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研究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探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95名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本调查问卷中共发生职业危害为228人次,人均2.4次,主要有锐器伤、肌肉损伤、放射损伤、接触消毒物体损伤等。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多样,医院应加强消毒防范,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研究论文 篇1: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摘要:为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适应医院文明建设需要,每个消毒供应室都需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然而,该职业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对此,本研究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以保证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研究

近年来,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医疗水平不断增高,消毒供应室的环境要求也逐渐严格。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重要的一部分,负责各个科室的无菌医疗物品,责任重大。因此,对消毒护理人员这一职业的危害也逐渐重视起来。首先,作为一名消毒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做到供应物品的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那么,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同时,也将护理人员的安全作为保证的前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旨在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提供解决方案和保障。

1消毒供应室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消毒供應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会面临很多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由于在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经常会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等,所以生物因素在消毒供应室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中最为常见[1-3]。其常见因素有:①各个科室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都会粘有不同程度的患者的血液、脓液、体液以及各种有害分泌物等液体[4]。部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严重者则会导致护理人员的身体出现不适感和危重症候。②在医疗器械回收的过程中,很多的医疗器械还含有针头和刀片等医疗锐器。因此,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不慎被针头或刀片所刮伤。那么交叉感染的概率就会比较高[5]。③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原因,没有按照该操作程序佩戴多层防护手套,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则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感染的风险增加[6-7]。④在医护人员的清洗和消毒过程中,消毒供应室的许多辅料物品是需要重复使用的,若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这些操作过程中,不慎将物品沾染细菌、病毒等,操作过程没有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从而引发感染风险[8-9]。⑤消毒供应室的设备条件不同,有的设备条件远不够无菌条件的标准,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危害较大[10-11]

1.2 物理危害

由于工作环境环境的特殊原因,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也会面临很多物理危害,它们在消毒供应室的常见职业危害因素中也较为常见,严重者可以威胁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12]。常见危害如下:①噪声干扰:由于消毒供应室内有很多机器,如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空气压缩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所以,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每天在消毒供应室中会受到噪音的干扰,同时,启动医用仪器的声音也是十分大的[13]。短时间内可能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的影响不大,如果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长时间处在这种噪声干扰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耳膜不适以及头晕、头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会严重的扰乱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从而给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造成严重危害[14]。②棉絮:据报道显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劳动强度。在整理折叠包布类、敷料类时,可能会由于材料自身的原因或者由于护理人员的不小心而导致棉絮出现飘散和掉落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对护理人员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危害性[15]。③医疗器械损伤: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回收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很多的医疗器械含有针头和刀片等危险器械,如有不甚则具有被划伤的危险[17]。④紫外线辐射:消毒供应室中紫外线辐射严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会损伤皮肤和眼睛,有的可以引起光照性皮炎,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皮肤癌变。若紫外线辐射在眼部则会出现眼周的改变,如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者甚至双目失明[18-19]。⑤热源损伤:消毒供应室存在高温设备,这些医疗设备会散发出大量的热能,如果护理人员在取医疗器械的时候没有做好防护准备,不慎碰到高温的器械,则会有烫伤的风险。同时,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会造成呼吸不畅、面部发红,严重者可以发生中暑。

1.3化学性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室内有很多危险的化学制剂,经常会导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出现皮肤或呼吸道的损伤,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癌症。例如:①包含强酸或者强碱的消毒剂。有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忘记佩戴手套等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强酸或强碱物质侵袭肌肤。这些化学消毒剂的刺激大,接触皮肤后经常会烧灼皮肤,使皮肤出现刺激感。有的还会使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感,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或呼吸道不畅[20]。②清洗液: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清洗医疗器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常使用的清洗液均具有强烈的消毒作用,为了达到无菌的效果,通常选用含有大量氯的消毒剂。如果手套佩戴不恰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均可导致强烈刺激性,挥发性的气味吸入口腔或者鼻腔粘膜内。甚至有的消毒清洗剂具有腐蚀性,若接触到皮肤会引起皮肤烧伤[21-22]

2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

2.1生物因素的防护措施

由于生物因素在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因素中最为常见,所以生物因素的预防措施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1.首先,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确保自身的防护需求。在进入消毒供应室之前,护理人员应及时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帽子、防护手套、防护服和一次性鞋套等。护理人员应该佩戴整齐,提升自己的防护观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进入消毒供应室[23]

2.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脱去手套后,应该严格地进行七部洗手法,做到认认真真洗手,保证全程安全、无菌,清洗后护理人员将手烘干,确保自身的安全性[24]

3.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与被污染的器械接触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防的标准保护自身安全,避免非必要性的传染,应当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25]

4.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若在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利器所划伤而引起皮肤出血,应当及时清理受损的皮肤,将血液挤出,可以采用碘伏等擦拭感染部位,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5.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再污染物品回收过程中,不可以在诊疗场所清点污染物品,应当使用密闭箱运至污染区,然后护理人员才可以对污染物品进行清点。

6.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之间应当密切沟通,促进关系,积极配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从而造成对污染物品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7.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该每天做到及时消毒,定期、定量的做好清洁工作,保证室内卫生。

2.2物理因素的防護措施

二、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可以设置工作日,定期休息,缓解噪声对耳膜的影响。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采取轮班制的措施,缓解噪声干扰的危害。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都不会长时间处于噪声干扰的环境中。

三、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使用高温灭菌的医疗器械之前,都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保证护理人员在使用时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损伤。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保证可以正确的使用且培训合格。护理人员在打开或关闭高温器械时,都要严格避免器械内的热气产生高温,而对身体造成烫伤。

四、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严格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减少棉絮对呼吸道造成的损伤。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也应保证自身的工作质量,减少棉絮的吸入。

五、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进行尖锐器械回收的时候,应注意佩戴多层的防护手套,保证部安全尽可能的避免针头和刀片的划伤而出现不必要的感染。

六、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将无菌物品从高温中拿出后,需要冷却30分钟。待无菌物品冷却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七、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注意皮肤各处的保护,防止高温烫伤。护理人员应穿好防护服,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若在夏季等炎热季节时,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更不要轻易的暴露肌肤,而导致毛孔打开,若护理人员不慎烫伤,情况将更为严重。

八、 为了保证每个医疗仪器都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定期找专业人士进行检查和维修。

2.3化学因素的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内的化学因素危险性较大,若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引发危重症后,所以,对于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预防,也显得极其重要。

1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药物的化学比例配置。为了避免化学制剂接触人体而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皮肤的烧灼感和刺激感,护理人员在配置化学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规范操作,佩戴多层防护手套。在药物的浓度方面,也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2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如果不小心接触到皮肤,需要及时的使用清水进行冲洗。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强酸或强碱等危险的化学物质触碰到肌肤,应及时用清水冲洗,以免皮肤出现烧伤等腐蚀性改变。

3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应当严格佩戴防护口罩,防止危险性的化学气体挥发产生强烈的毒性,对护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导致呼吸功能不畅。(4)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要对常用的化学制剂进行识别和分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应当对化学制剂进行低温、密封处理。

五、小结

消毒供应室是每个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其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充分分析,提出了每种不同危害因素的不同预防措施。希望每一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在进行医院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参考以上预防措施,在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展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邵小莉,韩琳,王欣,等. 护理人员患者安全文化现状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3):199-202.

[2] 马慧. 护理人员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1):1-3.

[3] 李晓晖. 养老护理人员胜任素质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基于396名养老护理人员的调查[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3):68-76.

[4] 蔡斯斯,汪晖,刘于,等. 护理人员个人发展计划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21,36(18):51-53.

[5] 朱雪梅,泥敏,杨朝霞,等. 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1):973-976,981.

[6] 郑启秘,蒲亨萍,余江洪,等. 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医学叙事能力现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3):284-287.

[7] 欧阳静,顾颖,袁艺,等. 消毒供应中心湿包管理的证据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0):1452-1456.

[8] 周彬,梁钰琪,巩玉秀. 我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历程及展望[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0):1441-1445.

[9] 高敏,秦年,曾爱英,等.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0):1446-1451.

[10] 高敏,黄浩,朱红,等. 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6):540-544.

[11] 王海燕,佟海青. 质量控制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175-176.

[12] 陈燕颜,郭雅梅,莫惠霞,等. 3C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161-163.

[13] 何晓滨,李圣杰,宋绚丽,等.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实践和成效研究[J]. 中国医院,2021,25(10):89-90.

[14] 高玉华,陈严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1):15-17,24.

[15] 王海莹,刘历夏,樊华,等. 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9):160-162.

[16] 刘春宇. 人文关怀在消毒供应室人员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9):1604-1605.

[17] 王樱,王瑞瑞,林美喜,等. 精细化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管理的影响[J]. 现代科学仪器,2021,38(4):88-91.

[18] 张春燕,张秋华,刘芳兰. 环节控制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灭菌包装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170-172.

[19] 王少芹,生小妹,罗婷.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307-3310.

[20] 赵晓莉,徐莉,张建设,等. 安全教育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及工作效率的影响[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4):349-350.

[21] 阚文颖,吕鸿瑜,刘洪峰. 秦皇岛地区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9):111-113.

[22] 郭水华.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实行流程再造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73-3674.

[23] 王智红,俞瑛,唐晓红. 浅谈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管理[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30(1):64-65.

[24] 陈琼芳,邓会云,许玲珍. 消毒供應服务过程管理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1-3.

[25] 邱文影,徐海英,钟国权. 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0-1131.

作者简介:张梅华,1976年12月,女,壮族,广西贵港市,本科,无学位,供应室,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来器械的管理,显微器械的清洗,腔镜器械的清洗,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作者:张梅华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研究论文 篇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

摘 要 目的:探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95名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本调查问卷中共发生职业危害为228人次,人均2.4次,主要有锐器伤、肌肉损伤、放射损伤、接触消毒物体损伤等。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多样,医院应加强消毒防范,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是指在手术室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与紧急工作中接触到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身体、生理与心理健康受到伤害,主要包括硬件危害因素导致的硬损伤和与护理、心理有关的导致的软疾病[1]。同时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进行合理的消毒与个人防护,就很容易造成职业危害,给护理人员与医院造成严重的损失[2]。本文为此就本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的现状作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探讨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从本市区的1所三甲医院和5所二甲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在医院的同意与护士的支持下,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占86.4%。纳入标准:①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且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临床护士及临床护理管理人员;②调查期间在岗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排除标准:①护龄<1年;②经医生明确诊断为急、慢性疾病者。调查前说明本次调查意义,消除手术室护士的顾虑,并由调查者给予统一的指导语,采用匿名的方法填写。

调查内容与方法:问卷为半开放式,包括基本情况、健康情况、工作情况、健康相关行为、家庭支持、锐器伤、肌肉损伤情况;长期接触放射线、消毒物体等多个部分。其中本调查所指职业危害为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为已经产生了症状或体征的伤害。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5软件包与Excell20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同时本研究利用Cronbach’s a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通过分析调查各值均P>0.05,符合基本的信度要求。

结 果

一般资料:9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其中5例为男性,90例为女性,女性占据绝对大多数;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6.5岁,但是以21~40岁为主;护理工作年限1~5年的有30例,6~10年的有15例,11~20年的32例,>20年的18例。

职业危害情况:在本调查问卷中共发生职业危害为228人次,人均2.4次,主要有锐器伤、肌肉损伤、放射损伤、接触消毒物体损伤等。其构成比,见表1。

表1 本次调查的职业危害主要组成与构成比

讨 论

根据国际职业安全和健康学会报道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专业人员有职业危害,其中一些危害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3]。例如HBV、HCV、HIV等。我们的调查发现本市区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9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发生职业危害为228人次,人均2.4次,主要有锐器伤、肌肉损伤、放射损伤、接触消毒物体损伤等。其中锐器伤是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是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与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是职业危害的主要原因,约占受锐器伤人数的1/3[4],本组占38.6%。肌肉损伤是另一种主要的常见的职业性疾病,主要包括肌肉骨骼系统各个部位的损伤与症状,常见的有下背肌肉损伤和颈肩肌肉损伤,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达到了15.8%。这是由于手术室护士一般日常与紧急工作都比较繁忙,节奏紧张,在工作中一般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姿势,从使相关肌肉肌腱疲劳,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形成组织水肿,肌肉损伤[5]。同时医学辐射是也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手术室护士常常需要接触射线,并且时间长、距离短,导致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本组占10.1%。同时医院手术室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常常需要消毒,为此手术室护士接触消毒物体导致损伤比例也比较大,本组占12.3%。

我国于2003年12月已经下发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虽然从制度上做好了准备,但是在各家医院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执行[6]。为此要作好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消毒防范措施,首先医院应教育手术室护士,做好个人消毒防范措施既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对其他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其次是医院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鼓励手术室护士应用防护用品,加强消毒消防[7]。同时手术室护士在执行操作时,应注意特别的危险环节,注重消毒防范,规范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 李秋品.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中医正骨,2009,17(03):58.

2 刘爱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3,19(5):32.

3 周惠,宫玉花,郭莉.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3-55.

4 葛建文,郑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897-899.

5 Judkins S.Stress among nurse managers,Can anything help?[J].NurseResearcher,2010,12(2):58-70.

6 徐尚兰,邓小燕.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90.

7 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218.

作者:雷岩凤 周朝晖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研究论文 篇3:

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自我防护

消毒供应室是负责供应全院各类无菌器械、辅料及用品的重要科室,科室内工作人员需要长期接触各类污染物品,故发生职业危害的概率较高,故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问题受到院方和社会各界的关注[1]。如何提升现阶段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护理管理者重点研究的方向[2]。鉴于此,本研究对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损伤进行统计,旨在分析主要危害因素,并寻找强有力的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消毒供应室中1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人,女9人,年龄30岁~48岁,平均年龄(42.11±4.14)岁。本科4人,大专3人,中专2人,其他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工人2人。上述人员负责我院医疗手术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和供应。

1.2方法

对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进行统计和分类,并进行原因分析。

2结果

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共发生35次职业损伤,包括直接接触、锐器损伤、化学消毒剂损伤、高温高湿损伤、噪声粉尘损伤、长期慢性劳损等,见表1。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3.1.1物理因素①锐器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剪刀、针头、手术刀等医疗器械,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极高,本次研究中銳器损伤占所有职业损伤的20%。相关调查指出,国内医疗专业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中,有71%曾经发生过锐器伤。若造成损伤的锐器残留有感染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则可引发血液感染,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乃至生命[3]。②高温损伤,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干热灭菌锅温度可达到180℃,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可达136℃,烘干机、消毒清洗机的温度也在90℃左右,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与高温蒸汽接触,极易发生烫伤[4]。本次研究中高温损伤占职业损伤的17.14%。③紫外线损伤,紫外线消毒是目前对各类器械消毒的常用方法,尽管消毒过程中严禁工作人员进入环境,或进入环境需穿戴防护服,但仍存在机器老化、紫外线泄露、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误入紫外线消毒环境等情况,造成辐射损伤,另外,直接接触紫外线可导致皮肤黏膜损害,引发紫外线皮炎、紫外线使用过程中产生臭氧,若吸入浓度过高的臭氧可引发肺水肿[5-7]。本研究中紫外线损伤占8.57%。④噪声与粉尘,器械灭菌过程中,供气压缩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水泵等设备的运作可发生较大噪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造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表现为疲劳、血压升高、听力下降等症状。另外,灭菌物品包装过程中,各类包布、辅料和棉球等可产生大量纤维尘漂浮于空中,吸入后可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本次研究中噪声与粉尘损害占8.57%。

3.1.2化学因素化学浸泡是污染物消毒的常见方法,护理人员长期暴露于严重腐蚀性的化学物品中,可出现过敏反应与化学反应。如配置含氯消毒剂时,伴有较强腐蚀性与强烈的氯味,若浓度较高,可对人体皮肤与黏膜产生刺激,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损害。此外,若配置各类消毒剂过程中,不慎飞溅至黏膜或皮肤可导致直接接触,引发损伤[8]。环氧乙烷是消毒供应室常用的消毒剂,其具有一定毒性,过量吸入或长期接触,均可能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环氧乙烷蒸发后,弥散在空气中可对人体呼吸道与眼部产生刺激,若直接接触液体可造成局部红肿、起疱和烧伤[9]。本次研究中化学消毒剂损伤占比11.43%。

3.1.3生物因素直接接触器械,护理人员回收、分类和拆洗各类污染器械时,难免接触到物品上残留的物质,此外,采用气枪、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类器械时,可产生水柱。雾流,直接暴露在含有病原菌及微生物的水柱中,极易发生获得性感染[10]。本次研究中,直接接触所致职业损伤占25.71%,居于首位。

3.1.4其他①工作压力,由于消毒供应室不创收,不科研,常出现边缘化情况,传统观念中并不受院方领导重视,护理人员亦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加之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常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悲观、消极的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11]。②慢性劳损,消毒供应室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且集中,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搬运包装、出入库、或长时间处于前倾屈曲位,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肌肉和关节的慢性劳损等。本次研究中,慢性劳损占职业损伤的5.71%。

3.2防护对策

3.2.1预防生物因素侵袭在锐利器械回收、消毒过程中,先用消毒液浸泡,然后再以金属清洗框进行机械清洗或超声波清洗,避免划伤皮肤及黏膜。污染器械及物品的回收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准则,佩戴一次性手套、帽子、封口工作鞋,预防直接接触残留病原菌或毒性药物。同时,院方应当加强计划免疫,定期开展体检,HBV易感者提前注射疫苗,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在接收污染物品时,以持物钳打开诊疗包,避免包内存在污染针、刀片等器械。处理锐器过程中,养成以持物钳夹取的习惯,降低锐器刺伤几率,同时应当建立健全锐器伤登记制度,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3.2.2物理屏障护理人员接触污染器械时,应当佩戴双层手套、防水围裙、长袖工作服,冬天清洗器械时,以温热流水进行冲洗。时常检查消毒供应室各设备的运转情况,若发生异常,应当立即停机处理,注重对设备的日常养护,降低故障率与噪音。使用电子灭菌灯、紫外线、臭氧机等设备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并在门口设立醒目的提醒标志,防止相关人员不知情误入环境,照射后进行通风方可进入工作区域。若临床急需取出无菌物品,应当严格穿戴帽子、手套、墨镜以及防护服后进入现场,取出物品后立即撤出现场。护理人员可适当佩戴耳塞,或在室内安装消音设备,保护听力[12]。在制作棉球及敷料时,应当严格佩戴口罩,开窗通风,减少粉尘污染。坚持正确洗手方法,操作后,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认真落实手卫生制度,预防感染。

3.2.3减少化学性损害配置消毒液过程中,应当佩戴手套、口罩、长袖工作服,消毒液浓度适宜、剂量准确,小心谨慎避免飞溅。配置强酸溶液过程中,应当请药师监督,注意动作轻、缓、稳,防止飞溅,先加水,再加硫酸,预防其挥发吸入引发呼吸道损伤。含氯制剂应当防治在阴凉通风处,硫酸应当使用特制塑料桶保存,并加盖防挥发,储存物体表面张贴醒目标志。

3.2.4适当运动预防慢性劳损及时切换站立操作和坐立操作,站立过久时适当坐立,坐立过久适时站立。在条件不受限的情况下,经常改变站立姿势,休息时,应当尽可能抬高下肢,增加静脉回流,搬运物品时,不得猛蹲猛起,运用节力原理,少量多次搬运,避免用力过度。

3.2.5心理调适护理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时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法,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客观认识自身价值,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当意识到现代化供应室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工作质量直接关乎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意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3.2.6提升职业危害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消毒灭菌相关知识教育,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水平以及对职业危害的意识。学习院内和科室相关工作制度,强化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关治疗和处理,尽早阻断感染,将伤害降至最低。

3.2.7改善环境合理划分消毒供应室区间分布,可根据工作性质进行划分,分为污染区、清洗区、无菌区,各个区域设立专属标志加以区分和隔离,严格根据界定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与灭菌处理。工作区域内安装空调,清洗间安装除湿设备,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地面干燥洁净、空气流通、干燥箱与灭菌器工作结束后,等待温度将至常温后开门,取物时严格佩戴棉质厚手套、长袖工作服,预防烫伤。

作者:代桂珍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与依法行政论文下一篇:创新教育下的高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