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具有其时间短的相对优势,但是五年制的中高职衔接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对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好中高职的衔接,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区域经济需求的 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泰语课程设置

【摘 要】本文从旅游业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三方面阐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的需求,并基于区域经济需求,从课程时间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语言实训、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具体探讨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泰语课程设置。

【关键词】区域经济需求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泰语  課程设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用“开眼看世界”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因此旅游便成了人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选择之一。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彼此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市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即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与东盟各国地理相近,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作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应该为祖国南疆的稳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广西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因此需要更多掌握东盟小语种应用能力的旅游人才。目前广西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诸如越南语、泰语等东盟小语种专业,但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的院校非常少。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否需要开设东盟小语种课程,该课程如何设置等已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办学亟须探索的问题。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的需求

(一)旅游业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在力争搭建平台,通过旅游合作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增强双方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在东盟十国中,泰国已多年蝉联中国出境旅游的最热门目的地。而在我国的入境游客中,泰国游客的数量在东盟十国中位列前三。

据调查,在当前的旅游机构中,持泰语导游证的中国籍导游人数有限,这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十二五”广西人才开发目录》中提到,精通越语、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等小语种的导游急缺。广西持有东南亚国家小语种导游资格证的导游人数只占总导游人数的1%~2%,这与东盟各客源国旅游人数在广西入境游客总人数中所占的高比例是极为不协调的。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增设东盟小语种课程,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虽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但不是所有的游客都能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尤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南半岛上的东盟国家。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以及来华旅游的泰国游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培养一部分应用型泰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这样既能服务地方经济,又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在大力提倡培育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应不断地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多方位多角度地完成自我增值。在同样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及掌握基本英语运用的条件下,如果学生能够再掌握一门小语种,无论是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是对就业而言,都具备重要乃至关键的影响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泰语课程设置

(一)课程时间安排。高职教育的学制为三年,通常最后一年或最后一学期为学生毕业实习期。因此,泰语课程的学习最晚应在第四学期完成。

高职生的生源大多来自高中,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高中英语科目的学习不会陌生,虽然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也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但学习的频率和强度已较高中大大减弱。此时,若连续给大一新生开设另一门外语课程—— 泰语课程,首先,好奇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他们基础语音语调的稳固;其次,从第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做好专业学习的规划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抗拒心理;最后,学生大三外出实习之前,需完成系列课程教学安排,从第一个学期起至第四学期结束,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所有知识点。大二学习结束,即可参加实习实训,检验两年来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从语言基础方面而言,为掌握正确的发音、书写,进行日常用语、专业场景对话及了解泰国基本概况与文化,能够阅读简短小文章并运用简单词句流畅介绍景点概况,需要开设四个学期的泰语课程,即从入学起至大二结束。这样安排既能稳固根基,保证学习的延续性,也为第五或第六个学期外出实习实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学期是泰语基础学习阶段,即“基础泰语(1)”。根据高职学生的水平及掌握能力,基础泰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基础泰语》系列。虽然泰语学习没有细分成泰语听、说、读和写等课程,只是综合成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包含了基础语音学习与基础听力练习及基础口语表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标准发音及简单交流词句。

第二学期开设两门课程,即“基础泰语(2)”与“泰国文化概况”。“基础泰语(2)”是“基础泰语(1)”的延续,在掌握正确发音的基础上,通过简短对话与基本语法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丰富词汇、句型储备量。而“泰国文化概况”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对语言对象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冲淡语言语法学习的枯燥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学期开设两门课程,即“泰语阅读”与“大学泰语听力教程(上)”。通过“泰语阅读”课程,学生不仅能丰富词汇语法,还能提高整体阅读水平,了解各种现象或状况的泰语表达方式。该门课程不采用特定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篇章授课。听力课程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泰语听力教程(上)》,该教材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包括日常对话、寓言故事、泰国概况等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高职学生使用。

第四学期开设“旅游泰语”课程,该门课程采用公开发行教材或自编教材,分别从游客接待、酒店住宿、餐厅用餐、景点介绍等方面进行专业学习,为学生实习实训做好最后的准备。

(三)学生语言实训。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语言实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師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训,比如每日泰语口语天气播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学唱泰语歌、观看泰语视频等。还可以借助学院的泰国外教和留学生资源开展实训。笔者所在院校正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聘请一位来自泰国的老师,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泰国留学生到学院进行交流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与泰国老师合作,举办泰语角,向泰国老师学习地道的泰语。泰语课程教师可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志愿者,与泰国留学生结对子,志愿者在给泰国交换生提供在校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泰语口语。此外,由笔者所在学院牵头成立的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每年都会在学院召开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研讨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为泰国来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从而也能得到泰语实训机会。

“以赛促训,强化技能”也是提高学生泰语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校园里可以举办校级泰语口语演讲比赛或小语种语言实训文化周,也可以选派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泰语演讲公开赛非专业组赛事或全国高职高专越南语泰语技能大赛,与各高校学子同台竞技,既可检验自身的学习功底,又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备赛的过程也是技能提升的过程。

校外实训可以到涉泰旅行社或酒店等企业机构进行半年到一年的毕业实习,这是一线工作岗位,学生将能真真切切地用所知所学服务外宾,同时也能跟前辈学到更多的实用性经验。

(四)学生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而言,应是个“推进器”而非“筛选器”。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只以成绩高低下定论。教育的过程应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困难、树立自信的良性动态过程,应以人性的发展为标准,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泰语课程考核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局限在课堂进行考核,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过程性考核把课堂学习实训和学生平时参加泰语角、与泰国交换生结对子及给泰国来宾提供陪同翻译服务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期末考试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闭卷考试或口语考试等,但要做到与实训项目、考核内容相适应。通过各种灵活的评价考核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泰语知识,亦锻炼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今后在旅游行业的就业能力。

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泰语课程符合社会行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开设前对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帮助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泰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就业并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建珊.中国—东盟共搭平台力促区域旅游合作 共拓“美丽经济”[EB/OL].(2017-07-31)[2018-09-20]. http://www.cnta.gov.cn/ztwz/2017bflyngycfz/zgdmlyn/jdxw_3265/201707/t20170731_833735.shtml

[2]周少蓉.广西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2014(15)

[3]罗婧,陈奕烨.“新海丝”背景下桂林高校旅游泰语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

[4]钟卫红,古能平.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高职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3(4)

【作者简介】何 琳(1988— ),女,瑶族,广西贺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泰语教学研究。

(责编 苏 洋)

作者:何琳 钟卫红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篇2:

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衔接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五年制高职教育体系具有其时间短的相对优势,但是五年制的中高职衔接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对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好中高职的衔接,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Tourism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Five-year Vocational Convergence Vision

HE Xiaohua

(Guigang Vocational College, Guigang, Guangxi 537100)

Key words convergen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制是五年,其学生起点是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是中高职衔接的特殊形式,也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从1985年开办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在政府部门和教育界也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

教育部在2011年8月发出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修改稿)更是明确提出:“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这为五年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同时也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传统专业,实现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有利的,以满足目前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五年制是高职院校统发展初期的一种学制类型,也是中、高职的衔接模式,五年制具体来说有“3+2”和“2+3”两种构成形式。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3年后再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2年,毕业后获得相应的高职毕业证书;或者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2年后再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毕业后获得相应的高职毕业证书。

“3+2”五年制培养模式是由高职院校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前面3年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等,在学习完3年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后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学习年限为2年。学习内容、教学要求和同专业通过高考招生的3年制的高职是有区别的。经过2年的学习后,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将获得高职学历毕业证书,但是会标注学制2年。

2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与意义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各类院校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出教学改革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内容。而五年制高职院校在这股发展潮流中规模得到扩充,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也在这股大潮中应运而生。然而因办学时间短、五年一贯模式、学生初中起点等自身特点,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持续发展,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学校自身发展来看,五年制高职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五年制高职院校多脱胎于普通中专或依附于三年制高职,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管理方法上要么摆脱不了中专学校的影响,要么直接照搬三年制高职模式。如何在这之间进行取舍,笔者认为做好中高职的衔接问题是关键,这也是五年制高职独立起来的重点所在,进行五年制高职中高职的衔接问题。做好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的衔接教学改革,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质量的根本保证。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3.1 培养目标的衔接不到位

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将为旅游业培养服务型初级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其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对学生导游、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方面的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整个专业的教学围绕学生就业而进行,有重专业、轻基础,重实践、轻理论,重操作、轻理解的体现,甚至只是培养具体的职业岗位的就业能力或某一项服务能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把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等专门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加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于普通高等教育,很多高职院校还是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不相符合对高职旅游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3.2 教学过程和课程的衔接问题

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对怎样构建中高职相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也还没有解决好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问题。重点体现在:首先,专业课内容有重复,国家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部门都没有制定通用的课程标准,没有中、高职连贯的教科书,尤其是专业类课程。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相一致,导致中、高职阶段部分专业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其次,公共课难度脱节。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普遍感觉公共课的学习困难,特别是数学、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尤为突出,这些课程在中职学习时较容易,而在高职学习时难度加大了。这与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存在“重技能,轻基础,重操作,轻理论”不无关系,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有明显的差异。

4 基于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4.1 培养目标阶梯化

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需要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做好衔接工作。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及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初、中级旅游服务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熟悉旅游法规和旅游礼仪、具有文明意识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旅游业的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礼仪风范和外语沟通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4.2 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上,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实行模块化职业教育课程。在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工具性、可操作性目标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性、创造性、个性化目标优化与整合。在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上,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不仅要防止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从而做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体性。

4.3 教学方法差异化

高职教育需要兼顾不同的生源的素质差异,从而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在中职阶段,老师可能更多的是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只顾讲,学生只要听课就可以了,在中高职衔接上,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差异,并注重中高职衔接的过渡性,不至于一到高职学习,学生不习惯老师的上课方式而厌学。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视野,在教学中紧跟时代特征,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与旅游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

4.4 评价体系标准化

中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要积极探索出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从而促进中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衔接,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

5 结语

五年制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和中高职的衔接有着密切的关系,中、高职的衔接要依靠多种模式的共同实施,方能逐步构建出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进而更好地指导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中的改革。

项目来源:本文为贵港职业学院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构建素质教育体系研究”(120104)、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构‘3+3’一体化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2C1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姚延芹.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仁良,孙静华,姚延芹.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0(4).

作者:何小华

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探索

[摘 要]文章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以探究“校企生”三方价值诉求为突破口,探索构建了“三对接、双融通、双转换、四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育人体系,依托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分制试点、1+X试点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育人实践,推动了旅游管理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价值共创;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育人

[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服务人才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生”三方参与共建,推行“双元”育人等方式,让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在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构要素融合的同时,提高产教融合深度育人也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均开展了校企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探索与实践,以“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不同形式的探索途径,这较传统的办学模式已有很大进步。但旅游管理专业群在不同形式的校企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探索与实践,还存在不足亟待解决。

(一)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积极性需要提升

旅游管理专业群对接酒店、旅行社、餐饮等旅游服务企业,部分专业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认同度不高,对专业实训实习认知不足,认为服务行业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专业实训实习所获较少,意义不大。同时,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工作价值预期较高,参与实训实习的积极性不足。部分学生对实习认同度不高,实训实习效果受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亟待提升。

(二)企业对学生成长关注不够

酒店、旅行社、餐饮等旅游服务企业在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时,社会责任感需要提升,部分企业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为目的参与,在实训实习管理过程中,不够重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也不够。由此,部分学生在实训实习时,不能较好地融入团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较慢。

(三)专任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动能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办学动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动能不足。由于服务行业对接的教科研成果转化难,专任教师依托服务企业开展横向服务难度较大。

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在探索产教融合育人的过程中,都面临如何构建“校企生”三方积极参与、产教深度融合,以培养匹配行业用人需求人才的问题。

二、价值共创视域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育人体系探索

价值共创的概念最初由Prahalad和Ramaswamy提出,是指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1]。价值共创强调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各利益相关体用互动方式共同创造价值。价值共创理论包含了两个部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基于消费者体验”,其中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核心思想是:“服务是经济交换的根本基础”。在服务主导逻辑下,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使用价值”[2],同时服务的内涵包括经济活动[3],教育也是服务之一。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育人体系,“校企生”三方均为培育主体,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共创高职教育价值。

基于“校企生三方共同创造高职教育价值”理念,旅游管理专业群探索构建“三对接、双融通、双转换、四阶段”产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见图1所示):(1)创建校企深度对接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2)校企共建“双岗双挂”师资队伍;(3)“校企生”共制“三对接”人才培养方案;(4)共建线上线下“双融通”翻转课堂;(5)共搭校企“双转换”实训平台;(6)共创“四阶段”实习成长体系。

(一)依托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校企共育共享人才

职业院校、旅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各方办学投入、利益诉求,共同制定审议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形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共育人才;通过共同搭建实习平台、就业平台,毕业生交流平台共享人才培育成果;通过共同开展行业发展调研,开展行业咨询培训等工作推进行业发展。

(二)共建“双岗双挂”师资队伍

学校和企业依托双方优质人力资源,联合打造一支教师经理化、经理教师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双方联合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升双方的人力资源质量。

聘请旅游服务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作为专业群兼职教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企业兼职教师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理论水平、管理培训技能有待提升,这也是旅游服务行业高端人才成长需要突破的瓶颈。校企双方定期组织兼职教师队伍进行授课技能、管理技能培训、行业前沿动态和理论培训。

学校教师多为高学历人才,理论水平较高,但技术技能积累相对不足。校方定期委派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双岗双薪,一方面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赋能。

(三)共制“三对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应由校方主导、企业和毕业生共同参与制定。

校方每学年定期组织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根据调研和研讨结果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行业人才需求,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对接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教专家、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企业毕业生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论证,形成校企生“三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共建“双融通”翻转课堂

“双融通”翻转课堂教学包括课前线上拓展、课中“教学做”一体化、课后任务纠偏。

在依托真实工作情境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真实工作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前通过云班课、慕课等线上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各子任务对应的相关知识;课中教学环节为“做任务——讨论探究——观摩——做任务/纠偏——展示”;课后通过任务纠偏完成知识内化[4]。线上线下融通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指导辅助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变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为透彻,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更为熟练,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五)共搭“双转换”实训平台

在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专业与企业合作探索将企业转换成课堂、课堂转换成企业, 打造“课堂企业”和“企业课堂”双转换实训平台。

旅游管理专业与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建设“企业课堂”[5]。 学生成立企业小组,分组在合作企业进行行业认知实习、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各岗位的具体工作中体会、分解、吸收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依托现有校内实训场所,建立“课堂企业”[5],开展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学生分组成立企业,以旅游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服务接待等生产性任务为实训任务开展教学,学生运营真实的课堂企业。

(六)共创“四阶段”实习成长体系

“校企生”三方共同研讨、共创顶岗实习培养体系。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规律, 将顶岗实习分为初学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熟练期等四个培养阶段, 考核完成后进入下一学阶。制定“管培生计划”,和合作企业共同出台业务部门的“管培生计划”的相关方案和考核标准,通过“四阶段”实习成长体系激发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培养基层管理人才。

三、价值共创视域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融育人实践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开展了价值共创视域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实践,分别探索了订单班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分制试点、1+X试点等项目实施。

(一)订单班办学实践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与汕头帝豪酒店深度合作,开展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帝豪酒店班”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帝豪酒店班”学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校内完成职业素养、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认知实习;第五学期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酒店核心岗位的跟岗实习和专业核心技能学习;第六学期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其他五星级酒店完成顶岗实习和初阶管理技能学习。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认知学习由学校组织、企业实施教学;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均由企业行业优秀员工对学生进行在岗培养。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对接行业所需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分析学情,共同制定开发主干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做到了工学结合和校企双主体育人。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于2019年和汕头帝豪酒店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及专业实际情况,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小组,考察走访了相关企业,选择了汕头帝豪酒店有限公司为合作企业,并签订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在充分調研的基础上,酒店管理专业和企业共同制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运行与管理制度。在学校教务处与招生办的组织领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制订了考试方案,和企业一起共同完成了学员的笔试、面试、签订三方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等一系列工作。

校企双方组建了校企双导师队伍,实施开展了“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经营”“教室与经营场所”“课堂与岗位”“教师与师傅” 的零距离对接,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产业、行业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酒店服务管理人员。

(三)学分制试点改革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19年探索实施了学分制试点改革。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组建了由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办学方案的制定、实施;在专业学术委员会基础上由“校企生”三方共同组建学分委员会、学分管理办、学分咨询办、学分监督办,为开展学分制的相关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校方和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旅游发展公司、中海宏洋南滨置业有限公司、广东品智教育公司等单位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实施“旺进淡出、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5]。“校企生”三方共同研讨,探索建设了涵盖有学分构成、学分核算等内容的学分体系,将技能证书、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学分计算体系。

校企双方还积极开展了职业考证、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比赛、课程平台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为专业试点学分制改革提供了保障。

(四)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于2020年9月份获批成为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邮轮运营服务初级 1+X 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专业,开展了1+X 证书制度试点改革。

校企共同组建了项目建设团队,组织开展了师资培训、考证动员、课证融通、培训、考核等工作。研学旅行与策划、邮轮运营与服务 1+X证书 制度试点建设专业均列入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可选择考取证书,纳入学分银行计算体系,并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中融入研学旅行与策划、邮轮运营与服务教学内容,通过试点工作将新的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

四、结语

将价值共创理论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可以满足产教融合育人实践中各方需求,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三方联动,价值共创。

“三对接、双融通、双转换、四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群育人体系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以来,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1家、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专业2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多名毕业生成功创业或者担任旅游企业高管,服务了职业教育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K, Ramaswamy V. Co-opting customer compete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w,2000,78(1):79-87.

[2]赵荣生.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61-63.

[3]武文珍,陈启杰.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6):66-74.

[4]潘丽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线上线下融通”视角[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报,2021(4):44-48.

[5]潘丽辉.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1-2.

[作者简介]潘丽辉,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中级旅游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职教育;黄馨仪,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通信作者,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高职教育;张荆艳,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茶艺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 方 仁]

作者:潘丽辉 黄馨仪 张荆艳

上一篇: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水闸施工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