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腐败工作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防治腐败工作范文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探讨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就提出“党的纲领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是腐败的总根子。只有铲除私有制,才能消灭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一切腐败现象。”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斩钉截铁地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2011年两会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消除腐败土壤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 可见,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前途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

本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存在的具体现象、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分析,论述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对于我国当前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完善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败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各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最终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治腐败工作的研究,对有效巩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入研究如何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就本人对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认识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一、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存在的具体形式

重点领域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的管理为核心,主要表现在人事选拔任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司法等关键环节。

1、人事选拔任用方面。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仍存在不够科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制度不够健全,流程不明确,缺乏民主,用人视野不够开阔,盲目提拔等。

首先,人才选拔任用中易出现“一言九鼎”。“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依然具有绝对权力,由此引发的腐败问题此起彼伏。日里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往往内裹权钱交易,而“礼尚往来”的对象多是掌握着“一言九鼎”之权的“一把手”,各级“一把手”也因此成为节日腐败的高发岗位。这是一起荒唐的诈骗案——山东省齐河县警方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竟让33人顺利进入该县各党政机关工作。虽然骗术不“高明”,但骗子却成功地钻了回“一把手”说话“顶用”的空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对“一把手”在用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隙。“一把手”在人事任免权上的“一言九鼎”,给买官卖官者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同样,吉林省白山市原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李铁成在担任靖宇县委书记期间,6年里将全县500余名干部调整了840余人次,收受贿赂114万余元,完全操控200多名科级干部的命运,科局级干部几乎无一人不向他行贿。为什么总有人逢年过节给“一把手”送礼,就是看重他们在用人问题上有“一言九鼎”之权。在某些干部眼里,升职进步并非一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象征,而意味着先把“一把手”搞定的能力有多大。

其次,“程序空转”让用人制度形同虚设。让“程序空转”,是近年来发生的买官卖官用人腐败案件的一个典型特征。许多地方领导

干部不带头遵守制度履行干部选任程序,往往“先决定后走程序”,甚至出现“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决定普通问题、少数人参加的会议决定重大问题、个别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核心问题、一对一的口头交待决定特别重要问题”等非正常情况。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在用人上,就很“善于”预先圈定拟提拔干部名单,再授意组织部门“履行程序”。结果,所有的干部选任程序在他这里都失了效,当县委书记仅仅8个月,他通过批发“官帽”受贿及不明来源的财产就高达500多万元。

再次,日常考评中的“空头戏”,也严重干扰了人事选拔任用制度的执行,导致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虽然现在实行的“票决制”在评选先优及人事任用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一把手”的“特别推荐”及“私下决定”仍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任用,比如评选先优本应为集体投票产生,却变成了领导私下决定,许多员工毫不知情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考评中,一方面存在单位内部一般干部对于某些领导的真实问题不敢说,惟恐会泄露出去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参与考核考查的上级主管单位人员与被考核考查对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说真话、做公平考评并不是确定的。因此,有时会出现某些干部犯了错误依然得到评优、提拔的现象。

2、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方面。招标、投标、物资采购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腐败现象易发的关键环节。不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历来是腐败的高发区,“吃回扣”的现象可谓人人皆知。一些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利

用职权和影响,给项目建设单位指派信得过的施工单位,从中捞取好处;一些领导和建设项目负责人利用工程承包发包违法乱纪,提取回扣,收受贿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得到承包权不惜血本用钱铺路„„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吃回扣”现象,无声无息地上演着一幕幕腐败悲剧。如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后,每年物资采购金额在3亿元左右,其资产部原部长、采购中心主任成金华,先后收受12家供应商贿赂,累计金额40多万元。2004年四川高校发生的“教材腐败系列案”,共涉及10所高校和2所中专,共42人,涉案金额高达1 000余万元,其中3名县处级干部贪污受贿100万元以上。

3、司法方面。公、检、法机关这些历来在老百姓眼中“为民做主”的部门,近年来却频频被卷入“腐败门”。2010年8月13日,周穷因严重违纪被重庆市纪委批准“两规”,后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自2001年至2006年,犯罪嫌疑人周穷在担任重庆公安局渝北区分局政委、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期间,先后结识了渝北区涉黑团伙头目陈知益、陈勇等人,并逐渐交往密切。周穷明知该二人在重庆渝北区有组织地实施了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仍利用职务帮助其逃避公安机关打击,采取给办案民警“打招呼”、直接为其通风报信等手段,包庇、纵容黑社会组织,并从中收受巨额贿赂,致使陈知益、陈勇分别为组织者的两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渝北区范围内做大成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

二、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腐败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1、从主观方面分析,根本原因在于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具体

来说,一是个别领导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放松党性锻练,在是非面前丧失原则立场,经不住权钱诱惑,在利益面前迷失方向。二是人生观发生扭曲,当领导干部的动机不纯,个别干部思想意识差,为政不廉,认为当“官”就是为个人及亲友谋取利益,“公家的便宜可以随便占”。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够牢固,认为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贪图享乐、违法乱纪的事情是“正常现象”,显然,公仆意识自然是为数甚少。四是个别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化,廉洁从政意识不强,总认为“一个人说了算”。

2、从客观上分析:一是思想教育薄弱,仅对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宣传教育工作面不够广、不够深入,反腐倡廉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现行各种体制不够健全,相应的操作流程建设滞后,且一些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未真正执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三是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不强,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认为个人力量无以换回或投诉后会招来“灭顶之灾”,只好听之任之。四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干部权力行使没有很好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存在决策不民主、不透明问题。

三、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败措施

总体思路为“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关键,以监督为保证”

1、以人为本,以教育为首,从思想上控制腐败。

首先,严格把握反腐倡廉教育的最佳时间。将反腐倡廉教育与各类中、高等院校教育相结合,设立反腐教学科目,切实扩大反腐倡廉教育在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实现从源头上控制腐败。在领导干

部培养过程中,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一项基础工作。例如,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初任培训中,增加廉洁从政内容,通过早期培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廉洁从政理念。在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实践锻炼、关心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促使他们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内化为勤廉从政的精神动力。在领导干部任职前,开展廉政法规考试试点,总结推广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廉洁从政知识测评内容;在民主推荐干部时,充分体现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形成尊廉崇廉的用人导向;在干部考察时,注意了解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提醒,促其认识和纠正。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前,要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新提任领导干部,党委、纪委或党委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要与其进行廉政谈话,明确纪律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加大反腐思想教育的力度。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开展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引导领

导干部深刻认识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再次,丰富反腐教育的内容。要重点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这其中就包括加强党内健康政治生活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权力为人民所赋予,始终正确看待手中权力、所处地位和个人利益,做到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规范日常行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培养健康情感、消除心理失衡、塑造健全人格,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最后,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一方面大力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注重培养、发现勤廉兼优先进典型,表彰典型人物,宣传典型事迹,弘扬典型精神,激励领导干部见贤思齐、勤廉从政;另一方面,深刻剖析典型腐败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组织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使领导干部引以为戒、防微杜渐。此外,岗位廉政教育也是将加强的教育形式之一。针对人财物管理等不同岗位特点,通过查找岗位思想道德、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

等风险,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防止腐败问题发生;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强化对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廉政风险意识的教育。引导干部进行自我养成教育,让领导干部始终做到自重,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家庭、珍惜自己的荣誉,自觉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防止他们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意识,有力推进反腐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及项目投资的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各类专用资金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类资金去向,保证合法合规。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完善管理职责与执行职责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严格规范村级小项目建设。抓好法制建设,尤其对“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等情况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修复“漏洞”,健全各类制度。对所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跟踪通报,对违法违纪情况严惩不贷。

3、完善反腐工作监督体制,巩固反腐工作成果。“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财政局官员李华波伙同他人,将财政局基建专户资金9400万元人民币转移侵占,案发前潜逃。”这条消息一发布,就引起强烈反响。人们通常认为,“大官”有大权,贪污受贿的机会就多;“小官”权力小,贪污的金额应该不会太大,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尽然。近年来,类似李华波这样的“小吏”变身“硕鼠”的案例,已非首例。山西临汾蒲县煤炭局原党总支书记郝鹏俊案,被查获3.05亿元违规违纪资金;吉林省的一名基层法官,大贪5300万元执行款。为什么“小

吏”会变身“硕鼠”?监督不够应该是一个因素。相关部门往往把监控的重点对象集中在一些职位比较高的干部身上,从而忽视了对“小人物”的监管,使得一些人可以利用职务便利,“小吏”变大变肥。那么,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督呢?第一,建立有群众监督与媒体监督参与的立体监督机制,与体制内的监督机制形成互动,相辅相成,把那些“实权派”“小人物”的管理监督也纳入到管理监督的体系之中,对他们经常进行检查、督促。第二,对于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建立交流机制,定期轮岗,减少其犯罪的几率。第三,对那些具有人事权、财务权、审批权等重点岗位,切实落实财务、审计、审批等制度规定,定期检查、有效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想贪的人无从下手。总之,只有把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并坚持下去,才能遏制各种“小权力”的滥用。从“量”的角度做好反腐工作,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防治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促进“十二五”目标胜利完成、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彭阳县分公司党支部 董蓉蓉

第二篇:怎么认识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推荐)

文章标题:怎么认识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律检查机关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抓紧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

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从字面理解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就必须做到拓展领域,从源头规范权力运行,对腐败进行防治。

拓展领域

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注意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特点,紧紧围绕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党的建设中易发多发腐败的部位和环节,探寻源头治本工作的措施,努力形成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不断取得源头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这是一项涉及教育、制度、监督、惩治、预防、改革、发展等多方面,机关、企业、社会、家庭等多个渠道的工作,不仅情况复杂,而且不同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和理性认识,找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抓住重点领域、瞄准热点部位、把握关键环节,坚持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工作,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这样才能取得防治腐败的主动权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监督力度是逐步加大的,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更多,这在工作实践中已经体现出来。这几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一些原来所谓的“清水衙门”也出了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比如科教文卫部门、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等等。就是说,“清水不清,净土不净”。这提醒我们,监督领域无止境,不能留死角和空白点,更不能有禁区。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研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可能会理解得更好、更深、更实一些。

源头规范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应从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自律与他律、自身建设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拓宽和全方位拓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防范治理(预防惩治)腐败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此次全会继续强调必须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无疑是近几年形成的“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具体体现。过去,我们在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但实事求是地说,力度不够,限制较多,领域不宽,有一定局限性、被动性。比如说我们过去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反腐败,这次拓宽到社会、文化领域。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突出强调社会事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包括一些涉及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内容都纳入进来。这需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抓住建立健全正确利益导向机制这个核心,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抓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其次,正视传统思想文化影响与现代社会环境诱惑,开展思想反腐和文化反腐,真正形成人人喊打、人人真打的社会局面。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有效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思想围攻、文化侵蚀和意识渗透。

腐败现象之所以蔓延泛滥,除了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容忍。事实证明,腐败的发生与一个社会的文化有着重要联系,或者说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艰难之处就在于缺少一种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反腐倡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人们在对腐败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些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得到认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中。腐败一旦成为社会规范可以接受的行为,腐败之风就会愈演愈烈。如果人们对腐败现象、腐败问题、腐败分子产生羡慕、推崇、容忍、庇护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这种心态形成一种态势,这种氛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局面”,造成一种“趋向”,形成一个“气候”,变成一方“环境”,从而形成文化态势、文化趋向、文化氛围和文化现象,最终导致“文化”问题。

第三,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和防御能力,洁身自好,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此外,还要公开透明、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紧紧抓住“权力是关键,利益是核心,道德是基础,群众是根本”,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

防治腐败

防治腐败包括“防”和“治”两个方面,

第三篇:申论热点—防治权力腐败

“防治权力腐败”政策背景: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党或国家机构的一级组织,党或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构任命的其他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党纪政纪,违犯国家法律、侵犯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

“权力腐败问题”的现状:

一、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监守自盗,挪用挤占国家的专项资金;采购物品收受回扣,侵占公款;走私贩私,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的;以赌博或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的,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特别是违规发放与核销贷款;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违反津贴补贴有关规定的案件,在征地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污染、库区移民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收受商业贿赂。有些领导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从个人的私利出发,以个人好恶恩怨取人,利用手中职权安排提拔子女、亲友、亲信、同乡,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拿职位送人情,搞交易,拉关系,甚至变相卖官。

二、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为生活作风腐化的桥梁。少数公职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依仗手中的权势和占据的领导岗位,在生活上迷恋灯红酒绿,腐化堕落,大搞以权谋色。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美色为诱饵,进行权色交易。这部分人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自己捞取钱财、获取美色的桥梁。在工作交往上把权力变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机会。部分权力在运行的过程中,紧紧与吃喝联系在一起,好象不吃不喝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使动用公款吃喝玩乐之风越演越烈。有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而你用权请我,我用权请你,出现一宴接一宴,天天赴宴大吃大喝,甚至贷款吃喝,送礼、三陪都由公款支付。变相公款旅游、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违规集资建房和超标准多占住房等问题。

三、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为获取名利的条件。在权力腐败中,部分权力已经介入意识形态领域,当权者把手中的权力变为捞取政治地位和资本的手段,以手中的权力和金钱为动力,弄名利地位,弄官衔待遇,弄先进劳模,弄***职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成绩,大搞浮夸。

“权力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利己主义不断蔓延。以商业贿赂为特征的权力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是一种市场行为的利益导向。一方面,由于现行的行政大权落在一小部分管理人员手中,他们手中掌握着“生杀大权”;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竞争,买方中一部分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用获得所拥有的超额报酬中的一部分,以贿赂(红包或回扣)的方式来争夺。对超额报酬的估计与正常报酬的预期两者之间的差额越大,越存在行贿的经济基础。

二、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督、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和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以及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之中,许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订出来。不健全、不完善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就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不健全、不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更使得腐败有机可乘,有空可钻,腐败必然蔓延,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条件。由于部分地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方面的许多改革措施还没有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就为少数人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二是对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不规范,存在随意减免税费的弊端;三是在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中,行政权力不当介入,产生严重腐败问题;四是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力。种种事实表明,“小金库”已经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经济源头。五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把手”搞腐败,带来的危害性更大。 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部分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中,放松对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的学习,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穿名牌、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缺乏道德修养,才会不顾人格,干出追求感官刺激的种种丑恶行为。

四、对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认识不足、治理不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件的温床。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而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又使得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虽然每年都有一批腐败分子被查处,但从量的角度,对腐败的查处率仍低于腐败的滋长率;从质的角度,惩治严厉不足,宽软有余,一些腐败分子仍存侥幸心理,弄虚作假,查住自认倒霉,查不住白捞好处。

五、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成为派生其他腐败的源头。很多严重违法案件,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些案件之所以成为典型的群体性腐败案件,与一些人以人划线,搞“小圈子”有关,而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跑关系、进圈子,对上送钱送礼,都是为了一个“官”字,是一种买官卖官的行为。从案件查处的情况看,一些职务犯罪案件的腐败分子的买官卖官行为,已经超出了政治范畴,成为一种经济性的交易行为。

“防治权力腐败”的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政府系统的腐败行为,集中发生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督、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和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要从根本上解决滥用行政权力问题,必须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反腐败要靠教育、要靠法制,还是搞法制靠得住。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遏制腐败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要求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内容,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从根本上消除滥用权力的问题。

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现在,一些行政机关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对现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继续进行清理,下决心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方式,明确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相应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特别要针对容易发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完善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阳光”审批,推行网上审批。加快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建设诸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来防治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药品采购等重点领域的权力腐败,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

二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各级行政机关要抓紧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基本制度,市(地)级以下政府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保、公交等公共事业部门也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修改后将公布施行。这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要加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通过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监督行政行为。

三要健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现在有些被查处的大案要案,社会上早有反映,群众也有不少议论,是不难了解清楚的,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酿成严重后果。我们一定要在建立健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过错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做到防微杜渐。今年要在全国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抓紧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科学评估政府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审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基金的审计工作。

二、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商业贿赂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毒化社会风气。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治理商业贿赂,务必取得明显成效。一要加大查办商业贿赂大案要案的力度,形成对腐败分子的强大威慑。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审批权、监管权、执法权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比较严重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要重点查办。对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级别高、涉案范围广的重大复杂案件,要加大督办力度。不论是什么人,不论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二要抓紧研究制定近期能够见到实效的法规制度。强化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引导、约束和监管,对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要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依法处理。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通过这些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向社会通报典型案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支持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监督和曝光,增强全社会反对和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抓好自查自纠工作,从严把关,不能为了赶进度而降低要求和效果。

三、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近些年,政府机关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的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十分突出,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有的机关办公楼占地面积过大,人均使用面积严重超标,建设装修豪华;有的打着培训干部的旗号,兴建的“培训中心”像星级宾馆一样豪华;有的贫困地区不惜贷款、举债,挪用扶贫款、救灾款等专项资金,违规修建高档楼堂馆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形成极大反差。违反规定建设高档楼堂馆所,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也是滥用行政权力的腐败行为。这种做法挥霍浪费国家资财,加重人民群众负担,严重背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助长追求奢侈享乐的不正之风,腐蚀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进取意志,影响很坏,危害极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对这股奢靡之风,要狠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刹住。为此,今年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清理。要对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兴建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情况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查。对于违反规定拟建和在建的楼堂馆所,要坚决停建和缓建。已建的要根据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予以处置,直至没收、拍卖或改作它用,决不能再作为政府的公用场所。对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规定建设楼堂馆所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人员,要追究责任,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要选择一些典型案例曝光。

二是严格控制。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项目工程造价和资金来源要严格控制。现有办公楼已经达到标准的,一律不准改扩建或购买办公楼。对确需新建、改扩建和加固改造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要严格报批,严禁未经批准开工建设。今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批准新建培训中心项目,不得再安排政府预算内投资对现有培训中心进行扩建和改造。

三是健全制度。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就作出过严禁兴建楼堂馆所的决定,此后又多次作出有关规定。现在,要根据新情况和新特点,修订规范楼堂馆所建设的法规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监管机制。严格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增加预算透明度。要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有禁不止的,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对于审批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审批人员的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政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全面阐述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强调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全党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各级政府、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结合政府系统工作特点和当前实际,要特别强调厉行节约,规范职务消费,降低行政成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办一切事情都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反对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一要严格控制公务消费。现在人民群众对职务消费过多和行政成本过高议论很多,意见很大。各级政府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政府机关公务接待,改革公务接待方式,探索公务接待社会化的途径。要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出国考察和公务用车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格管理和规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务消费。将政府机关各种公务消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要严肃查处。二要下大力气解决会风文风问题。会风文风反映政风,反映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反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会议多、文件多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表现。文山会海不仅耗费干部大量精力,而且浪费政府大量资源,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会议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减少文件数量,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达标评比和表彰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显著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

五、继续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实质,是一些政府部门滥用权力或行政不作为的问题。“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我们是人民的政府,要关心和解决群众的疾苦,各种权力都必须用来为人民谋福祉。各级政府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群众办实事。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严格规范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对学校乱收费的,要严肃追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二是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切实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收费行为,规范新药审批和药品价格核定办法,认真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三是解决城市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方、各城市都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规违法行为。四是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五是坚决查处农村乱收费,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同时,要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水库移民、企业改制、安全生产、涉法诉讼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防治权力腐败”名言佳句:

腐败是危险的。有没有比腐败更危险的呢?有,那就是不把腐败当腐败。明明是黑色收入,他说是“灰色收入”;明明是反规则,他说那是“潜规则”。连不识字的老妈妈都知道,在黄梅天到来之前最好能够把衣被拿到阳光下晒晒。为什么?唯一的目的是防腐。各国的历史经验,当然也包括我国的成功经验表明:腐败最怕阳光。阳光是照不进暗室的。要防腐,要阳光,对官员来讲,就是把收入、财产公开。官员公开收入是举世公认的最有效的防腐剂。官员公开收入不仅会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也会提升官员个人的威望。

第四篇:经济领域防治腐败的思考

经济领域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领域,也是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发源地。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应重视研究解决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逐步铲除经济领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经济领域滋生腐败的主要因素

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经济领域滋生腐败的主要因素有四:

第一个因素: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在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全面到位的情况下,行政权力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运用行政权力干预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导致腐败的重要源头。各国经验说明,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适当的干预和控制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行政干预,就会制约经济发展活力,甚至产生一些消极腐败问题。近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削减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把配置资源的权力更多地让位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权力寻租”问题。但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项目,由于有的还没有科学规范管理,“权力寻租”问题仍然存在。对行政审批权力有一个再清理、再规范的问题。

第二个因素:行业和部门垄断。其主要是借助非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市场垄断,以谋取高额利润。一些行业表面上看似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但实际上是在搞行政垄断,谋取部门利益,使部门既得利益固定化。行业垄断导致主管部门行为企业化,产生大量的收费,加重了企业和个人负担,也导致了分配不公和行业间收入的巨大差距。

第三个因素:体制制度的空隙。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健全完善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使腐败行为在经济领域找到了生存的缝隙。比如:商业贿赂问题的滋生蔓延,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潜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法律制度不健全有关。我国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目前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有效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经济转轨时期的法律制度缺失与滞后,很多应该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很多应该得到制度规范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这也是经济领域腐败现象得以滋生的原因之一。

第四个因素:广泛存在的利益冲突。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各个层级之间、区域之间存在的利益不平衡问题凸显,分配不公带来人们的心理失衡,利益冲突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是腐败问题滋生的内在动因。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收入较低,相当数量的人心理失衡,有的便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在与企业打交道中谋取私利,大捞不义之财;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搞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有的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交易机会或有利交易条件,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大肆进行商业贿赂等。

防治经济领域腐败的拓展方向

从源头上防治经济领域腐败,应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在某些领域取得成效之后,应拓展防治的广度和深度,拓宽领域和范围。

一是实现由流通领域向生产、分配、消费领域的拓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流通是生产的自然延续,生产与流通相比,生产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在整个再生产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分配、消费环节都是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生产、流通提供了条件。我们在流通环节治理商业贿赂取得明显成效后,就应当逐步将防治腐败的触角延伸到生产领域、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应注重解决生产领域中存在的以制造假货、破坏环境、安全事故等相关的腐败问题;在分配领域应注重解决税收流失、分配不公等相关的腐败问题。在消费领域应注重解决售假坑害消费者、市场垄断等相关的腐败问题。

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是实现由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的拓展。过去我们把防治腐败的重点集中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在这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和遏制后,应将防治腐败的触角延伸到私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去年11月底,全国私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38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二分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其占gdp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这说明,私营企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单元。应延伸反腐败的触角到私营企业,进行有效规制。

三是实现由“需求方”向“供给方”拓展。以往反腐败重点在“需求方”,主要是对公共部门的官员进行监督制约和严肃查处,而对“供给方”监督不够、惩处不力。反腐败不仅要对公共部门的官员进行监督制约,还要用法律和道德规范企业的商业行为,创造良好的商业竞争环境。不仅要着眼于腐败的“需求方”———收受腐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还要着眼于腐败的“供给方”———腐败资金的来源;既要反对和惩治接受方,又要打击和惩处供应方。斩断供给,遏制需求。

第五篇:当前村官腐败问题及防治

当前村官腐败问题及防治.txt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

一、村官腐败的主要表现

1、以权谋私,公共权力资本化。村官虽小,却掌握着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权力,这些权力在一定范围内被绝对化。有些村官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村里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农民不请客、不送礼,该得到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如在宅基地划分、农用物资供应、计划生育指标分配、超生罚款、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权势,损公肥私、搞特殊化。有的村官上任不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友谋私利,甚至连党员也只在亲友中发展。

2、巧立名目,集体钱物私有化。有的村官胆大妄为、套取侵占国家下拨的扶贫、救助、救灾、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想方设法占为己有。有的村官虚拟“为争取资金给有关部门送礼”、“招待便饭”等开支项目,套出现金满足私欲。有的村官把村办企业当成自家的小金库,乱取乱支,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有的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经营活动或建私房,有的挪用公款给亲戚朋友做生意。有的用村集体的公款为自己购买手机,安装电脑,采取变通手段入账,掩盖真实支出。有的收费不开收据,直接进入个人腰包。

3、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粗暴化。有的村官不仅不“为民作主”,反而拉帮结派,欺骗群众,在计划生育、征地等工作中,方式简单粗暴,习惯于“通不通三分钟”来解决问题。有的强迫命令,瞎指挥,随意打骂甚至抵押群众,给群众造成严重伤害,许多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鱼水关系”变成“水火关系”。

4、道德堕落,个人生活腐败化。一些村官理想信念淡薄,精神空虚,道德沉沦,“涉黄”、“涉赌”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有些地方,村官甚至带头聚赌,致使群众无心生产,干部无心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一些村出现了滥用公款的“吃喝村官”,携妻带子“参观考察”的“旅游村官”,甚至于欺男霸女的“土皇帝村官”。还有些村官为谋求连任,不惜花钱“贿选”。

二、村官腐败的根本原因

村官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社会不正之风和大气候的影响,也有制度不健全、查处不严等管理中的纰漏。据笔者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监管机制缺失。部分乡镇领导有“村官不算官”的思想,认为只要他们把工作搞好,社会稳定就行了,至于廉洁方面,反正村干部手里没什么权而且实行村帐乡管了,出不了什么事。有些领导即使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包庇、袒护有经济问题的村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官的腐败。有的乡镇承担村帐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服务中心,

其工作内容只侧重于服务,平时只检查村级财务开支票据是否规范等表面现象,而对村级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的检查和监督,尚未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有的乡镇为管理方便,推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甚至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权力高度集中,给村官中的腐败分子留下了滥用权力的空间。有的乡镇很少开展村官廉政勤政教育,更无制约村官的有效措施,导致村官思想不明、胆大妄为。

2、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村党组织战斗力本身就不强,甚至常年不开会、不组织学习、不过组织生活,至使农村党员干部在教育管理上出现了真空,接受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机会更少,不少村官对罪与非罪的界线认识不清。有的村级班子没有凝聚力,不能对村里的事务进行依法管理,导致个别村官大权在握、独霸一方,无视法律,大肆侵吞集体资金、贪污受贿。

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很多地方虽然推行村帐乡管,但只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绝大数村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帐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村官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支出全凭一把手说了算,白条自批自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担心群众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应该让群众明白的事情却含糊其辞;有的虽然公开了,但公开的内容隔靴挠痒,应付上级检查,而那些真正、实质的东西却不愿公开甚至假公开。有些村会计管账又管钱,干部批钱又花钱,为村官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不该支付的钱支付了,不该截留的截留了,不该挪用的挪用了。

4、村官综合素质不高。当前农村大多数有文化的人及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文化水平较低,年纪也偏大。他们缺乏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为利所动,一旦当上村干部,就把村集体的财物当成自己的,想花就花,想拿就拿,肆无忌惮,中饱私囊。有的认为村官不长久,要抓住在位的时机千方百计谋求一己私利。有的错误地认为,村官不是官,法律管不到,不捞白不捞。还有一些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宗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5、村民监督意识淡薄。尽管《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多年,但在一些地方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宣传,许多村民不懂此法,加上大多数村民自治意识、自治观念淡薄,素质低、综合能力不够强,如何进行自治,如何参与监督也就无从谈起。有的地方村民忙于自家发展生产,对村里事务不闻不问,有的村民虽对村里事务有意见,又怕村官打击报复,也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由此,大多数村民难以发现村干部的越轨行为,即使发现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村虽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小组,但其成员往往是村官的圈内人,裙带关系比较严重,再加上理财小组每年的报酬还要由村里发放,这种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了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6、盲目追求灯红酒绿。一些村官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村官,较之普通农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城市里的一些奢华生活。经常与银行、建筑、政府的审批部门等一些经济违法案件高发领域的人打交道,看到的多是开宝马、坐奔驰、吃海鲜、泡小姐的现象,难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继而产生向他们的生活方式靠拢的思想意识。因此,一些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的村官,便打着为村民谋取利益的旗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欺上瞒下,假公济私,利用手中的权力繁衍出各种措施自肥其私。

三、村官腐败的防治措施

农村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对村官腐败绝不能小视,必须政治、行政、经济、法律和教育多管齐下,多种手段并施,综合治理才能见效。

1、加强思想教育,使村官不想腐败。要把村官廉洁教育工作列入党政干部教育体系之内,形成正常的、经常性的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乡镇党委作为村干部的直接管理者,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干部的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村干部依法施政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从根本上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实施典型引路。要大力发掘正面典型,宣传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例,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广大村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在推荐评选优秀村支部书记、村干部时,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予以考察。三是强化警示教育。针对村官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乡镇主要领导及纪检部门要对症下药,进行警示谈话,及时提醒,敲响警钟。结合办理的案件,通过以案说法,进行反面典型教育,使其受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示教育。此外,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进行曝光。

2、完善监督机制,使村官不能腐败。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在党组织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防止权力过份集中,自觉抵制利己主义思想,预防腐败。二是执行述职述廉制度。村党组织、村委会负责人,每年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述职、述廉一次。通过进行述职、述廉,加强对村官的监督。三是发挥村级纪检监察信息员的监督作用。由县纪委在各行政村聘请村级纪检监察信息员,并规定村纪检监察信息员对村组重大事项拥用知情权、咨询权、建议权、反映权;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督,特别是对村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深入监督检查。四是强化乡镇对村官的监督。要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审查,避免村干部直接管钱管物,杜绝贪污、挪用及不合理开支。要针对村官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加强各项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健全,如完善村民选举制度,强化村务公开制度,创新和完善支农资金的运行管理机制等。要提高农民法治和民主意识,推进依法治村的进程,特别是要增强村民敢于检举揭发村官的种种非法行为,依法随时罢免腐败村官。对村官实行目标量化考核,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目标任务,对工作不负责而出现重大差错的,该处分的处分,该免职

的免职,提高村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3、强化财务管理,使村官不易腐败。一是完善村帐乡管制度。村帐乡管制度推行以来很多地方没有真正实施,仍是由村里会计做帐,然后送乡镇村级财务管理中心存留,村帐乡管只是管几本帐本,没有实际意义。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要建立与村帐乡管制度相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对不严格执行村帐乡管的责任人追究其责任。二是完善民主理财制度。理财小组成员不能由村干部指定而必须真正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其年终报酬由乡镇统一发放,以摆脱对村里的依附关系,进行独立、有效的监督;规范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形式,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按制度规定,做到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的统一。加强督促和反馈,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应弄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三是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目前,村级财务处在一种“民不告,官不理”的现象,经管和审计部门要对各村的财务进行一年一审计和一任一审计,把村级财务纳入审计和任期审计的范围内,强化村级财务的监督。另外,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4、加大查处力度,使村官不敢腐败。县、乡纪检监察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村官贪污、截留、挪用、侵占等问题的查处力度,特别要把支农资金、粮食直补款等的发放和征地拆迁等领域作为预防、打击的重点。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公、检、法、司、审计以及“三农”工作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形成立体预防和惩治网络,确保各项处理执行到位。针对农村线长、面广的特点,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应大力开展廉政文化下村组、入农户活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村规民约,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渠道掌握案件线索,拓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将预防和惩治网络延伸至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典型案件,加强法制宣传,调动群众举报违法违纪案件的积极性。对于已查实的村官违法违纪案件,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查处,不包庇、不护短、不袒护,不疏通关系说好话,营造打击村官违法违纪的社会氛围,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使少数抱有侥幸心理的村官不敢以身试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村官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5、完善用人机制,使村官不愿腐败。当前要着力在农村建立起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是公平公正选人。选任村干部要实行公推公选,真正实现民主,让那些能力强,作风正,品德好,群众信得过,能真正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人担任村级干部。村干部在选任途径上,重点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高中、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挑选知识型人才;面向私营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种养专业户和致富能手,挑选经济型人才;面向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挑选管理型人才。对本村找不到合适人选的,可从邻村物色合适人选或从乡镇干部中选派。二是充实年轻力量。要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入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规范村官报酬。根据该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村,乡镇

要帮助落实村干部的报酬,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一整套面向村官的激励机制,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村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工作成绩突出,清正廉洁的村官,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按年发放一定数额生活补助,工作25年以上的年老时视同国家工作人员领取退休金。

上一篇:防御山洪常识范文下一篇:发展对象发言范文