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骨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方法了解当前具体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并一一列举。结果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防范,做好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受侵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护理人员骨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理人员骨科护理论文 篇1:

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我院骨科18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186份有效问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专95人,及格率74.74%;中专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P<0.05)。护龄>15年38人,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5年65人,及格率58.46%,护龄15年以上的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护龄低于15年的护士(P<0.0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问卷及格率分别为:护士70.21%、护师67.09%、主管护师82.3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88.89%;骨儿科护理人员11人,平均(51.84±5.11)分;手外科38人,平均(61.52±4.98)分;骨伤科12人,平均(79.02±6.07)分;创伤急救科44人,平均(71.17±5.56)分;脊柱科25人,平均(73.11±5.19)分;關节骨科26人,平均(62.94±4.89)分;骨病科18人,平均(69.69±5.78)分;老年骨科12人,平均(76.90±5.28)分。 结论 应通过多种方式对骨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且无法治愈,国内外许多研究[1-4]表明,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及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5]。近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在患有其他疾病的同时患有糖尿病[6],而骨质疏松症等作为目前我国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数逐年上升。国内有调查[7]显示,55.5%的护士在为糖尿病患者做健康教育时感到困难的是缺乏糖尿病教育知识。因此,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正确护理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骨科疾病的预后。现对我院骨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我院骨科18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6份问卷,回收率100%。

1.2 方法

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护理人员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科室、职称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第二部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0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分)、糖尿病饮食及运功(20分)、降糖药的种类及注射部位(20分)、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时间(20分)等五大项100分。以病区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手外科4个,创伤急救4个,骨儿科1个,骨伤科1个,脊柱科3个,关节3个,骨病2个,老年骨科1个。采用不记名,当场发问卷,独立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知识掌握总体情况

186份问卷中得分良好问卷76份(40.86%);得分一般99份(53.23%);得分差11份(5.91%)。

2.2 不同学历的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

186份有效问卷中本科及以上83人,及格率87.5%;大专95人,及格率74.74%;中专8人,及格率72.29%。本科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P<0.05)。见表1。

2.3不同护龄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护龄>15年38人,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65.79%;6~15年83人,及格率57.83%;<5年65人,及格率58.46%,护龄15年以上的护士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护龄低于15年的护士(P<0.05);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问卷及格率分别为:护士70.21%、护师67.09%、主管护师82.3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88.89%,结果显示,具有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者及格率明显高于护师及护士(主管护师vs护士,P<0.05; 主管护师vs护师,P<0.05;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vs护士,P<0.05;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vs护师,P<0.05)。

2.4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的得分情况

骨儿科护理人员11人,平均(51.84±5.11)分;手外科38人,平均(61.52±4.98)分;骨伤科12人,平均(79.02±6.07)分;创伤急救科44人,平均(71.17±5.56)分;脊柱科25人,平均(73.11±5.19)分;关节骨科26人,平均(62.94±4.89)分;骨病科18人,平均(69.69±5.78)分;老年骨科12人,平均(76.90±5.28)分。骨伤科及老年骨科护理人员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科。见表2。

3 讨论

3.1糖尿病知识掌握总体情况分析

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护士对实验室检查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耐量实验等糖尿病诊断答题正确率较低,与陈敏芝等[8]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护理经验欠缺,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

3.2不同学历的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

调查中本科学历护士分数最高,其次是专科,中专护士分数最低。与冯琳等[9]研究结果一致,应有针对性的对低学历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鼓励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3.3不同护龄及职称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显示工作年限较长的主管护师及以上护师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这与多年临床知识积累有关 ,职称越高,基础理论知识越扎实。护士与护师之间的差距较小,这是因为入科新护士都要进行科室准入考试制度,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等,考试合格后方可入科,这就促使年轻护士掌握新知识,新业务。其次是近年年轻护士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求知欲较强。

3.4骨科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显示骨儿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较差,因为糖尿病在骨儿科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使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认识不足,而忽略了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应加强骨儿科护士的培训。骨伤科及老年骨科糖尿病知识的需求率高于其他科室是因为这两科老年病人较多,对糖尿病知识的培训较重视,所以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得较好。手外科和关节骨科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较其它科室相对较差是因为糖尿病知识较薄弱,更新知识较晚。

总之,应通过多种方式对骨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可以采取“交互式(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10],不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糖尿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出不同针对性培训计划,改进并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1]。此外,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临床实践技能培训[12],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有效护理能力,尽可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Conenwett L,Sherwood G,Gelmon SB. Improving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The QSEN Learning Collaborative[J].Nurs Outlook,2009,57(6):304-312.

[2] Conenwett L,Sherwood G,Pohl J,et al.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J]. Nurs Outlook,2009,57(6):338-348.

[3] 贾芸,王君俏,刘伟. 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21-23.

[4] 陈声平,王德芳,余振兴,等. 第二型糖尿病团队照护的介入成效探讨—以家医科门诊实施两年为例[J]. 中华职业医学杂志,2009,16(1):55-64.

[5] 杨文革,张书平. 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必要性[J]. 河北医药,2008,30(4): 533.

[6] 甑莉,周春兰,魏志刚,等.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报,2009,16(7B):41-42.

[7] 陈红英. 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6-797.

[8] 陈敏芝,梁爽. 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B):33-34.

[9] 冯琳,周克雄. 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4-106.

[10] Bloom BS. Effects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hysician clinical care and patient health: 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Int J T Echnol Assess Health Care,2005,21(3):380-385.

[11] 許亚婷. 外科护士对糖尿病认知现状的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15-17.

[12] 张丽.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0,8(30):2809-2810.

(收稿日期:2013-11-29)

作者:樊艳丽等

护理人员骨科护理论文 篇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方法了解当前具体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并一一列举。结果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防范,做好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受侵害。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随着医学的逐步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医学模式逐步转化,国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对其职业危害防范方面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关于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范愈来愈重视。在开展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处于高度精神集中状态,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上护理人员长期暴露于锐器、放射线、血液等环境之中,其职业危害性较大。因此,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范,提高其身心健康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1物理方面的危害

当前,在进行手术治疗护理时,护理人员往往容易受各类物理因素所带来的危害而损伤其身心健康。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摄片及透视下手术已相当普遍,而射线可诱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另外,手术室中的各种手术器具(电动吸引器、电锯、电钻、电刀以及玻璃、金属器械的碰撞声)和各种仪器设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止血仪等)的术中运用、工作人员的对话声、移放物体的响动声等等,都容易导致手术室成为噪音污染严重的场所。因此,手术室护士每天要在这样的噪声中工作,无疑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影响。如果一些设备老化或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这无疑会加大护理人员出现受电击、电灼伤的危害。

1.2化学方面的危害

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以及麻醉,这将导致空气中残余麻醉废气,加上手术室的环境不通风,这无疑会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危害性。而且护理人员每日工作都大量接触化学消毒剂,如果未能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则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出现鼻炎、角膜炎、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关节痛、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及生殖系统疾病。长期暴露于微量挥发性麻醉药的环境中,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除此之外,电刀使用时散发的烟雾、术中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各种内置填充材料,如骨科使用的骨水泥、骨黏合剂等,据调查有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刺激性,特别是含有丙烯酸酯类的材料,易引起皮肤红肿、触觉过敏或者脱皮等,重者可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哮喘。可见,化学方面对于护理人员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1.3生物方面的危害

生物方面的危害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由于护理人员每日都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污染物受感染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护士手部皮肤有破损在术中配合时引起皮肤黏膜受污染,极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及肿瘤的种植生长。此外,护理人员如果接触其他体液,如滑膜液、阴道分泌物、胸膜液和羊水等,都有可能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侵害,使其遭受病菌感染。

2防护措施分析

2.1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2.1.1做好辐射方面的防护措施

首先,对于需行透视或摄片的手术,应安排专用手术间,必须合理安排护士轮流参与此类手术,避免长期蓄积影响,尤其是孕期和哺乳期护士暂不参加此类手术。

其次,护理人员主动防护,术中应用C臂机拍片时穿戴铅衣或用铅制屏障,,照射时主動回避,最大限度的减少辐射源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最后,当使用紫外线消毒时,护理人员应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减少紫外线对皮肤、角膜直接照射等。坚持整个手术期间都仔细操作,避免锐器损伤。

2.1.2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量及噪音大小

其一,选用噪声小的仪器设备,各种监护仪报警音量设置至中等大小,及时检修出现问题的设备,做好仪器的清洁、保养,减少摩擦噪声的产生。各种仪器、设备尽量低音量,负压吸引装置不用时用钳子夹闭。

其二,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关门轻。注意在术中避免不必要的谈话,避免器械坠地与碰撞声。

2.2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2.2.1保证手术室良好的通风,定时监测空气质量。尽量避免甲醛熏蒸和臭氧消毒器消毒,紫外线照射严格掌握消毒时间,加强消毒期间管理,严禁人员进入。

2.2.2术中提醒麻醉医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物挥发。消毒剂做到浓度准确,容器加盖,不滥用。电刀使用时及时用吸引器抽吸散发的烟雾,减少空气中的焦烟,保持一个空气清新的手术环境。

2.2.3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主动防护措施,严格掌握药物配制技术和原理,戴口罩、防护眼镜等,避免气体吸入或皮肤沾液体,术中应用吸引器吸走电刀或电凝刺激组织产生的烟雾。使用排气管排出麻醉废气至室外,减少室内麻醉废气浓度。

2.3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2.3.1做好术前检查工作

在开展手术之前,应当做好相应检查工作,尤其要对患者进行各项检验,如果是阳性者,则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对血生化检查呈阳性的患者在安排手术人员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手部外伤、皮肤病的医护人员不参加手术,确保合理安排手术人员。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术前防护准备,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坚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2.3.2加强手术过程的操作规范

术中规范装卸刀片,传递针、刀和剪刀等利器时,避免用手直接传递,使用托盘传递。特殊感染的患者传递锐利器械时需用弯盘,减少损伤的发生。手术中护士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关注手术,做到眼疾手快,传递器械准确率高。术后及时将利器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内,清洗器械时需小心谨慎,做好防护。护理人员最好戴上手套进行各项操作,以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术毕脱下手套并认真洗手。

2.3.3做好伤口处理工作

术中一旦被利器刺伤,一定在伤口周围而不是伤口局部反复挤压出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后再用0.5%的碘伏冲洗伤口。并于24h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必要时注射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若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时,立即危险评估决定是否用药并定期查HIV抗体。复查期间注意不要献血,捐器官,禁止母婴喂养,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等。

2.3.4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完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术室清洁消毒,各种废气物分类放置。

2.4生理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往往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饮食无法规律,容易引发肠胃方面的疾病;而长时间的手术护理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员连续前屈颈椎,容易埋下颈椎病隐患,可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理危害,不利于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首先必须规范护理人员平时日常饮食、生活规律方面,来增强护理人员的体质健康水平,饮食方面建议护理人员多使用高蛋白类物质,而且可以自备一些高热量的小零食,例如饼干、巧克力等,在工作之余及时补充能量。如果正在进行大手术护理工作,当时间超过6-8小时,可以建议让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轮流吃饭,确保护理人员精力充沛,推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保障护理人员不发生肠胃疾病。

其二,手术室工作压力大、风险大、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时间不规律,尤其是当接受大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位于手术室工作,长时间的站立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腰部过于紧张,而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腰肌劳损,引发腰腿痛、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护士工作过程中要运用好人体力学原理,注意自我调节,节约体力和能量。对于长久站立,护士可在不影响工作,操作不紧张的情况下做些颈部摇摆动作,变换姿势,必要时小腿前伸,活动一下。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椎同时转动,减少颈椎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而对于一些事故性的意外伤,护士在工作中应细心谨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2.5工作压力因素的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要求高,加上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行为众多,尤其是当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和手术医生的不认可,对护理人员带来的身心压力也是极大的。因此,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合理调试。

2.5.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技能

护理人员平时应当留意、熟悉手术类别及手术医生习惯,做好术前访视,充分准备用物。在手术中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术后做好总结,必要时可以做好手术配合笔记。

2.5.2营造舒适的手术室环境

保持手术室良好的通风,为手术人员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大环境,术中播放一些轻音乐,为手术人员提供舒适优雅的休息场所和用餐环境。

2.5.3科室应实行人性化管理

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节奏应有张有弛,妥善处理专业角色和生活角色关系,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工作之余,适当运动,娱乐身心,保持一个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为良好的工作状态提供保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避免高强度、持久劳动,保持健康心态,睡眠充足。工作有压力要及时与同事交流或汇报护士长,及时减轻心理压力,注重培养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积劳成疾。

3结语

综上所言,在进行手术护理时,往往参杂着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广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严格依照手术室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开展手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品,需要接触危险物品时应当切实做好防范措施,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管乐敏,孙刚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6-117

[2]刘志云,李春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9):96

[3]宣君芳,吴岳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71-72

[4]徐燕.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華医学护理杂志,2010,20(8):76-77

[5]岑琚.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范[J].现代医院,2011,11(6):131-132

作者:徐琳玲

护理人员骨科护理论文 篇3:

浅谈如何健全灾难应急护理系统

【摘 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频发的大范围紧急情况对灾难应急的护理系统和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灾难应急护理系统的完善是灾难中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根本保障,首要任务在于如何充分展示系统的功能并且提高应急效率。应急护理人员作为应急护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因此对应急护理人员的培养不可忽视。我国应急护理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相关领域的教育知识、设备储量、模拟专业训练都少,对紧急性灾难的应急存在巨大漏洞。从培养护理人员、完善医疗设备等方面应得到救援体系和护理界的高度重视,从而健全灾难应急护理系统。

【关键词】灾难应急护理系统;健全;护理人员;培养

国际上频发的各大灾难性紧急事件,亟需护理界和救援体系重视并完善应急护理系统。当前,我国在应急护理系统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消息滞后、科研化程度落后,使得灾难应急护理系统的建设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从培养应急团队人员、完善医疗设备等方面健全灾难应急护理系统,有望降低灾难紧急事件中的人员伤亡率和公共财产损失率。

1 灾难应急护理系统的现状

1.1 灾难应急护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灾难应急护理系统是由急诊专科医生及应急护理小组组成的一支以应付突发情况的灾难性损伤为主的救援团队。灾难应急护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救援模式,其特殊性在于是由各个学科交汇而成,集合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内科、外科、急诊科等学科,这也是构建应急护理系统的难点[1]。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灾难应急护理的研究和团队建立有长时间的空白,造成了系统建设投入费用紧缺、人员安排混乱、教育培训机制不成熟等局面,继而引发一系列系统机制的副作用,具体表现为管理方式错误、团队配合不当、救援任务效率低下等。

1.2 专业灾难应急护理团队的缺乏

灾难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伴随众多的伤亡,突发情况经常会让当地医疗系统手忙脚乱,原因在于医院没有一个完整、专业的灾难应急护理团队,大部分医院都没有紧急处理预案。灾难一旦发生,通常在医生和护士队伍中随机抽调人员前去灾难现场参加救援活动。应急护理团队的临时组建会使医院原本的秩序随着医护人员的离开被打乱。此外,临时团队在事前没有团队协助救援的经验,未经磨合的队员之间的默契度差。到达现场后,救助行动受到一定影响,这对于救助现场伤员和救助团队成员都是一场低效率、高成本的“生命游戏”。

1.3 灾难护理知识的缺失

相关灾难救助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的护理人员缺乏灾难应急护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2]。在面对突发紧急病情时,护理人员常常手足无措,有些护理人员甚至用错误的抢救方式进行抢救,导致伤者的病情加严重甚至死亡。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对灾难应急护理的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应急救助的技能模拟训练还未达到合格标准。救助护理团队成员能力不足,是导致救援任务完成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医院需加强对没有相应资格或者资历低下的护士进行灾害应急护理方面的二次教育,并且鼓励经过培训的合格应急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大型灾难应急事件的救援工作[3]。通过应急救护的实战训练,不仅能提高护士在应急状况下的救助能力,还能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与团队成员建立一个有效的救援模式。

1.4 灾难救助设备落后

医生的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如果离开高水准的仪器设备,手术的成功率也只有20%。灾难救助设备就相当于医生的手,要完胜高质量的救援工作必须借助先进的救援设备。然而目前,我国的灾难救助设备落后,常常导致营救失败。相反,国外的灾难救助设备比我国先進得多,这也是国外救援成功率高的关键。因此,加大医疗设备资金的投入有助于迅速提高医疗设备的救助水平,研发或引进适合现场快速急救的设备也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救援,从而降低灾难的死亡率。

2 灾难应急护理系统的健全

2.1 救护人员的培养

2.1.1 救护人员具备的条件

(1)健壮的体格。灾难的现场环境一般都十分恶劣,卫生条件极其苛刻,生活必需品等资源非常匮乏,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的生活作息被打乱。在艰难的救援条件下,救护团队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救援任务及一些细致的医疗处理。没有强壮的体魄就难以保证救援工作顺利完成。良好过硬的身体素质是应急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4]。

(2)过硬的心理建设。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除了灾难现场状况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以外,心理冲击所产生的影响也很大。灾难现场通常是猩红的鲜血和患者疼痛的哭喊,血淋淋的伤口大面积地暴露在护理人员的面前,在现场凝重氛围的影响下,护理人员的心境也会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救援工作的展开。因此,护理人员积极外向的情绪至关重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每次救援工作,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不仅能使工作效率提高,还能将向上的情绪带给病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痛苦、降低伤势的恶化率,以及稳定病患和相关救援人员的情绪。此外,应急救护系统成员需要积极学习有关灾难心理学的课程,主动了解灾后群众的心理及可能引发的恶性行动,提早干预受灾者的有关心理问题的疾病[5],使救援行动配合和进展更加顺利。只有救护人员具备了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恶劣的救援条件下保持自我心境的平衡和团队的稳定[6]。

(3)过硬的专业救护技能。灾难护理人员应当是经过灾难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能仅仅停留在合格等级上。在混乱的灾难现场,救护人员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协助其他搜救人员一同搜救,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评估受害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应急医疗措施。除了救治病患以外,在恶劣的救助环境中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工作能力也是灾难护理人员基本的工作之一。

(4)筛选合适的人员。由于我国救助系统欠缺,因此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灾难应急护士。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从具有工作压力的科室,如从急诊和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中择优培养。此外,可以从具有丰富的外伤处理经验的骨科中筛选护理人员,这对灾难所导致的紧急外伤有很大帮助。

2.1.2 救护人员承担的任务

(1)预防性工作的开展。在灾难应急护理系统中,护士不仅要用药物救治患者,还要注重应急医疗处理。在救护前期,团队成员要了解灾难救援任务,参与救助方案的生成过程,熟悉救援所需要的各类设备的应用和修整,掌握在灾难中生存的必备技能和本领,并且有较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受伤的群体进行有效安抚和急救知识的宣教。

(2)救助工作的开展。在混乱的灾难现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大量且无法预料伤势的患者,同时,救助条件的低配、时间的紧迫都加大了救援任务的难度。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协助搜救人员共同寻找受伤群众,之后对伤者进行分类治疗,对伤情轻的伤者,帮助运输人员输送其离开灾区;对伤情重的伤者,进行现场急救。现场急救包括主动开展心肺复苏及进行简单的消毒止血包扎固定,要随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马上进行相应的急救工作,并随时向医生汇报伤者的指征变化,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顺利地营救下一个病人。救援过程中也要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救援的时间,临床诊断因需求量大而需要等待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向受灾伤者解释以缓解焦虑情绪[7],尤其是受到严重灾后精神刺激的患者,需要缓解和安抚其情绪。

(3)救助工作后的方向。灾难现场的救助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临床治疗的结束,相关的护理人员要深入搜救伤者所住的医院参与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对伤员及时进行关怀,用人文主义的精神去感化在灾难中受创的心灵和身体,竭尽全力帮助伤者。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的病房视察中,要对病人进行灾后宣教,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自我护理方面。

2.2 灾难应急护理系统健全措施

2.2.1 壮大应急救援团队

抛弃以前的“抓取式”应急队伍[8],对于伤者来说,灾难是突发情况,而对于救护团队来说,每一次求援都不应该是突发的。应急救援团队的预先建立可以通过医院的选拔或者护理人员自荐,同时也可以邀请社会中的具有一定资格的志愿者参与简单救护、团队协调、队伍管理等工作,通过筛选后按照国际急救服务的标准严格培训。每个医院都要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团队,平时他们可以是急诊的护士、骨科的护士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但只要灾难发生,他们就是一个拯救生命的应急小组,刻不容缓地参与救助工作中,医院里的每个部门都要紧密地配合,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团队的建设,发现人员有安排问题,也能及时整体调配[9]。

2.2.2 经验式结合教学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过程中,教学的范围应扩大到以往的每一次实战救助活动中,医学和护理学不仅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的是实地操作的应急处理。通过放映影像学资料,在声音和动画的刺激下,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学习操作手法,尽量消除日后面对真实人体时的无措感,也能够激发学习热情,顺利通过专业的急救训练。对于非急救科护士的专科护士,要注意过渡到应急护理阶段,否则易造成由临床急救护理过渡不佳而导致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10],不利于受灾患者日后的康复治疗。

2.2.3 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

灾后重建最难克服的就是受害者们的心理阴影,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其情绪和活动及生存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如何疏导灾后群体是急救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方面的必修课程。此外,鼓励急救小组的成员积极参加心理知识考试。在平时的模拟演练中,可以多采取面对面健康教育的形式进行训练,通过交流,深入接触患者的内心,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灾难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促进其在日后的社会中正常工作和生活。

2.2.4 专业技能的分配

院前急救及救护中心的轮训既使院前、院内急诊抢救有了连续性,同时也帮助护士掌握现场急救技能。通过急诊抢救室轮训,护士能熟练掌握抢救药品、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急救技能,培养预见思维;急诊ICU轮训使护士掌握急诊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监护护理、监护观察水平。此外,还要定期进行大型应急操练活动,采用比赛激励制和实地考察制,从而确保应急护理系统的人员指挥到位和物资储备充分[11],也能激励救援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为日后强有力且秩序井然的救援活动提供保障。

3 结语和展望

我國的经济和科技都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医疗水平正逐步提升,对于突发灾难的应急处理水平也应随之跟进。建议通过应急救援队伍的预先建立、护理人员的严格培训、先进救护设备的投入等方面来健全灾难应急护理系统。确保在面对破坏力大且不稳定突发性灾难时,人员伤亡率和财产损失率都降至最低。

参 考 文 献

[1]倪文喻.灾难护理体系初探[J].中国护理管理,2010,

10(3):70-72.

[2]王庆玲.急诊护士应对灾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05-206.

[3]李书梅.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4]王建凤,李桂耘,姜秀珍.灾害医学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619-

620.

[5]范婷婷,姜翠凤.灾难救护队伍建设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6),17-18.

[6]赵锦宁,李华强.灾害对医疗救援人员的素质要求[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12-12.

[7]Barr J,Bull R,Rooney K.Developing a patient fo-

cussed professional identity: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encounters with patient partnership in learning[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15,20(2):1-14.

[8]王晓峰.浅谈护理人员如何应对灾害救援[C].郑州: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2015.

[9]李改平,邓海波,任玲.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1).

[10]Reay G,Norris J M,Alix Hayden K,et al.Transition in care from paramedics to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a systematic review protocol[J].Systematic Reviews,2017,6(1):260.

[11]李宏玲.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护系统的护理管理[J].新疆医学,2011,41(1):101-103.

作者:王梦梦 叶雪威

上一篇:政府思想政治建构论文下一篇:电网企业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