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研究论文

2022-05-01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实施防护干预。将干预前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感染事件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研究论文 篇1: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摘 要】医院消毒供应室担负着临床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一次性物品的供应保障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导致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为此,本文现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之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大限度的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防护对策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热源、锐器、致病原、压力容器、化学消毒剂等职业危险当中,进而提高了职业暴露风险。所以,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应深入分析引发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1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

1.1 物理因素

1.1.1 锐利刺伤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因为经常接触刀片、针头、剪刀等锐器,导致随时存在被锐器刺伤的风险。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消毒供应室工作中,被锐器刺伤的几率高达72.4%[1]。当护理人员被锐器刺伤后,如果未能给予及时的处理,那么就可能出现血液性感染。因为刀片、针头、剪刀等锐器上可能残留一些病毒,如果护理人员不慎被刺伤,就可能导致护理人员被残留病毒感染。

1.1.2烫伤

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高温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用高温蒸汽消毒医疗器械。在高温蒸汽消毒中,护理人员接触的高温蒸汽温度达120℃,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一般而言,烫伤主要发生于高温灭菌结束后,护理人员拿取器材的时候。

1.1.3 紫外线伤害

在器械消毒中,紫外线也是一种常用消毒方法,虽然在消毒过程中,器械可以抵挡大量紫外线,但还是存在器械老化导致紫外线泄露的情况,致使皮肤直接受到紫外线照射,引发各种皮肤病,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1.2化学因素

现今,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经常对回收医疗器械进行化学药品浸泡,通常而言,这些化学药品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腐蚀性,当长期和这些化学药品接触后,就易出现一些过敏反应,如皮肤黏膜刺激症状、化学性气管炎等,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瘙痒、皮肤红肿、咽喉不适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戴的手套含有乳胶成分,导致护理人员手部易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情况。

1.3 生物因素

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回收各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在回收过程中,医疗器械上残留大量病原体,特别是体液、血液等[2]。在回收时,护理人员必然要和这些医疗器械接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这些病原体进入体内,进而出现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感染等。

2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2.1 物理因素防护对策

在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中,注重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并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有效佩戴手套,以免发生皮肤破损情况,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安全。与此同时,在操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必要的情况下,用钳子夹取金属器械。在遭到刺伤之后,应马上消毒,并用药物包扎;同时在高温消毒后,不可马上取出物品,以免烫伤[3]。除此之外,在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时候,尽可能远离消毒设备,并且保证消毒时间不可过长。

2.2 化学因素防护对策

护理人员应对消毒供应室中的化学药品予以掌握,了解其危害、用法等,并针对不同器械,选用恰当消毒剂,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安全、可靠。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禁止身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接触,佩戴口罩,以免吸入化学药品挥发出的气体。

2.3 生物因素防护对策

在回收各科室医疗器械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穿戴整齐的防护服,佩戴口罩,以免医疗器械上残留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溅到护理人员皮肤上,以免引发感染,并且注意分类回收[4]。如果医疗器械上残留物溅到皮肤上,一定要马上清洗,之后根据受伤程度,注射疫苗,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2.4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

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而言,普遍缺乏对潜在隐患的认知,致使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保护自己,进而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重防护知识培训,强调医疗器械清洗程序,正确分类各种医疗器械,如锐器类与非锐器类,导管类与非导管类[5]。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让护理人员对病毒危害予以清晰认知,进而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工作,时刻注意自我保护,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回收的医疗器械。与此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有关规章制度,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物品的防范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对医疗器械执行清洗、消毒、灭菌等操作。除此之外,加强护理人员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与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制执行各种防护策略,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以此保证日常工作得以全面落实。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总供应站与污染物品回收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也非常多,引发原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为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同时加强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培训,并且强调管理工作的落实,从而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237-238.

[2] 贺芸.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24-25.

[3]朱淑贞.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155,157.

[4]栾静.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6):3609,3612.

[5]何梅,涂欢涛.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79.

作者简介:謝雪梅,女,江西赣州,主管护师,从事医院消毒供应工作。

作者:谢雪梅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研究论文 篇2: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实施防护干预。将干预前后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感染事件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予以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人员的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实施防护,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率,对于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感染;暴露防护;护理管理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担负着医院的绝大部分医疗器械以及医疗设备等能够重复使用的相关物资的回收、处理。消毒和发放等相关任务。由于工作性质的特别,面临着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美国非常重视职业安全,有专门的机构对职业危害进行管理。而我国当前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率只有72.8%。因此,必须积极干预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行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措施,有效提升该类人员的职业防护,尽可能预防以及控制供应室发生职业感染的风险。这对于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显得至关重要。我院积极开展该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从事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共计47名,其中男4名、女43名;年龄为24~55岁,平均(32.5±5.5)岁;工作年限为2个月~12年,平均(4.5±2.8)年。日常资料收集表明,研究对象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暴露感染相关危险情况。如未按照规定戴上口罩和手套、未按照规定穿好防护服以及防护鞋、未按照规定正确洗手、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程序被血液污染皮肤或者被锐器刺伤等。

1.2方法

1.2.1完善管理体系

由科主任积极协调,牵头成立职业感染防护工作监督推进小组。对供应室目前使用的一系列工作制度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系统化研究分析,针对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积极值得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防护流程等。选用1名资深人员担任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质量工作的监督员,其主要职责就是针对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实施检查以及考核,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行为及时指出,并以意见以及建议方式进行纠正。

1.2.2加强培训教育(1)业务学习。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暴露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表,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性、防护概念、防护措施、急救和处理措施、处理流程等。在教学方式上,紧密结合内容,实施多媒体授课,同时实施案例分析以及操作示范等,确保工作人员学习有效果。完成培训后,组织进行考核。(2)科内考核。考核的形式方面,主要为实践操作、模拟考核和工作考核等。在考核内容方面,包括了实际操作中的器械回收,器械分类以及整个工作流程的清洗、检查、灭菌等。同时,还要考核工作人员的应急预案准备和执行情况等。考核的目的在于强化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要求全部掌握。

1.2.3规范操作行为(1)防护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具。按照要求提前戴好帽子、口罩以及手套等,应用专门回收车,将收回的器械和相关物品妥善置入整理箱,封闭后送回供应室,在专门区域予以批量性处理;工作人员进入处理相关收集物品区域之前,要在缓冲间完成相关防护措施,包括戴好帽子、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以及手套和鞋套等。如果手部皮肤有伤口,则要戴好双层手套,如果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立即脱下,洗手后再戴新手套;严格实施分类处置,复用器械严格按流程进行清洗,废弃锐器放入专用容器;手工清洗过程中,不能拿出液面,必须浸入液体中进行处理。遵守操作流程,妥善使用高压水枪,不能使污水随意发生喷溅,尤其是不能沾染到操作人员皮肤和衣物。清洗完毕后,去除防护应当在缓冲间完成,认真执行洗手后才可以进入其他区域。(2)锐器处理。对使用后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的缝针、刀片以及针头等,不可以直接用手拿捏,必须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放入专用锐器盒。针对没有拆卸的刀片,必须用持针器实施拆卸。可以再生并重复使用的锐器,完成清点后单独放置,锐利端同方向。清洗锐利器械时,尽可能实施全自动清洗机。手工清洗时,必须小心操作,不直接接触锐器尖端;检查锐利器械可以应用勾划棉花以及纱布方法,不直接用手感触。包装前做好保护,尖端用无纺布包裹,用相应护套套好。(3)正确洗手。在将要接触污物前、穿上防护服前以及取下手套后,都必须洗手。在已经消毒的物品前,也要洗手。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在各区域安装洗手设施,应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放置洗手液以及擦手纸等,引导指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正确洗手。

1.3评价方法

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情况。事先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我院供应室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依据其具体情况制作出相关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实施干预前和进行干预后6个月,针对职业感染防护行为依从性情况分别对本研究涉及人员的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为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防护鞋服、佩戴防护眼罩、锐器安全处理、锐器专门放置、及时洗手、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实施5分制等级评分:(1)1分为完全做不到;(2)2分为偶尔能够做到;(3)3分为50%时间能够做到;(4)4分为70%时间能够做到;(5)5分为完全能够做到。干预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47份,全部完成回收。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测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情况比较

实施针对性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未有效防护、锐器刺伤、血液污染、违规洗手、药物污染等相关职业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评分情况比较

实施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佩戴口罩手套、穿好防护鞋服、佩戴防护眼罩、锐器安全处理、锐器专门放置、及时洗手、锐器刺伤处理、锐器刺伤上报等相关方面职业暴露感染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产生相应的重要变化,尤其是通过血液实施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别等存在着高度危险的一系列传染病感染风险,已经成为重要威胁。供应室工作人员负责对医疗器具以及物品的回收清洁。在操作过程中,将会有极大的机会以及几率等直接地与污染物品接触,同时还可能接触到残留的血液以及体液。这些物品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因此,感染风险极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有极大可能导致自身感染。同时,工作人员在被感染后,还会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极大。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等。供应室防护行为不只是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需要。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提升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能力,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其学会正确的操作方式,才可以有效预防以及减少供应室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职业暴露感染。

针对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加强心理调节。要积极预防其发生心理以及生理性疲劳,积极帮助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积极建立一个互帮互敬的良好团队,舒缓其心理疲劳。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丰富业余生活,以有效消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引导其均衡、合理饮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增强自身免疫抵抗力。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工作人员定时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有效处理。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自觉坚持自我防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职业技能较低,其参与继续教育和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足。这些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防护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其理论水平,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其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提升防护依从性。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促进工作人人进行持续性的质量改进,可以有效强化其防护意识,从而确保防护行为的正确实施。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实施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率,对于确保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飞杏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护研究论文 篇3: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方法

【摘 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供应室护理人员25名,参考我院相关资料,对供应室中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将调查问卷下发给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分析危险因素,并确定防范措施。结果: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等。其中利器刺伤发生率是最高的。结论:必须对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近年来,新的医疗技术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医疗水平,但是新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医护人员暴露在职业危害因素中,其自身健康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供应室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护理人员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清晰、包装、回收等工作,长期暴露在职业危险环境中,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必须要做好防护工作[1]。文章对我院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做了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供应室护理人员25名,年龄在21-49岁,平均年龄为43.1岁,其中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有5人,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有12人,工作年限在2-5年的有6人,工作年限小于1年的有2人。文化程度为本科的有2人,大专16人,中专7人。对以上25人分别进行职业暴露相关问题调查。

1.2方法 分两步进行,第一,参考我院相关资料,对供应室中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第二,将调查问卷下發给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本次调查问卷发放25分,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对收集到所有问卷中的每个选项进行统计,从而确定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卡方检验,数据处理选择SSPS13.0软件进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等。在本次研究中发生护理危险次数较多,其中利器刺伤发生率是最高的,其次是紫外线暴露损伤,发生次数最少的是化学消毒剂,只有21次。

3讨论

3.1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物因素。供应室护理中要对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要进行回收处理,而这些医疗器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沾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很多都具有传染性,如果供应室护理人员在清点、清洗处理的过程中不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很可能会导致致病的微生物通过皮肤或者是黏膜进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2]。(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利器刺伤、噪音、粉尘以及高温等等。其中利器刺伤的发生概率是非常高的,在供应室护理中如果对护理包的处理不当,则包内使用过的刀片、缝针、注射器等都会造成护理人员刺伤,如果护理人员本身存在伤口,而利器本身被污染了,那么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威胁是非常大的[3]。另外,在供应室中烘干、高压灭菌器等的使用比较普遍,护理人员在接触中烫伤的发生也比较大。而供应室中大量的设备仪器发出的噪音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不良情绪。(3)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最主要的是化学消毒剂,很多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必须使用化学消毒进行处理,但是很多化学消毒剂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且比较容易挥发,护理人员接触或者是吸入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尤其是带有腐蚀性的液体进入眼睛或者是皮肤中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3.2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险的防范措施

供应室护理中要避免减少危险因素,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要从以下几点开始:(1)加强安全教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上岗之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供应室中职业暴露情况做出分析和解释,定期开展讲座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4]。(2)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对供应室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同时医院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从而有效消除安全隐患。(3)做好心理防范工作。由于供应室的工作量大,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所以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较多。要减少护理危险就需要加强心理防范工作。供应室管理者要与护理加强沟通,帮助护理人员解除心理问题[5]。同时要开展各种休闲活动,做好心理调节功能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龚燕琼.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03-104

[2] 张惠芳.浅议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范[J].中外医疗,2012,31(5):154-155

[3] 华春燕.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2):161-162

[4] 王芳.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1):115-116

[5] 谭庆兰.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0):13-14

作者:万红艳

上一篇:浅析科学发展观的现代价值论文下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学习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