现为‘互动’、‘互补’和‘同步’”[2]。轻视甚至忽视实践教学,反而也会影响理论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虽然也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由于未能认清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的必要性,或者为了应付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检查,而仅仅将实践教学视为一项教学任务、指标,从而被动僵化地落实,最终结果往往是实践教学出现形式化倾向,达不到应有效果。

(二)规划困境: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科学

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要做好先期的科学论证和精心设计。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客观存在。首先,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不够。从学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其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或者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有限补充,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使实践性教学缺乏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其次,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深度。本科专业教育具有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在不同阶段,专业教育的侧重点和子目标也有相应的不同。现实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在行政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实践教学安排大同小异,大四的实践教学安排也仅仅是多了一项毕业实习。可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并未能充分遵循专业教育的阶段演进规律,不能根据每个阶段的专业教育目标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实践教学不能完全和阶段能力培养同步。

(三)保障困境: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的持续有效开展必须有一定的教学资源加以保障。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一方面,囿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思维观念,部分管理者忽视了对教学经费、教学基地、教学平台、实验设备、师资力量等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学校财政开支显示,近3年共划拨7.36万元专项经费供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每年人均仅100余元,投入上的不足显然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这种现象在各高校中均很常见,正如有学者指出,“由于高校扩招,而师资、实习场地、经费没有得到足够保障,对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冲击较大,实践教学虚化,出现了‘放羊式’、‘赶鸭式’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应有的要求。”[3]

(四)管理困境: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

实践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前期的投入和建设,还取决于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科学管理能够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然而,现实中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导致实践教学管理随意性、盲目性大;实践教学管理专业化程度低,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往往是让教师自行其是,专业的实践管理人员匮乏、专门化的管理措施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包含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考核在内的全流程机制安排,导致出现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职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在专业实践教学上的探索,既有可吸取的经验,也有诸多值得反思的教训。针对当前应用型大学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改进。

(一)提高认识,重视实践教学

理念和认知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两者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相互割裂的情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一些高校对实践教学存在轻视甚至是误读的情况,是导致实践教学比重低、流于形式化的直接原因。因而,当务之急是应用型大学的专业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二)优化设计,科学规划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并结合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论证和设计。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本思路应是学程分段、分类分层,拓宽口径、强化能力。也就是说,根据专业教育的阶段性特征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学程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专业认知实践,主要通过现场观摩、社会调研等方式使学生获得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体验,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程第二阶段(大学二、三年级)是专项专业课程实践,主要是通过与各专业理论课程配套的校内外实践环节来完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二次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程第三阶段(大学四年级)是综合性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其中,毕业实习是集中的、系统的、较长时间的实战锻炼,通常应尽量与今后职业选择挂钩,也是为学生求职就业服务。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则是综合检验学生专业领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

(三)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为保障应用型大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充足的人、财、物等基础条件。首先,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责任,因而要求其同时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践基地、合作单位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从外部聘请具有企业、行业背景的专家加入教学团队,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其次,利用各种途径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应遵循学校财政下拨与自筹经费相结合的方针,确保专业实践教学投入充足,从而改善办学条件。最后,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顺利且有效开展的重要平台,专业建设中要做到优化校内实践基地和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切实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四)加强研究,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既有学校层面的一般实践教学制度规定,又有结合专业特点的具体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既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进度安排,又包括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注意事项和学生应遵守的要求等。其次,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执行良好、管理有效。好的制度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实现预期效果,因而,在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出台具体措施,从规范制度的制定程序和制度的执行程序、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和制度执行的督查工作力度等方面入手,从而增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

参 考 文 献

[1][4]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27-128.

[2]甄阜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1(9):79-80.

[3]周湘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42-44.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作者:唐庆鹏 康丽丽

课程实践教学行政管理学论文 篇3:

基于系统论的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系统优化探析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是高校医药营销专业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有机构成一个整体。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该系统构成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系统环境和结构,提出要从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人才培养、信息化操作系统引入、用人单位参与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来优化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优化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是高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市场营销教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需求的加剧,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完善与优化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构建合理的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系是切合医药组织对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高校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现代管理学理论中系统论的思想和内涵,为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板块和结构理论。

一、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构成

对于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构成,存在不同的观点。总结来看,对高校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构成的探讨主要有以下种观点。首先,张慧英等认为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是以相应的软、硬件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保障,通过相应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而形成的教学系统。其次,鲁志鸿等提出医药类院校营销专业应着眼于培养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方法等方面凸现实践教学中医药特色,而构建的教学体系。再有,师东菊等认为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专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效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学,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系统。

综上,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师资、实训基地等核心资源为基础,具有目标子系统、内容子系统、条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

二、对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

1.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内外环境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作为学校教学系统的子系统,与理论教学系统、学校管理系统、社会需求系统等其它子系统密切配合、互相推动,在不断变化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示。

依据系统论整体性原则,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以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作为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加强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适应系统外部动态的环境,调整自身的运行,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职业态度等。尤其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更加需要构建一个多方主体参与、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动态自适应的运行系统来构建实践教学活动的整个价值链条,以完成实践教学系统应担负的职责。因此,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必须处理好与其它系统的合作关系,更好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的系统价值。

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由多个要素构成。各个要素能否协同运行,是高校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构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各种要素只有通过有效机制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形成一个能健康稳定运行的科技创新系统,才有可能不断涌现多种创新成果,以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一个高效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可以划分为内外两条运行主线。内部运行主线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条件改善——产出提升——主客体自主性加强”的实践教学内在质量提升;外部运行主线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条件改善——产出提升——用人单位肯定——系统资源加强”的资源加强过程。

2.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内部协同

(1)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最为重要的途径。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又为理论教学的巩固和提升提供支持。在医药营销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协调,使两者互相支持,实现医药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学习的阶段化与一体化。

(2)医药营销实践教学与教学管理体制的协同。高校应该尝试建立能够为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提供良好服务环境的教学管理体制,为实践师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激发他们投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医药营销实践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3)医药营销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协同。医药营销实践教学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好的服务企业。高校进行医药营销实践教学时,要遵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医药营销实践教学产出与系统服务对象需求的有效对接。例如,可以引入用人单位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医药营销用人单位的能动性。

三、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

高校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建设是集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用人单位共同于一体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医药营销人才的价值创造活动,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整体效益。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优化应当重点围绕实践基地甄选、师资培养、模拟软件应用、用人单位参与以及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5个方面进行相应建设。

1.完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特色基地建设。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科研优势,有意向甄别选择符合医药营销专业实践要求的醫院、医药经营企业和医疗设备经营企业,构建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医药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基地合作的方式,寻求和巩固双方互惠的利益点,提高实践基地的实效,提升基地的医药营销特色差异化能力。

2.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师资队伍。医药营销特色实践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是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人才是建设一流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保障,是提升特色差异化实践教学系统能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实行人才战略,制定以医药营销特色为方向的实践师资培养计划,以带头人为核心,以优秀特色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建设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具有营销背景的核心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团队结构和梯队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培养高水平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引入沙盘商战模拟软件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引进沙盘商戰模拟系统,促进实践教学系统的拟真性。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必须要不断变革,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很强实战性作用的ERP沙盘模拟、分销与零售管理沙盘等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同和接受。通过ERP沙盘等模拟实验,能够提供实战性的环境和调整,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开发的沙盘模拟实验系统受到欢迎,不少高校纷纷购进使用。

4.构建用人单位参与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些学科在学校内进行“围墙内”的模拟即可,但有些学科很有必要到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综合性教育与训练。作为毕业生需求单位,医院及医药经营企业是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单位。高校要与其开展广泛和直接的合作,促进与师资、学社的流通,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重点,减少实践系统资源的浪费。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医院及医药经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系统,不断提高医药营销学生培养的匹配性。用人单位参与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给学生创造实战型实践机会,开展观摩、顶岗、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医药营销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价值观等提升。

5.创新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管理体制。高校应该进一步树立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导向,重视学生的就业技能,更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能否适应新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管理机制,关系到高校能否健康良好的运行。因此,要理顺各相关实验实、其他相关支持部门、教学基地、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优化各种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对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内资源进行统筹有效的管理;引入用人单位参与,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与监督约束机制;创新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总之,开设医药营销专业的高校必须重视社会需要,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从实践师资、特色基地等核心资源强化和子系统间优化等多个层面,不断提升医药营销实践教学系统的整体效能,为我国医药产业培养更多优秀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0.

[2]师东菊等.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79

[3]吴艳红等.以面向农村为导向全面构建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10,11(9):1459

[4]顾明远.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21-64.

[5]卢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策划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6]张惠英等.医药营销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及目标定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7]师东菊等.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

作者:李强

上一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物流企业供应链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