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2022-12-10

第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很多,特别是教学方法滞后,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现状

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旅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旅游教学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等现象。很多院校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是要求学生熟练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通过等级考试? 还是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授人以渔? 目前的现状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学生非常习惯于教师对知识定论式的讲授,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未必都能听得进去。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的教育一定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迅速提高我国旅游教学水平,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还原真实的职业情景,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加深职业体验。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全程指导、跟踪、管理、监督,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

2.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师主体”转变为“培养技能、学生主体”。

3.一体化原则。按照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原则,教学中不存在完整的、单独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补充“适度、够用” 的知识,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角色互换法。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大部分的专业课和某些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针对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课堂形式上的主导,教师则是幕后总导演。

2.情景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在现有的校内教学中模拟规定情景,将学生与教师置身于虚拟情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使学生面对相关画面进行景点、景区讲解;同时,学校与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教学现场置换到真实的旅游工作环境中,按职业标准,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或专家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调动自身潜能。

3.项目教学法。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先由教师按职业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给学生个人或小组,以规定时间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师生在教学中充分互动,通过反复的教与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与理论的接受者,而是在一步步的思索探究、主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当然,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4.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对有关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讨论加以解答,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学到的知识深刻难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生动的、典型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把学生引到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上来,让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发展去想象,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 论文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思路清晰、简捷明了。为此,旅游管理专业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了专业整体课程优化设计,对本专业的21种可观察学习成果进行分类,根据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获得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个学年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平。如此大量的学生走入社会,各高校当务之急是专业建设,课程优化设计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系统性改革旅游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开设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设置偏差、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具有较广阔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以及能够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以上两方面都需要学生内化后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显现出价值来,其隐性存在的特点致使学习效果评价障碍重重。有些学校进行了PBL教学改革或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些大胆尝试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将目光转向能力培养,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训练型教育的转变。他们的积极探索意义重大,正确引导了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在单独的模块化教学方面优势突出,而在整体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略显不足。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

(一)SOLO分类理论主旨思想SOLO是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译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此理论更加注重整个教学的系统设计。它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作为为教学和考核对象,将学习成果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一门新学科时首先获得的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加总后形成量变。量变进一步深入之后,质变发生了,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二类。当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抽象体系后,就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三类。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即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表面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因此形成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由于此分类理论,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以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学习成果的循序渐进培养为教学设计思路,使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更具系统性。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行了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尝试。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思路医学论文发表/yxlwfabiao/课程优化设计焦点在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重新构建和组合,包括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向量,目的是使教学质量不偏移。为此课程设计步骤分为三步,一是找到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学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来完成;二是对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定义。定义原则为: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一类学习成果;相互联系的、连贯的、一致的整体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二类;抽象思维后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三类。第三步是根据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即怎么学,调整顺序的原则如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

第三篇: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力培养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模式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旅游业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的发展。旅游教育通过它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等的辐射、带动,对在经济建设中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来看,应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

一、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高层次、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宜昌经济规划要求,从原来注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视野、较高的职业综合技能、能胜任各类旅游企业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定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关于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宜昌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五年中,宜昌将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名牌。因此,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熟悉旅游管理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旅游教育专业设置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坚持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确定专业主体构架的依据。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就业前景良好的新兴职业,如茶吧经营管理、酒吧经营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康乐服务、多语种导游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设置、开发与市场需求对路的专业,可以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就业渠道更为宽阔。

三、关于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和实践并重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综合化的特色,为学生终生学习、终身发展做准备,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做到课堂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框架的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三大模块: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在

二、三两个学期安排课程实习,

五、六两个学期安排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附:旅游管理专业三大课程模块学时分配表:这种课程模式,充分淡化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界线,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服务于技能的有效掌握,充分体现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让学生尽早(第一学期)进入专业能力模块的学习,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多层次设置教学(学习)目标,并将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实践课程体系突出,技能课占总学时的43%,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技能的程度,确定学习方式和把握学习进程,并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第四篇:浅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摘 要: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以及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进行概述;其次,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业能力提升的意识、缺乏实践经历以及培训缺乏针对性等三个角度,提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的能力,这不仅包括教师所拥有的学识,还包括其自身的教育行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这就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教师能力的要求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该专业更加重视教师在实践方面的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相关理论概述

1.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定义

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对旅游管理专业能力有明确的定义,本文在对职业能力以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对教师要求的研究基础上,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指的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在职责要求范围内的所有能力以及素质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能够完成所有教学工作的保障,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

第一,外部动力。其是指能够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外在动力。主要是学校根据教师的表现而制订的一些奖惩制度,主要包括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这些对教师的未来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提升。

第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信念,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内在动力。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动力主要在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在执教过程会形成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责任感,认为只有出色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才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才促使教师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少职业能力提升的意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创新和改革。这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提升职业能力的意识。

首先,有些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工作缺乏热情。

其次,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不只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有科研或者其他工作,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很多实践型的教师来自于旅游行业,这些教师虽然在实践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在旅游管理的理论方面却存在很大的欠缺。这部分教师认为旅游专业就是实践,理论无所谓,所以也不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使其不能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缺乏实践经历

实践水平是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实践中,大多数旅游专业的教师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缺乏职业经历。高职院校中的旅游专业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到学校任职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缺少实践经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不能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很多知识都需要重新学习,大大延长了对工作的适应期。

其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并不是旅游专业毕业,而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来。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和指导,尤其是实践方面的指导,职业能力不够,自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

3.培训缺乏针对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够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竞争力。但从实践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虽然大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前参加了相关的技能培训,但是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上,缺乏有?对性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培训,即使有,培训时间也很短。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都是一周到两周的时间,而且这种培训都是一次性的,这就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很少能够得到有用的内容,培训的意义没有得到体现。

其次,培训的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给教师提供的培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采用的是不同专业教师共同培训的方式,并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培训。而且多是找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需求不符。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提升理念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提升意识。教师的理念不应只停留在某一阶段,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对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规划,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

其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发展。旅游市场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新方法及新观念会不断出现。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保证自身的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再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还应该具有职业发展的意识。教师应该时刻对自身的状态进行反省,要在实践中学会寻找问题,并不断寻找对策来增强教学信心、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深化教学知识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多参与社会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还是要通过实践的方式,主要可以通过四种形式进行提升: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委派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定期到酒店、旅行社等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熟悉最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旅行社带团,在带团工作中可以跟经历丰富的导游进行交流,从而将所见所闻当作教学的鲜活素材。

再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旅游,只有这样多实践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教师也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提升自身对旅游专业的认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专业,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和形象。

最后,高职院校要鼓励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参加导游、酒店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证书考试,在学校内部也需要开展相关的实践培训。学校要加强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建造实践培训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不断增强教师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制订相关的岗位培训制度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校在培训教师过程中,要制订岗位培训制度,再由相关职能部门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对每个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培训。

首先,做好职前培训。教师在进入教师岗位之前,只是在理论积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实践方面的经验却很少,往往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融合到实践中,所以职前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职前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将旅游专业的教学技巧、表达技巧、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技巧等进行系统培训,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从而帮助新进教师快速适应教师这份职业。

其次,在职培训。对于已经入职的教师来说,其已经完成了从学生到人民教师角色的转化。但是,这些教师在面临严峻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学习。高职院校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尤其是一些从外专业转行过来的教师,他们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空缺,但是缺少专门的专业知识培训,其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多为这些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加深对旅游管理的认识,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⒖嘉南祝?

[1]王瑷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初探[J].新课程旬刊,2013(5).

[2]姜荣,丛迎九,曲桂东.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3(2).

[3]姚雪莹,王朋军.独立学院旅游教师专业化内涵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5(9).

[4]杨苗苗,关荐.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5(4).

[5]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作者简介:雷钧(1980― ),男,江西兴国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

第五篇:高职高专专业介绍:工商行政管理

专业名称:工商行政管理

专业代码:6205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管理实践能力,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基层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工商行政管理与服务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个体私营经济管理、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商标与广告管理、市场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公平交易监督管理、物价学、管理学、经济法、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工商行政管理岗位。

高职高专专业介绍:商务管理

专业名称:商务管理

专业代码:62050

3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贸易和管理理论,具有较强商务管理实践能力,在各类商务机构及企业单位从事各种商务管理实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现代企业商务活动业务及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经济学基础、商务概论、企业管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工商企业认识实习、商务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各类商务机构及企业单位的商务管理岗位。

上一篇:高中教师工作总结精选下一篇:工作计划及销售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