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行政管理学作为精品课程,为行政管理学科培养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对策。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当前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行政管理学》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社会调查报告法、换位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改革;行政管理学;实验教学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法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等与公共组织密切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其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实际的、应用的、具体的……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如果不能从实践中发掘课题和解决课题,行政管理学就失去了现实意义。”[1](P.12)在《行政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性教学不足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教育就失去了基本意义。当前一些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看重基本知识传授,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设计和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吸收,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至于一些实践环节,如调查、参观等,有些学校处于安全考虑,抱着“尽量少出校门”的想法,对学生实践活动持消极态度,致使行政管理学在教学设置上缺乏实践环节,或者虽有实践活动但缺乏常态管理和规范指导,与实际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而我们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用人单位认为,行政管理类高级人才的特征应具有“六会一高”,“六会”即会做人、会办文、会办会、会做事、会说话、会学习,“一高”即办文办会办事的效率高。其中政府部门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理论修养、有较高政策水平的综合素质的人才,企业部门则更强调实干、动手,要求能协调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可见行政管理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与社会实际发展还有较大距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教学的理念,一味进行理论性教学,忽视了本科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各环节比例失衡,导致学生本身理论学习能力基础不扎实和对专业疑惑性加强的现象的出现。[2]加上教材本身就偏重于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过于依赖教材,致使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现枯燥之态,学生易对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此外,一些高校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上所使用的基本教学辅助手段形式主要以电脑和投影仪为主,基本上还处在一种静态和单向教学的层次上,缺乏比如模拟实验室、实战训练等实验环节。教学手段缺乏变化会使整个教学活动落后于实际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更新较少,应用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应用领域,各类行政管理的理论、现象、技术等都不断涌现,但我们的课程教学与此现状相脱节,一些教材多年不变,教师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调整,新的社会现象和概念没有在教学中添加进去,使得讲授的内容与社会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性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四)考核方法陈旧、单一

在考核方法上,我们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比例较小。在考核的思路上,基本上还以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题等为主,以教材上的标准答案为依据,难以考出学生的实际理论理解程度和分析水平。此外,课程考核并未将应用能力考核涵盖在内,应用考核重视不够,考核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行政管理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国家治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机制以及内在的理论逻辑,掌握现代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原则、内容和一般趋势,使学生逐渐学会运用行政管理学科的专业技能、专业视角,正确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3]因此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当把理论讲授、实践性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学上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情景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教学内容融入角色的表演过程之中,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行政沟通、会议安排等环节时,任课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情景,让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将教学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在模拟现场生动地演绎出来。这种方法形式活泼,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学生也会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社会调查报告法。该方法不同于通常所用的写小论文的方法。传统的写小论文的方法只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写出相关的小论文,学生往往只有感性认识,只能从书本到书本或者从资料到资料,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契合过程。在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单纯写小论文的方法,往往会促使投机取巧的学生在网上随便下载几篇文章再简单拼凑。社会调查报告法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然后再对调查中所收集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写出调查报告。

3.换位教学法。传统的讲课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换位教学法则相反,对于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基本驾驭的部分,教师在活动前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学生互相协作,按照教师讲课的要求认真备课;课堂上学生在台上讲,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然后由教师对讲课进行点评的教改活动形式。在讲到行政职能、公务员法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其一,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也可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学生也有他们的某些长处,通过换位教学,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提高;其二,通过换位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讲好一门课的艰难,从而增进对教师的理解,有利于今后与教师更加密切的配合。

4.分组讨论法。该方法针对与现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或者有一定争议、适合集思广益的问题。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再分别找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交流的过程中再进一步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同存异,最后达成共识。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头脑风暴”,还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二)加强实验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

当前很多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理念滞后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实验教学的地位与其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称,不能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当今时代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4]

1.增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不符合工作岗位对其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供给和需求出现“错位”。模拟实验室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这一短缺。通过建设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零适应期”的实践场景,即把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仿真”到实验室,尽可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5]因此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是保障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在实验设备上应购置具有前瞻性的试验设施,注重两方面软件:一类是市场上开发的公共管理类立体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模拟实验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体会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务业务流程, 帮助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专业实务的主要操作过程,并且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熟悉相关实务和各种标准,如政府电子政务流程、政府办公系统实验、政府信息门户实验、政府绩效评估流程、基层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演示等;另一类软件应选择社会中使用范围广、学生掌握后能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对就业创业有帮助的软件,如用友ERP软件、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公务员考试系统等。

2.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是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普遍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着力于完善和创新。首先,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对实验记录、实验指导过程要有明确的规范,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实验教学自身规律为依据,围绕创新型、高质量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既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各部分的独立性;既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其次,对专业课程和实验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开发,利用专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作用。比如财经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对人力资源软件、决策沙盘等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实习可以与校内管理资源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各职能部门实习、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这样既能节省实习成本,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潘晓兰,周霞.对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 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赵国俊.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行政 管理,2000,(8).

[4]刘桂芝,薛方晓.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教学手段 深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0,(10).

[5]刘咏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 管理,2005,(12).

[责任编辑:房 晶]

作者:尹素琴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 要 行政管理学作为精品课程,为行政管理学科培养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对策。

关键词 行政管理学 精品课程 学科建设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Boutique Course

ZHOU Guangzhu

(Rongzhi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3)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boutique cours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距今已有10多年,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可同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①尤其是当今,我国处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更应该本着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搞好学科建设,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正因为如此,国家教育部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入手,期望建立一大批精品课程,从而带领其他相关课程发展,最终搞好学科建设。

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于2003 年4 月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既是精品课程的内容,也是其建设的要求。《通知》里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5)重视教材建设;(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2 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所带动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赋予了行政管理学新的含义,并对它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扎实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行政助理、办公室事务等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善创新、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②行政管理学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然而,透过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发现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行政管理专业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实践经验,对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体会不深。因此,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上也就难以突破。③郭小聪也提到:学科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以及整个学科队伍的凝聚力不强④等。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而这样的教师主要是教授、学术带头人以及还挂有行政职务,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资料统计,超过50%的带头人都有行政职务,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科研及日常事务方面,在本科生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量很少;有的教授虽然承担本科生的课程,但课堂上很难看到本人的身影,或只讲一两次课,其余的任务由他们的研究生完成。年轻教师则由于职称压力,将更多的注意力倾向于科学研究和发表文章,加之参与者的身份,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又是片面强调负责人在精品课程中的作用,结果和荣誉归负责人,忽视其他建设人员作用和对课程建设的贡献,所以主动建设的意识不强。这样一来,师资队伍看似强大,实则薄弱。

2.2 理论脱离实践

德国行政学先驱斯坦因(Lorenzvon Stein,台湾译史坦恩)告诫:行政学必须“基于社会生活事实发展而成”⑤。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性偏多,操作性含实践、实验偏少。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显示,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情景法等,但走出去到相应部门实践实习却少有;教学效果方面,采取专家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总体情况都很良好,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互动交流”板块很少“互动”,这凸显出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不到位。

2.3 后期建设及维护动力不足

“重申报、轻建设、弱共享”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迎合精品课程评审的要求,申报材料不仅内容丰富,外观设计也非常漂亮,目的是能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以便顺利通过评审,致使前期的建设费用占据过半,课程结题后相关的经费捉襟见肘,没有预留精品课程的后续跟进所需的资金。一旦获得精品课程的称号后,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有人再去完善它,继续建设的任务也无人落实。据调查结果显示,⑥自2008 年的精品课程被评上以来,30%的课程都没有更新过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资源,其中有2%是因为没有新资源所以未更新过,其他的则是因为缺少后期经费支持、技术水平有限、没有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更新。所以,有学者担忧,精品课程网站就会慢慢地死去,无人访问。这是国家精品课程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 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

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从2003年建设以来,取得了进步,推动了学科发展。但由于日新月异的变化,给行政管理学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这对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3.1 加强师资队伍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也是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只有有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材才有落脚点,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一流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在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发挥知名教授的带头作用,让“教授”走进课堂。所谓的“知名教授”是指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授,他们在这个学科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其次,实行“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其导师现场指导,传授经验。这样的方式不间断、不形式化,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是非常良好的,大量优秀的老师都是这样成长的。最后,授课老师专能化。一门课程设计到的内容很多,可以把老师所擅长的与课程相关内容结合,对于不擅长的,则可以分配给其他擅长这个领域的老师授课。这样,一门课程由几个老师完成,把团队每个老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能起到1+1>2的作用。

3.2 强化实践教学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理论教学,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改革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必然。通过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发现,实践环节、网上互动的环节都非常少,这足以说明理论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实践当中,融入到社会中,这就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没有动手的能力。(1)“3+1”培养模式。3年理论学习,1年实训。由于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特性,实习基地首选相关政府部门,如,基层政府。让学生体验工作、体验生活,把自己所学的相关理论融入进去。(2)大量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的学生会、社团,并配备指导老师,进行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模拟活动、调研活动等。如,模拟联合国等,让学生筹备活动,参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学习,一种实践。(3)引进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由于本身还从事着相关工作,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感悟,通过现身说法,授课内容、方式都将会使课堂变得与众不同。

3.3 后续工作要跟进

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申报下来只是才刚刚开始。很多课程申报下来精品课程,就无人管、无人问,更不可能及时更新,这不符合行政管理学学科的特性。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每天都面临着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很大一部分需要行政管理学这个学科密切关注,并加以总结,给学生参考、学习。首先,分工明确,经费保障。后续没人做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谁做,带头人做还是参与成员做?分工不明确。如果在申报书里把这个分工做得细致些,落实到人头上,以及后续工作预留经费,工作量与经费挂钩,这样,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更新内容广。从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看,大部分案例陈旧,课件未及时更新。这就要求课程建设的每个人都要关注当下,及时搜集相关案例,并汇总,进行更新。最后,有问有答。课件上传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有好学者点击学习,并留下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却没有相关人士给予解答,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这会让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一座孤岛。所以,后续工作的互动环节非常重要,可以是集众人智慧的一个平台,是探讨教学业务的一个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让行政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时俱进。

注释

①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

② 于秀琴等.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8):141.

③ 高燕妮.当前行政管理建设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2005(6):57.

④ 郭小聪,肖生福.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148-149.

⑤ 程建新等.论素质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审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1):13.

⑥ 路秋丽,孙华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4):51-53.

作者:周广竹

第三篇: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从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畜牧兽医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国际法典等知识的角度,探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定位、内容设计及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重要性,并阐释了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法制案例;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ience Cours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JIAO Hanwei, ZHAO Yu, HUANG Qingzhou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Veterinary Scientific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Chongqing 402460)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ience;Legal case;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221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8jcyjA0807);西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700505)。

作者简介 焦寒伟(1987—),男,重庆人,讲师,博士,从事人兽共患传染病学与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畜牧兽医法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8-05-21; 修回日期 2018-06-04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是我国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国际法典等法学基础知识,与畜牧兽医领域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也是研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对国内外畜牧兽医法制管理现状以及动物福利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畜牧兽医工作的性质和职责。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三类工作机构,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构建,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职业兽医制度,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要求强化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整体观念;鼓励畜牧兽医从业者,积极申请职业兽医资格,创办兽医诊疗机构,要求建立兽医行业协会,加强对畜牧兽医事务的管理,规范行业标准,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

为了培养具有健全畜牧兽医法制的高素质人才,有效地提高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笔者阐述了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与特点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运用鲜明且生动的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其本质是利用生活中与主题相关或相近的的案例,教师讲解与剖析案例,从中提炼精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该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员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②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员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③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④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与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且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②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而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③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例子内涵更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来处理。④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⑤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⑥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⑦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以及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⑧结果多元化。

2 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

畜牧兽医行政主体即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依法授权机构,与普通民众从事的畜牧兽医相关的活动,称为畜牧兽医事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相应的法律法规日趋健全。同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产生了一些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如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等,这些行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人们对依法行政、依法从事畜牧兽医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的畜牧兽医法应运而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实施条例》等,畜牧兽医行政法律关系是经畜牧兽医行政法确认,具有畜牧兽医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畜牧兽医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①行政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必须是畜牧兽医行政主体;②畜牧兽医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地位不平等;③畜牧兽医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创设畜牧兽医行政法律关系,并以国家强制力使对方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志;④畜牧兽医行政法律关系由畜牧兽医行政法规定;⑤畜牧兽医行政法上规定的权利、义务在多数情况下是交叉重叠的,即权利与义务很难区分开来,且相互融合、相互囊括的[2]。

畜牧兽医行政法是调整畜牧兽医行政主体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是我国行政法的重要组织内容,属于畜牧兽医部门的范畴。畜牧兽医行政法由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药、畜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所构成。我国畜牧兽医行政法是在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以实施细则、行政规章等为之配套,与畜牧兽医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和完善,以地方性法规、规章、条例为基础,与技术监督想结合。例如,地方畜牧兽医局是主管地方畜牧兽医事务的人民政府的组成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和国家政策,完成上一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交代的任务,制定辖区内畜牧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规章制度、检验标准与技术参数,负责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指导畜牧业的生产与动物疫病的防控,监督检查动物饲料、兽医安全生产经营以及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安全等[3]。

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是一种法律事实,是当事人之间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可以分为法律事件案例和法律行为案例。法律事件案例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亡的客观事实,包括社会事件案例(经营企业破产、某地突发重大疫情等)、自然事件案例(自然灾害、人自然出生、从事畜牧兽医事务的经营者死亡等)发生引起行政法律的案例;法律行为案例是指人的一种意识活动,是行政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人的意愿而做出的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是允许行为的案例。

3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中课程教学中应用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知畜牧兽医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并且将所学的畜牧兽医法律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掌握的知识点更加牢固。随着我国畜牧兽医领域的迅猛发展,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亟需一大批掌握畜牧兽医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加强畜牧兽医日常事务的监督与管理,社会的发展迫使畜牧兽医行业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鉴于此,我国实行了职业兽医资格制度,实施了职业兽医资格考试,以规范我国兽医领域的职业操守,提高畜牧兽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被列入考试大纲,且占20%的成绩,由此可见该课程在畜牧兽医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4]。

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专业的畜牧兽医法学知识,而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剖析生动形象的案例的同时,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法制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显著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综上所述,推行畜牧兽医事务法制案例教学是必要且可行的。

4 畜牧兽医事务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4.1 选取切合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知識点的法制案例

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教材为中心,选取切合教材知识点的法制案例,而不能选择与教材无关的法制案例。例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讲到第二章第六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保障,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的应急保障工作,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训练和演习、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等。针对这一知识点,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实际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保障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知识点,让学生融会贯通,如某县畜牧兽医局接到该县某镇畜牧兽医站电话报告,该镇某村发现有多头被抛尸的死猪,获悉后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迅速成立由局长王某、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邓某等5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在30 min内到达现场调查处理。现场进行封锁、消毒、生石灰覆盖,根据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规定,该县畜牧兽医局连夜对尸体进行了深埋消毒处理,并对现场以及方圆2 km内养殖场和农户进行了消毒处理,并向县政府发送了处理报告及公文。在该法制案例中,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后,畜牧兽医主管行政部门迅速处理应急保障工作的具体细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该法制案例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其更容易掌握。

畜牧兽医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与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当事人之间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行政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人的意愿而做出的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该知识点的讲授非常空洞,晦涩难懂,如果引入案例,如配种员张某在为猪配种过程中,公猪将张某顶伤,致使张某左髌骨粉碎性骨折,与养殖场多次协商未果,张某将养殖场诉至法院,要求养殖场赔偿其医疗费等各项经济损失10万元,被告养殖场的律师称原告张某是技术员,但在工作过程中因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受伤,所以养殖场不应对其全部损失承担责任,但可以给予一些合理赔偿。法院认为,原告在为被告工作期间受伤,产生了法律行为,其合法行为就是符合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被告应承担赔偿责任,故判决被告养殖场赔偿原告张某5万元。该法制案例将教材中非常难理解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进行了剖析,并且切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5]。

4.2 选取法制案例的时效性与典型性

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畜牧兽医行业内的经济纠纷层出不穷,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出台与完善,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新闻以及网络等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因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中选取的法制案例一定要具有时效性,优先选取最新发生的重大法制案例,学生的关注度很高,也非常感兴趣,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如讲授食品安全时,引入三鹿毒奶粉的法制案例;动物免疫接种实施时,引入刚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暴发的法制案例。由于这些法制案例刚发生不久,学生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且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对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法制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具有代表性,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点时,通过对典型性法制案例的剖析,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讲授第四章动物防疫概述时,动物防疫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再如,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饲料若干批次。河南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在1997年7月3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通过“瘦肉精”典型的法制案例,让学生明确了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以及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6]。

4.3 重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教材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验。常规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呆滞、单调、不全面。然而,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的法制案例教学中,法制案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针对法制案例,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剖析,提出各自的观点,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法制案例的剖析过程,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该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灵活运用所学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知识,分析法制案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7-8]。

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并解决实际的法制案例的能力,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独特的观点是创新性和创造性的高度体现。在法制案例分析中,标新立异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更加激发教师授课的激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与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5 结语

法制案例作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便捷式的途径。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法制案例教学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应将教学大纲贯穿始终,注重列舉的法制案例是紧紧围绕教材知识点,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鑫生.浅谈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15.

[2] 徐红卫.浅析农村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创新发展[J].兽医导刊,2016(6):34.

[3] 赵永,周成双,张维帅.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82-84.

[4] 钱静.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简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9):15-16.

[5] 朱焕星.浅谈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山东畜牧兽医,2012,33(3):64-65.

[6] 马业孔.浅谈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J].兽医导刊,2017(2):6.

[7] 王维琴.浅谈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畜禽种业,2014(2):19-20.

[8] 朱兆荣,刘娟.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焦寒伟 赵宇 黄庆洲 伍莉 陈吉轩 帅学宏 王红均

上一篇: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下一篇:地质工程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