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7-03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重要途径。对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提出改革新路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在学习中,其管理学是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激发出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针对高校管理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研讨,以此来提升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管理学是高校学生专业中的基础课,其课程一般是在大一就开始进行学习。管理学课程主要是对管理的理论、方法、技巧等进行学习,也是高校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针对大一新生来说,之前的学习内容对企业、管理以及市场经济的了解是较少的,教师在管理学课堂中若只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形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管理的意义,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提升管理学的教学效果。

一、管理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现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有的高校的办学思想较为老旧。现在高校中的教师的教育思维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为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也重视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与实际生活进行衔接,容易与实际生活出现脱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倾向于单一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并未进行重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现有的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能力,无法快速的适应企业工作[1]。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在高校中的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所涉及到的管理学的教材是较少的,所能选择的范围也是较小的,教师对课程教材进行选择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选择管理学教材时,教材中的理论性是较强的,对学生来说这种教材是较为抽象的,同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是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较难。高校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较为复杂的,但是学校中的教学安排学生无法学习到全部的教学内容,这些现象都能体现出高校中的管理学教学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完全,使得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三)教学模式陈旧

现在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的方式进行了约束,高校中现有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课堂的授课方式进行了限制,教師在授课中无法进行自主创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理念也相对较为落后,学生在课堂中也不能充分对管理学知识进行掌握,未能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依靠课本以及网络对知识进行获取,这种课堂的学生学习氛围也无法得到提升。

二、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现在高校在对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以及管理型的人才,应保证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够成为主管、经理等职位中的储备人员,使其在企业或单位中锻炼实习后可以更好的胜任工作。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是较强的,应具有加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是管理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是管理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基于此,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更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2]。高校针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制度应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其管理学课堂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对管理学教学内容完善时,应谨遵规范、系统与参与等相结合的原则,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高校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性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加强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将的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现在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效率。采用理论与案例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堂中实行团队学习。这几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例,这种教学方式是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将管理事例与案例进行相结合,让同学们根据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以及研究,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同时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利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水平。高校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是一些中小案例,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还应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的目标进行选择,使其案例符合课堂中的教学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中管理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较难,通过传统的传授教学的模式,学生不容易充分的了解知识,因此需要对高校管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促进高校培养出优质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宇轩.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作家天地,2021(15):96-97.

[2]高亮.应用型高校出版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43-44.

作者简介:

杨楷(1989.8)男,汉族,籍贯:广东汕头,学历:本科,单位:广州工商学院,主要从事管理学教学及成人教育管理研究工作。

作者:杨楷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重要途径。对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提出改革新路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教学改革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学是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技术性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内外先进的食品质量管理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衡水学院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改革。本课题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强化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该课程选择颜廷才、刁恩杰主编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第二版)作为教材,其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经过整合优化,目前该课程包含十一章的内容,分别为:绪论、食品质量控制、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5S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企业危机管理和食品质量成本管理。

该课程授课对象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掌握了食品生产、包装、运输和贮藏等方面相关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现实生产中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因此,在改革中专门为该课程设定了合理的实践学时,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建立、运用和执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让学生自主选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设计模拟其实施过程,来巩固理论和实践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 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案例教学、微课教学、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教师在课前搜集近年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各章节内容相关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融合到理论讲解中,加深学生对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食品企业危机管理章节时引入恰恰食品和肯德基的危机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企业应对危机事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归纳食品企业危机管理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2.2 微课教学法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来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做成形式新颖、通俗易懂的微课,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并设置成任务点,同时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微习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2.3 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讲解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基本理论之后,通过学习通发布监管部门到某食品企业检查的现场记录,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分析、讲解该企业在实施SSO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弥补措施。 由于每个学生思考和关注的角度不同, 通过互动丰富了授课内容。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之时,对课程内容适度延伸,提升教学深度。

2.4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主要由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例如,在讲解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章节时,课前自主预习过程为教师课前一周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本章内容相关慕课链接、微视频、PPT及分组任务,学生通过以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学习通、QQ、微信及邮箱等方式进行交流并将疑点、难点总结反馈给教师;课堂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首先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和重点讲解,然后指导学生现场完成分组任务并进行组内、组间互评,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最后教师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共同总结梳理本节小结。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3 逐渐完善考核方式

自开设以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一直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评分方式。为了使考核更加全面客观,将平时成绩的占比提高到40%,并对平时成绩采取多样化考核,包括出勤、提问、小测、作业、任务点完成度及小组活动等;在试卷考核方面,为满足培养食品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闭卷考试题目由以往单纯的知识型向知识、能力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除基本原理知识外,更加突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和解决监督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核方式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练。

4 结语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仍需不断对照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课程特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然,黄友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7,44(1):168-169.

[2] 刘莉,黄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20,36(5):167-168.

[3] 李永才,丁若,梁琪.“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20(22):144-146.

[4] 周辉,蒋立文,周红丽,等.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工科技,2015,31(2):147,149.

[5] 张宏坤,吴崇田.基于超星学习通APP的《有机化学》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高教学刊,2021(3):116-119.

[6] 霍达,张传凤,赵见伟,等.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21(1):141-144.

[7] 肖云,郭忠林.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100-102.

[8] 朱曉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2):25-29.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Course

under the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e

WANG Y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applie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作者:王岩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应用型高校出版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来说,出版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本文从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重组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师资水平等建议。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管理学;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2016003

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然而当前许多出版企业都存在管理人才紧缺的现象,难以保障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优秀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成为了时代的呼唤。出版管理学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程分析

出版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出版企业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理论体系与方法既是对当前我国出版业实践的指引,又离不开对出版行业现实的观照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一)教学目标

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属于专业教育模块。通过学习,应使学生对我国出版管理体制有一个整体认识,使他们具备出版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书刊出版、媒体网站和数字出版等相关领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他们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出版管理学主要是从出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对企业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对组织的资源的有效整合,以便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从内容上来看,该课程在介绍管理学经典理论的同时,对我国出版管理体制进行了总体的介绍,就当代出版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勾勒出了出版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出版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及更为具体的操作性技能,使他们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能力与技巧。

二、课程教学现状

从当前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通常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滞后

编辑出版专业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专业,全国开设该专业的大学只有70多所,合适的专业书籍不多,需要授课教师花很多心思重组课程体系,设计章节内容,补充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和鲜活的案例。而且管理学本身与经济学、营销学、心理学等学科关联紧密,如果在授课时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在该展开阐述、拓宽思路的地方一带而过,学生的理解就往往会浮于表面,只能记住零散的知识点,做不到融会贯通,很难从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学科脉络和知识体系,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死板

虽然出版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这是因为该学科虽然实践性强,但管理活动的开展及管理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对该领域一般性规律和方法的掌握,因此教师通常在大段的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辅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但理论知识满堂灌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得出结论的环节,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材中现成的案例大多已经过时,学生兴趣不大,教师介绍的案例虽然鲜活,却受课时限制,很少完整地介绍企业的相关资料和时代背景,对象牙塔中一路长大的学生来说缺乏直观体验和感受,难免隔膜,很难引起深入思考和活学活用。简单的理论传授加案例分析的教学办法有其局限之处。

(三)师资水平有限

国外应用型大学或专业倾向于聘请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兼任大学教授,这样不仅可以传授书本知识以外的最新职业技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能为学生介绍实习和工作机会。我国很多高校也提出要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与国外的这种操作思路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管理学是一门接地气的学科,而这并非是通过牢记管理学经典理论就能上好的一门课,如果授课教师具备相关的从业经验,或是经历过企业挂职锻炼,对理论自然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行业现状也会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授课内容会更生动更吸引人,更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给予学生更为专业化的指导。

三、课程改革建议

(一)重組内容体系

高校培养管理专业人才,应该以应用为导向,积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的应用及技巧。出版管理学是编辑出版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就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环节的中心,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1]。

第一,教师在教授管理学时,首先需论证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实施这些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明确出版管理学对培养实践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作用,确定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和具体实施方式,完善课程大纲,确定课程、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的框架和脉络[2]。

第二,要深入研读教材,同时考虑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针对业界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斟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布,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如出版管理体制,此章探讨了出版行业的法规体系、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勾勒了出版行业管理体制的全貌,对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出版业很有帮助,此章内容在讲授时不仅是重点,还应补充近几年的相关资料。

第三,本门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考虑与专业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相关度。出版管理学与同专业的出版学基础、出版营销学等关系密切,建议这几门课程的授课老师集中备课,互通有无,协商交叉内容的处理方式。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章节与其他课程多少有些关联,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就应确定自己的重心和范围,避免重复和遗漏。

(二)创新教学方法

网络时代,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都有更多的选择,高校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做好传授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实质上体现的是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也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定学”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需求导向的“以学定教”的转变[3]。管理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利用云班课、超星等平台上传资料,告知重难点,发布任务清单,提供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的辅助资料包,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查阅资料,消化吸收课程内容;课堂则是交互式教学时间,学生可分组展示小组作业,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也可以就某个知识点展开讨论,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引导而非主导;课后师生均应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和反思,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解决共性问题,对学生个别答疑解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回顾,盲点及时请教。

2.情景模拟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某种企业管理情境,学生代入其中,并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某项管理任务,一轮任务完成之后还可以互换角色重新开始。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尝试学以致用,也更能亲身体会管理工作的难点和技巧。情景模拟结束之后,角色扮演者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进行点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如“管理的职能”部分,可以让小组模拟出版社、编辑部、校对科、营销部等不同类型的组织,组员分别扮演组织内和组织外的工作人员,体会管理的计划、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一章也是如此,学生可分别扮演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业务部门经理、求职者等角色,体验从提交人员招聘报告到审核批准,再到制订招聘计划,招聘、录用等全过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要真正掌握管理学理论,必须用理论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案例分析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的现成案例通常已经过时,教师最好选择新近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以文字、视频、问答、测试、游戏等形式呈现,根据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有些案例可在课前发布到平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正式上课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师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重在鼓励讨论和辩论,在观点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做法既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提升师资水平

除了精心打造授课内容,“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善于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做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践行者,回馈给学生更充沛的知识大餐。教师可利用超星、云班课等先进的辅助教学软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高质量的平台学习资源,做好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邀请企业家进校园,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开展讲座、论坛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企业和职场的认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和实习,深入一线,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输送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参加行业培训,使之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在智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立足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更新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应密切关注教改现状,时时总结和反思,为培养合格的出版管理学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军,付佩一.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7):93.

[2] 赵玉茜,刘宇.“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智库时代,2019(51):157-158.

[3] 杜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44-47.

作者简介:高亮(197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

作者:高亮

上一篇:油田车辆数字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衬衫消费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