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护理人员内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分析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并评价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应用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内科门诊护理人员30名参与本次探究,结合既往护患纠纷案例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将30名护理人员随即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护理人员不施加预防措施,B组护理人员施加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提升护理人员内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升护理人员内科护理论文 篇1: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研究

摘要:医院组织编制原则是配置临床护理人员的依据,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鉴于目前党中央极其重视民生问题,本文主要就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院 临床护理人员 配置 问题建议

1基层临床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

(1)现有护理人员配置不能发挥护理质量的实际水平即所需的护士数均超出了实际上班人数,工作量超出了护士的实际完成能力,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这仅仅只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对于基本工作的自顾不暇将直接导致护理水平的下降。护理工作仍以完成治疗任务为主,生活护理难以保证。(2)护理人员数量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超负荷的工作量与护士健康、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负性结果呈正相关。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工作细节和质量难以保证,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紧张、疲劳等潜在不安全因素。(3)间接护理和非护理性工作加重护理人员不足间接护理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护理人力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护理记录、医嘱处理与查对、各种交接班等。一些非护理性工作,例如:物价审核、催费、物品维修等任务仍由护士完成,占用护士的间接护理时间,加剧了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2基層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1.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中,实际上班人数与护理工作量计算所需护士人数相差甚远。故护理人员的现状是经常加班、拖班,护理工作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往往局限于对病人的治疗、注射等实际性的工作上,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不能落实,不但易造成各科劳动强度不均衡,而且也会造成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2.妇产科与儿科的特殊性;据相关调查显示,护理人力资源缺失最严重是妇产科,其次是儿科,再次是神经内科。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往往是集妇科与产科于一体,同一批护理人员需承担两个不同性质的、不同区域的工作。(2)护理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1.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众所周知,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最佳的年龄段为中年,以25~40岁为最佳 ,其最佳结构应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或“纺锤型”。相关调查发现, 46岁及以上的护理人员占总数的27.36%, 25岁以下占31.84%,而36~45岁只占7.46%,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基层医疗机构情况更甚,护理人员年龄结构没有形成梯队,中年临床护理骨干缺乏,尤其可选拔的中年护理管理干部有限,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水平。2.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在多项针对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配置研究上看,其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差距甚远。甚至连我国卫生部颁布的1:3:5:7的正高、副高、中、初级比例都达不到。3.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近20年我国护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现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护理在职教育及护理继续教育,虽然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但目前我国基层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仍以中专教育为主,大学教育所占的比例都偏小。

(3)护理人员本身的实际技能不足1.CPR技能掌握情况;基层护理人员CPR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佳。75.56%的护理人员认为会CPR操作,但能独立规范完成CPR操作的仅为5.88%。调查显示,CPR技能操作相关理论知识中除“判断意识”、“判断心跳的方法”、“心脏按压的部位”和“人工呼吸方法”的正确率较高,其他各项的正确率偏低,特别是“人工呼吸的频率”、“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的比例”和“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三项的正确率较低。2. 急救技能的培训及需求情况;在基层进行的急救技能培训中,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中有73.33%的人“从没有参加过急救技能培训”,仅有26.67%的护理人员在医院实习时参加过急救。有93.33%的护理人员表示“非常需要”或“需要”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仅有6.67%的护理人员表示“不需要”急救技能培训和掌握心肺复苏方法。

3对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建议

(1)用立法来明确规定患者与护士的最低比例;护理人员短缺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立法规定患者与护士比例是保障临床护理质量的措施之一。按照护理的实际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的方法有多种,按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对大多数科室是合理的。以此同时,在按照实际工作量进行护理人员配置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2)均衡人力配置;护理人员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保持人员配置的合理性:①数量上配置的合理性。②专业结构配置的合理性,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既缓解人才急需的矛盾,又避免人力积压、浪费现象的发生。 ③学历层次配置的合理性,尽量达到各医院、各科室合理的学历结构组合。④素质能力配置的合理性,要求人才配置与岗位职责相一致。(3)建立激励与补偿机制;在调查中发现84.9%护士认为应提高护士待遇,合同护士对这方面的问题反映更加普遍;基层医院为了缩减支出,用聘用合同护士补充临床一线护士的不足,重效益,轻培训。不仅存在于基层医疗机构,这个问题更是近年来整个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之护士待遇低,容易造成人员流动性大和人才的流失问题。(4)从实际出发,注重细节;针对基层医院病人周转率快,护士身占多职,环境布局相对局限,常见病、多发病多等特点,除全局合理调配人员外,还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①由于病历、护理记录的电脑化,可以明显起到简化记录时间、间接缩短护理时间的效果,所以实行病例信息化管理十分必要。②实现护理专业人员的专职化。即药剂科、供应室、物资供应的后勤等部门实行药品、消毒物品、后勤物资由各辅助科室统一送至临床科室,减少护士外勤时间。招用办公人员担任医嘱转录工作,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③盘活人力资源。比如说:弹性排班 ,护士整天休息改在较空闲的下午,半天休息;产房人员选配年轻、精力充沛的护士进修助产专业;新生儿室护士应具备反应灵活、按受力强、适应护理工作量大、变化大的特点。④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及护理人力资源内容研究的深入,各级部门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的重要性已有较深的认识。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还应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本,以改善护理学历、职称结构和提高福利待遇为手段,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终,杨国利,刘长美,黄文碧,龚小青,胡敏.护理人员配置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11).

作者:沈敏珏 章子琴 蔡红莲

提升护理人员内科护理论文 篇2:

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目的:分析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并评价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应用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内科门诊护理人员30名参与本次探究,结合既往护患纠纷案例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将30名护理人员随即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护理人员不施加预防措施,B组护理人员施加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护患纠纷案例发现,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掌握不高、内科门诊专科较多以及患者消极心理情绪等。而通过对照探究发现,采取预防措施的B组护理人员,其护理纠纷发生率要明显低于A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A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门诊护理任务重,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因而更容易出现护患纠纷问题,通过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减少护患纠纷有显著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内科门诊;临床护理;护理纠纷;对策分析

引言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之一[1],因而在该阶段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也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2]。而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如何,不仅仅体现院方的治疗水平,也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就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组探究中,特对我院曾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以对照分组的方法,来评价预防措施的应用价值。现结合相关探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30名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探究,均为女性。事先告知所有护理人员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后以奇偶数字随机分组法,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5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2±3.8)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及以上10名,护士6名,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1名;B组15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3.5±3.2)岁,大专学历4名,本科及以上11名,护士5名,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1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另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配给A、B两组护理人员,该240例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80例,涉及的疾病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5±13.5)岁,随机分配后,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对探究结果无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分析与护理方法 首先对我院内科门诊既往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并形成记录;其次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对B组护理人员进行宣教,促使其有效领会预防措施的护理要点,并与A组护理人员进行对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疗效,并记录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最后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7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分析既往护患纠纷的案例发现,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掌握不高、内科门诊专科较多以及患者消极心理情绪。而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分组对照探究,两组护理人员各护理120例人次,发现采取预防措施的B组护理人员,其纠纷发生率仅为1.7%,护理满意度为96.7%,而A组护理人员的纠纷发生率为5.8%,护理满意度为84.2%,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统计参见表1。

3 讨论

内科门诊既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之一[3-4],也代表着医院的对外形象,因此内科门诊护理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公众对院方的看法。但是由于内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复杂[5],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也会显著增加,即使出现细微的差错,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对患者治疗效率和院方形象产生影响。对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本组探究中,笔者则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现结合有关资料,做如下阐述。

笔者通过分为我院门诊内科既往护患纠紛案例发现,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护理人员自身方面,这是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比如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佳,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够友好,致使部分患者心生埋怨,不积极配合护理治疗,以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消极心理因素增加,对待患者的问询不能有效回答,都会增加护患间的隔阂,再比如护理人员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高,一方面是在校学习时个别知识面存在真空区域,另一方面是临床带教过程中没有切实掌握有关护理内容,进而造成护理实践能力不足,引发患者投诉。其二是内科门诊自身设置方面,即内科门诊各个科室分类复杂,专科较多,患者又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往往需要在多个科室间往返接受治疗,加上需要进行排队、候诊,容易增加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其三则是患者自身方面,个别患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待护理人员的态度蛮横无理,或者患者由于担心病情而出现焦躁、易怒等消极心理情绪,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

而根据上述分析,我院特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且经过对照探究,也取得极好的临床实效,该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意识,通过临床宣教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养成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服务意识,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②扎实掌握护理基础技能,提升护理实效,护理人员要强化护理技能的训练,练好基本功,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可采取一对一临床带教和实践考核的模式来检查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对需要加强改进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③强化心理引导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心理引导,护理人员要以心理引导的方法,去帮助患者消除消极的负面情绪,要强化护患沟通,引导患者妥善完成就诊登记、病历记录等工作,同时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使其在高压力的护理工作中可以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④完善内科门诊工作流程,营造更为舒适的就诊环境,通过完善的病历收集工作,制定患者各个科室一条龙的就诊服务,由护理人员专门引导,减少患者排队候诊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改造就医环境,保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使患者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4 结论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虽然任务繁重,护患纠纷发生诱因较多,但是只要护理人员秉持“以患者为本”的护理原则,加强护患沟通,强化自身护理技能,就能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进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凤仙,李素英,李峰.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26):243-244.

[2] 龙少环.提高内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332-333.

[3] 朱传金.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2):358-359.

[4] 杨凤.内科门诊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2,25(08):223.

[5] 陈绪会.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 (28):535.

作者:宫静

提升护理人员内科护理论文 篇3: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16名护理人员和其他科室16名采取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包括护理工作量、环境压力和心理状况等,然后对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程度和工作满意状况进行评分。结果:心血管内科组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和工作不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采取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后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和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措施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一般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其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加大。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要求和内容也不断提高,使得护理工作的强度有所提高,导致心血管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为了关心并解决我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问题,增强我院医护人员职业保障和从业信心,我们对我院心血管内科16名护理人员为探究对象,分析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来源、状况及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16名护理人员为本次临床探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14名。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9.6±5.7)岁。护理年龄1-23年,平均护理年龄(8.7±3.2)年。文化情况:本科1人,大专12人,中专3人。职称级别: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士13人。同时从其他科室抽选1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比研究,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护理年龄和文化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调查方法:此次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工作量、工作满意度、工作氛围、患者态度、环境压力和自身心理状况等。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对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程度和工作满意状况进行评分。

1.3评分标准:100分表示心理状况良好,心态积极,心理健康,并且工作十分满意。分数越低表示心理问题越为严重,工作满意程度越低。

1.4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統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评分及工作满意度可知,心血管内科组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和工作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2.2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采取减轻工作量和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2。

3.讨论

3.1心内科护理人员压力来源

3.1.1自身带来的压力。重复的护理工作常常使护理人员感到繁琐劳累,在遇到紧急事件时,需随时到岗,使得护理人员易产生了心理和生理疲劳。此外,由于人们自身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增高,护理人员往往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护理质量,才能满足患者、家属和社会需求。因此常常需要参加学习教育和交流,熟悉心理学、法律、护理方法等有关知识和仪器操作方法。

3.1.2外界带来的压力。由于心内科患者的情况基本都比较复杂,往往还会带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生命危险的几率较大。因此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压力。其次一些患者不遵守医生嘱托,饮食控制不配合,活动量不合理等。此外患者对疾病不了解,疾病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易对护理人员无端指责,易与医护人员产生冲突。同时,患者和家属与医生和护士关系紧张,对护理过程产生不满,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

3.1.3紧张的工作环境。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猝死率高、病死率高、病因复杂、伴发病多和病情严重等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使得护理人员常常感到心理消极。此外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除颤仪等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使得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紧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紧张不安。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情感状态,智力活动以至于发生情绪障碍。

3.2应对措施

3.2.1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来,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保证其健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人员关注的重心。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注意改善在护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紧张程度。同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和家属产生良好关系,减少冲突。此外与医生建立和谐关系也十分重要,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身体情况,避免耽误患者救治。

3.2.2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需加强医患沟通,对患者和家属充分相关检查手段治疗方案进行解释,提醒家属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要点。其次医护人员工作态度要端正,绝不能态度敷衍和语调生硬,对患者多关心,多尊重,多同情,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治疗和康复。同时,及时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了解,听取他们的建议。

3.2.3减少工作量。工作强度较大是护理人员出现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超负荷、身心疲惫等。因此医院应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力,尽量合理安排护士与患者的比例,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护士应注意自身心态的调整,及时排解负面情绪。

4.总结

我们通过对我院心血管内科16名护理人员抑郁、焦虑评分较高,工作满意度评分较低。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采取干预措施后,发现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改善。说明通过对比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后能有效的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改善不良消极心理。总之,积极应对各种护理问题,以多种手段来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是解决心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关键。

作者:林纳

上一篇:小学高段作文有效教学论文下一篇:无线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