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课程论文

2024-05-05

管理学论课程论文(通用6篇)

篇1:管理学论课程论文

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

刘健

(西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改革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进程中,公共事业管理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可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把大量过去由政府统管统揽的社会公共事业“转移”或“承包”给社会非营利机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事业管理内涵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

所谓公共事业,就是指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基本内容并包含必须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社会公共事务、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共事业等。公共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公共事业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具有公众性;

第二,它的服务内容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所以带有公用性;

第三,第四,它的服务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共同利益,因而带有公益性; 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有时为了弥补公共事业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业所提供的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因此,公共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并在某些规定范围或空间内具有特定的营利性。

我们可以据此给公共事业管理作出如下的定义: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了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依法对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结果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在国外多称为非营利机构(简称NOP),即不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组织性、民间性、非盈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五大基本特征,其中无利润分配机制是关键。即公共事业组织所强调的是这些组织的宗旨不是为了盈利,但它们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并不等于说它们不可能盈利。事实上它们往往收入大于支出,但它们赚取的利润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用于扩大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而不是将利润进行分配,充分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性特征。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地培养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项比较新颖的管理类学科,而在国外。。。。。。。。资料表明,近20多年来,美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比例。。。。。。。人员中约有10%~20%获得了公共事业管理或相近专业学位。政府在招聘公。。。。。。。。有公共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兴办公共事业管理学。。。。。。。。部门培养大批高级管理人才,满足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所以公共事业管理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在比较高层次上交叉、综合运用的一个管理学科。因此,公共事业专业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特色明显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应具有一下特征:

(1)具有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意识。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整体利益的实现、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宗旨。这要求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管理者要具有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意识,将服务公众与社会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核心。

(2)具有社会化的管理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行为与公众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目标的一致性与实现方式的矛盾与冲突,个人利益在实现的过程中主观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客观上又是要求从社会及公众利益整体上为其提供保证、支持与协调,对有损于社会及公众利益整体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既要立足于整个社会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又要从整体的角度保证个体的正当利益的实现。因此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社会化的管理责任,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体察民情民意,保证社会正常运行与公众整体利益的实现。

(3)具备综合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管理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涉及多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如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而且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公众利益、个人利益、三个不同的层次,涵盖广泛的领域,服务对象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及各类公众,其操作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思维敏捷,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把握大局,具有开拓与创新能力,具有全面管理才能。

三、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国家教育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其具体要求是:通过学习与训练,毕业生能“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与写作能力”等。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能力,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构造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与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传统学科知识与新兴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知识、素质、智慧、技能有机结合,理论和应用有机结合,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的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确立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确立明确的专业方向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涉及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高等学校。。。。。。。。。个作为其专业培养方向。

(2)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构造合理的教学。。。。。。。。上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体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其它课程有机配置,突出主办单位的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构成。。。。。。。群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技术基础课群组和专业课及专业特色课群组三大类。

(3)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培养公共事业管理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①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公共事业的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是以公共事业管理课为核心、各门专业管理和其。。。配置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在人才培养中,要合理搭配素质、能力、方法、知识培养的比例。②强调课程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过去的课程内容从整体上说缺乏或比较缺乏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通过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完成素质教育目标。③处理好课程体系、内容的厚与薄的关系,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才。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专业业务基础,在教学内容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加强专业基础的建设应该立足于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含量之间的矛盾,提高这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④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和热点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不断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用的高校教学资源,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其课程设置分为:

(1)基础课及公共课群组。它包括:

第一,基础理论和政治素质课群。它由高等数学、外语、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组成。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5%左右。

第二,人文基础和能力素质基础课群。它可由法学概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管理秘书、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组成。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

(2)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基础课群组。它包括行政管理原理、公共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公共关系学、行政法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定量分析、管理经济学等课程。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5%左右。

(3)专业课及专业特色课群组。它包括:

第一、公共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政策及分析、经济预测、公共预算管理、公共管理案例、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

第二、精干的专业特色课程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一定是精干的,一定是突出特色,在反映公共事业管理与其它管理专业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还反映出主办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并以此为核心,围绕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业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面来进行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安排。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0%左右。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加强文理渗透,打通专业壁垒。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的人才培养上应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淡化文理界限,加强纹理渗透,明确文理课程比例。

(2)抓好核心课程建设,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课程不同于各专业的必修课。。。。。。修课和主干课相辅相成。因此,选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业管

理学科体系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②核心课应该较宽泛的包括公共事业。。。。。。,体现宽厚的基础性;③核心课应该要求精华,讲求实效,反映出公共事业管理。。。。。。。应该充分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结合自身特点可以。。。。。。: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或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组织学、制度经济学、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政策与分析、经济数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等。

(3)努力探索,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兴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介组织探究、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课程以及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体育管理、卫生管理、文化管理等课程进行改造,积极开发这类新兴课程,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教学效率和效益的需要,将会给面向21世纪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4)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技能训练。高年级大学生可采取导师制方式,通过社会调查、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论文撰写,使大学生社会调查实际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实际科研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强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办出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与本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在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中,如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向,选择其一、二个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力争在这一、二个专业方向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篇2:管理学论课程论文

一、以案例为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讲究特有的教学方法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使用的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二是大量的管理案例[1]。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虽然也是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但学生最主要的是以众多的管理案例为 学习内容,这就形成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与一般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相比,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不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所提供的教材是一个完整形式上的知识 理论 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这个理论体系进行讲授,教学目的也就能达到。但是,管理案例分析课并不是这样,如前所说,案例分析课程所提供的教材,是一大堆管理案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案例从头讲到尾,它需要教师从众多的案例中选择相关案例,指导学生学习、讨论以至形成书面文字成果。从而使学生在读、写、说和听等能力方面得到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管理案例分析区别于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主要表现为两点:其

一、课堂讲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教学形式。管理案例分析虽然也有些要讲授的内容,但这比起其他理论课来说,要少得多,而且讲授也不一定都是集中进行,较多的是个别进行。案例分析课要求学生花更多的时间独立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这里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由课堂讲授改变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个别或集中分析指导;其二,在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转换。管理案例分析也要利用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的已不是主角了,教师的前台活动已大大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学生的大量活动。比如在课堂讨论和分析成果表述会上,教师的讲授是极少的,在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正是这种形式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使得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管理案例分析课也不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人也用引入案例的方法来为自己要阐述的理论服务,即是说运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某一个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原理;很明显,案例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注释器”而已。而对于教学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惟习惯和创新本领这一最具有价值的功能却远远没有去开发。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就不同了,它正是瞄准管理教学案例这一最具有价值的重要功能,建立起了自己大有作为的教学舞台。即是说,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再不是为说明一个管理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 应用。它是面对实际,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和学习,从案例模拟的管理情景中认识现实管理要素及其变化的 规律,从中体会和领略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艺。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所提供的学习方法,也区别于纯实践性的经验摸索和总结,相形之下,管理案例分析更具优势:其一,在案例分析中,学生接触的案例虽然是模拟的,但不是零碎、孤立和分散的,而是系统的、大量的。这就使得学习者视野更加开扩,而不会陷入经验主义的狭义眼界之中;其二,学生学习案例和对案例进行分析是在具有了一定理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案例分析课是在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也即是说,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对有关管理原理有所了解和掌握,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地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和把握那些管理原理、发现新的知识和萌生创见。很明显,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远比从事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的收获要多得多。以大量的管理案例为教学内容,并从大量管理案例的学习中,开发教学案例最具价值的创新功能,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管理能力。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说,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如何把握;如何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读、写、说、听等管理能力外化形式如何得到真实的训练以及学生在进行读、写、说、听等能力训练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和讨论的。

二、保持学生持续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该课程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区别于一般课程,它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做法,丰富多彩的模拟各种情景的管理案例,案例讨论可以让学生一展才华的舞台等等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为之心动。一般地说,该课程开设之初,学生都会拥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时间长了,几经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也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其新鲜感也就有可能慢慢消退。在案例分析课程中学生是处在主体地位上的,因此,要求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就相当重要了。可以说,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有管理案例分析课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保持学生持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该课程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该课程教学所要讲究的重要方法和技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要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学习中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设置案例分析鲜明、具体的目标体系。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所要学习的案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规范性管理案例;二是自编管理案例。两类案例的学习又是分多个轮次进行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案例分析的目标体系,是指每一轮次中学习得最好的典型,多个轮次的学习典型就构成了管理案例分析学习中的目标体系。例如在第一轮次的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所安排的“第一炮”,它告诉学生分析就应该是这样来进行,这样的分析才是教师所要求的。诸如这样具体而又鲜明的目标,不仅是在第一轮次案例讨论中需要设立,而是在每一轮次学习讨论中都需要设立,以使学生们对每次案例讨论应该如何努力,方向明确,标准清楚。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大有好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得成绩突出者有一种荣誉感,而且,也能让其他学生感到榜样具体、实在,努力有方向。第二、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坡度。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案例是学习的对象,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件。因此,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各个不同的案例内容复杂程度有别,分析的难易程度不同。案例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 影响,为了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和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主要是要注意案例的坡度。即是说在案例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先易后难,在复杂程度上做到先学单一性案例,后学综合性案例。这样做可以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一种在学习上攀登提高的感觉,同时也可以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至于一开始就感到难以下手而无法进行下去。第三、在案例学习和讨论中营造竞争氛围。小组业余讨论和课堂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形式,讨论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案例的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组织课堂讨论这里面有许多要讲究的地方。从训练的角度看,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以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到训练;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很多条件却限制了我们这样做。一是一个 自然 班人数众多,如果每个人都上讲台发言,课时就不够;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给每一个同学的发言时间也就相当有限了。与其如此,不如择其一部分准备充足的学生上讲台发言。这样既给发言的同学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发言质量。好的发言对全班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有限的发言机会就无形中成了一种稀有资源,为争取这种资源,学生之间也就形成一种竞争的势态。这种竞争势态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我们也不必耽心这样做会造成学生训练机会的丢失,因为,这种课堂讨论在一学期中是多轮次的,只要学生有了这种积极地态度,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每一个人总是可以得到的。第四、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一个学期的案例学习是多环节、多轮次的,而且,节奏也很快。因此,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其办法就是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在进行一两轮案例讨论之后,就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的分析与别的同学有些什么差异?”通过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以让其从理论上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看到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持。

三、周密地进行计划和组织,是该课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管理案例分析课的教学中之所以特别强调计划性和组织性,原因是该课程的案例分析不仅是多轮次的,而在每一轮次上都会有相同的一些教学形式,例如案例都要阅读、都要讨论;如果教师计划不周,组织不当,学生就会视其这些相同的教学形式是一种重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一旦这种情绪产生,这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极为不利了。管理案例分析课的计划性,主要是强调课程的进度计划。整个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案例分析的指导;二是规范性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三是自编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案例分析的指导包括一般指导和个别指导。一般指导是针对案例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所作的讲授,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规范性案例分析和自编案例分析的具体辅导。在案例分析的计划中对这三部分内容都要恰到好处地做好安排。在给学生就案例分析做出一般性指导之后,对于一个学期中应该让学生学习多少个规范性案例和几个自编案例,要有一个数量计划安排。一般地说,规范性案例一学期大致要学习三十至四十个左右(并不需要每个案例都安排课堂讨论,有些案例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自编案例分析由于过程比规范性案例要复杂,要求要高,所以一个学期安排学习二个就可以了。对于规范性案例和自编案例的具体安排颇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是将二者交错安排,例如进行十个左右规范性案例学习和讨论之后,插进一个自编案例分析。这种交替安排的好处是,使学生始终对案例分析的学习充满新鲜感,从而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组织,主要是指管理案例分析学习小组的建立,以及小组的内部建设问题。在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中,建立案例学习小组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到:第一,管理最佳方案的追求,需要多人的智慧与合作。不论是规范性案例分析,还是自编案例的分析,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就是管理的最佳方案。最佳管理方案的追求是离不开分工和协作的。学习小组的成立,能够形成一种分析研究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启发、鼓励和支持,使得案例分析获得成功;第二,学习小组的好处还在于它能为每个成员提供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在规范性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会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发言机会的,一是受时间的限制;二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思想顾虑重重,不能畅所欲言,而在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就可以敞开自己的思想发表见解;第三,学习小组的建立和管理,对学生掌握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的技巧与方法和获得这方面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因为案例学习小组是一种由学生高度自治的学习组织,小组本身存在一个管理问题,管理的好坏,对组员学习有着重大影响,学生正是在这种自治性的学习组织中获得多方面的锻炼。为了保证学习小组的整体力量,建组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组员应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案例学习小组的活动,一般都在业余时间展开,并且要求每一个人都应有一种精神,即力争自己的出色分析,能为小组增辉。这就需要每一个组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如果我们的组员,不遵守学习的纪律,无故不出席小组的活动,或者即使参加小组活动,自己也不作认真准备,每次都只带两只耳朵来听,对小组毫无贡献,毫无负责精神,自己又缺乏纪律修养,这样的组员如果多了,学习小组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建组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选择组员时要讲究条件;二是建组时要明确要求以便作为约束条件,让大家日后遵守。实践证明,组员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是小组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组员之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相容性主要是指组员各自的个性、气质、爱好与他人是否相投的问题。常人道:“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在一个小组里,组员的脾气、个性完全不同,互不买账,不仅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信息,相反经常闹对立,形成一些隔阂。很明显,这样的学习小组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所谓互补性,是指组员在形成小组某种结构总体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例如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年龄结构上的互补性,性格活跃与沉默的互补,学习成绩好差的相互搭配等。讲互补性还要注意相容性的问题,例如有的组中有些尖子生,从知识结构上考虑,一般是受小组欢迎的,但是有的尖子生过于傲慢,说话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咄咄逼人,甚至经常过分地挑剔别人的毛病和不足,这必然会造成对他人的压抑。所以说,从互补性考虑,这种尖子生可能是一个好组员,但从互容性上考虑,这类尖子生又是不受欢迎的。建组时,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应有所考虑,才会使建立起来的学习小组有利于案例的学习。

篇3:管理学论课程论文

一、复利终值系数 (1+i) n与复利现值系数 (1+i) -n互为倒数关系

(1) 复利终值是指现在一定数量的现金流量在利率一定的情况下, 按复利计算若干期后的本利和, 其计算公式为F=P× (1+i) n。

上式中, (1+i) n是利率为i, 期数为n时1元的复利终值, 也称1元的复利终值系数, 简称复利终值系数, 用符号 (F/P, i, n) 来表示。

(2) 复利现值是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量现金流量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 或者说是将来某一事件特定的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现值 (本金) , 其计算公式为复利现值的计算和复利终值的计算是互逆的, 根据复利终值计算公式移项可得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F× (1+i) -n。

上式中, (1+i) -n是利率为i, 期数为n时1元的复利现值, 也称1元的复利现值系数, 简称复利现值系数, 用符号 (P/F, i, n) 来表示。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复利终值系数 (1+i) n与复利现值系数 (1+i) -n互为倒数关系。

二、年金终值系数 (F/A, i, n) 与年偿债基金系数 (A/F, i, n) 互为倒数关系

(1) 普通年金终值是一定期间每期期末等额发生的现金流量的复利终值之和, 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是利率为i, 期数为n时1元年金的终值, 也称1元的年金终值系数, 简称年金终值系数, 用符号 (F/A, i, n) 表示。

(2) 年偿债基金是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形成的存款准备金。年偿债基金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年金终值计算的逆运算, 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称为年偿债基金系数, 用符号 (A/F, i, n) 表示。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年金终值系数 (F/A, i, n) 与年偿债基金系数 (A/F, i, n) 互为倒数关系。

三、年金现值系数 (P/A, i, n) 与年资本回收系数 (A/P, i, n) 互为倒数关系

(1)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一定期间每期期末等额发生的现金流量的复利现值之和, 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是利率为i, 期数为n时1元年金的现值, 也称1元的年金现值系数, 简称年金现值系数, 用符号 (P/A, i, n) 表示。

(2)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欠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年金现值计算的逆运算, 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 称为年资本回收系数, 用符号 (A/P, i, n) 表示。年资本回收系数是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年金现值系数 (P/A, i, n) 与年资本回收系数 (A/P, i, n) 互为倒数关系。

四、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与m期复利终值系数和n期复利终值系数的关系

因为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 (F/P, i, m+n) = (1+i) m+n, m期复利终值系数 (F/P, i, m) = (1+i) m, n期复利终值系数 (F/P, i, n) = (1+i) n, 而 (1+i m+n= (1+i) m× (1+i) n, 所以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与m期复利终值系数和n期复利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五、 (m+n) 期复利现值系数与m期复利现值系数和n期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

因为 (m+n) 期复利现值系数 (P/F, i, m+n) = (1+i) - (m+n) , m期复利现值系数 (P/F, i, m) = (1+i) -m, n期复利现值系数 (P/F, i, n) = (1+i) -n, 而 (1+i) - (m+n) = (1+i) -m× (1+i) -n, 所以 (m+n) 期复利现值系数与m期复利现值系数和n期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为:

六、 (m+n) 期复利终 (现) 值系数与m期复利现 (终) 值系数和n期复利终 (现) 值系数的关系

因为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 (F/P, i, m+n) = (1+i) m+n, m期复利现值系数 (P/F, i, m) = (1+i) -m, n期复利终值系数 (F/P, i, n) = (1+i) n, 利用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关系可得 (1+i) m+n=× (1+i) n, 所以,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与m期复利现值系数和n期复利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同理可得,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与m期复利终值系数和n期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为:

(m+n) 期复利终值系数与m期复利现值系数和n期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为:

(m+n) 期复利现值系数与m期复利现值系数和n期复利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m+n) 期复利现值系数与m期复利终值系数和n期复利现值系数的关系为:

(m+n) 期复利现值系数与m期复利终值系数和n期复利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七、年金现值系数 (P/A, i, n) 与年金终值系数 (F/A, i, n) 的关系

根据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P=A× (P/A, i, n) 和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F=A× (F/A, i, n) 推算, 普通年金的现值是普通年金终值的贴现值, 即是普通年金终值乘以一个期数为n的复利现值系数, 即P=F× (P/F, i, n) =A× (F/A, i, n) × (P/F, i, n) , 所以年金现值系数与年金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同理可得, 年金终值系数与年金现值系数的关系为:

八、n期年金终 (现) 值系数与 (n-1) 期年金终值系数的关系

根据n期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推算,

所以, n期年金终值系数与 (n-1) 期年金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九、n期年金现值系数与 (n-1) 期年金现值系数的关系

根据n期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推算,

所以, n期年金终值系数与 (n-1) 期年金终值系数的关系为:

篇4:管理学论课程论文

[摘要]高职管理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文章从让案例教学过程成为:“三互一享”的团队协作过程、“三点一线”的目标实现过程、“三引一导”的思维碰撞过程、“三学一悟”的能力提升过程等“四过程”特征出发,提出了把握好“大与小”“收与放”“讲与导”“严与松”的四“度”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类课程 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顾健(1956- ),男,江苏南通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管理学课程研究。(江苏南京21117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29-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正是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追根溯源,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最早用于法律、医学及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实际上就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从它诞生起就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缺失现象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在教学中,案例分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精。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中穿插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分析与讨论都没有组织好。学生讨论不透,研究不深,一知半解。下课后学生只记得有趣的案例,并没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致本末倒置。这种把案例教学变成“故事会”来冲击教学内容的做法,一方面,占用教学课时,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另一方面,没有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影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这种案例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案例选择缺乏针对性。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案例质量的影响。目前,国内案例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例直接来自《哈佛工商管理全集》,由于国外企业的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学生难以进行全面分析和形成较为真实的管理感受,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还有的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仅仅是为了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只是对所讲理论的简单的、低水平重复。其用意过于显露,学生不假思索便能判断出案例所涉及的相关原理,甚至直接推断出案例的解决方案,因而导致一种思维上的惰性,使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发挥。有的教师虽然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以往讲授教学的惯性思维总是讲个不停,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等,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时间并不多,明为指导,实为举例教学,而不是案例教学。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在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往往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而另外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涉及地方领导决策失误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也不敢吭声。此外,如果教师对案例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毫无准备就匆匆来参加小组或全班案例讨论,只听不说,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部分学生本身难以适应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这一教学方法,部分学生感到适应能力不强,有的是性格上不喜欢公开讨论或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案例教学没有足够的参与热情,加上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其他同学的分析结果,不能很好地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等,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没有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

5.部分教师未把握案例教学实质。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发展速度很快,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不易掌握理论知识的侧重性和实用性,不易充分引导学生进入开放式案例讨论过程,不易恰当地引导学生对企业实际活动进行认识和分析,案例教学应有的作用没有全部体现出来。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特征

1.让案例教学过程成为“三互一享”的团队协作过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三互一享”的团队协作过程中,即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知识互学、互助、互补和成果分享。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准备、讨论到决策的全过程都参与,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案例教学都始终以学生互动为形式而展开。首先,在阅读案例资料阶段,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中多思细品;在非正式场合,学生们发言自由且机会较多,较少顾忌发言失误,畅所欲言,常常涌出真知灼见。既准备了参与案例讨论的分析材料,也培养了获取基本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案例分析讨论阶段,学生以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知识互补,其策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得到充分展现,每个组都期盼自己的观点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也希望从其他组那里学到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与众不同的观点,互相启迪,共同提高。最后,在撰写分析报告阶段,学生通过互动,学会对分析与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养成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思维习惯。因此,一堂有效的案例分析课,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没有“观众”,只有投身于案例分析中的“辩友”。

2.让案例教学过程成为“三点一线”的目标实现过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三点一线”为抓手,课堂教学目标的一次次实现,即围绕课题教学目标,抓重点、难点、疑点和能力训练的主线。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教学无论讨论、研究的形式有多自由,都不能游离课堂教学目标之外。每堂课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些都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自由的形式不等于自由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课堂学目标,理解透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案例教学中抓住“三点一线”,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一次案例教学实现一个目标,下一次案例教学实现更高一个目标,以此类推,即可构成由无数个相互关联的目标而串成的目标链。因此,教师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引导学生用系统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让案例教学过程成为“三引一导”的思维碰撞过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巧妙的“三引一导”,即引心态、引状态、引动态、导维度。一引学生有容不同观念的心态。在学生对案例提出比较新奇的观点,并引来异议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导提出新观点的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持异议的学生冷静考虑对方的观点,做到求同存异,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对方的观点。这样做,可以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二引学生进入角色的学习状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案例讨论的要求,控制好发言的顺序和学习的进度,使讨论的中心明确、主题突出。三引学生“火花四溅”的思维碰撞动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既要站在当事人双方的角度,又要站在局外人的“第三方”角度,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思维碰撞,就有创新的思维。一导即适当适时地调节与指导学生多维度的思维训练。当有学生回答得非常简单时,教师就需要把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有学生回答与前面一致的观点时,引导其简单作答,并询问有无与前面同学不一致的观点;当有学生出现不一致的论述时,引导其尽量阐明理由,详细论述。

4.让案例教学过程成为“三学一悟”的能力提升过程。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的“三学一悟”,即学生学会收集、学会分析、学会创新、感悟创新的快乐。第一,让学生学会案例收集的方法。无论是按原因、按结果,还是按时间、类别,要求每一个小组储备案例,在全班建立典型案例库。第二,让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在课堂讨论案例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心理、不同的场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进行分析,在甄别、选择、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学会对案例结构和内容进行梳理、解剖的方法。第三,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的方法。要通过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建立创新思维的要点,在课堂上以案例分析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同学们逐渐养成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习惯。第四,让学生在案例学习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感悟创新的快乐,在案例分析中感悟思辨的乐趣,在案例讨论中感悟策划的创意兴趣。

三、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四“度”思路

1.把握好案例选择“大与小”的度。一个好的案例是多种知识和信息的综合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并形成多层次碰撞,锻炼分析技巧,强化学习效果。这里的“大与小”有两层含意:一是指案例的大小,二是指案例来源企业的大小。大的案例可以训练学生宏观策划能力,小的案例可以训练学生微观管理能力;学习来自于大企业的案例有指导意义,学习来自于小企业的案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无论选择哪种案例,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分阶段安排,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案例。第一,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同。高职院校教学所用的案例,必须切合学生的培养方向,避免千篇一律地选用大型知名企业的案例,而是尽可能选择适合毕业生就业趋向企业的背景案例。最好是最近时间内的真实案例,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企业活动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须考虑两个实际: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实际。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应当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不能仅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科内容的角度进行考虑,如学生知识背景、经验背景,学生的情绪、情感方面的反映等。

2.把握好案例讨论“收与放”的度。既然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教师还要不要控制课堂的节奏?回答是肯定的。不控制的“放鸭式”显然不妥;但如果控制多了,案例教学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把握“收与放”的度,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控制力减弱,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加,教师的权威会受到挑战,这要求教师必须有很高的专业修养和师德;另一方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在案例研讨中出现争议和冲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不要急于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案例的讨论中,从而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3.把握好案例教学中“讲与导”的度。虽然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讲授法,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教师讲得少,但在案例分析时常常又需要知识来支撑。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坚持“四不讲”原则。第一,对于学生会做的,教师不讲,让学生尽情发挥。如“企业作出这样的经营决策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分配任务;每一项任务应当如何完成;达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等。第二,对于学生能形成知识互补的,教师不讲,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当有学生以正确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及时给予赞许的评价。第三,对于学生努力一下能做到的,教师不讲,用“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者是采取提示案例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启发。第四,对于学生想一想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讲,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和陈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朝着完善的方向思考。如提醒学生注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口语,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4.把握好案例教学评价“严与松”的度。所谓评价尺度“严”,是在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有许多好的观点的同时,客观指出其需要改进或者进一步思考的建议。由于开放式的讨论缺乏客观的评判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提炼与理论升华,适时进行现场点评。所谓评价尺度“松”,一是指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去点评学生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直言否定学生的观点,以此打消学生怕犯错误的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错误的观点和问题,教师也须解释正确的观点以达到间接指出错误,以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悟出正确的道理。二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加赞赏,尤其是鼓励学生对解决案例问题有多个决策方案。因为答案是多元化的,不具有唯一性,更不能说是最优答案。无论老师的意见,还是企业家们的成功实践,都不过是一种参考,因为谁都没理由否定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即使大家都赞同某一个方案,具体操作起来也会存在差异。案例教学的目标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过程。

案例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是否提高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还要从学生未来就业的企业实际出发,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篇5:管理学论课程论文

论高职会计专业下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

教学

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用于指导各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运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法来研究和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角度来阐述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沙盘对抗教学法等三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对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59-03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理财的能力。本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以来,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但是作为一门会计学专业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来说,其实践教学方法尚待摸索。

一、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之现状

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各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各校大都开设了实训课程、建立了校内或校外的实训基地。但总体来说,各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岗位衔接度不够,导致学生工作后很难马上上手。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平台课,不仅是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甚至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与企业价值有关的所有方面的决策,所以是企业未来各类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往往只侧重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和操作能力,却忽视或尚未建立对培养合格财务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模拟实验课,或者开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但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课程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非常薄弱。但是会计实训所培养的能力并不能代替财务管理所要求培养的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效果不佳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实习经费不足及财务会计专业资料的保密要求,word格式论文

加上一些单位不愿意接收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者是即使表面上有很多校外实习基地,实际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浙江有99%都是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财务部门能容纳的实习生有限,导致实习岗位不够,“僧多粥少”;反之,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虽然有很多实习岗位,但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导致有时几十人在一个基地短期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大多数实习基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做账能力,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例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几乎涉及不到,因此,学生校外的财务管理实践几乎空白。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构思

为了便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个具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贯穿整门课程的总体实训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分两条线走,“双线结合”的总体实训模式:

第一条线是选取某一行业中的某一企业(企业资料由教师提供),按照课程体系,即各学习章节,也就是各工作管理模块,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训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企业进行项目实训。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案例的系列知识大多都是围绕某一家公司同一数据进行层层深入分析而展开的,下一个实例是在上一个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下一个知识点是对上一个知识点的应用与延伸,学习实例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这样,学习结束后,学生具备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二条线是在前一项实训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财务计划书的编制(企业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编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团队的优势互补性进行合作,设计一份创业财务计划书,重点确定公司制企业的筹资方式、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向、公司日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利润分配制度和利润分配方法,并编制简单的财务报表,把相关内容写入创业财务计划书,并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大胆推销自己的计划。

这两条线结合的好处在于:一是模拟和全真相结合,便于加深学生对企业财务工作过程的了解;二是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模块的联系与理解;三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实训跟踪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尽快融入岗位角色;四是创业财务计划书的编制既可用于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也可作为今后创业时的基本材料之用。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

(一)案例引导分析法

1.案例引导分析法的形式

采用的教学案例应主要来自现实生活。由于受案例、教学需求等因素影响,在具体应用中可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方式(理论—案例)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第二种方式(案例—理论)主要应用于校内实训之中;第三种方式(理论、案例交叉)大多是在一个案例中分几个部分反映多个问题,每个部分涉及到不同的理论,主要应用于综合实训以及顶岗实习之中。例如,在讲到“资金时间价值”问题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超市、商场去了解分期付款商品的支付方式,有分6个月期、12个月期、24个月期的,每种方式的月付款额均不相同,然后就可以要求学生讨论:到底是一次性付款合算还是分几个月支付合算?三种付款期哪种最合算?

2.案例引导分析法的组织程序

(1)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学生要根据教师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针对案例中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

word格式论文

对策。对学生而言,应先通读案例,了解基本信息、基本概念和相关图表里给出的信息;再进一步分析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为了增强说服力,最好能查阅相关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2)课堂讨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即可以进入正式的课堂讨论阶段。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自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注意适当加以引导,使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另一方面在讨论中教师不应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应立即纠正,而应在有针对性的提问中使学生自我纠正。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做简要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学生的任务则是把案例中的各种数据加以组织整理,使自己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在讨论之始,首先应明确以下问题,如:需求状况如何?突出优势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公司的治理结构如何?是相对弱小或相对强大?什么方面弱小?什么方面强大?公司的目标是什么?追求目标的战略是什么?公司的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财务报表表明的财务政策和财务状况如何?公司在追求既定目标方面做得如何?存在什么优势及不足?其次在陈述并分析自己的观点时,应切记抓住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必须站在决策者角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并用分析来支持观点与方案。

讨论过程中学生如果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案例讨论就注定要失败。因此,教师应随时留心、适时鼓励那些心怀胆怯、欲言又止的学生积极发言。

(3)课后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必须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分析报告不是讨论记录,也不是自问自答式的思想总结。一般在报告中应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的运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实现教学与工作的一体化,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和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选定行业,选定企业,结合教学内容,持续地关注、分析某一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同的环境。通过网络实训室,教师能便捷地得到相关资料,甚至能针对具体问题与企业高管提问交流。通过网络实训室,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企业的实训计划,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师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便捷的特点进行案例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和前面所述的案例引导分析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不同。相同在于也是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达到该模块的学习目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所使用案例的来源多样:可以是教师指定的挂到校园网上的案例,可以是推选由学生从网上了解到的最新、最热门的财务案例,也可以是某个学生将工作、实习中遇到的实际财务问题挂到网上请大家一起分析探讨、群策群力、立克难关,总之是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寻找最新的、最合适的、最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讨论。

网络教学的组织程序:

1.由教师选定合适的上市公司或最合适的案例,将其资料数据、实训内容(针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分析)、讨论要求(针对案例讨论)等挂到网上,并

word格式论文

同时公布实训作业完成时间或在线讨论时间。

2.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登录校园网,找到自己所在的小组,然后从案例室找到资料,与其他组员就上市公司的经营或案例资料展开讨论。讨论由教师做主持,首先强调讨论的注意事项及程序,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作用,尽可能不表示自己的观点,讨论完毕再由教师做点评及总结。

3.各小组应在教师规定日期之前提交实训报告或案例讨论报告一份。要求提交到课程主页的网上讨论区里,且在结尾处注明各组成员表现情况。

4.教师将从各小组提交的案例中选出一组有代表性的实训报告或案例报告,将其放到论坛上供各位学员参考,同时另外公布时间就本次讨论中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并将答疑及点评内容挂到网上。所有提交案例报告的小组的成绩将计入本人期末综合考评成绩。

5.学员可以登录校园网案例室或教师主页,查看教师点评资料。

(三)侧重财务管理的沙盘模拟对抗训练

ERP沙盘模拟实训是以一套沙盘实训教具为载体,将每班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注册成立一家虚拟公司,运作四至六年,每组五至八个人分别充当总裁、财务总监、财务助理、生产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车间的员工等职务。各组之间相互竞争,共展开六个阶段的运作,每个阶段结束后都会由教师(或总裁)召开全体会议,分析上一阶段中各公司的经营状况,传授公司经营运作理念去帮助各公司规划下一阶段的行动,而每家“公司”通过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并解决具体的问题,还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公司策略。经过几年的经营,比较最后一年各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在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驱使下,每位同学都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在总裁带领下拟订一年的投资计划、市场开发计划、产品开发研发计划等,财务总监提出资金预算,采购总监及生产总监进行本年度产能的计算,营销总监制订销售计划和广告费的预算等。各个岗位各司其职,亲力亲为。在整个沙盘模拟运行中,学生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并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通过体验“悟”出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训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把企业搬进了课堂,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成具体的活动,从而提升了知识的运用。但目前企业沙盘对抗课程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演练,重点在于运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决策能力,所以必须对现有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进行改造,使其向财务管理沙盘对抗转变。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一项实训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时要以资金流为主要线索,并提醒学生时刻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预测表等,这些报表清晰地展现该企业经营中产生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实验数据是由学生自主进行财务决策产生的,学生由此可在实验中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的经营风险与责任。到了模拟训练的最后,有的企业不得不宣告破产,有的企业依旧保持平庸的状态,有的企业却使总资产增长了。通过模拟运营,学生们将学会如何解读财务报表、比率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术语,如盈亏平衡点、比率分析、部门财务特点、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增进与财务部门沟通的能力,学习制定有效具前瞻性的商业计划,学习多方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学习用财务原则考虑问题,改变财务枯燥难懂的传统看法,透视企业如何运作。中国论文联盟编辑整理。

word格式论文

参考文献: [1]李桥英.沙盘模拟实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8).[2]张立.浅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J].市场论坛,2009,(6).[3]王娟.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Vocational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ZHOU Gu-yu

篇6:学科课程论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是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际英语教学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向学生介绍当前最新的学科教学理念与教育动态。

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授课、穿插英语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录像观摩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期终成绩由期末笔试(占40%)与平时教学基本技能测试及教学观摩评价(占60%)构成。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的课程教学要求是:

1.理论知识方面:将教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整理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法流派”、“英语知识(语音、语法、词汇)教学”、“备课与教案”、“教学评价”、“提问的技巧”、“纠错的技巧”、“简笔画教学”、“英语测试与评价”、“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情感教学与英语教学”等十几个理论专题授课;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根据所给课文书写教案,能根据所给文章进行提问,能运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步骤讲授所给的语音、词汇、语法或文章等,能够正确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但使学生对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要求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有所感受、而且使学生能理论结合实际,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基本功训练方面:注重学生的艺术基本功及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中英文板书、简笔画、歌曲教学、英文课本剧、教学游戏、英文童谣、绕口令、故事讲演、即兴演讲、幽默教学、非语言交际手段、道具的制作与使用等等,并同时在精神状态、教学姿势、服饰仪表、笔迹、面部表情、手势动作、音质语调、沉默与幽默、体味以及态度等交际能力方面有所进步。通过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唱40首以上的英文儿歌及流行歌曲,能用简笔画呈现实物,能够根据所教内容编写童谣,能够针对某一问题(如新老师的开场白、期末总结等)即兴演讲等等,并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

3.教学观摩活动方面:按照扶着走——带着走——自己走这三步培养计划,从一开始听课评课等学习过程到自己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开始说课讲课,再到独立走上讲台,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可以经历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为学生择业与就业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教学内容概要体现为:1 概论:语言与学习,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3教师角色的转变,4学习方式的转变,5外语教学流派概览,6教学方式的转变(多元智能理论),7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型教学),8教学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9英语情感教学,10学习策略概述,11语言知识教学(语音、词汇教学),12英语语法教学,14听、说的技能教学,15阅读教学,16写作教学,17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18 文化意识与文化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该课程2学分,于第3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三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与革新,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技能训练主要针对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的儿歌童谣、板书、硬笔书写、简笔画、即兴演讲等方面。教学实践主要以见习与课堂微格模拟教学为主,重要培养学生英语教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其中,采取课堂测试的方式对教学技能与教学技巧进行测评。课堂微格模拟教学则安排每一位学生就给定的课文内容上一堂小课,要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要求其余学生记录听课笔记,并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大量实践与交流,达到培养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标。

第四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课程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分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课堂测评与教学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1.平时成绩包括:英文书写(硬笔与板书)、儿歌童谣、简笔画、教育见习及见习总结(或小论文)、课堂微格模拟教学。2.期考方法与范围:采用开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重在检测学生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方式及相关问题的理解,检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处理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定义、方式、方法等;

2)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就相关问题论述自身观点或提出创新意见;

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就给定的课文内容设计兼顾合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案。

3.期考试题结构和题型:

1)简答题30分:测试学生对教育教学理念、定义等的掌握情况; 2)论述题30分: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技能10分:测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技能的能力; 4)教学设计30分:测试学生就给定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案的能力。

第五部分 关于教材和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黄远振著,刘道义审,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8月)学习参考书:

1.《英语教学法》(胡春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袁昌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趣味活动五分钟》(Penny Ur Andrew Wright著,黄小婷、董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4.《剑桥英语教师宝典——口语测评药方》(Nic Underhill著,刘新华、刘玉珍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5.《剑桥英语教师宝典——会话高手速成》(Friederike Klippel著,刘金娟、顾毅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6.《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课堂图片显身手》(Andrew Wright著,张淑琴、柴学茹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7.《剑桥英语教师宝典——听力制胜要略》(Penny Ur著,李家荣、郭凤岐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上一篇:合资,先清点自己的筹码下一篇:软件工程判断题、名词解释、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