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作为大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一的法官职业文化同时具备着文化属性和职业属性,因此对于防治法官司法腐败有著其独特的作用机理。首先,这种法官职业文化应严格界定在精神层面之内,而不包括广义职业文化含义之中的制度、行为等层面;其次,法官职业文化针对司法腐败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约束和规范功能、舆论宣传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 篇1:

当前中国的司法腐败及防治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司法腐败形势仍非常严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较为复杂,是司法体制机制缺陷、司法环境和司法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策上, 要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完善反腐败法制和强化监督制约等举措多管齐下,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司法腐败;监督制约;队伍建设

司法是人们寻求社会正义的最终途径,是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诸如重庆法院执行窝案、最高院前副院长黄松有涉嫌受贿案、湖南省高院前院长吴汉振受贿案、辽宁省高院前院长田凤岐受贿案、阜阳市中院三任院长“前腐后继”案等司法领域的重大案件,都说明司法腐败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2014年1月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一、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的现状及表现

(一)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的现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年度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总人数从1993年度的1 804 人,逐步攀升到1998年度的峰值4 771人,在经过五年的高位盘整后,自2006年开始回落到 2 700人左右。① 20世纪90年代司法腐败犯罪形势一度恶化的局面目前总体上得到扭转,但相对其他领域,其绝对数量虽然走低,但相对比例却在提高,其占职务犯罪总数的比例一直维持在6%以上,且有上升的势头,说明司法腐败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相对高发的领域,腐败形势非常严峻。

(二)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的表现

当前,我国司法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索贿、受贿

这是目前最严重的司法腐败,也是反腐败的重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打官司“托关系,找熟人”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而部分司法人员也不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以“关系、人情”为依据,以“金钱”为准绳,把打官司变成了“打关系”。

2.以罚代法

这在刑事案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如有的犯罪嫌疑人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为了私利或小集体利益,以罚金刑代替自由刑,甚至有的公安机关可以将严重的刑事案件终结在侦查阶段,罚款了事。

3.以权卖法

在实践中,有的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置人民利益于不顾,以权换钱,以权换利,甚至成为地方黑社会势力的保护伞。

4. “吃”、“拿”、“卡”、“要”

部分司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当事人吃、拿或者勒索钱财,以填自己腰包。

5.参与搞地方保护主义,司法呈现地方化的不良倾向

这方面在行政诉讼和执行领域表现较为突出,部分地方法院偏袒作为被告的地方政府机关,拒不配合、不协助其他地方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执行,甚至以武力阻挠外地司法机关执行。

6.乱收费

有的司法机关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千方百计乱收费,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转嫁在当事人身上。

7.用人上的腐败

在用人上不是任人唯贤、唯才,而是任人唯亲,在个别地方出现司法机关在招考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时解决优先照顾司法人员子女亲友的问题。

8.衙门作风、官僚主义泛滥

部分司法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专横,作威作福,所以老百姓说,司法机关有“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以上是司法腐败的种种表现,当然在此不可能一穷而举,而且这些表现之间也不是各自孤立的,往往相互联系,互为表里。

二、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的原因分析

司法腐败的原因较为复杂,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司法腐败是司法权力运作主体、对象、制度、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司法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从司法制度和司法运行机制看,法律上存在的漏洞和体制上的弊端为司法腐败的产生创造了制度基础和条件。这方面的缺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司法地位不独立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先决条件,没有司法的独立就不可能有公正的司法。孟德斯鸠说:“如司法与立法、行政不分离,则无自由可言。”正因如此,在现代西方社会,对司法独立都较为重视,往往视之为“法治的真谛”。我国虽然这一思想在宪法中也有所体现,但由于现实的原因,实际上难以实现,司法权出现了地方化的倾向。

2.司法机制不科学

我国司法机制的不科学,主要是司法的行政化,具体表现在:除了军事、海事、森林等专门的司法机关,其他都是对应行政区划来设置的,司法人员的管理也是以行政方式进行的;建立了由普通法官到副庭长到庭长到副院长到院长的权力等级体系,根据部、局、处、科等行政级别确定法官、检察官待遇的位阶体体系;在很多司法程序中,还是以行政命令决定。司法的行政化,导致权力集中、管理落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等体制性弊病。

3.监督机制不完善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也已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目前,我国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基本上还是以党的监督、人大监督为主, 监督不及时,监督面也较小,以致司法腐败行为被发现和受到惩治的概率较小,这就造成腐败者心存侥幸、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增大。

4.司法保障机制不完善

这里所谈的司法保障机制,仅指司法人员的物质保障。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的社会地位、名誉、威望都远较文官高得多,待遇也远比文官丰厚。而在我国,司法人员的薪金取决于地方财政,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司法人员工资低,司法人员生活难以保障。这容易导致司法人员可能因为生活的困难而“为五斗米折腰”,拿手中的权力换取钱财,出现司法腐败。

(二)司法环境不够理想

司法环境是司法腐败得以滋生的温床。司法环境,指的是司法运作所处的环境,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在此,笔者仅从法律意识这一角度谈一谈当前中国缺乏一种“尚法”的精神。

封建社会作为一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由它形成或渗透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价值观念等在现代社会中却依然存在,导致当前中国不崇尚法律。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它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权力阶层说,摆特权,耍威风,官僚主义;另一方面,就民众来说,在观念上仍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人情的人伦社会上,不习惯生活在一个由他们看来是来自西方的冷冰冰的法治社会中,他们更乐意于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去维系和调整现有的社会关系。

有些案件当事人为了胜诉或取得较大的权益,在打官司时“托关系、找熟人”。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不再相信法律的公正、司法者的公正,而是将胜诉的关键建立在“关系”、“熟人”的基础上,于是千方百计直接或间接地接近办案司法人员,请客、送礼甚至行贿。

也有些人为了日后“办事方便”,对司法人员进行“先期投资”。他们平时想方设法与司法人员套近乎,拉关系,以图日后涉及法律事务时能够“办事方便”、“得到照顾”,有些司法人员也放松了警惕,认为他们不是当事人,接受他们的“请”、“送”无所谓,殊不知这些人所预期的收益是以司法权力为基础的,正是看中了司法人员手中的权力,才会进行“投资”。

(三)司法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

从司法权力运作主体看,司法人员素质低下是司法腐败产生的重要因素,司法人员素质与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关系,司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司法水平的高低,二者成正比例关系。

在国外,对司法人员的任职资格、选任方式和选任程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在英美法系国家,任用检察官、法官,首先应具有律师资格,并且具有一定年限的执业经验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检察官、法官任职资格条件的要求本身比较低,我国现有司法人员高学历人员少,另外,部分司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差,享乐主义、特权思想占了上风,腐朽堕落。

四、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的防治对策

有司法就有司法腐败,这就注定了遏制司法腐败是一个持久的连续过程,也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要想单靠几项措施就一劳永逸、轻而易举地消除司法腐败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对策上,既要从宏观实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又要从微观在司法运行的各个环节消除弊端、植入免疫基因,只有这样,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

1.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把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以规定,表明了党中央对于司法改革的高度重视。按照公报的要求,需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以及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会议要求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全会提出的“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妨借鉴我国大军区设置及中国人民银行设置改革的经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独立运作、垂直管理的司法体系,司法机关的级别仍为四级,保留现有最高司法机关,打破现有依行政区划建立的高、中、基层司法体系,跨省、区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高级检察院、法院(以各设7-8个为宜),跨地、市设立中级检察院、法院,跨县、区设立基层检察院、法院。这样,既可以有效防止地方行政的干预,又可以减少司法机关的设置,裁减冗员。

另外由国家财政列出司法专款,并保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逐年有一定的提高,并且保证司法经费来源的唯一性以及要保证专款专用,司法经费仅用于司法运作开支。

由全国人大设立专门机构或司法部对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合格且志愿到司法机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单独考核,合格后进入国家检察官学院和国家法官学院进行不少于2年的培训,合格后由主管机构颁发司法官员任职资格证书,方可进入司法队伍,纳入全国司法人员人事编制,并由最高司法机关在本系统内统一任命和调动。院长、检察长等司法行政领导职务,也由最高司法机关在本系统人员中选拔,报全国人大任命。

2.改革具体司法规则

合理配置司法权力,明确公、检、法、司各方权力范围,公安机关只能是侦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只能是司法执行机关,无权对案件进行实体性的处理。

改革合议制、审委会和检委会制度,推行办案法官和检察官责任制,让法官、检察官能够自主公正执法、司法,同时也会使主办法官、检察办理官冤假错案受到法律的追究。

(二)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司法人员的现状,将众多素质低下、不合司法职业任职资格要求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全部清除出司法队伍,是不现实的。只有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以期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养,然后让他们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如果在一定年限内,仍不能达到任职资格要求,则应淘汰出司法队伍。

2.提高任职资格要求、严把进人关

要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必须从抬高司法机关的门槛入手,严格司法人员的资格和资历条件,走精英司法之路。《检察官法》和《法官法》对此已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笔者觉得仍不够合适,认为应限定在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因为司法工作到底是一项特殊职业和专业化很强的工作,需要受过法律教育的人来做。同时把好进口关,规定只有经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合格,再经考核和培训,才能担任检察官、法官职务。

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司法人员和法学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牢政法队伍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着重提倡他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增加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三)完善反腐败法制

遏制和消除司法腐败,法制是保证。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司法人员收入申报和公开制度

在司法系统率先改革,司法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必须依法向有关部门申报收入数额,进行准确登记,然后由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当司法人员离开原职时,必须公开其收入、财务帐目,并由审计师依法进行审计;对司法人员违法所得或来历不明的财产,必须严肃查处,予以没收,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制定反腐特别法

我国现有的反腐规定散见于刑法、行政经济法规或部门规章中,立法上的不系统、不协调及某些缺乏强制力的规定,给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应尽快制定一部反腐特别法,对贪污贿赂、刑讯逼供、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枉法裁判等腐败犯罪行为作出系统而又具体的规定,运用统一的法律规范对之加以控制。

(四)强化监督制约

只有建立以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主的监督体系和机制,实施有效监督(既要有程序的,也要有实体方面的),方能有良好效果。

1.继续完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制定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各系统的监督规章,各司法机关内部设立监督机构来监督本系统、本单位的工作。二是通过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

2.重点加强社会监督

司法具有民主性的特征,应当受到来自社会的监督。社会监督分为两块: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对于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笔者认为,现在关键是制定相应规则,并予以制度化,保证监督渠道畅通,并健全保护机制;对于新闻媒体的监督,当务之急是以立法的形式赋予新闻媒体适当权利、规范媒体的报道行为。

反对司法腐败、推动司法效率与公正,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期盼着伟大祖国能够遏止司法腐败,走向民主、文明和法治,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谱写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N]. 人民日报,2014-01-09:1.

[2]张千帆.重启司法职业化改革[J].人民论坛,2013(4):7.

[3]盛宏文,魏娜.司法腐败的基本特征及预防对策——基于1990-2010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97-104.

[4]谭世贵.注重从制度上预防司法腐败[N]. 人民日报,2009-06-

12:7.

作者:张治国

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 篇2:

浅析我国法官职业文化对防治司法腐败的独特作用

摘 要:作为大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一的法官职业文化同时具备着文化属性和职业属性,因此对于防治法官司法腐败有著其独特的作用机理。首先,这种法官职业文化应严格界定在精神层面之内,而不包括广义职业文化含义之中的制度、行为等层面;其次,法官职业文化针对司法腐败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约束和规范功能、舆论宣传功能。最后,在营造良性健康的法官职业文化上,应从文化属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法官职业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文化;法官职业文化;司法腐败;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震惊中国司法界的黄松有案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嫌贪腐被调查的最高级别的法官。还有“浙江高院法官杀人碎尸门”、“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丑闻”等等频繁发生的一系列法官腐败现象、丑闻事件不得不让社会公众对象征着公平与正义的法院与法官的极度失望。那么面对这种法官腐败现象,社会公众不禁会问,为什么法官在精通法律的情况下还会如此的知法犯法?为什么这些掌握着惩恶扬善的社会公器的法官,结果却成了他们操纵司法、戕害人民的“凶器”呢?在有《法官法》、《法官行为规范》、《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规范、准则等法令严明、千夫所指的环境里,为何还是会滋生出大量的法官腐败现象呢?社会公众心中对法官的问丝毫不亚于屈原的《天问》。对于司法腐败原因的解说上,有些学者认为司法腐败主要是因为司法制度不健全,司法权定位失当、自身体制和具体制度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乏法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还有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形成的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形成的经济原因导致的拜金主义等等。

以上对腐败原因的分析各有一定的合理性,所谓的司法制度、行业规范、法律从根本上来说不过是一种外部的行为制约机制,而这种外部的制约机制在设计与执行上都发挥最优的情况下,可以起到相当的监督与制约作用,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外部制约机制的确没能解决问题。因此,就要探究法官阶层的内部因素,这里的因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或者已经形成好的职业文化环境是极不健康的。接下来,本文将在严格界定法官职业文化的内涵基础之上,重点分析法官职业文化对防治司法腐败的独特运作机制以及以如何达到营造出一个健康良性的职业文化环境为目标。

二、法官职业文化的内涵界定与基本理念

文化具有多重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人性化的,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上所有的活动和结果 ,狭义的文化指以社会意识形式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它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职业文化自然界定在狭义文化含义之中。然而,仅仅界定在狭义文化概念中远远不够,而欲界定法官职业文化,必得须先界定职业文化的含义。所谓的职业文化,最广义的意思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行为形态和制度形态的存在,而职业文化是随生产活动过程细分而出现的,因此,职业文化包括了精神、行为和制度三种存在形态。王文兵和王维国教授认为是指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这个职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正体现了上面的三种存在形态。而狭义的职业文化是指专指以精神形态方式存在。还有学者认为:职业文化,是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以职业人为主体,以社会职业为基本的内涵,以追求职业主体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而构建的文化体系。这个概念仅仅仅指出精神的形态。

在内涵的界定上,笔者认为这里的职业文化应以狭义概念来界定,专指以精神形态的存在方式。首先,职业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体系或者是一个文化结构,由多种相关的要素综合作用,而不是单个要素;其次,职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对其精神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欲的;最后,职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受到了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影响着文化的其他方面文化。因此,总结出职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应该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基本要素。

因此,对于法官职业文化的内涵界定上应严格限定在以上对职业文化含义界定之中,所以是特指法官阶层长期所形成的以追求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建构的内在的精神文化体系。

1.职业理念:职业理念是法官职业文化的基础内容,是指法官司法人员形成和共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就是指法官司法人员运用自身的精神力量来遵守职业的内部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力量因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和司法法律的权威性而体现出对养成法官公平正义感和崇尚法律精神信念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法院系统内部,为法官阶层倡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能够对法官司法人员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法官司法人员职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用于调整法官在职业中处理与其他人之间,主要指案件当事人与律师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是法官司法人员人格的最充分的体现。作为一名司法人员虽然在知法懂法的情况下,但是由于人的欲望是无穷大的,难以抵挡金钱、美女等诱惑,因此,他们还是会伺机钻法律的空子,甚至堂而皇之地违背法律,做出不该做的事情。而如果用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来约束、教化他们的思想,形成一种道德观念,懂得廉耻,知道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后,会受到自己内心的、社会的道德谴责后,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法官腐败的发生。

3.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法官司法人员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精神其实践内涵包括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立业等五个方面,而作为法官来说,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敬业。首先,因为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即对自身职业所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而这种敬畏之心不仅仅来源于法律本身的权威性,更是代表着法院行使审判权,维护人们的公平正义,调节各种社会关系,有效地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因此作为一名法官,只有时刻在这样的敬畏之下,才有可能正确地处理好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使公平和正义的天平不会倾向某一方。

三、法官职业文化与防治司法腐败的关系

恩格斯曾经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 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因此文化对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每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具备的知识素养以及价值观的不同,对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以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影响是一种无形的、被动的、耳濡目染的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对人的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被动性和无目的性,但是人们在主观能动性上,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比如通过积极的学习,主动感悟优良的文化熏陶,选择积极、健康的、向上的文化,避免不良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第二个特点体现于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性,也就是说虽然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这种影响一旦在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影响将很难改变。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而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法官职业文化作为大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一,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以上通过对大文化对人的影响机制分析也适用于来理解法官职业文化对法官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法官职业文化对防治司法腐败的运作机制主要是从文化属性和社会职业属性为出发点,而这种运作机制体现于法官阶层的内部,而区别与法律、规范的外部作用。法官职业文化作为一个法官职业阶层的综合的文化体系有其自身的社会属性。因此,具体来说,法官职业文化对防治司法腐败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法官职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官职业文化体系主要是指弘扬一种职业理念、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通过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的熏陶,树立法官司法人员正确的职业信仰与思想意识,进而使之不断地内化为法官司法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自觉遵守法律,钻研法律,严格依法办案,拒绝出现以权乱法、枉法裁判等现象。且这种职业文化环境一旦形成,不断发展壮大,将会作用到整个法官阶层,形成一片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公平正义,坚决远离与抵制司法腐败的蔚然之风。使欲想以权谋私的个别法官在这样的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之中无半点生存空间,久而久之,这样的职业文化环境会越来越得到良性的发展,因此在此情形下,杜绝法官司法腐败完全有可能。

(二)法官职业文化的约束和规范功能

法官职业文化的规范作用从本质上说,是为拥有相同职业文化环境法官建立起一套内部的约束标准,每个生活于期间的人都必须遵守这种标准。对法院系统说,法律、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等是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行为准则,也很难规范到每个人的行为。法官职业文化正是通过特有的文化规范体系,使人们认识到在特定的职业位置上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法官的社会角色意识,使法官的个人的活动与社会的要求协调一致。因为法官职业文化能使法官对信念形成定势,形成心理自治机制,所以这种机制可以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理的冲突,削弱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四、如何营造良性的法官职业文化

(一)培养法官司法人员的法律文化素养。

法官阶层法律文化素质的提高是营造法官职业文化的基础。提高法官司法人员的法律文化素养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挥法律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营造良性健康的法官职业文化和建立一流的法官职业阶层,实现司法公正,体现法律的价值与精神。“就正义的实现而言,操作法律的人的质量比操作的法律内容更为重要”因此,法官司法人员不仅仅要精通法律,而且应当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富有公平正义感,所以法官职业不是一般常人皆可胜任的。然而,许多法官的法律文化素质良莠不齐是无法逃避的事实,许多法官不仅缺乏专业的法律素养,而且缺乏法律信仰,这对于营造法官职业文化是及其不利的。所以,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法官司法人员的法律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提高法官选任标准、不断进行法律培训等途径来实现目标。

(二)注重培养法官司法人员的尚法精神和信念

培养法官司法人员的尚法精神和信念是营造法官職业文化的关键。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法律精神和信念的崇尚,可以说一个不崇尚法律的法官,他就不能称其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他就很难会对法官这一神圣的职业抱有敬畏之心,就很难担负起社会公平正义守护神的重任。因此,通过培养法官的尚法精神和信念,对营造优良的法官职业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通过定期对法官进行法学培训,鼓励法官广泛阅读专业法律类书籍等方式实现。

(三)法官司法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教育

法官司法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教育是营造法官职业文化的保障。法官职业文化作为广义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形态,有其文化的共性,就可以运用很多文化手段来达到目的,因此,欲实现良性的法官职业文化环境,一方面要丰富法官的文化底蕴,通过上文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影响,所以法官有必要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对于营造健康的职业文化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在丰富文化底蕴上,除了锻炼法官专业素养能力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广泛阅读优秀的书籍、文化作品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等。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易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和宣传手段,比如通过经典案例的警示、加强法官之间的交流沟通等来增强效果;还可采取影视、网络等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使之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因为文化具有渗透力和直观的感染力的特性,采取这种灵活多变的方式,不仅让法官易于接受,更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勇:《才智》,2009年第1期。

[2]董显辉:《职业文化的内涵解读》,载《理论研究》2011年 第11期。

[3]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 第4期。

[4] 唐骏、唐博:《 论职业文化的构建 》,载《企业家天地》,2009年 第10期。

[5]叶南客:《对现代文化功能和文化制度的社会学分析》,载《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 第5期。

[6]王利民:《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作者简介:顾辉辉,女,1990年生,江苏宿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级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

作者:顾辉辉

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 篇3:

浅议律师协会缺位于司法腐败的防治

摘要:司法腐败日趋严重,我们亟须寻找一种完善的监督机制来抑制趋势的蔓延。纵观世界各国,律师协会能够有效防止司法腐败的国家莫过于美国,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与美国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我国律师协会之所以缺位于防止司法腐败的答案。

关键词:律师协会 司法腐败

近年来,我国司法腐败问题一直为社会公众所诟病,中国的司法腐败日趋严重,因贪腐而落马的法院院长、法官不计其数。司法腐败已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公害之一。司法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

法官缺乏法治信仰当然是这一问题的主观因素,但是,把缺乏法治信仰作为司法腐败的根本原因未免牵强。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就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笔者认为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才是司法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学界也开始大量着墨于如何构建一种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总体来说,这种监督机制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检察机关、新闻舆论、人民群众、法院内部纪检监察部门。但是,作为法律共同体成员之一,也是最了解法官品行的一群人———律师及其自治组织律师协会———在这一监督机制中的缺位,这不得不让人遗憾。

一、中美两国律协在防止司法腐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比纵观世界各国,律师协会能够对本国司法系统进行有效监督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英美法系,其中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在美国,全国性的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简称ABA),在监督法官正当行使裁判权、确保司法公正廉洁、防止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美国律师协会对法官教育的作用。在美国,律师协会在法律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全美共有法学院250所,被全美律师协会(ABA)承认的有180所。法学院能否得到美国律师协会的认可非常重要,因为全美50个州中有43个州要求: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人必须毕业于美国律师协会认可的法学院。此外,律师协会对全美法学院的管理还主要体现在:(1)规定法学院的入学资格,设置课程以及学制。(2)批准认可法学院资格。(3)审核法学院的资格。全美律师协会每7年组织一次对其认可的法学院的资格审核。

(二)法官的选举、任命、留任等都要听取律师协会的意见。在美国,联邦三级法院系统的法官的任命,均由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在提出建议以前,总统都会征求美国律师协会的意见。同时,美国律师协会的司法委员会也会对所有被提名担任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和联邦国际法院的人员素质进行评估。对候选人进行“评级”并将结果交于司法总长,评级在6-8周内完成,将候选人分为WQ(非常合格)、Q(合格)、NQ(不合格)三类。这项评估将对参议院能否最终通过总统选择的候选人有很大影响。反观我国,情况则大不一样。在现有体制下,律师协会对防治司法腐败的作用没有发挥有效。

1、对法官的教育方面。我国目前的法律教育与美国那种由律师协会和法学院协调管理160所左右的法学院的情形不同,中国的法律教育非常不统一,建立了由普通高等法律教育、成人高等法律教育、法律职业教育组成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头管理的法律教育、培训体系。而且在中国,律师协会是不可能评估一个法学院所有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我们是由教育部、司法部来评估的。

2、对法官的选举、任命、留任等律师协会无权提出建议。关于法官遴选程序,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两种:一是选任制;二是任命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各级法院的院长由相应级别的人大选举产生;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产生。但在实际运作中,法官的选任遴选程序大致是:由党组织的组织部门或法院党组织提出法官候选人名单,经同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由拥有法定提名权的机构或人员,正式提交给同级权力机关。在这种遴选程序中,根本没有律师协会的立足空间。

二、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而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

(一)关于律师一词的理解不同。在美国,法律职业无明确划分,整个所有法律职业者形成一个整体,作为三权分立中的一部分,以制衡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律师一词指的是法律家、法律工作者。因此,律师、法官、法学教授均属于律师范畴。正因为对律师的广义理解,所以美国律师协会的调整对象也包括法官。

在我国,《律师法》第二条将律师定义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可见,我国对律师的理解是一种狭义上的理解,它不包括法官及其他法律职业者。因此,我国律师协会无权吸收法官作为会员并对其进行监督。

(二)诉讼模式和法律传统的差异导致法官选任方式的不同。

美国是典型的实行对抗式诉讼的判例法国家,法官一般无具体的法典条文可供引用,他必须在前人判例原则和现实案件中间寻找结合的契机,通过理智活动作出判断结论,而且法官还有可能担当通过判例创制法律的重任。这一切都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严格要求,所以美国法官必须受过严格法学教育、而且要有过长期律师工作经历。因此,在美国,法官并非通过考试直接产生,而是从律师中挑选。律师资格考试仅仅是是选拔法官的“入门考试”。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在诉讼上实行的是职权主义模式,法官在开庭前已大量接触证据和案卷材料,开庭过程中,又拥有广泛的调查询问权,事实认定对法官来说相对容易,成文法本身条理清晰、内容完备,法官较容易适用法律。所以法官的挑战性不大,只要具备严密的法律知识与适当的司法经验就可以胜任,所以在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司法考试通过后就有资格成为法官或助理审判员,而对是否具有律师从业经验并不重视。因此,我国律师协会在法官的选任上没有任何发言权。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为何我国律协缺位于防止司法腐败的答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具体来说还在于我们对律师这一概念的狭义理解,使律师协会的成员并不包括法官;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和成文法法律传统导致我国在法官并非从律师中选任,而是通过统一考试,这使得律师协会在法官的选任上不起任何作用;自治程度较低和我国权力本位的文化传统又使得律师协会无力抗衡其他部门,防止司法腐败。

参考文献:

[1] 白春娟.《美国与德国法官选任制度之比较》[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期。

[2] 崔锡猛.《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第1期。

[3] 薛波主编,潘汉典总审订.《元照英美法词典》[M] .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版。

[4] 王进喜.《美国律师协会<司法行为示范守则(1990)评价>》[J]中外法学第4期

(上接第134页)

参考文献:

[1] 毛德敏、李晓飞:《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7月号上(总第372期)

[2] 陆春红:《试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

[3] 张鸾:《关于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理论分析与比较借鉴》

[4] 蘇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9月,第20卷,第5期。

[5] 潘修平:《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7.

[6] 王秋华、任真真:《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其显性化势在必行》2010年3月刊

[7] 毛德敏,李晓飞:《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87-88.

[8] 王宁:《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J].金融与经济,2009(1):75-77.

[9] 赵晨光:《关于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论坛,2009(1):33-35.

[10] 韦明升:《关于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3-66

注释:

① 王秋华、任真真,《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其显性化势在必行》

② 刘喆、梁洪杰,《构建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

③ 毛德敏、李晓飞,《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作者:季彦

上一篇:成本管理水利水电论文下一篇: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