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的思潮一直影响着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占有方面均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抗衡,广西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专业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专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1:

运用知识管理策略建设高职专业课程的理论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由知识运用层、知识管理层和知识资源层组成的专业课程建设知识管理框架,在对框架各层进行了简要讨论基础上分析了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中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最后深入讨论了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知识整合、知识运用和建设团队三个关键技术,试图从方法层面对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管理 课程建设 知识整合 知识应用 资源

1 引言

据有关调研表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目标不明确、流程不清晰、方案不完善、研究不深入,致使很多专业课程目标无法有效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更新与行业发展不协调,从而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专业核心竞争力[1]。课程建设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课程建设管理失措,本文试图运用知识管理这一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课程建设管理创新,加快课程建设速度、提高课程建设效率,构建专业核心竞争力。

2 运用知识管理建设专业课程的架构

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运作对象为课程建设知识,既包括概念、定义、原则、方法等显性知识;也包括课程案例、工作流程、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还包括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解决方案等。所以,课程建设知识管理就是对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教学过程产生的经验、建设过程采取的策略等知识资源的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增强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总共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应用层、知识管理层和知识资源层。三个层次分别指出了课程开发知识管理涉及的人员、活动和管理对象。

(1)知识应用层

课程建设知识管理应用层建立起与课程建设知识相关的人员之间、人员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之间的联系。这些人员组成教学组织、建设团队、研讨社区。其中研讨社区是由各类角色随即组成的团队,进行非正式地交换思想和分享知识,在一种信任和支持的环境里(例如网络群组)积极地学习和探讨。虽然这种组织是不确定的,但是其“生命”取决于成员本身,只要还有兴趣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

(2)知识管理层

课程建设知识管理过程对应于课程建设知识管理逻辑架构的知识管理层。知识管理过程的总体运作模式为: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课程建设知识的现状,然后围绕现状,不断获取、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市场为导向,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渠道获取相关的课程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扩散和积累;在知识供应的基础上,将获取的零散知识整合成适应教学流程的知识体系;对课程教学各流程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知识的正确运用和积累。

(3)知识资源层

课程建设需要考虑从企业需求到教学评价的整个周期,课程建设知识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从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建设流程、文本知识、离散经验、企业案例等。

3 运用知识管理建设专业课程的意义

从课程建设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课程建设管理中引入和实施知识管理,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影响和促进管理创新,将更加有助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通过对已有师资、资源及经验知识的重用,可以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通过对知识进行合理存储,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大大缩短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方法和工具,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2)持续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通过重用已有的经过实践验证的知识,以及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从而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避免错误的重犯。

(3)降低课程建设的成本

通过重用已有知识及查看已有的教训,避免了昂贵的调研费用和错误重犯的代价;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做到以少量的内部知识应对多样化的外部需求,不但能够节省响应市场的时间,也能够减少维护大量知识所需的代价。

(4)提升专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知识的重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好点子”在专业间、校企间的共享。这些影响都将促进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5)实现知识的传承

避免过度依赖某个专家或教师,实现知识的传承。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共享散落在各个专家头脑中的知识,将实现对专家所掌握的宝贵经验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承,避免出现由于个别教师的退休或离职造成课程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4 运用知识管理建设专业课程的关键问题

对于专业课程而言,根据知识所属主体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个人知识(还未共享的经验知识)与组织知识(被运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2],要实现课程建设知识转化,在转化中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创新, 需要采取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

(1)持续动态的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如图2所示,对课程建设中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优化,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知识仓库。知识整合具有以下特征:①知识整合主要包含分析优化和组织知识仓库;②知识整合是一个持续动态的工作;③整合后的知识仓库要能够使教师快速获取需要的知识,为新人提供开发路线指导,为获取新的知识提供方法上的指导[3]。

(2)基于关系导航的知识运用

现实中,很多专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资产,但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规范对知识的重用,导致已有知识的重用率偏低,以教学为例经常每个老师授课的内容、方法、手段、效果都重新摸索。大量的、离散的知识经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知识整合处理,构建出具有合理架构且相互关联的知识仓库,构建知识关系导航。知识应用过程中,通过这些关系的导航,可以非常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为了促进知识的创新,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系进行导航,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

为了保证所需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供应,课程建设团队需要从事课程研究和知识应用两个层面的工作。课程研究主要是为了保持课程乃至专业的持久竞争力而进行的基础研究、运用研究的优化工作;知识运用主要是在校企合作中为了满足企业方的特殊要求而进行的课程知识开发。由于课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对课程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属于知识创新的过程,从事课程研究的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知识应用主要是运用合作企业已有知识去满足对方的特定需求,虽也需要进行部分的知识创新,但更多的是知识的消费过程,所以对知识运用的人的知识水平的要求就相对低些。

5 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己经成为第一要素,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运用知识管理策略从方法层面探讨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建设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知识管理的复杂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云玲.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57-61

[2]罗生全,靳玉乐.学校课程领导:知识管理的视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8:25-29

[3]赵修卫. 组织学习与知识整合[J]. 科研管理,2003,24(3):52-5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201303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国先(1959-),男,湖南益阳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从事职业教育,主要研究方向: 链传动及链式自动化输送线。

作者:杨国先

高职专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2: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的思潮一直影响着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发达地区,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占有方面均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抗衡,广西也不例外。为解决目前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借鉴和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探索促进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旨在为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及相关教育组织机构提供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WU Binyu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动态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教师需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掌握并保持专门的认识和专门的技术。1986年,美国卡耐基工作小组、赫姆斯基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这两个报告都提出要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开始,有关知识管理的书籍、论文层出不穷。知识管理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方面的发展:(1)关注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2)分析知识管理的阶段,构建知识管理系统。(3)关注于企业管理过程的知识化与管理实践的业务流程的整合。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起步比较晚,从国外研究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来看,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发表《创造知识的学校》是目前国外研究教育领域有关知识管理方面最直接且重要性不可忽略的一篇文献。2000年,哈格维斯《从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传媒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首次将研究视角转入到教师专业知识方面,该文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相关的文章与著作来看,目前学术界对于知识管理的论述,大部分停留在探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将知识管理运用到教育领域,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局限。

2 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或者其他教育资源的占有方面,都无法与非民族的发达地区的高职高专相比。即使在同一民族地区,由于地方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对教育资源的占有,远远比不上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區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广西为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河池、百色、崇左、钦州)和沿边的玉林、贺州等地的高职高专院校对教育资源的占有率远远比不上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等大城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占有量的多少直接对院校内教师专业化进程和质量影响深远。

笔者通过对广西十五所高职院校的近80名英语教师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到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具体如下: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由于近年来广西高职高专发展的速度较快,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如下问题:

2.1 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

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就人的一般发展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才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然而,现实状况是,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缺乏自我意识,没能自觉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中寻找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2 专业知识与技能老化、单一化和狭窄化

我国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使得一些教师的知识更新严重滞后于知识本身的发展与创新速度。而把这些过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无疑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极大浪费。在提倡厚基础、宽口径专业设置的今天,传统体制培养的高校教师的专业内涵就显得单一、狭窄。教师往往只能掌握一门专业学科知识,缺乏学科的交叉互补,对所教学科的把握缺乏发展的思维和开阔的眼界,不能从多个视角来审视所教学科的发展与内容体系的更新。

2.3 专业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社会上的高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主要以职前培训为主。一般在上岗前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学习。这种培训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培训时间过于短暂。高校教师成长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发展的过程。岗前培养仅仅是其中一小段,如果将其视为高校教师培养教育的终结就未必合适。二是培训的内容不完整、不全面。职前培训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措施或规则。由于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偏见,政府及各类教育机构侧重于对本科院校教师的职前职后的培养,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资金投入有限。而英语作为高校中的公共课程,非重点或核心类课程的状况使得学校对英语教师的培养投入是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 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权利亟待提高

在现阶段,英语等级考试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依然很大,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校领导企图通过提高英语过级率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学生过级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被划上等号。这使得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规守矩,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扼杀,教学方式老套,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权利被限制,教师的个人发展和知识更新缓慢,导致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缺乏干劲和激情,个人专业化发展得不到有力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3 知识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它涵盖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它既包括教师在职教育或通过在职培训所获得的专业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包括职业信心的增强、教学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强化。由于知识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如何有效地为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各种知识是目前高校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它涵盖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它不仅包括教师在职教育或通过在职培训所获得的发展,同时也包括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知识面的不断拓宽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因此,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是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的整合:

3.1 重视对显性知识的整合

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共同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得、转化、创新与应用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任课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起自己的專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接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并高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增强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个人专业化水平。显性知识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储在图书馆、网络或数据库中,相对于隐性知识来说比较容易获得。在以往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知识管理的意识和指导思想,大量的个人知识资源处于一种零乱、无序的状态,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和利用,导致了知识的流失。因此,对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和整合,并根据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有序化处理,可为教师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提供有利保障。

3.2 重视对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转化

由于教师的大多数知识都是隐性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清晰表述说明性的知识,即显性知识,同时要向学生传授大量的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的知识,此类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教师的潜意识层面,是内在的知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有直接引导作用。由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存在内隐性,有时不容易表达清楚,因此,教师往往得通过个人将知识先进行转换,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才能把本人的知识和经验供同行教师和学生使用。此外,教师知识的个体性还具有结构松散、缺乏内在逻辑性、稍纵即逝的特点。由此可见,对这些零散和片段式的知识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3.3 培养教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意识

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获得、积累、转化以及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人类知识的获得需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处理,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转化为新知识,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个体知识的丰富发展和集体知识的共同整合而形成的,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将个体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团队知识;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和培训达到知识面的扩展,最终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英语教师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可为个体新知识的产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探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可加深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性认识,丰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虽然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但笔者更希望能通过该研究为广大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抛砖引玉,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贾成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

[2] 康锦堂.教学能力结构及测评[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3] 康叶钦.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策略手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1(2).

[4] 李秋洪.民族的向往与追求[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 李莹.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思考[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3):57.

[6] 连莲.日本教师专业化特色及启示[J].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4):13.

[7] 刘慧芳.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探索,2001(11):59-60.

[8] 刘俊.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道德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80.

[9] 牛征.我国职教资源配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2(1):26.

作者:吴彬宇

高职专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3:

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摘要]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教学的角度切入,围绕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提出科学规划专业群资源库架构、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及使用有效性、组建资源协同开发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与应用策略,以稳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专业群 数字化  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孙燕华(1961- ),女,江苏无锡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与教学管理;陈桂梅(1977- ),女,山东莱阳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管理。(江苏 无锡  21412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基于专业群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425)和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专业评估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3/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抓手。高职专业群是由若干个服务于某个产业领域或产业链的专业组成,这些专业是具有相同产业背景、在岗位工作要素上有密切关联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专业群数字化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是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建与用”的目标定位。

目前,高职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出现了诸如规范性问题、异构问题、优质资源的组织架构混乱等问题,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建不重用”倾向,影响了教学资源应用和共享机制的健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在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资源应用两个维度上,从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学习者和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两个视角,围绕学习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认知过程,提出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策略,为提升教学资源质量、建立教学资源维护与更新机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路径。

一、科学规划专业群资源库架构

考虑教育需求,制定符合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可以提升资源的教育性、共享性、实践性。

我国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各高职院校基本上以学校或院系为单位进行建设,功能上突出专业课程教学要素,使用主体倾向于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群体有所兼顾但不凸显。教学资源建设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设计导航,如有的是从精品课程建设角度设计,有的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角度设计等,缺少行业内的标准规范。教学资源内容缺乏一个涵盖专业群各个领域、呈现行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需求、教学即时反馈、用户积极评价和科学运营管理等信息的资源平台。笔者借鉴所在学校完成的全国首个数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成功经验,从满足教师教学、人才培养和学习者个人专业成长的需求,构建专业群平台资源、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三个层级的教学资源组织架构,最终创建基于专业群的数字化学习空间。

第一层级专业群平台资源架构(见111页表1)。从专业群组建的视角,系统设计专业群建设要点,展示专业集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管理机制等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成果,为高职院专业群建设提供示范,以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第二层级专业群下的某个专业教学资源架构(见111页表2)。依据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统筹,科学调研与准确定位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标准,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人(师资)、财(经费)、物(基地)、机制的具体配套保障。

第三层级某个专业下的课程教学资源架构,见表3,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将企业资源引入课程,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开发涵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全过程。课程信息及资源内容按照课程属性以及资源栏目要求构建,技术规范可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

为更好地服务学习者,三层架构的专业群资源库所创建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应有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群教学系统支持,针对不同身份的应用对象实现导航。如针对在校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利用资源的角度,提供智能化学习引擎,对知识进行分类。如果服务对象是社会学习者,那就要明晰学习群体利用资源的意图是继续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提升需求;如果是学历教育,就要明确资源的适用范围及知识的完整性;如果是职业提升,就要引入职业标准,支持定制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及使用有效性

教学资源的价值,在于其对教师和学生的应用便捷性、对人才培养和职业提升的助推力。如何活化资源、丰富资源、开发资源,支撑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变革,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发挥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我国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看,高职教师是教学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资源使用的主要用户,教师们长期从事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可以为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多样化的精品资源和教育咨询。但如果反过来考虑,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发挥了多大的价值,笔者认为,有了源源活水,课堂未必勃勃生机。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是让专业教师们完成自我角色的突破,自主参与到资源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来,并依赖和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这就取决于教学管理的协调作用。如作者单位制定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广使用办法”,制度要求将资源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即课程负责人要组织课程团队,将数字化课程资源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要求积极开展网上作业、答疑、专题讨论等交互式网络教学活动。上网课程中开设学习社区或论坛,课程负责人须安排专人管理其学习社区或论坛。每周1~2次解答学习者提出的与课程及教学相关的问题;以课程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展网上专题讨论,加强与学习者的互动交流;要求课程团队及时维护、更新和完善视频资源等基本资源,积极建设拓展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需求。鼓励按照或借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模式整改、充实、完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尤其是向微课、慕课方向转化。每学年课程更新不少于一次,向教务管理部门提交的课程资源更新比例不得低于10%;教务管理部门为课程维护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并及时向课程团队反馈课程学习者反映的问题,适时公布上网课程的访问人数、答疑和讨论统计数据、公众评价和排名,定期公布课程的更新完善情况。这就从客观上拉动了教师参与数字化专业资源建设,化被动为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在自觉自律中实现了角色转换与挑战。

第二,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发挥集群优势,实现资源整合,避免资源闲置与重复。因此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首先要构建体系化的完整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依据学习过程需求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学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专业群中的课程资源建设可以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将课程资源划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细化资源属性,方便资源的调用和整合。其次要利用远程技术,建立并开放网络教室,建立适合网上学习的资源和平台,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能够按照学习任务随时登录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检测、学习评价。最后要提供便捷、实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在交互仿真系统中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选取合适的工具,而且不需要采用统一的入口,以最快、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进行个人知识的存储、加工,并完成与朋辈、老师的沟通交流或信息反馈。这些工具如邮件、通讯录、WIKI、BLOG等。学生可以在学习空间中完成预习、课堂学习、自测复习、完成和提交网络专题任务和课堂作业等,并能将学习过程的“痕迹”记录、保存完整,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三、组建资源协同开发团队

要保障资源建设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开发团队的组建是前提条件。以学校为单位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开发必须依赖三类团队的高效合作:

1.专业教学团队或课程教学团队。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推进,高职院校基本上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学团队或课程教学团队管理体系,并结合职业教育领域的示范性建设或骨干院校建设等项目,凝聚出各具院校特色的优秀团队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将这批不乏教学名师、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人员组织起来,承担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课件开发、教学条件支持服务等开发或建设工作,可以保障专业教学资源的教学性、技术性和专业质量。

2.组建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资源的整体策划和协调是资源建设的保障性工作,也是开展项目的组织基础。教学管理人员是资源开发过程和监控过程的主体人员,也是沟通教学团队、技术研发和制作团队的主要桥梁。从对资源项目的过程化管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与评价,到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的选择与组织,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选聘,以及资源项目的稳步开展、推进、协调都离不开管理团队的付出与努力。高职院校一般由专门的教育技术部门或教务部门承担教学资源的运行管理,近几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平台(硬件)的建设从体制和环境上保证了资源的投入、建设和运用,也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库的利用效率和宣传、推广应用。

3.专业化教育技术研发与制作团队。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参与资源开发和资源使用虽然具有专业优势,但要保证资源建设标准、技术、风格的统一,保证资源的流畅、美观与艺术性,保证资源制作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效果的稳定性,离不开成熟的技术研发和制作团队。如果高职院校的教育技术中心还不具备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学校还可以针对项目开发和维护与专业化制作公司建立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确保所开发各类教学资源的技术适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刘锐.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

[2]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3]顾京.两级跨界互动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4]侯威.国家级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10).

作者:孙燕华 陈桂梅

上一篇:船舶企业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体育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