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3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研究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1)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世界旅游业整体发展迅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对专业人才有极大的需求,而目前的专业人才供给状况远远满足不了行业需求,从整体看,旅游专业的学生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前景良好。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国内知名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98%,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5%以上。从近几年对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75%以上的毕业生在酒店或旅行社等旅游相关的企业工作,有部分在与此专业相关的政府以及其他行业就业。

从旅游、酒店服务人才市场需求的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呢?旅游行业用人单位的有关领导认为,该行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踏踏实实、非常热爱这个行业的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长久地干下去。企业领导比较认可高职院校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反而不太看重本科院校的学生。因为本科生理论知识好,技能差,吃苦耐劳的精神差,思想也不稳定,不安于现状。虽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学生就业形势好,企业也看重,但从事旅游和酒店行业后的改行者较多,从业人员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太少。

我们对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2011、2012级158名学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本行业的就业意愿度较低,所有学生中愿意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仅有一半左右。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更是呈递减的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统计的还只是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不包括毕业时在旅游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入其他行业的第一次就业,所以最终选择在本行业就业的比例会更低。

二、对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原因分析。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偏差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旅游理念和素质,熟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和手段,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旅游企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高职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主要是培养旅游行业的一线人员,而从旅游业的特殊性来说,一线岗位在旅游业是相对充满变化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多可变因素,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高职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決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旅游行业的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最终是否选择在本行业就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各种技能是否与旅游行业需要的相吻合。

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创建时间较短,原有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都不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虽然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并且很多学校都加人了实践课的教学比例,课程实践与理论的比例有些甚至己经超过了1:1,但是由于学校在专业硬件或师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校内的实践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另外虽然很多学校也加人了校企合作的力量,但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学生职业认知的偏差

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有些学生因为喜欢旅游,认为学旅游管理能经常出去旅行,才选择填报这个专业,到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事实远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就对专业丧失了信心。有些学生是因为不能准确评价主客观条件,对自己的素质、能力和企业所需的素质、能力的估量不准确,根据我们对学生和旅游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变能力、业务技能、善于学习是旅游行业最需要的,而旅游行业则认为,对员工而言,团队精神、责任心、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偏差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准备、职业适应预期和努力方向。还有部分学生毕业时一味追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不愿呆在当地的旅游企业,希望工作轻松些、待遇更高些。另外,社会和家人对旅游业也有一些误解,认为做导游就是吃青春饭,这样也使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影响。

3.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滞后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提高他们的职业修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幫助。自2003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将学校扩招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后,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却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指导。从大形势看,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能胜任职业指导的教师很少,有些学校甚至一个都没有,指导方法和手段也单一,满足不了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

4.旅游行业用人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比较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希望用人单位能提供学习提高和晋升的机会,但旅游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给予重视。旅游企业带着较强的功利性来招聘人才,他们往往倾向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对高职学生并未给予特别重视或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有些企业甚至把高职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选择在本行业就业的意愿。

三、改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几点建议

1.企业方面

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员工培训体制,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对于刚刚毕业踏入社会的高职大学生,应充分尊重其劳动成果,结予合理的薪酬,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尽量结合员工的兴趣和特长,安排其到合适的岗位,工作任务安排循序渐进,使其感受到工作的挑战性和自身的成就感;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认可员工的付出与努力;最后还应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

2.学校方面

针对旅游管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实现“按季顶岗、现场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二是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三是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打造工学结合平台;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五是加强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生方面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高职院校学生要调整心态,切忌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三是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注重自身能力的锻炼和视野的开阔;四是学会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在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更多的东西;五是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每行每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必定是经受过长期的磨练和考验,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参考文献

[1]王丽.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27).

[2]孙萍,严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3).

[3]刘晓寒,戴伯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探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4(11).

作者:袁秋霞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2:

基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岗位零对接”导游业务课程的改革探究

[摘           要]  在明确了“岗位零对接”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内涵的前提下,以新疆职业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索“岗位零对接”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最后对“岗位零对接”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课程改革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关    键   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零对接;导游业务课程

一、“岗位零对接”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内涵

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岗位零对接”就是“零对接景区景点导游岗位、零对接地陪导游岗位、零对接全陪导游岗位、零对接领队导游岗位”。

“岗位零对接”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就是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导游服务这一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按照不同导游工作岗位的业务难易程度,课程整体进行台阶式(由易到难)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5个项目,即景点导游服务—地陪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领队服务—综合导游服务,具体项目以导游的主要服务程序为主线,共制定了五个课程目标。这五个目标分别涉及的是接送团服务、日程核对安排服务、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处理游客特殊要求、处理突发事件等导游服务的主要方面内容。

二、“岗位零对接”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应用

(一)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根本,思政教育全覆盖

“岗位零对接”教学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出发,不同类别的导游工作岗位属于第三产业服务大类,而零对接导游岗位最根本的起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认清岗位职责,树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是最根本的思想品德,而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服务意识。零对接岗位教学模式能够将思政教育时时事事全覆盖于教学中。

(二)以培养岗位能力为核心,内容组织任务化

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导游这一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整合教学内容,经过分析整合,将课程所有教学资源融于10项模拟教学任务中,分别是接团、行程落实、用餐安排、住宿安排、景点游玩、购物点安排、客人互动娱乐、个性化服务、突发事件处理和送团,以任务为引导施压于学生,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不同导游岗位业务技能。

(三)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教学方法多样化

1.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导游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3.创设“模拟情景”,学生进行分组示范操作讨论。

4.视频资料教学法。

(四)以职业技能取证体系为标准,考核课证一体化

建立与职业技能考核体系接轨的能力评估系统,考核与全国导游资格证考核相符,采取笔试+口试形式,笔试内容侧重业务知识和应变能力。口试考核标准采用全国导游资格证面试评分标准。

(五)以提升教学效果为宗旨,教学组织实训化

“岗位零对接”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实训中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与需求性,根据导游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实训项目。下面以“项目一 景点导游服务”为例,具体教学组织如下。

教学过程:

(六)“岗位零对接”融合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1.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荣获自治区两个二等奖及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2.导游业务课程荣获新疆职业大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3.2019年学院旅游管理2018级学生参加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组织的以“新疆七十年、七十景,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主题的新疆旅游从业人员风采展示,荣获一名银奖,一名最佳风采奖,四名铜奖,学校作为团体获得“最佳推荐单位奖”。

4.2018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7级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的通过人数为27人,占报名总人数的60%。

三、“岗位零对接”融合教学模式的导游业务课程改革对策分析

(一)建设校内导游仿真模拟实训室,建立校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岗位零对接”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实训教学条件为基础的,进行课改的前提是校内建有能够实现导游讲解、完成导游服务程序的导游仿真模拟实训室,校外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知名旅游企业实训基地,如5A级景区景点、中国旅游集团等。注重营造外部氛围和现场环境,搭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才能保证学生的实操部分得以实现,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反复强化学生良好的带团技能和职业素养。[1]

(二)打造一个职业技能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岗位零對接”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具有丰富导游工作经验、熟悉景区景点、旅行社等企业工作流程的职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改善结构、增加总量和提高素质,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锻炼,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引进企业精英,积极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努力建立一支立德树人、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并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2]

(三)开展线上线下“互联网”一体化教学

“岗位零对接”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与全国导游资格证取证考试相符,这就要求课改实施过程师生要有互动答疑环节,建立互联网线上教学能够及时解决学生课后做题、课后模拟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水平和效率,增加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无缝对接地实现在线答疑和仿真测试,学生的学习心得也能得到及时互动和分享,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岗位零对接”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职学校学生生源和学情是参差不齐的,项目化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能够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其次,“岗位零对接”融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旅游企业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的,必须定期保持与旅游企业行业专家、旅游专业研究领域专家一起进行座谈探讨,分析出行业岗位目标,进而细化出不同导游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波,卢巧玲.基于“课证岗融合”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7):74-77.

[2]李盼.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以凯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9):135-138.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2019年新疆职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ZD19JG180)。

作者简介:谢辉(1981—),女,汉族,新疆哈密人,硕士研究生,新疆职业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谢辉 张艺山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论文 篇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创新创业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和改进。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旅游管理;创新;创业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较弱

一方面,近几年高职入学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大部分从小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精神明显不足。很多选择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认为该专业比较清闲,是吃喝玩乐的专业。然而真正学习后,现实和理想差距较大,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直接放弃本专业而另寻他路;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限,创新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是高考成绩偏低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礎薄弱、文化知识体系欠缺完整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旅游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知识断层,这种断层会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受到限制,更谈不上创新应用。再者,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浅薄。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根本没有意识到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这使得学生对于创新意识既没有内在需求,又缺少外驱动力,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认同度偏低。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缺失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并没有跟上我国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方面大同小异,课堂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二是学校可以开展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较高,教师既要具备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长年从事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创新创业的教学方面未能结合现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加之我国的创新创业起步较晚,这些都制约了师资力量的发展;三是学校缺少创新与创业环境氛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作支撑。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更谈不上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虽然有实训基地,但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即使在真正的旅行社实习,由于旅游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学校追求培养人才的目标不一致,校企合作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尴尬。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创新创业意识的产生。近几年,我国对创新创业尤为重视。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标志着我国进入全民创新创业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旅游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以上这些政策导向,如果可以及时传递给学生,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从而培养旅游创新创业意识。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植入专业课程教学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具体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问题,更可以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具体可以将旅游行业中的优秀创新创业案例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认识行业创新创业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再者,可以将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成果投入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应用推广,产生实际效益后给学生一定的奖励,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专业知识在旅游企业运营中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第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旅游行业创新创业知名人士走进课堂,讲述自身创业经历,从而给学生树立模仿的榜样,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方向。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市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更注重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及时把握。因此,教师在传授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将旅游市场一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和技能在未来应用的效果。因此,专业教师队伍中有过旅游一线工作经历甚至有旅游一线兼职工作的教师就显得很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是对老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进一步深化,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用老师的实践能力来调动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二是学校需要积极支持或者鼓励老师开拓第二职业,为自身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创造条件。这样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必将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创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环境

具体做法为:一是加强校内外旅游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有创新的产生;二是营造旅游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让创新创业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旅游行业最新创新创业动态,增强学生对旅游创新创业的了解;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旅游创业校园明星”;鼓励学生参与旅游专利发明创造等。

参考文献:

[1]何秀芬.浅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J].经贸实践,2015(15).

[2]金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8(2).

作者:宋东宁 马守佳

上一篇:角度管理企业会计整体竞争论文下一篇:柔性管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