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口腔溃疡是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化疗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中,小儿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篇1: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

【摘要】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以及家长的关注,本文则以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为研究课题,重点对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以及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原则进行了分析,为了使文章更加完善,在论述过程中,还对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而且对整个文章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儿科患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一、引言

分级护理指的是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儿科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对其进行细化分级护理,一直都是医护人员以及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分析

1、护理部制定分级护理标准细化方法

医院护理部首先要根据儿科病人的特点制定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即住院儿童患者生活护理等级标准,不同的等级可以用ABCD四个字母来代替,其中A代表最高等级,D代表最低等级,具体的划分标准要以儿童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医嘱内容为依据,而且要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做出要求。A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完全不可自理,没有家长在旁陪伴,而且医嘱病情程度为病危或者病情严重,针对此类儿童病患,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B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完全不能自理,身边有家属陪伴,医生将其病情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儿童患者的病情,对其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知识传授。C级包含的内容为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家人陪伴照顾,医生将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儿童患者完成各类生活琐事,如吃饭、个人卫生,而且要鼓励其尽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些事,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指导。D级包含的内容有患者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有家属陪伴在其身边,医生将儿童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定为一般,针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要督促及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督促其按时用餐、按时进行户外运动等,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知识灌输。

2、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为了有效推动儿童病人的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各病区的护理工作人员要结合护理部制定的儿童患者护理等级标准,然后根据儿童患者的诊断情况,再根据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确定患者的护理等级。可将其标记为“一级A”“一级B”“一级C”“二级 B” “二级C”“二级D”“三级 C”“三级D”。在划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内容:首先,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相关标准,只要是医生将儿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定为病重,那么无论此儿童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或者是否有家长在旁照顾,都应该将此儿童患者的的护理等级定为“一级A”。其次,“一级B”及其以下等级标准主要依据儿童患者的年龄、治疗项目、活动受限程度等来确定。当患者的年龄小于6岁,没有自理能力,而且医生要求必须每天对其输液两次,而且还有另外超过两种的治疗方式,而且医师规定患者的活动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可将其定为“一级B”。当患者的年龄在6到12岁之间,而且每天输液次数小于或等于两次,另外其他治疗方法小于货等于一种,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则可将其定为“一级C”。当患者年龄在6到12岁之间,而且每天输液小于或一次,另外其它治疗方式小于或等于一种,患者个体活动不受到限制,而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则可定为“二级 B”。当儿童患者大于12岁,而且每天输液次数小于或等于一次,或者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个体活动不受到限制,生活可以自理,可将其定为“二级C”。由于在儿科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很少开二级或三级护理所以本次研究中不在对“二级D”“三级 C”“三级D”进行分析。再者,各专科疾病 “住院病人生活护理等级标准”的每个细化项目在确定等级前都有规定的条件限制,细化项目后注明疾病诊断名称。

3、确定儿科患者的护理等级

儿科患者的护理等级必须由医疗机构的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确定,然后将护理任务交于普通护士。

三、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原则分析

1、护理必须在医疗工作基础上进行细化

作为一个特别的病患群体,儿科病人年龄跨度较大,所涵盖的对象会有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与成年患者相比,其自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较差,但是其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如果针对不同的儿科患者按照相同的护理级别来护理,那么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是护理人员失去对医嘱护理级别的敏感性,从而使其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陷于被动。所以,在护理分级必须以医师的诊断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且要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自理能力考虑在内。

2、细化的护理标准应全面考虑病人治疗及护理的需求

医生、护理人员分别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等级既可避免医生对护理级别的认知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分级护理的细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儿科患者的自理能力之外,还应该将治疗医师对患者的治疗频率考虑在内。

四、结语

儿科病人的细化分级护理对于儿童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在标准制定以及分级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全面考虑,针对儿童患者病情、自理能力以及治疗频率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任命资深医师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护理级别的划分,进而为儿科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史振春. 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执行中的困难及建立新型护理制度的设想[A]. 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0

[2]徐坤. 分级护理巡视时间与病人安全管理的探讨[A]. 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论文汇编[C]. 2010

[3]韩世范,张倩,程金莲,王益锵. 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资质评定和培训提纲制订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0(25)

作者:唐晓丽

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篇2: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口腔溃疡是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化疗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中,小儿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婴儿期的恶性肿瘤患儿,由于年龄小于1岁,无法正确表达主观感觉,依从性差,无法自主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口腔护理,因此化疗后一旦发生口腔溃疡,极容易导致无法控制的口腔感染,增加家属的焦虑,甚至导致家属逃避或拖延化疗,严重影响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效果。我科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共有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发生了口腔潰疡,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回顾性的就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家属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科因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36例,其中急性白血病29例,肾母细胞肿瘤3例,神经母细胞肿瘤2例,肝母细胞肿瘤2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10+1.3)月。家属资料:祖父母陪伴护理22例,父母陪伴护理11例,其他亲属陪伴护理3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7例,高中及以上6例,初中及以上5例,小学文化5例,文盲13例。

1.2方法急性白血病患儿:18例采用HD-MTX方案,7例采用VDLD方案,4例DA方案,18例采用HD-MTX方案患儿在化疗后1-3天内发生口腔溃疡,其余均在化疗后3-5天发生口腔溃疡。肾母细胞肿瘤:采用A+V+D方案,本组3例患儿在化疗后3-5天内发生口腔溃疡。神经母细胞肿瘤:采用CDV方案,本组2例患儿在化疗后3-5天发生口腔溃疡。肝母细胞肿瘤:采用ICE+A(异环磷酰胺+卡铂+VP-16)方案,本组2例患儿在化疗后1-3天内发生了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使用了WHO 4级评价法,I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疼痛;II度:口腔黏膜出现红肿溃疡,但能够进食;III度: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患者能够进流质饮食;IV度:口腔黏膜出现溃疡,不能够进食。

1.3在化疗过程中口腔护理原则除采用HD-MTX方案的患儿均在上药42小时使用亚叶酸钙静脉解救时加用稀释亚叶酸钙液漱口,其余化疗患儿均要求家属使用1:20稀释碘伏溶液和口泰完成漱口。护士向患儿家属讲解口腔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每班观察并记录患儿口腔黏膜情况。

2婴幼儿期化疗患儿发生口腔溃疡的原因分析

2.1自身原因

2.1.1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平均年龄(10+1.3)月,口腔黏膜细胞增殖速度快,致使各种化疗药物对增殖速度快的口腔黏膜细胞破坏较大。婴儿期患儿具有不能正确表达主观意愿,无法积极有效的配合口腔护理的特点,一旦家属对口腔溃疡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家属执行口腔护理的依从性较差,家属主观的拖延或逃避执行口腔护理,均可导致预防性的口腔护理执行效果差,与家属的亲疏关系、文化层次并无明显联系。

2.1.2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均为混合喂养,由于化疗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大多直接采用配方奶喂养,很少在化疗期间添加固体辅食,加之饮奶后由于漱口液的药味可能导致患儿呕吐而没有及时漱口。患儿因为缺乏正常辅食的添加而导致缺乏正常的咀嚼锻炼,口腔内唾液腺分泌较少,唾液腺正常的分泌对口腔有着重要的冲洗作用,而且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杀菌蛋白,再加上各种原发疾病导致患儿各个器官功能低下,一旦缺乏唾液腺的分泌和进食后对口腔的及时清洁,导致发生口腔溃疡的几率明显增高。

2.2化疗原因

36例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在化疗方案中,使用了能够造成口腔溃疡的细胞毒性药物如甲氨蝶呤、足叶乙甙、柔红霉素等等。化学性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玩玩取决于所用药物的用法、计量和周期。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和足叶乙甙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缓慢滴注,可以长时间直接或通过唾液的分泌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造成直接的损害,因此使用了甲氨蝶呤和足叶乙甙的患儿因此发生口腔溃疡时间较早在1-3天内出现。而柔红霉素等抗生素类化疗药物,是通过阻止DNA合成而抑制上皮细胞增殖而造成损害,往往在体内代谢物质耗尽,上皮细胞脱落后后表现出毒性反应,因此使用柔红霉素的患儿的口腔溃疡高发在3-5天最为明显。

2.3其他原因

儿科工作中,由于大部分患儿对家属的依赖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会导致临床很多生活护理和口腔护理均由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完成。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无暇一直看顾着家属为患儿漱口是否落实。在此36例患儿中,回顾性的发现,家属们因为对口腔溃疡严重性认识不足,大多借口因为患儿睡眠、因疼痛而哭闹、漱口后诱发不适,大多只“蜻蜓点水”式的完成口腔护理,最后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3 护理对策

3.1 健康宣教在化疗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陪护家属的健康宣教。根据使用药物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的规律,在不同化疗阶段对患儿家属实施口腔护理及化疗的指导。联系个案,加深家属对口腔溃疡严重性的理解,促进家属执行口腔护理的依从性。

3.2 实施个体化的方案,落实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3.2.1 漱口时保持口腔清洁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一般建议在非睡眠的状态下,每WHO评分I度、II度的患者,每2小时漱口1次,III度、IV度的患者,每1小时苏口1次。对于婴儿,可以通过喂服温水来帮助口腔的清洁,从而达到保持清洁舒适、减少刺激损伤的目的。

3.2.2 在预防化疗患者口腔溃疡中应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可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及促进溃疡的早期愈合。婴儿期患儿因为年龄幼小,部分漱口液药味重会引发患儿哭闹,最后无法完成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落实预防口腔溃疡的措施。婴儿期患儿会有无选择性的吞咽动作,可以选择能够口服的漱口液如稀释亚叶酸钙液、盐水、康复新口服液来漱口;可以将浸泡了漱口液的无菌纱条让婴儿咀嚼来完成漱口的工作。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推荐化疗期间口含冰块,以减少化疗药物进入口腔黏膜进而减轻或避免口腔溃疡的发生。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冰冻的生理盐水纱条让婴儿吮吸从而预防性的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

3.3 口腔溃疡的护理对策

3.3.1控制疼痛,促进口腔护理的依从性。婴儿一旦发生口腔溃疡,常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拒食拒饮,常常导致家属焦虑、内疚、无助、绝望的心情,最后逃避或拖延、甚至放弃执行口腔护理,甚至终止患儿的化疗。因此要采用控制疼痛的方法,促进口腔护理的依从性。可以在进食或进饮前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口腔溃疡的涂抹,止痛效果能够维持在15-30分钟;还可以在饮食间隔期使用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涂抹口腔,通过保护受损的黏膜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3.3.2控制感染口腔溃疡感染的致病菌以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霉菌和病毒。此36例婴儿期化疗患者,有22例为厌氧细菌感染,14例白色念珠球菌感染。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采取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22例厌氧菌感染患儿,采用口服抗生素,并配合低流量口腔吸氧20-30分钟/次,3-5天内口腔溃疡愈合。14例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患儿,采用2%的稀释碳酸氢钠碱化口腔环境,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并使用口服液局部涂抹口腔溃疡,3-7天内溃疡明显好转。

3.3.3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全身支持性治疗可以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局部使用促表皮生长因子涂抹溃疡,也能够促进溃疡的修复。护理人员应该落实局部用药的护理,密切观察,加强交接,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口腔溃疡是婴儿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过程中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是患儿能否继续完成化疗的重大考验。应该以预防为主,加强并落实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防治结合,减少疼痛、控制感染,促进愈合,从而提高患儿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静

医护人员儿科护理论文 篇3:

儿科护患沟通的技巧与防范

[摘 要] 根据我们对医疗部门的了解,发现儿科在医院科室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因此,学术界给它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哑系”。这个名字的起因是许多患儿不能或不能清楚地表达他们的疼痛,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在护理时需要父母讲述孩子的病痛,使得护理过程有些特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之间产生冲突的几率。本文首先介绍了护患关系和护患冲突的概念,以及儿科门诊护患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影响护患双方正常沟通的障碍,接下来论述了正确解决护患冲突的方法;最后揭示了妥善解决护患矛盾的意义。

[关键词] 护患沟通;儿科护理;技巧方法

[作者简介] 邬丽华(1978—),女,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儿科学和儿科护理学。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理念不仅是将患者的病痛解决掉,同时也要使患者的心情愉悦,所以,护患的沟通很重要,甚至可以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一环。但是,近年来通过对医院儿科病房的走访得知,其中的护患关系还是比较紧张的。因此,为了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必须要采取相应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的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患病率的逐渐增加,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顾名思义,护患关系其实就是护士(或者是护理人员)与患病人员之间的一种关系,用医学理论来讲,就是指在医学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逐渐提升,护患关系中关于“护”与“患”之间的活动主体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护患关系中“护”的所指对象范围,已经不再停留在“护士”或“护理人员”上,它还可以代表着“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一些职业。同理,“患”原来只单纯地是指患病的人,但现在的“患”也可以是指“患者家属”“患者陪护者”“患者监护人”,而且还可以是指“患者所在单位”“患者所工作的单位”,甚至可以是由社交媒体所形成的社会舆论。

此外,护患关系的维持性相对来说会比较短一些,等到患者对于护理的这种需求消失了,护患关系也就停止了。其实,形成护患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痛苦、帮他们排忧解难,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让他们恢复健康。护患关系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即在不同的医疗科室之间,发生护患冲突的可能性会大有不同,比如在“儿科”,护患冲突发生的概率可能更高一点儿。

三、儿科发生护患冲突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科患者也开始有了护理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也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的摩擦。儿童在表达自身痛苦时往往不能或者不能清楚地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家长向护士说明情况,但是,家长也是在听了孩子不够清楚的表达之后而做出了说明,所以也难免转述得不够准确。再有,由于家家户户普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格外溺爱,如果护士的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什么差池,父母就会对护理人员非常愤怒。由于很多家长对护士的工作还不够理解,尽管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也难免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一些矛盾,其实这是家长对护士的误解,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护患发生冲突的一个原因。

四、影响护患之间正常沟通的因素

(一)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护理环境的压力

儿童是儿科护理中的患者,这一护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他们年龄小,认知不成熟,很多时候甚至连自己的病症都表达不清楚。此外,在孩子的世界里总喜欢以哭来解决问题,由于他们的适应能力非常低,对于突如其来的护理治疗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而且面对护士這张陌生的面孔,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会经常发生吵闹。由于这种情况,使得护理环境非常嘈杂,在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给他们的心理和精神带来沉重的压力;而且孩子一哭,家长便会立即安抚,其实家长的那种状态也会对护士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他们造成非常多的消极影响与心理负担。随着现代社会就医人员的逐渐增多,致使护理人员总是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还要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患之间的正常沟通。

(二)患儿家长方面的压力与护士自身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格外的宠爱。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就会非常担心,在寻求医疗帮助的时候,家长在心目中对护士的要求也非常高,希望护士能够赶快为孩子解除病痛,一旦孩子哭了或者发现有什么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便会通过各种方法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干涉。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有不周到的地方,但由于患者数量的逐渐增多,护士每天都处于非常繁忙的工作状态,身心非常疲惫,有时可能会对某些患儿家长的态度不够耐心细致,对她们的疑问匆匆解答、应付了事,致使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和全面,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因一些外在的因素导致治疗效果不如想象得那样理想。

四、护患冲突的解决方法及其意义

(一)护患冲突的解决方法

由于现代社会中的儿科患者比较多,因而导致护士人员每天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得他们非常疲惫。要想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医院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儿科诊室的护理人员,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其次,护士也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患儿本来年龄就小,在他们的世界里,哭闹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他们很正常的表现。因此,护士一定要找对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适当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之配合治疗,然后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恐惧感。此外,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的得体程度,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用语与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交流,患儿家长在讲述孩子病痛的时候,护士一定要认真倾听并且加以分析,必须要有耐心,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耐心倾听患儿的病症便自下定论的情况。

(二)護患冲突解决的意义

护患冲突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会越来越多,因此,重视和化解护患冲突是社会及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能很好地解决护患冲突,则会使护理过程非常顺利,同时也能更便于减轻患者的病痛,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由此也可以折射出护士的善良人性,使得患儿家长感觉到护士的可敬可信,进而大幅度提升治疗成效。解决了护患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动患儿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五、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护患关系是医院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关系成分,在这其中,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良好地进行护患沟通,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患冲突。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护患关系的定义,了解到儿科诊室护患关系产生的原因,得知影响护患之间沟通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阐述了解决护患关系的办法以及解决护患关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蔧娟.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22):139-140.

[2]王晓莉,李凌.儿童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5(9A):2406-2407.

[3]孙巧玲.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29):100-101.

Pediatric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evention of Nurse-Patient Conflicts

WU Li-hua

(Nursing Department,Zhe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Zhengzhou,Henan 450005,China)

Key words:nursing-patient communication;pediatric nursing;skills and methods

作者:邬丽华

上一篇:养殖环境控制措施论文下一篇: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